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算不算奸臣?

最新跟帖
蓝花盈木

蓝花盈木

翁同龢虽然算不上奸臣,但绝对算得上罪臣,甲午战争失败的罪魁祸首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翁同龢的五世孙翁万戈将祖传的183件书画文物无偿捐献给了美国。

跑步狗

跑步狗

历史是一面镜子,前人不鉴之则后人哀之。后人不鉴之,则后人附哀之!当今社会上,如翁同龢与义和团的同胞何止少数?看看中兴,鸿毛酒,跨省拘留,证券处罚单,网上留言的,无不体现出当今的,翁同龢与义和团之辈!满嘴的爱国,抵制,就是没几个人说出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什么是国,什么是忠?出口就是要把“卖国贼”千刀万剐,滚出中国去,这样的人连起码的善良之心都没有的人,能有忠心爱国?爱国者,必是先尊重别人之人,必是忠于自己为人处世之操守,没有善良之心仁爱之心的人,都不配说“爱国”这两个字!

鏡頭裡的愛

鏡頭裡的愛

翁同龢充其量算一个“庸臣”,至于“奸臣”,作为晚清时期的清流,用这两个字来形容他还是过分了。

说到翁同龢,其实他是很厉害的一个人物。咸丰六年,翁同龢名列头甲第一名,考中状元。首先能考中状元就可以证明他的能力了。而且翁同龢还是同治,光绪两朝帝师,足以看出大清领导人对他的信任。

翁同龢在晚清的政局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慈禧一掌天下的时候,翁同龢联合了孙家鼐,文廷式等人形成了与后党相抗衡的帝党集团,为光绪皇帝掌控地位做出了贡献,虽然最后也是失败了。

翁同龢也是一个支持新思想的人,他熟读古籍,但是并没有被其所限制,这一点从他支持光绪就可以看出。

但是他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他也有着一己私利,在和李鸿章的矛盾之后,他处处给李鸿章限制,大量的裁撤李鸿章的军费,致使北洋海军购而不养,而且就连更新换代都受到了限制,致使甲午海战失利,翁同龢有着很大的关联。而在此之后,翁同龢还推卸责任,彻底的将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除此之外,他还争宠,在他推荐了康有为之后,他又履进谗言,而且还以帝师自居,对光绪皇帝出言不逊,最后被光绪罢免官职。

执子之耳

执子之耳

庸臣是肯定的

Sweet Boy

Sweet Boy

李鸿章和翁同龢的梁子要从苗沛霖这个渣渣说起,苗沛霖三次反清,两次变节,反复无常,墙头草一般,出卖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就是他,最终兵败被部下所杀。第一次降清时是安徽巡抚翁同书保奏才免于一死,后来成为曾国藩指使李鸿章攻击翁氏家族的一个借口,这个锅确实背的非常冤啊。

vaster

vaster

翁同和是绝对的奸臣,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为了和李鸿章争一己之私,对北洋海军的建设处处掣肘。贻误军机,致使清军惨败日本人之手,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既割地又赔款。从此助长了日本侵华的狼子野心,给中华民族带来无尽灾难,遗害至今。

大婷婷Sara

大婷婷Sara

扣下军费,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军事能力,推进了清政府腐败倒台的进程。从这一点来看,是推翻清政府的有功之臣。

chenhanyu

chenhanyu

六百万白银做寿礼了?



mzcc

mzcc

奸臣,也差不多。翁氏两代人都是帝师,翁心存的时代闭关锁国,虽然朝廷需要,经世的干才。但王朝靠一本论语取士,靠士入仕,从而统治民众。读好了论语,入阁拜相,就是翁心存的仕途。

再讲翁同和。经历两次鸦片战争,沿海开埠,太平天国造反,洋务运动。皇朝已不完全是小农经济了。从镇压太平军时,翁同爵(兄弟)的无能和贪生看,靠嘴上忠诚和说教宣讲,而无实际能力的官二代,保不了皇朝。必须用曾、胡、左、李这些实干家。这必然会引发权力之争。这两派人,清政府都需要,以翁同和为帝师,发挥他论语状元之长,也未尝不可。但作为军机大臣,制定方针,则用错了人。再看翁的作官,也很有点技巧。先是随恭王(翁心存教过恭王),既而受识于醇王,与荣禄换贴的兄弟,可谓奸巧。至于他暗中倾扎李鸿章,显然是嫉恶能人,思掌实权。

翁同和最后被贬官回籍,统治者更清楚自己的利益,统治者也看透了他这种人,对王朝的价值不高,再靠当帝师之机,为私人的利益,误导光绪,那当然是奸臣了。所以,交地方官严加看管。

总之,我认为对于清皇朝来说,翁同和该算是奸臣。因为,靠这种人治国,皇朝垮得更快,但翁为自己,却谋了高位,享了大特权。

郭妮妮

郭妮妮

翁同龢当然不算奸臣。历史有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中国历史,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几乎历代都是这么定义的,不为错,但也不全对。历史有时候是有偶然性的,而历史人物有时候也是有局限性的。君君臣臣这一套,容易让人推卸责任,而一个历史结束之后,总要有人承担责任,谁来合适呢?自然是失败了的,这样,活着的就没责任了嘛。负责任的说,这种非黑即白的是非观念相当差劲。一个团队,有人提出方案,有人反对,还有人提出折中方案,不管是哪一类,都希望团队好,而不是为了团队肢解。可是呢,集权政治让观点不一致的统统负责,否则他的位置就不稳,更甚会让折中方案的也出来负责,理由太多了,什么机会主义,什么投机分子,什么投降论调,什么崇洋媚外…其实呢,根本没有。这都不是立场问题,仅仅是观点不同,也就是,方式方法的问题。翁同龢仅仅是代表其中一种方式方法而已,他也仅仅是众多者之一。天时地利人和,少其一,成功就不可得,而如何做到团队所有人都一个大脑,而且恰恰就天时地利人和?咱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喜欢从高维度打击。比如,学术上无法打败你,就从道德上谴责你,这其实很龌龊。法治很困难的原因就在于民的,因为有权利的人总想摆弄权力,而他又掌握了舆论武器。翁同龢也有这样的问题,他并不是没有,他更甚,但即便如此,他也算不上奸臣。其实,李鸿章也好,翁同龢也罢,还有荣禄,各位亲王,都没有奸臣,可能有人贪,有人迂,但都不至于奸。

我要飞得更高

我要飞得更高

不算奸臣,但算庸臣!无用保守没远见的庸臣,只适合管管财务,顺便传授下中庸之道。

庸臣比奸臣更可恨!占着那个不那个!

路过蜻蜓

路过蜻蜓

应该说翁同龢是罪人,不是奸人。

恭亲王临死的时候,跟光绪皇帝说翁同龢是国家的罪人,如果光绪皇帝再重用这个人“所谓聚九州之铁不能铸此大错”。为什么恭亲王会有这样的论调,翁同龢到底是不是国家的罪人呢?

恭亲王

1886年,慈禧太后对大臣们讲不垂帘听政了,要归政于光绪帝。翁同龢日记中的资料披露,翁同龢在太后做出这个决定以后,十分积极活跃,劝醇亲王和光绪帝要吁请皇太后体念时艰,继续训政。翁同龢是光绪帝的老师,自然和光绪的关系要近一些,为什么要这么劝皇帝呢?

慈禧太后

根据翁的日记其他篇幅的记载和翁以后的表现,其实这次翁同龢出的主意,实在是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慈禧太后从二十几岁就守寡,一生对权力极其热衷,所谓归政不过是皇帝大了,再老马恋栈就会惹人非议,将来的历史上也不好看。而翁同龢想照着古代帝王禅让时候虚假的三让三辞,想着来个母慈子孝,太后最后归了政得到了好名声,而皇帝也得到了权力。

翁同龢

谁料想,翁同龢一介书生,写好了剧本,慈禧太后却不照着他的思路表演,众王大臣一吁请,老佛爷来了个顺水推舟,既然国家还需要我,那我就勉为其难,垂帘听政就不必了,那就接着训政几年吧。国家的政治关系变得很微妙了,慢慢的形成了帝后同时掌权的二元政治,军政大事要决断还要太后拿主意,但是皇帝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恭亲王

就这样过了两年,到了1888年,光绪皇帝要大婚了,大婚过后就要完全亲政了。这时候的慈禧为了表达她的高姿态,就时不时的去颐和园居住,为的就是离皇宫远一些,让大家看看老太婆其实不恋权。但是作为专权了一辈子的人,慈禧太后怎么会轻易的放权呢?当时的颐和园还没有修好,去颐和园暂住,其实是太后能手能放的一个大招,想回宫了就说颐和园工程进展缓慢,其实还是不想离开权力中心太久。

光绪皇帝

大家都明白太后的心思,于是翁同龢在取得户部尚书的第一时间就决定“南北洋购买,洋枪,炮弹,机器事,暂停两年,所有银子解部充饷”。然后户部积极调银子修建颐和园,为的就是赶快修好让太后住进去,没有理由再干涉朝政。而恭亲王从1861年的辛酉政变开始掌权达20几年,带领中兴名臣积极推广洋务运动,才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

颐和园

但是这样的一个能臣在光绪亲政的前一年就被慈禧罢黜,因为慈禧不想在自己取消垂帘听政的空档期,让摄政王夺得实权。而恭亲王都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女人一生最爱的就是权力,但是大清帝国就如一艘破败不堪的大船,已经四面漏风,如果内部再起冲突,势必就会沉没。慈禧虽然爱专权,但是还是能带领大清往前走的一个人。

李鸿章

在这个只有九个盖子却有十个锅都需要盖的非常时期,翁同龢用全国之力修建一个园子,就是为了让皇帝当权,然后他可以行专权之实。果然,在太后假意谦让,皇帝貌似亲征的这几年,翁同龢擅权乱政,既报了当初李鸿章弹劾他兄长的家仇,又取得控制光绪皇帝已达到专权的目的。但是北洋舰队却在甲午海战中因为舰队没有炮弹而失败。一辈子玩权术的恭亲王对翁同龢的伎俩看得透透的,所以临死才下断言,翁同龢是国家罪人。

jonquil

jonquil

奸臣也得有本事才能做,翁做不了

cyoo7

cyoo7

翁同龢是不是奸臣真的不好说,但是确实是个权臣,而且他为了目的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让人不齿,最终他的目的达到了,

小布Kathy

小布Kathy

翁不算奸臣,可是起的作用比奸臣还坏,倚仗着是皇帝老师,坚持守旧,故步自封,不接受新生事物,遗害国家,是为千古罪人。眼下这类人也不在少数,于国于民,都是祸害,成天喊打喊杀,愚蠢至极,要警惕。

shmilywrtcj

shmilywrtcj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