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第一法术高手公孙胜,撺掇梁山聚义第一人,为何第一个离开梁山?

一簬晑北
前提:作为一个对《水浒》有特别感情的人我觉得题主的问题很有趣,很值得探讨。
以下为干货:
要弄清公孙胜出走,就要弄清他什么时候出走。《水浒传》中公孙胜有过两次出走,那么就这两次出走我们可以进行分析。
【1】第一次出走是在宋江上梁山不久后,公孙胜提出要下山,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公孙胜出走的理由:
“众人饮酒之时,只见公孙胜起身对众头领说道:“感蒙众位豪杰相待贫道许多时,恩同骨肉,只是小道自从跟着晁头领到山,逐日宴乐,一向不曾还乡看视老母。……””等等原因,
当然看望父母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我们单纯这么想这个问题就太简单了,首先我们知道当初公孙胜出山是为了做大事情,这个大事情就是和官场里的贪污玩弄国家的官员作对,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公孙胜找到晁盖智取生辰纲的缘由,而晁盖同意了公孙胜的建议,并一起实施了,可以说,在理想方面,晁盖公孙胜等七人是同穿一条裤子的,之后的上梁山,一切都是按照公孙胜的剧本在走,讲到这里,我想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疑问,那既然事情按照公孙胜的想法走,为什么这个时候的公孙胜没有说要回去看望老母,我们知道,当一项事业正在上升的时间,我们会安排好未来的计划,所以说,当公孙胜选择出山的时候,他就已经安排了老母的生活(截取生辰纲这样的事算小的吗?放在现在来说,不比抢劫银行事小,而且你抢的还是国务院总理的,你能说你不安排好你的后事吗),事情到这边就明了了很多,那就是公孙胜第一次出走肯定是因为他在梁山遇到了某件事或者某个人从而导致他选择离开,通过对小说章节目录我们知道在晁盖等人上了梁山后,梁山开始了解救梁山恩人宋江等人的事迹,最终在宋江等人上山后公孙胜选择了离开,可以说,公孙胜的离开和宋江有着莫大的关系,而宋江又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呢?郓城小吏,人称孝义黑三郎,在江湖上名气很大,可以和晁盖相提并论甚至有过之,作为一个公务系统的人,宋江的理念是忠君保国,他的忠已经到了“愚”的地步,宋江曾说:“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衷心不负朝廷”可见一般,可见一斑,这也是公孙胜和宋江理念的矛盾,其二是解救宋江后,宋江所带的圈子也上了梁山,我们称其为宋江派,这与公孙胜所依附的晁盖派又是一个矛盾,公孙胜作为一个政治嗅觉灵敏的人,他已经看出了宋江等人和自己理念的不同,宋江等人的上山意味这原来排位坐次的重新排序,这也是老梁山派所不愿意的(晁盖派),所以他感觉到了危机感。其三是宋江等人上山后日日饮酒作乐,而公孙胜是一个道教人物,这种生活方式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也就是和他本意相反。基于以上三点,最终导致了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
【2】公孙胜的第二次出走是在宋江征讨王庆后,公孙胜遵从他的师傅的指示离开梁山一伙,回到蓟州。那公孙胜为什么要离开呢?要知道现在这个时候梁山可是处于鼎盛时期,对内缴贼胜利,皇帝对宋江一伙看重,要了解公孙胜离开一定要了解他离开的背景,我们知道这个时候的宋江已经完全为朝廷所利用,成为朝廷对外征讨的一枚棋子,说是为了维护稳定,其实是分化梁山的势力,面对宋江的“愚忠”,公孙胜没有办法,他能做的只是尽力去帮助自己的兄弟躲过一劫又一劫,然而他的师傅却敏锐的看到了宋江一伙即将损失惨重,作为公孙胜的师傅,他有必要去提醒公孙胜继续前行的危机,于是乎,他告诉公孙胜“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是何止聪明之人,岂会不明白,于是乎他果断决定离开,(罗真人敏锐的意识到出征方腊困难重重,为不让徒弟公孙胜冒险,故执意将其留在身边。半仙罗真人送给宋江的八句法语中,后四句是这么写的: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巴官禄同归。“始逢冬暮”暗指方腊;“鸿雁分飞”暗指梁山兄弟生死离别;“吴头楚尾”指宋江自吴地(江州)造反,而最终死于楚州;“官禄同归”可能是指梁山兄弟虽生死离别,但总算都得到了朝廷封赏。罗真人已知征方腊前途凶险之极,自然不会让爱徒去冒险。此段参考天涯社区论坛)。总得来说,公孙胜第二次离开是因为他收到罗真人的“透露”,以及他看清楚宋江一伙的结局。
很多人看水浒常常被其中的侠情豪义所敬佩,其实仔细品味,方知其中人情世故,冷暖,可谓是凄凄惨惨戚戚啊!

我叫_刘小怪
公孙胜,何许人也?就是一打卦先生,四处奔波流浪的主,可能小时候家境不错,读了个本科硕士博士,……,家里没后台,四处打工!……,碰到豪强地主村霸地头蛇晁盖哥哥,吃喝不愁,……,时常在想,人生在世,不能吃喝玩乐拉撒睡……,总得找点乐子,证明自己人生价值,……,于是乎,反抗朝廷,……,碰到好时机,说不定,做个大将军,出将入相,流芳百世!
不巧了,来了个黑三郎宋江,也不老老实实做贼,偏要用热脸蛋贴朝廷冷屁股,……,公孙胜气的睡不着,……,朝廷的人,心黑得很,……,吃人不吐骨头,喝人血白蛋白的主儿,……,惹不起躲得起,……,罢了罢了……,走吧!救条命再说,只好离开梁山,云游四海啰!

grace1023koo
要说起梁山好汉中最为神秘的人物,就飞入云龙公孙胜莫属了。不光是因为他是一位修仙的懂得五行道法的道士,而且公孙胜还是第一个离开梁山的人,他为什么要离开梁山呢?只因他彻底的看透了一个人。
公孙胜本是一个道士,他在云游江湖的时候,得知晁盖此人重情重义,所以就和晁盖交好。后来晁盖和公孙胜等几个兄弟智取生辰纲,劫富济贫。后来在几经周折之下,他们更是一起上了梁山。干着一些劫富济贫的正义之事。
但是一个如此充满兄弟情义的梁山,公孙策却是第一个离开梁山的人,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公孙策离开梁山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宋江。公孙胜虽然是一个云游的道士,但是却是一个非常重情重义之人,这个从他和晁盖交好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后来在宋江上了梁山之后,当时在聚义厅众位好汉齐聚的时候,宋江就开始分化了梁山上的势力。所以公孙胜一看苗头不对,所以就以奉养母亲和师父为由,率先离开了梁山。因为在他看来,此时的梁山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讲兄弟情义的梁山了,而多了一些利益纠纷,这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宋江上梁山之后,他第一次离开了梁山。虽然此时他离开梁山,但是对于自己的兄弟还是放心不下的。所以他虽然在家奉养母亲,但是还是心系着梁山上的众位好兄弟的。所以在宋江攻打高唐州的时候,被妖道高廉打败。
没有办法之际,宋江就派戴宗去请公孙胜出山,前来帮助自己。此时公孙胜因为放不下梁山上的兄弟,所以决定再次出山,帮助宋江攻打高唐州。 而夺下了高唐州之后,公孙胜在兄弟们的挽留之下,再次留在了梁山。
而之后,他也为宋江的多次征战的时候也立下了功劳。但是公孙胜甚至自己和公孙胜绝对不是一条路上的人。所以此时他们是互相利用,互相防备的。此时在梁山上,公孙胜和“智多星”吴用一起担任着梁山军师的角色。
但是和吴用完全信服宋江不同,公孙胜和宋江是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的。而也深知自己不可能收服公孙胜。所以对于公孙胜也是非常忌惮的。当时宋江虽然内心厌恶他,但是也对他完全没有办法。
因为公孙胜的实力强盛,而且作为梁山的元老,是很有威望的。所以公孙胜在第二次离开梁山的时候,宋江只是表面上挽留一番,但是内心是巴不得公孙胜离开的。而公孙胜的再次离开,同样也是因为宋江。
此时公孙胜彻底看清了宋江此人的本性。从当初他初上梁山的时候,就大搞分裂,后来接受朝廷的招安,将梁山上的兄弟们带上了绝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公孙胜在无法阻止事情发展的情况下,只能激流勇。
最后果然宋江等人惨死,而公孙胜隐居山林,最后享年82岁,得以善终。而公孙胜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完全就是因为他早就看透了宋江,所以及时离开梁山这个是非之地,才有一个好的结局。

§sinoworm
按照《水浒》原文介绍,入云龙公孙胜已有半仙之体,自然对于未来是有所预测的,也就是说他本人对梁山的结局是早就知道的,既然知道了结局,也就没有必要淌这浑水了。其次公孙胜是道家出身,道家讲究的是清净无为,那么退出纷争,专修道法也是非常合理的选择。

许愿池里的叹息
公孙胜梁山座次第四,归位天闲星,诨号入云龙,道号一清。历史上并无公孙胜的可考证据,他是否真的存在,仍是一个问号,但他在《水浒传》中却是一个开挂的存在。公孙胜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因此他武艺高强,乱世之中,拥有高强武艺已经可以安身立命,但公孙胜却不止于此,他还会道术,他曾拜二仙山紫虚观罗真人为师,得道号一清先生。
公孙胜跟着他习得高强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可日行千里,常年在外云游,因此江湖里留下名号“入云龙”。 其他好汉只有物理攻击属性,而他却拥有物理和法术两种特性。公孙胜与与晁盖、吴用、阮氏三雄、刘唐七星聚义,劫下生辰纲后遭官府严厉追捕,无奈被逼上梁山。公孙胜与晁盖一起上的梁山,原寨主见他们本领高强并不想收留,但是在离去的时候与林冲火并,后占领梁山。
林冲推举晁盖为寨主,并推吴用为军师。公孙胜则居第三位,此时的公孙胜也算是梁山的开山元勋。后来宋江上了梁山,通过宋江的经历和对未来的展望,公孙胜看清了宋江的为人,这个突如其来的宋江,一上山就不把自己当外人,表面是兄弟情意重千斤,尽力拉近与大家的关系,实则是争夺梁山的领导权,而憨厚的晁寨主还浑然不知。
公孙胜心想,好不容易有了安身之所,我可不能卷入这场权利斗争,于是在一次头目聚会中抬手作揖,留下一句:“蓟州老母在彼,欲待回乡省视一遭。”便回了家乡,从此一去不返。有趣的是,宋江上山后,探母的有两人,李逵与公孙胜。一人朴实烂漫,以接母为名,行人子之孝,一个智慧过人,以探母为名,行避争之实;第一次下山足以见公孙胜的明智。
公孙胜下山后就改名清道人隐居,后梁山事急,派李逵下山寻公孙胜,公孙胜心想自己始终还是与梁山有感情,没必要真的撕破脸皮,于是又重返梁山。宋江带军攻打高唐州时,公孙胜大破高廉的妖法,宋江部队打芒砀山时,公孙胜破了樊瑞的妖法,收服樊瑞做小弟。宋江决定招安后,公孙胜仍然一直辅佐他,公孙胜开挂一般的能力多次帮助军队取得胜利。

卉_hui
水浒中公孙胜为何第一个弃梁山而去?真相揭开,让人不敢相信!
书里说,公孙胜行走江湖多年,江湖上所谓一清道人也是赫赫有名的。
他和晁盖一伙抢劫了生辰纲案发,被迫逃上梁山。在逃上梁山之前,公孙胜也和阮氏三雄他们一起杀了不少官兵。
到了梁山以后,晁盖他们发现王伦不愿意收留,又无处可去,就联合林冲火拼了王伦。
公孙胜开始时志向远大。希望破灭后,顺应天道,急流勇退,看破不可说破,天机不可泄露。他看穿了宋江吴用一心诏安的嘴脸,预料到招安后众好汉的悲惨结局。是公孙胜离开梁山的原因。公孙胜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奇门法术,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差不多。
公孙胜之所以第一个离开宋江。就是看出了因为宋江的关系。梁山内部已经开始出现瓦解的迹象。并且宋江的所作所为就是让大家去送死。用大家的命去搏一个前程。事实上公孙胜也是非常明智的。之后梁山兄弟好汉死的死伤的伤,公孙胜及时的退出,保全了自己的性命,逍遥的生活到了晚年,可谓是梁山好汉中头脑眼光双全的一位英雄。
他,是一个聪明人,一个聪明人,知道了一点点消息,就能上晁盖家,劝说晁盖截生辰纲,因为他分析过,押送生辰纲的旅途中,只有晁盖那一片的地界有机会得到宝物,也只有晁盖这个地头蛇得了生辰纲才不会惹人怀疑。
在征讨完方腊后,他深知“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并且,朝廷里的聪明人太多,他算计不过,所以只能退让,做一个潇洒的国师,辅助混江龙李俊。因此,宋江受招安后公孙胜回蓟州出家。淮西平定后,遵师命辞别众兄弟,功成身退,回家奉母,修习道术。如见首不见尾的入云神龙,从此隐居在山林泉石之中。隐居时以每日作诗饮酒为乐 最后享年82岁。公孙胜淡泊名利,正因为他的性格让他选择闲云野鹤的生活,他无疑是梁山好汉中最幸福的人物之一。
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

dannyniu
公孙胜与梁山其他人其实都不太一样,他代表着世间的一类人。 通常,一个人的生命追求基本逃不出“利、欲、正法、解脱”四端。普通人的一生围绕着前两个奔忙一生,而梁山好汉绝大部分人的生命特质主要在于“正法”,所谓的替天行道、聚义、忠义等口号、标语都是其表现。公孙胜一开始也有这种特质,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一个颇有良知的理想主义者”,这才以道士身混迹于一群造反者群体中,屡次发挥重要作用。 但与众多梁山好汉不同的是,公孙胜还有强烈的追求解脱的生命理想,类似于刘邦阵营中的张良。对这种的人来说,如果不在人间做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对正法的追求、抱负,他的修道将永远无法寸进。但人间的“一番事业”并非真正的追求,只是自己的一个“执念”罢了。 其师罗真人对此肯定洞若观火,所以才放任他之前追随晁盖、宋江等人。但到了后期,恐怕连公孙胜也已经看透了一切,所谓的正法追求不过是镜花水月,失败是肯定的,遂彻底放下,找了个借口离开了梁山,从此专注于道业。 这样的人现在仍有不少。

莫明明
你要说书吧,就是作者安排的
电视剧吧,就是导演安排的

张狒狒
谢邀。公孙胜有神通,已预知梁山结局如何。个人最好的归宿是跟随师父隐居山林或云游天下。

控制狂爱疯游
从宋江开始为脸上的刺青在乎的时候,梁山就完了

Emily819
公孙胜,品行端正,不是做土匪的人。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gitana
因为他看出了宋江的内心想法

寻梦小熊维尼
不是他心底古井无波
不是他眼里红尘看破
不是他只为钱下了油锅
不是他只爱唱好汉之歌
不是他不知江湖险恶
不是他不懂忠君爱国
不是他不识宋江本色
不是他不想坐梁山一哥
忘了他么
忘了他么
一只闲云里的野鹤
忘了他么
忘了他么
一头沙漠里的骆驼
身在草泽
心在沙漠
原谅他为了老母为了师傅
不再回梁山的选择
驼 驼 驼 鹤 鹤 鹤 莪 莪 莪
饿 饿 饿 哦 哦 哦 鹅 鹅 鹅
曲项向天歌。
斗笠天下走,
拂尘扫水泊……

xiao曉蕓_She
其实,梁山泊里公孙胜是第一高人,他有可能预感梁山前途堪忧,不愿意得罪松江才弃梁山而去。

outsider
在《水浒传》中,大家都知道,公孙胜自幼好习功夫,又后得罗真人传授兼有一身过人的外家功夫,道术高超,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四位,上应天闲星,担任掌管机密军师,论地位公孙胜在梁山可谓高高在上。
所以很多人说,公孙胜其实是个世外高人,带有神话色彩,有这样的高手,别说宋江招安了,就是帮助宋江当上皇帝,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们发现,公孙胜并没有一直待在梁山帮助宋江,而是长期不在梁山。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企鹅号“溪谈史话”作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孙胜听从师傅的建议,早就看出了宋江的结局,所以早点离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再说修道之人,讲究的是清静,在梁山这样的环境之下,还谈什么清静呢?还怎么继续修行呢?对吧?
二是公孙胜是原著作者的画龙点睛之笔,入云龙的绰号也证明了公孙胜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承前启后,创世开局的关键人物。水浒的故事完全由他而起,可以说是他忽悠了晁天王一帮人才有了故事的核心起因。
公孙胜打听到生辰纲的具体行程,参与到七星聚义中,明显是奉了其老师罗真人之命令,启动这次重大行动。才有了以后的故事。
三是公孙胜提前告别宋江,回师傅身边,是提醒宋江要适可而止,不能太投入了,否则自己结局极悲惨,可惜宋江没有办法领悟到位,所以最终结局不好。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