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怎么理解会更好?
keicylu
老子开篇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道,可道,非常道。
说出来就已经不是道了。
不妨理解为心之本,天地之本。
Robin_huang
道是和谐。
一是整体。
二是矛盾。
三是协调。
整体是一,其中蕴含着彼此差异的局部。
局部的差异导致竞争,形成矛盾对立的二,即阴阳。竞争的结局不是你死我活,最终导致协调。
协调之后的事物不可能是绝对的阴或阳了,而是混合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嘛。
事物之间彼此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传递着物质、能量、信息(统称为气),在整体上实现了和谐有序、持续演进的状态:冲气以为和。
道和整体的关系?
整体在自组织的过程中生出了道,道成了以后,反过来统御整体。
整体是道的物质基础,道是整体的精神禀赋。无所谓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
RadioHead
这个「一二三」指什么,以前一直没想通,后来总算找到了答案。
我曾经读过不少讲解《道德经》的书,大致有李零、王蒙、南怀瑾、冯友兰诸家的。关于这个「一二三」的解释,尤其是其中的数字「三」,各家说法颇有差异。现在看来,普遍能为学界所接受的观点是:「三」指的是「多」,「二」指的是「阴阳」,「一」指的是「气」,意思是:气生出阴阳,阴阳生出很多东西。
但是问题来了:若然把「三」简单理解成「多」的意思,那么「三」又与后面提到的「万物」有何差别,难道两者仅仅在数量级上存在不同而已吗?即,一个指数量「多」,一个指比数量多更多的「万」?
老聃惜字如金,我相信不会写出「阴阳生出很多东西,很多东西又生出更多的万物」这样的废话。再者,《道德经》为古今公认的经典,可说撑起了中国哲学的半边天,如此义理浅薄的句子不大可能存在其中。那么,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一二三」之谜的答案还在别处。
康有为说:「老子之学,只偷得半部《易经》」,此言未免有所夸大,但《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深深植根于《易经》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决定追根溯源到《易经》里,去寻找「一二三」之谜的答案。
在我读《易经》的时候,很快便注意到一句和老聃「道生一」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语出:易传·系辞上传)
普遍的理解是:「太极」对应《道德经》里的「一」;「两仪」对应《道德经》里的「二」,指的是「阴阳」。
两相对照,问题来了。若按照《易经》的思路,「道」的变化规律则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
我很困惑为什么老聃不采用易经的说法,写「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而把道的变化规律写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看上去并不符合易经的本体论思想。后来我才想明白:老聃没错,易经也没错,错的只是我们狭隘的目光。这种狭隘导致我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确是《易经》本体论思想的再次呈现,两者的思想是共通的。只是《道德经》不同在于:它把《易经》的思想进行了更抽象化的提炼,直接将《易经》本体论思想用形而上的数字表示了出来。另外,老聃的「一二三」等数字并不实指任何具体的意象,而仅代表「道」在变化过程中所必经的步骤和层次。所以「一」指的是居于第一层的「两仪」,「二」指的是居于第二层的「四象」,「三」指的是居于第三层的「八卦」,「三生万物」指的是八卦相荡,则天下万物尽在其中。综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正确翻译应该为:
道的第一次变化生出了阴阳两仪;第一次变化引起第二次变化,这个变化生出了老阴、老阳、少阴、少阳;第二次变化引起第三次变化,生出了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第三次变化接着引起了蝴蝶效应般的无穷变化,最终生出了万事万物。
或者,直译成这样也可以:
道生出了它的第一次变化,第一次变化引起了第二次变化,第二次变化引起了第三次变化,这第三次变化最终化育了万物。chenyue
道德经里的道很难说清楚,毕竟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真要去解说什么,我们一定要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太极,二是阴阳,三是阴阳合和。我们逆推一下能够知道个大概。
万物是阴阳合和交媾的产物,阴阳合和交媾是来自于阴阳分明的,阴阳分明又出自于阴阳混沌不清的太极。混沌不清的太极又始于道。道就是最顶端的了,最无形的了。因为我们无法知道宇宙形成的真正奥秘,所以那“道”就是指引宇宙自然成形的气场,它打破了一切空空如也的境地,让一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开创了这一局面,一切众生的源头都是它种下的因果。
它或许是天神的一个指示,或许是个天外飞来的一粒尘埃,或许只是一股无心闯入的气流……永远也说不清楚。
四月池水满
关于“道”,如何理解会更好。近日,有感而发,对《道德经》中“道”的含义,归纳了一篇文章。具体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下。
对《道德经》中,“道”含义的解读
一、“道”的现实性
《道德经》中,通篇在叙说“道”与“德”。其中,“德”比较好理解,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品德、公德、积德、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等的简称,是指人类的美好品行、优秀品性。那么,“道”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怎么来理解“道”呢?
如同我们生活中的“道路”,大家沿着、顺着、朝着“道路”的前方,步行走路、或驾车前行,就可以顺利的抵达目的地。也就是说,现实中的“道路”,可以让我们避免沟坎,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阻碍,可以引导、助力我们顺利抵达目标的。
而《道德经》中的“道”,原则上就是指我们精神世界中的“道路”。老子在2500多年前,用“道”来界定与表述精神世界中,顺利前行的方式、方法、规律、原则等,也是道义、道理的简称。相对来说,现实中的“道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而精神世界中的“道”,比较抽象、比较模糊,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在理解、接纳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在精神世界中理解“道”,是需要知识、经验、阅历等,为基础与前提的。只有具备比较成熟的性格与品格、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与阅历,才能对“道”有更加客观、更加全面的理解与认同的。如同现实中,学习与掌握高中课程,是需要初中毕业为基础的,而学习与掌握大学课程,是需要高中毕业为基础的。
二、“道”的客观性
现实中,“道”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伴随我们日常生活的。如同人的思想、人的追求、人的愿望、人的价值观等,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客观存在着,永远伴随着人类的思维活动中。也类似于电脑中的软件,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却客观存在着。
《道德经》中的“道”,是对人类精神世界中,规律性的思维、规律性的方法、规律性的策略,进行梳理、归纳、引导的结果。物质世界的“道路”,是依靠眼睛观察,来选择方向并前行的。而精神世界的“道”,是依靠思考、感觉、感悟、体验,来选择方向并前行的。
通过《道德经》对“道”的阐述、叙说内容,我们可以学习到、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说、如何做,是符合、顺应“道”的。而如何说、如何做,是不符合、不顺应“道”的。符合“道”的言行、做法,就如同大家走在宽敞、平坦的“道路”上,可以比较轻松、比较顺畅的抵达目标。而不符合“道”的言行、做法,就如同走在杂草泥泞、多沟多坎、荆棘丛生的荒野中,往往前行中会困难重重,也就很难抵达目标了。
三、“道”的必要性
在《道德经》中,通篇都在围绕着“道”,来告诉我们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道”也是“道理”的简称,通篇都在告诉大家如何去讲“道理”,通篇都在提醒大家,遵循“道”的原则、规律,就等同于沿着平坦“道路”前行,结果一定是理想的、顺畅的,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这是做事有成的根基与前提。
而不遵循“道”的原则、规律,就等同于背离、舍弃“道路”的存在而前行,往往因路途荆棘泥泞、多沟多坎、障碍重重,结果是前行艰难、事倍功半的。这是我们需要努力避免的结果。
因此,我们可以说,《道德经》中的“道”,就是指人类精神世界中的“道路”,精神世界中的“道理”。也是指人类需要遵循的日常生活原则,比如修身之道、齐家之道、治国安邦之道、养生之道、学习之道、朋友之道、处世之道、成功之道、幸福之道等。
如果人类都努力遵循“道”的生活原则,那么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更加安宁的,大家的生活会更加开心、更加愉快、更加幸福的。因此可以说,“道”是人类对精神世界发展规律的认知、梳理与归纳,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精髓与结晶。
我们这样来解读一下《道德经》中的“道”,大家可以理解与认同吗。同时,也热心、诚心向大家推荐《道德经》,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阅读《道德经》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收获更多的经验、收获更多的智慧。
2020年5月
innocent_fay
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和起源。一、二、三不是递进和派生关系,而是同一性、对立性和多样性,是这三性产生万物,但均为道所包告。
jian冯
不懂
泡沫黑啤
道,空虚又无形状,可它却是世间万物永无穷尽的源泉。道,就是宇宙万物的生存法则。
flydreamer
道是思想是理
Supper liu
从道家的角度看,道自然是第一位的。排在第二位的是气,《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就是气,二就是这个气分化出的阴阳二气。 老子那里,无处不在的道化生万物并成为万物的本原。
道家的一派(以《管子》四篇为代表)据此提出:弥漫宇宙的精气则“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这就是说,万物包括人,都是秉承了精气的聚集方始成为万物,成为人。失之必乱,得之必治,精气实是万物生命的本质性存在。
道的概念在前,道的存在在前,道中产生了万物与万象。物象多种多样,多种多样的物象却具有统一性、完整性、整合性、相同的道性。道与一之间是有一个多字存在的,没有多也就没有一的命名,没有对于多的感受也就没有对于一的寻找。正如此前讲过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多与一也是相生相形相通的。
一生二,就是从整体中产生相反相成的事物或概念,即有无、阴阳、乾坤、天地等。这两方面相交、相和、相激荡、相补充,便产生了第三个方面。于是,万物万象源源不绝,生而不绝,灭而不绝,一而多,多而一,万象归一,九九归一,大道永远。
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的“道”,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道”是独一无二的。
老子所说的一、二、三,并不是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
《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计八十一章,仅仅五千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等玄奥精深、义理博大,也是优秀的国学经典。
maymay
老子《道德经》中第四十二章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古来注家,各据理争鸣。观得老子《易经》所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私以为此两篇可作合参,而互文其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论在道与万物,若因着淮南子·天文之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论述于自然科学之向度有偏颇,解释自然难得完足,又不解其道与一之关联。
又有老子·河上公注所谓:“道始所生者一也,一生阴与阳也。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亦为自然科学之向度所偏,然可略胜于《淮南子》于“道生一”之解,又其“一生二”之“生”较之《淮南子》解“分”更为贴切。由此,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生”解如生发,却并未言明何为“道”,何为“一”。只由“阴阳”解之“二”,凭“和、清、浊”解之“三”。谓之阴阳和合而气分清浊,清于天,浊于地,天施地化而养于清浊和合之人。所以天地人共生万物,虽不可说此解至善,也可以言明大体。
依循老子·王弼注所说:“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王弼解得如此,与前者迥异,先说万物由何归一,“由于无也”。“一”可理解为“源”,故而“一”本当归于“无”。“无”是其“隐”,“一”是其“显”。“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盖有一则有二,“数尽乎斯”,而至于万物。王弼解得虽有天才之份,可也未成上善。其解出“道生一,一生二”便由此延展至三、四、五以至于万。至于“物”当何论,王弼只由“有”于“无”之存在而释之,就其两面相并未深究。
奚侗以《易经》阐《老子》,谓之“道”与“易”同体,“一”及“太极”,“二”及“两仪”,天地气合而生和,二生三也。和气生物,三生万物。后人谓之牵强,援《周易》释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未有三之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事”同为自然有序之说。前者之“生万物”与后者之“定吉凶、生大事”可以由序列解。
吾以为,“道”与“物”可有“隐、显、分、定、执”亦为“不可说”,“可说”,“说起可说”,“说”,“说之为物”之过程。然纵观百家,而食笋去箨,可得如下结论。
1. 道具总体、根源意;
2. 道论或解为存有论,或价值论,即可由定吉凶生大事之序列回溯;
3. 道之总体、大根源解,可观其天地人之类域之哲学、处所之哲学;
4. 天地为隐道之显,故而天地不当为人之外为天地,而当是人迎向之天地,人所迎向之天地。由此相互迎向而成万物世界;
5. 天为乾阳,地为坤阴,阴阳和合,乾坤并建,乃成创生之动力(即所谓“矛盾”);
6. 人居于天地之间,可由其主动而参天地,效天地之法而接天通地;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中学习之理解,可见根源之根源即自发无为,不必苛求强逼之自然而然;
8. 天地有其德性,其刚健不息与厚德载物;
9. 道不离天地,不离人,不离万物,可推知总根源必不离场域处所,不离人之主参,亦不离由之生发表象万物;
10. 道隐而不显,一显而未分,“道生一”则喻之隐而不显的根源开显为显而未分的总体。此道之“无名天地之始”,乃不可说状态;
11. 一显而未分,二则分而未定,“一生二”喻之现而未分的总体开显为分而未定之两端。此乃自不可说而可说状态;
12. “三”为对象,“万物”则为“对象物”,三定而未执,万物执定已矣,则三生万物乃说,而说定状态。
leafsun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本体,是万物的总规律,总法则,总根源。这是形而上的道。其孕育了虚空太一。
就人体而言,男女阴阳之气交媾,形成了受精卵,无形的阴阳之道就生一,受精卵分解成各种细胞,形成各种组织,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就宇宙而言,虚空中内含精信妙有,既然不懂,感而遂通,在道的作用下精信从无的状态化为有,宇宙中出现了第一个奇点,奇点崩裂,衍生成原子分子,最后形成物质,后大爆炸从一而二,由二二三,形成各种星系星球。
追着小狗跑
命门。
定居点和后续
道 生一一 生二二 生三三 生万物。
万物 生三三 生二二 生一一 生道。
万物演化之根本,一切之规律,謂是道。
道可以理解为“无”“空”“混沌”。
道德经核心为“无为”,“无为”可类比为繁衍的本能反应,对于人类而言由心出发,对下一代的引导、陪伴、信心、环境之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