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死刑都是要秋后问斩?

提到的作品

[作品]黄帝内经

天地之间,万物翻备,莫贵于人。而人体之保全,又赖于命于天地滋养,违之则病。而人又能治病,医之则救。古之医者,黄帝也。读了《黄帝内经》,即知病从体中生,体在自然中,心与自然万物相应,则病不生,故治病先治...

论敏编

最新跟帖
2922378073

2922378073

古代犯人秋后问斩,有点像现代的死缓,不过关于为什么秋后问斩,主流的说法应该是有三种:

1、顺应天时。

春生夏长秋杀冬藏——黄帝内经素问篇

按照古人五行阴阳来说,秋天是肃杀天气,最适合杀生,这个时候是处决犯人的最好时机,顺应天时,符合自然规律。

在古代,每个月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写的很清楚,《礼记》里面有一篇月令,就写的很清楚,秋天适合问斩。

2、顺民意。

前面三个季节在古代农耕时代,可谓是忙的很,哪有闲人闲时管你杀什么人,而只有秋后,大伙儿准备过冬了,农闲了才有时间来看问斩。

3、充裕国库

中国是农耕文化,“秋收”这个词不是凭空捏造的,在古代中国,秋后是百姓最富裕的一段时间,而犯人问斩,按照法律规定,其家庭财产也是要被没收的,在秋后问斩,抄家所得就越丰厚。

司马迁被判处死刑,可以用钱来抵扣罪行,当然司马迁没有这么多钱,所以选择了腐刑。但是这也说明,很多罪是可以用钱来扣除的。

如第一段所说,秋后问斩属于现代的缓刑,给犯人的家人预留足够的时间去凑钱,要是凑够数了,还是有机会被释放的,政府也能收入一大笔。

当然也有立即问斩的,就彻底断绝犯人生还的可能,比如刺杀皇帝什么的。基本就是斩立决!

男人要稳

男人要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代表该案件圆满完成到了结束的时候了。

Celesteblanco

Celesteblanco

古人做事讲究顺天时。制度的制定有着自己的哲学内涵。判刑的死刑犯人是有罪恶了。古人认为这些有罪恶的人,投胎重新回到人间仍然是要为害作乱的。因此最好能够不投胎,或者减缓其投胎的时间。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万物生长,灵魂也在生发。古人认为这个阶段灵魂由阴转阳。

秋后马上要进入冬季了,是阴生的时节,万物萧杀。灵魂由阴转向更加阴沉,从而无法立即投胎。

再者,春天万物生是大自然的规律,杀死犯人也是杀戮的行为,杀戮与万物生的自然规则相违背,是不复合天道的。而秋后草木凋零,主死亡。杀伐在秋后是复合自然规律的。

因此古代死刑大部分在秋后。

xiaoyaozi2844

xiaoyaozi2844

这好理解,秋后都不农忙了,人都闲了,这时候杀人才有人看

一朵向日葵

一朵向日葵

收完庄稼了,闲下来了。中国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看热闹,可能当时的法律也看到了这一点。秋后,秋高气爽,去看杀人。。。。

贰贰

贰贰

秋后!季节更迭,万物凋谢,人也应如此!自然规律!也是对犯罪之人的尊重!

佳佳坚信爷一定能得奖

佳佳坚信爷一定能得奖

感谢‬邀请‬,

古代的死刑到底怎么运作的呢?相信您经常在影视作品里听到“押入刑部秋后处斩”这样一种说法,不知道您想过没,那些官僚处理平民小百姓不是大权在握吗?怎么杀个人还得拖到秋天呢?难不成这杀个人还得选“良辰吉日”吗?倒也有这种说法,比如说讲究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秋天对应金,而金又是主肃杀的,因此就有人认为古人秋后处斩为的就是把处理人命这件事与五行对应起来,以达到天人合一。

不过,你如果真以为古代的死刑就为了追求这么一点虚无的形式,那你就太小瞧他们了。在古代的刑律里头就写得很清楚,“人命至重,死者不可复生”,而秋后处斩就是为了尽可能保证死刑的公正性,给所有事关人命的判决一个缓冲的时间。比如说,秋后处斩可不是简单地把犯人押入大牢,然后拖到秋天了立刻行刑这么简单。凡是被判处了死刑的人,都要经过一系列的核查流程才能斩首。下面我就给您讲讲这个流程是怎么运作的。

在古代,如果有人被判处了死刑,第一件事就是把案件提交刑部审查。提交的时间一般是每年的三月份左右,不同地区会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提交到刑部之后还没完,这人的案情资料还必须呈送到另外两个机构进行再次审核才行,这两个机构一个叫“大理寺”,另一个叫“都察院”。它们连同刑部,在古代并称为“三法司”,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公检法三权分立。

之后的流程就跟秋后问斩有关了。每年的八月都会有一个审查叫“秋审”。之所以安排在八月,就是为了给这些死刑犯留下至少四个月的缓冲期。在这四个月里头,三个机构都会仔细地重新审理这些案子,确保所有的证据和案情都确凿无疑。然后在秋审的时候,三法司一碰面,说这个案子没问题,可以斩,那这个人就等着问斩了。一旦有一方有异议,那这案子就麻烦了。

如果大理寺觉得这个人不该杀,那大理寺就得重新把这个案件提交给刑部,然后刑部要直接上呈给皇帝定夺。但是我们都知道,人命关天,皇帝又日理万机,所以除了特别牵动朝廷神经的案子,大多数情况下,皇帝还是会把案件打回给刑部,说你们仨再审审看吧。那这个人到底杀不杀,三法司一般会参照以往的案件来审判,就跟现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制度差不多。如果还是定不了呢,就得三法司继续取证,然后等到明年秋审的时候,再碰头来决定了。要是一个案子连续三年都没有定论,这个人就可以免除死刑了。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死缓减无期,无期减有期。

你可能会问了,那要是有人就钻这样的空子,想法子制造疑点或者收买官员,把一个本该判死刑的案子拖到减刑怎么办呢?这事还真发生过,比如明朝嘉靖年间,就有一件案子三法司全被买通了,导致案子迟迟不能动刑。最后呢,逼得朝中主事的官员紧急上书皇帝,请求赶紧在案子拖成减刑之前动手,这才维护了司法的公正。

所以你看,我们古人对死刑的判处还是非常慎重的,并不是简单粗暴地把犯人押到大牢里,然后等时辰到了就执行。之所以制定这么繁琐的复审程序,就是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性,维护程序正义。只有做到了程序上的正义这个前提,才有可能最终维护司法的公正。

chunyu513

chunyu513

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神赐予的。比如瘟疫、祥瑞等,将这些无法解释的事情理解为是上天给与的惩罚和奖励。所以他们做很多事都讲究一个时间,即便杀人也一样。比如午时三刻斩首、秋后问斩都是一个道理。



他们认为,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万物复苏,不适宜杀戮,而秋季带有肃杀之气,秋风扫落叶,一切归根,一派肃杀之气。所以行刑也都是在秋天 是顺应天意。《黄帝内经》月令都说秋天是万物肃杀的季节,从阴阳五行中看,秋在五行中属西,西代表收敛,从思想来看这个时候审判杀人应天时。午后问斩也是一样,他们认为在午时三刻时阳气最重的时候,有利于阴气的消散。

还有一种说法是,秋天农民庄稼收完了,可以闲下来了。问斩是大事,这时候一般百姓都会过来围观。而朝廷也借助这个时机给百姓以心里上的威慑,杀一儆百。



最后一种解释,就是犯人被判刑后都会有一个缓冲期,“人命至重,死者不可复生”。在问斩之前都有一系列的流程。比如三司会审,每年的八月都会有一个审查叫“秋审”。之所以安排在八月,就是为了给这些死刑犯留下至少四个月的缓冲期。在这四个月里头,三个机构都会仔细地重新审理这些案子,确保所有的证据和案情都确凿无疑。等所有流程都走完了,基本也就秋后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原因。

妩媚让你有瘾

妩媚让你有瘾

1秋后算账,

2私风扫落叶,能连根拔起,

3夏季忙,

4冬季会冬眠,

5春风吹又生,

6秋季“死了不犯天狗星”

bojan0828

bojan0828

古代农业为主,秋收前忙农活,…秋收后问斩才有百姓围观。所以国人有道:秋后祘帐:秋收后才有空呀。

Somous

Somous

一年的活他都干完了,就该杀他了。

城晨

城晨



在古时候科学文化比较落后,人们不能正确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某些现象,所以他们就认为世界上有鬼神存在,所有的事情都是由鬼神来支配的,所以他们做的事情一切都要符合天意。因为春夏季节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这个时候杀人非常不好,如果强行在这个时间斩杀犯人,那么一定会违背天意,最终会受到惩罚。所以古代的统治者们就把犯人们问斩的时间定在了秋天,认为这个时候万物萧瑟,非常适合惩罚凶手。

谁知道我的痛

谁知道我的痛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是国家强盛和维持运转的根本。

战国商鞅变法之后,确定农本政策,农业不仅关乎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关乎百姓的生活的稳定。

古代中国,尤其是封建社会时期,很多政策都是跟农业有关的,杀人也得分什么时候。

礼记·月令上就说"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狱讼……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秋后,农业丰收季节基本结束,农民进入农闲时节,此时杀戮,对农耕产生的影响最小。

董仲舒《春秋繁露》说:"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对每个季节应该干什么,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特别讲究与自然的和谐,人类发展必须与大自然的规律相和谐。春天万物复苏,生命盎然,你把人给杀了,他的灵魂得多么的悲伤。而秋冬季节,万物蛰伏,生命肃寂,进入屠戮季节。所以说,杀人也要遵从天意!

最后,我们观赏一下”P图问斩“

墨、染。

墨、染。

夏天室外天气太热,冬天室外天气太冷,只有秋天不冷不热的正好

李湍洁

李湍洁

秋季主肃杀,秋后问斩也是顺应天时自然,古人做事讲究顺应自然时节。

苏晓染

苏晓染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