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评价崇祯皇帝?

最新跟帖
小皮皮

小皮皮

崇祯年青气盛,有抱负;

但无雄才大略。

急于摆平满清问题,听信袁崇焕吹牛五年平辽。

对内不考虑清楚农民起义根源只知道镇压。

李自成兵临城下,不知道避其锋芒,非把明朝三百年基业断送在自己手上,也不迁都以图东山再起。

晨曦如我

晨曦如我

崇祯是个货真价实的好皇帝,他勤勉,节俭,一心为国!但是天时,人和都不在他这边!,最多只占了个地利,这种情况下,是无人能救的!他刚愎自用,多疑!都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换成谁,也会刚愎自用,多疑的!

渐行渐远xl

渐行渐远xl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来说说作为一个优秀的皇帝,勤政,不是一个皇帝的充分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做皇帝,并不一定需要自己忙起来,而是一定要知道怎么让别人忙起来。崇祯皇帝朱由检确实很勤政,在历史上所有的皇帝中,恐怕比他勤政的皇帝也是极少数。

崇祯皇帝接手后,忙是必须的,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接手的大明朝是一个烂摊子,所以他的江山事情很多。其次崇祯很多疑,不信任朝臣,所以好多事都是自己做。再说崇祯的能力很有限,最后他虽然勤政,但效率极低。

我们再来看看,崇祯当了皇帝以后,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先说财政方面,崇祯上台以后,废除了阉党设立的工商税,东林党高呼万岁,欢天喜地,可是明朝朝廷没钱了,缺军饷,明朝北方还怎么打仗?所以和后金的战争频繁失利,明朝精锐被逐渐耗尽。帝国为了想办法,只能盘剥农民,加重三饷,这就是硬逼着农民起义造反。

用人方面,崇祯也是低能级别的。崇祯皇帝很刻薄,对得宠的庸人很刻薄,对待有才的能人他更加的刻薄。崇祯皇帝17年换了19人20任内阁,这已经马上超过了明朝立国以来内阁首辅的数量,其他官员更换频率也是很高。崇祯朝最能治军的三人:卢象升(培育天雄军)、袁崇焕(培育关宁军)、孙传庭(培育秦军)。他们的死直接间接的都是被崇祯整死的。

最后说说做人,崇祯征收三饷,得罪了天下百姓。崇祯连满朝文武也得罪了一个遍,所以后来打仗需要用钱,文武百官没一个愿意出钱的,他在帝国财务困难时,向皇亲国戚、贵族们借钱,结果是:皇后的父亲勉强捐了1万两(其中5000两还是皇后给的)。大臣们真的没钱吗?他在帝国财务困难时,向皇亲国戚、贵族们借钱,结果是:皇后的父亲勉强捐了1万两(其中5000两还是皇后给的)。大臣们真的没钱吗?回顾中国历史上,皇帝与臣子之间关系闹到这般田地的还真不多见。

崇祯皇帝是一个勤俭节约的皇帝不假,但他更是一个刻薄,爱面子,猜忌多疑的皇帝,如果他不折腾放手让能臣去做事,明朝也许不会在他的手里灭国,而他就是喜欢折腾,还是瞎折腾。明朝岂能不灭国?

天蝎小逸9

天蝎小逸9

崇祯皇帝,本名朱由检,是明朝的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他登基之时,大明王朝就处在内忧外患之中,江山风雨飘摇之际,他立志要让大明王朝中兴,恢复昔日的辉煌。他是一位雄心万丈的皇帝,但由于现实的无奈和自身性格的缺陷,使他的雄心破灭,大明也就此灭亡。

我个人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位自身的的能力与自身理想不符的皇帝。

一 歼灭阉党,夺回权力。

在他刚登基之际,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已经多年,加上前任皇帝天启皇帝生性好玩,不理朝政,导致皇帝的大权旁落。他一上台,就先拿魏忠贤开刀,铲除了阉党,夺回了皇帝的权力。当时太监的权力没有明面法律的认可,只是依靠皇帝的一句话而已,皇帝想让谁当谁走人,因此崇祯歼灭魏忠贤,更多得益于君王权力的专制性。但他没有像他哥哥天启皇帝一样天天玩,啥也不管,还夺回了权力,可以看出崇祯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皇帝。

二 着力整顿内忧外患。

当时大明王朝外部最大的威胁就是已经占据了辽东半岛的后金政权(后来的清朝)。在万历年间,自从发生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后,大明就丧失可主动权,崇祯皇帝一上台,就要迫不及待的收复辽东。在得到袁崇焕“五年可复辽”的承诺之后,他高兴坏了,袁崇焕要啥给啥。

大明王朝最大的内忧是农民军。他一开始在剿灭农民军,还是他们网开一面,力主安抚,为此他还下了几次罪己诏。在得知安抚不可能之时,他任命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开启了十面张网的计划,整顿了人力、物力剿灭农民军,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李自成跑路和张献忠投降。

由此看崇祯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的,但他本身的性格却注定了他的失败。

崇祯生性多疑,为人处事优柔寡断,在关键缺少果断决策的决心,要面子,怕背锅,对待自己的手下残忍。

举几个事例。

一 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是当时抗金明将,在明军不敌后金军队的大背景下,多次击退敌人,有一次还打败了皇太极,不久后皇太极因此去世。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入侵大明,袁崇焕率兵勤王。打退后金后,崇祯听信传言,认为他和皇太极有勾结,将其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值得一说的还有剿灭农民军的孙传庭,他分别活捉了高迎祥,打得李自成只剩十八个人逃到商洛山,两代闯王都败在他的手里。正当农民军危机缓和之际,因为时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孙传庭的矛盾,崇祯把孙关到了大牢里。待李自成卷土重来,在河南用兵数十万,急眼了,崇祯才把放了出来。但形势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孙传庭已无力回天,战死潼关,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

二 和农民军和后金的谈判。

先说说崇祯和皇太极的谈判。崇祯十一年,十面张网计划处于收官阶段,东北的皇太极因为后方原因,提出主动与崇祯议和,条件大概是在互相承认的基础上进行大致平等的贸易。这对明朝是一个绝佳安内的机会,所以崇祯命令时任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秘密与后金接触,谁知谈判的文件被陈新甲的仆人当作普通奏折上交到了内阁,议和的事情泄露,朝廷一片骂声,崇祯眼看局势不对,直接甩锅,将陈新甲抛了出去,处死了他。议和就此破裂,崇祯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再说和农民军,当时李自成的势力已经发展壮大,占领了大明西北的大片江山,直逼北京。李自成于是就给崇祯开出了议和条件,大概就是你封我为万王,我帮你去对付关外的皇太极。当时的大明大势已去,无力和农民军再战,当崇祯召集群臣开会的时候,大家你吵我吵,崇祯到最后默默地不说话了。按理再说这个对当时的崇祯也是有利的,由于明朝的内斗,加上崇祯的优柔寡断,这后就不了了之。

三 迁都风波

就在李自成之前,有人曾经提议,将首都搬到南京。当时南京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班子,若崇祯迁到了南京可以直接使用,这个意见一拿到朝上议论,文臣又开始了以往的唇枪舌剑,但仍然一个主意都拿不了。崇祯没有他祖先朱棣迁都的魄力,力排众议,谁拦着我整谁,谁拦我杀谁,始终拿不了主意。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人提了个折衷的意见,让太子去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崇祯听到这个为之一亮,但被一个唐肃宗灵武事件给吓退了。最后崇祯只有向群臣抱怨,十三陵我怎么可能搬到南京。

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展现了“君王死社稷”的风骨,命令张皇后自杀,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女儿,感叹她们怎么会出生于帝王之家,留下不要伤害我的子民的遗书后,于煤山上吊自杀。

纵观他的一生,有着恢复大明往日雄风的抱负,却受制于自己性格弱点,导致国破家亡,可悲可叹。

青

对农民苛以重税把人家逼得没活路造反。

孙传庭靠6万两银子自己募兵把横行多年的流寇几乎杀绝连赏都没领就因为宠臣几句谗言下了大狱

不懂军事却屡屡对前线战事指手画脚乱下军令状。

他这一辈子诠释了什么是好心办坏事最高境界,就好比你不懂急救给人做心肺复苏结果把人家肋骨压断了,崇祯则是更是极品使力过猛直接把病人压死了,他如果不这么瞎折腾,说不定大明这病人还能多残喘几年,甚至等到个好大夫病愈都有可能。

所以他这一生虽然勤政,但好心并不能作为其免责的借口。

创建于2017.10.28

编辑

秋天2212

秋天2212

志大才疏来形容崇祯是比较合适的,崇祯没有受过当皇帝的基本教育,他本身没有治国安邦的韬略,同时也不具成熟的御人手段。在大明爆发财政危机时在他除了加饷没有任何有效措施,在政治危机时除了换内阁和砍人也没有任何有效措施,在军事上除了不断催促军队速战速决就是砍将领,逼死将领,也没有有效措施。总之他自己拿不出有效措施,也选拔不出能解决问题的大臣,他的表现与对手皇太极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跟用人高手刘邦,李世民,朱元璋更没有可比性。

冻奶茶

冻奶茶

朱由检(明思宗,崇祯皇帝,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1622年,朱由检被册封为信王,27年登基,改元崇祯。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百姓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清军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号为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弘光元年二月丙子改上庙号毅宗。1659年,改谥庄烈愍皇帝,多简称为“庄烈帝”。

wimisroom

wimisroom

他太着急了,他的梦想压垮了他,也压垮了整个大明王朝

chen_8508

chen_8508

急功好利,志大才疏。唯一可称道者,不屈耳。然身不屈亡身,国不屈亡国。故毅宗之为君,求为守成之主,或可得焉。身遭乱世,夫复何言?

大七

大七

朱由检出生后封号信王,17岁继位,在继位前,他从没有想到他这一辈子还能当上皇帝,他哥朱由校年纪轻轻就死了,这是他无法预料的,正是因为他是作为王爷从小培养教育的,所以在当上皇帝后,他没有从小没有受到帝王之术的各方面教育,在这方面为他以后当上皇帝后不管是在用人之道和处理朝臣关系上,埋下了很大的祸根,什么事情都是由着他的性子来!
他在位十七年换了十几个首辅,杀了几个抗金名将,如卢象升,袁崇焕,孙传庭等人,卢象升和孙传庭虽然不是经他手而杀,但却是他逼死的,关于他的性格描述,历史上已经说的很清楚,刻薄,自私,死要面子,急功近利,没有担当等等!

他一直不想当个亡国之君,拼命的维护着明朝这个风雨飘摇的大厦,但始终都是拆东墙补西墙,于事无补,仍是挡不住明朝的灭亡,他勤俭节约,辛苦工作,无休止的开会上朝议事,但无论他怎么做,始终挡不了明朝灭亡的步伐,他爸爸爷爷老爷子,一辈子上朝的次数都没有他一个人多,说白了方向不对,努力白费,他能做的无非是延缓明朝的灭亡步伐,做的好了再维持十年八年,做的差了,早灭亡几年!

就如当年明月说的,一个王朝的建立到走向灭亡大底不过三百年,都逃不脱这个历史定律和魔咒,明1368年建国1644年灭亡,共276年,他已经气数已尽,谁也无法阻挡,一个没落衰败老态龙钟的王朝和一个冉冉升起朝气蓬勃的新生国家,自然不是对手!不远崇祯帝只愿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是谁也救不见了!

猴子

猴子

在我个人感觉,崇祯真不算什么明主。胸怀大志却短视多疑,多贤才却不尽用,勤政却多做无用功。

初继位没多久就把阉党干了,杀魏忠贤是没错的,但把阉党干死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后来又扶持身边的近侍,却有点力不从心。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剿个叛军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换帅。打个满夷却不敢竭尽所有去供给边疆。朝廷大臣也是一换再换闹得人心不稳。崇祯忠臣名将吗?不缺。但被他委以重任的臣子却得不到崇祯的信任。这是明主所为吗?

至于罪己诏,第一次下,群臣百姓会自责。第二次下群臣百姓会内疚。第三次下,我的陛下别闹了行吗?你罪己罪己,只见罪不见做不见改,何用只有?要是认错就能解决问题,还要军队干什么?这样做只能无端消耗朝廷信用,降低皇室威严。


行走中的白羊

行走中的白羊

大明王朝的终结,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崇祯帝不幸,承担了亡国的历史结果。因此,与其纠结于“冤不冤”,不妨问一句“可能不可能”。

大明王朝自从1368年创立,朱元璋手定各项制度,朱棣祖孙三代相继完善内阁制度,由此成为明朝三百年的祖宗成法。这套成法制度里,皇帝、文官、太监构成权力者主体,四书五经以及科举制度构成权力的逻辑基础,以农为主、守定故土的战略内敛则是整个国家的意识形态。这一祖宗成法,有效的防止或遏阻了中国政体内部的动荡和乱源,文官集团空前的团结一致,成为皇帝的思想工具兼行政工具,太监则旁逸斜出,成为皇帝防范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的制衡工具。虽然如此,但这套制度也压制了技术的创造活力和思想的突破可能。全部知识分子,都被禁锢于四书五经的道德藩篱中,不能自拔;四书五经仿佛是一座画在知识分子脑海中的囚牢,把一切再创造的可能都圈死在了里面;农业为主的经济,保持了经济的稳定性,却创造不出大量的资本;即便有资本,却也构不成一种运动的力量,形不成开放的气候,而只是一种葛朗台式、静止的守财奴资本。晚明所谓“资本主义萌芽”,实在只是中国历史学家一厢情愿的梦呓而已。

祖宗成法,有如今日之宪法,神圣不可亵渎,实乃文官集团以及全部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四书五经所确立的轨范系统,以及这一系统所塑造的经济氛围,便成为皇帝也不能撼动分毫的铁则(对此,太监就更无能为力了)。于是,经济的停滞,政治的紊乱,内外威胁接踵而来,皇帝(太监)和文官集团为此互相较量,宪法逐步失效,终至于天下大乱,家破国亡。清朝入关,也没有什么新创造,不过是承袭明制,并将皇帝专制加强而已,其所加强的部分,恰恰就是明朝诸皇帝被四书五经所压制的部分(这一部分在明朝,原本属于文官集团)。

所以,最后一个结论:崇祯帝中兴大明,几无可能。

Z

Z

感谢邀请!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7岁继承皇位,从自己的木匠哥哥接过来一副烂摊子。崇祯即位的时候明朝内忧外患。外有努尔哈赤的后金,内有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都是被崇祯逼反的。李自成本来为一名驿卒,崇祯为了节省开支,居然把驿卒裁撤了。李自成一下就失业了,没有工作的李自成只有造反啦!

朱由检每天勤勤恳恳,在位17年不看歌舞,不宠嫔妃。一生之中只有一个皇后、三个贵妃。但是崇祯皇帝是一个悲剧的皇帝,“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崇祯皇帝是替祖宗受过,明亡始于万历。

崇祯皇帝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他刚愎自用,17年换了51个内阁大臣,平均一年换三个。崇祯皇帝对臣子尖酸刻薄,让你半年平定反贼,大臣说好。半年到了,眼看就要平定了,还需要三个月,崇祯说你骗我,于是就把你杀掉。这怎么行呢?

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皇帝杀死了自己的儿女,然后在梅山上的歪脖子树上吊死了。

xinhezz198

xinhezz198

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是大家谈论非常多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争议的一个皇帝。对于崇祯皇帝的评价,清朝人有清朝人的看法,民国时期的人有他们的看法,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认知。

崇祯帝登基之后,一展雄心大略,大有重振明朝雄风的决心和魄力。崇祯帝上台后,先是杀了天启皇帝时期的权阉魏忠贤,魏忠贤在现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非常负面的人物,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魏忠贤是能够稳定局势的,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强权人物,其实崇祯帝大可通过一个较为温和的方式慢慢清除魏忠贤的影响,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非常激进的措施,所以导致了明王朝的震荡。

再者,崇祯帝主导废除了工商税,使得明王朝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同时,崇祯帝接受东林党人的意见开征三饷(包括辽饷、练饷和剿饷),该举措直接导致了明王朝民心丧尽。

当然,崇祯帝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导致的结果却是灾难性的。

所以,如果崇祯帝是一个能力平平的人,或许明王朝还能够更长久一些。

Jason_恩

Jason_恩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政治军事才能不足,志大才疏,是个不负责任又只会逃避的皇帝。又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勤恳皇帝。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低下不怪他,他没有像天启万历等受过系统的储君教育会这样也算是正常。总之他就是一个值得同情又不值得同情的矛盾皇帝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