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评价崇祯皇帝?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是我de杨先森

是我de杨先森

明史》中对庄烈帝评价就相当之高,大概意思是这样的:庄烈帝接手神宗、熹宗的烂摊子,国力衰弱、民生凋敝、朝野混乱,大明几乎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庄烈帝在位十七年间,夙兴夜寐,勤政治国,铲除魏忠贤、客氏等奸佞之徒,力图扭转乾坤。可惜无回天之力,国难之日,自缢而亡,身为帝君宁死而不受辱,可以说是亡国之君中性情刚烈之人了。

纵观各代亡国之君,崇祯绝对算是一个异数:他不荒淫、不喜功、不奢靡,反而铲除奸佞,勤政理国,但却葬送了祖宗基业,成为了争议最多的亡国之君。对于崇祯的争议最大的就是:袁崇焕之死,魏忠贤之亡。


先说一下魏忠贤,最近有种盛行的说法:魏忠贤不亡,努尔哈赤的后金始终难以入关,那么这种说法可信吗?

魏忠贤的得势和一个叫客氏的女人密不可分,此人原本是明熹宗的奶娘,由于朱常洛也就是崇祯的老爹,荒淫无度,又食用丹药,做了一个月皇帝就仙逝了。

明熹宗也就是崇祯的哥哥,继承了帝位,他非常宠爱客氏。客氏作为明熹宗的乳娘,经常早上就前往寝宫服侍明熹宗饮食起居,一直到后半夜才离开,两人关系暧昧不已。魏忠贤就是攀上了客氏的高枝,身为太监和客氏结为夫妻,俗称“对食”。

“九千岁”魏忠贤“功绩”有两点:其一,和客氏联手,针对东林党众臣,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六君子”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压。其二,客氏为了专宠,迫害明熹宗子女,甚至连张皇后的孩子都被以按摩名义除掉,其她妃嫔宫娥可想而知。打压东林党,我们可以说是有利有弊,但至少程度过激了一些,导致治国之才匮乏。但迫害明熹宗子女,导致龙脉断绝,无奈选用弟弟崇祯即位,魏忠贤、客氏死有余辜。

那么魏忠贤在世时,后金真的拿大明没办法吗?恰恰相反,辽东重镇沈阳、锦州,就是在明熹宗年间逐步沦陷的。袁崇焕也是在这一时期脱颖而出的,宁远就像一座孤独的巨人,死死地屹立在辽东大地之上,“宁远大捷”中努尔哈赤受挫,不久后憾然离世。


可以说魏忠贤把持权柄的明熹宗年间,明朝一步步丧失了对辽东的掌控力,而努尔哈赤带领的女真自神宗末年的萨尔浒之战起,就进入了飞速的生长壮大期。这也是明朝衰亡,始于万历的说法由来。至于女真为何没有入关,在于他们属于渔猎民族,而不是游牧民族。女真具备一定的骑兵奔袭能力之外,更加注重步步为营、逐渐蚕食。魏忠贤时期,只是明朝在辽东还有大片土地可以丢失,后金才没有大举入关。

除此之外,天启大爆炸也是明熹宗年间的悬案,整整两万多人死亡,甚至皇宫内都受到了波及。王恭厂为中心蔓延的火药爆炸,摧毁了燕京的繁荣,土木、石块、残尸到处乱飞,朱由校身旁的侍卫都被石块击杀,三皇子朱慈昊闷死在了倒塌的宫殿之内。

明亡始于神宗末年,终于崇祯,但主要衰退期就是魏忠贤掌权的明熹宗天启年间。因此,崇祯即位之初,就铲除了魏忠贤、客氏等人,可以说是大快人心。


但袁崇焕之死,和崇祯个人性格缺点——多疑有密切关系。私自处死毛文龙,袁崇焕确实骄纵异常,但能和皇太极正面抗衡的人中,袁崇焕无论能力、资历、威望都是首屈一指的。在皇太极离间计,魏忠贤余党谗言下,崇祯下令凌迟处死袁崇焕。

单从皇太极和崇祯的首脑对比中,崇祯有失魄力,表现得更符合盛世贤君的风度。就当时明朝辽东的惨淡局面来讲,山海关外大明领土十不存一。至少要度过危机,才能真正评定袁崇焕功过,国家危亡之际,以名节论英雄,先斩大将,多少有妇人之仁的嫌疑。

事实证明,天灾人祸的大明,彻底走向了灭亡之路,至少不是有守成之君才气的崇祯可以挽回的。陕西等关中地区,连年大旱、蝗灾,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甚至四五年后,灾情蔓延到了河南等中原地区,受灾严重的县份,青年流亡,老人、幼儿饿死,流民遍地,这就是明末小冰河时期。

无独有偶,几年后河北等燕赵之地爆发大规模瘟疫,燕京都成了受灾区。干旱、水涝、疫病成了明末的顽疾,以省份为单位大面积连续爆发,直到明朝灭亡,一切灾祸消于无形。


可以说崇祯没有亡国之君的荒诞误国才干,但神宗末年、明熹宗年间积压的国内矛盾和后金崛起的关外矛盾,以及崇祯年间大范围的天灾,彻底使他成为了最贤明的亡国之君。终大明一朝,除了出身农民的朱元璋,再无如崇祯勤政者(朱棣远征较多)。处死袁崇焕不合时宜,最多说明崇祯魄力不足,和其他亡国之君相比,清代修订的《明史》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他为大明江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如果说明为何大明实际亡于崇祯:坑太大,无法掩,就是相对公正的答案。

参考资料:

明史.庄烈帝、《明史纪事本末

本文系头条号汉史钩沉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了解中国古代史~

DingDing.❤

DingDing.❤

才华横溢的间谍,大清帝国派到猪明的卧底,谁对大清统一全国有阻碍就杀了谁,为大清统一全国扫清一切障碍,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无奈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闯王李自成破城时,他来到景山上,面北而跪,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地说对不起大清皇帝,有负大清皇恩,没完成皇帝使命,只能以死谢罪,然后上吊自缢。

amandalee0419

amandalee0419

治世一明君,乱世苦无为

朋克街

朋克街

明崇祯元年(1628)七月,府谷人王嘉胤聚饥民起义,正式拉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稍后起义的有汉南的王大梁和高迎祥。同年,二十二岁的张献忠也参加了王嘉胤的农民军,成为青年将领之一,被称为“八大王”。农民军在王嘉胤的率领下,已壮大到七八千人。崇祯三年(1630),驿卒李自成也在西川参加了王嘉胤的部将不沾泥的队伍,成了该队伍中的青年将领之一。后不沾泥牺牲,他又投在闯王高迎祥的部下,号称“闯将”。次年春,陕西农民军大批向山西转移,王嘉胤、高迎祥、张献忠、王自用等相继在山西河曲会师。王嘉胤在此称主,任命王自用、白玉柱为左右丞相,以高迎祥、张献忠等为大将,山西农民军皆听其号令。是年六月,王嘉胤牺牲,王自用被推为统帅,联合山西各地农民军三十六营,统一号令,联手与明朝官军作战。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皆为三十六营中的主要首领。明廷对农民军采取先安抚后围剿的政策,任命延绥巡抚洪承畴为陕西三边总督,对农民军展开激烈的围剿。盟主王自用在战斗中牺牲,高迎祥被推举为统帅。崇祯六年(1633)十一月,农民军自豫北渡黄河南进中原,从渑池县登陆,史称“渑池渡”。之后,农民军广泛活动于豫、楚、川、陕各省及江淮、江南各地,使明朝剿杀农民军的企图破灭。这标志着农民起义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juniormm

juniormm

西方“非此即彼”,东方“中庸之道”,世上没有完全正面或者负面的人,崇祯帝朱由检当然也是一样的人。他励精图治,为拯救明朝江山费心费力;然而他疑心病重,又草率自尽,导致明朝迅速灭亡与华夏的灾难。

朱由检确实算称职皇帝

在明朝十多位皇帝中,凭良心来说,朱由检有嘉靖帝朱厚熜的智慧,也有明成祖朱棣的勤勉。他上位不久后,就雷厉风行的铲除了阉党,肃清朝局。面对堆积如山的奏折,崇祯帝的确勤勤勉勉,连休息也很少,各种“花边新闻”几乎跟他绝缘。

然而朝政太多,勤勉的朱由检二十多岁,就已经鬓生白发,眼角额头都生出了皱纹,宫廷从来都没有丝竹管弦与宴会。总体来说,他是个合格的皇帝。

疑心病重,优柔寡断

朱由检铲除了阉党,却也让文官集团迅速壮大膨胀,若是太平时代这没什么,然而偏偏是乱世之中。朱由检与文官们互相攻击,互相扯后腿。因为崇祯帝的疑心,明朝最后的防线也被后金给铲除,当李自成的大军攻来,他在主张南迁跟主张守城的大臣中摇摆不定,想跑又不敢跑。当他下定决心南迁时才发现,京城的守卫们已经倒戈投降了李自成。

在无尽绝望中崇祯帝自尽殉国,然而他一死了之,整个南明朝廷却陷入了争夺皇位的内讧之中,四分五裂。被带领着大群明朝叛逆的满清迅速消灭,更加讽刺的是,清初朝廷中很多的明朝遗臣,都是当年极力反对崇祯帝南迁的“忠君爱国”的文人,还有明朝的绿营与关宁铁骑。

不得不说,崇祯帝朱由检,充满了矛盾与讽刺。

阿童木

阿童木

崇祯虽然是秤砣

他无论能力多么大

也挽救不了腐败透顶的

大明王朝

wuhababa

wuhababa

屁话,万历皇帝不上朝的三十年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看就是没读《明史》,明朝灭亡始于万历。

万历皇帝把他的老师张居正刨坟鞭尸,推翻新政。万历朝三大征战,国库消耗待尽,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老百姓民不聊生。

万历皇帝派到各地的太监和矿监税使,敲诈欺压地方,官逼民反,后金就是在万历朝反的。哎!总之万历朝的事罄竹难书,,,,

猫你大伯

猫你大伯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史书记载崇祯皇帝是,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就勤政来说在明朝是少有的了,就连他的对头李自成的登极诏中,也说是君非甚暗,臣尽行私,似乎对崇祯皇帝的评价也不是太坏,民间对崇祯皇帝的评价,也几乎都是说他非亡国之君,只是有亡国之命。

而且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山,写的最后一段诏书也是说,任贼众分我的尸,但是不要伤害百姓一人,从这方面来说崇祯皇帝不能说是暴虐,残忍的亡国之君,甚至还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然而崇祯皇帝作为一个皇帝也有他的缺陷,刚愎自用,多疑,急于求成,对于大臣一旦有过失动辄砍头,凌迟,残忍程度也不下于魏忠贤,而且崇祯在位期间更换了50位内阁学士,17个刑部尚书,崇祯在位也只17年而已。多疑程度也算前无古人了。他太着急可,太急着改变目前的情况,而又太执拗,他不肯给李自成封大官,若是这种情况换成朱元璋,换成刘邦肯定毫不犹豫给李自成封官了,他也不肯迁都,要知道南明当时给清朝也是造成很大的困扰的,崇祯是正派皇帝,迁都南京肯定比南明朝廷更有号召力。

所以我个人认为崇祯皇帝是一个勤奋的好皇帝,但面临的局面太差,能力,性格上不足以面对这种局面,再加上明末官吏的腐败导致没有办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他是有志,勤奋,但是缺才的好皇帝

lycarrie

lycarrie

不是昏君,却是庸君。

掌握实权17年,什么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掌兵大将,想换就换,想抓就抓,想砍就砍。试问除了步子迈大扯到蛋、惹了众怒的杨广,还有哪个亡国之君有这么大的权力?

这么大实权的君主,但凡有点能耐的君主,即使无法使王朝中兴,也能能定局势,把问题留给下一个皇帝吧?

而小冰河前后近500年,中国气象学家竺可桢估计,在1500年出现一次高潮,1680年~1720年又爆发一次。结果两个都没事,反而是爆发前夕的崇祯朝出事了。

而且明朝的选官程序有一套,天下英才尽数在朝廷手里【当然,选上来的时候鱼龙混杂,但是天下的鲤鱼化龙的人,基本都在里面了】,就这样的情况,大半被直接或间接的被崇祯朝坑了。崇祯却的识人的本事不行,还说没有朝中人才,多次祈福天降将才给他。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

只能说崇祯有理想,但是没能力。

披塔鱼

披塔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崇祯是真的很想做好这个皇帝,但是崇祯确实是不适合做皇帝。崇祯如果不是生在明末,或许是一个能守业的皇帝。他做的每一件事都像一个好皇帝,看着好像什么都没错,但是明朝就这么亡了。但事实是,崇祯只学到了形,没学到实。

有人说崇祯太多疑,实际上历史上哪个枭雄不多疑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哪个不多疑?但是即便是多疑,他们能很好用好有能力的大臣。没有人是完美的,刘邦明白,朱元璋明白,曹操明白,赵匡胤明白,但是崇祯没有明白。

崇祯认为阉党是恶人,他就把阉党一网打尽。但是崇祯却没明白,阉党只是皇帝的工具,而工具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汉武帝有自己的酷吏张汤,曹操有满宠,朱元璋有锦衣卫,但是崇祯却自断了自己的手臂。最后导致崇祯在朝中变成了聋子,变成了瞎子,崇祯也就成了一个多疑,摇摆不定,不辩忠奸的皇帝。

对于刘邦来说,韩信会不会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刘邦需要不需要韩信。对于朱元璋来说,蓝玉,胡惟庸有没有谋反也不重要,重要是的是朱元璋已经不需要他们了。对于曹操来说,荀彧是忠于汉还是忠于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荀彧是个人才。

刘邦能容忍韩信,朱元璋能容忍蓝玉,曹操能容忍荀彧,但是崇祯却不能容忍李自成,李自成最初的要求并不高,他只是想要一个西北王。甚至在他打到北京城的时候,还想着和谈。反观后金,能一口气封三个王,大不了最后秋后算账就是了呗。

崇祯非常勤政,在明朝的荒废中能比崇祯更加勤政可能也就只有朱元璋了。崇祯甚至为了处理公文,彻夜不眠。有一次在他在慈宁宫给刘太妃问安时,居然睡着了,太妃为他盖上锦被。在醒来后,崇祯向她诉苦,为了处理政事,已经两天未眠了。但是虽然崇祯如此勤政,但是天下还是越来越乱。

崇祯不明白,作为皇帝他的工作是裁判,而不是运动员。亲力亲为并非裁判的工作,裁判的工作是明察秋毫。但是他能令他明察秋毫的工具阉党,已经被他亲手葬送了。等到他重新培养自己的阉党时,已经晚了,因为他的摇摆不定,朝政早已经风雨飘摇。

崇祯勤俭节约,但是财政仍然入不敷出。他曾为了搜集粮饷问权贵们捐钱,但是却寥寥无几,然而打入北京城的闯王数天时间就软硬兼施的搜刮了数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当然并不是说崇祯也可以这么做,但是崇祯不该检讨一下为什么他当政这么久,为什么权贵越来劲富,国库越来越穷吗?

崇祯在努力的做好皇帝,他做的也很像一个好皇帝,但是他终究不适合做皇帝。

anemony

anemony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崇祯帝应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吧。

用我们现在的眼观来看,崇祯矫枉过正,当时的大明已经岌岌可危,就像一个风雨飘摇中的小舟,这艘小舟应该需要的是随波逐流,尽可能的先保证别翻船,待平稳之后在增加船的面积,使其具有远航的能力,而不是在风雨之中增加个大大的风帆,想一下子航行远方。不翻才怪。

崇祯帝就是这样做的,虽然北京沦陷之后,死的悲壮无比,我觉得这是懦夫的行为,死容易,活着才艰难,以发覆面无颜面对列祖列宗,说的好听,虽然明朝讲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这个时候,我相信各位先帝都希望崇祯保存实力东山再起,而不是在那里吊死。

崇祯是勤劳的,但是又是糊涂的。

chen24juan

chen24juan

都说崇祯勤政,只是生不逢时当了亡国之君。在我看来:崇祯的亡国之君名副其实!

历史上亡国之君大致就那么几类:要么暴虐、要么荒淫、要么醉心其他。我们崇祯大皇帝还真就不属于这几类。要是给他归个类,我觉得他就属于“好心办坏事”那类的!

崇祯勤政不假,可是他几次在重要关头下错误命令!

在天灾的背景下,百姓本就食不果腹。明王朝也面临着农民起义、满清袭扰。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竟然还要强行加派三饷!无疑是把农民起义推向了高潮,本来满清也是靠烧杀掠夺来生活的,可想当时的天下治安是多么的糟糕!

崇祯节俭不假,可是在粮饷欠缺的情况下不肯掏自己腰包!

李自成马上要打到家门口了,无计可施的崇祯特想要调在东北的吴三桂军队紧急入卫北京。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提出,如果让吴三桂进卫北京,大约需要100万两银子的军需。可是明朝国库只有40万两,没有办法,大臣们反复上疏恳请,希望崇祯皇帝能拿出属于他个人的内帑以充军饷。崇祯皇帝向大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始终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充作军费。后来,等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宫内搜出的白银即多达3700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中。

崇祯纳谏不假,可是毫无分辨能力,多疑猜忌,朝中大臣最终无人可用!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在位17年,总共换了51个宰相、刑部尚书换了17个、兵部尚书(也就是国防部长)换了14个,还总共杀了11个总督(大军区司令员),其中就有最著名的袁崇焕。当然地方省长也跑不了(巡抚)也杀了10来个。对于大臣动辄怒斥、问罪、砍头、凌迟。把能打的都弄死了,剩下的也都心惊胆战,谁还会为他卖命?自己上下都不一心,怎能抵抗外敌?

崇祯有气节不假,可是他却愚蠢,拿国家社稷来做赌注,最终断送了江山!

明朝的灭亡原因是多元的,可是如果能做些取舍,还是可以断臂自保,再谋求兴盛的。李自成打到京城之前不敢冒进,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只是想捞些好处就撤,派使去谈判要求明朝封李自成为王,赐银100万两,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李自成则负责平定国内其他起义军,并为明朝抗击满清,保卫辽东。

崇祯竟然没有同意!

守着自己的廉价的自尊,面对起义军的主动上门求招安竟然拒绝了!断送了大好江山。

总之一个朝代的灭亡不能怪罪到某一个人,况且明朝灭亡的原因还有很多。但是作为一个君王如果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也许就会真的改写历史,显然崇祯不是好人选!

我是笑笑生,喜欢笑侃历史,关注我,每天更新新观点!

kevin_wang

kevin_wang

崇祯其实被史书美化了。因为明史是清朝编的。而明亡于李自成,清朝打着为崇祯报仇的旗号入关,为了表明自己夺天下是顺应天意,特意把崇祯美化了。史书上记载的崇祯,勤政(每天起早贪黑的批奏折、处理政事)、简朴(衣服打补丁)、爱惜百姓(临死前留言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崇祯的优点。但是他也有缺点,而且是很严重的缺点,他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多疑而又死要面子的皇帝。应该说崇祯上台时手里还是有一手好牌的。他手下的武将有袁崇焕、孙传庭、卢升象、洪承畴、曹文昭等一帮猛将。如果用好这些人,根本是不可能把大好江山丢掉。但是由于崇祯的多疑和瞎指挥,斩了袁崇焕,关了孙传庭,逼死卢升象,在松锦大战中逼洪承畴和清军打野战,结果洪承畴一败涂地投降了清军。从此局势一发不可收拾。而对文臣崇祯同样的不信任。他在位17年,内阁首辅居然换了19个,大臣的频繁更换造成政局不稳和政策难以连贯实施。另外崇祯的致命弱点是死要面子,正是这点把大明几次免于亡国的机会白白错过了。崇祯决定和清朝议和,他派兵部尚书陈新甲主持这事。本来这是一条良策。但是陈新甲不小心把消息透露出去了。这时死要面子的崇祯居然推说自己不知情,把陈新甲斩了,终止了议和,大明免于亡国的第一个良机就此错过。后来李自成势力越来越大,大臣们建议迁都,结果崇祯又因为死要面子不肯自己开口提出迁都,他想等大臣们提议,但是大臣们早就从陈新甲事件吸取经验教训,都闭口不谈迁都,大明免于亡国的第二个良策又此错过。最后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派人和崇祯议和,应该说李自成的条件还算合理,朝廷封李自成为西北王,提供钱粮,李自成负责剿灭造反的人。这个大明最后免于亡国的计划再次因为崇祯的死要面子而无法实现。所以崇祯其实是昏君,因为他登基时局势还不算太坏,手下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如果崇祯能够知人善用,大明根本不可能灭亡。大明亡,崇祯绝对要负主要责任。

咩哈哈1991

咩哈哈1991

其实说崇祯是一个昏君,糊涂帝,垃圾货色,这话言过其实!有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一,除了魏忠贤这个权阉,试想魏阉党羽朝中,地方有多少?能查实罪行,并以迅雷之势把他除去并非易事。

二,为君十分勤政,能多听臣下意见,而且在位其间没有大兴土木,更没有极度享受,连后妃的数量都极少,不符“昏君”标准。

三,为人忠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就错在太相信自己的力量,以为可以灭了“闯匪”力量。结果,错估形势,身死国灭。其实,怕死一点,完全可以逃到江淮地区,甚至偏安江南,再图复国。

当然,朱由检同志生错了年代,只能做一个守成之君,却偏让他生在“内忧外患”时代。

崇祯并非英主,在朝中不会玩平衡术,以致东林党人势大,这帮儒臣,乱世岂能偏重,乱世当用重典,沉疴应用猛药呀!

再者识人不明,忠奸难辨!剿“闯匪”六易统帅,军国大事,岂是儿戏?中皇太极离间计,错杀袁崇焕,而且抗清将领,也是屡屡走马换帅,人心不稳,事不谐矣!

最后,没有对豪强收重税,国库空虚。赈灾大臣工作也没有做好,以致盗贼四起,皆是亡国之因。

佚12

佚12

应该说,崇祯是一个有道无福的皇帝。他接掌明朝的时候,明朝实际上已经处于败亡的边缘,不是靠人力就可以挽回的。其实明朝早在嘉靖时期就应该亡了,但是因为张居正的横空出世,让这个国家又得以继续苟延残喘一段时间。但是当到了崇祯手中的时候,却已经无力回天。

应该说,崇祯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皇帝,也是想要做事情的皇帝。和他之前的历任明朝皇帝相比,崇祯算是相当不错的了。但是因为之前明朝两百五十九年的沉淀,让这个国家已经深深的陷入泥淖之中不能自拔。皇帝不作为,宦官乱政,党争激烈。这些都让明这个国家,掏空了身体。最终在崇祯手中积重难返。

应该说,从崇祯皇帝上任伊始,他就展露了自己的才华。登基当年,就扳倒了一代权宦魏忠贤及其党羽。之后,更是励精图治,要让这个国家恢复往日的荣光。但是,崇祯皇帝在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的时候,也显得过于急躁了。通过一个数据就能够清晰的看出崇祯急迫的心情。在崇祯在位的短短十七年中,他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首辅。在明朝这个内阁首辅相当于前朝的宰相,甚至其重要性要超过宰相的时代,这样频繁的更换内阁首辅,直接导致了中央行政效率降低,难以形成持续的政策改革,让明朝这个国家不断的变幻前进的路线,导致这个不能快速有效的对遇到的问题作出反应,行政效率极为低下。

崇祯的急躁在面对武将方面也有所体现。勾住了著名的关宁防线的孙承宗,明代岳飞袁崇焕,都不能得到崇祯皇帝的信任,进而不能大展拳脚,孙承宗被贬,袁崇焕被杀,这些都是自毁长城之举。虽然袁崇焕的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咎由自取,但是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多一份信任的话,可能明朝的命运也不会如此凄凉。

虽然崇祯皇帝非常亲政,在位十七年,不迩声色,多次下发罪己诏安抚民心。但是最终也不能挽回明朝的命运。

除了时代的大因素之外,崇祯皇帝在位时,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小冰河时代的异常气候,导致北方气温急剧下降。依靠游牧为生的民族在生存上遇到了极大的难题,只能南迁,和明朝争夺生存空间。在明朝国内,也不断发生自然灾害,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最终出现了颠覆明朝的力量,流寇。

总的来说,崇祯皇帝在明朝的十六个皇帝中,算是比较有能力的,但是因为没有赶上好时候,再加上自身急功近利,最终成为一个亡国之君,吊死在煤山上。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