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作品]西汉演义

《西汉演义(连环画)(收藏本)(套装共17册)》为套装书,分别包括:《博浪椎》、《陈胜王》、《芒砀山》、《项梁起义》、《指鹿为马》、《鸿门宴》、《项羽背约》、《追韩信》、《暗渡陈仓》、《智下三秦》、《...

林林

最新跟帖
Tracy璇儿

Tracy璇儿

在韩信追随刘邦的时候,在张良的提醒下,刘邦对韩信许诺过:天不杀韩信,君不杀韩信,铁不杀韩信。即是所谓的“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更是被封为齐王。身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可以说为大汉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定天下,被贬为淮阴侯

还定三秦,灭赵,齐,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楚军大败,项羽兵败自刎而死。后来刘邦当了皇帝,韩信又被封为楚王。韩信后来收留了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而刘邦知道了这件事。后来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后来刘邦没有足够的证据杀韩信,就把韩信贬为淮阴侯。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有杀韩信之心了。

与陈豨密谋

汉高帝七年十二月,刘邦觉得陈豨素来办事可靠,所以封陈豨为列侯,以代相的身份督统赵、代两国的边防部队,北方边境的军队全都归他统领。后来有人说韩信和陈豨密谋谋反,陈豨为代相在上任之前向韩信辞行,韩信对陈豨说如果有人告发说您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天下就可以取得了。

入宫被杀

汉高帝十年七月,陈豨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而吕后得知以后,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就这样把韩信给骗进宫里,之后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吕后下令杀了韩信,韩信就这样在长乐宫的钟室里被杀掉了。因为汉高祖的五不杀,因此,吕后将韩信蒙在布袋子中,绑在钟室的房梁上,派宫女用竹签将他活活戳死。并且夷三族。

刘邦出征归来,听说韩信已被吕后所杀,不禁“且喜且怜”。什么叫且喜且怜?就是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对于功高震主的韩信,刘邦也想杀他,就算吕后没杀,刘邦出征回来后就不得不杀这些功臣,且喜且怜也说明刘邦对杀韩信内心有愧,但是换做是刘邦他自己也一样对韩信照杀不误,这是为了大汉江山考虑。吕后杀韩信肯定有刘邦的默许。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硕大一只猫

硕大一只猫

刘邦与项羽上演了一场著名的楚汉争霸,原本是项羽占据上风的,可惜项羽太过目中无人了,跟随他的谋士武将一个个弃他而去,其中包括韩信。如果项羽一直重用韩信,刘邦这个地痞流氓又怎可能夺得天下?刘邦全凭投靠过来的韩信打败了项羽,可叹的是,天下既平,刘邦便开始逐一谋害功臣。

韩信在荥阳追杀项羽途中忽然停了下来,没有继续进兵。急得刘邦像热锅上的蚂蚁,萧何和张良看出了韩信要封赏,于是劝刘邦承诺。于是刘邦便封韩信为三齐王,即与天王同级,与地王平等,与君王一样。可是韩信依然不满足,所以,刘邦又写下了赦书,承诺韩信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绑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

韩信这才满意,起兵继续追杀项羽。刘邦大军随后赶来,终于逼得霸王别姬,自吻于乌江。

平定天下后,由于韩信势力太大,刘邦整天忧心忡忡,却拿韩信没办法,毕竟作为帝王许下承诺,不可能轻易反口,否则失信于天下。

吕后看出了刘邦的心事,于是替刘邦密谋害死了韩信,据说是让萧何好言去请韩信进宫。韩信见萧何说得诚恳,放心跟随萧何进宫,谁知,当他一进宫之后,宫门便关闭了。吕后出现在韩信前面,四周埋伏了十几个宫女,一起把韩信按倒,用削尖了的竹子把韩信刺死了。

那吕后岂不是违抗了君令?

是这样的,当时韩信抬头看不见天,脚下踩的是厚厚的地毯,也看不到刘邦,宫女们并没有用绳子绑他,也不用刀剑刺,而是用尖竹。吕后可谓走偏门路子,没有违反刘邦对韩信许下的承诺,不算抗旨。

吕后擒杀韩信的过程多为野史记载,其实过程根本不重要,因为过后可以修改。

大家认为韩信一代武将,会死在区区十几个宫女手上吗?吕后肯定埋伏了许多武士,用刀剑利箭等,将韩信置之死地。吕后替刘邦除掉了心腹大患,刘邦自然不会认为她抗旨,甚至可能是刘邦出的计策。

郁&蓝

郁&蓝

据《西汉演义》记载,有一回韩信统领兵马去打仗 ,行军到半路就停下不走了。萧何对刘邦说 “他这是讨要封赏来了。”刘邦一听为了时韩信踏踏实实的跟他打天下,就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又说其实是“五不死”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还封他为三齐王就是“与地王齐,与天王齐,与君王齐”


封了官还得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承诺。这承诺和后来的免死金牌有的一比韩信得到承诺马上就进继续率领兵马大步前进。

只是后来故事的发展让人有点措手不及,到底韩信结局如何呢?果真“与地齐,与天齐 ,与君齐”吗?果真“五不死”,“三不杀”吗?

他虽是西汉杰出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素有“兵仙”“神帅”的美誉。也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悲惨结局。

韩信,萧何 ,张良并称初汉三杰。“萧何月下追韩信”还是流传千古的美谈,只是到了后来韩信被吕后诛杀,其中萧何也参了最重要的一角。所以又有云“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刘邦得天下,韩信功不可没:平定三秦;平定魏、代、赵、齐;垓下灭了西楚霸王项羽。

打天下的过程中,刘邦很会收买人心,封了许多外姓王。功成名就之后,做了汉王的刘邦开始有所忌惮,害怕功臣名将功高盖主。特别是灭了项羽之后,他第一不放心的外姓王就是韩信。

不过说起韩信,他是将相之才不假,领兵打仗胜过许多人不假更胜过刘邦也是真的。可他不该恃才放旷,太过自负 ,终究害了自己。

有一回,刘邦知道韩信有些瞧不起其他的几位将领,就问“将军看我能够统帅多少人马?”

别人都没有回答,韩信却充当起了出头鸟“皇上最多能统帅十万兵马!”

“哦!那将军你油能统领多少人呢?”有点眼力见儿的人都会察言观色,就算刘邦此时脸上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悦的神色,可是语气里透着隐约的不满。

“多多益善!”韩信如此回答,真的是不知道什么叫祸从口出 啊!

刘邦反问:“将军如此善于带兵,为何被我所擒?”


韩信说:“皇上不能统兵,但是善于驭将,因此我才被皇上所擒。况且,皇上的所作所为,都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的力量可以办得到的!”

韩信后面的意思本是想夸奖刘邦是真命天子,也就是想说你是大老板,我就一大工的。可是马屁拍得不对,有拍在马蹄上的嫌疑了。



陈平献计捉拿韩信,韩信被贬为淮阴候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冬,有人上书说韩信要谋反,刘邦大惊,忙召众将商议。

韩信的性格孤傲还有点自视清高,朝里有不少人平时对他是敢怒不敢言,如今逮到机会,个个都争着出兵去讨伐他。

刘邦虽然几次削弱了韩信的兵权,夺了他的兵马 但在他心里不得不承认韩信是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嘛有他和各位诸侯王,以刘邦自己的谋略(且不说刘邦自己谋略如何边)不可能打败项羽 ,夺得这天下大业。所以出兵讨伐韩信 ,他还是有点于心不忍。

刘邦没有草率出兵,而是命人悄悄去把陈平找来。陈平就是刘邦的智囊军师。

陈平接到密诏急忙进宫去了。刘邦一见到陈平就把韩信要谋反和诸位大臣要出兵讨伐韩信的事说了。

陈平问“朝中有人带兵带得比韩信好的吗?”

刘邦摇头。陈平又问“兵马有楚国多吗”刘邦还是摇头。

“那就不要硬碰,强硬出兵,只怕是以卵击石,到时只怕会影响到江山社稷。”

“依你之间当如何?”刘邦问。

“古时候作为天子经常会出巡私访各地 ,然后召见诸侯。皇上何不效仿一下 到南方叫云梦泽的出游也番,然后诏令诸侯到陈地会面。陈 ,楚两地相邻到时韩信必定会来拜见。到那时要捉拿韩信还不是如探囊取物般轻巧,哪里用得着出动千兵万马。”陈平果真是鬼点子最多的。

刘邦听了完陈平的计策,就决定采用了。于是 ,把皇上要出巡南方云梦泽的信件送到了个诸侯王的手中。


韩信得知汉高楚来到陈地时,很是有些吃惊。而且他也隐约听到了一些风声,所以正纠结要不要去见刘邦。

不去 只怕说不过去,去又怕节外生枝,横招不测。正在苦恼时 有人献计:拿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以表自己对刘邦的忠心不二。

钟离昧原是项羽的一个将军,和韩信有一定的交情。在项羽被刘邦打败后投奔到韩信的封地楚国,想藏身此地过余生。

汉高祖正在秘密追查此人的下落,想要捉拿他。

韩信决定依计行驶。他匆忙来到钟离昧的藏身处,说刘邦到了陈地,还说出了他心里的担忧。

“你是想拿我去邀功还是证明自己没有造反?”钟离昧也不傻 一语就道破了韩信的小心思。

韩信没好意思回答“是”或“不是”。

“刘邦之所以不敢动你,不敢攻打楚国一半处于害怕我和你联手,他不是我们的对手只要你一动了我,他立马就会捉拿你。”钟离昧想说服韩信和自己站在同一个阵线上。

然而韩信没有,他是怕了,从三齐王到楚王。刘邦他嘴里说 ,用楚国的89城换齐国的70多城,但韩信心里明白得很他这是明生暗降了。

韩信提着钟离昧的人头去见刘邦,本以为可以逃过一劫,不想好是被钟离昧说中了,他一出现就被拿下了。

“有人说你要造反?”刘邦见到他问的就是这一句话。

韩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你这是要烹了我吗?”

刘邦也不听韩信狡辩,打道回府了。


证据不足逃过一劫,再次被贬官


被押回长安的路上,韩信一路思索着,开始后悔杀了钟离昧 ,后悔当初没有听武涉、蒯通的话,今天果真落得个这样可悲的下场。

回到了长安,关了他数天之后因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他要造反,只好房了他。只是死罪没有,官职是要再降的,封淮阴侯。

如果说之前被夺兵权,削官位,韩信心里还没有什么不满。那这一次,他心里开始有了怨气,而且这股怨气会越积越多,最终,有可能酿成大锅。

韩信只有“日夜怨望,居常怏怏,羞与绛(周勃)、灌(灌婴)等列”(《史记》)。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说: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被贬为淮阴候之后 韩信心中越来越不平衡。他那么孤傲,那么自视清高的一个人,如今要和曾经是他下属的人平起平坐,叫他情何以堪?

有一回韩信路过樊哙的门前就进去拜访他。 被樊哙依然用以前他是齐王时的礼节(跪拜之礼)来迎送他。韩信当时就特别的郁闷 ,觉得被嘲讽了,他被变为淮阴侯樊哙又不是不知道,干嘛还用那么重的礼节迎送他 ?这不是在恶心他吗?韩信越想越觉得委屈 :我竟沦落到和樊哙等为伍!”



韩信心有不甘,有心要反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刘如意封为代王, 刘邦的心腹陈薖为相。刘如意年纪尚幼,于是由陈薖带500兵前往镇守。陈曾是韩信的部下,临行前来和韩信辞别。

陈薖对韩信说:“我奉命前往代州镇守,特来拜会大王,欲求良策”

此时,韩信如被囚禁在铁龙里的苍鹰 ,空有一副翅膀却无法翱翔,像被拴上铁链的猛虎,只能在喉咙里低吼,恨意越来越浓。陈薖的到了让他如在黑夜里看到了曙光,有一个谋划在悄悄萌芽。

韩信屏退左右,把陈薖拉到一边说:“将军镇守代地,击退匈奴,大功告成,与破楚之功相比,谁大谁小?”

“这只是小功一件不足挂齿,怎能和大王您的奇功伟业相比较。”陈薖说。

“我就算屡建奇功又如何?最后还不是落得一而再再而三的贬官呢?到时将军凯旋而归等待将军的又会是什么呢?”韩信字字句句都敲打在陈的心坎。

于是,韩信告诉陈薖如何造反,还说到时他会和他一起里应外合,打刘邦个搓手不及。

陈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他听信了韩信的怂恿。


汉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贬赵王张敖为宣平侯,又把赵地分封给代王如意,改称赵王,而由陈薖单独镇守代地。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薖终于与韩王信、王黄等相互勾结,起兵造反。刘邦亲帅兵出征讨伐陈薖。

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暗中联络陈薖,并召集家奴打算夜间围攻吕后和太子刘盈。

吕后得到密报,又惊又怕,但她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她不会领兵打仗,不会运筹帷幄,为了儿子,为什么大汉,她强制自己冷静下来。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后智破“五不杀”

吕后找来萧何商量如何破韩信要围攻她和太子的局。

萧何愧疚于自己当初的月下追韩信,绝得这个事是因自己而起的,所以有他去把韩信骗过来。

萧何于韩信有知遇之恩,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想到萧何会欺骗自己。

萧何请韩信去了,吕后焦急等待萧何带韩信前来。

萧何告诉韩信陈薖已经被捉拿 ,并已经就地处死。吕后宴请大臣和诸侯王庆祝呢,催促韩信快点出门一同前去。

韩信不疑有他,随着萧何进宫,刚进宫门 ,吕后咳嗽为暗语,韩信再次被抓。这一回他还能全身而退吗?


长乐宫钟室内,空荡阴暗,头顶上是黑洞洞的硕大的钟口 。地上铺着匈奴进贡的上好的兽皮制成的厚厚的毯子。

吕雉与韩信面对面跪于坐榻上,四目凝视,谁也不说话。韩信默默地把侍从递过来的呀杯酒 仰头,一饮而尽。

“淮阴侯,你可知罪?!”吕后冷冷的声音想起,韩信不禁皱了一下眉头。

“我没有罪!”韩信不相信吕后能把他怎么样,“刘邦都奈何不了我只是降职,吕雉又有什么能耐能治他的罪呢?”他在心里冷笑。

“你装病不和皇上出兵,藐视皇命这是其一,其二你串通陈造反。今天我定要斩了你!”平日里柔柔弱弱的吕后,今天却口出狂言!

“你杀不了我!”韩信想起了自己的保命符——“三不杀 ,五不死” 这是刘邦当着纵将士和诸侯王许下的诺言。君无戏言。

“你且看我杀得了你还是杀不了!”吕后的声音再次响起。

“皇上曾许诺我五不死三不杀。”韩信抛出了保命符。

“淮阴候 ,我早有破法。你自己看看。”

韩信抬头看看“头顶一口大钟”——破见天不死;自己跪地而坐的是兽皮地毯——破见底不死 ;刘邦出征在外——破见君不死……

“没有捆我的绳,没有杀我的刀”韩信冷汗直冒,还想最后搏一搏。他想奋起反抗,可双手被渔网束缚住了。


“淮阴候,这些都不劳你费心了。”吕后给侍从使了个眼色 ,侍从拿着一把锋利的竹刀战战兢兢的不敢上前。

“畏手畏脚的,是要我动手吗?!”吕后厉声吼到。

侍从狠狠心,咬咬牙,用尽全力刺向韩信的心窝。

韩信卒。



结语:刘邦诛杀功臣确有不对。然而,韩信的悲剧多半是他的性格使然,他过于自信过于自负。没有破不了的局,为人处事还是低调点好。

抹茶燕

抹茶燕

刘邦在秦朝是个小混混,啥流氓,不讲道理,当了老大也是不讲道理。你再厉害,你让我不爽,我是老大还是你是老大?我说你天下第一 说完就杀,你能把我怎么样?来人,史书记载:韩信叛乱被杀。怎么的,老夫本来就是流氓。这也是开过第一个流氓皇帝。

塞纳eeb

塞纳eeb

有时候皇帝家给的承诺只是承诺而已,不必太当真。而像韩信这种: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只是传说连皇家承诺都没有,只是老百姓单纯觉得韩信死的太冤枉,给他加戏。

用刘邦给韩信的承诺然后吕后毁约来反衬这两口子做事不地道。

故事中韩信功劳太大了,刘邦觉得对他怎么加封都不过分,干脆承诺韩信见三不杀,后来刘邦远征,韩信因病留在京中,萧何和吕后觉得韩信始终是个威胁,他能耐太大了,一旦造反咱俩人闹不过他,还是先下手为强吧。

但是萧何想起了高祖皇帝刘邦当年对韩信有三不杀的承诺,觉得韩信不好杀。吕后冷冷一笑说:你只管把韩信招进长乐宫就行,后面的事情我来做。

然后韩信被萧何骗进宫里,吕后在一水上凉亭召见了韩信,一见面就让人捆了韩信,韩信说:当年汉王对我有三不杀的承诺,您不能不能杀他。

吕后冷笑道:谁说没有枪头就捅不死人?(好像串台了),万岁当年承诺你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你看看此处是钟室,上面一口大钟罩住了天,这座凉亭在水上,没在陆上没有一丝土,所以没有违背见地不杀的承诺,见铁不杀我会严格遵守的,我会让人用竹刀捅死你的,你看我是不是很守信用呢?哈哈哈哈~~

然后,韩信就这么死了,正是:成败一知己,生死两妇人。

人民的想象力还真是无穷大,杀韩信都能想出这么复杂的操作流程。

3,历史上的韩信之死

历史上这事儿就简单多了,陈豨造反,韩信让人给陈豨送信说要做陈豨的内应: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然后韩信召集淮阴侯府的人商量怎么控制住吕后,怎么占领长安。韩信有一个手下,得罪韩信被关起来要砍头,他弟弟知道韩信造反,觉得机会来啦,于是秘密向吕后举报了韩信。

吕后找萧何商量,让萧何找个理由把韩信骗到宫里,萧何找到韩信说:陈豨死了,百官要去皇宫祝贺,你虽然病了,但是还是要进宫去走一下过场的。

韩信很信任萧何,当年如果不是萧何月下把他追回来,他也不会有今日的富贵,于是韩信犹犹豫豫的进宫了,刚进宫就被埋伏的武士控制住,在长乐宫的钟室被杀。

韩信临死前叹息说: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兒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当年刘邦项羽楚汉相争,韩信的地位举足轻重,他帮助刘邦刘邦就能得天下,帮助项羽项羽就能继续当霸王,地位相当于中原大战时的少帅,蒯通劝他谁都不帮,和刘项鼎足而三,但是韩信觉得这么做对不起刘邦,没听蒯通的话,出兵十面埋伏灭了项羽。

项羽这只大鹏鸟被射下来了,剩下的像彭越英布等人在刘邦眼里都是小麻雀,威胁不到刘邦这只老鹰,得了天下的刘邦觉得韩信这把良弓也是时候该藏起来了,于是单骑进韩信的兵营,夺他的军权把他带到长安,软禁起来。

大约从那时候起,韩信就在不停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话吧。

4,一个小脑洞

举报韩信的那人是谁?司马迁没说,他只说: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在韩信声势最隆的时候,他回了趟老家,办了三件事,赏赐了当年管他十天饭的漂母,羞辱了管了他半年饭的南昌亭长,带走了当年给他胯下之辱的少年,当年的少年此时应该也是中年了吧。

韩信当着乡亲们说当年让他在长街上钻裤裆的少年是义士,但是又给他封了小官,把他带走,回到自己的地盘,他会怎么对待那少年呢?

让韩信吃了半年闲饭的南昌亭长,只因为南昌亭长的媳妇不愿意让他再吃白食,早饭提前吃,没给他摆碗筷,这事儿韩信记了十几年,回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乡亲,当着大家的面,指着南昌亭长的鼻子说:你是小人。

所以韩信这人肯定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把当年长街侮辱他的少年带在身边,未必安了什么好心思。

开个脑洞,韩信被刘邦带到长安,也把那个少年带到长安,囚禁起来,欲杀之,这少年也有兄弟朋友,他们想搭救少年没有门路,这时候得知韩信要反,如获至宝的去举报了他。

仅个人观点!谢谢!

张飘飘_PP

张飘飘_PP

正史上没有“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个东西,是小说家杜撰的。以刘邦多疑的性格,他怎么会说这样的话?刘邦不是司马炎、李世民这样贵族出身的皇帝,他对功臣是非常刻薄的,断然不可能说所谓的“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韩信的死,和刘邦的猜忌有很大的关系,当然韩信本身也有不少问题。

三分天下之势

韩信早年跟着刘邦打江山的时候,韩信精通兵法,善于排兵布阵,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他攻城略地,攻占了大片领地,一步步挤压项羽的生存空间,项羽几乎被逼到了死角。因为韩信功劳特别大,所以被刘邦封为齐王。

当然刘邦封韩信为齐王,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当时刘邦情势危急,急需韩信的支援,刘邦是迫不得已才封韩信为齐王的。这一点韩信没能参透,为日后被杀埋下了伏笔。

在韩信被封为齐王之后,局势有点微妙,天下形成了韩信、刘邦、项羽三大势力,当然明面上刘邦还是韩信的领导,但当时不一定能管得住韩信。

拒绝蒯通之计

项羽困兽犹斗,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派谋士蒯通劝说韩信,希望能和韩信合作。不过蒯通见到韩信之后,却劝韩信搞独立。

蒯通说“现在的天下形势非常明了,如果你帮刘邦,那么项羽就完蛋了。如果你帮项羽,那么刘邦就完蛋了。你现在虽然被刘邦封为齐王,是因为你还有利用价值,等项羽完犊子了,你觉得刘邦会怎么对付你?即便你跟了项羽,也不能保证他会一直善待你。你索性独立算了,和项羽、刘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这样你自己就是老大了,既不用听刘邦的,也不用听项羽的。多好。”

韩信有点心动,不过他思来想去,觉得这么干太冒险了,于是拒绝了蒯通的建议。刘邦灭掉项羽后,刘邦立刻收回了韩信兵权,改封他为楚王,不久又借口韩信的部下谋反,降封韩信为淮阴侯。

兔死狗烹、被灭三族

韩信这个天纵之才,再也不能金戈铁马了。他的失落可想而知。韩信郁郁寡欢,当时陈豨被任命为钜鹿郡守,韩信于是劝陈豨和他一起造反,里应外合一定成功,陈豨深信不疑。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

陈豨后来果然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去镇压,韩信托病没有随从。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韩信还派人把监狱里的罪犯都放出来,准备袭击太子和吕后。

不过走漏了风声,吕后先下手为强。就采用萧何的计谋,假意声称刘邦已经平定了陈豨,让萧何去劝韩信入宫祝贺,韩信本来不愿意入宫,可是萧何的话,他不好意思拒绝,就勉强去了,结果刚进宫就被吕后拿下,随即被灭三族。

韩信临死前,还说悔不听蒯通的计谋,才落到这个下场。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彊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锺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这就是一代战神韩信的悲惨结局。

阿拉特斯小姜饼

阿拉特斯小姜饼

关于韩信之死,各种史书中也都描写的十分“光怪陆离”,有说“三不杀”的,也有说“五不杀”,但韩信遇到了连“人棍”都可以想到的吕后也是倒了霉。韩信对于刘邦的重要性和多次抗旨带来的不满

在汉初,韩信是刘邦手下唯一可以与项羽一较高下的大将,项羽这个人先不说他的性格,单说他的军事常识与带兵能力,在刘邦没有碰到韩信之前,刘邦总是那个丢盔卸甲逃跑的那一个。

而遇到了韩信之后,竟也可以与“霸王”慢慢的开始抗衡,甚至最后在汉江逼得项羽在那里“自刎”

君臣之间的“相互猜忌”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邦对于韩信也总是不放心,毕竟一个有能力的大将谁也惧怕有一天会变成“双面剑”割伤自己,总是在不断的限制韩信的权利。

而韩信在刘邦这样的怀疑中也开始慢慢的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这时候的张良看着韩信有了自立为王的念头,也是急忙的开始说服刘邦承诺了“三不杀”

而韩信以为有了刘邦的这几样承诺之后就可以安享太平,也开始积极的为刘邦开疆扩土,直至将刘邦送上了皇帝的宝座。

而这时候聪明的人大多都会选择“退”而不是继续跟着掺和,以至于后世的史学家在总结韩信的时候,也总是给韩信一个标签“傻”

在当时韩信被杀时,刘邦也正在外面征战,是吕后给刘邦解了“后顾之忧”将韩信骗过来捉拿之后,又使用宫女将其一个竹签一个竹签的杀死了。

在当时吕后将韩信捉拿时,也有这个“三不杀”的阻碍,后来吕后也想了一个办法”芦棚遮天,红毡铺地,丫环使女不算人!”

就这样最后宫女们就使用了削尖了之后的竹签最后将“兵仙”韩信一下下的刺死了,不过到最后吕后也没有让韩信碰触到当时刘邦与韩信承诺的条件,所以也不算是抗旨了!

偶稀饭捏吖

偶稀饭捏吖

韩信被吕后所杀,究竟是否抗旨?哪里会抗旨呢,吕后和刘邦早就想好了对策,所谓的五不死最后成了天大的笑话!

哪五不死呢?且听我慢慢道来。当年,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刘邦这个着急呀,你丫不来我怎么会是项羽的对手!他急忙去问萧何,这韩信想干什么?

萧何手扶胡须说,韩信这是要讨封呢。刘邦暗恨不已,却反应很快,立马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即与天王、地王、君王同齐!这个不得了,和当年花果山美猴王的齐天大圣差不多一个意思。

后来又允诺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能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韩信这才放心地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刘邦坐了江山后,开始担心韩信会对自己的江山有所威胁,他是太知道韩信的能力了,这可是一代兵仙,他如果造反,自己这百战百败的军事能力可不是他的对手!因此就寻思着怎么杀死韩信,可是自己曾经亲口封了韩信“三齐王”、“五不死”,君无戏言,这要是言而无信,以后可不好管理下属了。

正在刘邦愁眉不展的时候,吕后来了,这吕后可不是个善茬,为人心思缜密,笑里藏刀,和刘邦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都是脸皮比长城还厚的主。于是,吕后在刘邦耳边把计划一一说出,刘邦脸上露出奸诈而阴险的笑容,口中说着,高,实在是高!


韩信虽然愚忠,但这时候也已经有些提防了,从齐王调为楚王,又贬为淮阴侯。这一系列操作,二傻子也知道什么意思,韩信已经后悔当初不听谋士之言了,也担心刘邦会除掉自己!所以当吕后召他进宫时,他装病不去。

后来吕后找来萧何,对萧何说,老萧,你去把韩信叫来,这不你主公不在宫里,我实在闷得慌,听说韩信打麻将很厉害,喊他来一起玩下。

萧何愕然,打麻将?

吕后改口,哦,不是,是想向他请教兵法,当年他可是把项郎都打败了,我一直以为项郎天下无敌的,唉,项郎。。。

萧何老脸一红,干咳一声。吕后自知失态,忙把话岔开。你,你喝烟了没?你抽酒了没。。。

街上行人渐无,天色暗了下来,一弯月牙升入空中,萧何在韩信府门前来回踱步!最后一咬牙敲开了大门。

韩信把萧何迎进屋内,请上座,奉好茶,见他欲言又止,说,先生有何事?但说无妨。

萧何慢吞吞地说,吕后欲与你我切磋麻将也。

韩信闻言,勃然大怒,吕后牌品之差,世所罕见,去岁欠吾三十余两尚且未还,今又欲招我,是何意也!

萧何起身劝慰道,大将军切勿发怒,今日不同往日,如今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吕后腰包甚鼓,定不会赖账,此一去,往日所欠之债一并归还,尚未可知。

韩信缓缓坐下,目光灼灼地道,先生既如此说,我且从之,普天之下,我只信先生一人尔!

萧何听韩信如此说,心内一阵感动,有些话不由自主地涌上喉头,却最终没有开口。

韩信送萧何离开后,抬头望天,只见树梢上的月牙被一片过路云彩所遮挡,若隐若现。韩信想起了当年那轮明月,那一年,先生骑着凤凰牌自行车追上了他,互诉衷肠。那一夜,天空一轮圆月,闪闪发亮,宛若白昼。那是他名满天下的开始!那是他一生难逢的机遇!可如今。。。


韩信低下头,看着地上的影子,喃喃道,明夜都还你吧,我一生无憾!

次夜,长乐宫钟室里,吕后与韩信等两位宫女一起打麻将,中途起了争执,吕后怪韩信打了东风不打红中,韩信抱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两人越吵越激动,于是,窗外的几十名宫女手拿竹签竹棒,见吕后发怒,一拥而上,把韩信活活打死了。


地上有地毯,房屋不见天,刘邦没在家,不捆绑不滴蜡,不用刀不用剑。只用竹签戳啊戳。。。

完全避开了刘邦的五不死,所以不算抗旨。

好啦,我是大家的老朋友轩辕风迹,今天就聊到这里,再见!

ywrnba

ywrnba

画饼充饥之翻版

独立看落花

独立看落花

这种承诺多是演义的内容,并非史实,古时刑人之法多的是,如此承诺形同虚设,以韩信之才智怎会信守这种承诺。史载韩信确是被吕后诱杀的,既便如此,吕后也一定是奉了刘邦的旨意,不存在抗旨之说。

novak

novak

这个说法完全是民间传说,并不是真正的历史,民间传说是这样叙述韩信的死法的,那就是在长乐宫的钟室,用一个布袋子将他给包起来,然后吊起来,然后用竹子弄死,这个也符合这里面所说的见天,见地,见铁不杀。

那历史上,关键的几个人对韩信的事情,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我们先来看看张良,可以这说,张良与刘邦是一体的,他的人生有两大目标,第一,就是推翻暴秦,第二,就是建立起大汉王朝。第一件事情,需要韩信,而第二件事情,需要除掉韩信。

对于韩信,张良是劝刘邦要忍让和加以利用,当韩信拿下齐地,主动讨封假齐王,刘邦看到韩信这样挟功而封,是很愤慨的,但是张良却劝其忍让,刘邦立马意会,就封了韩信真齐王。

可以这样说,张良一直在堤防着韩信,因为韩信对于大汉王朝来说,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随时会有意外。

而陈平对于韩信,跟张良的态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因为张良没有参与两次针对韩信的行动,而陈平却帮刘邦拿下了韩信。

我们再来看看萧何,我们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是被萧何追回来的,但同时也是被萧何与吕后设计杀害的,刘邦的利益,才是萧何的利益,也是列侯们的利益,因为韩信此时是王,而不是列侯。

那我们再来看看吕后,为什么吕后会那么积极的杀掉韩信,在没有刘邦的旨意之下,另外还将彭越也同时杀掉呢?她的目的很明确,刘邦太老了,而韩信还太年轻,她的儿子刘盈同样也很年轻,也肯定不是韩信的对手,所以她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她的儿子,当然也包括为她自己。

来自北方的狼

来自北方的狼

吕后当然没有抗旨了,她杀韩信其实是得到了刘邦的默许的,不可能刘邦不同意她就私自杀了韩信。吕后杀韩信的手段也没有违抗刘邦曾对韩信的保证,她把韩信装进袋子里面,蒙上他的眼睛, 让韩信看不到天和地,用木棍将韩信活活打死。

“汉初三杰”之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兵仙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句话是对韩信早期最好的描述了。

韩信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死了,他孤苦无依,有的时候只能靠着别人的施舍来度日,自然也少不了一些泼皮无赖的欺负了。有一次他带着自己的剑走在大街上,突然一个杀猪的就上前挑衅他:要吗,你刺死我,要吗从我裤裆下面钻过去。韩信看自己势单力薄,而屠户那方的人很多,于是便只好忍受这“胯下之辱”,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从那之后,他便立志要出人头地,让嘲笑与羞辱他的人看看谁才是真的牛逼。

韩信有出色的军事才华,同时他也知道自己绝非池中之物。于是,他投靠了当时风头正盛的项羽。可是令他郁闷的是,项羽只是让他当了个执戟郎中。韩信觉得在项羽这一定是不可能当上兵马大元帅的,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于是他便投靠了刘邦。

刘邦刚开始让韩信当管粮草的小官,这让韩信更加的郁闷起来。他心里想:为什么,为什么就没人相信我韩信的才华,为什么都是让我当这么无关痛痒的小官呢?心灰意冷的他决定离开刘邦。

就在在离开刘邦的那一个晚上,萧何出现了。他连招呼都没跟刘邦说一句,就月下追韩信,让他回来,并向他保证刘邦会重用他。韩信回去之后,便被刘邦重用。

在受到刘邦的重用之后,韩信可以说是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华。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便是韩信用兵能力的肯定。韩信所指导的大战争,几乎很少有失败的,最著名的便是在垓下击败西楚霸王项羽。韩信对项羽进行了包围,夜晚令将士唱起楚国的歌曲来涣散军心,项羽虽万夫莫敌,但是也无回天之力,最终自刎!

刘邦少了韩信,那是不可能夺取天下的。实际上,刘邦少了汉初三杰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可能夺取天下。

功高震主,性格傲慢不知收敛,韩信的死是必然

韩信被吕后杀死,在我看来是必然的。他不是像张良和萧何那样的文官,他是一名统帅千军万马的大将军。张良和萧何要是想造反的话,其实并不容易成功,而韩信就不同了。刘邦的江山很大一部分就是韩信的功劳,他出色的军事才华怎么可能让一个帝王放心的下。而且,韩信确实功高震主,一旦造反的话,对刘邦的威胁很大的。

所以,在项羽死后,刘邦将削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由齐王降为楚王。其实当时刘邦只是想收回韩信的兵权,内心还不想杀了韩信,因为韩信确实帮他完成了霸业。刘邦先削兵权,后又将韩信贬为淮阴侯,其实就是不信任韩信的表现。

可是这韩信被刘邦如此对待之后,不仅不懂得收敛自己,反而显得更加的无礼与傲慢。在面对刘邦的心腹猛将樊哙的时候,他竟然说出了“生乃与哙为伍”的话,这明显是看不起樊哙啊。樊哙还是刘邦的妹夫,他娶了吕后的妹妹。

韩信的性格缺陷是致命的,最终被吕后以谋反的罪名给诛杀了。

结束语

韩信的死也是萧何给吕后出的计谋,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吕后杀韩信其实是刘邦的默许,天下已定,还要如此嚣张狂妄的韩信作甚!

欢迎亲们关注,评论点赞!

小小手鑫

小小手鑫

其实她这个是不算抗旨的。

刘邦封韩信“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铁不死”,是为了奖励韩信的赫赫战功,基本上相当于免死金牌了。恰恰如此,这种封赏成了韩信的催命符。基本历史上有免死金牌的大多结局惨烈,好一点的死无全尸,运气背的满门抄斩,所以说“免死金牌”是历史上最晦气的赏赐。按说得到这种赏赐是无上的荣耀啊,应该君臣同乐,安享荣华才对,为何受封的反倒大多不得好死呢?其实细想一下也不奇怪。一般在君上给大臣封免死一类的金牌或者承诺的时候,基本上受封者已经功勋卓著位极人臣了,功名利禄地位权势金山美女啥都不缺了,实在是没啥封赏了,只能赏他个不死了,但是这种人由于功劳过大功高震主基本为君上所不容,虽然有免死金牌,但是只要上边的想杀你,借口还是不难找的,这种人下场凄惨也是在预料之中的。

回到咱们的问题,吕后杀韩信算不算抗旨。

咱们先不说韩信该不该死,吕后杀韩信谁对谁错,仅仅说吕后是不是抗旨的问题,就事论事的说,这个还真不能算抗旨。因为吕后杀韩信的时候,严格遵守了刘邦“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铁不死”的原则,将韩信用布幔包裹,用竹刀刺死。让韩信死的时候“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所以说不能算抗旨。

lei_shuguang

lei_shuguang

韩信是汉朝开国的大人物,是三大功臣之一。但是韩信本身的兵权也实在是太大了,遭到了刘邦的猜忌,而在关键的时候,又卷入到了一些谋反的事件之中去了,所以最后被吕后和萧何合谋杀死,未能得到善终。

在一些历史传说中,说当时的张良曾经诱使汉高祖刘邦写下圣旨,赦免韩信,也就是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因此吕后在杀韩信的时候,也就没有直接用刀,而是将韩信弄到一个密闭的环境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让众宫女用棒打死。事实上要一个人死实在是太容易了,有千百种方法,至于那五不杀根本约束不了吕后那些人。

事实上在汉朝初年的时候,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为首的一些诸侯王,对刘邦的西汉王朝就安全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刘邦在当上皇帝之后不久就开始处心积虑的灭掉这些诸侯王,而实力最强大的韩信自然是首当其冲。只不过韩信确实立下过很大的功劳,所以刘邦只是将他抓起来,贬为淮阴侯。不过这恐怕只是缓兵之计而已,以韩信的那种地位,刘邦最终是要杀他的,当时没有杀他,只不过是暂时不想打草惊蛇,因为其他的诸侯王还有很多。

到了后来英布,彭越还有其他等诸侯王都被消灭的差不多了,韩信恐怕也就难逃一劫了。也就是说韩信早晚是一死,而这个时候恰巧又传出了韩信和其他人合谋谋反的事件。当时刘邦正在领兵在外平反,吕后和萧何当时留守关中,就将韩信骗入到宫中杀死。至于张良以前和韩信的关系确实不错,但是也不大可能为了他而去得罪刘邦。韩信死后,刘邦得知了最多也就可怜一下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表示,说明韩信对此对刘邦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事。

所以在历史上估计并没有五不杀一说,只不过人们非常同情韩信,所以就有了这一出传说。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yyforever

yyforever

吕后之所以能在刘邦与“汉初三杰”等群英环伺的汉家天下里胜出、独舞,恰恰就在于这个聪慧的吕雉女,总能在刘邦既定方针的前提下游刃有余地凤舞独步!

最能体现她这一“论毒还是妇人心”的,莫过于她成功诱杀韩信!

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成功保举韩信、辅助刘邦打下刘汉江山。刘邦这才为感恩、慰功,亲封韩信“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一句话,这世上几乎没人能把韩信诛杀!

呜呼,那几乎,毕竟不是全部!

未央宫就有一人能把韩信秒杀。且那一人,还是一位伊人——

心机过人的吕雉,为给儿子登基除掉绊脚石,假装自己有病,逼使萧何陪同韩信一道来未央宫探病……

进宫容易出宫难。

一俟“听调不听宣”的韩信走进未央宫,吕雉当即令人擒之。早知韩信有“三不杀”保命御封的吕雉,早已事先命人在未央宫里“红毡铺地、黄绫搭棚”久矣……

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的韩信,一见这阵势,登时就傻眼了!眼看着身边的金瓜钺斧,韩信不服地争辩说自己尚有“见铁不杀”这一最后救命稻草……

好!

满足你——

吕雉只一指,三十个宫女各持长竹签迤逦而至——众宫女生生用竹签轮流刺透韩信咽喉死之……

吕雉之不抗旨原则下的对韩信的成功诱杀,终于给后世历史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无奈说法……


qiaojing

qiaoji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