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张良为保韩信诱汉高祖写下赦书称:“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最后吕后杀韩信是否抗旨了,你怎么看?

提到的作品

[作品]史记

“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史记》为其中之一。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

司马迁

最新跟帖
卢璐说

卢璐说

汉高祖刘邦与韩信曾约定过,”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意思是见到天的地方,见到地的地方,有铁器的地方都不杀韩信,其实吕后将韩信杀死并不算是抗旨,实际上刘邦在成功之后也想把韩信杀死,但迫于情面,他没有这么做。

史记》中曾经记载过刘邦听到韩信被吕后杀后的心情,是用”且喜且哀之”这五个字来写的。这句话其实有很深的意味在里面,他一方面表现出韩信被杀自己的伤心难过,他不忍杀戮为他开辟国土的功臣,但是另一方面,他的妻子除了自己的心头大患,这是令他喜的。

吕后这个人,她是个狠角色,她先杀了韩信,在刘邦死后,他还杀了戚夫人。而且手段极其残忍,是将戚夫人的血放干。刘邦其实对韩信还是不太放心的,一开始,在刘邦当上汉高祖之后,他首先把韩信从齐王改成了楚王,之后又从楚王贬为了淮阴侯。

吕后确实抗旨了,她通过矫旨,绕过政治承诺。杀韩信的行为得到了刘邦的默许。其具体表现如下:

1、帝国初建,“异姓心异”

众所周知,刘邦建汉后,并没迅速迎来和平。刘邦不得已,还要在依靠异姓诸王巩固国家。分封制由此继续出现。所以汉帝国依旧坐在随时保证的火药桶上。于是强大的韩信、彭越、黥布、藏荼等等,依然是刘邦的心病。

故此“削藩”逐渐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利益和人身受到威胁的诸王们,哪个又是“省油的灯”,所以战事再起,刘邦不得已再次,踏上战场。为了避免汉军被诸王“乱拳群殴”,多样化的手段就成为对付诸王的首选。

2、刘邦要面,文字游戏

而刘邦是创业之主,需要维护开国之君的形象,所以光辉形象下的“肮脏”,就需要他人来作了。于是趁刘邦灭陈豨的机会,吕后借机韩信有仇家臣,告反韩信的机会,说韩信为陈豨内应,逼宫吕后太子。将韩信诱杀在长乐宫。

由于刘邦曾经向韩信承诺,见天、见地不杀、见金属兵器不杀,所以吕后为了达目的。矫旨,用文字游戏绕开刘邦的政治承诺,就势在必行了。

3、矫旨杀人,不被承认

于是长乐宫钟室里,被诱骗的韩信,被一群宫女围攻,他被地毯裹住。宫女削尖的竹刀,杀死了这位汉帝国的军神。由此一袋将星陨落。韩信三族也被屠灭殆尽。

刘邦得胜回朝后听闻韩信后,悲喜交加。因为吕后干了他不能干的事,韩信的潜在威胁最终解除,刘邦的光辉形象,帝王的金口玉言,终于得到保证。吕的抗旨矫旨,终于让刘邦名利双汇获。只是吕后的行为是不被刘邦承认而已。

结语

不管是否有“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等赦书,但是韩信造反,已经触及了刘邦、吕后的底线,所以韩信之死不可避免,可能这种死法还算好的,如果韩信也被吕后给做成“人彘”,那可就更惨了,估计到那时,韩信欲哭无泪,欲死不能啊!

qingzhu

qingzhu

小说别当历史

安静/;-D

安静/;-D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JJ惠惠

JJ惠惠

吕后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恶毒的女人,使用阴谋害了汉朝的大功臣韩信,并且诛灭其三族!在刘邦驾崩后,把刘邦最喜欢的戚夫人砍去手足,剜去双眼,割去舌头,做成“人彘”,扔在厕所里,还让自己的儿子汉惠帝刘赢去看,宅心仁厚的刘赢看到戚夫人这个惨象,吓得得了一场大病,还把戚夫人的十五岁的儿子赵王如意给用毒药毒死,遭受严重打击,伤了自尊心的刘赢后来也是浑浑噩噩,20多岁就早逝啦!吕后更是贪婪权利,大量屠戮汉朝重臣,铲除刘邦的后人,到处扶植吕姓势力,最终吕后过世后,吕姓满门几乎被全部诛绝,也是拜狠毒吕后所赐吧。

刘邦原配夫人吕后名字吕雉


说起来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能够成功,韩信功不可没!韩信要有2/3的功劳!韩信(公元前231~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汉朝西汉开国功臣、著名的大军事家,和张良,萧何并称“汉初三杰”,兵圣孙武、亚圣吴起、人屠白起、兵仙韩信“兵家四圣”之一,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是继孙武,吴起,白起之后杰出的军事家。

兵仙神帅将王韩信


韩信年少时家里贫穷,经常在邻居家蹭吃蹭喝,很让人厌烦,曾经忍受胯下受辱。秦末大乱时先去投奔了项梁,但是没有得到重用,一直默默无闻。后项梁死后又跟着项羽做为军中一名郎中(这是军队里的一个官职,不是看病的郎中),多次给项羽献计,但是人微言轻根本没有被项羽采纳,后来弃楚投奔了刘邦,也是没被刘邦重用,被派去看管仓库。一次仓库有人疏忽犯了大错,所有的十四名看管仓库的人都要被株连杀头,前十三名已经全部正法,韩信是最后被推出去砍头的,韩信被带走时对做为监斩官的夏侯婴说:“汉王不是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杀能帮助他打天下的英雄呢?”夏侯婴见韩信气宇轩昂,说话镇定自若,觉得此人不简单,就没有杀韩信,留下来和韩信聊天,发现韩信真是神人也,天下形势韩信分析的头头是道,夏侯婴就向刘邦举荐韩信,把韩信夸的天花乱坠,可惜刘邦不吃这一套,看着韩信就烦,最后给夏侯婴一个面子,让韩信干了一个管理粮饷的小官。

萧何也经常没事去找韩信聊天,感觉韩信是个大才“国士无双”,全国就没有第二个像韩信这样的人才啦!举荐给刘邦,刘邦根本不信韩信能有什么本事,一直敷衍了事,韩信就一直干这么个小官。

后来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其实就是把刘邦挤兑到汉中,很多军官觉得跟着刘邦没有什么前途,就骑马偷偷的跑了,韩信也感觉在刘邦这里得不到重用也趁着夜色骑马跑了。

韩信逃跑的消息有人告诉了丞相萧何,萧何大惊失色,来不及解释就赶紧骑上马去追韩信,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的一生和萧何密不可分,成也萧何!韩信最终能够成为兵仙,事业达到巅峰是和萧何拼命月下追韩信分不开的,经过萧何的尽全力的推荐,最终刘邦重用韩信,才让韩信有了用武之地,才有了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谚语。

败也萧何,最后韩信也是被萧何和吕后用计害死的,并且是萧何亲自去韩信家把韩信骗进长乐宫,被吕后害死的。

丞相萧何


韩信帮助刘邦打江山的时候,打的项羽大败而逃,韩信在后面追赶项羽,追到荥阳时,按兵不走了,不追啦!刘邦不知怎么回事就去问萧何,老奸巨猾的萧何哈哈大笑说:“大王,韩信他这是讨封呢,不好意思明说,故意按兵不动。”刘邦为了能早日除去项羽,立时就封韩信为“三齐王”,就是与天齐,与地齐,与君王齐。我们知道孙悟空大闹天宫就为了争一个齐天大圣,与天齐,韩信“三齐王”,比孙悟空还多两个齐。刘邦还封韩信“五不死”,就是“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君不死,没有捆他的绳,没有杀他的刀。”并且承诺只要刘邦我以后当了皇帝,韩信顶天立地于汉土,就不会加兵刃于身。这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一样,韩信这才去追赶项羽,把项羽打败,为刘邦打下了江山。

当刘邦真的当了皇帝,韩信却成了刘邦最大的心病,当时人们对韩信的赞誉太高,萧何称韩信“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大家对韩信的评价,“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是刘邦夸韩信的话,连刘邦自己都承认不如韩信,韩信已经功高震主,所以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啦!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陈豨反叛。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跟着一起去。刘邦走后韩信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位家臣的弟弟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勾结陈豨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直接召韩信进宫,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设了一计,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大获全胜,陈豨已被俘虏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韩信却没有进宫祝贺,没有办法萧何只好亲自到韩信家里劝说韩信:“就是身体有病也要进宫祝贺一下啊!兄弟要给大王一个面子啦!”韩信很相信萧何,没觉得萧何会害自己,就进宫去祝贺,刚进了宫门吕后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抓起来,带进了一间盛放大钟的房间,对韩信说:“你犯下了谋反罪,君王叫我杀你。”韩信说:“那不行,有人陷害我,没有证据证明就能说我有罪。再说了君王封我五不死的,三齐王,只要我顶天立地于汉土,就不能有兵刃加于我身,这事我得当面和君王说说。”吕后说:“大胆韩信,死到临头还伶牙俐齿,你是见不着君王了,你看看你来在了什么地方?”韩信一看周围阴森森的,往上看钟室屋顶遮得严严的看不见一丝天,一口大钟有三四米高,挂在屋顶上,往下看地上铺着木板,木板上铺着地毯,看不见一点点地,汉高祖刘邦又去打陈豨没有在宫中,心里知道这是上了萧何和吕后的当了。没等韩信开口,吕后又说:“君王封你'五不死',没有捆你的绳,没有杀你的刀,这些我们都不用。还有不会让你顶天立地的,也不会用兵刃,都不会违抗皇上的圣旨的,你就安心的去吧!”说完一挥手,两旁几十名宫女一拥而上,团团围住,先用口袋把韩信套住装进口袋里,然后把口袋吊进那口大钟里面,这时候的韩信头顶着大钟,脚不沾地,然后宫女们手里拿着竹竿连捅带打,对着韩信一阵乱打,可怜一代兵仙神帅韩信被活活打死。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公元前196年的钟室之祸!并且韩信被吕后夷其三族!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就是刘邦和吕后为了除去韩信定下的一条毒计,不然有人告发韩信勾结陈豨谋反,难道正常程序不要调查一下吗?再说了韩信那么重要的汉朝第一大功臣,吕后说杀就杀,还诛杀其三族,连等着刘邦回来商量一下都不等,说明刘邦早就想杀韩信,又怕别人骂他卸磨杀驴,故意安排了一出好戏,让吕后出面除掉韩信。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可以说天下第一,无人能匹敌!作为军事理论家,他在被软禁期间与张良整理先人的兵书战策,并著有兵法三篇,但好像已经失传。

韩信对于刘邦的假惺惺的关怀当真了,如果能当机立断听从蒯通的建议,自立为王打天下,也许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古代君王为了笼络人心,会给免死金牌,丹书铁券这些可以保命的玩意,其实就是开的空头支票,当你没有了利用价值,对君王构成威胁,什么当年承诺的保命的东西都没有用了,韩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五不死”,“三齐王”也没有保住他的性命。朱元璋当皇上杀当年的弟兄时,那些人是真有丹书铁券,不是还一样给杀啦!

韩信可敬可赞可悲可叹的一生,享年35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完美的诠释了韩信的一生。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像是一个天大的笑话,留给后人来评说。

萧何的后代命运多舛,都没有善终,并且断子绝孙的很多,到王莽篡位时其后代就烟消云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可能和萧何晚年陷害韩信有关吧!

猫阿纯

猫阿纯

领路人萧何都不说话了,以谋略博高祖的子房会趟这浑水也就是野史杜撰而已。韩信彭越都是壮士,不杀留着惠帝处理不了,都是吕雉所杀。杀韩信时刘邦正在外平叛陈稀,听到韩信被杀,上喜且悲。圣旨是你想多了,都是给第二代领导铺平道路。

gaga

gaga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就是看见天的地方不能杀。

看见地的地方不能杀,不能用铁器杀死。

那韩信是怎么被杀的呢?

吕后把韩信骗到一个屋子里,用铁笼把韩信装起来,并且蒙上布。

然后把笼子吊起来,最后用削尖的竹子,把韩信杀死。

室内,不见天,吊起来蒙上布,不见地,用竹子不见铁。

这并不违背三不杀原则,所以说吕雉杀韩信并不抗旨。

这一说法,并没有写于史书,这是来自于人们的想象。

为的就是突出韩信的遭遇和吕后的狠毒形象。

三不杀这个听起来高大上,但是实际上可以操作的漏洞实在是太多了。

刘邦在灭掉项羽之后,一直在怀疑韩信,认为韩信掌握的权力极大。

先是从齐王该封为楚王,然后废韩信为淮阴侯。

最后吕后又因传言说韩信造反,将他杀死。

到后来刘邦为汉高祖,吕雉为皇后,全国最有权势的两个人。

如果吕后是用刀枪杀了韩信,对外宣布他是急病而亡。

谁能管得了她?难道手下的宫女会提出反对?

或者与吕后同谋的前去传信的萧何会有不同意见?

从韩信带领汉军出汉中到击败项羽的整个过程,韩信一直都在想邀功。

如果有点野心,这时候起码要谨言慎行,不漏一丝马脚。

等到时机成熟,在展出雷霆一击。

韩信虽然军事才能很高。

但是政治野心和政治水平是很一般的。

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一方诸侯,安乐地过完一生。

能带兵打仗,还能有休闲生活,不愁吃不愁穿。

韩信想造反,从来都不缺机会的,在齐国有,在楚国也有。

最后何必到了无权无势的长安他都是有机会的。

吕后想杀他,让萧何带领韩信去未央宫。

说明韩信在长安还是有着自己的根基的。

这不需要政治敏感,这是有没有脑子的问题。

自己被一贬再贬,摆明针对自己。

从来没有说因为功劳大而不敢杀,只有权力大,势力大不敢杀的。

有点脑子的肯定不会去未央宫啊。

从最早韩信给刘邦的建议中,让刘邦把天下分封给有功之臣。

恢复到春秋战国的那种分封制的时代。

韩信虽然对刘邦忠诚,在忠诚的同时,还想当王。

从楚汉最后的决战前。

刘邦在危险当中,韩信却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就可以看出。

但是这个想法,却与刘邦的想法相左。

刘邦想实行郡县制,而且在死的时候下令。

非刘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讨之,说明刘邦认为异姓王不能留。

开国的时候,不得不封了那几个异姓王,但是先后都给刘邦杀死了。

可是韩信偏偏要封王,军功第一,兵权尽归于他手。

然后他办了一件最让刘邦愤怒的事情,就是逼刘邦封他当王。

当时刘邦想战胜项羽,必须需要韩信来帮忙。

这个王,是刘邦绝对不想封的,最后韩信当上了齐王,这触犯了刘邦的大忌。

君臣之间开始有了间隙。

到了后来,刘邦已经60了,张良,55岁,萧何,48岁。

而韩信34岁正值壮年。一旦刘邦死了,朝野之上,没有人能压制韩信。

从封王那天起,韩信就注定要死。

那么年轻,能力又那么强,威望又那么高,他只能死了。

吕雉不杀他,刘邦也会杀他

举_那事

举_那事

见什么不杀都是白搭,因为韩信必须死,过去觉得刘邦杀韩信违背道德,现在觉得刘邦没做错,这些战场上赫赫军功的功臣,都不是善茬,刘邦死后,有一个野心勃勃就可能让黎民百姓死伤大片,这些人为战争而生,所以战争结束了,他们最好的结局就是死,不死就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危险分子。李世民没有屠杀功臣是因为李世民年轻,李世民去世时,这些好战分子不是死了就是老得没野心了,如果李世民即位时已经五六十了,这些功臣才三四十的壮年,估计李世民也得大开杀戒。

雷神朱誠

雷神朱誠

吕后心里是不存在什么敬畏的。

刘邦还是个亭长的时候,就她一个老婆,因为是县长的千金屈尊下嫁,他还得小心翼翼的宠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过着简单淳朴的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虽然刘邦长得丑,但是守着她一个还算老实(其实是没钱,整天领着一帮小弟游手好闲)。等当了皇帝,她虽然贵为皇后,刘邦身边那么多的年轻漂亮小三儿都招呼不过来,人老珠黄的独守空房,又不能离婚,又不敢找小鲜肉。自然心里恨毒了那些狐狸精,尤其是戚夫人,还生了个皇子赵王,男人被抢走了也就罢了,皇后的位子恐怕不保。一等糟老头子归西去了,大权在握,熬了这么久终于可以出口恶气,马上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斩断手脚,挖去眼睛耳鼻,关在猪圈里,这个视觉刺激太大了),吕后的儿子汉惠帝看见,说这不是人干的了的事儿,吓得不轻生病一命呜呼,总之看谁不顺眼就收拾谁。

吕后这个人心狠手辣比起刘邦有过之无不及,跟随丈夫血雨腥风这么多年,历练出精明强悍的性格,权谋手段,当初刘邦对韩信一直下不了手,顾念他的功劳,吕后一出手马上干脆利落的把韩信干掉了,她是个毒辣的女人,也是个牛人,论历史功绩,女政治家排行榜排得上前三,可与孝庄太后,武则天并论,至少比后来那位只会玩弄权谋,贪图享乐,不懂治国,祸国殃民的慈禧强很多倍了。


六月best

六月best

韩信这斯!不懂感恩!一直拥兵自重想造反!必须杀之!要不又一场战争爆发,得死上百万人!

就爱宝贝

就爱宝贝

皇室杀人是看自己心情的,罪刑按条例也许不致死亡可附加罪行可或导致诛连几族实在残害他人。

抗旨,吕后应不是抗旨。她遵守了先帝遗昭,给了韩信最耻辱的一种死法,小黑屋、布捆吊、乱棍打死、宫女打死的、堪比凌迟。

Princess .

Princess .

演义罢了,就说立了大功了,皇帝和你逗闷子,说“三不杀”?免死要不就免,要不就不免,韩信是统帅千军的大将,刘邦这么说的话韩信第一反应是什么?是高兴还是觉着刘邦必杀了他?很明显是必杀。

听雪

听雪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楊小星星

楊小星星

首先明确一点,张良诱高祖刘邦写下赦书,“见天不杀”、“天地不杀”、“见铁不杀”这是演义书评里的故事情节,纯属杜撰。

韩信在刘邦建立大西汉王朝中,居功甚伟,他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暗度陈仓,勇定三秦立,下了不世之功。

直至该下一战大败项羽,为西汉王朝的创建立下了奇功,在西汉史上是无可非议的开国第一功臣。然而,这位军事奇才却被吕后以谋反罪诛三族,他的死一时间引起了朝野上下巨大的震动。

历史上有关韩信之死,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人们,也影响了后人对韩信之死的判断。因为韩信不是一般的将领,他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首功功,虽然刘邦封萧何为首位功臣,但是实际上韩信才是第一功臣。韩信在军事上的才能,让刘邦感到恐惧!

刘邦曾经与韩信有过亲密的交谈,刘邦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陛下不过能将十万,过了十万,对不起你带不了,刘邦听完之后笑着问韩信,那么你能带多少兵?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韩信当时说了一句千古名言,臣带兵多多而益善耳,(意思是说我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别说十万,就算百万之众我都能指挥得了)此言一出!可想而知,刘邦听了之后会有什么感想?

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韩信被杀有两个不同的记载,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平了陈豨叛乱之后,回朝才知道韩信被杀,而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刘邦在前线就已经知道韩信被杀。刘邦知道以后,立即做了一个反应,他不是追查韩信之死,而是立即加封萧何。把萧何从丞相之职,提升为相国(在西汉时期,丞相一般设左、右两相,相国只设一个,相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以说权力非常之大)除此之外,加封萧何5000户食邑,另外派了500名士兵,外加一名都尉,作为萧何的警卫部队。那么同一本史书,两个不同的记载,哪个更可信?

我个人认为史记•萧相国世家更可信,为什么呢?有以下四个原因,第一点:韩信非一般的功臣,他的军功是天下第一,这么大的一个功臣,随便杀了,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汇报,谁有这么大的胆子?吕后也不敢这样做。

第二点:吕后此时不敢不报,因为杀韩信的时候正是刘邦准备废太子刘盈,立赵王刘如意愿望最强烈的时候,试想一下,在这么一个关键时刻,吕后不经请示擅自杀了一个大功臣,事后又不汇报,如果万一杀错了,或者刘邦不愿意了,那吕后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昌后有那么大的胆子吗?

第三点:此事影响废立,这件事直接影响到太子的废立,如果吕后在这件事上处理失当,那么刘邦抓住这件事一个诏书下来,就把吕后给撸了,把太子给换了。这个重要时刻,吕后一步棋都不敢走错。特别是杀韩信这种大事,他岂敢事后不向刘邦汇报呢?等到刘邦平叛回来才知道,然后且喜且怜之,在我看来不大可能。一定是事情急得,必须立即杀,杀完以后立即上报,这个比较合乎情理。

第四点:吕后邀功心切,在刘邦死前一年正是决心把太子刘盈拿掉,换成赵王刘如意的关键时刻,这个时候吕后最希望的,就是闹出点动静,吕后这个时候最迫切的想表示,我虽然没有戚夫人那么年轻,但是我帮助你巩固刘姓江山,是有作用的,所以这是吕后邀功的一个机会,他岂能放过!好不容易抓到一个谋反的人,而且自己亲手把它做掉了。立刻向刘邦报告,做实自己的功劳,吕后能傻到放弃这么一个显示自己的机会吗?

从以上各个方面来看,吕后一定是立即上报刘邦的,所以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不可相信,史记•萧相国世家的记载,才符合情理。那么司马迁为什么一个这样写?一个那样写呢,我估计司马迁在写韩信之死的时候,已经听到了两种说法,所以他才不得不在淮阴侯列记一说,在萧相国世家记一说,把两种说法都记载下,不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影响历史事实的叙述和记载。作为一个史学家,司马迁的精神值得人们钦佩,他是一个公正的史学家,和最优秀的史学家。但不管怎么说,韩信因为跟陈豨联手谋反,最后被灭了三族。

或许韩信到死都没有明白四点,第一,他不懂开国之君与功臣的关系,往往打天下情同手足,共享天下视为心患。第二,他不懂谋反不一定要有谋反的证据,只要有谋反的能力,就可以认定为谋反。第三,他不知道皇帝杀功臣,不关系到个人恩怨,关系到江山社稷的存亡。第四,他不懂冒犯君王是为臣之道的大忌,韩信曾经多次没放过刘邦。

肉丝

肉丝

刘邦的话能信吗

藤樱

藤樱

张良技能都是控 想保护韩信还是很轻松的

qiaojing

qiaojing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