小说 戏剧 散文 诗歌 杂文 曲艺
中国文学长篇小说排名
longchenglong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时期
第二段:秦汉时期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上古期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
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
中古期
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
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
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 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 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
近古期
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 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样。
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
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 了。
近古期的终结,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我们仍然划定在“五四”运动 爆发的1919年。
扩展资料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
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由于汉字具有表意性特征,其自身排列有时就会引起某种具体的意象。例如赋和骈文,就大量运用同形旁的字。中国文字的象征表意特征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并统领诗坛达千年之久。诗歌充分利用四声变化,造成了节奏鲜明、抑扬顿挫的艺术效果。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参考资料
原贴:中国文学发展史
泡沫微儿
1、《西游记》
主要描写了唐朝太宗贞观年间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四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历经磨难(连同唐僧出生到取经前的磨难共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2、《水浒传》
《水浒传》善于通过人物的行为、语言来揭示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一手法源于话本。因为话本形式特殊,它不允许对人物外貌、内心活动做游离情节外的过多交待,而要求通过语言、行为、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个性。
《水浒传》不仅继承,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手法,使得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如林冲抓住高衙内欲打又不敢下拳的瞬间,就包含了他微妙复杂的心理斗争过程。
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4、《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亲族为环境,以环绕事关贾府家事贾宝玉等人的生活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紧张斗争,为经过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部实质意义,经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亲族没落过程的具有活力描写,而深刻地揭发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形态种种黑魆魆和腐朽。
5、《围城》
《围城》是一部采用西方“流浪汉”小说模式的作品。
“流浪汉”小说以主人公的“冒险”经历为主线,其他的人物和情节随着主人公的经历而安排,不像一般小说那样逻辑严密、故事连贯。
《围城》的浅层主线就是主人公方鸿渐的恋爱婚姻史。
钱钟书在文中塑造了方鸿渐、赵辛楣、苏文纨、孙柔嘉、李梅亭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故事的主人公方鸿渐,对于他,我更深的感触应该说是同情。
钱钟书对方鸿渐的描写可谓是出神入化,但最终却为他选择了一个悲惨的命运。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走入了围城般的社会。
在城中,他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如意,但想要出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抱着无奈的心情,他一头钻进了婚姻、事业和家庭的圈子里。在婚姻的围城里,他爱上了博学多才的苏文纨,但对方的漠然却注定这是一场失败的的单恋。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珍珠的贝壳
1、《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
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
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3、《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的内容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西游记》是一部宗教与神话、迷信与魔幻等要素混合的汉族民间文学文本,是一个经历漫长历史时间的集体创作和最后的个体加工的文本形式。对于儒道释三种价值体系的喜剧化的嘲笑和反讽,凸显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晚期,随着商品经济萌芽和渐次,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和精神信仰的溃灭。
《西游记》建构的神话世界,宗教隐喻着对于精神和心理的极权统治,被演绎成为皇权的象征。于是皇权意识和神话思维在宗教化的艺术文本里合乎逻辑地结盟,诞生出一种宗教政治和政治化的宗教模式。
4、《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5、《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骆驼祥子》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祥子所处的时代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葡萄恬恬
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体现世界各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中,又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受此影响,中国古代的哲学、历史学、文学等人文科学各领域,也各自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西方化的色彩。自“五四”以来,我们的文学理论体系逐渐西方化了,现当代文学批评体系西方化了,古代文学批评体系也在不自觉中西方化了。在古代文学研究著作中的表述语言,表面看起来还有一定的传统色彩,但是基本的理论术语却是西方的。这些西方的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认识中国文学,但是从根本上却不可能很好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反而使人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偏离历史的事实和民族的传统,失去了民族的特色。新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如何坚持中国文化传统?这应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改变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模式,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方面进行充分的探讨,更重要的还是结合中国文学的特色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实践。最近,有幸拜读了杨树增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学史,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我想以此为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历史与文学始终有着不解之缘。无论哪种形式的文学,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说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我们也总是习惯于按朝代或时代来对其进行划分,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近代文学等等。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了文学的发展和时代变化之间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篇中说得好:“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自“昔在陶唐”到“皇齐驭宝”,“蔚映十代,辞采九变”,于是,“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说法,就不仅仅是人们描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常用话语,同时也成为对其进行研究的重要思想指导。
但是要说起中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还远远不是如此简单。文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但受制于历史的变化,其内容和形式有时竟也与史学不分,亦文亦史,亦史亦文。在中国的上古时期亦即先秦时期,以《春秋》、《左传》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的历史著作,同时也被我们称之为“历史散文”或曰“史传文学”;反过来,像《诗经》这样的文学作品,也被历史研究者视为最珍贵最可靠的上古历史文献,其中有些作品就直接被后世称之为“史诗”,正所谓“六经皆史”、“六经皆文”。到了汉代以后,虽然随着学术的分化而使中国的正统史学与文学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是用文学来演绎历史或者把历史作为文学题材的现象并没有消失。从远在先秦的穆天子传、《晏子春秋》开始而形成的杂史杂传传统,到汉代以后蔚为大观,出现了袁康、吴平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佚名的汉武帝故事、刘向的《列女传》等一系列著作。由此而往,魏晋南北朝有轶事类小说;隋唐以后有历史人物传奇;宋代有讲史话本;元代有历史戏剧;明代有历史演义小说;清代有历史题材的说唱;现当代有历史回忆录、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历史”的,形式是“文学”的,“文”与“史”在它们身上如水乳交融一般,永远也不可能分开,这无疑是一种重要的中国文化现象。
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虽然在断代文学史和分体文学史的研究中不断地涉及这种现象,其中一些作品,也是传统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可是我们并没有把它们当成一种特殊的中国文化现象来认识,自然也没有人来揭示它的艺术特质,对它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详细的考察。这对于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学传统来讲,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杨树增教授以其敏锐的学术眼光,看到了这一文学现象的重要性,并率先对它展开了系统的研究。他把这一类型的文学统称为“历史文学”,第一次对它的特质进行了具有科学意义的界定,对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粗线条的描述,并写出了第一部中国历史文学史(先秦两汉卷),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工作。
“中国历史文学”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它既是以文学的笔法书写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它在先秦时期就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由于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中国就逐步进入了“理性社会”,原本十分丰富的中国神话传说被过早地湮灭;而史官文化的发达则使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重史的传统。这使先秦时期的中国没有产生像古希腊那样长篇的史诗,可是却产生了希腊人无法企及的历史著作。如果说,正因为古希腊的神话与史诗的出现才会给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武库”,从而奠定了西方文学的文化传统,那么在中国,也正因为史官文化的发达,才使得先秦的历史文学成为中国后世小说、戏曲等的重要文化源头,甚至使其成为中国后世诗词曲唱等文学样式的“丰富的土壤和武库”。我以为,杨树增教授以此为切入点来研究中国文学,其意义是相当重要的。他不仅为中国历史文学的本质给予定性,写出了第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历史文学史,而且还从一个新的角度揭示了中国文学独特的发生过程、发展规律,有利于从世界文化的范围内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学的内容形式及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确立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我们知道,中国文学史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在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因而对中国文学史规律的认识,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这使得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习惯于按西方文学史的发展之路来评价和衡量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例如关于史诗,曾经有许多学者以古希腊的长篇史诗为标准,认定中国古代没有史诗,这甚至被看成是中国古代文学不发达的标志。这种论断自然是错误的,因而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诗经》中的生民、公刘、《玄鸟》、长发等诗,就是中国古代的史诗,它们虽然没有古希腊史诗的长度,但是却具备史诗的全部要素。这种解释自然是有道理的。毋庸讳言,生民、公刘等史诗在规模的宏伟和内容的丰富上远不能与荷马史诗相比,若以此来进行比较,仍然不能说中国的古代史诗与同时期的古希腊的史诗一样伟大。但我们并不能以此作为评价中国古代文学是否发达的标准,这是不公平的。因为在这种比较中,人们还是在不自觉中受制于西方文学的评判体系,仍然没有脱离西方文学中心论的偏见。而杨树增教授的研究则完全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实际,他以充分的事实说明,中国文学是在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传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独特的发生发展之路。这正如同杨树增教授所说:我国古代神话史诗的不发达,“这与其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短处’,不如将它视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特点。中国文学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中国不曾发展出繁荣的神话文学、在荷马史诗的时期也没有产生出具有大型规模的叙事诗,但中国在当时却找到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它那种全面、详尽地反映历史大变革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荷马史诗”。因此,我们不必为中国没有产生古希腊那样的长篇史诗而自卑,而应该为中国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学传统而骄傲。这对于站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而又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学特色,其启示意义是极大的。
杨树增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学史给我的启发,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文学方面的,而且还有关于中国文学其他方面的内容。“历史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之所以有意义,就因为它符合我们的民族文学传统,是在民族文学传统实际中概括出来的。他从民族文化的大背景方面着眼,从中国文化特征的早期探源开始,从文学与史学以及其它意识形态的网状联系中理出头绪,从纷繁复杂的中国文化现象中去把握其发展脉络。杨树增教授指出:“中国历史文学发展的内在脉络是中国历史文学特质的形成及其演化,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清理出一条清晰的中国历史文学自身发展的轨迹,这条轨迹要合乎中国历史文学内在的发展逻辑。当我们将中国历史文学特质的形成、演化置于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去加以观照时,便会发现:中国历史文学特质的形成不仅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也与中国文学文体的演进相联系。”有了这样的理论指导和史的框架,杨树增教授自然就把过去文学研究中难以涉及到、或者虽有涉及却因为难以纳入传统的文学系统因而不可能进行深入研究的一些著作,如《山海经》、穆天子传、《晏子春秋》、燕丹子等纳入了一个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学的范畴,并给它们设定了一个准确的文学史位置,同时得出了一些前人所未发的结论。由此推而广之,我们不仅可以揭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学”的发展规律,也可以揭示诗歌、小说、戏曲、散文等中国其它文学样式的独特性及其发展规律。回想近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学研究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民族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从中国文学的实践中来研究它,而是用一套从西方引进来的文学概念来规范中国古代文学。本来,在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不仅仅包含现代学科意义上的狭义的文学,如诗歌、戏曲、小说等,还包含策论、章表、书记等其它在今天看来属于非文学的文体形式。中国古代的文学概念,用章太炎的话说,那就是:“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说法,“五四”以来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因为它缺乏现代的科学性,也和西方的文学观念不符。从积极的方面讲,“五四”以来的新文学观把过去不登大雅之堂的戏曲、小说正式纳入了文学的殿堂,使诗歌、散文、戏曲、小说成为并立而行的四种主要文学形式,从而把在今天看来不属于文学内容的东西如章表、书记甚至文字、训诂等东西排除在文学之外。但是从消极的方面讲,由于新的文学观念不是来自于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事实的充分尊重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而是用西方的理论和当代人对于文学的理解的基础上推衍出来后硬套在中国古代文学身上的。这样在概括中国古代文学时便不免有削足适履之感,用这种文学的概念来概括中国古代文学,并不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实际,因而也不能完整地描述解释中国古代文学现象,也不能很好地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规律。这起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用今天的文学观念来论述中国古代文学,必然要砍掉其中一大部分在今天看来不属于文学范畴的相当大一部分的内容,举例来讲,在中国古代的文学观念中,“文”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今天所说的文学散文,还包括其它的政论应用等多种文章文体。可是在我们今天的文学史中,“散文”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小的。而缺少了对散文这一古代文学重要内容的全面叙述,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还完整吗?第二,正因为我们用今天的西方的文学观念来规范古代的文学,所以也严重地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内容以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当前的文学史中,我们都把诗作为最典型的文学样式来研究。可是我们都知道,早自《诗经》时代开始,我们对诗就有着独特的理解。在古人看来,诗不仅承担着抒情娱乐的功能,而且还承担着教化的功能。在中国古人那里,作诗从来就不是一种纯粹的艺术活动,而是一种有着复杂意义的文化活动;要做一个好的诗人,首要的条件并不是看他掌握了多少艺术写作方面的技巧,而是修身到了何种境界,是否具有“原道”、“征圣”、“宗经”的本领。古人之所以把“诗三百”称之为“经”,就因为看到了它里面所包含的多种文化功能。“五四”以来,人们不再把“诗三百”当做“经”来看待,而只是当做一部普通的“文学作品”来研究,并美其名曰“恢复了《诗经》的本来面目”。现在我们应该仔细地想一想,这到底是“恢复”还是“破坏”了《诗经》的本来面目了。我以为,如果我们不从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去认识《诗经》,我们就不会正确地解读它,就不会理解中国诗学传统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风雅”和“比兴”,也不会对中国诗歌的文化精神以及其历史发展做出合理的解释。由此而言,充分地重视中国文学中的文化传统,是我们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前提。只有如此,我们才不会用现代人的概念来规范古人,把古人现代化,才真正体现了新世纪的科学精神。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为杨树增教授的中国历史文学史的完成所感动,我以为,它的出现,不仅是近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可喜的新收获,而且为新世纪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如何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原贴:中国文学的文化精神
凝静猗涟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樂樂
中国文学史可以分成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三古之分,是中国文学史大的时代断限。在三古之内,又可以细分为七段。
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如下: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时期
第二段:秦汉时期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上古期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学。在这个阶段,文学的创作主体经历了由群体到 个体的演变,《诗经》里的诗歌大都是群体的歌唱,从那时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诗人屈原出现,经过了数百年之久。
上古时期的第二段是秦汉文学。秦汉文学出现了不同于先秦文学的一些新的特点。
中古期
中古期从魏晋开始,经过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到明朝中叶为止。
中古期的第一段从魏晋到唐中叶。这是五七言古体诗繁荣发展并达到鼎盛的 阶段,也是五七言近体诗兴起、定型并达到鼎盛的阶段。诗,占据着文坛的主导 地位。
中古期的第二段是从唐中叶开始的,具体地说就是以天宝末年“安史之乱” 爆发为起点,到南宋灭亡为止。唐中叶以后文学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韩、柳所提倡的古文引起文学语言和文体的改革,宋代的欧阳修等人继续韩、柳的道路,完成了这次改革。
中古期的第三段从元代开始,延续到明代中叶。从元代开始叙事文学占据了 文坛的主导地位,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从此,文学的对象更多地从案头的读者 转向勾栏瓦舍里的听众和观众。
近古期
明嘉靖以后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随着商业经济的繁荣、市民的壮大、印刷术的普及,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 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二、在王学左派的影响下,创作主体的个性高扬,并在作品 中以更加强烈的色彩表现出来;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的情欲有了更多肯定的描述;
三、诗文等传统的文体虽然仍有发展,但已翻不出多少新的花样。
从明嘉靖初到鸦片战争是近古期的第一段。
近古期的第二段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与明清易代相比,鸦片战争的炮声是 更大的一次震动。鸦片战争带来千古未有之变局,从此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 建半殖民地社会。
随着外国翻译作品的逐渐增多,文学的叙事技巧更新 了。
近古期的终结,也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终结,我们仍然划定在“五四”运动 爆发的1919年。
原贴:中国文学发展史
Cactusity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为历代儒客文人研习与推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词、赋、曲、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
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原为中国古代各国史书的通称,如史籍所载夏殷春秋、百国春秋、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齐春秋等。而孟子·离娄说:“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礼记·坊记也言及鲁春秋,似乎《春秋》又是鲁国史籍的专名。今传本《春秋》相传是孔子删削鲁春秋而成。
孟子说过:“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孟子·滕文公下)汉代董仲舒、司马迁、桓宽等也认为孔子作《春秋》。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惑经篇中举出12条理由来,对孔子作《春秋》说表示怀疑。宋代刻本春秋传序
《春秋》为中国较早的编年史。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迄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文虽简约如大事记,而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它所记鲁国十二公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确,所载日食与西方学者所著蚀经比校,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证《春秋》并非古人凭空虚撰,可以定为信史。然而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它在文字上难免有讹脱增窜之类的问题。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erwindeng
1、《诗经》
2、《论衡》·王充
3、《史记》·司马迁
4、《儒林外史》·吴敬梓
5、《庄子》·庄子
6、《三国演义》·罗贯中
7、《老子》·老子
8、《世说新语》·刘义庆
9、《论语》
10、《战国策》
11、《韩非子》·韩非
12、昌黎先生集·韩愈
13、《孟子》·孟子
14、《李太白集》·李白
15、《楚辞》·屈原
16、《六祖坛经》
17、《左传》·左丘明
18、《四书集注》·朱熹
19、《荀子》·荀子
20、《西游记》·吴承恩
21、《资治通鉴》·司马光
22、《明夷待访录》·黄宗羲
23、《红楼梦》·曹雪芹
24、《白居易集》·白居易
25、《周易》·
26、《梦溪笔谈》·沈括
27、《鲁迅全集》·鲁迅
28、《说文解气》·许慎
29、《礼记》·戴圣
30、《文心雕龙》·刘勰
31、《水浒传》·施耐庵
32、《传习录》·王守仁
33、《孙子兵法》·孙子
34、《国语》·左丘明
35、《墨子》·墨子
36、《聊斋志异》·蒲松龄
37、《尚书》
38、《唐诗三百首》·孙洙
39、《汉书》·班固
40、《陶渊明集》·陶渊明
41、《文选》·萧统
42、《西厢记》·王实甫
43、《春秋》·孔子
44、《徐霞客游记》·徐宏祖
45、《杜工部集》·杜甫
46、东坡全集·苏轼
47、《淮南子》·刘安
48、《水经注》·郦道元
49、《吕氏春秋》·吕不韦
50、《文史通义》·章学诚
51、《山海经》
52、《孝经》
53、《天工开物》·宋应星
54、《盐铁论》·桓宽
55、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
56、《长生殿》·洪升
57、《周礼》
58、《稼轩长短句》·辛弃疾
59、《本草纲目》·李时珍
60、《经史百家杂钞》·曾国藩
61、《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
62、《雷雨》·曹禺
63、关汉卿杂剧·关汉卿
64、《骆驼祥子》·老舍
65、《黄帝内经》
66、《牡丹亭》·汤显祖
67、《建国方略》·孙中山
68、《女神》·郭沫若
69、《柳河东集》·柳宗元
70、《齐民要术》·贾思勰
71、《桃花扇》·孔尚任
72、《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73、《颜氏家训》·颜之推
74、《仪礼》
75、《曾国藩家书》·曾国藩
76、抱朴子·葛洪
77、《管子》
78、《春秋繁露》·董仲舒
79、《后汉书》·范晔
80、《大唐西域记》·玄奘
81、《家》·巴金
82、《大同书》·康有为
83、《乐府诗集》·郭茂倩
84、读通鉴论·王夫之
85、陆放翁全集·陆游
86、《尔雅》
87、欧阳文忠公集·欧阳修
88、二程全书·程颢、程颐
89、《三国志》·陈寿
90、《焚书》·李贽
91、《十八家诗钞》·曾国藩选编
92、公孙龙子·公孙龙
93、《史通》·刘知几
94、公羊传·公羊寿·胡母子
95、《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96、《红岩》·罗广斌、杨益言
97、《古诗源》·沈德潜
98、《经学历史》·皮锡瑞
99、古文辞类篡·姚鼐
100、《警世通言》·冯梦龙
101、谷梁传·谷梁子
102、《考工记》
103、《海国图志》·魏源
104、《老残游记》·刘鄂
105、《金瓶梅》·兰陵笑笑生
106、《列子》
107、《镜花缘》·李汝珍
108、《毛泽东诗词》·毛泽东
109、《九章算术》
110、《明史纪事本末》·谷应康
111、《李清照集》·李清照
112、农书
113、临川集·王安石
114、农政全书·徐光启
115、明儒学案·黄宗羲
116、《人间词话》·王国维
117、《商君书》·商鞅
118、《日知录》·顾炎武
119、《诗品》·钟嵘
120、《社会学大纲》·李达
121、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122、说苑·刘向
123、《宋元学案》·黄宗羲
12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
125、《围城》·钱钟书
126、隋书·魏征
127、文献通考·马端临
128、《通典》·杜佑
129、《营造法式》·李诫
130、《通鉴纪事本末》·袁枢
131、《子夜》·茅盾
132、王右丞传·王维
133、白虎通义·班固
134、文山先生全集·文天祥
135、《菜根谭》·洪应明
136、象山先生全集·陆九渊
137、畴人传·阮元等
138、《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139、读史方纪要·顾祖禹
140、《醒世恒言》·冯梦龙
141、《汉宫秋》·马致远
142、《喻世明言》·冯梦龙
143、《元曲选》·臧懋循
144、广韵·陈彭年等
145、《曾国藩全集》·曾国藩
146、胡适文存·胡适
147、《张载集》·张载
148、嵇康集·嵇康
149、《贞观政要》·吴兢
150、金史·脱脱
151、朱子语类·朱熹
152、《近思录》·朱熹吕祖谦
153、《朱自清全集》·朱自清
154、晋书·房玄龄
155、《艾青诗选》·艾青
156、《经传释词》·王引之
157、《暴风骤雨》·周立波
158、旧唐书·刘煦
159、《北齐书》·李百药
160、旧五代史·薛居正
161、《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
162、礼记正义·孔颖达
163、沧浪诗话·严羽
164、《梁书》·姚思廉
165、曹子建集·曹植
166、《辽史》·脱脱
167、《尝试集》·胡适
168、《列女传》·刘向
169、《陈书》·姚思廉
170、龙川文集·陈亮
171、诚斋集·杨万里
172、《洛阳伽蓝记》·杨之
173、《初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74、《马氏文通》·马建忠
175、大清一统志·方苞等
176、《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177、《邓小平文选》·邓小平
178、《蒙古秘史》·
179、《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
180、《明史》·张廷玉
181、《独秀文存》·陈独秀
182、《南齐书》·萧子显
183、《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84、甘二史札记·赵翼
185、《樊川文集》·杜牧
186、《农桑辑要》·司农司
187、《樊南文集》·李商隐
188、《琵琶记》·高明
189、风俗通义·应邵
190、《青春之歌》·杨沫
191、《全唐诗》·彭定求等
192、魏文帝集·曹丕
193、《仁学》·谭嗣同
194、《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195、《日出》·曹禺
196、洗冤录·宋慈
197、《容斋随笔》·洪迈
198、《新书》·贾谊
199、山谷集·黄庭坚
200、《新唐书》·欧阳修
201、《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202、新五代史·欧阳修
203、《盛世危言》·郑观应
204、续焚书·李贽
205、释名·刘熙
206、续资汉通鉴·毕沅
207、授时历·郭守敬
208、《元史》·宋濂
209、书目答问·张之洞
210、《元史纪事本末》·陈邦瞻
211、数理精蕴·梅彀成
212、园治·计成
213、《四元玉鉴》·朱世杰
214、《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
215、《宋词选》·胡云翼
216、《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
217、《宋史》·脱脱
218、《周书》·令狐德等
219、《宋史纪事本末》·陈邦瞻
220、周易参同契·魏伯阳
221、宋书·沈约
222、朱子全书·朱熹
223、《搜神记》·干宝
224、《白石诗词集》·姜夔
225、《太平经》
226、《北京人》·曹禺
227、《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丁玲
228、北史·李延寿
229、《唐律疏议》·长孙无忌
230、冰心选集·冰心
231、通志·郑樵
232、《博物志》·张华
233、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234、不真空论·僧肇
235、《王祯农书》·王祯
236、《曹操集》·曹操
237、《魏书》·魏收
238、《茶经》·陆羽
239、《词选》·张惠言
240、贾长沙集·贾谊
241、《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242、鲒埼亭集·全祖望
243、《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
244、《芥子园画传》·王概等
245、《敦煌变文》
246、今古学考·廖平
24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
248、《京华烟云》·林语堂
249、《方言》·扬雄
250、《经学通论》·皮锡瑞
251、《封神榜》·许仲琳
252、《经义述闻》·王引之
253、高常侍集·高适
254、景德镇陶录·蓝浦
255、《高僧传》·释慧皎
256、橘中秘·朱晋桢
257、《革命军》·邹容
258、《开元占经》·瞿昙悉达
259、《格萨尔王传》·
260、考信录·崔述
261、古史辨·顾颉刚
262、《困学纪闻》·王应麟
263、《古书疑义举例》·俞越
264、老子注·王弼
265、《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266、乐书·陈旸
267、广雅·张揖
268、李长吉歌诗·李贺
269、国史大纲·钱穆
270、《历代名画记》·张彦远
271、汉记·荀悦
272、《脉经》·王叔和
273、汉书、艺文志·班固
274、《美的历程》·李泽厚
275、《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
276、《美学散步》·宗白华
277、汉学师承记·江藩
278、《孟浩然集》·孟浩然
279、《红旗谱》·梁斌
280、《孟子字义疏证》·戴震
281、《花间集》·赵崇祚
282、《南史》·李延寿
283、《华阳国志》·常璩
284、《南唐二主词》·李李煜
285、淮海集·秦观
286、《难经》·秦越人
287、《孽海花》·曾朴
288、《说岳全传》·钱彩、金丰
289、《平凡的世界》·路遥
290、四存编·颜元
291、《潜夫论》·王符
292、《宋六十名家词》·毛晋
293、《书》·章太炎
294、《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
295、《屈原》·郭沫若
296、《宋诗选注》·钱钟书
297、《人境庐诗草》·黄遵宪
298、随书经籍志·魏征
299、《阮籍集》·阮籍
300、随唐演义·褚人获
301、《三民主义》·孙中山
302、孙中山选集·孙中山
303、《三字经》·王应麟
304、《太平广记》·李昉
305、《尚书古文疏证》·阎若璩
306、《谈艺录》·钱钟书
307、《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
308、《唐宋词选》
309、申鉴·荀悦
310、《陶庵梦忆》·张岱
311、神灭论·范缜
312、天朝田亩制度
313、《神农本草经》
314、《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
315、《生活的艺术》·林语堂
316、亭林诗文集·顾炎武
317、诗经毛传·毛亨
318、《王贵与李香香》·李季
319、《十驾斋养新录》·钱大昕
320、《文化苦旅》·余秋雨
321、石湖诗集·范大成
322、《文艺心理学》·朱光潜
323、《书林清话》·叶德辉
324、闻一多诗文选集·闻一多
325、《书谱》·孙过庭
326、吴子·吴起
327、数书九章·秦书韶
328、五经正义·孔颖达
329、《水浒后传》·陈忱
330、物不迁论·僧肇
331、《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332、物理小识·方以智
333、说文句读·玉筠
334、《西南彝志》·热卧慕史
335、《先秦诸子系年》·钱穆
336、谢康乐集·谢灵运
337、《新理学》·冯友兰
338、新序·刘向
339、新仪象法要·苏颂
340、《新语》·陆贾
341、徐志摩作品·徐志摩
342、《雅舍小品》·梁实秋
343、《严复集》·严复
344、颜氏学记·戴望
345、《晏子春秋》·晏婴
346、遗山先生文集·元好问
347、逸周书
348、殷墟书契考释·罗振玉
349、《印人传》·周亮工
350、庚子山集·庚信
351、《玉台新咏》·徐陵
352、《元和郡县图志》·李吉甫
353、《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354、赵树理文集·第一卷赵树理
355、《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
356、《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
357、《中国哲学史》·冯友兰
358、朱子年谱·王懋竑
359、珠玉词·晏殊
360、诸病源侯论·巢元方
361《竹书纪年》
还有好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满意请采纳谢谢,O(∩_∩)O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胡亮亮
中国文学的特点
一·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形成和建设起着巨大的作用 :
①容易引起具体意象。
②汉字一般为单文独义、一字一音,这就使中国诗歌的音节变化有了一整套独特的谨严的格律,并且在外观上构成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③汉语有四声,诗人们利用汉语言的这种特性,写诗时注意字声安排,于是近体诗(五言律诗、绝句,七言律诗、绝句)、词、散曲等诗歌体应运而生。
④文言文作为特殊的书面语言,可与日常用语长期分离而保持官方语言的地位,这就发生了文学在文言和白话两个不同的轨道上运行、内容与形式皆有巨大的差异的现象。
二·独特文学观念体系。这种观念体系受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所支配,其思想渊源在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
其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为核心的入世思想;
其二,“仁、义、礼、智、信”为标准的道德观念;
其三,“天、地、君、亲、师”为次序的伦理观念;
其四,“允执其中”(《论语》)为规范的中庸哲学。
三·在中国思想史上,儒、道两家的思想体系是互为补充的,儒、道、释3家也常常合流 。儒家 、道家 、佛教思想有相异和对立的一面,又分别给予中国文学以不同侧面的影响。
在中国文人身上,积极入世和消 极 避 世思想往往交织在一起,彼此消长。在文学作品中,这种现象有着鲜明的表现。
扩展资料
中国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一、文体发展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各种文体形成和成熟的时代不同,有先有后。另一方面,各种文体从萌生形成再到成熟,其过程的长短也不同。
二、朝代的不平衡。各个朝代文学的总体成就是不一样的,有的朝代相对繁荣些,有的朝代相对平庸些,这很容易理解。
三、地域的不平衡。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 代,各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
参考资料: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捕£捉影
包括诗,词,曲,散文,小说五个部分,1.诗
诗是文学基本体裁之一。诗大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和歌的不同之处是:诗以诵为主,歌以唱为主,所谓诗要诵其言,歌要咏其声。诗多为有感而作。诗是一种最普遍的艺术,如阳光一般洒落在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对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如风、电、雷、雨等无法理解,于是 统统把这一切归于神明。出于敬畏,原始人类唱歌跳舞地对神明唱出颂歌,表达了人们的期望——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等等。这便是诗的起源。
它源于宗教。还有一种形式,起源于劳动。原始人一面劳动,一面发出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以忘却劳动带来暂时的痛苦和振奋精神,协调动作。渐渐这种单纯而有节奏的呼叫声,发展成为模仿劳动本身的声音和表达劳动者本身感情诗歌。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诗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慧光彩都有诗的踪影。
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2.词
拼音:cí
【释义】
①语言中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典|名词|用词不当。②语句;话语:台词|歌词|词不达意。③古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句子长短不一:词曲|宋词。
【词汇】 一种语言里所使用的词的总称,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
〖例句〗要想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我们不仅要多读多听多说,还要掌握一定的词汇。
【词】起于五代与唐,流行于宋的一种文学体裁。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
因此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3.元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虽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
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和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4.散文
sǎnwén
[prose;essay]
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
一种文学体裁,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散文】
(一)散文概述:
文学体裁之一,散文这个名称,随着文学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的演变。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现代的散文指除诗歌、戏剧、小说以外的文学作品,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游记、传记、见闻录、回忆录、报告文学等。近年来,由于传记、报告文学、杂文等已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体,所以人们又趋于把散文的范围缩小。
(二)散文的古今概况:
1.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先秦散文:包括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以论说为主,如《论语》《孟子》《庄子》;历史散文是以历史题材为主的散文,凡记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文章和书籍都是历史散文,如《左传》。
(2)两汉散文: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的《史记》把传记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东汉以后,开始出现了书、记、碑、铭、论、序等个体单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运动的推动下,散文的写法日益繁复,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时涌现。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拟古为主,后有唐宋派主张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较为有名的是归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义理”的体现。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对我国古代散文文体加以总结,分为13类,包括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说、箴铭、颂赞、辞赋、哀奠。
2.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而是着重于表现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表达方式多样,可将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融为一体,也可以有所侧重;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要,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细节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等,也可像诗歌那样运用象征等艺术手法,创设一定的艺术意境。散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杂文、短评、小品、随笔、速写、特写、游记、通讯、书信、日记、回忆录等都属于散文。总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语言优美,能比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5.小说
【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特点】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 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 以上说的是传统小说的一些特点。
【“小说”一词的来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县”乃古“悬”字,高也;“令”,美也,“干”,追求。是说举着细小的钓竿钓绳,奔走于灌溉用的沟渠之间,只能钓到泥鳅之类的小鱼,而想获得大鱼可就难了。靠修饰琐屑的言论以求高名美誉,那和玄妙的大道相比,可就差得远了。春秋战国时,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许多学人策士为说服王侯接受其思想学说,往往设譬取喻,征引史事,巧借神话,多用寓言,以便修饰言说以增强文章效果。庄子认为此皆微不足道,故谓之“小说”,即“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浅识小道”,也就是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之意,正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本来含义。
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对小说如是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认为小说仍然是“治身理家”的短书,而不是为政化民的“大道”。
东汉班固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在汉书·艺文志中写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这是史家和目录学家对小说所作的具有权威性的解释和评价。班固认为小说是“街谈巷语、道听涂(同“途”)说者之所造也”,虽然认为小说仍然是小知、小道,但从另一角度触及小说讲求虚构,植根于生活的特点。
清末民初,维新派梁启超等大力倡导“小说界革命”,小说理论面目一新。小说地位空前提高,乃至被奉为“国民之魂”“正史之根”“文学之最上乘”,再不是无足轻重的“街谈巷语”“琐屑之言”。
原贴:中国文学包括什么
学着感恩的嵐姬
[都市言情]高高在上作者:阮绵绵(VIP完结已出版~高干~强推~)_TXT下载 [都市言情]《智斗》作者:缪娟(出版书手打完结~)_TXT下载 [都市言情]你是我找不回的地老天荒作者:青忱_TXT下载 [都市言情]安之若素作者:寒烈 (腹黑美食高干文~2.25VIP完结已出版)_TXT下载 [都市言情]胶卷儿,别跑!作者:莓果(VIP完结/高干)_TXT下载 [都市言情]躲不过的,是爱情作者:勿忘罗兰(2.26VIP完结+二番外~高干文)_TXT下载 [都市言情]枕旁的陌生人作者:红TT (VIP完结~应求)_TXT下载 [都市言情]七年之痒痒痒!/不小心,搞大了!作者:随宇而安(榜文强推~VIP完结+番外2)_TXT下载 [都市言情]姐弟恋——稳坐金交椅作者:洛明晞_TXT下载 [都市言情]《一霎风雨我爱过你》作者:晴空蓝兮(出书版手打完结~)_TXT下载 [都市言情]下辈子不做军嫂作者:柳叶儿0 (正文完结 高干)_TXT下载 [都市言情]离婚后:夜深暖暖爱作者:张惋君(VIP完结~推荐)_TXT下载 [都市言情]你的味蕾,我的爱情作者:寒烈(VIP完结+番外~强推~)_TXT下载 [都市言情]爱情种植作者:意阑(出版书完结)_TXT下载 [都市言情]纵爱作者:风烛月冷心残丝(红袖5.19日VIP完结)_TXT下载 [都市言情]黑色豪门:对抗花心上司作者:拓拔瑞瑞(1.19.VIP正文完结+番外27)_TXT下载 [都市言情]《哥哥》作者:女娲(完结)TXT下载 [都市言情]《纸玫瑰》作者: 林笛儿(vip手打完结+番外 封推第一 高干文~ 强推~)_TXT下载 [都市言情]《非诚勿扰》作者:芙蓉三变(VIP出书版完结~强推~)_TXT下载 [都市言情]《我们离婚吧》作者:左芮雪_TXT下载 [都市言情]原来爱情这么伤(手打完结+番外)作者:藤瓜_TXT下载 [都市言情]《我家的老男人》作者:花田北(vip正文+番外 高干 婚后生活,甜文~)_TXT下载 [都市言情]《城市新农民》作者:天道1983_TXT下载 [都市言情]《寂静流年遍开花》作者:笙离 (VIP完结+番外~很温馨的文~强推~)_TXT下载 [都市言情]妖物进化论作者:已不再是缨络 (vip完结 男主妖孽腹黑~女主猥琐懦弱~)_TXT下载 [都市言情]赌你要单身:摇摆拽女郎作者:凌语溪(腾讯VIP文~完结+番外 拽女VS帅男)_TXT下载 [都市言情]以貌娶人(原名:男貌女才)作者:李惟七(出书版完结~绝色天才型男主)_TXT下载 [都市言情]设计你,爱上我(网络名:左手边的幸福 )作者:十年瑾/大懒虫,小懒猪_TXT下载 [都市言情]躲得了一时作者:百川鱼海(VIP完结,应求)_TXT下载 [都市言情]CEO的替身情人作者:明日香(VIP完结,虐文,强推~~)_TXT下载 [都市言情]三年痒还是七年痛?作者:迷雾森林 (潇湘A签)_TXT下载 [都市言情]穿过青春所有迷路的日子(修改版)作者:目非 (VIP完结~出版书~)_TXT下载 [都市言情]谁赋我旧日时光作者:沈绿衣(VIP 完结~推荐~)_TXT下载 [都市言情]律政俏妈咪/原名:寡情总裁离婚妻 作者:小怜伶 (VIP完结~推荐~)_TXT下载 [都市言情]红灯停,绿灯行作者:东篱菊隐 (晋江VIP6.11完结+番外全~推荐)_TXT下载 本文来自:爱看吧-TXT小说论坛--免费下载 绝无广告(
原贴:好看的言情小说 中国文学
wangzixuan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yy2056
(一)《诗经》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是《诗经》中诗体的主要特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逃之天天“,”杨柳依依“等四字句,今天仍被广泛使用。《诗经》中的《风》是从民间采集的民歌,是其中的精品,它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读者要欣赏《诗经》之美,首先应该注意文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次还要克服一些自己不再使用的冷僻字的困难。
(二)《楚辞》 《楚辞》是由西汉时期的刘向编定的,共17篇,其中7篇为屈原所作。《楚辞》代表了中国文人文学最早的辉煌成就,对于中国美学及中国文人的思想有持续的巨大的影响。《楚辞》以伟大的诗人屈原及其《离骚》为代表。《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抒情长诗,且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阅读《楚辞》要注意当时的时代背景及屈原的生平,诗中用典较多,生僻字较多,还须结合注解。
(三)《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历来为人传诵的佳作精品,唐代诗歌不仅达到中国旧体诗歌而且也是当时世界文学的顶峰。唐诗三百诗所选的内容从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到兴国安邦的豪情壮志,展现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文学天地和思想境界。读诗歌不可不读唐诗,读唐诗不可不熟读唐诗三百首。
诵读时读者应该把握盛唐诗歌中表现的开拓进展、意气风发的精种风貌。
(四)《宋词选》 《宋词选》与前人相比,宋词扩大了词的境界和思想题材,突破了格律的束缚,宋词把词这种区别于诗的韵文体载的表现力推到了极至。豪放派的苏、辛,婉约派的李、姜词人的词作成了后世的典范。与诗一样,词应多读,多体味词的境界。
(五)《元曲选》 元代散曲与杂剧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真切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与审美情趣,拥有活泼的生机。元杂剧开创了中固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许多剧本脍炙人口,至今仍长演不衰,比如《窦娥冤》、《西厢记》等。阅读时惟一的难点是当时的口语,需要结合一下注解。
(六)《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自清初编定印刷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散文的入门读物,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熟悉了文言的词汇、—语法现象和文章的布局结构,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为进一步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其中所选的先秦散文略为古奥,稍难读些。最后一卷选明文,一般读者可能会忽略,其实亦有不少好文章。
(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罗贯中在书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比如中国人智慧的象征诸葛亮,奸雄的代表曹操,忠义的化身关羽等等。本书还描绘了三国乱世的广阔战场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书中的许多军事思想和处事谋略迄今仍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八)《水浒传》 《水浒传》是明代侠义小说的代表作。施耐庵塑造了一批啸聚江湖,仗义行侠的绿林好汉的独特性格和各人的成长道路。全书大故事套小故事,长篇中蕴含着短篇,至今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都选自《水浒传》。小说用古代的白话写成,语言生动活泼,高潮迭起,可读性极强,是中国长篇侠义小说的鼻祖。明清侠义小说,以及当代武侠小说,都可以看到《水浒传》的巨大影响。
(九)《西游记》 《西游记》是明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全书共100回。作者吴承恩为世界文学长廊中增添了一个神通广大、铜身铁胆却极具人性特征的孙行者的形象,历来为不同年龄的人群所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孙捂空的极强的反抗精神,已成为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典型。孙悟空保着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几百年来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全书通过一批豪门旺族的盛衰,展现了封建时代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书中大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比如林黛玉、薛宝钗已成为具有两种鲜明性格的女性代表。《红楼梦》达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
(十一)《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原本可怕的鬼怪、狐仙在蒲松龄的妙笔下都被赋予了人性的善良和情感。作者写出了当时官场的黑暗,也写了人民的反抗。还写了许多凄婉缠绵的爱情故事。《聊斋志异》的文言文也典雅优美,简洁流畅,代表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通过读它亦可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十二)《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在书中塑造了一批伪君子、假道学、假名土的丑言丑行,令人忍俊不禁之余又深获启发。本书又是近千年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人、扭曲人性的缩影。小说往往不用一句贬词而能使虚伪之情毕现,代表了讽刺文学的最高成就。鲁迅先生对它亦有高度评价。
(十三)《鲁迅选集》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的第一人,也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人。《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现代小说的经典作品。他的杂文更是具有鲜明的鲁迅特色,精炼的白话文中略带文言,感情沉郁充沛,说理透彻,论辩犀利,如匕首、如投枪,既有时代特征又不失其永恒意义。许多篇目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典范作品。没有读过“鲁迅”就不能算是读过中国文学,不能理解鲁迅,就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不能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成就、使命和价值。
(十四)《家》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带有自传的色彩,通过几个青年的命运写了“五四”之后人性的觉醒与封建势力对人性的扼杀。本书基本上是个爱情故事,这正是当时的普遍题材,语言不事雕琢,朴实亲切,作者是含着泪用心灵写出来的。《家》对当时许许多多青年人挣脱封建家庭束缚,追求幸福爱情,追求自由解放有巨大影响,使我们看到今天的自由实在是由先辈的抗争而来。
(十五)《骆驼祥子》 骆驼样子是伟大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一个勤劳、朴实的底层社会的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骆驼祥子》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范作品。本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
(十六)《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代表作品。剧作完全运用了三一律,两个家庭8个人物在一天之内发生的故事,却牵扯到过去的恩恩怨怨,不但有伦常的矛盾、阶级的矛盾,还有个体对于环境、时代强烈不谐调的矛盾。在这种剧烈的冲突中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悲剧早已产生,只是在这里最后爆发。剧本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潜台词极为丰富。
(十七)《围城》 《围城》是中国式幽默与西方式幽默相结合的典范,钱钟书以其对中国文化和人性的深刻理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余人——方鸿渐,每个读者似乎都能从他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书中其余人物也刻画得神形毕现,如在目前,让人在忍俊不禁之后又感慨颇深。《围城》把人写透了,也把世界写透了。
(十八)《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一部力作,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部在青少年心目中产生巨大震撼和反响的当代题材的长篇小说。本书对变革年代的青年如何挑战固有的生活模式,如何去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做了可贵的探索。新旧两种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大冲撞在书中有着深刻的描述。“孙少平”式的梦想和奋斗精神鼓舞了许多人。作品以黄土高原为背景,是一幅黄土的风情画。文中使用了一些当地的口语。无论从题材、思想,还是从语言上说,本书都可堪称新时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
(十九)《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气势磅礴,一泻千里,体现了一代伟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壮志与和精种境界。作品极富号召刀、感染力,是革命浪漫主义作品的代表,达到了近代以来旧体诗词艺术及思想上的最高峰。从中亦可窥见中国共产党创业之艰和历史上的重大战役与事件。读本书须结合诗词所作时的历史背景来理解、欣赏。
(二十)《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游记散文集,但绝不仅仅是游记。作者面对名山大川,历史风物,深思苦虑,体味其对于中国文化,中国人文精神的深远意义,也可谓是“文化苦虑”。作者文字精当,夹叙夹议,笔端常带感情,也引起读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欣赏与认同。本书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思传统文化、以求建立新时代人文精神的代表之作。
原贴:中国文学必读书
小文______
1 鲁迅
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 郭沫若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3 茅盾
字雁冰,本名沈德鸿。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现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子夜》、 《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4 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牛天赐传》《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5 朱自清
6 冰心
本名:谢婉莹,著有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7 丁玲
原名蒋冰之(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独享孤独
1、屈原(战国):最早的爱国诗人,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
2、陶渊明(东晋):最早的田园诗人。
3、苏轼(北宋):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
4、李清照(南宋):最杰出的女词人。
5、李白(唐):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6、杜甫(唐):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7、陆游(南宋):诗作最多(现存9300余首)的爱国诗人。
8、关汉卿(元):最早、最伟大的戏剧家。
9、艾青:现代最有成就的自由体诗人。
10、鲁迅:现代最伟大的作家。
11.冯梦龙(明):古代最有成就的自由体诗人。
12《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13《离骚》(屈原):最早的长篇抒情诗。
14《论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15《左传》: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6《史记》:最早的纪传体史书。
17过秦论(西汉·贾谊):最早的优秀政论文。
18祭十二郎文(唐·韩愈):古代最著名的祭文。
19《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古代最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 20《孔雀东南飞》: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21《窦娥冤》(元·关汉卿):古代最杰出的悲剧。
22《西厢记》(元·王实甫):最早的现实主义戏剧杰作。
23《牡丹亭》(元·汤显祖):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戏剧。
24《三国演义》(明·罗贯中):古代最早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25《水浒传》(明·施耐庵):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白话小说。 26《红楼梦》(清·曹雪芹):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27《聊斋志异》(清·蒲松龄):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28《雷雨》(曹禺):现代最杰出的悲剧。
29《沉沦》(郁达夫):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短篇小说集。
30《呐喊》(鲁迅):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体现新文学实绩的小说集。
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2、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3、第一部韵书:切韵(隋·陆法言)。
4、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西汉·扬雄)。
5、第一部字书:字通(宋·李从周)。
6、第一部诗集:《诗经》。
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南朝·萧统)。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
10、第一部论语体著作:《论语》。
11、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13、第一部断代史史书:《汉书》(东汉•班固)。
14、第一部国别史史书:《国语》。
15、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末•孙武)
16、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东晋•干宝)
17、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北朝•刘勰)。
18、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南北朝•钟嵘)。
19、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20、第一部农业生产技术专著:《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21、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素问》。
22、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宋·李诫)。
23、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春秋末·晏婴)。
24、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三国·曹丕)。
25、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26、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梦溪笔谈》(北宋·沈
括)。
27、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明代·徐宏祖)。
28、第一部综合农学专著:农政全书(明·徐光启)。
29、第一部地理学专著:《水经注》(北魏·郦道元)。
30、第一部教育史专著:学记(战国晚期)。
31、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
32、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明)。
33、第一部图书总目录:七略。
34、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
35、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36、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37、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8、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包身工》(夏衍)。
39、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鲁迅)。
40、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41、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龙须沟》。
原贴:中国文学之最
rickywong
1、《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
2、《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作者为无名氏,整理者为程伟元、高鹗。
3、《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4、《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
5、《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爱生活爱大畅
中国文学名著:
1、《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2、《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的故事。
3、《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 西周初年至 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 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 南陔、 白华、华黍、由康、崇伍、 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4、《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5、《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同时也是汉语言文学中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故事都有结局
中国文学的文学特点
综观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全貌,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在中国文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文学的任务和功能历来都受到重视。公元前的孔子(公元前551椆��?/FONT>479)首先提出诗(文学)“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三国魏文帝曹丕,极重视文章的写作,认为文章可以“经国”,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对写作诗歌的目的作了更直截了当的阐释:“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对此,白居易说得更为明白:“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代诗人、作家、文论家这些关于文学任务和功能的论述,对后来的创作实践和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批判地吸收历代有关文学功能的主张中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为群众欢迎的响亮口号: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解放区的文学取得了不可磨灭的成就,新中国的文学特别是新时期的文学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二、我国文学历来是勇于进取,在形式和体裁上不断创新或推陈出新的开放型文学。比如,诗歌的发展是由四言诗而五言诗、七言诗,由古体诗而近体诗、格律诗、自由诗。散文的发展是由先秦散文而汉赋、骈文而“古文运动”中的古文,到了现代,散文的种类和形式,真可谓千姿百态、色彩纷呈。在体裁上,由唐诗、宋词、元曲而明清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总之,几千年的文学发展表明,我国文学在艺术形式和体裁上,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中,在不断地创新和革新。
需要指出一点,中华民族是一个理性化程度较高的民族,能够全面、辩证、成熟地对待文学形式和体裁上的创新和革命。某一新的艺术形式和体裁出现后,并不因此否定先前的艺术形式和体裁,而是允许各种艺术形式和体裁自由竞争。比如,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在诗歌领域里占据主要地位后,但五言诗和四言诗并没有就此消亡,甚至直到今天,也依然存在。再比如,今天我们提倡新诗,但旧体诗创作依然很兴旺,诗与词的比翼双飞、共存共荣也很令人深思。在宋代,词在诗歌领域里占了主要地位,但宋代的诗也很有特色。即使在今天,它们也是齐头并进的兄弟或姊妹。
三、我国文学是在向世界进步文学不断学习、科学借鉴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丰富起来,从而与世界文学健康、奋进的潮流相沟通、相汇合的文学。中华民族,这块伟大的土壤,是很肥沃的,对于外来文化,向来是热烈多情的。且不说从南北朝起我国就开始翻译佛经的盛事,也不说唐代高僧玄奘亲赴天竺取经,翻译佛教建立的丰功伟业,只说清光绪举人、京师大学堂的林纾先生一个人翻译一百七十余种欧美等国小说的非凡之举,就足可以看出近代的中国学人对外国文学的重视程度。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古今文学名著,几乎全都译成了中文。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著作在我国的翻译出版,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热潮。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在向世界进步文学学习时,显示出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进外国的新的艺术形式,如新文学中的小说(以鲁迅的短篇小说和茅盾的长篇小说为代表)、新诗(以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为代表)、话剧(以曹禺的话剧为代表)等的创建,走的就是这条直接引进外国新的艺术形式的道路。二是借鉴外国的艺术形式,对某些民族传统形式进行改造,即旧形式的现代化。如赵树理的新评书体小说,刘绍棠的新传奇小说,李季的民歌叙事诗,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三是从中西形式中都吸取些成分,嫁接出一种独特的新形式。也可以说是土洋结合的新产品。如歌剧《白毛女》,就是西洋歌剧、话剧、传统戏曲、民间秧歌几种成分的溶合体,颖异别致,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新时期崛起于舞台和电视屏幕的喜剧小品,就是独幕话剧、相声和影视艺术某些特殊的表现手段杂交而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四、多种文学流派自由发展,平等竞争,贯穿我国文学发展的始终。这也是我国文学的一个好传统。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我国思想和文化界就曾出现过多种学术流派争鸣的繁荣局面,出现过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大著名学派,诞生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这样一些代表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著作。后来,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文学中又出现过婉约派、豪放派、江西派、茶陵派、公安派、骈俪派、本色派、吴江派、临川派、竟陵派、桐城派、常州词派、鸳鸯蝴蝶派等多种文学流派。在现代小说发展中,还出现过新感觉派小说、乡土派小说、社会剖析派小说、京派小说、七月派小说等多种流派小说。在现代诗歌发展中,出现过七月派诗歌和“九叶”诗人。新中国成立后,还诞生了山药蛋文学流派和荷花淀文学流派。众多文学流派竞相媲美,是文学创作本身的艺术规律决定的,是文学事业繁荣和生命力的标志。尊重这个规律,毛泽东主席于1957年2月,在其重要著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郑重地提出了在文学艺术领域里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人们常说的“双百”方针)。毛主席是这样阐述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毛主席提出和倡导的“双百”方针,是对我国古老悠久的文化传统的科学总结,是繁荣、发展艺术和科学事业唯一正确的方针,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创举。新时期以来,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文学界出现了艺术流派林立,创作空前丰收的喜人形势。在全国影响较大的小说创作流派有:以刘绍棠为代表的乡土文学派;以邓友梅为代表的市井画卷派等众多的艺术流派。众多艺术流派的形成和空前活跃,是我国广大作家艺术家潜能得到发挥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发展与繁荣的巨大推动力。
五、在我国文学发展中,民间文学总是与正宗文学并驾齐驱,成为推动正宗文学发展与繁荣的强大潮流。《诗经》中的“风”,基本上是民间文学,“颂”基本上是正宗文学,“雅”既有民间的,又有正宗的。可以说,《诗经》是正宗文学与民间文学的珠联璧合。词与曲一开始也是民间文学,到后来发展成正宗文学。宋人“话本”起初也是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到了明清,演变成小说,成为文学的主导形式,诞生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长篇名著。我国文学中,正宗文学与民间文学这种互相推动和紧密联系,到了社会主义时代,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和发展,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国家每年组织作家、艺术家到全国各地进行采风活动,目的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引导作家、艺术家密切与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的联系。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陈 Cata
给你推荐一套《中国文学发展史》全三册。
以下是这套书的目录。
第一章殷商文学与神话故事
一文学的起源
二卜辞时代的文学
三周易卦爻辞中的古代歌谣
四古代的散文盘庚
五古代的神话故事
第二章周诗发展的趋势及其艺术特征
一《诗经》时代的社会形态
二《诗经》与乐舞的关系
三宗教性的颂诗
四颂诗的演进
五社会诗的产生与文学的进展
六抒情歌曲
七《诗经》的文学特色
第三章社会的变革与散文的勃兴
一散文发达的原因
二历史散文
三哲理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一南北文化的交流与楚国文化的发展
二《楚辞》的特征
三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四屈原文学的思想与艺术
五宋玉
第五章汉赋的发展及其流变
一绪说
二汉赋兴盛的原因
三汉赋发展的趋势
四汉代以后的赋
第六章司马迁与汉代散文
一司马迁的生平
二《史记》的史学价值
三《史记》的文学成就
四《汉书》
五汉代的政论文
六王充的文学观
第七章汉代的诗歌
一绪说
二乐府中的民歌
三五言诗的起源与成长
四古诗十九首
五悲愤诗与《孔雀东南飞》
六结语
第八章魏晋时代的文学思潮
一魏晋文学的社会环境
二文学理论的建设
三魏晋小说
第九章从曹植到陶渊明
一曹植与建安诗人
二正始到永嘉
三陶渊明及其作品
第十章南北朝的文学趋势
一形式主义文学的兴起
二新诗体的制作
三山水文学与色情文学
四文学批评
五《世说新语》及其他小说
第十一章南北朝的诗歌
上篇南北朝的民歌
一南方的民歌
二北方的民歌
下篇南北朝的诗人
一南朝诗人
二北朝诗人
三附论隋代诗人
第十二章唐代文学的新发展
一绪说
二唐诗兴盛的原因
三唐代的古文运动
四唐代短篇小说的进展
五唐代的变文
第十三章初唐的诗歌
一齐梁余风
二王绩及其他诗人
三初唐四杰
四沈宋与律体
五陈子昂与诗风的转变
第十四章盛唐诗人与李白
一绪说
二王孟诗派
三岑高诗派
四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
第十五章杜甫与中晚唐诗人
一绪说
二杜甫的生平及其作品
三大历诗人与张籍
四白居易的文学理论与作品
五孟韩的诗风
六晚唐诗人
第十六章词的兴起
一词的起源与成长
二敦煌曲词
三晚唐词人温庭筠
四五代词的发展与花间词人
五李煜与南唐词
第十七章宋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发展
一宋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趋势
二宋代的古文运动
第十八章苏轼与北宋词人
一宋词兴盛的原因
二宋初的词
三词风的转变与都会生活的反映
四苏轼的词
五周邦彦及其他词人
六女词人李清照
第十九章辛弃疾与南宋词人
一时代的变乱
二辛弃疾及其他词人
三格律派词人
第二十章宋代的诗
一宋诗的特色与流变
二欧阳修、苏轼及其他诗人
三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四陆游及其他诗人
五反江西诗派
六遗民诗
七北国诗人元好问
第二十一章宋代的小说与戏曲
上篇宋代的小说
一志怪传奇的文言小说
二宋代白话小说的兴起
三宋代的短篇小说
四宋代的长篇小说
下篇宋代的戏曲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与演进
二宋代的各种戏曲
第二十二章元代的散曲与诗词
一元代社会与文学
二散曲的产生与形体
三词与散曲
四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
五马致远的散曲
六睢景臣与刘致
七元代后期的散曲作家
八元代的诗词
第二十三章关汉卿与元代杂剧
一杂剧的产生
二杂剧的组织
三元杂剧的演出实况
四杂剧兴盛的原因
五关汉卿的杂剧
六王实甫与白朴
七元杂剧前期其他作家
八杂剧的南移
九结语
第二十四章明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学思想
一绪说
二旧体文学的衰微
三明初的诗文
四拟古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五唐宋派与归有光
六公安派与反拟古主义的文学运动
七晚明的散文与诗歌
第二十五章明代的戏剧
一南戏的源流与形式
二《琵琶记》与元末明初的传奇
三传奇的典丽化
四杂剧的衰落与短剧的产生
五沈琮与吴江派
六汤显祖的戏剧
第二十六章《水浒传》与明代的小说
一明代小说的特质
二《三国演义》
三其他讲史小说
四《水浒传》
五《西游记》及其他
六《金瓶梅》
七才子佳人的恋爱小说
八晚明的短篇小说
第二十七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
一绪说
二北方的散曲作家
三南方的散曲作家
四明代的民歌
第二十八章封建社会的末期与清代文风的演变
一清代的社会环境与旧体文学的总结
二晚明文学思想的继续
三清初的散文
四桐城派的古文
五散文的新变
第二十九章清代的诗歌
一绪说
二清初诗歌
三遗民诗
四康雍年间的诗歌
五乾嘉诗风
六鸦片战争前后的诗歌
七诗界革命与清末诗歌
第三十章《红楼梦》与清代小说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二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三曹雪芹与《红楼梦》
四《镜花缘》及其他
五侠义小说
六倡优小说
七清末的小说
第三十一章清代的戏剧
一绪说
二清初的戏剧
三洪异与《长生殿》
四孔尚任与《桃花扇》
五杂剧传奇的尾声
六昆曲的衰落与花部的兴起
第三十二章清代的词曲
一绪说
二清初词的三派
三常州词派的兴起
四晚清词人
五清人散曲与民歌
原贴:中国文学发展史
jessiedido
.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Planoye
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音﹑律﹑声﹑调与“音阶”的概念 中国传统乐学中并无“音阶”这一专用词﹐但有明确的音阶概念。传统乐学表达这一概念时﹐常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内涵而分别使用音﹑律﹑声﹑调等词。五声至七声的音阶中﹐常用五音﹑五声﹑六律﹑七音﹑七律等词﹔讨论音阶的音级与阶名时常用“声”字﹔为不同结构形式的音阶制订专名时则又借用“调”字。这些情况下﹐有关词语都已不是它们原先具有的常用概念﹕音(乐音或音乐)﹑律(音高标准)﹑声(广义为音响﹑音乐﹐狭义为音级)﹑调(广义为宫调﹑调域﹑曲调﹐狭义为调式)等。
其中﹐“音”字作音阶解释﹐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文献中对“音”(音阶)所作定义性的论述可以概括为以下 3点﹕①音阶由不同音高的音级构成。②这些音级(“声”)产生于一定的生律法﹐相互关系之间有一定规律﹐这就成为音阶。③音阶的首音即“音主”﹐阶名叫做“宫”。
中国传统乐学概念中的音(音阶)﹐与现代基础乐理知识中根据欧洲大﹑小调体系音乐规律所概括的“音阶”概念存在显著差别。欧洲乐理中的音阶概念与调式概念只有虚﹑实之别﹐而为同一层次﹐音阶的首音即是调式的主音﹔中国的“音阶”概念与调式概念分属两个层次﹐“宫”﹑“调”之间存在统属关系﹐除宫调式的主音等同於音阶首音而外﹐商﹑角﹑徵﹑羽等调(调式)的主音都与音阶首音不同﹔理论上各调统属於宫﹐宫音就是音阶的首音。
传统的音阶概念按声序分类有下列数种﹕
五音──五声的音阶﹐五声──5个音级或五声音阶。
六律──亦作六声或六声音阶解释﹐它的常规概念则仅指“律吕”中的6个阳律。
七音──七声音阶。七律──已知文献材料中最早的七声音阶概念的用语﹐从十二律位中7个律的音高来判定音阶结构﹐这一用语的产生﹐说明春秋时代。已从宫调关系的角度来看音阶。
乐律学的传统文献中﹐没有记载过少于五声的音阶结构﹐民族音乐实践中有这样的音乐时﹐理论上视作五声音阶的省略形式。多於七声的音阶理论只有隋代著录的“八音之乐”。
八音之乐──应指八声音阶。隋人以为源自汉代。多於七声以外的音级﹐一般在音阶理论中被视作临时变化音﹐不视为音阶的常规音级。隋代的第八声﹐位置有定(古音阶宫﹑商二音级之间)﹐有专名(应声)﹐不仅被看作常规音级﹐而且承认以应声作为调式主音时﹐可以建立“应调”﹔唐﹑宋两代的“角调”也在实践中使用著这种“八音之乐”。
中国传统音乐中存在用九声的实践。但文献资料中﹐除正﹑变阶名问题上反映出九声的客观存在而外﹐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关九声音阶的理论证据。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keiko762
1 鲁迅
本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驱。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狂人日记》是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2 郭沫若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著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等。
3 茅盾
字雁冰,本名沈德鸿。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现代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子夜》、 《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4 老舍
舒庆春,字舍予,曾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猫城记《牛天赐传》《四世同堂》等,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5 朱自清
6 冰心
本名:谢婉莹,著有诗集春水《繁星》。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桔灯》、《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7 丁玲
原名蒋冰之(女)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
8 周立波
9 赵树理
0 李季
著有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11 贺敬之
著有诗歌《放歌集》、回延安,歌剧《白毛女》(和丁毅共同执笔)等。
12 曹禹
原名万家宝,著有话剧《雷雨》、《日出》、《明朗的天》、《王昭君》等。
13 夏衍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爱啃猪的骨头
我猜测你要找的排名或许是这个:鲁迅、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冯至、穆旦。
这是1995年,钱理群、吴晓东他们在“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载《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1期)中推出的排在最前列的7位现代作家的名单。沈从文在全体现代作家中排第三。
但要补充说明的是,这并不能算是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排名,因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何繁,此排名只能算是一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大师的影响力排名,且并不官方权威。
而在中国五四以后到1949年的文学大师排名,却有一个脍炙人口的顺口溜:“鲁郭茅巴老曹”,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但其座次也只能算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一个排名。遗憾的是其中并没有提到沈从文。私以为,这也跟当时的政治环境不无关系,因为除了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徐志摩等同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着超然影响的文学巨匠也未能上榜,细心一点你可以发现,后者与前者在政治上看并不能被看作是一个阵营的,而“鲁郭茅巴老曹”这个座次,也算得上是当时党的文化思想秩序的一个体现。
不过,纵使沈从文并没有在这个顺口溜里被提及,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是无可菲薄的。
以下是我找到的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沈从文的声誉或许是起伏最大的一个。三四十年代,他是北方文坛领袖,40年代末,主要因郭沫若“桃红色作家”的指斥,沈从文退出文坛,长期被尘封土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沈从文的声誉鹊起,“大师”的赞誉不绝于耳。
20世纪80年代后期掀起的现代作家重新评价潮,作家排座次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的:
在文学史的序列中,给沈从文以明确的崇高地位,金介甫是第一个。他在《沈从文传》(时事出版社1991年7月中文版)引言中写道:“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有些人还说鲁迅如果算主将,那么沈从文可以排在下面。”金介甫反映的是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西方汉学家的普遍意见。在这段文字中,“少有的几位”、“伟大”的说法,以及和鲁迅并列,都是极高的赞誉。
1994年,王一川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分小说、诗歌、散文、戏剧4卷)由海南出版社出版,此文库以“文学大师”标目,其小说卷将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等9位小说家的作品收入,却把茅盾等排除在外,由此引起强烈反响。在文库的小说家排名中,沈从文列第二位。
1995年,钱理群、吴晓东推出了排在最前列的7位现代作家的名单。他们在“分离”与“回归”——绘图本〈中国文学史〉(20世纪)的写作构想(载《文艺理论研究》1995年1期)一文中写道:“在鲁迅之下,我们给下列六位作家以更高的评价与更为重要的文学史地位,即老舍、沈从文、曹禺、张爱玲、冯至、穆旦。”沈从文在全体现代作家中排名第三。
1999年6月,亚洲周刊推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行榜”,对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用中文写作的小说进行排名,遴选前100部作品。参与这一排行榜投票的是海内外著名学者、作家,如余秋雨、王蒙、王晓明、谢冕、王德威等。在这一排行榜中,鲁迅以小说集《呐喊》位列第一,沈从文的小说《边城》名列第二。但如果以单篇小说计,《边城》则属第一。
这些产生于20世纪末的排名,有的针对作家沈从文,有的针对小说家沈从文,有的针对沈从文的个别小说,虽然范围大小不一,却都在二三名之间。
而若由诺贝尔文学奖来测定一个作家的成就地位的话,那么沈从文也算得上是颇受瞩目的一位。据传本来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要颁发给沈从文的,但遗憾的是他由于刚刚辞世而与此项殊荣失之交臂。(无独有偶,据传1966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打算要颁给老舍的,而这位大师也是由于辞世错失此奖。)
橡木桌子
中国现代名著有:《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围城》、《活着》、《曹禺剧本选》
1.《平凡的世界》: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2.《白鹿原》: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1997年,该小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你的坏脾气小姐
中国文学名著有:
1、《楚辞》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
2、晋书
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该书记载的历史上起于东汉末年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同时还以“载记”形式,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
3、《史记》
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4、《周易》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5、《资治通鉴》
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BabyCatherine
具体如下:
一、《水浒传》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
二、《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妖怪魔法高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三、《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四、《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一般认为前80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40回是清代作家高鹗所补。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
五、《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六、《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间已有流传。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七、《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utyoyo
1、注重伦理道德:中国古典文学通常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中华文化是一种充满人文精神的文化,特别强调人文领域的问题。伦理和实践政治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两个核心问题,使中国文化表现出道德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特征。
2、“三个宗教合而为一”:,儒教统治社会治理,佛教统治精神修养,道教统治身体修养。三种宗教似乎很融洽。
3、融入感情:中国古代古典文学具有强烈的情感特征。关于诗歌和文学的评价,文人总是喜欢首先关注“道气质”或“精神”,并以强烈的抒情感作为文学价值的主要指标。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无聊的家伙
小说
烈女传(西汉)刘向、《搜神记》(晋)干宝、《太平广记》(宋)李昉﹑扈蒙﹑李穆等、《世说新语》(南北朝)刘义庆、《莺莺传》唐 元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全传》施耐庵、《金瓶梅》兰陵笑笑生、《醒世恒言》冯梦龙、《警世通言》冯梦龙、《喻世明言》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初刻拍案惊奇》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禅真逸史》方汝浩、《杨家府演义》作者不祥、《封神演义》陈仲琳、《红楼梦》(《石头记》)曹雪芹高鹗、《镜花缘》李汝珍、《聊斋志异》蒲松龄、《三侠五义》石玉昆、《小五义》石玉昆、《济公全传》郭小亭、《说岳全传》钱彩、《施公案》未著撰人、《绿野仙踪》李百川《隋唐演义》褚人获、《孽海花》金松岑 曾朴、《老残游记》刘鹗、《儒林外史》吴敬梓、《官场现形记》李伯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大唐狄公案》(荷)高罗佩、《啼笑因缘》张恨水、《金粉世家》张恨水《前汉通俗演义》蔡东藩----还包括《后汉通俗演义》、《两晋通俗演义》、《南北史通俗演义》、《唐史通俗演义》、《五代史通俗演义》、《宋史通俗演义》、《元史通俗演义》、《明史通俗演义》、《清史通俗演义》、《民国通俗演义》(部分)。《儿女英雄传》文康[1]
诗经词曲文集
《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楚辞》 、《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金刚经》、《四十二章经》、《心经》易安居士文集《漱玉词》《稼轩长短句》《通志堂集》侧帽集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元丰类稿》剑南诗稿《渭南文集》范文正公文集文宪集文山诗集《指南录》《白氏长庆集》《樊川文集》李义山诗集《陶渊明集》
史书传记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高僧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清稗类钞、禹贡《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旧唐书,《周书》隋书《南齐书》《北齐书》新元史《陈书》《魏书》南唐书等等。
百家经典
《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孙膑兵法》、《孟子》、《春秋繁露》《鬼谷子》、苏子失传 ,《焚书》续焚书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藏书》美芹十论(兵家)《大学》《中庸》等等
百科学术杂书
《山海经》、《水经注》、《艺文类聚》《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瘟疫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梦溪笔谈》《奇门遁甲》《九章算术》《文心雕龙》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Mindy
原贴:中国文学、历史,两性问题
鲸鱼
原贴:推荐一些中国文学小说
素衣青花
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和践行者--行动家。我想试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中国古语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文学大家进行排名本身就有相当的难度,或者说也不一定有特别大的意义。
当然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做一些网络上的讨论,彼此交流一些看法,这也是对我们中国文学的一种普及,从这个层面来说,当然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第二,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学大家进行排名,那么我们也应该界定一个边界和范围。
看作者的问题本意,应在“中国文学大家”前面应该加一个定语--“现代”,这样比较严谨,如果范围扩展到近现代或者现当代,可能作者提出的这4位作家的排名,可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把范围再扩展至整个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作家排名,那么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我想,按作者的本意,我们就界定为“现代中国文学大家”的排名,回答者就没必要做太多的外延。
第三,看了很多的回答,都提到了一个排名--鲁、郭、茅、巴、老、曹。这也是我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种排名,即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个排名应该有一些比较明显的时代烙印,特别是大家对郭沫若先生排在第2位有诸多不同看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1、郭沫若先生的综合成就应该还是相当大的,他是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又是文学大家。但仅从文学家的角度,他排到第2位应该还是比较牵强。
2、大家对郭沫若先生的排名有意见,可能还与郭沫若先生曾经担任过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有关。这是否意味着大家对公权力的质疑?我们在此不做讨论。
3、也许有人会对郭沫若先生的个人作风有一点个人的看法,在这里,我想也应该剔除这一因素,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从来不会用作风问题来评价一个文人。
第四,接下来我想说一下我心目中现代中国文学大家的排名。
1、鲁迅先生被绝大多数朋友排为第1位,那么这个排名我想就可能不需要太多的讨论了。不管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彷徨》,还是他塑造的经典人物阿Q、孔乙己、祥林嫂、润土等等,都已经刻在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中。鲁迅先生的杂文更是一向一把把匕首和武器,深深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也影响了几代人。鲁迅先生在普通人的心中是第1位,在知名的作家心中,他应该也是第1位,这一地位在鲁迅先生生前就已经做到了。如果你有兴趣了解一下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后,给他扶灵和抬棺的20余人名单就一目了然了(在此不赘述)。
2、我会将矛盾先生排为第2位。主要是矛盾先生在长篇小说方面的成就。当然茅盾先生对后世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的文学地位。矛盾文学奖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这应该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奖项最初的奖金来源是茅盾先生,而主要是因为茅盾先生的文学地位决定的。
(名单太长,大家有兴趣可自行检索)。
3、至于接下来的排名,在我看来巴金、老舍、曹禺先生的排名应该不分伯仲,因为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成绩比较突出,这个确实难以排序。但我认为应该还有一个人应该可以和他们三位并列,那就是冰心,理由在次就不再说了,因为大家对冰心先生实在是太熟了。
综上所述,
我心目中的排名应该是这样的:
鲁迅先生排在第1位,
茅盾先生排在第2位,
巴金、老舍、冰心、曹禺并列排在第3位。
其他的作家我就不再进行排名,因为争议会更大。
我们对现代中国文学大家进行排名的讨论,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走近他们,走近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让社会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可以让普通大众有更好的汲取中国文化的土壤。
最后我呼吁:请大家常常翻开中国文学大家的作品,让我们一起阅读,开卷有益。
肉丢丢
谢邀
没回答前首先纠正命题中的错字,矛盾的矛字错了,应是茅盾。
中国前六大文豪排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前几年(四五年前)这个排名经常有人提起,现在没多少人知道了。反正世界十大文豪中国就一个鲁迅,别的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从上述排名可以看出:本题的排名错了,最起码是不完整。
lilian_7
因为读者的三观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对作家的评价必然也不同,可说是见仁见智。不知是否准确,我个人觉得老舍应该排到茅盾的前面。
爱游泳的鱼
正确无误。鲁迅是中国文学界的一朵奇葩,毛泽东称他为现代文学的圣人。他的《阿Q正传》是诺贝尔级的作品,当时瑞典诺贝尔评选委员会拟把文学奖颁给鲁迅,但鲁迅痛恨国民党政府,拒领以表示抗议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如果说《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那茅盾的《子夜》就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老舍被誉为现代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语言艺术魅力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更奠定了他在文学神一样的地位。有人称他为现代曹雪芹。巴金这位文坛老寿星青年时期就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扬名世界!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大家鲁迅.茅盾.老舍.巴金这样顺序排布是十分精准,也是对他们四人的文学地位一个最高的评价!最后用埃蒙斯的一句话作结束语: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薇eric
你都已经排序了,我说不正确你肯定有意见。我说正确吧,又有些昧良心!
鲁迅排第一应该是没有争议!毕竟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文章写得也真是好!
如果鲁迅称之为文坛“巨匠”!
其它几位只能称之为“文豪”!
至于几位文豪的排名,怎么排序各有说法!
园园2277
中国现当代文学家曾经有一个排名,但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毕竟文学这东西主观性很强,若审美之外再加上意识形态因素,见仁见智,难以统一。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文学史教材上是按照“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即“鲁、郭、茅、巴、老、曹”排列。那是在“文革”时期形成的“排座次”,后来人们又“挖掘出”很多作家作品,如张爱玲等,“鲁郭茅巴老曹”的排序就少有人提及了。
深沉
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是建国后文学界对近代文学宿将的排名。这种排名并没有什么红头文件之类的东西作出明文规定,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约定俗成的一种排位。不过,这个排名不论在文学界还是广大读者,基本上还是认同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这个排名有一定的权威性,始终没有什么大的异议。
下面,仅就本人有限的阅历,谈一点粗浅认知。
第一、鲁迅的排名实至名归,而且能甩开第二名很远。
鲁迅一生没有写过长篇小说,据说他已经列出几部长篇的提纲,由于身体及其它种种原因,没有写成,实在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遗憾。有时我都在想,鲁迅如果能给我们留下哪怕一两部长篇,那对我们将是多么大的荣幸啊!
但是,尽管先生没有长篇存世,却丝毫也不影响他在文学界旗帜和大家的声名。他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像巍峨耸立的高峰,至今无人能够攀越。他用那支锋利无比解剖刀般的如椽巨笔,直击人的心灵深处,剥开了一切假丑恶的外衣,用《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药》、《故乡》等等小说,让读者每读一次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和强烈的震撼。可以说,先生弃医从文用笔来医治人心疾病的愿望达到了。所以毛主席才高度评价先生:不仅是个文学家,而且是个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骨头是最硬的,没有一丝奴颜和媚骨,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逝世时,灵柩上覆盖着“民族魂”的旗帜。这是人民给予鲁迅史无前列的最高评价!
第二,郭沫若,其文学成就重点体现在诗歌和戏剧方面
郭沫若既是文学家,也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同时也是位革命家。后流亡日本,回国后参加了抗战和国统区的左翼文化运动。建国后曾担任过科学院院长。他的声名,大半来自他多学科的博学和丰富的革命实践经历。
如果仅就文学成就而言,主要是体现在诗歌《女神》系列和《屈原》等戏剧,其成就与鲁迅相比,是差得很远的。
与郭沫若相比,茅盾相同的是具有较高的革命资历,在中共建党初期即入党,在国统区作左联的负责工作。建国后担任第一任文化部长。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子夜》及《林家铺子》等小说,建国后有较大影响的是散文白杨礼赞,曾多次入选课本。
同时,茅盾将稿费作为长篇小说的奖励基金,他逝世后,由中国作家协会建立了茅盾文学奖,成为了中国最高等级的文学奖项。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力。
第四、巴金的文学成就比较集中,建国后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巴金的主要文学成就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建国后,巴金的《随想录》反响较大。并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在国内文学界具有极高的声望。在我的印象中,他之所以没有郭沫若和茅盾的声望高,是因为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资历稍逊于二位。但在文学成就上,巴金并不逊色于他们。而且巴老的人品声望,在他的《随想录》问世后,分明有了较大提升。因为,能深刻解剖自己说真话的人,总是最受欢迎的人。
第五、老舍的文学成就同样集中在小说方面,而且语言特色极为鲜明。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是正儿八经的清代皇家血统。他不仅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更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耳熟能详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建国后老舍曾担任全国文联主席。
第六、曹禺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戏剧方面,是我国戏剧创作的大家。
曹禺的主要戏剧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同时,我还有一个认识是,尽管这样的排名没有什么大的异议,并不等于没有一点小的异议。因为能在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学界称得上文学大家,绝不是个简单的事。他是一个综合的考量。北宋的蔡京,近代的康生,书法都是了不得的人物。还有北宋那个赫赫有名的赵徽宗赵佶,书画堪称一绝,但人们都不愿把他们提起,更别谈排名了。因为他们不是阴险奸诈专干坏事,就是无能误国坑害黎民。何况古往今来就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说法。
所以,大家这个称呼不管您承认不承认,总会有一些其它因素搅在里面起着若隐若现的作用,比如一些时代色彩和历史背景的因素等,让人总是觉得有点生硬。直白了说,如果单纯以文学大家这个小范围论定,个别人有点不太名符其实。如果让我来排,第二位似应放在最后比较合适。
上千个黎明
如果是官方的说法,这个排名貌似很合理,也很有市场和呼应,是一个比较中庸的排序。
而在民间,或者说在相当一部分文化人士的心目中,这样的排名存在明显的瑕疵,甚而不值得一提,更不值得确信。
要说近当代的文学大家,那这几个人确实榜上有名,一定是榜首位置的提名人选。
首先说鲁迅先生,这是中国近当代的一面文化旗帜,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风骨和高风,自有铮铮铁骨,不乏投笔伐异之举,是一个很能代表中国文学界良心和根骨的伟大存在,毛泽东将他定义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舵手和旗帜,这个称谓和排名应当是比较公允的,也是较为客观的。
排在第二位的茅盾先生,则实质的排名并不是第二位。在他之前,还硬性的塞进去了一个叫作郭沫若的文人,尽管很多人说他不过是文化痞子,一个趋炎附势、投机谄媚的文化败类,但他在某些官方的眼中,还是享有比较高的位置的,是紧随在鲁迅先生之后的人物。
可这样的排名却很少得到民间或文学界本身的认可。这也是郭某人自我修行的结果,怨不得别人。
而在当代,茅盾文学奖是目前为止,中国文学创作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了这一时代的文学高度,茅盾先生本人也履职中国作协主席很长一段时间,影响非同小可。
但若论及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学成就,沈先生却不见得比他后面的老舍高。但毕竟是位置决定排序,茅盾先生这样的无疑是占了先机的,也得益于这样的社会地位。
巴金被誉为世纪老人,寿享百岁,又有大部头的文学著作著称于世,晚年又是在那种状态下写出了怀念萧珊这样的真情文字,是享有很高威望的文学泰斗级人物。
但实话实说,巴金先生的成名作、代表作或者说晚年的真情实录,真的没有那么高的文学价值,是有人刻意的人为抬高了巴老的文学地位。
但无论如何,这几位文坛的风云人物,一直都是我们需要仰望和膜拜的大师级文学人物,如雷贯耳皓月当空,我们不见得非要搞这个名不副实的排名来限定和规划他们自身卓绝的文学成就,喜欢谁或者拥戴谁,尽你自己的心性和良知就是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崇尚先辈的文化良心,需要我们时常践行,笃定奉守。
图片来自网络
老贾—北漂的日子
能称得上中国文学大家的,从历史上来说,包括中国古代文学大家和近现代文学大家;若将鲁迅、矛盾、老舍、巴金四人称为中国文学大家,那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这四人都属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的范畴,能划入中国文学大家行列的,有一、两名就不错了。
momo
应该有七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
博学多才的文化战士——郭沫若;
现代文学巨匠——茅盾;
反封建赞青春的热情歌手——巴金;
严肃的“笑匠”——老舍;
首屈一指的剧作家——曹禺;
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赵树理。
蔻蔻咪
题主将以上四位文学大师按文学作品等级先后排名,问大家排名合不合理,诚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换言之,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艺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就像审美,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四人谈不上谁的作品更有造诣,各有千秋。
中国前六大文豪排名: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六个人先后顺序排名大多数人也不认可)反正世界十大文豪中,中国就一个鲁迅,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放在今天去评诺贝尔文学奖,我相信,如果你我是评委,百分之一千会把诺贝尔文学奖这张票投给鲁迅,那是现在许许多多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所不及的,鲁迅的文章深厚,凝练。所以,任何时候,不要去质疑鲁迅的文学大师地位。
老舍是我个人比较欣赏的作家,老舍叙事的语调总是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平易近人,口语化,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矛盾的作品语言还是比较乏味,他的作品一直在追求宏大叙事,看得出他的作品有许多西方文学长篇巨匠的影响,可惜,毕竟他的文才不够超越不了西方文学的先辈作家们,走不出他们的影子。其实在我周边也有许多作家,其中有一位还是某省作协付主席,他的小说中也有很多作品有外国文学作品模仿的痕迹,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诚然,茅盾其中不乏也有一些好的作品,但设立茅盾文学奖,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其在文学殿堂上的重量级别还不够,有些徒有虚名之嫌。抖胆建议,中国只设两个文学大奖,一个是鲁迅,一个是路遥。
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来说,巴金,凭着热情在创作,早期作品,不耐锤炼,后期圆熟。《寒夜》的水平要高于《家》,值得一读。
讲点题外话,关于郭沫若,此人不在题主排名中,我也不想费太多笔墨去评论他,我只能说作品如人品,一个视婚姻如儿戏的大师,他的作品有多少读者,我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虽然文学没有统一标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作品在读者群体中的接受程度及优劣等级还是有一个不成文,不成体系的标准,我的排名标准是:
N01 鲁迅
N02 老舍
N03 茅盾
N04 巴金
雪儿-小T
你应该是问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家的排名吧。原来在文学史上曾经提出过“鲁郭茅巴老曹”的说法,认为是现代文学史中的六大文豪,但随着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作家作品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被大众接受认可推崇后,这种排名便悄然退出了现代文学史的舞台。
虽说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但有一人无可反驳,当之无愧,那就是鲁迅。
鲁迅,中国文学史上白话小说第一人,开创了白话小说先河,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可见,鲁迅做为“民族之魂”,第一的位置当仁不让。
至于其他作家,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每个读者的审美观不同,所以审美体验,阅读体验就不同,如女性读者和男性读者他们对作品认知不同 解读角度也不同,所以在他们心中对作家的喜好排名也不尽相同。
如果站在我的角度,四位大家的作品我的喜好是鲁迅,老舍,茅盾,巴金。当然仅是个人感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冒牌大圣
另类君解题^_^
这个排名很屌诡。无论从文学成就还是从创作高度而言,茅盾、老舍和巴金都不能和鲁迅相提并论。
细说起来,老舍的文学功底也算深厚,他的《茶馆》《骆驼祥子》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中的瑰宝,当然这些作品都无法和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名作相比,鲁迅的作品是洪钟大吕,老舍的作品算是安塞锣鼓或社火吧。
至于茅盾那就更不堪一提。他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家中罕见的经历各种政治运动安然无恙的人,而且他不像郭沫若那样被文学圈外的人唾骂,圈内更是对之不当人看。
巴金是个异类。他的《家》写得不错,《寒夜》也非常棒,然而顶多算是个成功的作家,论资历他曾是建国后作家中唯一一个被鲁迅亲自点名表扬的人,迅哥儿说他“代表了中国文学将来的发展路向”。
确然如此,十年之后,他是唯一一个公开要建立纪念馆的体制内作家。他是文联主席,然而早已尸居余气,尽管也曾发声,但他不是郭沫若那样长袖善舞的人,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茅盾、老舍和巴金都不能喝鲁迅并列。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mellamogata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silence420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生而为赢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老六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sandy_wl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Mz的骨头格拉格拉响
原贴:中国文学名著有哪些
melbleo
原贴:近现代中国文学流派介绍
senf
原贴:近现代中国文学流派介绍
Fotosig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高飞
原贴:中国文学的特点?
finn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MOMO是左撇子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理想鱼
原贴:中国文学常识
刘欢
liebebob
Sara_yua
原贴:中国文学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