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怎么理解会更好?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中庸

《中庸》是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有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 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的儒家哲学经典

子思

[作品]道德经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它不仅是道家(包括道教)代表作,而且还被尊为诸子之首、万经之王。《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军...

张景、张松辉

[作品]庄子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庄周

[作品]周易

本书以清代武英殿刊刻的四卷本《周易本义》为底本,经传卷次一依其序。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以及《彖传》、《象传》、《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诸传原文,皆译为通俗...

靳极苍

[作品]头条

本书涉及14起重大事件,包括2003年“两会”、抗击SARS、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刘涌案、修宪、中石油井喷事故等热点事件。

周锡生

[作品]易经

《易经》内容简介: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铸就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养育出光耀世界的伟大圣哲,留下了影响世界的不朽经典。《易经》是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血脉,是我们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珍贵遗产,是我们历经辉煌和...

梁国典

最新跟帖
空幻想的草莓糖

空幻想的草莓糖

道就是自然。

“道法自然”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是老子《道德经》所阐述的哲学思想,道的主要意思就是自然所昭示的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就是:人效法大地,大地效法苍天,苍天效法大道,大道取法于自然。即世间万物归根到底都遵循大道,都取法自然。

老子清静经里又说“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意思就是,大道无处不在又无处觅踪,《道德经》中说她“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即道就是“遗世而独立”,超然独立于万物之外,遵循着自己的法则,循环往复地运行永远不会停止,是永恒不变的。而她孕育天地万物世间万物,她是无名无姓的,只能勉强地称她叫“道“。

老子想尔注里说“道者,一也。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又说“道就是太上老君”。意思说,道就是“一”,太上老君散形为先天一气,聚形为无极道身,“道就是太上老君”。

关于“道”和“一”的辩证关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老子的“道”孕育宇宙万物的讲法。

老子说“一”是道所生,“二”、“三”以至无穷又都是由“一”衍生而来,“一”、“二”、“三”以至无穷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衍生过程。这样看来,“道法自然”,就是“道”以自己为法。道法自然”的真实内涵在于——“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强为之容即老君也”。即硬要给“道”取名拍个身份证,哈哈,那就是“老君”了吧。“老君乃无生之至精,兆形之至灵。”意思说,老君是终极之道,终极之精,衍生无穷无尽之形,衍生无穷无尽之灵。“昔于太空之中结炁凝真,强为之容。体大无边,相好众备。若能洞见非身之身图像真形,理亦无二。”意思是,无形之道无穷的时间,无穷的空间,衍生一切,如果谁有幸看到太上老君的非身之身的身份证,哈哈,不算,那根本不是!按理,太上老君只存在于无穷的时间,无穷的空间,那是“道”,是唯一的,没有第二个的。

这样说吧,太上老君是暂时勉强给“道”取的名字,太上老君开天经这样讲,还没有天地之时,没有阴没有阳,没有日没有月,没有晶没有光,没有东没有西,没有南没有北,没有前没有后,没有圆没有方,无穷无尽的变化,浩浩荡荡,没有形迹没有具象,自然虚空玄幻。想要穷尽却难以达到它的无穷边际,无量无边......只有我老君,好像处在空玄寂寥之处、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如果说有,却看不到他的形迹,如果说无,万物却是由道而衍生的。然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衍生而成微妙的世界,然后才有了道之创世“洪元”,接着洪元→混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宫→元皇→太上皇→伏羲......一直到无穷无尽……宇宙的时间空间就这样按着道的自然规律无穷无尽地运转……

道法自然。

“道”就是自然的总称。虚无大道,自然为性。



小福星

小福星

老子》之所以又名道德家,不仅仅是因为这套哲学体系是以“道”、“德”为根基。

汉代在给诸子百家归类定名时,我们后世所说的“道家”,最初其实叫“道德家”。

而在汉代“老学”最盛,《老子》几乎成了“道德家”唯一代表,所以《老子》又名《道德经》。

庄子的庄学在汉末魏晋最盛,直到那时才有“老庄”并称。

那么《道德经》中的“道”究竟指什么?

孔子也说“道”,墨子也说“道”,他们心里的“道”又是否一样?

关于“道”的疑问有很多,这里我们便围绕《道德经》中的“道”,作一个简要论述。

一、“道”的涵义

在老子之前,对于的“道”的阐述已经很多了。

但直到老子这里,“道”才真正上升为一种去人格化的形而上学理论。

可以说,老子的“道”对此后的2000年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它的涵义是什么?

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天地万物存在并且生生不息,就必定有它们之所以存在且生生不息的一个总原理,这个总原理就是道。
道者,万物之所然也,万理之所稽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韩非子•解老)

换句话说,“道”其实就是一种原理。

每一种事物都是按照契合它自身的原理在生长运行,而当世间所有事物的所有原理集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天地万物的总原理,这个总原理就是“道”。

为什么叫做“道”呢?

老子也说了,不是说它本来就叫道,而是因为不知道这个总原理的名称。但我们称呼它总得有个代指吧,于是就叫它“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

所以,“道”是总原理的名称,是世间万物背后的支撑。

二、“道”的运行

“道”是按照其总原理来运行的。

具体怎么运行的呢?

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世间万物是“有”,可是“道”不是具体的事物,所以只能是“无”。

但是“道”中又能生出世间万物来,所以也可以称之为“有”。

这就说明,“道”其实是兼具了“有”、“无”两种属性。“无”是“道”的本体,“有”是其从本体中生发出来的应用。

所以就有了那句著名的句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

这里的“道”就是“无”,“一”就是“有”,从无中生出有来。

“二”是指天、地;

“三”是指阴气、阳气、和气。

天生阳气,地生阴气,之间诞生和气。

这里演化出的“三”就类似于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以及黑格尔的“正、反、合”。相反属性,但却相通且相合,所以老子与黑格尔都是深谙辩证法的哲学家。

那么这个“三生万物”的“三”又是如何生出万物的呢?

用《庄子》的话说是:

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

这里的天与地,貌似庄子有点反了,至阴应该出于地,至阳才是发于天。

但不管此点,庄子的意思就是阴阳交泰于和,万物就会诞生。

用《老子》的话说是: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这里的“德”是指孕育万物的“土壤”,不是指真的泥土。

意思是,道生发出来,寓居在德的土壤中,而物得到了道,就会从土壤中化形出来,最后成长繁荣。

所以,“道”的具体运行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在“三”与“万物”之间,是道与德的结合,进而让物化形。

三、“道”衍生出一种“天”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天”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字,具有多重意思。

老子的“道”也演化出了一种“天”的涵义。

在我们文化中,“天”的涵义共有五种:

1、物质之天

这个很好理解,我们一抬头看向窗外,不管是蓝盈盈,还是雾蒙蒙,我们头顶的这片天就是物质之天。

它是相对于地说的,毕竟天、地并称骂。

2、主宰之天

这是指有人格的天。

比如,天帝、皇天、老天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等等。

它们都具有人格化的特征,相当于西方的上帝。

3、运命之天

这是指我们人生中遇到无可奈何的槛时,就会悲叹命运的这个“天”。

比如,天命如此、天意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等。

这个“天”,已经处在世俗社会中了,相当于命运。

4、自然之天

这里指的是自然的运行。也就是从一、到二、到三、到万物的过程,以及万物自身的运转。

总的来说,它就属于“有”的范畴,是老子的“道”演化出的全部。

5、义理之天

这是纯粹理论意义上的“天”,它不实指任何现实之物。

比如《中庸》里的那句“天命之谓性”,这里的“天”就是指抽象意义上的气与理的演化。

综上,“道”万物存在与生发的总原理,它按照无中生有,一、二、三、到万物的过程运行,最终我们身处的“自然之天”。

以上。

琛琰

琛琰

中国古典文化《道德经》艰涩难解,云里雾里的,学者们研究了很多年至今都不能给我们一个清楚明白的解释。学者老师们各执一词怎么解释的都有。

研究古文化的专家们对《道德经》的解读各持己见,弯来绕去的好像就是一个玄学。

用我这个简单的大脑分析老子的思路,只能是从老子这个人说起,老子{李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知识分子,最重要的是他是中国人,不是仙人.不是神人.是一个正常的人。

解释老子的学说要尽可能的还原到古代社会,依据老子生活的那个环境解读他的所思所想,用文化人的话说叫“语境”,只有还原到那个语境里,才能让我们觉得靠谱。

记得有一位老师讲易经的时候解释“道”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中国人认为世界初始的时候是混沌,然后有天,然后再有地,天地之间再有人。

“道”就是让混沌生出天的那个宇宙的力量,天就是一,地是二,人是三。三生万物,有了人就有了世间的万种物体。这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也可以用这个解释天人合一,其实是天地人合一,天地人都是“道”派生出来的孩子,这个世界缺了一个孩子都不行,缺少哪一个都不能成为世界,这个就是天人合一的核。

这个解释我比较喜欢,觉得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好像离古代人的想法比较接近吧。

稳小倩

稳小倩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怎么理解会更好?

Ⅴ认证,刘捷民,回答,

什么是"道″啊?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德经》中的"道″,怎么理解会更好?

用一句话耒表述,《道德经》中的"道"是指阴阳。

"道",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

阴阳之道理是宇宙的大道理。宇宙中万事万物分阴阳。天为阳,地为阴。看得见的为阳,看不见的为阴。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的统一体。无一例外。

第二层含义,

阴阳互相转化的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阴,是指阴性物质。阳,是指阳性物质。整个宇宙是由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道″,是一种无形无象无声无色的东西,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道"在客观上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客观上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道″,是客观上存在的东西。所以说,"道"是一种物质的东西。

"道",是一种什么物质?

这个问题不仅是中国的空白点,也是世界上的空白点。

从哲学物质科学的角度上看,"道″,是一种非实物性物质,是一种无形的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是一种阴性物质。

道生一的含义是,

"道",是指阴阳。"生″,是指组成。"一″,是指宇宙。整个宇宙是由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一生二的含义是,

"一",是指宇宙。"二",是指阳性宇宙和阴性宇宙。

"生",是指组成。整个宇宙是由阳性宇宙和阴性宇宙组成的统一体。

二生三的含义是,

宇宙的本质是物质。"二″,是指阴阳物质。"三″,是指阴阳物质的子项。

三生万物的含义是,

"三",是指阴阳物质的子项。阴阳物质的子项也是阴阳。阴阳生万物。"生",是指组成的意思。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物质组成的统一体。无一例外。

例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男女一结婚就是阴阳结合。生下的小孩就是阴阳的子项。阴阳的子项也是阴阳。阴阳生万物。万事万物都是由阴阳组成的统一体。我们应当从这个角度耒理解三生万物。

再例如,

人是由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统一体。人的肉体是看得见的,属于阳性物质。人的灵魂是看不见的,属于阴性物质。从这个角度上看,人是由阳性物质和阴性物质组成的统一体。

南开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生,

哲学物质科学创始人,刘捷民。

2020年5月7日

备注(本人已通过《头条》认证)。

九制陈皮

九制陈皮

道其虚无或空…自然循环…如風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其处处道也…其无处不含…其小至地球万物…大到宇宙太空…万物基本顺道…如地球上的花草树木…山河湖海…等等均顺道自行…唯独人类顺逆之交力之相争风云四起…无不显其之微道也…如人人行顺…行善…行道…自可以知道…道之善意…天下太平…


晨晞

晨晞

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根源,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打深深的络印。

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自然规律、法则,它与《周易》的基本原理相同,道生成一,一就是指太极,太极分阴阳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三”在古代是虚指,其言多数的意思。

道为众妙之门,玄之又玄,仿佛看不到,摸不着,很难让人领会,有点难以捉摸。

数千年来,求真悟道的人数以万千,真正领悟到道的真谛的也不泛许多贤达之士。如范蠡、张良都是功遂身退,才得以保全自己,此乃天之道也;功遂身进,人之道也。人道最终也会顺应天道的发展,有时会来得迟些。

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依从道的发展规律,作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任何美好的事物,都不能长久保持,美丽的青春容颜,也将会年老色衰,懂得道之规律,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人生事业,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kl_vv

kl_vv

道德经》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叫做:“道可道,非常道”,能够用文字描述的道都不是永恒的道,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文字是一种承载,是讲述道的一种方式,而我们在理解道的时候,需要通过文字,用心去感悟道的存在。

一:那么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在《道德经》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一个浑然天成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了,这个东西就叫做道。

道来源于哪里呢?

就是来源于自然,道法自然,道是自然形成的,它向自然去学习,但是万物又是由它而生成。

在这一句话中,老子再一次阐述了道的性质和规律,它是一个存在于天地万物中的实体,但是,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就如同空气一般。道生成万物,养育万物,但是没有自以为是主宰,而是顺应万物的本源状态去生长。

这个世界有两种状态的存在,一个是我们能够看得到的物质状态,一个是我们看不到的状态,而道就存在于看不到的物质之中,虽看不到,但是却具备着力量和自身的规律。

道是一个混沌的整体,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它超越了时空概念的事物,是我们肉眼以及我们的智慧无法感知的。

在《道德经》“道法自然”这一篇章中,又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大。

大,也就是是道的另一种存在状态,这个大并不是大小的意思,大代表的是一种形象,是一种虚无的存在状态。

大道要运行,因为大,所以它的运行速度极快,而且永远不会衰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在发展到某一状态时,再返回到原始状态,在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中,周而复始的运行和存在。

二:如何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背后的道?

这句话讲述的是道的衍生规律,老子将阴阳两者的理论和大道融合在了一起,虽说有一些晦涩难懂,但是更形象的说明了道衍生于万物的规律。

我们都听过《易经》之中的这样一句话: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所谓道和太极为同一物质,太极生出阴阳两面,阴阳继而生出和气,和气又生出外物为三,三又生成万物。

道家思想的道和易经之中的太极,虽然说文字不同,但是其智慧和存在规律是相同的,描述的也是同一种智慧和力量。

正如“道可道,非常道”,虽然说他们的说法不同,但是智慧本源相同,只是同一种物质,有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而已。

当我们看到这里之后,便理解了这句话背后道的含义以及道的存在状态。

veryang

veryang

“道法自然”,道就是自然法则,随着自然法则变化而变化,有了自然法则就有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衍生万物!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分子即为“道”,不同组合形成不同分子,即为一分二,二分三,最后不同分子组成芸芸万物,即为三生万物!

快乐单细胞

快乐单细胞

道,从形而下讲,是宇宙产生的本源物质,混沌或者说太极。从形而上讲,是宇宙产生的法则、规律。《道德经》里的道,是以上两者的综合体,是真实存在的。

qiuqiubear

qiuqiubear

老子道生说是用数字来解析宇宙的创生过程,与广域费波纳契数列异曲同工:

这是广域费波纳契数列通项公式,当n=0时,数列等于0,n∈整数(-∞→+∞),数列展开:

-∞ ∞…-1 1 0 1 1 2 3 5 8 13…∞

这个数列“0”的右边起初叫兔子生长数列,现在发现费波纳契数列扩展后正好对应一个真实的宇宙。

-∞→空洞(空)

∞→真空(色)

……

-1→引力子

1→光子

0→中微子(道或无极)

1→阴太极(黑洞或玄牝)

1→阳太极(白洞或玄同)

2→阴阳(太极生两仪)

3→三生万物(中子、质子、电子构成万物)

5→五行(银河)

8→八卦(太阳)

13→龟背(地球)

……

55→天地之数(宇宙龟)

这里,-∞/∞=-1/φ或∞/-∞=-φ。φ=0.618…(黄金比例)

这个序列内容丰富简单表述:

道就是无极真空(中微子),从无中生有(黑洞或玄牝),玄牝通过太极生两仪过程创生正反物质(正中子和反中子),正物质世界中子衰变生成质子和电子,然后由中子、质子和电子这三种基本粒子通过聚变和化学过程生成万物。

星星图盖德

星星图盖德

“太极”对应道德经里的一,“两仪”对应道德经中的二,即指“阴阳”。

若按照易经的思路,道的变化规律会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即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物”。

老聃没有采用易经的说法,而是写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想明白,老聃没有错,易经也没有错,错的只是我们狭隘的目光导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道德经在于把易经的思想抽象化,直接将本论思想用形而上的数字表现出来。老聃的“一二三”等数字并没有有具体意义,而是代表了道在变化中的步骤层次,可以解释为“一”表示居于底层的“两仪”,“二”表示居于第二层次的“四象”,“三”表示居于第三层的“八卦”,“三生万物”则是八卦相荡,万物皆在其中。

综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理解为道的一次变化,产生了“两仪”,第二次变化产生了“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第三次变化产生了“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垦八坤”,第四次变化生出万物,即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咿呀

咿呀

道德经中的道,理解为宇宙的根源,只有根源才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者先天之先也含概周天万物,之所以广大,故名大道,不是一般小道也,道者,首先起始变化的过程,从道之始与首,根与源头,变化出无极,无极又化生两仪,两仪再生三般,三般又生万物,排列于周天之上,形成物物一太极!!!!!

所以站在天地万物上再看道的意义,已离道十万八千里了,得复归于天地人合一,才能明白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不能合一复归于道,难明道之本意,不做修炼,不得其三味,难明二生三之变化,更不可能复归,所以道德经中才有,守静笃,萃而感通天地!太极图复归无极图,才是道的终极奥义!!!!在意识中放大对应,道者最大,天地万物因他而存于其中,所以为根本之体,任何人只能意会,很难用字完全形容,只能体悟而明心见之,非关文字之象!!!!!!!

蘑菇头

蘑菇头

“道”很玄妙,古人说:不可说……

在《道德经》里,最重要的是两个字,一是“道”,一是“德”。

这里的“道”是一种虚幻、高大的东西,古人说不可解说,解说出来就不高大,不玄妙了。倒不是古人有意故弄玄虚,而是说“道”这个字太高级了,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很难用某一部分文字去解说清楚。只听别人解说“道”,而缺少了自己去感悟的过程,这直接得到的“道”便不是道。

先哲王阳明看了朱熹的“格物致知”,便自己格了七天竹子,差点用生命的代价诠释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死人的。朱熹的格物致知是要求人们勤学苦练,至于能不能成功就不管了,你不成功,那肯定是你不够努力,得继续“格”。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则是比较简便易行的,你不需要事事格物,只要返回你自己的内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后按照内心的要求去做,就行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朱熹的格物致知相当于禅宗的中的北派,强调苦修,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相当于禅宗中的南派,强调顿悟,你用心参禅,也许有一天将会获得大顿悟和大自在。

搞明白了这些,王阳明顿觉胸中明镜般敞亮,这便是心学史的“龙场悟道”的开篇,归纳成八个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两大先贤哲人,悟到的东西却是南辕北辙,更何况凡夫俗子的我们。只听人家的片面之词,就会迷失自己,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古代有智慧的人都不会直接把道理讲出来,而是讲一个故事引起人的注意,然后让人自己去悟。自己悟出来的才是“道”,硬塞给人的不是道,也不高大,也可能还是害人的毒,所以孔子曾说:举一不能反三者,不可教也。

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还需自己来悟。悟道才是真正的王道,如果悟不到,就让他慢慢地悟,耐心等待,老师不会硬教他。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

这问题回答跟没回答一个样。

但也有人解说的,因为悟的人不一样,悟到的“道”也不一样: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产生有形之物,进而生成万物。

1.本章说明道生一,一生阴阳二气,阴阳相交生万物。所以,道生万物,万物育于道。正是因为看到“一”这个最原始、最低的数字与道的密切关系,所以圣人遵“一”,以寡人、孤、不谷自处,保持低调谦卑,守柔守弱,甘于不足,勇于减损自己,因为他明白,这样才是顺道而行,才能由一而二,由二而三乃至众多,才能有增加,有富贵。

2.老子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阴阳二气和合而生。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相反相成。只有二者相对独立并和谐共处,才能生出和谐健康的第三个、第四个……万物就是如此繁衍不绝的。

3.正因为万物宗于道,道是无,无中生有,于是万物始于一,所以老子认为,最大的智慧就是守柔守弱,自处低微,默默无闻,这样才能得到发展。而所有强横的言行,因为太过凌厉,有违于道,最终不得善终。

以上几点仅做参考,真正的“道”还需您自己看书去悟,只有自己心有触动感悟到的“道”才是真正的“道”。


床上的缠绵  

床上的缠绵  

按现代人的思维理解应为天地人之间与大自然的融合。

生命的开始,生活的味道,生长万物的奥妙离不开阴阳之间的调合,万物生长离不开天气的变化和地域环境的迎合。

人与自然和谐生存洽洽为道生一,阴阳为一生二,天地为二生二,万物为三生。

不知这样理解对吗,请网友指教。

永恒de月华

永恒de月华

道为天为一,天生地地为二,地生万物万物为三,一二三皆在自然之内,归于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皆遵循自然法则,脱离自然为背道而驰必然走向灭亡,敬畏大自然才是万物之正道,易经的无极太极俩仪四像八卦皆从自然法则中剖析而来,从周天流行之中提倡天地人万物归宗回归自然周流复始以获永生,一生二兮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玄关,生即是从上而下,生即是动,动即是流转,流转才能循环不止生生不息,任何一处脱轨必然停止不动,不动不变不化则不生,不生则变亡矣。

黑仔_915

黑仔_915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