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读哲学读小说
shenyangoxygen
原贴:学历史读什么书 知乎
gndsnc5
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09-11-2 16:17:00 来源:散文吧
本篇系鲁迅一九二四年七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经修订后,收入西北大学出版部一九二五年三月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二)。
我所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家说,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那么,中国当然不会在例外。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然而就并不进化么?那也不然,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文艺,文艺之一的小说,自然也如此。例如虽至今日,而许多作品里面,唐宋的,甚而至于原始人民的思想手段的糟粕都还在。今天所讲,就想不理会这些糟粕——虽然它还很受社会欢迎——而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一共分为六讲。
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考小说之名,最古是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但这是指他所谓琐屑之言,不关道术的而说,和后来所谓的小说并不同。
因为如孔子,杨子〔1〕,墨子〔2〕各家的学员,从庄子看来,都可以谓之小说;反之,别家对庄子,也可称他的著作为小说。至于《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这才近似现在的所谓小说了,但也不过古时稗官采集一般小民所谈的小话,借以考察国之民情,风俗而已;并无现在所谓小说之价值。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
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但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只是中国并无含有神话的大著作;其零星的神话,现在也还没有集录为专书的。我们要寻求,只可从古书上得到一点,而这种古书最重要的,便推《山海经》。不过这书也是无系统的,其中最要的,和后来有关系的记述,有西王母的故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如此之类还不少。这个古典,一直流行到唐朝,才被骊山老母夺了位置去。此外还有一种穆天子传,讲的是周穆王驾八骏西征的故事,是汲郡古冢中杂书之一篇。——总之中国古代的神话材料很少,所有者,只是些断片的,没有长篇的,而且似乎也并非后来散亡,是本来的少有。我们在此要推求其原因,我以为最要的有两种:
一、太劳苦 因为中华民族先居在黄河流域,自然界底情形并不佳,为谋生起见,生活非常勤苦,因之重实际,轻玄想,故神话就不能发达以及流传下来。劳动虽说是发生文艺的一个源头,但也有条件:就是要不过度。劳逸均适,或者小觉劳苦,才能发生种种的诗歌,略有余暇,就讲小说。假使劳动太多,休息时少,没有恢复疲劳的余裕,则眠食尚且不暇,更不必提什么文艺了。
二、易于忘却 因为中国古时天神,地只,人,鬼,往往肴杂,则原始的信仰存于传说者,日出不穷,于是旧者僵死,后人无从而知。如神荼,郁垒,为古之大神,传说上是手执一种苇索,以缚虎,且御凶魅的,所以古代将他们当作门神。但到后来又将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并引说种种事实,以为佐证,于是后人单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而不复知神荼,郁垒,更不消说造作他们的故事了。此外这样的还很不少。
中国的神话既没有什么长篇的,现在我们就再来看《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小说:《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许多小说目录,现在一样都没有了,但只有些遗文,还可以看见。如大戴礼保傅篇中所引青史子说: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
……”
青史子这种话,就是古代的小说;但就我们看去,同《礼记》所说是一样的,不知何以当作小说?或者因其中还有许多思想和儒家的不同之故吧。至于现在所有的所谓汉代小说,却有称东方朔所做的两种:一、神异经,二、十洲记。班固做的,也有两种:一、汉武故事;二、汉武帝内传。此外还有郭宪做的洞冥记,刘歆做的《西京杂记》。神异经的文章,是仿《山海经》的,其中所说的多怪诞之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西南荒山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西南荒经)
十洲记是记汉武帝闻十洲于西王母之事,也仿《山海经》的,不过比较神异经稍微庄重些。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都是记武帝初生以至崩葬的事情。洞冥记是说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的事情。《西京杂记》则杂记人间琐事。
然而神异经,十洲记,为《汉书》艺文志上所不载,可知不是东方朔做的,乃是后人假造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则与班固别的文章,笔调不类,且中间夹杂佛家语,——彼时佛教尚不盛行,且汉人从来不喜说佛语——可知也是假的。至于洞冥记,《西京杂记》又已经为人考出是六朝人做的。——所以上举的六种小说,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3〕是真的。晋的葛洪又作《神仙传》〔4〕,唐宋更多,于后来的思想及小说,很有影响。但刘向的《列仙传》,在当时并非有意作小说,乃是当作真实事情做的,不,到现在还多拿它做儿童读物的材料。现在常有一问题发生:即此种神话,可否拿它做儿童的读物?我们顺便也说一说。在反对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只能养成迷信,是非常有害的;而赞成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正合儿堂的天性,很感趣味,没有什么害处的。在我以为这要看社会上教育的状况怎样,如果儿童能继续更受良好的教育,则将来一学科学,自然会明白,不至迷信,所以当然没有害的;但如果儿童不能继续受稍深的教育,学识不再进步,则在幼小时所教的神话,将永信以为真,所以也许是有害的。
第二讲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物志》上说: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卷八史补)
这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再如刘敬叔的异苑上说: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嫂即平复。”(卷八)
这可见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成妖怪,这正就是巫底思想,即所谓“万有神教”。此种思想,到了现在,依然留存,像:
常见在树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便足以证明社会上还将树木当神,正如六朝人一样的迷信。其实这种思想,本来是无论何国,古时候都有的,不过后来渐渐地没有罢了。但中国还很盛。
六朝志怪的小说,除上举《博物志》、异苑而外,还有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但《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名。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底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如阳羡鹅笼的故事,就是: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
‘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中具肴馔。……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
‘……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暂唤之……’……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
此种思想,不是中国所故有的,乃完全受了印度思想的影响。
就此也可知六朝的志怪小说,和印度怎样相关的大概了。但须知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六朝时志怪的小说,既如上述,现在我们再讲志人的小说。六朝志人的小说,也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现在待我举出一两条来看: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卷上德行篇)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卷下任诞篇)
zss
这还用问吗,一个题材会火当然是因为人民群众爱看啊~
其实是这样的:当一个题材特别受欢迎的时候,一定的时间之内会出现这种题材井喷的现象,你可以理解为跟风,对于作者来说摸准读者的喜好,奉献市场喜欢的作品,这样他自己无论是收入还是成就感都会很强,玩儿单机多没意思是不是?这种情况真的不能怪作者跟风,实乃人之常情,写文是个苦差事,坚持下来也是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鼓励的。
当然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咱们国家几千年历史博大精深,素材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如果是作者,我也不会放弃这么好的题材。大众也都对这种题材最感兴趣,不信你仔细想想,电视里面最火的是不是都是古装剧?
viger
人们做事情通常都是有目的的。读书亦是如此。
先搞明白为什么要读古典小说?
如为了消遣,那么,读个大略,看个热闹,也就可以了。譬如,读《聊斋志异》,只需让心绪伴着情节跌宕起伏,享受作品,以资消遣。
如为了学习,那么,不断积累、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从一字一词,到一音一调;大量阅读文言典故书籍,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妙处,表情达意的技巧,章节安排的匠心。等到可以快速阅读而能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小说篇章结构,领略作者或铺垫,或呼应的笔触,可以预测小说情节发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旨趣,那么,便基本算是读懂古典小说了。
这么说起来简单,其实需要深厚、扎实的古典文学知识,要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历史局限性,等等,非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讲清的。
说到把我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脉络,那更不是一个非专业人士,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从未间断,是因了总有有兴趣,有志气的“乐之者”为之。
愿同好者共勉!
宝宝j贝贝
寻路
海底家族-Xiao绚
enya
读历史小说 我个人认为你或许能学到一些人情世故 (不总是打打杀杀的历史小说)如何心平气和做人。古代世家是如何做人做事的(我们只去揣摩正确人生观的)。主角是怎样巧妙的化解矛盾的。还是能让像我这样读书不多,情商低的人所学习的。许多事情不需要打打杀杀,用和谐的方式就能解决。
o布桃耔o
历史类小说,若不是那种有关于历史的现实写照,而是虚构的,那要从中学习相关历史知识就要慎重。
学习历史知识,还是要看那些历史专著,真正了解历史,并从中学到知识。
常说读史而使人明智。“倘若对过去重大的事情逐一寻根问底,过去的一切会让我们更注重将来”。了解历史,“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史可看到前人的智慧,更清晰地看到社会前进的方向,在无形当中懂得为人处实的哲学道理。
心无尘
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也是历史传承悠久的国度,可以从中借鉴很多东西。从古代皇帝的政治手段,巨商的崛起和衰落,战争的起因和社会矛盾的演化,等等几乎哪个方面都有。
不过我不建意,都去了解。
还是要从我们在哪个位置,去学哪些。
比如平民硬要去研究帝王之术,在我看到只不过是在浪费生命。
xdanne
读历史类小说,我很喜欢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历史其实很精彩,各种各样的人物粉墨登场,特色鲜明如徐霞客仁义礼智信存心中不负所托,狂放不羁如唐寅,智慧化身王阳明闪现各种人性光芒,我就是看完这本书喜欢上王阳明的心学,对我人生有很大帮助。历史类小说复活了历史人物,让我们穿越到但是得历史环境,知道了家国情怀,爱恨情仇,懂得了人性的深邃。所以喜欢历史小说的人都有家国情怀。懂得了历史也就理解了当下的历史机遇来之不易,只有把握好当下的历史机遇,好好努力,才会创造我们民族的光明未来,才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辉煌。
小饭
我认为是与历史的对话,对任务的原型部分还原。感觉很奇妙,似乎突然穿越到了那个时空,看着那个平行宇宙一般的故事重演。但是历史毕竟版本较多,每个作者的角度和背景可能也不一样,所以通过读史也让自己心中生成一个人物的独立存在,很有成就感。
晓静
历史类小说要比历史书文艺性、娱乐性要强,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通过读历史类小说可以了解当时历史,可以和史书作对比;既娱乐了自己,又学习了历史,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历史类小说依据历史事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的想象、概括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它的写作不仅应有历史资料价值,更重要的在于它可以为后人提供某种借鉴,为现实生活服务。这种服务是通过读者的审美欣赏了解历史,并对历史进行反思,得到某种认识上和美学上的启示,正确地认识和总结历史。它通常以一个或几个重要历史人物的生平为主线串连历史事件,也可以一定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为中心表现众多人物。
ragnaroksp
历史类型的书籍,是历史中一个朝代的缩影。阅读它,不仅可以对那段历史印象深刻,还能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伸展。当然,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不能完全认同里面所写的。要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盲目的去推崇。
水墨猫
“以史为鉴”相信这句话,绝对没错
历史,很残酷,很神秘。它吸引着每一个身怀好奇心的人。
历史,留给我们的,就是经验和教训。
而小说,是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夹杂了一些乐趣,赋予了更多的情感,读到小说时,很容易被剧情感染,被小说人物吸引。由此人脑海中最感性的东西就会被激发,很少有人可以保持理智的看完一本充满爱恨情仇、侠肠义胆的小说。
而历史性的小说,只要大方向不变,三观正,人物刻画鲜明。对我们来讲,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000TINA000
这个问题很好,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阅读史书、研究历史,可以观历代之兴替、察人世之浮沉,自然而然,潜移默化,读者的历史知识乃至于三观都会有所改进。
那么,如果不是严肃的史书,而是历史题材的小说,可以学到东西吗?
答主认为也是可以的。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如果是一般读者,且不以学习专门的历史知识为目的,那么读历史题材的小说还是大有裨益的。
历史题材小说的优点有以下两点:
1.宏观把握历史脉络优秀的历史题材小说,如古代的《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现代的《金瓯缺》、《李自成》,甚至包括描写近现代历史的一些纪实文学,如以朝鲜战争为背景的《汉江血》、志愿军战俘等等,虽然本质仍为小说,且出于撰写的需要,都存在虚构人物、篡改部分情节的做法,但是其整体构架并未脱离历史发展脉络,跟网络上的一些“架空”、“穿越”性质的小说截然不同。
那么通过阅读这些小说,最起码可以对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有所了解,尤其是对于历史知识相对欠缺的读者而言,
2.细腻的人物内心及社会描写与史书或严肃的历史研究著作相比,历史小说的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在人物内心活动或者当时是社会背景方面大加描写。
在这里举个《金瓯缺》里的例子:
东京一般居民的悲剧在于他们虽然在道义上谴责、在理智上反对、在感情上深恶痛绝当时的达官贵人,而在事实上却跟踪着达官贵人的脚步,不自觉地,一天天地堕入无以自拔的泥坑中去。一直要到东京的末日,他们才真正了解到那个罪恶的阶层为他们带来什么严重的后果,可惜为时已晚,他们不得不成为它的牺牲品、殉葬品,跟它一起落进地狱。这段话可以看做是作者对于北宋末年东京汴梁城里一般居民精神状态的总括性评论,可谓一针见血。这里所写的,不正是《清明上河图》中这些贩夫走卒们吗?他们日复一日,维持着过得去的生活,羡慕着达官贵人,只待靖康战乱一起,便成为赵官家的陪葬。
当然,读者仍然要知道,小说不等于历史。从历史小说中能够获得的营养很多,但是如果是想要学习历史,那么应该做的自然是跳出小说,去捧起史书来读。
linglingb
个人觉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读完书的收获和感悟都不一样。就我个人而言,读史书最直接的是可以满足我的乐趣,把它当故事书读,这也是最浅的。如果愿意深入研究,读书的过程中可以去总结前人的经验、规律等。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你在生活过工作中,做到了困惑,也可以找一些历史人物,看看他们遇到类似问题是怎么解决的,也许会得到启发。
siii_gogol
看史书,能荡尽人的灵魂。争名夺利毫无意义,百年以后是非成败转头成空。怀着爱国情,本着平常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待到生命终结之时,回首过往,无愧于心,足矣!
zhouwei_zw
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人类历史上,就下了及其璀璨的一页。5000年华夏文明,历史书籍汗牛充栋,一时真说不出来,因为太多了,只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择优读书。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的人应该是孟子,而不是孔子。我们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孟子书籍读的不多,最有名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建议大家多读读孟子,一生浩然正气,大丈夫气概!而不是以和为贵,忍天下,圆滑世故。读历史书可以明鉴古人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后来者,产生共鸣。
Melanie
一手的历史书,可以看《左传》,二十四史(至少看看其中的《史记》、《汉书》)。不耐烦看文言繁体,也可以看翻译过的白话文版;
一手历史书还包括各朝代的历史笔记,都是一条一条的史事,当然有很多不一定真实,如《世说新语》、《涑水记闻》、明季南北略;
二手历史书,属于作者从大量历史题材中搜集整理进行再加工出来的,最著名的是《资治通鉴》、《中国通史》、国史大观,也包括《明朝那些事儿》;
第三类是历史小说,以真实历史事实为背景或依据,刻画历史人物。这一类比较多,例如:《李自成》、《大秦帝国》、《康熙大帝》、雍正。这些书看下来,也可以对那一段历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第四类是历史演义,这类书基本只是拿历史当背景,大格局没有错,其中的历史细节就错得离谱,不能当真,比如:《三国演义》、《岳飞传》、《封神演义》;
第五类是历史研究类,专门探讨历史中一些不确定或历史表述不完整、有分歧的问题,这一类就不举例了。
球虬
我认为任何一本历史书籍都是值得读的。关键是推荐就属于偏见。所有的历史书籍都是人写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填写历史的。比如说易中天的品味三国就是按照他的逻辑去填写的。如果想要真正的了解历史。光靠史记记载和史料的文献那是不行的,你必须得靠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去总结。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才是你要真正了解的历史。
150061318
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是社会兴替最好的镜子,让我们来盘点历史书籍排行榜的前十名,来看一看那些书籍才是最好的“明镜”。
历史书籍排行榜前十名第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第二、上下五千年
第三、国史大纲
第四、全球通史
第五、万历十五年
第六、中国大历史
第七、罗马帝国衰亡史
第八、人类简史
第九、东晋门阀政治
第十、中国文化史论纲
music在放肆
既然您说演义类的书看多了,那我想请问,您看的演义是各朝各代所有的演义吗?如果不是所有的,那我推荐您看民国的蔡东潘写的书,历朝通俗演义丛书是民国著名演义历史小说家蔡东潘耗十年之功完成的一部通俗历史著作,内容文字通俗易懂,没有任意编造。
我最近就在看,是我教高中历史的舅爷推荐给我的,他说他看完后都感觉涨了好多知识,而且是半白话文,生僻字带注释,对文言文学习也有很大帮助的
看你喜欢那部分的历史了,不过唐以后的史书多有篡改,推荐看“史记” “汉书”“后汉书”这几本,真实性,严谨性,文学性都不错,如果你的古文知识很扎实,可以看“国语”,这是先秦时期的书籍!
baoweifan
t_tao
略读历史的话推荐你可以先去去看《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中国从黄帝开始到建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中国历史的朝代顺序,还有一些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比如马陵之战赤壁之战鄱阳湖大战。读完这本书,你可以在有针对性的去读一些书籍,现在电视剧上面放映的朝代也基本上就那几个。像三国,你可以看看《三国演义》这样比较有趣味,另外易中天品三国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节目。汉代唐代清朝,这几个都是谈的比较多的朝代。针对这些可以去看看百家讲坛那些老师讲的,都是非常的详细,而且分析的很到位。看了这个对于历史你也基本上对中国的各个朝代了解的差不多了。再要精细的话就可以看24史,不过这个时间就有点长了。
沙罗双树
深入掌握?你想怎么深法?
我很奇怪那些上来就对楼主列出那么一大撂书单的人到底是不是真正研究历史的人。但是有一点是值得说的,你捧着那么一堆所谓通史断代史看,看完了就叫对中国历史深入了解了?
拜托,别耽误历史爱好者们的兴趣了好不好?时间有限,学历史掌握历史研究方法比这种猛灌史料有用多了!
再牛逼的通史也是一家之言,没有稳定的历史方法基本技能你只能是名家跟屁虫,人云亦云。
人家要的是历史了解,不是青少年看个通史拉倒。就算你让他们看个《汉书》《资治通鉴》,看什么,从哪看,怎么看,为什么看 总要有立足点才能开始读吧?
推荐史学理论,先搞明白第一步——历史学是什么,历史史料怎么样分析理解,再去看史料。
我就不给你看史学理论的书单了。你去搜大学历史系教材吧!
云中小鸟
深入的话,山海经,搜神记,尚书,周礼,离骚,史记,汉书,神仙传,资治通鉴(胡三省),二十四史。
春秋战国:东周列国志,史记。战国策,国语,上古烟波-历史是造物主写的小说
三国:三国志(裴松注),三国史话,品三国
魏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史,世说新语。
明朝:明史笔记,南明史,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
我是大胖纸
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按朝代写的.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或'简史','新编'太冗长,愿意看也可以.作为兴趣,看完这两种书就行了,就挺深了,了解了历史进程的脉络,也了解了文化发展的脉络.如果作为专业,那这两种只能算杂书.另外,最好能看下<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作为眼界的扩充.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见得非要读多少本书才行,杂乱无章反而不好,当然这些书也不少.
枫织邂逅
看是了解历史事件,还是真正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以及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部文明的关系。
如果是了解历史事实,可以先读中国通史类通俗读物,再读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该《中国通史》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
现在,了解中国通史,还有更方便的途径,就是看100集《中国通史》电视纪录片。
了解世界历史也可以读世界通史通俗读物。如200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通史》图书,作者是崔连仲。本书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近代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1996年初,全书用丰富翔实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如果是要真正理解中国历史、中华文明、中华文明的世界中心地位,以及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尤其是西部文明的关系,那么,光了解历史发生了什么当然是不够的,需要对世界地理有一个理论认识,然后,认识不同文明区域的文明性质,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什么发生那些历史事件,文明运动的周期是多长。
lisa喵
谢邀。要想深入了解历史,那只有去读历史系了(笑)。对普通人来说,想要让自己的历史知识更丰富更全面,《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可以和《全球通史》一起对照看),从这两本入手可以对中国历史概貌有个基本的了解,然后再按照历史进程从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清一路拿对应时期的史书看看,先不要去记各时期各事件的年代日期,先把大的框架顺序脉络理顺,在了解历史的大致进程的基础上,再去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去深入掌握,比如对历史各民族的演化变迁感兴趣,就可以以此入手,如选现代民族由今向古回溯,了解起源,再由古至今顺推,了解那些历史上的民族现在怎么样了,等等。总之学史就是一个由粗到细的过程,普通人不可能学得很细,不然就得花大功夫去考据了,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必要,我们学史除了是需要对历史有个基本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有一定自己视角的历史观,它将对你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补充一点,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时刻充满着燃点、泪点、怒点、笑点,历史中有优美的诗歌文赋,有令人击节赞叹的伟大发明,有深邃的哲学思辨,有恢宏的战争,有奇诡的计谋,有经典的商业运作……因此,学史千万不能傻学,不能单纯地以为学历史就是记各种历史事件,历史有着丰富的营养,如果你只记得历史发生了什么,那你的学习是低效的,失败的。
面对历史,你就是在面对一个活生生的文明。
南里 ジ
谢谢悟空君的邀请!
这个问答题可以说很大很大,如果细起来,绝不是几句话就可以的。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一部优秀灿烂的历史,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中国历史,应该是每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应做到的。
但中国洋洋洒洒的中国历史,都是宏篇巨箸。《中国通史》,《中国上下五千年》,都是要好好学习的。如果有兴趣再系统阅读资治道鑑,相信自己会有预想不到的收获。
不过说归说,做归做,要完成对中国二十四史《中国通史》资治通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通史》《资治通鉴》在我的书架上巳放了有点年头了,但真正我去翻阅去学习的时间却相当有限。所以人说大话十分容易,但做起来就难上加难了。
学习肯定是件好事,特别是系统学习中国历史,将在自己的人生中,会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铁钴镍铜锌
谢邀请,有时间的人可以把关于掌握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著作都读个遍,不管怎么读,也会学不到书中所写的十全十美,但基础知识做人还是要以人为本,要有人性,从小就需要父母教会思想品德教育,读书后才学书中知识,这样才能成为中华五千年传承的历史文化,有些人认为学历高就不得了,但学历高没有思想,没有品德,没有素质,那又有什么用呢!
天使之梦童品会
谢邀!回答这个问题,就像面对着烫手的山芋,闻着香甜,但不敢一口吞下。“读史以明鉴,察古而知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章典籍,灿若星河。非得分门别类,排出哪些著作,我无能为力,就思想文化而言,是诸子百家,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杂剧,明清小说,这些都难以割舍。一部《红楼梦》,多少学人为其贡献毕生精力,才成为红学专家,他们为文化传承发展不遗余力,皓首穷经,矢志不渝。中国上下五千年,既有史实记录,如《史记》,也有艺术宝库如《诗经》,更有政治,军事,哲学,天文,地理,医药……等等,真是无所不包。我觉得,了解中国历史,还是从基本入手,把握历史脉络,循序渐进,在满溢着历史馨香的书海里,撷一朵浪花,细细品味,让历史的风韵,把自己陶醉,能达如此境界,对我而言已足矣!
香草-薇儿
谢邀,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类历史读物很多,但要系统的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本人首推巜上下五千年》历史读本,该书合为三册,上册自远古〈原始部落时期)至秦汉,中册自三国至唐、五代,下册自宋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由于历史跨度大,作者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亊件,主要人物都有触及和描述,虽不详尽但我们可从该书中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故该书不失为一本较全面的史料读本。
图片为私人藏书
大表哥-文正
首先,如果对中国历史有个基本的了解,那么先读一些通史类的,比如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可惜张荫麟先生英年早逝,只写到汉朝末年)。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也强烈推荐。其次,西方的汉学典籍,比如剑桥中国史,这套书是大部头,好处是是白话文写的,容易读懂。
除此之外,重点推荐的就是《资治通鉴》和《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最好读胡三省音注版。其次就是如果觉得编年史人物事件太芜杂,可以看《通鉴纪事本末》。
先秦,包括春秋战国:首先读两部,一个是《史记》,一个是《左传》,《史记》不用说了,推荐中华书局版的,特别是有三家注的。《左传》推荐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除此之外,还可以读读《战国策》和《吕氏春秋》。至于《尚书》,对一般人来说太难了。
汉代:首推的就是《汉书》和《后汉书》,除此之外,推荐吕思勉的《秦汉史》。东汉荀悦有汉纪,评价似乎也不错。
魏晋三国南北朝:首推《三国志》,最好是裴注版,其次就是晋书,再就是《十六国春秋》,总讲南北朝十六国的事。期间可以对照着看看《华阳国志》,陈寅恪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唐长孺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田余庆先生的《东晋门阀政治》。至于二十四史里涉及到的此段历史的其他正史,也可以参照着看看。
隋唐五代十国:就是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期间可参看王仲荦的《隋唐五代史》,吕思勉的《隋唐五代史》,如果对隋唐的政治史还感兴趣,可参看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两宋辽金:则是《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辽史》金史宋诗纪事本末,期间可参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宋会要辑稿,宋代野史笔记很发达,很多记闻都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例如《容斋随笔》、《齐东野语》、《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太平御览》、等等。
元代:则以新元史为主,可参照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元史纪事本末》。
明代:则《明史》明实录 为主,辅以《南明史》国榷明通鉴《明会典》,此外明代野史也很发大,例如《万历野获编》《典故纪闻》。
清代:则《清史稿》是主要的史料,辅以《大清全书》、皇朝通志,孟森先生的《清史讲义》,辅以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
以上这些主要以中国的古代史籍为主。除了这些,我觉得还要对史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看看《史通》,章学诚的《文史通义》,梁启超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三大史学家的三部重要史学著作也很好,即《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
和轩
谢邀:
就这个问题我个人的一点感受与大家交流下,不到之处请见谅!我觉得首先读懂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写的全面记录的准确,而且覆盖面广。著名的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这说到了我们历史的重要和宝贵。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是一个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源远流长,波涛汹涌,即有繁荣的辉煌,也有曲折的艰难。但是我们的历史一直坚定的向前发展。感谢过去的历史积累,铸就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而在新的千年和历史时期中,我们更加需要历史的光辉照亮前方未知的道路!其实博古通今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追求,因为历史中蕴含着经验和真知。无论是王朝的兴衰成败,还是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还是重大历史的曲折内幕,伟大改革背后的艰难。这些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古往今来,有所成就的有识之士,大都是博古通今的人。我们学习历史,从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感悟人生真谛!其实说从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的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处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时刻的中国,尤其需要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中汲取营养。说到历史知识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和趣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向民间?如何能使人们欣赏文学作品一般的欣赏历史 我觉得读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就可以的,我读后觉得因其独特的体例在普及历史知识做了表率。
我认为这本书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经典历史读物。一经问世,便因为其独特的体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读者的喜爱。
我觉得内容非常丰富的,科学全面,深入浅出。比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灿烂文化等内容,在保证历史完整的基础上,又将其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交融,乾坤变幻,王朝的更迭等等非常精彩。精彩的勾勒出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而且里面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有丰富的图片,包括出土的文物,历史遗迹,现场的照片,人物绘画和文字相辅相成。力求达到准确无误,而且是最具代表和说服力的经典。确实做到了文图对应,将我们中国的丰富历史与精彩更加直观更加真实的,更加立体的呈现给了我们,使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演变!我更加觉得这是一本全新理念,理想的读本,从内容看也是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全面的感受历史和思考历史。
我个人觉得读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就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另外也可以读一读史记,资治通鉴,诗经!这些都可以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我个人的感受,谢谢交流,你认为呢?
muziyingxiong
原贴:为什么要读历史?
木木同学。
原贴:历史怎么读
7737623
luciawen
西方历史悠久而漫长,记载西方历史的书籍,真可谓浩如烟海,卷帙万千。那怕一个人穷尽毕生精力也难于阅读殆尽。只能做到挂一漏万,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被确认的精品力作加于阅读。当然也得根据各个历史爱好者的兴趣所然,作出选择!
对此,今天所推荐的有关历史研究的著作文章,仅供阅读参考而已。
1: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互动作者,麦克尼尔
麦克尼尔的《世界史》,以文明发展为单位,书写全球文明互动进程。使之前隔离的,孤立的世界史一变为动态,互相交流的世界史。为世界文明的交流绘制了一幅互动的网络图景!
此种历史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也引起了历史研究界高度的关注。
2: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这也是当代历史类研究中的一部重要著作。
此书主要讲述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用。
作者着眼全球,侧重于那些对促进历史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事件的研究,以历史上产生过广泛,深刻,持久的历史事件为主轴展现历史发展的真实图景,这也是历史研究中新的开拓。
全书包括对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文明进展,地域分割后西方世界的崛起,近现代西方人统治的世界的成功与衰落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梳理,见解颇多新颖。
3: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作者:尤瓦尔,赫格利
本书讲述了人类为何登上生物链的顶端,最终成为地球的主人。
从认知改变,农业创立到工业,科技革命……,而我们人类究竟认识了多少,我们能了解自已吗?我们的生活过得如此快捷,金钱和宗教又从何处产生?历史上的解答又是如何呢?这就需要认真地去研究!
人类创建的帝国王朝,为何兴起又衰亡?为什么地球上几乎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男尊女卑的观念呢?
要理清理解影响人类历史文化中的宗教,法律,国家,信贷等等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这也许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课题!
这本《人类简史》提出的历史性问题的思考,是值得重视的。
倘若有志于对西方历史的了解与研究,除了上述例举的三部书。
还应该读一下《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维尔,杜兰持著
这部从古埃及,希腊,印度,中国四大文明古国开始一直记述到法国大革命的拿破仑。全书IO余卷册,历时四十年完成!
这是一部揭示人类文明遗产的旷世巨著,几乎涵盖了历史上每一时代,每一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教育,艺术,音乐,科技等各个领域。史料丰富,记述详尽,阅读十分有益。
当然,假如你对西方历史兴味甚浓,还可拜阅以下史学名著:
1《世界史纲》(英)韦尔斯
2《历史研究》(英)汤因比
3《罗马帝国衰亡史》(英)吉本
4《罗马史》(德)蒙森
5美国文明的兴起(美)比尔德
6《欧洲史》(英)罗伯茨
7伯罗奔尼撤战争史(古希腊)修昔底德
8高卢战纪(古罗马)凯撒
9希腊史(英)哈蒙德
10《英国史》(美)罗伯茨
11《法国史》(法)乔治,杜比
12俄国史教程
上述推荐,仅供参考!
刘胡兰
了解欧洲历史的书。我来介绍几本吧!1、《欧洲中世纪史》
译者: 杨宁 / 李韵;
作者: (美)本内特 / (美)霍利斯特。
这本书一定要看本书是欧洲中世纪史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为美国数百所高校采用作为教材。覆盖了更多关于拜占庭和伊斯兰的内容,包含了经全面修订的系列地图、一组新的关于中世纪传说的短文等更 多内容。
2、《罗马史》作者:特奥多尔·蒙森(德)。
详尽叙述了自远古至共和国末期将近1000多年的罗马历史,阐述了罗马从偏于一隅的弹丸小国如何一步步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的过程及其原因,并指出了罗马在日渐强盛中已经蕴含衰亡的种子。
3、《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爱德华·吉本(英)。
叙述了罗马帝国从公元2世纪安东尼时代的赫赫盛极,到1453年君士坦丁熙陷落时黯然谢幕的 1300多年的历史风貌。作者既发怀古之幽思,悲怆叹惋千年帝国的无奈衰颓乃至烟灭;又阐思辨之深彻,诠释剖析盛衰兴替的永恒历史命题。
4、《公元1000年的欧洲》作者:[法]埃德蒙·波尼翁著
席继权译。
本书从那个时代的社会现状和变革入手,从各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公元1000年 前后欧洲居民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深入认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历史演变,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社会生活状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5、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作者:斯蒂芬·茨威格(奥)。
该书叙述了作者所认识的特定时期的各种人物与个人亲身经历的社会政治事件,记录了当时欧洲从一战前夜到二战欧洲危局的社会现实,批露了世界文化名人鲜为人知的生活轶事,同时穿插了作者各种细腻的心迹。
6、《欧洲史》作者:诺曼·戴维斯(英)。
本书是一部从冰河时代延伸到原子时代的历史类精品著作,为欧洲历史设计出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统,表现出一种难得一见的整体史印象。本书以时间为主线由快到慢逐渐推进。
谢谢。其实还有很多书籍的。靠大家来发掘了。yugobear
1.《英国通史》
作者:钱乘旦,许洁明 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简介:从远古到罗马占领、盎格鲁-萨克逊时期的不列颠、诺曼底征服和封建制度的发展、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英法百年战争和红白玫瑰战争等。
2.《英国史》
作者:[英] 屈勒味林 著,钱端升 译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简介:本书分种族的混合、民族的造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及海权、国会的自由及海外膨胀、海外华族政治及工业革命的初期、机器时代的海权及民主政治的趋近等六卷,依年代的顺序,叙述自远古至1918年的英国要人大事经过,同时又不忘以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及海外事业为根据而论列到社会发展的种种。是一部既具有学术性又具有趣味性的整体性历史读物。
3.《英国社会史》
作者:[英] 阿萨·布里格斯(AsaBriggs)著陈叔平 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简介:工业化后的英国对世界文明进程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此,真实地了解英国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对于我们了解过去和今日的世界,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英国的性格不仅有稳定和统一的一面,还有参差不齐的一面,因此任何一种概括只能让人感到迷惑,很难令人满意。阿萨·布里格斯的创作态度是科学且严谨的。他在叙述英国从无文字时代到21世纪的漫长发展与进步的同时,对它的阴暗面也作了揭露和分析。在本书出版以前,英国社会史的相关研究存在一个不可弥补的缺陷——把政治这一重要的领域接近忽略。阿萨·布里格斯则认为社会史中的政治因素是绝不应该剔除的,他将这一领域补上,从而使这部社会史能够相当完整地反映英国社会的全貌。
4.《牛津英国史》
作者:[英]摩根Morgn,K.O.,钟美荪 注释 著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简介:《牛津英国史》介绍了自公元前55年至2000年英国和英国人民的历史,时间跨度达2000余年。本书的主编Kenh O. Morgan为英国历史学家,本书亦是英国历史方面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钟美荪教授为本书的难点作了注释,方便了读者的理解。本书适用于英国社会文化研究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及其他对英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亦可作为讲授英国社会文化课程的教材。
5.英国民族史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 著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简介:地球上一个由讲英语的人口构成的庞大帝国——包括了不列颠、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强国——历经了漫长曲折的历程而渐渐形成;它们的存在,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文明版图,强有力地左右着人类命运和历史的走向……在这部创作时间长达30年的伟大作品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历*负盛名的人物丘吉尔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史诗般的笔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帝国画卷”。英语民族史第一卷:不列颠的诞生:本卷追溯了从欧洲人时代发端直至人类发现“新大陆”这一漫长历史时段里,英语民族的孕育、形成与发展的故事。它从莱茵河畔的凯尔占领,撒克逊族的融合、北欧海盗的侵扰、诺曼底人的征服、“大宪章”的诞生以及“玫瑰战争”的洗礼,*后以英国动荡不安的中古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巴斯沃斯战役作为结束。这一年,一个新王朝刚登上英国王位。七年后的1492年,欧洲冒险家哥伦布在美洲成功登陆——由这一地理大发现作为标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而未来一个辽阔而伟大的英语帝国的成型,也在此时埋下了重大伏笔……英语民族史第二卷:新世界:本卷涵盖了十六、十七两个世纪中,英语民族独特的发展历程以及因之而衍生的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大两洋的海上通路被打通以后,冒险、贫穷或热情的英语人口夹杂在欧洲移民中涌向美洲新大陆,海外殖民地持续激增;经历了血腥的反复,富有改革色彩的新教终归被确认为英格兰王国的精神力量;一场兄弟内战后,英格兰与苏格兰完全合并,成为一个国力更强的国家;伴随着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毁灭性溃败,英语民族进一步填充和挤占拉丁民族的全球扩张空间;克伦威尔发动的“清教战争”奇怪地没有破坏经济,反而促进了多种产业的发展;在短暂的共和制尝试之后,英国人又一次选择了稳态的王政……英语民族史第三卷:革命的时代:本卷描述的是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末的“革命年代”。这一期间,有四场革命深刻地改变了西方的力量对比和未来世界的格局:*后一名信仰天主教的英国国王被逐出不列颠群岛,从而陷英格兰与路易十四的强盛的法兰西于绵长的恶斗之中,直至拿破仑败于威灵顿,其余波方告平息;尽管美洲殖民地的独立风暴使大不列颠颇受挫折,然而此举却在英语民族的名下分娩出另一个伟大国家;令一代国王人头落地的法国大革命,以不可抗拒的暴力方式颁布了平等、自由与人权的新社会标准;发轫于英伦的工业与科学领域的革命,也为工业时代的来临作了充分的铺垫……英语民族史第四卷:伟大的民主:本卷叙述了“日不落帝国”在十九世纪的辉煌与荣光。随着拿破仑时代于1815年的彻底终结,欧洲大陆精疲力竭,大不列颠的扩张规模和称霸程度*;操英语的民族独霸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拓殖,趁荷兰国力衰落之时,南非也被其攫入怀中;在东方,维多利亚王朝并不满足于只拥有印度,它的炮舰开始轰击另一个更加巨大的古老帝国——中国;发生在美国的独立战争以及后来的血腥内战并没有给英美关系造成致命创伤,大西洋两岸的英语民族仍然保持并发展着强有力的联系,一个废除了奴隶制度的统一的美国反而为未来强霸的“英语帝国联盟”奠下了巨大基石……
个人才学疏浅,失误之处自是难免。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图片来自网络。
勇敢的肺
我推荐的不是书,而是系列纪录片:A History of Britain (TV series)
如果你喜欢文学,推荐狄更斯的所有作品,一生跌宕壮阔的大文豪,在每个时期写的作品都风格各异,扣人心弦。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成长,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底层社会人民的精神崛起。如果你喜欢绘画,推荐你了解透纳,我也是刚刚认识这个作家。因为王尔德的一句话,透纳之前,伦敦不曾有雾?狄更斯是雾都孤儿的作者,我去查证了一下狄更斯和透纳的出生年,透纳早于狄更斯三十载,说明或许是真的,透纳之前,伦敦不曾有雾,狄更斯之后,伦敦雾都之名更为世人皆知。透纳的作品令人心旷神怡,展现另一种大不列颠帝国清新之风采。如果你喜欢电影,推荐帕丁顿熊,一部充满欢乐、感动、善良和正义的暖剧,虽然主人公是一只小熊,但是寓意和文化背景还是很深厚的,尤其是帕丁顿熊从森林来到城市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婶婶知道伦敦市民家庭会接纳流浪的孩子。这里又借助了真实的背景故事——纳粹时期,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家温顿,从纳粹手里救下了几百个犹太孩童,通过火车送到联系好的伦敦寄宿家庭。至今伦敦火车站仍有温顿的雕塑,两国人民都在缅怀这位世界上最伟大谦逊的人。
另外这些书也是值得推荐
1. 大卫·休谟 《英国史》,写到光荣革命之前2. 特拉法尔加海战,这场战役对英国太重要3. 英格兰简史,简明通史,彩图不错,有些错误4. 金雀花王朝,非常有趣的王朝5. 《伊丽莎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6. 《帝国斜阳》,英国衰落,逐渐丢失殖民地的过程7. 《英语国家史略》,丘吉尔写的简明英国史8.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9.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还有就是 菲利帕 英国历史小说。红女王白王后之类当然,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也可以看看 。待入待看:麦考莱《英国史》,据说承接大卫休谟的著作钱乘旦主编最近的六卷本《英国通史》老成都吃货
小说就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初中的孩子,课业还是比较严重的,其他城市,像一些江苏学子(小编江苏的)初中,有的晚自习已经到9点了,已经非常累了,我想不是特别的兴趣,很难专门去读历史,加之本来还有一些考试读物,读书的时间更被压缩。
所以,我推荐的话,可以读一些,不是那么深奥的小说,来感受历史,小说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他可以写出,历史书写不出的情感。
这里的话,我想推荐曹文轩的小说,曹文轩小说短小,同时,写的不是非常沉重。在把一些年代感或一些年代风情,表现出来的同时,说出一些离别等,那个年龄段孩子所需要的情感精神。
记得《红瓦黑瓦》里,那些人升学,就是一段历史,对刻苦学习,起早贪黑学习的初中学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最后,个人觉得,读历史,不妨去小说里发现。
朵小猫
《全球通史》斯塔夫里阿诺斯
黑格尔说过:“历史总是惊人的重演”,无论是任何人都应该去从历史中学习,从历史中看人性,从历史中品人生。我是文科生,初中教育阶段中历史的学习应该是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比较多,对于外国史的涉及比较少,但如果升到高中阶段继续读历史的话,西方历史中民主和法治精神讲得多,历史学习中,我们总是要有全球思维,我国与西方在某一个时期的对比和发生的事情经常会在试卷中考到,在做一些历史题中,有全球思维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
全球观点
《全球通史》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的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跳出了国家的限制,从全球的角度看待各大文明的发展以及各地区历史事件产生的联系,十分适合喜欢历史的读者缓慢阅读和仔细品味。也正如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书中所写的一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而言,如同记忆对每个人的意义一样重要。
O小魔女O
记得在我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的学科就是历史,也是我听得最认真的一门课。为什么呢?现在想来有两个原因:感兴趣;老师讲得非常精彩。
我的初中历史老师教了我三年,他上课从来都不带书,讲起课来妙语连珠,旁征博引,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所以我的历史分数都是接近满分。他的作业评语也很精彩,他的字飘逸潇洒,评语都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如果那时候有网络的话,他一定会是一个网红老师。
我觉得喜欢历史使我变得特别豁达,具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我能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还有形成了我对一个事件正确的观点和看法。
所以我非常建议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尝试读历史,这对于培养孩子的三观非常有帮助。
古人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读历史并不一定要成为历史学家,但是因为读到了某段历史,让孩子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有更多的人生可能性,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在小学阶段我推荐孩子阅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丛书,这套书一共14本,有点小贵。但是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中国历史书。我陪着孩子把这套书读完,她非常喜欢里面近千张彩图与珍贵文物照片,还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读完这套书,给了她很多启发。
她学会了以多元角度看历史,并学会思考历史,对历史事件既有正确的认识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尤其是书中针对历史人物、专有名词、文物、事件、成语等,特设更深入详细的介绍与注释小专栏,增进孩子的历史深度与知识。
这是我们百读不厌的一套书。
到了初中我为她选择了《大秦帝国》这套书。《大秦帝国》是2016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孙皓晖。该书描述了在礼崩乐坏、群雄逐鹿的春秋末年,面临亡国之祸的秦国于列强环伺之下,从秦孝公开始,筚路蓝缕,变法图强,经过几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这套书我是为了提高她的写作水平而选择的。目前刚开始读第一部,孩子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里面生动形象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这是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littlefisher
您好!
推荐二混子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以漫画、段子的形式,把繁复、沉闷、枯燥的文字内容呈现于你的眼前,生动有趣、记忆点鲜明,非常适合小学生和初中生阅读哦。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是前央视名嘴张泉灵和著名投资人徐小平等人,与当时的知名网络知识科普红人“二混子”陈磊,花二年多时间共同打造的历史科普书籍。
2017年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上线预售,在五大平台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备受读者的关注和好评。四年时间过去了,这套书籍仍然很火,陈磊团队相继出版半小时漫画世界史2-5共计23册,内容涵盖了世界史、中国史、哲学史、经济史、唐诗宋词、科学等等。该系列丛书销量已经突破3000万册。
说起这套书,其中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典故。说当年张泉灵因咳血怀疑肺癌,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只是虚惊一场,不过需要在家休养。那段时间她开始思考未来的人生,于是决定辞去央视主持人的职务,把更多时间回归家庭的同时,开始涉足投资商圈。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泉灵发现8岁的儿子捧着平板电脑看得入迷,并且不时哈哈大笑。出于好奇张泉灵走到儿子跟前,原来是在看搞笑漫画。儿子却认真地说:”妈妈我这是在学习历史呢!“
张泉灵更加好奇了,儿子不太喜欢历史,为何会主动学习呢?于是认真翻看了几页,立即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这个作者思维十分超前,他把历史内容以漫画、段子的形式生动地展示出来,趣味性十足。没错这位作者就是二混子”陈磊。
当时的陈磊是上海某汽车汽车公司的普通设计师,和普通打工人一样拿着几千元的工资,不过他对画漫画威风堂有天赋,于是在业余时间开了一个自媒体号“混子曰”,专门做知识科普,由于他的作品非常独特有吸引力,因此粉丝多达数十万,成为小有名气的知识科普网红。
张泉灵对陈磊创作的作品非常认同并且看好,毕竟能吸引自己不喜欢历史的儿子自觉学习,这是非常难得的。而另一方面张泉灵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认为这种创新作品非常有商业市场,如果整理出书,让孩子离开电子产品也能开心学习,肯定会得到非常多的学长喜欢和认同。
张泉灵敢想敢做,马上联系了陈磊,并且独自一人飞往上海与他见面,交谈数小时后把147万转给了陈磊,嘱咐他辞职认真创作。后来张泉灵拉上徐小平追加了1500万投资该项目。陈磊辞职组建团队,并且聘请专家把关,确保历史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经过陈磊团队两年多的努力,终于2017年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上线销售,效果非常好,销量节节上升,口碑相当不错。至今四年过去了,这套书仍然受到许多家长的喜爱。目前该系列丛书已经涵盖了非常多的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世界史、中国史、哲学史、经济史、唐诗宋词、科学等等科目,非常适合中小深造阅读。
本书最大的亮点包括:
一是严谨性。书只所有知识点都经过历史专家把关确认,保证历史事实的准确性。
二是趣味性,解决学习历史枯燥、繁复的痛点,让孩子轻松阅读,快乐学习,不知不觉就学到知识了。
三是系统性。书中展现的历史文化故事,一本书在手,三千年时间线一览无余,能让孩子系统学习历史知识。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已经是口碑丛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10本好书之一”,如果你希望孩子学习历史,又怕孩子对枯燥的内容提不起兴趣,相信这套书再合适不过了。
点击下面图书推荐框去看看,整套买更划算!
秋秋
先看白话版中国通史,了解个大概,看你喜欢哪个朝代,比如喜欢明,先找相关史书,各类,比如明史,明实录,国榷,明通鉴,等,还有现在人写的明朝的书,还可以看明朝的名人传记,地方日志,这样可以对明朝侧面了解,也可对史书进行扩充,想了解一个朝代,也得从前朝末年的史书,开始看起,为啥太祖起义,太祖生活的环境,前朝的史书适当了解一下,如果喜欢宋朝,也是按照这个思路去看
香水晶
历史初学者是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呢?中学阶段?本科期间?还是刚入门的研究生?姑且认为是进入大学不久的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吧,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对相关的知识有所了解,但还停留在笼而统之的水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其实,历史专业的本科生已经有专业书单可以参考了,根据专业的不同有不同的阅读需求。这里推荐一些通识类的书籍,如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六卷本,吴于廑的《世界史》六卷本,都是初学者掌握历史脉络和大体知识点的基础书籍。另外,钱穆的历代政治得失、国史大纲等著作也值得一读,特别推荐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系列书籍,《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国大历史》、《万历十五年》等。
历史初学者适合阅读一些名家的经典著作,以培养历史研究的兴趣和历史眼界的放宽,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达到登堂入室、敏于思考的更高水平。
大尾巴鱼
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对于历史初学者,我始终认为提升兴趣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他能让你坚持学习,为了这个兴趣你甚至可以看电影、玩游戏、混历史论坛。
第一阶段,读初高中历史课本,我们精炼出来给学生讲的都是历史的骨干,有疏漏和删改但是绝对不影响整体性,这让你树立一个大的历史框架。
第二阶段,看比较火的历史电影电视剧,就拿三国来说,《赤壁》《三国机密》军师联盟等作品我可以说他们对真实历史的演义非!常!烂!但是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好看,学习源于兴趣,而这些不算历史正剧的演义作品可以让你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阶段,看一些历史正剧,比如日本的大河剧,或者《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以及二月河先生的康乾三部曲。
第四阶段,看一些科普向的历史书比如《明朝那些事儿》,以及看一些历史向网络小说比如月关、孑与二之类作者的作品,这些文字让你增长兴趣的同时由于其本身的瑕疵甚至重大的历史错误会让你产生查阅资料并批判的欲望。
第五阶段,看历史正剧的原著,比如日本司马辽太郎的作品,比如我国二月河的作品等等,对比电视剧分析,书再好,作者也一定会有不客观的点。找出作者的倾向和艺术改编对正史的影响,给自己一双从书里分辨史实和野史的眼睛。
第五阶段,看一些史料型的书籍,其实大部分一开始喜欢历史的人都绕不开对军事、战争的喜欢,比如二战,你喜欢哪个将领可以去找他们的个人著作和回忆录,从真.专业视角了解史实,比如喜欢二战的可以看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等等,喜欢其他方面的可以找一些文献。
第六阶段,几乎所有业余的对历史感兴趣的都是从军事、政治、野史三个方面开始的,到了这个阶段可以跳出小说、影视的束缚,由浅入深看一些如《货币战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万历十五年》这样的书。
比如上面的这三本书都有很大争议,比如《货币战争》对财阀的过度吹捧,比如《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过分英雄史观等等。
但是看完之后你仍然能从中学到东西:比如通过经济看战争,通过战场形式看政治,通过政治生态看文化等等。
第七阶段,智慧是不会过时的,比如军事上的《战争论》,这本书的战术还是排队枪毙时代的欧陆战场,但是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和战略观点却依然能给现代人启示,比如《国富论》写成已经近三百年,各种经济理论发展日新月异,但是从这本书里获取的知识仍然值得研究。
所以这一阶段可以看一些古代的书,比如二十四史,比如《资治通鉴》。
个人愚见,不喜勿喷。
小白_BY
发布时间:2009-11-2 16:17:00 来源:散文吧
本篇系鲁迅一九二四年七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经修订后,收入西北大学出版部一九二五年三月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集(二)。
我所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许多历史家说,人类的历史是进化的,那么,中国当然不会在例外。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杂。然而就并不进化么?那也不然,只是比较的慢,使我们性急的人,有一日三秋之感罢了。文艺,文艺之一的小说,自然也如此。例如虽至今日,而许多作品里面,唐宋的,甚而至于原始人民的思想手段的糟粕都还在。今天所讲,就想不理会这些糟粕——虽然它还很受社会欢迎——而从倒行的杂乱的作品里寻出一条进行的线索来,一共分为六讲。
第一讲 从神话到神仙传
考小说之名,最古是见于庄子所说的“饰小说以干县令”。“县”是高,言高名;“令”是美,言美誉。但这是指他所谓琐屑之言,不关道术的而说,和后来所谓的小说并不同。
因为如孔子,杨子〔1〕,墨子〔2〕各家的学员,从庄子看来,都可以谓之小说;反之,别家对庄子,也可称他的著作为小说。至于《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者,街谈巷语之说也。”这才近似现在的所谓小说了,但也不过古时稗官采集一般小民所谈的小话,借以考察国之民情,风俗而已;并无现在所谓小说之价值。
小说是如何起源的呢?据《汉书》艺文志上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
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至于现在一班研究文学史者,却多认小说起源于神话。因为原始民族,穴居野处,见天地万物,变化不常——如风;雨,地震等——有非人力所可捉摸抵抗,很为惊怪,以为必有个主宰万物者在,因之拟名为神;并想像神的生活,动作,如中国有盘古氏开天辟地之说,这便成功了“神话”。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如说古来建大功的英雄,其才能在凡人以上,由于天授的就是。例如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之的话,都是和凡人不同的。这些口传,今人谓之“传说”。由此再演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为小说了。
我想,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到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至于小说,我以为倒是起于休息的。人在劳动时,既用歌吟以自娱,借它忘却劳苦了,则到休息时,亦必要寻一种事情以消遣闲暇。这种事情,就是彼此谈论故事,而这谈论故事,正就是小说的起源。——所以诗歌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但在古代,不问小说或诗歌,其要素总离不开神话。印度,埃及,希腊都如此,中国亦然。只是中国并无含有神话的大著作;其零星的神话,现在也还没有集录为专书的。我们要寻求,只可从古书上得到一点,而这种古书最重要的,便推《山海经》。不过这书也是无系统的,其中最要的,和后来有关系的记述,有西王母的故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如此之类还不少。这个古典,一直流行到唐朝,才被骊山老母夺了位置去。此外还有一种穆天子传,讲的是周穆王驾八骏西征的故事,是汲郡古冢中杂书之一篇。——总之中国古代的神话材料很少,所有者,只是些断片的,没有长篇的,而且似乎也并非后来散亡,是本来的少有。我们在此要推求其原因,我以为最要的有两种:
一、太劳苦 因为中华民族先居在黄河流域,自然界底情形并不佳,为谋生起见,生活非常勤苦,因之重实际,轻玄想,故神话就不能发达以及流传下来。劳动虽说是发生文艺的一个源头,但也有条件:就是要不过度。劳逸均适,或者小觉劳苦,才能发生种种的诗歌,略有余暇,就讲小说。假使劳动太多,休息时少,没有恢复疲劳的余裕,则眠食尚且不暇,更不必提什么文艺了。
二、易于忘却 因为中国古时天神,地只,人,鬼,往往肴杂,则原始的信仰存于传说者,日出不穷,于是旧者僵死,后人无从而知。如神荼,郁垒,为古之大神,传说上是手执一种苇索,以缚虎,且御凶魅的,所以古代将他们当作门神。但到后来又将门神改为秦琼,尉迟敬德,并引说种种事实,以为佐证,于是后人单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为门神,而不复知神荼,郁垒,更不消说造作他们的故事了。此外这样的还很不少。
中国的神话既没有什么长篇的,现在我们就再来看《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小说:《汉书》艺文志上所载的许多小说目录,现在一样都没有了,但只有些遗文,还可以看见。如大戴礼保傅篇中所引青史子说:
“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居则习礼文,行则鸣佩玉,升车则闻和鸾之声,是以非僻之心无自入也。
……”
青史子这种话,就是古代的小说;但就我们看去,同《礼记》所说是一样的,不知何以当作小说?或者因其中还有许多思想和儒家的不同之故吧。至于现在所有的所谓汉代小说,却有称东方朔所做的两种:一、神异经,二、十洲记。班固做的,也有两种:一、汉武故事;二、汉武帝内传。此外还有郭宪做的洞冥记,刘歆做的《西京杂记》。神异经的文章,是仿《山海经》的,其中所说的多怪诞之事。现在举一条出来:
“西南荒山中出讹兽,其状若菟,人面能言,常欺人,言东而西,言恶而善。其肉美,食之,言不真矣。”(西南荒经)
十洲记是记汉武帝闻十洲于西王母之事,也仿《山海经》的,不过比较神异经稍微庄重些。汉武故事和汉武帝内传,都是记武帝初生以至崩葬的事情。洞冥记是说神仙道术及远方怪异的事情。《西京杂记》则杂记人间琐事。
然而神异经,十洲记,为《汉书》艺文志上所不载,可知不是东方朔做的,乃是后人假造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则与班固别的文章,笔调不类,且中间夹杂佛家语,——彼时佛教尚不盛行,且汉人从来不喜说佛语——可知也是假的。至于洞冥记,《西京杂记》又已经为人考出是六朝人做的。——所以上举的六种小说,全是假的。惟此外有刘向的《列仙传》〔3〕是真的。晋的葛洪又作《神仙传》〔4〕,唐宋更多,于后来的思想及小说,很有影响。但刘向的《列仙传》,在当时并非有意作小说,乃是当作真实事情做的,不,到现在还多拿它做儿童读物的材料。现在常有一问题发生:即此种神话,可否拿它做儿童的读物?我们顺便也说一说。在反对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只能养成迷信,是非常有害的;而赞成一方面的人说:以这种神话教儿童,正合儿堂的天性,很感趣味,没有什么害处的。在我以为这要看社会上教育的状况怎样,如果儿童能继续更受良好的教育,则将来一学科学,自然会明白,不至迷信,所以当然没有害的;但如果儿童不能继续受稍深的教育,学识不再进步,则在幼小时所教的神话,将永信以为真,所以也许是有害的。
第二讲 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
上次讲过:一、神话是文艺的萌芽。二、中国的神话很少。三、所有的神话,没有长篇的。四、《汉书》艺文志上载的小说都不存在了。五、现存汉人的小说,多是假的。现在我们再看六朝时的小说怎样?中国本来信鬼神的,而鬼神与人乃是隔离的,因欲人与鬼神交通,于是乎就有巫出来。巫到后来分为两派:一为方士;一仍为巫。巫多说鬼,方士多谈炼金及求仙,秦汉以来,其风日盛,到六朝并没有息,所以志怪之书特多,像《博物志》上说:
“燕太子丹质于秦,……欲归,请于秦王。王不听,谬言曰,‘令乌头白,马生角,乃可。’丹仰而叹,乌即头白,俯而嗟,马生角。秦王不得已而遣之……”(卷八史补)
这全是怪诞之说,是受了方士思想的影响。再如刘敬叔的异苑上说:
“义熙中,东海徐氏婢兰忽患羸黄,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嫂即平复。”(卷八)
这可见六朝人视一切东西,都可成妖怪,这正就是巫底思想,即所谓“万有神教”。此种思想,到了现在,依然留存,像:
常见在树上挂着“有求必应”的匾,便足以证明社会上还将树木当神,正如六朝人一样的迷信。其实这种思想,本来是无论何国,古时候都有的,不过后来渐渐地没有罢了。但中国还很盛。
六朝志怪的小说,除上举《博物志》、异苑而外,还有干宝的《搜神记》,陶潜的《搜神后记》。但《搜神记》多已佚失,现在所存的,乃是明人辑各书引用的话,再加别的志怪书而成,是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至于《搜神后记》,亦记灵异变化之事,但陶潜旷达,未必作此,大约也是别人的托名。
此外还有一种助六朝人志怪思想发达的,便是印度思想之输入。因为晋,宋,齐,梁四朝,佛教大行,当时所译的佛经很多,而同时鬼神奇异之谈也杂出,所以当时合中,印两国底鬼怪到小说里,使它更加发达起来,如阳羡鹅笼的故事,就是:
“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
‘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中具肴馔。……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随,今欲暂邀之。’……又于口中吐一女子,……共坐宴。俄而书生醉卧,此女谓彦曰:
‘……向亦窃得一男子同行,……暂唤之……’……女子于口中吐出一男子……”
此种思想,不是中国所故有的,乃完全受了印度思想的影响。
就此也可知六朝的志怪小说,和印度怎样相关的大概了。但须知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一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
六朝时志怪的小说,既如上述,现在我们再讲志人的小说。六朝志人的小说,也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现在待我举出一两条来看: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卷上德行篇)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卷下任诞篇)
天使打烊
先搞明白为什么要读古典小说?
如为了消遣,那么,读个大略,看个热闹,也就可以了。譬如,读《聊斋志异》,只需让心绪伴着情节跌宕起伏,享受作品,以资消遣。
如为了学习,那么,不断积累、掌握古代汉语知识,从一字一词,到一音一调;大量阅读文言典故书籍,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的妙处,表情达意的技巧,章节安排的匠心。等到可以快速阅读而能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小说篇章结构,领略作者或铺垫,或呼应的笔触,可以预测小说情节发展,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旨趣,那么,便基本算是读懂古典小说了。
这么说起来简单,其实需要深厚、扎实的古典文学知识,要了解小说的背景,作者的写作背景,历史局限性,等等,非是一句两句话可以讲清的。
说到把我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脉络,那更不是一个非专业人士,朝夕之间可以做到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文化几千年的传承,从未间断,是因了总有有兴趣,有志气的“乐之者”为之。
愿同好者共勉!
蓝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