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连环画)(收藏本)(套装共17册)》为套装书,分别包括:《博浪椎》、《陈胜王》、《芒砀山》、《项梁起义》、《指鹿为马》、《鸿门宴》、《项羽背约》、《追韩信》、《暗渡陈仓》、《智下三秦》、《...

林林

[作品]资治通鉴

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从三家分晋一直到五代十国,十六个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分二百九十四卷,共有三百多万字,取材十分广泛,历史资料十分丰富。《资治通鉴》刻...

司马光

最新跟帖
HiHiHi_Sea

HiHiHi_Sea

此种说法属于小说演义,正史里面没有记载。即便刘邦真的说过这样的话,那就相当于一块免死金牌,那么说免死金牌到底管不管用呢?

我个人认为是不管用的,四大名著《水浒传》有一段关于对柴进的描述,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从柴荣手中夺取的天下,所以在小说里面,赐予柴氏子孙丹书铁券,然而政府官员为了一块地,就可以轻易地将柴进下入大狱,一个政府官员就可以无视丹书铁券将柴进下入大狱,就更不用说皇帝本人了。

有人说水浒传也是小说呀?对于这段描写能不能相信呢?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每一个故事点,都有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子在里面,所以说从侧面就能反映出,家国天下的专制制度。

韩信之死就不得不提一下吕后这个人。

中国封建社会,属于家国一体。西汉王朝为刘邦所建立,刘邦死后吕后也成为了第一个临朝称制的皇后。

韩信这个人可谓是谋战的鼻祖,萧何评价为国士无双,可以说如果没有韩信就没有西汉的建立,但是也为韩信留下了一个隐患,功高震主。

西汉初年,刘邦设立了七大诸侯国八大诸侯王,韩信便是其中之一。

楚汉之争时,韩信曾经派使者,请求刘邦封自己为王,此时刘邦与项羽正处于胶着状态,韩信无论支持哪一方,那么战争的局势就会倒向哪一方。刘邦听到韩信请求封王的消息以后大为震怒:我日思夜想韩信前来救我,没想到他却在此时请求封王。此时的韩信难免有些以功相协的味道,刘邦无奈只能封韩信为王,此时的刘邦在心中已经对韩信暗暗不满,也为韩信以后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西汉建立以后,刘邦听从陈平计,伪游云梦计擒韩信,同时把韩信贬为淮阴侯。那么说刘邦这样处理到底对不对呢?

答案肯定是不对的,给韩信封王他就不高兴,难道把他贬为淮阴侯他就高兴了吗?刘邦对韩信这件事没有做彻底,事实上刘邦对韩信这件事根本就没有解决。刘邦没有解决,吕后把这件事给彻底解决了。

那么吕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刘邦率兵讨伐陈豨谋反,吕后留守。

然而刘邦平反期间,吕后得到举报韩信谋反。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会有三个选择。

第一 仔细调查研究

第二 向刘邦汇报

第三 边汇报边调查研究

然而吕后这三项她一个都没有选择。

它直接与宰相萧何商量,于是萧何写信给韩信称刘邦已经平反归来请韩信前来参加庆功宴。

这时候韩信开始纠结了,他有两个选择去或者不去。

最终韩信选择了去,其理由如下

第一 古代的时候信息不发达没有手机没有微信韩信根本就不知道刘邦到底有没有得胜归来。

第二 写信的人是自己的恩人萧何,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再过多叙述,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第三 如果不去的话别人会更加怀疑自己谋反。

最终韩信还是去了,他这一去可就再也没有回来。韩信来到长安长乐宫以后直接被两个武士给控制住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韩信这个人了。

韩信之死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刘邦迫于无奈分封为诸侯王,我们都知道知秦朝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西汉初年,刘邦分封的几大诸侯王,是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分封的,这大大削弱了刘邦的统治,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

第二 韩信功高震主,韩信已经被封王,已经没有再可以封的了,俗话说月圆则亏水满满则溢,物级必反,韩信已经达到了自己的顶峰那么如果想要明哲保身,只能放下自己的功名利禄或许还可以保全姓命,但是韩信没有急流勇退,只能落了个飞鸟尽良弓藏的下场。

以上内容是我对此问题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张梦冉Miranda

张梦冉Miranda

吕后确实是抗旨了!



因为刘邦虽对韩信之死“且喜且怜”,但大度的刘邦绝不会去效仿宵小之所为。韩信确实太厉害了!历史上都说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没有人敢与韩信比肩。生逢乱世,武功高强却对一个无赖小儿甘受胯下之辱;知恩图报,对一介村妇又报以千金;出奇兵,暗度陈仓,还定三秦;亡代国,败魏国,传檄定燕国;袭齐国,阻潍水,水淹龙且;背水一战,以少胜多,生擒赵王歇;最后以十面埋伏计大破西楚,迫使项羽乌江陨落!


任何人有这样的一个部下都会很尴尬,天下都是人家打出来的,怎么办?想来历史上也只有一人可以驾驭韩信,那就是汉昭烈皇帝刘备!刘备曾说,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刘备是绝不会让吕后去如此妄为的。刘备对诸葛亮托孤时也曾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公可自为成都之主。刘备也绝不会去猜忌韩信谋反的。想想也只能“长使英雄泪满襟”了。


吕后作为皇后,母仪天下,万民敬仰,却食言而肥,用卑鄙的手段枉杀韩信;妒忌美丽的戚夫人,残忍致极的将其砍去四肢做成人彘;秽乱后宫,下流无耻的勾引将军彭越;将一个水性杨花、心如蛇蝎的妖女形象淋漓尽致又肆无忌惮的呈现给了历史。

女人都不会原谅她,因为她把女子心地善良、柔情万种的美好形象全毁了,作为男人更不能原谅她,勾引彭越是对丈夫的不忠,枉杀韩信,自毁长城是对丈夫事业的打击,任何一个男人都不会容忍这样对自己不忠又摧毁自己事业的女人!


所以,吕后,说她再坏的话都形容不了她的坏!

JOEYlulu

JOEYlulu

目前流传的韩信的死法出于小说演义和民间传说,历朝历代的正史中从来没有什么拿竹签子扎死之类的说法。

韩信的死是斩杀,也就是说比较正常的死法。

当年韩信军功巨大,曾经就刘邦被困荥阳时要求封王,这就是韩信居功自傲的表现,也是早晚要死的原因。

刘邦想杀韩信不是一天两天了,但这样重要的一个人物,不可能说杀就杀了,必须罗列好罪名,而且还要做好其手下军队哗变。

所以第一步就是想办法解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封到了首都,成了光杆司令。

然后下令让他进宫,在宫中就被杀掉了,而后诛灭三族。

罪名是谋反。

从历史记载来看韩信的谋反是有争议的,都有可能。

边将陈稀谋反,和韩信可能确实有接触,但韩信是否真的就参与其中,并决定呼应,这还是有疑点的。

不过这不重要,韩信必然要死,只不过正好陈稀的谋反事件可以给韩信定罪了。

但韩信并非死于传说中的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兵器。

诛杀韩信必须是快速的,不能让任何变故产生,所以不可能弄那么多花花肠子,立刻诛杀,而后稳定局势,快速诛他三族,时间越快越好。

月亮不说话

月亮不说话

政治没有诚信,只有滴血的利益!

台湾包车旅游谘询

台湾包车旅游谘询

吕后于刘邦之间,有着某种默契和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之死是吕后和刘邦之间这种微妙关系的结果。

先说说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句话,这句话虽然流传很广,但实际上却并不见于正式的史料,属于小说家的言辞,基本上跟后世附会的很多故事一样,属于想当然类型的故事。


这类故事虽然是编造的,但所反映的思想却有一定的真实性,吕后和刘邦之间,韩信和刘邦之间,的确有许多复杂的关系,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故事出现。

韩信是个天才型的人物,就算是张良也还有黄石公和圯桥进履这样的传说,但是关于韩信的兵法来源,却只字未提,只能说他是在实践不断摸索中得来的。

当时天下大乱,参与实践战争的人多了去了,而韩信在短时间内成了第一人,这里面天赋的原因很重要,人到中年越来越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很多事真的不是你努力就能实现的。


韩信的军事天才横向和纵向对比都可以,横向上来看,韩信直接打败了秦末两个最强的军事将领,一个是章邯一个是项羽。

纵向来看,刘邦当年在四川成功进入汉中,当时这件事从此之后再也没人做成过,最著名的就是诸葛亮,从蜀中出汉中,从此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人物,历史上占了四川就是割据,很难主动出击,但韩信做到了,而且是唯一做到的人。

韩信军事方面的天才,并不能扭转当时政治上的趋势,当时的趋势刘邦消灭异姓王是迟早的事情,跟你个人的品质没有关系,跟你反不反也没有关系。


跟刘邦用军事手段讨伐异姓王不一样,作为大汉开国第一军功之人的韩信,刘邦用的办法是智谋,把韩信骗过来然后绑了直接押往长安。

韩信没有立刻被杀,而是在长安住了六年时间,这六年对于刘邦和韩信来说一直都是漫长的,刘邦不杀韩信的原因很复杂,有感情的因素,也有韩信功劳太大的原因,而且面对早无兵权的韩信,刘邦其实不忍心杀死韩信,毕竟六年时间要杀早杀了。

但韩信最终还是死了,是吕后杀死的,伙同萧何,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月下追韩信,如今兔死狗烹,只能说明政治斗争是残酷的。


此时刘邦并不在长安,而吕后之所以选择刘邦不在长安的时候动手,说明吕后知道刘邦的心思,一直无法下定决心杀韩信。

所以吕后主动这么做了,我们再看刘邦的反应,刘邦知道这件事的反应是既惊且喜,先说这个惊,刘邦平定叛乱回来突然听说韩信被吕后杀了,心理肯定大吃一惊,怎么就这么死了吗?

但随即刘邦心理是高兴的,毕竟这些年了,韩信终于死了,自己心理的石头终于落下了,这件事看似普通,已经把吕后擅自做主把持朝政的意思表达的很明显了。


瞒着刘邦杀了开国功臣,这如果在后世的皇帝中,这绝对是大罪,因为不管皇帝时候想杀大臣,你擅自做主就是不对,但吕后这么做了,刘邦没有责罚,后来还感到开心。

说明吕后摸准了刘邦的心思,也说明汉初的皇权还没有后来那么多讲究和专制,吕后已经来事逐步掌握权力,为日后的事情做铺垫。


至于说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样的话,就算是真的有,历代的无数事实都证明,皇帝说过的话随时可以不算数,无数被杀的大臣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韩信死的很冤,但也死的无可奈何,这是当时的大趋势,不是那个君王皇后的个人品质决定的,在权力面前,任何感情都是脆弱的。

吖洁Y_J

吖洁Y_J

怎么看?我觉得还是多看看正史好些。


joy_wyz

joy_wyz

韩信之死是西汉初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在一些演义中还有刘邦写下保韩信的话。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然而,刘邦去镇压陈郗叛乱的时候,吕后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然后命令宫女将韩信眼睛蒙上,装入麻袋,吊在空中,用木棍乱棒打死。

将韩信眼睛蒙上对应见天不杀,装入麻袋对应见地不杀,用木棍乱棒打死对应见铁不杀。这样的话,吕后没有违背刘邦的命令,也算是合情合理。那么我们有几个疑问?第一:韩信该不该杀?

二:为什么是吕后杀韩信?

三:刘邦的态度如何?

我们接下来就这三个问题来分析一下。

韩信该不该杀

关于韩信该不该杀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吕后杀韩信的罪名是什么?谋反罪!那么韩信有没有谋反呢?我的看法是没有谋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如果韩信谋反,他最少有4次机会可以谋反成功。第一次是刚刚打下齐国,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后来允诺了,并且还封了真齐王。这个时候韩信如果要造反,那就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第二次是垓下之战的时候,刘邦邀请韩信、英布、彭越一起攻打项羽,但他们仨要封地,刘邦也允诺了,这个时候如果韩信造反,刘邦也没有好果子吃。第三次是韩信被贬淮阴侯的时候,刘邦带着少部分人去云梦泽,韩信手下还有项羽的旧将钟离眜。如果韩信和钟离眜联合一起,刘邦必死。第四次是刘邦白登之战,被匈奴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如果韩信联合英布、彭越一起起兵,那刘邦的汉室江山终将不保。然而韩信四次绝佳的机会都不选择谋反而是选择第五次陈郗叛乱的时候谋反,这个有点说不过去。

2.刘邦在清理异姓诸侯王。很明显韩信谋反和刘邦清理异姓诸侯王的行为,刘邦是主动的,韩信是被动的,甚至是冤枉的。在韩信之死之前,彭越已经先被吕后冤杀了。这是铁铮铮的冤案事实!韩信死之后,英布觉得自己非常惶恐,也造反了。韩信、彭越、英布是众多诸侯王中,实力最强的三位。他们的被逼后来引起了连锁反应,连刘邦的发小卢绾都最后造反了。所以韩信并没有谋反,而是被逼的。

综上所述:韩信不该杀,他的谋反是假的或者说是被逼的。

为何是吕后杀韩信

韩信为何死于一妇人之手,吕后为什么能够杀得了韩信。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萧何的推波助澜。有一句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帮助过韩信扬名立万的人,当年若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的军事能力恐怕就此埋没了。而在吕后的授意下,萧何充当了帮凶,让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2.韩信低估了吕后的能力。吕后很强,不管在刘邦死之前还是死之后都是一等一的强。吕后在项羽阵营中呆过一段时间,她的心里有了仇恨,仇恨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后来又帮助刘邦干掉了彭越韩信,在刘邦死后又干掉了戚夫人和很多功臣。这样的女强人可谓是非常难得,可惜韩信遇到了,他严重低估了吕后的能力。

刘邦态度如何

刘邦的态度,史书记载了五个字。

且喜且怜之

也就是说韩信之死,刘邦又高兴又非常痛惜。韩信这样的军事能力,现在将其抹杀,确实是非常可惜,另外刘邦的军事能力又不如韩信,如果和韩信打起仗来,刘邦必输,所以韩信一死,刘邦是非常高兴的。然而韩信的死让刘邦也放下了心里的石头,自己的继承人也可以顺利继承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一个比韩信更可怕的吕后。刘邦死后,吕后作乱,打乱了刘邦的部署,差点又让大汉王朝倾覆了。

最后,韩信之死非常可惜,如果他不死,汉朝初年或许能够打败匈奴。

参考文献:《史记》《西汉演义》《汉书》《资治通鉴

塞纳eeb

塞纳eeb

有时候皇帝家给的承诺只是承诺而已,不必太当真。而像韩信这种: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只是传说连皇家承诺都没有,只是老百姓单纯觉得韩信死的太冤枉,给他加戏。

用刘邦给韩信的承诺然后吕后毁约来反衬这两口子做事不地道。

故事中韩信功劳太大了,刘邦觉得对他怎么加封都不过分,干脆承诺韩信见三不杀,后来刘邦远征,韩信因病留在京中,萧何和吕后觉得韩信始终是个威胁,他能耐太大了,一旦造反咱俩人闹不过他,还是先下手为强吧。

但是萧何想起了高祖皇帝刘邦当年对韩信有三不杀的承诺,觉得韩信不好杀。吕后冷冷一笑说:你只管把韩信招进长乐宫就行,后面的事情我来做。

然后韩信被萧何骗进宫里,吕后在一水上凉亭召见了韩信,一见面就让人捆了韩信,韩信说:当年汉王对我有三不杀的承诺,您不能不能杀他。

吕后冷笑道: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好像串台了),万岁当年承诺你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你看看此处是钟室,上面一口大钟罩住了天,这座凉亭在水上,没在陆上没有一丝土,所以没有违背见地不杀的承诺,见铁不杀我会严格遵守的,我会让人用竹刀捅死你的,你看我是不是很守信用呢?哈哈哈哈~~

然后,韩信就这么死了,正是: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人民的想象力还真是无穷大,杀韩信都能想出这么复杂的操作流程。

3,历史上的韩信之死

历史上这事儿就简单多了,陈豨造反,韩信让人给陈豨送信说要做陈豨的内应: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然后韩信召集淮阴侯府的人商量怎么控制住吕后,怎么占领长安。韩信有一个手下,得罪韩信被关起来要砍头,他弟弟知道韩信造反,觉得机会来啦,于是秘密向吕后举报了韩信。

吕后找萧何商量,让萧何找个理由把韩信骗到宫里,萧何找到韩信说:陈豨死了,百官要去皇宫祝贺,你虽然病了,但是还是要进宫去走一下过场的。

韩信很信任萧何,当年如果不是萧何月下把他追回来,他也不会有今日的富贵,于是韩信犹犹豫豫的进宫了,刚进宫就被埋伏的武士控制住,在长乐宫的钟室被杀。

韩信临死前叹息说: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当年刘邦项羽楚汉相争,韩信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帮助刘邦刘邦就能得天下,帮助项羽项羽就能继续当霸王,地位相当于中原大战时的少帅,蒯通劝他谁都不帮,和刘项鼎足而三,但是韩信觉得这么做对不起刘邦,没听蒯通的话,出兵十面埋伏灭了项羽。

项羽这只大鹏鸟被射下来了,剩下的像彭越英布等人在刘邦眼里都是小麻雀,威胁不到刘邦这只老鹰,得了天下的刘邦觉得韩信这把良弓也是时候该藏起来了,于是单骑进韩信的兵营,夺他的军权把他带到长安,软禁起来。

大约从那时候起,韩信就在不停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吧。

4,一个小脑洞

举报韩信的那人是谁?司马迁没说,他只说: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在韩信声势最隆的时候,他回了趟老家,办了三件事,赏赐了当年管他十天饭的漂母,羞辱了管了他半年饭的南昌亭长,带走了当年给他胯下之辱的少年,当年的少年此时应该也是中年了吧。

韩信当着乡亲们说当年让他在长街上钻裤裆的少年是义士,但是又给他封了小官,把他带走,回到自己的地盘,他会怎么对待那少年呢?

让韩信吃了半年闲饭的南昌亭长,只因为南昌亭长的媳妇不愿意让他再吃白食,早饭提前吃,没给他摆碗筷,这事儿韩信记了十几年,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乡亲,当着大家的面,指着南昌亭长的鼻子说:你是小人。

所以韩信这人肯定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把当年长街侮辱他的少年带在身边,未必安了什么好心思。

开个脑洞,韩信被刘邦带到长安,也把那个少年带到长安,囚禁起来,欲杀之,这少年也有兄弟朋友,他们想搭救少年没有门路,这时候得知韩信要反,如获至宝的去举报了他。

仅个人观点!谢谢!

抹茶燕

抹茶燕

刘邦在秦朝是个小混混,啥流氓,不讲道理,当了老大也是不讲道理。你再厉害,你让我不爽,我是老大还是你是老大?我说你天下第一 说完就杀,你能把我怎么样?来人,史书记载:韩信叛乱被杀。怎么的,老夫本来就是流氓。这也是开过第一个流氓皇帝。

硕大一只猫

硕大一只猫

刘邦与项羽上演了一场著名的楚汉争霸,原本是项羽占据上风的,可惜项羽太过目中无人了,跟随他的谋士武将一个个弃他而去,其中包括韩信。如果项羽一直重用韩信,刘邦这个地痞流氓又怎可能夺得天下?刘邦全凭投靠过来的韩信打败了项羽,可叹的是,天下既平,刘邦便开始逐一谋害功臣。

韩信在荥阳追杀项羽途中忽然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进兵。急得刘邦像热锅上的蚂蚁,萧何和张良看出了韩信要封赏,于是劝刘邦承诺。于是刘邦便封韩信为三齐王,即与天王同级,与地王平等,与君王一样。可是韩信依然不满足,所以,刘邦又写下了赦书,承诺韩信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绑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韩信这才满意,起兵继续追杀项羽。刘邦大军随后赶来,终于逼得霸王别姬,自吻于乌江。

平定天下后,由于韩信势力太大,刘邦整天忧心忡忡,却拿韩信没办法,毕竟作为帝王许下承诺,不可能轻易反口,否则失信于天下。

吕后看出了刘邦的心事,于是替刘邦密谋害死了韩信,据说是让萧何好言去请韩信进宫。韩信见萧何说得诚恳,放心跟随萧何进宫,谁知,当他一进宫之后,宫门便关闭了。吕后出现在韩信前面,四周埋伏了十几个宫女,一起把韩信按倒,用削尖了的竹子把韩信刺死了。

那吕后岂不是违抗了君令?

是这样的,当时韩信抬头看不见天,脚下踩的是厚厚的地毯,也看不到刘邦,宫女们并没有用绳子绑他,也不用刀剑刺,而是用尖竹。吕后可谓走偏门路子,没有违反刘邦对韩信许下的承诺,不算抗旨。

吕后擒杀韩信的过程多为野史记载,其实过程根本不重要,因为过后可以修改。

大家认为韩信一代武将,会死在区区十几个宫女手上吗?吕后肯定埋伏了许多武士,用刀剑利箭等,将韩信置之死地。吕后替刘邦除掉了心腹大患,刘邦自然不会认为她抗旨,甚至可能是刘邦出的计策。

郁&蓝

郁&蓝

据《西汉演义》记载,有一回韩信统领兵马去打仗 ,行军到半路就停下不走了。萧何对刘邦说 “他这是讨要封赏来了。”刘邦一听为了时韩信踏踏实实的跟他打天下,就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又说其实是“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还封他为三齐王就是“与地王齐,与天王齐,与君王齐”


封了官还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承诺。这承诺和后来的免死金牌有的一比韩信得到承诺马上就进继续率领兵马大步前进。

只是后来故事的发展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到底韩信结局如何呢?果真“与地齐,与天齐 ,与君齐”吗?果真“五不死”,“三不杀”吗?

他虽是西汉杰出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素有“兵仙”“神帅”的美誉。也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悲惨结局。

韩信,萧何 ,张良并称初汉三杰。“萧何月下追韩信”还是流传千古的美谈,只是到了后来韩信被吕后诛杀,其中萧何也参了最重要的一角。所以又有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得天下,韩信功不可没:平定三秦;平定魏、代、赵、齐;垓下灭了西楚霸王项羽。

打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很会收买人心,封了许多外姓王。功成名就之后,做了汉王的刘邦开始有所忌惮,害怕功臣名将功高盖主。特别是灭了项羽之后,他第一不放心的外姓王就是韩信。

不过说起韩信,他是将相之才不假,领兵打仗胜过许多人不假更胜过刘邦也是真的。可他不该恃才放旷,太过自负 ,终究害了自己。

有一回,刘邦知道韩信有些瞧不起其他的几位将领,就问“将军看我能够统帅多少人马?”

别人都没有回答,韩信却充当起了出头鸟“皇上最多能统帅十万兵马!”

“哦!那将军你油能统领多少人呢?”有点眼力见儿的人都会察言观色,就算刘邦此时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的神色,可是语气里透着隐约的不满。

“多多益善!”韩信如此回答,真的是不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啊!

刘邦反问:“将军如此善于带兵,为何被我所擒?”


韩信说:“皇上不能统兵,但是善于驭将,因此我才被皇上所擒。况且,皇上的所作所为,都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的力量可以办得到的!”

韩信后面的意思本是想夸奖刘邦是真命天子,也就是想说你是大老板,我就一大工的。可是马屁拍得不对,有拍在马蹄上的嫌疑了。



陈平献计捉拿韩信,韩信被贬为淮阴候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冬,有人上书说韩信要谋反,刘邦大惊,忙召众将商议。

韩信的性格孤傲还有点自视清高,朝里有不少人平时对他是敢怒不敢言,如今逮到机会,个个都争着出兵去讨伐他。

刘邦虽然几次削弱了韩信的兵权,夺了他的兵马 但在他心里不得不承认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嘛有他和各位诸侯王,以刘邦自己的谋略(且不说刘邦自己谋略如何边)不可能打败项羽 ,夺得这天下大业。所以出兵讨伐韩信 ,他还是有点于心不忍。

刘邦没有草率出兵,而是命人悄悄去把陈平找来。陈平就是刘邦的智囊军师。

陈平接到密诏急忙进宫去了。刘邦一见到陈平就把韩信要谋反和诸位大臣要出兵讨伐韩信的事说了。

陈平问“朝中有人带兵带得比韩信好的吗?”

刘邦摇头。陈平又问“兵马有楚国多吗”刘邦还是摇头。

“那就不要硬碰,强硬出兵,只怕是以卵击石,到时只怕会影响到江山社稷。”

“依你之间当如何?”刘邦问。

“古时候作为天子经常会出巡私访各地 ,然后召见诸侯。皇上何不效仿一下 到南方叫云梦泽的出游也番,然后诏令诸侯到陈地会面。陈 ,楚两地相邻到时韩信必定会来拜见。到那时要捉拿韩信还不是如探囊取物般轻巧,哪里用得着出动千兵万马。”陈平果真是鬼点子最多的。

刘邦听了完陈平的计策,就决定采用了。于是 ,把皇上要出巡南方云梦泽的信件送到了个诸侯王的手中。


韩信得知汉高楚来到陈地时,很是有些吃惊。而且他也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正纠结要不要去见刘邦。

不去 只怕说不过去,去又怕节外生枝,横招不测。正在苦恼时 有人献计:拿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以表自己对刘邦的忠心不二。

钟离昧原是项羽的一个将军,和韩信有一定的交情。在项羽被刘邦打败后投奔到韩信的封地楚国,想藏身此地过余生。

汉高祖正在秘密追查此人的下落,想要捉拿他。

韩信决定依计行驶。他匆忙来到钟离昧的藏身处,说刘邦到了陈地,还说出了他心里的担忧。

“你是想拿我去邀功还是证明自己没有造反?”钟离昧也不傻 一语就道破了韩信的小心思。

韩信没好意思回答“是”或“不是”。

“刘邦之所以不敢动你,不敢攻打楚国一半处于害怕我和你联手,他不是我们的对手只要你一动了我,他立马就会捉拿你。”钟离昧想说服韩信和自己站在同一个阵线上。

然而韩信没有,他是怕了,从三齐王到楚王。刘邦他嘴里说 ,用楚国的89城换齐国的70多城,但韩信心里明白得很他这是明生暗降了。

韩信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本以为可以逃过一劫,不想好是被钟离昧说中了,他一出现就被拿下了。

“有人说你要造反?”刘邦见到他问的就是这一句话。

韩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你这是要烹了我吗?”

刘邦也不听韩信狡辩,打道回府了。


证据不足逃过一劫,再次被贬官


被押回长安的路上,韩信一路思索着,开始后悔杀了钟离昧 ,后悔当初没有听武涉、蒯通的话,今天果真落得个这样可悲的下场。

回到了长安,关了他数天之后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要造反,只好房了他。只是死罪没有,官职是要再降的,封淮阴侯。

如果说之前被夺兵权,削官位,韩信心里还没有什么不满。那这一次,他心里开始有了怨气,而且这股怨气会越积越多,最终,有可能酿成大锅。

韩信只有“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周勃)、灌(灌婴)等列”(《史记》)。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说: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被贬为淮阴候之后 韩信心中越来越不平衡。他那么孤傲,那么自视清高的一个人,如今要和曾经是他下属的人平起平坐,叫他情何以堪?

有一回韩信路过樊哙的门前就进去拜访他。 被樊哙依然用以前他是齐王时的礼节(跪拜之礼)来迎送他。韩信当时就特别的郁闷 ,觉得被嘲讽了,他被变为淮阴侯樊哙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还用那么重的礼节迎送他 ?这不是在恶心他吗?韩信越想越觉得委屈 :我竟沦落到和樊哙等为伍!”



韩信心有不甘,有心要反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刘如意封为代王, 刘邦的心腹陈薖为相。刘如意年纪尚幼,于是由陈薖带500兵前往镇守。陈曾是韩信的部下,临行前来和韩信辞别。

陈薖对韩信说:“我奉命前往代州镇守,特来拜会大王,欲求良策”

此时,韩信如被囚禁在铁龙里的苍鹰 ,空有一副翅膀却无法翱翔,像被拴上铁链的猛虎,只能在喉咙里低吼,恨意越来越浓。陈薖的到了让他如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有一个谋划在悄悄萌芽。

韩信屏退左右,把陈薖拉到一边说:“将军镇守代地,击退匈奴,大功告成,与破楚之功相比,谁大谁小?”

“这只是小功一件不足挂齿,怎能和大王您的奇功伟业相比较。”陈薖说。

“我就算屡建奇功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落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贬官呢?到时将军凯旋而归等待将军的又会是什么呢?”韩信字字句句都敲打在陈的心坎。

于是,韩信告诉陈薖如何造反,还说到时他会和他一起里应外合,打刘邦个搓手不及。

陈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他听信了韩信的怂恿。


汉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贬赵王张敖为宣平侯,又把赵地分封给代王如意,改称赵王,而由陈薖单独镇守代地。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薖终于与韩王信、王黄等相互勾结,起兵造反。刘邦亲帅兵出征讨伐陈薖。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暗中联络陈薖,并召集家奴打算夜间围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得到密报,又惊又怕,但她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不会领兵打仗,不会运筹帷幄,为了儿子,为什么大汉,她强制自己冷静下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后智破“五不杀”

吕后找来萧何商量如何破韩信要围攻她和太子的局。

萧何愧疚于自己当初的月下追韩信,绝得这个事是因自己而起的,所以有他去把韩信骗过来。

萧何于韩信有知遇之恩,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想到萧何会欺骗自己。

萧何请韩信去了,吕后焦急等待萧何带韩信前来。

萧何告诉韩信陈薖已经被捉拿 ,并已经就地处死。吕后宴请大臣和诸侯王庆祝呢,催促韩信快点出门一同前去。

韩信不疑有他,随着萧何进宫,刚进宫门 ,吕后咳嗽为暗语,韩信再次被抓。这一回他还能全身而退吗?


长乐宫钟室内,空荡阴暗,头顶上是黑洞洞的硕大的钟口 。地上铺着匈奴进贡的上好的兽皮制成的厚厚的毯子。

吕雉与韩信面对面跪于坐榻上,四目凝视,谁也不说话。韩信默默地把侍从递过来的呀杯酒 仰头,一饮而尽。

“淮阴侯,你可知罪?!”吕后冷冷的声音想起,韩信不禁皱了一下眉头。

“我没有罪!”韩信不相信吕后能把他怎么样,“刘邦都奈何不了我只是降职,吕雉又有什么能耐能治他的罪呢?”他在心里冷笑。

“你装病不和皇上出兵,藐视皇命这是其一,其二你串通陈造反。今天我定要斩了你!”平日里柔柔弱弱的吕后,今天却口出狂言!

“你杀不了我!”韩信想起了自己的保命符——“三不杀 ,五不死” 这是刘邦当着纵将士和诸侯王许下的诺言。君无戏言。

“你且看我杀得了你还是杀不了!”吕后的声音再次响起。

“皇上曾许诺我五不死三不杀。”韩信抛出了保命符。

“淮阴候 ,我早有破法。你自己看看。”

韩信抬头看看“头顶一口大钟”——破见天不死;自己跪地而坐的是兽皮地毯——破见底不死 ;刘邦出征在外——破见君不死……

“没有捆我的绳,没有杀我的刀”韩信冷汗直冒,还想最后搏一搏。他想奋起反抗,可双手被渔网束缚住了。


“淮阴候,这些都不劳你费心了。”吕后给侍从使了个眼色 ,侍从拿着一把锋利的竹刀战战兢兢的不敢上前。

“畏手畏脚的,是要我动手吗?!”吕后厉声吼到。

侍从狠狠心,咬咬牙,用尽全力刺向韩信的心窝。

韩信卒。



结语:刘邦诛杀功臣确有不对。然而,韩信的悲剧多半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过于自信过于自负。没有破不了的局,为人处事还是低调点好。

嘉言の菲語

嘉言の菲語

韩信之死

韩信,萧何、张良三人并称“汉初三杰”。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汉书

就“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或“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无捆他的绳、无杀他的刀”,这些说法,多见于演义或是影视剧里,正史里没有记载。张良也不曾诱使刘邦写下赦书。


在韩信破赵定齐后,势力剧增,上书提出要求自封假齐王时,汉王大发雷霆。张良、陈平私下劝说汉王道:

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自王乎?不如因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汉书

张良剧照

汉军正处在不利的形式,怎么能够禁止韩信自己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这样,就可能发生反叛的事变。

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因为与陈豨通谋叛乱,被吕后、萧何用计擒杀。

楚汉传奇韩信剧照

过程无论怎样,结局是注定的,曾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盖世之功的韩信,最后死在了吕后一妇人手上,下场不可谓不凄凉。

高祖伪游云梦泽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以后,屡立战功,是刘邦首屈一指的功臣,先被封为齐王,后改封为楚王。楚汉争雄时,虽然盱眙人武涉,齐人蒯通都曾劝韩信拥兵自立,但韩信并未听从,因他感念刘邦的知遇之恩。


韩信在项羽手下时,与钟离昧很要好,项羽死后,钟离昧就到韩信那避难。刘邦怨恨钟离昧,就让韩信逮捕他。但是,因为故人情面,韩信拖延未予执行。


韩信到楚地就任楚王后,经常陈兵出入,巡行县邑。刘邦的耳目将这些密报给刘邦,说他蓄意谋反。这些密告韩信谋反的上书让刘邦很惊恐,于是问陈平应该怎么办,陈平献计:

古时天子巡游四方以会诸侯。南方有云梦泽,陛下不妨以游云梦泽为由,在陈(今河南淮阳)会见诸侯。陈,在楚的西部边界,韩信若听说天子在陈游云梦会诸侯,一定以为无事而前来迎接。在谒见的时候,可以顺势将其擒拿,这只不过是一个力士就能干的事。

高祖于是采纳了陈平的计策,假装要去游玩云梦泽,暗地里却要擒拿韩信。

刘邦韩信

当高祖将要抵达楚国边境时,韩信想起兵反叛,可是没有什么借口。想去拜见高祖,又怕被擒。有人劝说韩信拜见皇上之前,先杀掉死钟离昧,皇上一定很高兴,这样肯定安然无事,韩信依言杀了钟离昧。


韩信去陈地拜见高祖时,虽然呈上了钟离昧的头,但高祖仍然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直到洛阳才赦免韩信,改封淮阴侯。

吕后杀韩信

阳夏侯陈豨被刘邦任命为赵国的相国,并监领赵、代两地的兵权。莅任前,陈豨特来向韩信辞行。韩信屏退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

“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反,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汉书

意思是说,你现在要去的地方,精兵云集。而你是陛下的宠信之臣,如果有人说你要反叛,陛下开始一定不相信;再有人告状,陛下就要疑虑了;如果有人第三次上告,一定会激怒陛下,对你兴兵讨伐的。我趁此为你作内应,天下可图。陈豨深信韩信的才能,愿意听从韩信的建议。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将兵征讨,而韩信以生病为借口没有跟从。韩信准备夜间矫诏赦免囚犯奴隶,组成军队偷袭吕后和太子。只是由于韩信的舍人乐说的弟弟,向吕后上书告发了韩信要谋反的事。


吕后就召来了相国萧何共同策划,二人商定让从前线回来的人诈称陈豨已兵败身亡,并让群臣上朝祝贺。萧何前来会见韩信,劝他说:“你身体虽然欠安,但强打精神上朝祝贺还是可以的。”

萧何剧照

韩信听从了萧何的劝说,谁知道一进宫门,就被吕后早已安排的武士缚住。吕后很快就在长乐宫悬钟之室斩杀了韩信。韩信死的时候,悔恨万分地说道:

“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

如何看待韩信之死

首先,汉高祖的确是亏待韩信。

韩信与刘邦一同在汉中起事,平定三秦后,又分兵向北,占领魏国,取得代国,扑灭赵国,胁迫燕国,再向东占领齐国,复向南将楚国消灭于垓下,汉之所以能得天下,都应归功于韩信。

再看他拒绝武涉、蒯通的建议,在陈地迎接高祖,哪里有什么反叛之心。陷于大逆不道也是由于失去诸侯王的权位后闷闷不快造成的。

卢绾仅仅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封为燕王,而韩信的身份不过只是侯爵,高祖难道不觉得有亏待韩信的地方吗?

刘邦剧照

不过,韩信是咎由自取。

当初,汉与楚在荥阳相持不下,韩信灭了齐国,要刘邦立他为王才来救援汉王。

其后,汉王追击楚王到固陵,同韩信约定共同进攻楚王,但韩信按兵不动。当时,高祖诛杀韩信的念头已经产生了,只是力量还达不到罢了。

假如韩信能够学学君臣之道,谦虚礼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也不以自己的才能而自矜,情形就会不同。他对汉家的功勋,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媲美,原本可以享有后世的祭祀。

可是偏偏在天下已安定之时,图谋叛逆,被夷灭三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结语

在感叹韩信的凄凉结局时,不免让人想起“狡兔死,良狗烹”的古训。也许韩信的下场,也有这一层因素。韩信若能功成身退,抛开功名利禄,忘情山水之间,也许会得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但一切的故事都始于如果!

如果韩信但是,听取了蒯通的建议,拥兵自立,三分天下,进而逐个消灭楚汉,一统天下,建立自己的王朝。现在我们引以为傲的汉人身份,是否会改写为齐人呢?

欢迎各位观众老爷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交流中学习历史,以史鉴今!

大家好,我是三余君,三余皆可读,欢迎关注评论~

Tracy璇儿

Tracy璇儿

在韩信追随刘邦的时候,在张良的提醒下,刘邦对韩信许诺过: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即是所谓的“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更是被封为齐王。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可以说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定天下,被贬为淮阴侯

还定三秦,灭赵,齐,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楚军大败,项羽兵败自刎而死。后来刘邦当了皇帝,韩信又被封为楚王。韩信后来收留了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而刘邦知道了这件事。后来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后来刘邦没有足够的证据杀韩信,就把韩信贬为淮阴侯。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有杀韩信之心了。

与陈豨密谋

汉高帝七年十二月,刘邦觉得陈豨素来办事可靠,所以封陈豨为列侯,以代相的身份督统赵、代两国的边防部队,北方边境的军队全都归他统领。后来有人说韩信和陈豨密谋谋反,陈豨为代相在上任之前向韩信辞行,韩信对陈豨说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入宫被杀

汉高帝十年七月,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而吕后得知以后,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就这样把韩信给骗进宫里,之后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吕后下令杀了韩信,韩信就这样在长乐宫的钟室里被杀掉了。因为汉高祖的五不杀,因此,吕后将韩信蒙在布袋子中,绑在钟室的房梁上,派宫女用竹签将他活活戳死。并且夷三族。

刘邦出征归来,听说韩信已被吕后所杀,不禁“且喜且怜”。什么叫且喜且怜?就是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对于功高震主的韩信,刘邦也想杀他,就算吕后没杀,刘邦出征回来后就不得不杀这些功臣,且喜且怜也说明刘邦对杀韩信内心有愧,但是换做是刘邦他自己也一样对韩信照杀不误,这是为了大汉江山考虑。吕后杀韩信肯定有刘邦的默许。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zhanzhan

zhanzhan

吕后用木棍打死,没有抗旨,相反,吕后知道刘邦想要除掉韩信,所以才有胆暗杀,虽然没有直接圣旨,但却有为君分忧,借间性奉旨执行的命令

dream walker

dream walker

自古以来,女子一旦狠起来,就没男士什么事了。不信,你瞅瞅淮阴侯韩信。无论韩信多么天纵奇才,还是手握保命符(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吕后依旧照杀不误。关键是,吕后杀韩信杀的很有技巧,既不违背圣旨,而且还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一代战神韩信是怎么死的?

想要杀死韩信,是需要一个团队的精准配合的。首先团队老大(吕后)和团队智力担当(萧何)得谋划谋划;然后作为韩信夕日队友的萧何亲自去请韩信;接着在去未央宫的路上,埋伏两三个手脚麻利的太监,趁其不备用麻袋活捉韩信。

到了未央宫,我想一开始韩信还是比较镇定的,毕竟有保命符在手不是,可是时间越长他就越不淡定了。于是他开始质问,开始咆哮。可是,韩信好像还是低估了吕后的心狠手辣,面对韩信的恐吓与质问,吕后只是发出一声冷笑,问道:“卿看见天、见地、见铁乎?”“来人 ,用棍子给我打!!!”

原来,那时的韩信被人用东西蒙住了眼睛,装到一个袋子里,用绳子吊在空中,不见天,亦不见地,更加看不见什么铁器。于是,一代战神就这样憋屈地被乱棍打死了。唉,可悲,可叹!!!

吕后为啥一定要杀死韩信呢?

一直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网友说“汉室江山是韩信一手打下来的”,可想而知,当时韩信的威望有多高。一旦韩信有什么不臣之心,刘邦的位置可就不稳了。就算韩信安安分分,可他还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手下,不管怎么说,韩信都是一个“祸害”。(所以我有理由怀疑,杀韩信可能是刘邦示意的。)

杀了韩信,不仅可以维护汉室江山,还能杀鸡儆猴,敲山打虎,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此巧妙的一石二鸟之计,吕后为何不用?

总结:飞鸟尽,良弓藏。这是常理嘛,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吧,我个人觉得把一位战功赫赫的战神,套袋子,吊起来,乱棍打死,真的是太残忍了。趁其不备毒死,不好吗?给双方留点尊严。可能我是一个普通人吧,哈哈。

qiaojing

qiaoji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