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了东方的,我就说西方的吧,我比较喜欢雨果的《悲惨世界》,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马的《茶花女》,狄更斯的《双城记》,最爱的是卢梭的《忏悔录》这些都值得一读
中外现当代小说比较
[作品]看懂了!超简单有趣的现代艺术指南
藝術欣賞,要有所節制 現代藝術的觸角不斷地延伸擴張,早已進入人們日常生活之中。在報紙及其他媒體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關於藝術品在拍賣會上屢創天價的大幅報導或是受訪的藝術家一些居家生活的小故事。然而,...
zhangjm
TheRock-恺
荆棘鸟
西线无战事
蝴蝶梦
三国演义
简爱,指环王,DEVIL WATER
81. 大卫•科波菲尔
82. 《傲慢与偏见》
83.《理智与情感》
84. 《双城记》
85.《悲惨世界》
86. 《雾都孤儿》
87.呼啸山庄
88. 《巴黎圣母院》
89.《鲁滨逊漂流记》
90.《羊脂球》
91.《伊利亚特》
92.《二刻拍案惊奇》
93.《我是猫》
94.《漂亮朋友》
95.《高老头》
96.《圣经》
97.《珍妮姑娘》
98.《昆虫记》
99.《名人传》
100.《嘉莉妹妹》
61.《百万英镑》
62.《简•爱》
63.《睡美人》
64.《珍妮姑娘》
65.《少年维特之烦恼》
66.《孤星血泪》
67.《小妇人》
68.《浮士德》
69.《名利场》
70.《茶花女》
71.《麦琪的礼物》
72.《八十天环游地球》
73. 《汤姆叔叔的小屋》
74.《聊斋志异》
75.《罪与罚》
76.《十日谈》
77.《会飞的教室》
78.《沉船》
79.《热爱生命》
80.《镜花缘》
31.《青年近卫军》
32.《红字》
33.《童年》
34.《一生》
35. 《骆驼祥子》
36.《茶馆》
37.《边城》
38.《芙蓉镇》
39.《草房子》
40. 《普希金抒情诗选》
41.叶甫盖妮•奥涅金
42.《钦差大臣》
43..《死魂灵》
44.《父与子》
45.《战争与和平》
46.《安娜•卡列尼娜》
47.《伊索寓言》
48.《说唐》
49.《儿女英雄传》
50.《七侠五义》
51.《东周列国志》
52.《杨家将传》
53.《岳飞传》
54.《儒林外史》
55.《苦儿流浪记》
56.《上尉的女儿》
57.《母亲》
58.《海蒂》
59.《白鲸》
60.《铁木尔传》
1.《论语》
2.《三国演义》
3.《红楼梦》
4.《呐喊》
5.《女神》
6.《子夜》
7.《家》
8.《雷雨》
9.《围城》
10.《谈美书简》
11.《哈姆雷特》
12.堂•吉柯德
13.《歌德谈话录》
14.《巴黎圣母院》
15.欧也妮•葛朗台
16.《复活》
17.《普希金诗选》
18.《老人与海》
19.《泰戈尔诗选》
20.《匹克威克外传》
21.《西游记》
22.《水浒传》
23.《三剑客》
24.《史记》
25.《资治通鉴》
26.《飘》
27.《人生的枷锁》
2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9.《天方夜谭》
30.《爱的教育》
以上是百度名著吧选出的。
原贴:中外文学名著推荐几个
❤^_^❤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主要作品如下。
(1)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
、原名旧事重提)。
(2)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3)诗歌:自题小像、赠画师、无题(运交华盖欲何求)、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4)杂文集16
部。
①《热风》;②《坟》;③《华盖集》;④《华盖集续编》(1926);⑤《而已集》⑥介亭杂文二集等
(5)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如下。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②《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6)学术著作有:摩罗力诗说、文化偏至论、《唐宋传奇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3.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
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名作多收了三五斗、《夜》。
5.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学、学者、爱国的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主要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代表作为《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
7.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8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
9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憩园》、《寒夜》。另有散文《灯》、《日出》、《海行杂记》、龙?虎?狗、《随想录》等作品。
10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为《雷雨》,另有名作《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
11.沙汀,四川安县人,现代小说家,代表作为《在其香居茶馆里》、另有长篇小说还乡记、《淘金记》、困兽记。
12.丁玲,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3.周立波,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的《暴风骤雨》。另外还有名作《山乡巨变》、铁水奔流。
14.臧克家,现代诗人,代表作为《烙印》、《罪恶的黑手》、有的人。另有名作黎明的通知。
15.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李有才板话》,另有名作《小二黑结婚》、《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
16.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荷花淀》,另有名作《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
左联五烈士,即殷夫(白莽、原名徐祖华,有别了,哥哥),柔石(原名赵平复,有《二月》、《为奴隶的母亲》)、李伟森、胡也频和冯铿。
17.吴伯箫,原名吴熙成,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为北极星,课文有菜园小记、早、记一辆纺车、猎户、难老泉。
18.杨朔,当代著名散文家、名作有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小说有《三千里江山》。
19.魏巍,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东方》。
20.贺敬之,当代诗人,他和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为长诗《雷锋之歌》。
21.秦牧,原名林觉夫,当代著名作家,名作有散文《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22.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小说《黎明的河边》,名作有《海啸》、党员登记表。
23.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散文家,代表作为阳光灿烂照天山、散文有天山景物记。
24.张天翼,现代作家。代表作为讽刺短篇《华威先生》。长篇小说鬼土日记,短篇小说有从空虚到充实,儿童文学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大灰狼等。
25.沈从文,现代作家,曾参加“新月社”,代表作有中篇《边城》、短篇集沈从文短篇小说习作选,散文湘西散记等。
26.钱钟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围城》。
27.茹志鹃,现代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中剪辑错了的故事荣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
28.李准,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由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有《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老兵新传等。其中老兵新传摄成电影后,曾荣获1959
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他的长篇小说有《黄河东流去》。
29.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1978
年写的弦上的梦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30.王蒙,当代作家。其处女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
、1979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31.蒋子龙,当代作家。其成名作是机电局长的一天。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荣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开拓者》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32.刘心武,当代作家。其短篇小说《班主任》荣获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3.张洁,当代女作家。其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和后来写的谁生活得更美好分别获1978
、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4.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其他作家及作品:
杨沫的《青春之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姚雪垠的《李自成》、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苏叔阳的丹心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党费》等。
原贴:中外现当代诗歌作家有哪些
如影随行
因历史文化不同,所以所表达出来的感情也不一样。最不同的就是外国小说用外文,中国小说用中文。还有外国小说一般看不懂,中文只要不是文盲就能看懂,除非他是傻子。对吧!LZ?
原贴:中外小说有什么不同?
Zach
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听不见的更美。还常常用问句作回答,以问为答,问而不答,让你对下文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造成的教育差异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从小时就锻炼他们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国际夏令营中明显看出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要坚强的多。我想,这也有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吧。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周老师说:“中国是陆上文明,而西方是海上文明。” 这话很有道理。一个是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的情谊。我们不是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在西方国度一定很淡漠,他们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不会很激动,而我们的华侨,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甚至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这些跟我们的长期农业社会都很有关系。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这都带有很浓厚的情,这种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薄。另一个是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以儒家为主、兼有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原贴:中外小说有什么不同?
卖女孩的老火柴
原贴:介绍几篇短篇中外小说
Vin哥
原贴:中外小说有什么不同?
rain_chen
原贴:励志诗歌,中外亦可
joyliao
原贴:求中外名著
半大米
原贴:求中外名著
蜗牛散步
雍江颖子
原贴:求中外名著小说推荐?
阿妮欧
苟苟的快乐时代
历史书记本身就包含正史和野史(演义),本身也需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脱离二十四史,现代的明朝那些事不错,两方面都有联合。二月河的康熙大帝等,也可以阅读。
唐高宗
《枪炮、病菌与钢铁》就是一本探究人类社会命运本源的社会学巨作。
写此书的起念来自戴蒙德的一个政治家朋友,一个新几内亚人。有个疑问一直萦绕着这位朋友心头:欧洲人的文明与新几内亚人的存在很大差异,为什么新几内亚人的文明落后这么多?为了寻找真正的答案,戴蒙德教授开始到处搜集信息。与此同时,他将这个问题扩展了一下:来自欧亚大陆的民族,尤其是仍然生活在欧洲和东亚的民族,以及移居到北美的民族,控制着世界的财富和权力。为什么财富和权力的分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不是某种别的方式呢?为什么不是印第安人、非洲人和澳大利亚土著杀害、征服或消灭欧洲人和亚洲人呢?
我们知道,世界近代历史开启于大航海时代,也就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后来的故事大家基本都略知一二:西班牙人占领了南美洲,英国人和法国人战略了北美洲。简单地说,战胜美洲大陆土著人的“秘密武器”就是:枪炮、病菌、钢铁,当然还有作者补充两点——文字与政府组织结构。
此书从不同角度,客观、事实的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中也能启发读者很多本应显而易见却又不知为何的客观事物,读后的感觉更像百科全书。
木@心情
先读一遍中国通史,推荐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还有《中国通史》都是白话版的,读起来不费劲,而且也很有意思,不枯燥。等读了一遍通史后,对每个朝代或者大人物都有个大概的认识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挑一段时期的历史书来看了,最开始不建议看学术类型的,比较枯燥,建议先看民国那些大师授课方面的著作,比如像魏晋南北朝演讲录这种。等到你对一个时期的历史爱到发狂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读学术方面的史料的时候,就会读得津津有味了,而且你会发现这种书越找越多,总是能在书中找到更好的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市面上的历史通俗读物很多,但很多质量都不高。自打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不少“那些事儿”就都出来了,这种书不建议看。吕思勉、陈寅恪、钱穆、田余庆、王忠荦等这些大师的书都很推荐,具体自己去搜吧,不知道你对哪个时期的历史或者对哪方面的历史感兴趣,没法具体推荐相关书目。
狂爱咖啡
(鉴于提问者的补充说明,那我就针对中国历史做个书籍推荐)
说起通俗易读的历史书,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混子哥写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2、3、4系列,和《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这几本书我都看过,风趣易懂,而且混子哥的历史知识很扎实,讲出来的历史故事也比较严谨,是我比较推荐的历史丛书类之一。
但他的书有个缺点,就是相对简单一些,没有将每个时代讲的很深入。正如书名,“半小时”可以读完,基本可以了解每个朝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对于热爱+好奇历史的你来说,两小时看完他的系列丛书可能还不够过瘾,那我会再推荐你看看袁腾飞的《这个历史挺靠谱》系列,也是很有个性的风趣语言,给你讲各种历史,看起来一点都不无聊。
在我看来,其实每本书中的历史都长一样,要说好不好看,主要还是得看作者的表达个性是否有趣。而这种有趣,一般是跟作者的自身阅历、性格特色有关。
前面提到的混子哥就是用时下热点词的迁徙和漫画的趣味性,让每个古时候的故事变得更生动有趣;而袁腾飞则是学校的高级老师出身,他的语言通俗且信息量很大,虽有些观点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
这也就需要你明白:阅读本身就是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的,而不是一味的看故事。
最后补充一句,想让历史很容易读进去,这点需求蛮像家长帮孩子来找历史启蒙书(毕竟成年人看书,还是要适当需要点理解力和耐性的)。
如果是给孩子的启蒙历史书,我会推荐《话说历史》,在图书馆翻阅过,正是针对儿童的历史百科全书,同文并茂的彩色印刷版,很不错!
T-ConnIe
原贴:中外文学名著推荐几个
sunnyboy
原贴:中外文学名著推荐几个
会飞的心
中外常见文学流派:
⒈现实主义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它与浪漫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它提倡客观的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具精确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现实主义文艺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如《诗经》中的一部分作品、杜甫的诗、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便是其代表作品。
⒉浪漫主义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在文学艺术史上,它与现实主义是两大主要思潮。它在反映现实生活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形象。如我国文学中,屈原、李白的诗歌,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等都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其代表作家有德国的歌德和席勒,法国的雨果和乔治·桑,英国的拜伦和雪莱等。
⒊古典主义 17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以法国发展最为完备,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代表作家法国的拉辛、莫里哀等。
⒋批判现实主义 欧洲19世纪30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注重研究社会问题,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扩大了真实反映现实的生活面,塑造了很多有典型意义的贵族、资产阶级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现象,揭示了贵族阶级没落和资产阶级兴起与没落的过程,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有些作品还对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同情;同时还丰富了艺术技巧和手法。其代表作家由法的巴尔扎克、司汤达,英国的狄更斯,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
⒌山水田园诗派 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⒍边塞诗派 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等。
⒎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⒏婉约派 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⒐桐城派 清代散文流派。有方苞所开创,其后刘大木魁、姚鼐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他们都是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
原贴:中外常见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