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前是否真的存在“斗将”这种现象?

提到的作品

[作品]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杨炳安先生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

孙武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三国志

《三国志》(上下)(图文珍藏本)(精装)图文珍藏本兼具普及性和学术性,其文字,仍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了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刻本、清同治六年金陵书局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江南书局刻本等旧刻本和以中华书局标点...

陈寿

[作品]吕氏春秋

集合诸子百家杂而不杂之言,包罗天地古今万物众生之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理论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融于一炉,是中国汉代大统一时...

吕不韦

最新跟帖
没啥好说的了

没啥好说的了

这就是现在拼爹一个道道!爹很些,自然儿子不会太差。还有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道理,把很角色干掉了,没有什么大阻力了,就势如破竹]。还有什么大伙说道一下

LEHE

LEHE

象小说里写的那样,交战时,两军排好阵,然后先一边出一将,比斗。这种现象在实际作战中或许有,但极少。

证据,是正史中很少有这样的记载。

一般两军交战,有时候会排好阵,然后集体拼杀,但大多数况下,是并不先排阵,而是直接混战。在混战中,有时候是兵对兵,将对将。所以这样,是因为兵不敌将,只有以将去战将。正是在这样的混战厮杀中,弱者被消灭,名将才大浪淘沙,脱颖而出

三国志》中是记载了关羽斩颜良,也是在乱军中,乘颜良措手不及斩杀的。并不是排好阵以后,两人对阵斩杀的。

小说里所以多写阵前武将单挑,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叫人爱看。

欢迎点评。

行zzz者

行zzz者

如果打的只剩两个将军的话,还有可能单挑

7月3日晴

7月3日晴

在古代实战中的确是有斗将的打法,古代打仗都是先列好阵势,然后各自派出一名将军进行单挑,这是真正的比试武功,没有什么花架子都是直取要害,招招夺命,没有那种打得难解难分,十几个甚至是几百个回合都不分胜负的,那是不真实的。

实际上都是一两个回合就决出胜负了,基本上没有超过三个回合的,这说明古代的武将的确是有很高的武功造诣的。我国古代的斗将从春秋时期就有了,公子友对莒挐的战斗就是一场斗将,双方有仇,于是在阵前公子友说咱俩的仇咱俩了结,与士卒没有关系,于是有了第一次斗将。

此后历代都有,斗将除了短平快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箭法好的胜算大,古代是冷兵器战斗的时代,大家都用长矛大刀,需要到较近的距离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有一个神箭手来斗将,那就比较容易获胜了。

古代的铠甲只是保护将士的身体和头部,面部不受保护,所以只要射得准,面部这个要害就很容易遭到攻击,《三国演义》里的孙策就是被射中面部,才导致最后箭疮迸裂而死的。

古代实战中用箭射死对手的比例比较高,《三国志》记载樊城之战中,关羽被庞德一箭射中面额,这是很危险的,大挫关羽威风。

南北朝时期的斗将最为频繁和激烈,衡阳内史王应之起兵攻打长沙,长沙守将何慧文与之展开搏斗,何慧文八处负伤,但是还是砍掉了王应之的一只脚,最后将王应之杀死,何慧文也奄奄一息了,可见战斗的惨烈。

隋唐时期国家还有很强的尚武精神,隋朝大将窦荣定出征突厥可汗双方约定派猛将决斗,隋将史万岁出战,旗开得胜斩将而回。

李唐王朝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南征北战,和各路好汉都交过手,单雄信和尉迟敬德大战的故事是真实的,后来被评书艺人给演绎的神乎其神,不过当时单雄信和尉迟敬德的战斗也是很激烈的。

到了五代十国斗将依然很流行,后周大将周德威和后梁大将绰号夜叉的陈章决斗的故事很精彩,陈章给别人说要生擒周德威,这件事影响很大,连后周皇帝都听说了,嘱咐周德威小心,周德威不以为然,双方交战,周德威穿的很一般,这是个计策,让对方产生骄傲心里,然后又假装不敌,逃跑,陈章纵马追赶,不料周德威回身一铁杵将陈章打落马下生擒。

宋代开国皇帝是个军汉,所以宋朝的历史上也有斗将的做法,宋朝有个叫王君万的将军在两军阵前,只见敌军中一人突然跃起持长矛直刺王君万,就在长矛即将刺中之时,王君万微微躲闪手起刀落砍死对手,大家一看这个偷袭者是羌军首领药厮逋,王君万临危不乱,巧妙应对,杀敌立功,的确厉害。

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也有过斗将的经历,和一个叫元震的猛将对敌,结果双方那个打成平手,这在古代斗将的历史上还不多见。

在斗将的过程中,像周德威那样生擒对手的也不少,古代的斗将的确可以振奋士气,培养军队的战斗精神,这是真实的历史,并不是小说家凭空捏造的故事。

紫琳麟

紫琳麟

首先在古代军队将领的作用是非常大非常重要,由于当时指挥通讯条件落后,通常将领都是靠在阵前面的位置,当两军对峙的时候武将就有能力单挑对方将领,从而起到激励士气的作用,当然这种打法在春秋早期的时候存在,以后逐渐就被淘汰了,这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及历史文献上都有记录,所以说这种打法肯定是有的。



stala

stala

基本不存在

anita593

anita593

在许多野史,演义,小说中都有关于斗将的记载,所谓斗将,也就是常见的,小说中两军交战以前,将军身先士卒,出阵叫骂,与敌将在开战之前先来一波你追我赶的惊险一对一单挑,获胜的一方士气大振,而失败的一方则极其容易失败。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斗将这种行为虽然精美绝伦,但却不值得相信,两军交战,哪里会先派出大将交战的?数万人的战役,不可能仅仅由两个将军对阵决定胜负,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斗将这一行为其实是虚假的呢?

既然小说演义里对斗将这一行为有些广泛的描述那么斗将的存在自然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只不过在正史中,斗将也只不过是被一笔带过的而已,不会像演义里描述的那般生动形象,而且正史中提到的斗将行为也是少之又少。

为何要斗将?说白了就是搓敌士气,斗将行为只存在于小规模的局部战役之中,而且斗将得前提也是两军都是未经训练的流民士兵,不具备足够的战斗力,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会有类似于斗将的行为。

斗将在作者的笔下极其生动形象,足以突显某些将军个人的勇武形象,而实际上,真正强悍的将军,绝不可能单纯的拥有武力。

众所周知的,三军将领个人的能力可是关系到全军的胜败,数万人的战役,将领不可能仅仅依靠个人武力取胜,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两军对战,将领的安危也是全军的重中之重,将领也不可能拿自身安危以身犯险。

将军当然需要武力超绝,但在拥有超绝武力的情况下,将军还需要智计无双,一个优秀的将领,往往需要能够洞察战场形势,判断敌军走向,最重要的,是需要能够及时对全军动向进行紧密的指挥。

就像曾经的长平之战,赵括因为这一战遗臭万年,但事实上,赵括只不过是因为熟读兵法,却没有亲临战场,初出茅庐就指挥百万大军交战,也正因为没有实战经验,赵括全军溃败,赵括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

将领本身就是军队的大脑,斗将,说白了也是让将领身处危险之中,两军交战的时候,将领更是不能露头,擒贼先擒王,射人先射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斗将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古代打仗虽然也有斗将,但一般都很少。

jessy兔小白

jessy兔小白

很明确告诉你,这种现象在古代是存在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伤亡,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只是在三国最流行。

shirley_bear

shirley_bear

会的,一般会先以斗将的方式提升气势,将是兵之胆,一头狼带领一群羊也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狼。

E.T.

E.T.

这个坑定是有的,要不现在人,咋一整就要单挑呢?我感觉这就来自于远古

zgyz

zgyz

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所谓“斗将”就是对阵双方各自派出一个或一些将领进行搏斗,从而挫敌锐气或者决定胜负。在有些文艺作品里经常会出现“斗将”的描述,但从战争的性质看,“斗将”这种情况不能说没有,但绝对少而又少!


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敌人,征服敌人,因此力量越大,胜算越高。不论古今,任何时候打仗,都是群殴,当然是有指挥有组织的群殴,是整体战、系统战,一般不是乱打一气。而指挥就是“将”的主要职责,《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而“兵”古代的说法是“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很明显看出来,对将的要求主要是思想及人格,带好部队,“将贵其谋”,而对士兵的要求就是能冲锋陷阵,“兵贵其勇”,一句话,将就是指挥士兵杀人的。


作为指挥者,主要任务就是排兵布阵、兵力调度。古代也一样,短兵相接的时候,指挥员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并且有明显的标志,有麾旗,有纛旗,有牙旗,就是一个个大旗子。古代由于通信落后,战场上指挥军队行动基本都在目视范围内,用旗语来传递命令。这旗子很大很显眼,往哪个方向招呼,就往哪打。要是领兵将领的旗子倒了或者被敌军给夺了,那可就乱了,非败不可。古代战场上有时候还要通过声音来传递简单的命令,比如“闻鼓则进,闻金则退”,鼓就是大大的牛皮鼓,金就是铜锣(不免有点腹诽,冲阵的时候用大鼓,声闻十里;撤退的时候用铜锣,能声闻一里乎?)不管是旗语还是金鼓,发布命令的是将,所以将不能到处乱跑,得时刻观察战场,发布命令,上阵冲杀这微末小事还是不用亲力亲为了吧。


那将有没有亲自上阵的时候呢?也有。除了个别时候出现的二百五将领,一般情况下,要么是战局危机,快要被敌军消灭的时候,或者是战局太顺,己方完全碾压对方的时候,或者是指挥位置被突然袭击等等,那也是看到敌人就拼命,不是兵跟兵打、将跟将打。有些文艺作品里“斗将”的描写,实在过于文艺化了。

sartre

sartre

历史上确有其事之一敦煌戍卒史万岁

Wei.Irene.Chen

Wei.Irene.Chen

古代战争是不会存在这种现象的。古代打仗将军都是负责谋略的。古代的将军都是在营帐之中指挥军队进攻的。这种现象都是影视剧为了方便故意这么拍的。

zhumai

zhumai

所谓“斗将”,大概就是演义里那种两军对峙,军士压住阵角,大将匹马单枪冲到前面,报个名号,要么“常山赵子龙”,要么“咏春叶问”,然后就开始死磕。

“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三斧定瓦岗”等典故都是“斗将”的典范。但那只是演义而已。

因为电视、电影及小说的影响,人们认为两军交战时“斗将”就跟饭前便后洗手一样是标准套路。其实,古代“斗将”确实存在,但那只是个例,偶尔为之,并不是标配。

偶尔的“斗将”,有时是为了彰显大将的勇猛,如项羽约刘邦单挑;有时是紧急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如尉迟敬德救驾战单雄信;有时则是乱军之中两将撞上开始互怼,如关羽斩颜良……

绝大多数战役中是没有“斗将”一说的。古往今来的名将,如“兵圣”孙武、“杀神”白起、“兵仙”韩信、“战神”李靖,都没有“斗将”的记录。

所以,“斗将”一说,看个热闹而已,不要当真。

五妞

五妞

老人早告诉后人兵对兵将对将这才算打仗

小渔24

小渔24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