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第一法术高手公孙胜,撺掇梁山聚义第一人,为何第一个离开梁山?
涛声依旧
公孙胜文滔武略,智谋超群,本想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效张子房辅刘邦,姜子牙助姬发成伟业,建奇功,以彪柄青史,奈何看梁山一干好汉,胸无大志,更堪梁山之主愚沬透顶,心中只识帝王朝迋,不知黎民百姓,略难当大任,索性隐退逍遥,也落的清闲自在,可谓高高高。
贾小lei
水浒中公孙胜为什么第一个离开了梁山?他究竟发现了什么?
《水浒传》中的公孙胜是个牛鼻子老道,他通晓阴阳八卦、识五行运转、观天象、降妖邪。他的师父罗真人是位神通三界、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的世外高人。公孙胜抱负远大、志在千里。他学到一身本领后,不甘心在深山古刹中埋没此生,想在尘世中建功立业,因此伙同晁天王等七人智取生辰纲,劫富济贫。公孙胜的的离开几乎是必然的,因为他历史上曾经选择主动脱离组织,历史问题没有交待清楚,此时组织上对他是否信任,这还是个大问题。
不过我们今天要谈的不是公孙胜离不离开的问题,而是公孙胜为何是第一个离开的问题。公孙胜是老资格的梁山元老,历经晁盖、宋江两朝不倒,非但不倒,而且还一直位列梁山革命集团领导核心层,最终在宋江自甘堕落为朝廷走狗、以众兄弟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子时飘然出走。公孙胜是梁山的政坛长青树,最终全身而退,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我一直认为公孙胜是革命理想主义者。他并不好财,晁盖、宋江及众将多次送他金银都推之不受,他参与劫生辰纲,是为了获得革命的启动资金,而不是李逵般的“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他第一次离开梁山,就是在宋江上山之后。那次出走事件,我认为是他已经看出了宋江不是个好鸟,与自己的革命理想有所分歧,于是借探母之机返回二仙山跟随罗仙人继续深造。 但是即使公孙胜在看清了宋江的为人之后,对于自己昔日的战友们还是放心不下,在打高唐州时再度出山,显示了其对革命战友的同情心理。 除此之外,也很有理由怀疑“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这把戏就是他一手操作的,毕竟他是这49名道士之中的一员,很难想象没有他这样的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宋江怎么能如此完美的泡制这一子虚乌有的事件。 也就是说,公孙胜同学长期从事梁山的领导工作,对于宋江的一些装神弄鬼的东西很是了解的,像那些什么九天玄女之类的事件,瞒别的粗人可以,瞒他这个半仙可不行。 在北宋特别是徽宗时期,道教是第一大宗教,群众基础深厚,公孙胜利用其道士的身份,在神化宋江,包括神化这一百零八人是上应天宿方面,是比较不受怀疑的,这对于凝聚众多有着封建迷信思想的老粗们是很有作用的。 上面说过了,公孙胜同学是有着革命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牛人,其个人能力也超强,宋江和他的关系,肯定是互相利用、互相防范的作用。 公孙胜虽然与吴用并列梁山上的执掌机密军师,但吴用 早已倒向宋江,而公孙胜同学一直与宋江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从领导核心宋江的角度上来看,这就很令人生厌了。 厌烦是厌烦,但是宋江是拿他没办法的。一则公孙胜的实力在那摆着,暗算不起作用,二则公孙胜是革命元老,说话还是算用的,所以当公孙胜看不惯宋江而选择主动离开的时候,宋江也装模作样挽留一番,实际上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只是大家没有明着反目。 所以说公孙胜第一个离开宋江,是他最先看清楚了宋江的本质,反正辽国也破了,自己仁至义尽,所谓道不同不足以与谋。所以,聪明人一定要学会激流勇退。然而,激流勇退说说容易,做到却难,公孙胜同学因为是有特殊身份的牛人,所以他做到了。 实际上历史上像这样一直处于政治权力核心而又能全身而退的人物还是如凤毛麟角般的稀少的。因此,宋江受招安后公孙胜回蓟州出家。淮西平定后,遵师命辞别众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习道术。 如见首不见尾的入云神龙,从此隐居在山林泉石之中。隐居时以每日作诗饮酒为乐最后享年82岁。公孙胜淡泊名利,正因为他的性格让他选择闲云野鹤的生活,他无疑是梁山好汉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妍
公孙胜是个明白人,对社会有责任心,欲撺掇一邦有正义感的好汉搞农民起义,推翻奸臣当道、皇帝无为的宋朝。但发现后续加盟的宋江不是造反之人,并聚集了很大一邦招安派人士,且招安派势力明显大于造反派势力,造反无望。因此,只好放弃了继续撺掇好汉们造反的计划,离开梁山。
陶小串 °
因为公孙胜的师父曾经嘱咐过他:破了高唐以后,不可迷恋红尘,要速返华山。
sunkefei
水浒中公孙胜为什么第一个弃梁山而去?这是由于他的特殊身份所决定的,水浒传作者赋予公孙胜是半人半仙的身份,能知过去未来之事,能逢凶化吉撒豆成兵,更知道自已的适时进退,水浒传悲剧结局,假设有一天公孙胜伤命于凡人之手,岂不贻笑大方,只有借探母之名提前离开。鲁智深是佛门子弟更有师父关照。可怜的是凡夫俗子前生注定命伤疆场,在劫难逃。堡垒内部思想分歧派系斗争屡见不鲜分合无常,后来人都可以捕风捉影,自由发挥,充分想象。
咯啦把心留在了危地马拉
公孙胜是个周游天下、行侠仗义的人,他撺掇梁山聚义,初衷就是替天行道。可是群雄聚齐,宋江做了首领,却发现梁山已经变了味,不是当初的替天行道,而是成了朝廷的走狗。公孙胜明察秋毫,但又不好向弟兄们挑明事情的真相,更不愿意当众打脸,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选择了离开。
yun
这不奇怪。做为"仙人"的弟子虽然曾撺掇了梁山聚义,也只不过为了上应"天时"下应"地理"。更是知道梁山的结局,简单说完成了任务。
关英铎FelixKw
看破棋局撒手时
龙腾虎斗丧偏师
何如一笑云游去
指点白云闲赋诗
ivy_liujia
既然是具有神话色彩的小说,那我们就要从神话色彩的角度去解释了,佛家道家的修仙都讲究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因果,梁山聚义只是公孙胜修炼路上的一个任务而已,他拉起七星聚义,撺掇大家梁山聚义,最后一百单八将聚齐,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况且他属于半仙之体,他师傅几乎就是神仙一样的存在了,早就看透了梁山聚义的结果,如果他的结果跟宋江一样,那也是命中注定有此一劫~没有什么太复杂的原因~
sunxiaomei
道不同
tonybaby
他看透了
小飞熊多多
有深邃的思想,明察秋毫。道不同不相与谋。当感情和义气即将用完,依然不能改变现状,只有早点离开——不伤害。不伤害,做人的基本准则。
alie
谢谢悟空邀请:撺掇梁山泊聚义时是入云龙公孙胜相伴于托塔天王晁盖身边,那时他们踌躇满志想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后来由于托塔天王晁盖晁天王早逝,及时雨宋公明经常表露想要被朝廷招安的意愿,加之入云龙公孙胜道行的不断深厚,他逐渐看清了宋江图谋、预判了梁山泊的未来,所以作为高人入云龙及时抽身、隐于荒野,求得善终。
littledemonyiyi
聪明人到什么时侯都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