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都是真实的吗?

乐小乐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历史,向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后面还有一句是“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

嘻嘻哈哈走天下
(没有绝对真实的历史)
虽然大部分历史是真实可信,当时的记录者根据事情发生的顺序,前因后果作些客观真实的表述,供后人参考学习借鉴。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时代特色背景,政治经济权利,地位身份名望,等各方面的因素所左右。
也为当政者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制约,更应当时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也是为上层建筑及权贵高官服务。记录者或当事人或多或少都有所偏执,渗透进自已的主观意识,或偏左偏右,或轻淡描写,或歪曲部分事实真相,蒙骗普通百姓,以维护统治者的正面形象,达到对已利益的最大化。
历朝历代的假案错案就是这样,后世专家学者往往在正史(官史)中,无法确定事实真相时。不得不借助(野史)民间史的叙述记录,来进一步深入发掘最原始的情况,判断是非曲折。从而否定官史,认可民间史的可靠性,还原历史的真相,去伪存真,即时修正历史,增强历史的可信度和完整性。
民间史的编写者有较高的言论自由度,思想意识和观念受统治者控制性较小,重事实轻传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能够真实记录在册,当时并不以为记录的是历史,只是后人才称为之历史。
无论是官史还是民史,都不能做到绝对的真实,古今中外的任何时期,都有公平正义者,也有迎奉拍马者。公正者书写真实的历史,拍马者故意弄些虚假的东西冒充历史。
这就是哲学中的,偶然中必然,必然中有偶然。客观中有主观,主观中有客观,没有绝对的主客观,没有绝对的偶然和必然。事物都具有相对性,包容性,综合性,互动性,多样性,组合性……

封印解除
我只想信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穷人闹革命,解放全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人民当家做主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工业、农业、现代国防基本实现代化这段历史是千真万确的。

旭旭爱读书
历史没有假的,都是即成的事实存在过。不说它的合什么性。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不可还原的。在死亡过道的信系里。
但是史记是复制还原的信系。真不真不好说,吃皇粮,为领取皇粮,听谁的天知到。文人们历来标榜文人自己正派,可杀不可辱,坚决写实,我看未必。谁有话语权谁说了算,天下莫大于王土,王里生理也,兴王败寇。再者天下之大,時時千头万绪,一朝几笔代过本就不可信,朦胧而已,真正的历史都埋没在亡过之道的空气里,鬼才知到。

葉曉琝
历史真不真实,古代史不好说,但近现代尤其是近百年史确是真实无误的!新中国是怎么来大家总该知道吧?那可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着周总理,朱总,彭总等老一辈革命家经过浴血奋战,努力争取来的!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红旗,革命的号角响遍中华大地,英雄儿女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为的就是建立新中国!让人民过上幸福民主自由快乐的新生活!

mygzmelody
古往今来,历史的记载是由统治者来书写,文人墨客是依照统治阶层的意志来撰写,它的真实性难免不被粉饰。而越是官方的书籍,粉饰越强。往往很多野史、传记、小说透露的反而真实,这也是为什么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由来。比如中国历史唯一女皇武则天,后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她篡夺皇权,有人说她中兴大唐,有人说她荒淫无度,有人说她一代明君。做为中华历史唯一女皇,死后留下无字碑,不是她不想为自己树碑立传,做为一个女人,成为天下唯一女皇,是件多么令人惊叹的事,但其没有象封建帝王一样,大书特书自己的功绩,而是留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或许说武则天早己看破了这一点,就是把自己吹捧上了天,真相早晚也会大白于天下。所以我认为历史只是一种参考,真实与否、各凭已见。

luxjuve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发展到今天是历史的必然。不管我们任何描述历史,如何定义历史都不能改变历史的客观性。但是有一句话决定了“历史的真相”,那就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样,对历史就有了一个“观点”问题。所谓的“观点”就是看待问题的“切入点”。“观点”这个词之所以存在那是有其哲学道理的。——观察事物的一个侧面。这就是肯定了一个事物有众多个“侧面”,而每个侧面的“观点”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所以如果我们有需要,那么就有可能主观的去选择一个更有利的侧面作为“观点”。于是“历史真相”就众说纷纭。历史也就成为了“历史”。

潘朵拉
历史是历史,史书是史书。
从定义来看,历史=曾经发生过的事,那当然是真的发生了的。
而史书则有可能记载不全、记载有误、为当时的掌权者服务而进行了篡改,甚至夹杂了史官本人的很多理念等等,从而变得不一定完全真实。

嘴劲
世界上的历史在同一个时代,没有真实的历史,而且都是过份粉饰和过份丑化,移花接木,造假,编造故事,所以要看到真实的历史必须到各个国家的博物馆,图书馆看,同时还有有一副敏睿的眼睛,能够识别真假。同一件事情,几个国家都谈到,故事讲述雷同,这个就是真的,如果,有几个版本,那么多数国家都讲到了这个事件,并且雷同,这件事就是真的。
明朝污蔑元朝,中国的历史不能够在中国去找历史的答案,而应该到大英博物馆去找,因为元朝和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只是研究世界各民族的历史而找出世界各民族的特征,和这个民族的形成和演变,他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习惯。
这对以后统治这个民族很有作用。
没有一个真正的国家历史,这个国家的人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民族精神。
而许多统治者都喜欢把自己的王朝作为这个民族的元年,自己就是始皇帝,从此自己的子子孙孙都是这个国家的皇帝,一世,二世,万世。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样的皇帝就会灭除以前的历史,而使这个民族没有了灵魂,而愚昧无知。
中国为什么不能够赶上西方列强,而成为一个弱国,这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封建制度下,老百姓愚昧无知,没有灵魂,没有文化。这样的人民是封建统治者需要的。
世界各个国家有没有真正的历史呢?
有!但是,全部的事实真相可能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有,他们把不需要的刺眼的都涂抹掉了。
中国的历史,神话和虚构成份很多,过份的粉饰和过份的丑化使中国的历史掩盖在虚幻的故事中。

theresa021
历史是真实的,但是,一些书籍和一些记录历史的人不真实,因为历史都是后人记录的,如果一个朝代对上一个朝代有很大成见,或者双方在交战的时候,胜利的一方,受到过一些耻辱等等的话,后者在编写历史的时候,会把这些不光彩的耻辱删除掉;还有就是,当时的掌权者,犯的一些错误,说过一些错话等等,当时的记录官,往往也不会把这些记录到当时的历史中去,所以,有些史书记载的东西,真实性往往让人质疑。

健怡可乐_Jenny
历史在不断的篡改,不断的修正,我们了解的历史未必都是真实的。

忆南
什么时代说什么话,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公平勤正,睿智的明君掌权历史是真实的写照,只有明昏之间才会扬名立万,半昏半明的君王,历史是浮夸不现实。昏君,旁观者也会记载着是实明白现实的写照。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

煮茶夜话(雪山)
首先回答,什么是历史?
答案有三,第一记载和解释作业一系列人类进城事件的一门学科。第二沿革,来历。第三过去的事实。
其次,书面上的历史,就是我们了解的历史,由于是人写的。不可能完全是事实的本身,这个历史,带有个人的喜好和偏见。同时这个历史,更多为统治者服务的。
最后对于历史本身肯定是真实的,然而撰写出来的,我们学习的历史,有可能跟历史本身有很大出入,或者不符。
总而言之,对于历史是否真实,需要辩证来看,要根据当时社会情况而具体分析,大致也能分出历史本来的面目。

mowang1987
认同某网友的观点,现实的历史是事实,书写的历史不一定能还原历史真相。比如大家都会认同孔子的仁爱是分等级的,而且我也可以帮助举证。史记载有孔子为伯夷,叔齐作傅,说伯夷,叔齐反对武王伐纣:以臣弑君,可谓仁乎?之说,就此足可证明孔子在借伯夷,叔齐之口,仁爱是要分等级的。以下不能犯上。非也,又说太史公日: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偏详矣。你看,此处孔子又把伯夷列为古之仁圣贤人。可又借伯夷,叔齐之口叹日: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再结合孔子多处言仁及其温良恭俭让的处世的方法。说明孔子,不是怪武王本人以下犯上,而是方法不仁,不应以暴易暴,太残忍了。最好的方法是纣王禅让。以孔子和弟子宰予辩三年丧考,宰予说没有必要而叹宰予不仁,大家也会认为孔子的仁也要分等级,不是平等的。非也。孔子说得很清楚,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所以要守三年丧孝以回报,不回报,就是不仁。父爱在先,子以爱回报在后,是符合天理的,岂是分等级呢?古时,圣者为王,爱民在先,又是为爱民而王位,民不应该回爱吗?这岂是分等级呢?纣王就变了,秦始皇变得很典型。只要求臣民爱他,要口呼万岁。他们是不管臣民死活的。当官的效仿皇帝,平民要无条件地服从,还要鸣锣开道。于是乎,孔子的仁爱是要分等级的。这对孔子来说,是个莫大的冤!孔子的弟子子思(子思只比孔子少三十六岁,系宋人,有网友说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我认为不可能,是误传)把仁已具体细化为克,伐,怨,欲。子思日: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乎?孔子日:可以为难矣,仁则吾弗知也。马融日:克,好胜人也,伐,自伐其功。怨,忌也。欲,贪欲也。包氏日:四者行之难,未足以为仁。我理解为:孔子认为可以,但是难做到,你这高的仁,我就不好说什么了。这就更证明仁,不只是约束平民的,更是约束统治阶级的。平民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谈得上贪欲吗?所以我个人坚决反对,把分等级的仁强加在孔子头上。分等级的仁是封建统治阶级强加级平民百姓的。

有颜猫
历史是时空发展的纪录,是客观真实的,这是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心史观则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有些人认为历史是由人写的,‘’胜者王候败者贼‘’,历史由当权者决定,这是一种唯心主义观点,不能反映历史的真象、是非曲直。历史是真实的,不同的观点有不同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