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泳儿

泳儿

有这种战术。赌徒心理。省劲。前方大将德胜后冲进敌阵,后方兵士乘机掩杀,可极大的减少主动进攻方的伤亡。

ro川shan易123

ro川shan易123

也有,但极少,几百人的战争,有斗将的

anfany

anfany

不可能的,他们是团队精神,协作作战模式!指挥能力为上1!

鬼武者

鬼武者

我认为,冷兵器时代,斗将应该是存在的。虽然多见于小说演义之中,鲜见于正史。至于正史沒记,这好理解,正史惜字如金,不写细节,这是通用写法,不能作为否定斗将的依据。我肯定斗将,有几点理由。一是,古代名将不是评选出来的,是打出来的。混战,很难看出个人战力。关羽,战力很强,就是杀了颜良文丑。有人说是混战中杀的,那就太巧了,关羽正好碰上颜良文丑。再说吕布吧,这个人是真的吗?如果不是吕布战力太强,众臣为何怕董卓?吕布为何如此威武,就是沒人敢与他单挑。

二是,古代战争一般是阵战,所以有些战力不强的人也可作统帅,如孙宾、韩信、诸葛亮,但阵战也要有将,关键点上都要有战将把守,如果打不了几下子,对方的将便会冲入无人之境一般。

三是,古人是习武的,的确有武功超群之人。那些有武功之人,只有通过打垮对方将领才能显示抗力。薛仁贵,就是力大无穷,敢于挑战对方武将而被李治发现的。

后青春期加v

后青春期加v

如果单挑胜负决定战局胜负,那要那么多兵有什么用?

夏奈香

夏奈香

小孩子或者是智障人士才会有这种想法吧!只要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不会这么想法。试想一下宋金两国积蓄数十年的力量物资,几十万大军开战,然后岳飞跟金兀术单挑,几回合金兀术被一枪挑落马下,然后金军败回,数年经营毁于一旦。你说说金兀术跟岳飞要是真的这么智障是咋当上统帅的,你们告诉我一声吧[奸笑]

森焱布吉

森焱布吉

基本很少。马镫是晋朝才发明并普及的。没有马镫,在坐骑高速行进过程中保持稳定都非常难,更何况马上搏击?没有马镫,骑手根本没有发力点和着力点,更无法去自由拼杀了。现在看到的基本都是晋朝发明普及马镫后的演义小说或文章,后人想象前人功绩而杜撰。

wolfman228

wolfman228

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双方对垒排兵布阵完毕以后,通常会出来一名大将向对方阵营进行挑战,这时对方阵营也会相应的派出一名大将迎战,如果一方赢了,另一方会再次派将继续迎战,就这样几轮下来后,最终赢的一方会挥动自己的兵器示意自己一方的士兵向对方阵营冲杀,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斗将”!

耳熟能详的“斗将”!

其实最耳熟能详的“斗将”现象都出自小说演义里,比如《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段,董卓派出大将华雄前去挑战众诸侯,这时袁术部下骁将俞涉前去应战,结果三个回合便被华雄斩杀,而韩馥的上将潘凤更是不足一合也被华雄斩杀。这时关羽主动请缨前去斗杀华雄,上演了一出“温酒斩华雄”,结果这一场“斗将”让关羽扬名天下。

当然《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有名的“斗将”场面,像“三英战吕布”,“许诸裸衣战马超”,“战长沙关公对战老黄忠”!


那么,古代历史上双方打仗前真的有“斗将”现象吗?

答应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历史上的“斗将”场面没有小说演义里精彩而已!

就拿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说吧!李傕和郭汜率兵力董卓报仇,当他们攻到长安的时候,守在城中的吕布出城与郭汜单挑决胜负,吕布用矛刺中了郭汜,郭汜被手下所救,双方遂各自罢兵。

三国志•太史慈传载:“(刘繇)但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揽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会两家兵骑并各来赴,于是解散。”

孙策率兵攻打刘繇时,刘繇命太史慈去侦察孙策军队的情况,结果与孙策等人在路上相遇,太史慈大战孙策,两人最终打成了平手!

在古代,打仗是要消耗大量钱粮的,所以对战双方都想尽快结束战争,“斗将”既浪费时时间,对战争的胜败又没有实际意义,因此“斗将”这种现象在战场上很少存在!

喜欢请关注点赞,共同探讨!

有多远走多远

有多远走多远

在看古装影视剧和古代战争小说时,我们总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就是两军对垒期间,双方一开始都会按兵不动,然后派出两边最能打的武将单挑,两人大战300回合,若有一方武将战败,另一方统帅就会号令全军出击,这才算战争正式打响。

这种桥段在关于隋唐时期的小说和影视剧里尤其常见,什么裴元庆对阵李元霸啊,宇文成都一人单挑秦叔宝、王伯当、齐国远、李如珪四名大将啊。层出不穷,不胜枚举。小说毕竟是小说,和真实的历史还有点出入,那么,古代打仗前真的会有大将出来单挑吗?

其实是有的,不过在很早很早之前。像是三国时期的吕布单挑郭汜,孙策单挑太史慈都是正史里明明白白记录了的。

但这些都是少数,基本上只有个别战役能遇到这种情况,而且是之前约定在先。要不然,主将是不可能只身打起来的。就像吕布和郭汜对垒,正是吕布点名要郭汜出来单挑,两人才打了起来。而结果虽然是郭汜被吕布打下了马,正式打起来时,吕布却因兵力不足败给了郭汜。

项羽和刘邦也是这么个情况,不过刘邦要更加鸡贼。公元前203年,楚汉大军在成皋对峙。楚军一再挑衅,汉军却纹丝不动。眼看粮草快没了,项羽直接跑到阵前辱骂刘邦,还派出大将想要和刘邦的人单挑,结果大将刚派出去,就被刘邦的弓箭手乱箭射死。可以说,刘邦此举相当无耻了。而直到最后,项羽也没能和刘邦单挑成。

纵观整个历史,打仗时大将单挑的实例少之又少,更多只是在野史和小说演义中出现。这其实是作者一种制造戏剧冲突的方式,真实情况并不是这些大将想单挑,而是这些作者想让他们单挑。

仔细想想,这种情况确实不可能很常见。古人有云“擒贼先擒王”,大将之所以是大将,他不仅仅是身经百战,杀敌无数,经验充足,更是军队士气的定心丸。而打仗时倘若主将战死,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战争的失败了。

如果一开始就把大将派出去单挑,先不说对方会不会耍什么阴招,就算是光明正大的单挑,输了会很损士气。尤其是两方军力差不多时,哪方士气高,哪方就能取得胜利。而大将单挑无异于先把底牌摊开让对方看,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

说白了,古代战争主要就是一个保护双方大将和统帅的博弈。多数情况下,这些关键人物不但不会去单挑,还会穿上层层重甲,身边还配有专门的护卫队戒严。可以说保护的相当到位,怎么可能会自己主动去送死呢?

所以,不要再迷信电视剧和小说中的大将单挑了,历史上几乎不存在。即使有偶尔个例,那双方也是老熟人才敢这么玩。就像项羽和刘邦,两人成为对手之前还当过结拜异性兄弟呢。而郭汜和吕布没打之前,也曾都是董卓的得力助手,算起来还有层同事关系。

wawazq

wawazq

这个一个有一定的文人杜撰的色彩在里面,你看像是卫青,霍去病还有岳飞他们几个单挑的故事你听过吗?

即便真有单挑的,那大多也是为了提升本军士气,而且是在2军实力相近的情况下。其实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直接挥军掩杀的

及如

及如

是的,因为斗将不仅表现一个将士的实力,还表现一个人国家背后的实力。

meganzjh

meganzjh

参考“退避三舍”的典故,春秋之后应该不现实了。

静雯啊静雯

静雯啊静雯

以打赢为唯一目的

潺潺流水

潺潺流水

古代打仗是:兵对兵,将对将。“斗将”一说应该是存在的。

扭计欣

扭计欣

我感觉不会

小渔24

小渔24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