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连环画)(收藏本)(套装共17册)》为套装书,分别包括:《博浪椎》、《陈胜王》、《芒砀山》、《项梁起义》、《指鹿为马》、《鸿门宴》、《项羽背约》、《追韩信》、《暗渡陈仓》、《智下三秦》、《...

林林

最新跟帖
JudyLau

JudyLau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韩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首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 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张良去世后,谥号文成。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西汉演义》记载:“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其实原本是“五不死”,那么这个五不死又是怎么来的?刘邦为什么会承诺这些?当年韩信帮助刘邦鞍前马后,荡平天下,在与项羽对战的时候,项羽不敌,韩信一路追赶,未曾想,韩信追到荥阳时就按兵不动,下令所有部队士兵原地待命,这可把刘邦急坏了,刘邦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张良和萧何跟刘邦说“韩信这是故意而为,意思是想让主公封赏呢!”

刘邦一听,虽不高兴,但是韩信确实身经百战,战功赫赫,如今关键时期,先答应了韩信再说吧,于是封韩信为“三齐王”,所谓“三齐王”就是指“与地王齐,与天王齐,与君王齐”,韩信似乎还不满意,刘邦看出韩信心思,就决定赐他“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这下韩信才满意,便下令追击项羽,后刘邦灭掉项羽,结束了楚汉之争,统一天下,然韩信势力过大,刘邦整日忧心忡忡,但是却无可奈何,毕竟君无戏言,答应的“五不死”,现在却成了自己的绊脚石。
汉高祖刘邦与韩信约定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意思是见到天的地方,见到地的地方,有铁器的地方都不杀韩信,其实吕后将韩信杀死并不算是抗旨,实际上刘邦在成功之后也想把韩信杀死,但迫于情面,他没有这么做。《史记》中曾经记载过刘邦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用”且喜且哀之”这五个字来写的。这句话其实有很深的意味在里面,他一方面表现出韩信被杀自己的伤心难过,他不忍杀戮为他开辟国土的功臣,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妻子除了自己的心头大患,这是令他喜的。

吕后这个人,她是个狠角色,她先杀了韩信,在刘邦死后,他还杀了戚夫人。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是将戚夫人的血放干。刘邦其实对韩信还是不太放心的,一开始,在刘邦当上汉高祖之后,他首先把韩信从齐王改成了楚王,之后又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

刘邦外出平叛乱时,吕雉在宫中听闻韩信要与叛军陈豨里应外合,内心恐惧。自己受冷落那么多年,忍辱负重就是为了让刘盈当上大汉皇帝,如果韩信叛变成功自己的努力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吕雉也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恐惧却不慌乱,赶忙寻找萧何商量对策。

韩信虽是武将,但防人之心是有的,城府不深但一定识时务,萧何不出,他怎会中计? 于是萧何亲自去约韩信,韩信才跟着萧何到了未央宫,但前脚刚踏进宫内,后脚就被人给捉了。 韩信自然用刘邦的诺言恐吓吕雉,但吕雉自从与戚夫人宫斗后就已经逐渐变得心狠手辣。她不会让任何人挡她的道,她早就想好计策,面对韩信的恐吓,她只是冷笑。 韩信被人用东西蒙掉眼睛,装到一个袋子里,用绳子吊在空中时,终于感受到了死神的来临,自己戎马一生,最终还是在未叛变时成了冤死鬼。 吕雉问:“卿看见天、见地、见铁乎?”韩信沉默不语,因为吕雉注定要他杀死。就这样,韩信被乱棍打死。 刘邦平定叛乱回朝得知韩信已死,想要怪罪吕雉却无以为由,不知刘邦是悲是喜,只是可惜了,能征善战的韩信。 究其到底,是不是违背了刘邦的旨意,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吕后趁刘邦外出而不违“三不杀”而三杀之,其实更可能是二人的合谋,以掩天下人耳目而已。可悲的是,一代名将韩信最终死于一群妇人之手,更增添了这个历史人物的悲情色彩。作为艺术虚构的情节,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与传奇性,而且对塑造人物形象,表现韩信政治上的愚钝,刘邦老谋深算的阴险,吕后的专横凶残,都是非常有力的。并且,小说写刘邦回朝,得知韩信已经被处死,心情很复杂,“且喜且怜之”,倒是非常形象、真实的,而且极符合人物复杂的性格与心理。

盟主

盟主

皇帝杀人不守诚诺,不讲忠奸理由,只看需要

三叶虫/害羞

三叶虫/害羞

这三不杀,刘邦没说过,韩信没听过,张良表示完全不知道,萧何说纯属虚构。

逍遥兔子

逍遥兔子

首先这是编的,皇族杀不杀你无关他的承诺,背信弃义的事皇族做的还少吗?尤其是刘邦,你还真把他当诚实守信的贵族了?他就是一无赖,他的承诺谁都不会信!编这个故事的人脑袋秀逗了!

VVey

VVey

韩信不懂政治,更不懂人性,只有项羽不死,韩信才能活,才更有价值的活,正所谓功高盖主,一统天下之时就是死期的到来!古代封建王朝千古不变的定律……

haidry

haidry

吕后是小人败坏了刘邦的名声,还给刘邦惹来了麻烦,英布的反叛。

不杀韩信,韩信也不会反,因为韩信的需求和依仗不同。韩信依仗的是赦书。韩信的需求是过好自己的小家,韩信与项羽的志向差不多少,没有什么野心。第二韩信造反的人脉不行,他与樊哙相处表现出来了,有野心的人绝不会这样与人相处。第三,体现小孩子脾气。孩子向家长撒娇。刘邦征伐匈奴时候,韩信不去,完全是小孩子向家长耍脾气的态度,这才引来杀身之祸。有点想法的人,哪敢不听领导的话?是因为韩信确实没有想法。

吕后还杀了被刘邦发配的彭越,后来吕后对戚夫人的做法,及用吕氏家族从政,吕后不但是败坏刘邦名声,还是灭汉的罪魁祸首。如果吕氏更早的参与刘邦的政权,刘邦都很难有天下。就像洪秀全,干王洪仁玕等众多亲属的来临,加速太平天国的灭亡。

tanyi

tanyi

韩信可以说是为刘邦打下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无论是军事策略,还是指挥打仗,都显示了其极强的军事才能。作为统帅灭魏破代,东进灭赵,灭齐,围歼项羽。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国士无双。

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其实和他的功劳太大有很大的关系,军队中可以说有很多韩信的拥护者,刘邦肯定是忌惮这一点,刘邦的谋士陈平可以说是计谋多端,设计将韩信擒回洛阳,夺了韩信的兵权,降了他的尊号由王变为侯。这个时候韩信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如果这个时候他能够像张良一样,逃离官场,或许可以得到善终。他借机叛乱,结果被告密,最终被吕后处死。可惜了一代兵神,草草的了结了一生。

古小雨

古小雨

真实历史要看史书的,不能看电视剧和电影意淫,韩信是诛灭九族的,死了将近1000人,斩手脚,受完很多刑法才能死的

安静/;-D

安静/;-D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qingzhu

qingzhu

小说别当历史

卢璐说

卢璐说

汉高祖刘邦与韩信曾约定过,”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意思是见到天的地方,见到地的地方,有铁器的地方都不杀韩信,其实吕后将韩信杀死并不算是抗旨,实际上刘邦在成功之后也想把韩信杀死,但迫于情面,他没有这么做。

史记》中曾经记载过刘邦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用”且喜且哀之”这五个字来写的。这句话其实有很深的意味在里面,他一方面表现出韩信被杀自己的伤心难过,他不忍杀戮为他开辟国土的功臣,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妻子除了自己的心头大患,这是令他喜的。

吕后这个人,她是个狠角色,她先杀了韩信,在刘邦死后,他还杀了戚夫人。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是将戚夫人的血放干。刘邦其实对韩信还是不太放心的,一开始,在刘邦当上汉高祖之后,他首先把韩信从齐王改成了楚王,之后又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

吕后确实抗旨了,她通过矫旨,绕过政治承诺。杀韩信的行为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其具体表现如下:

1、帝国初建,“异姓心异”

众所周知,刘邦建汉后,并没迅速迎来和平。刘邦不得已,还要在依靠异姓诸王巩固国家。分封制由此继续出现。所以汉帝国依旧坐在随时保证的火药桶上。于是强大的韩信、彭越、黥布、藏荼等等,依然是刘邦的心病。

故此“削藩”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利益和人身受到威胁的诸王们,哪个又是“省油的灯”,所以战事再起,刘邦不得已再次,踏上战场。为了避免汉军被诸王“乱拳群殴”,多样化的手段就成为对付诸王的首选。

2、刘邦要面,文字游戏

而刘邦是创业之主,需要维护开国之君的形象,所以光辉形象下的“肮脏”,就需要他人来作了。于是趁刘邦灭陈豨的机会,吕后借机韩信有仇家臣,告反韩信的机会,说韩信为陈豨内应,逼宫吕后太子。将韩信诱杀在长乐宫。

由于刘邦曾经向韩信承诺,见天、见地不杀、见金属兵器不杀,所以吕后为了达目的。矫旨,用文字游戏绕开刘邦的政治承诺,就势在必行了。

3、矫旨杀人,不被承认

于是长乐宫钟室里,被诱骗的韩信,被一群宫女围攻,他被地毯裹住。宫女削尖的竹刀,杀死了这位汉帝国的军神。由此一袋将星陨落。韩信三族也被屠灭殆尽。

刘邦得胜回朝后听闻韩信后,悲喜交加。因为吕后干了他不能干的事,韩信的潜在威胁最终解除,刘邦的光辉形象,帝王的金口玉言,终于得到保证。吕的抗旨矫旨,终于让刘邦名利双汇获。只是吕后的行为是不被刘邦承认而已。

结语

不管是否有“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等赦书,但是韩信造反,已经触及了刘邦、吕后的底线,所以韩信之死不可避免,可能这种死法还算好的,如果韩信也被吕后给做成“人彘”,那可就更惨了,估计到那时,韩信欲哭无泪,欲死不能啊!

grace华

grace华

想知道吕后有没有抗旨,要搞明白她为什么要杀韩信,又是以什么方法杀死的韩信。

众所周知韩信是“三齐王”意思是与天齐,与地齐,与君齐,还有三不死,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铁不死,这个“三齐王”听起来名头很大却也是间接害死韩信之一

汉四年,韩信平定齐国,内心开始膨胀,变向刘邦讨封假齐王,这时刘邦正在和项羽对峙,没办法只好答应,为了安抚住韩信封了他个真齐王,这时刘邦已经对韩信不满

等刘邦夺得了天下,也不敢动有功之臣,只好加封韩信为“三齐王”还有“三不死”这都是麻痹韩信

随着时间推移,韩信正当中年,正是有野心的时候,怕韩信功高盖主,韩信在军中威望又如日中天,这时刘邦已经步入老年,再加上刘邦生性多疑,怕自己走后,后主压不住韩信,这也是韩信必须死的原因,

在看看吕后是怎么杀韩信的,把韩信骗入一个漆黑不见天地的房间里,用布蒙头被一群宫女乱棍打死,

更具以上所说,杀韩信是刘邦的意思,杀韩信的方法又钻了“三不死”的漏洞,说以我说吕后没有抗旨。

cam

cam

其实是刘邦说那个话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杀意的,恨不得想吊死他,但是也很无奈,所以也只能说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而吕后是刘邦的妻子,最了解刘邦,明白刘邦心中的愤怒与杀意,还有憋屈,但是刘邦当皇帝了,总不能找自己臣子报仇吧,那样不显示自己心胸狭隘了嘛,对自己形象有影响的,不能随意出手了,所以到最后吕后帮其丈夫出手报了这个仇,别人又不能拿皇后怎么样。这其实就是一个报复,但又不能随便说说,只能找其他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最后韩信被整了,临死前也只能憋屈的喊了三个字,我不服。其实一个人的想法有时候挺简单,而后就是被人传说化了,变得扑朔迷离,诱导人的好奇心继续关注下去,这是现代的语言炒作,中国文字的艺术与博大精深。


力姐

力姐

当初项羽与刘邦相持不下之时,占据齐地七十二城的韩信按兵不动,想坐看风云起。

韩信的谋士蒯通建议韩信自立为王,与刘项三分天下,韩信拒绝。

后来刘邦项羽都派遣使者劝说韩信,很显然刘邦说服了韩信,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分封韩信为齐王,不久就降为淮阴侯,最后被吕后伏杀。

韩信跟张学良有点像,在1930年中原大战最关键的时刻出兵帮助蒋委员长,导致反蒋联盟土崩瓦解,后来两人拜把子,一副哥俩好的样子。

政治里,没有不可杀之人,在棋手眼里,任何一枚棋子都重要,但是如果损失一枚重要的棋子能赢得这盘棋,我想谁也不会拒绝吧!

历史记载韩信有三不杀,具体情况谁知道呢,我表示严重怀疑!

石头的暖暖

石头的暖暖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又没有说见铝(吕后)不杀,所以不算抗旨。

qiaojing

qiaoji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