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一定要攻城?绕着走不行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杨炳安先生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

孙武

最新跟帖
诸葛小猫咪

诸葛小猫咪

哈哈,事实上是可以的,但是风险太大。

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无非钱财,人口,和土地,前两者最重要,那么这些东西在哪里呢?很明显,集中在城市里。

不攻城绕过去固然可以,但是啥也得不到,你是军队首领你不能给大家带来利益,那你就有可能被手下反叛,然后被杀。

军事上,城市往往修建在交通便利(如南京),或者资源丰富(如桐庐),或者战略地位关键的地方(如山海关),占领这些城市就能获取对应的资源,有了资源就能存活更久。

安全上,城池里的军队通常更富有,装备更好,战斗力也不弱。绕城而有的代价很可能是你前脚走,后脚人家就出城抄了你的后路,

要是这个时候周围的城市也出兵主动进攻,恭喜你,在包围圈里祈祷下辈子做个好人吧。

潴潴

潴潴

那要看你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的目的是出奇兵袭取,那当然可以绕过一些没必要的城池,不去做过多的缠斗,然后另辟蹊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敌人面前,直捣黄龙。

像三国时期的邓艾,便绕过了强敌姜维把守的剑阁,偷渡阴平小路,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成都城下,迫使后主刘禅开城投降。

但是,邓艾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仗着刘禅早就想开城投降了。要是刘禅坐镇成都,坚城固守,再联络驻守在外的其他兵力,一举把邓艾包了饺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一般说来,绕城而过只适合奇兵突袭,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小股特种作战,因为兵行小路,后勤没有保障,加之一旦被敌军前后夹击,陷入缠斗,就很容易被反制。所以,绕城而过,往往都是配合大部队作战。

如果是大军行进,稳扎稳打的话,基本没有绕城而过的,残酷的攻城战几乎是难以避免。

为什么呢?

第一,古代城池关隘考虑的主要就是防御,所以往往依托地理而建,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易守难攻之势,其目的就是在于消耗攻方的有生力量,令其知难而退,所以又怎么能轻易让你绕过去?

第二,城池不仅仅只是城墙而已,城墙里面是城市,是人民,是一块稳固的根据地。进,可以此为支点,获得物资、财富和人口补给,稳步推进,而退,也可以此为依托,节节抵抗,徐徐撤退,甚至可以雁过拔毛,掠走城池里的物资、财富和人口,并将其毁弃。

第三,攻城更是对敌方心理防线的冲击。一般来说守城容易,攻城难,而想要攻下城坚池深的大城就更难。但如果某个重要城池真的被攻方攻克,就是给敌人最大的心理震慑,也许后面的城市就会不战而降,直接将城池、人口拱手相送。

总之,在古代战争中,攻坚战难以避免,绕着走肯定不好使。

媛子v粉红色v

媛子v粉红色v

这个问题比较特殊啊,自古攻城略地是战争的概括。这其实是个常识吧!

首先你打仗的目的是什么。占领对方国土,面前是太原城,你说我不打它,咱绕过去吧,咱去北京吧。几百公里往北京走,一路绕各座城,绕不了多远,粮草没了,都饿死了。不占领城池就没有补给线,就没有后援,冷不丁被前后夹击了。

刘木木嘿嘿

刘木木嘿嘿

可以绕着走,只不过需要绕很远。


在古代打仗,有战兵和辅兵,一般来说战兵就是专门打仗,战场拼杀的;而辅兵有的是兵,有的说白了就是民夫,他们的责任就是后勤。

在通俗点,古代100万大军,打仗的能有40万已经顶天了,60万的后勤部队。

要知道古代没有公路,没有汽车。

所以,打仗出征比现在打仗还麻烦,重点就是后勤。

还是用前面100万大军举例,40万战兵要吃,要喝;难道60万后勤部队不吃不喝?后勤部队还有大量的牲口不吃不喝?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古代打仗,后勤线远比现代战争重要。


要知道古代本身运输效率不高,100车粮食,运到前线我们看看还有多少:

首先是路上运输部队要吃掉很多,然后到了前线留下一部分之后,最后还要给运输部队回去留一部分粮食。那么到底100车粮食能留给前线多少,说实话,真不能确定运输距离远就留的少,距离近就多。

所以,古代打仗,讲究的是步步为营,完全就是后勤限制。


因此,如果不攻城,就意味着自己的后勤线随时被掐断。阵仗越大,越不会做出越过这座城的事。

而对于出奇兵奇袭,往往是轻装前行,且有具体的攻击目标,人数很少的战兵。


不要认为看了电视里面一阵冲杀,就觉得古代打仗,非要去耗一座城。

举例,元朝时候,重庆合川钓鱼城成了一块骨头,甚至耗死了一个蒙古大汗蒙哥。而当时蒙哥大汗的粮草基地就在重庆璧山的一座山上,两地直线举例40公里,古代实际走也不短。


若我们回答有用,给给关注,点个赞吧。谢谢大家支持

nnjane

nnjane

很多城池都依山傍水,建在显要位置,你不攻下来,就是过不去。还有些城池可以绕过去,如果你绕过去,趁你正在前方作战吃紧的时候,这个城池就出兵断你粮道或后路,那你就会军心大乱,不战自溃。

smc_hr

smc_hr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韩信攻取三秦,就是绕着走的。

但是,绕着走,必须有几个条件。

第一,你的后背,不能亮给敌方,不能让敌人从你的背后掩杀你。这一点,韩信是做到了的。

第二,你的粮草从何而来呢?韩信,是通过消灭敌人,从敌人的手中夺取。一般的将军,能做到吗?

第三,就是要出其不意,要保证自己的行踪不被敌方掌握。

第四,就是要快速取得战果,从而建立起防守阵线,防备敌人的反扑。

如果这几条做不到,那就一定不能绕着走。

南方

南方

古代打仗以攻城为主,这确实非常常规,但并不是每一次战争都必须要进攻城市。是否进攻城市主要还是在于这场战争和战场具体情况,发生发展的目的和最终结果究竟是怎么个导向?对于一个国家帝国势力范围的扩张来讲,攻下对方的城池确实是必要条件。因为人类的聚集区在文明形成以后就是城市,如果城市攻打不下来,那么城市所伴随的很多社会资源你都无法得到。

当两个国家和城邦进行作战的时候,城邦都会把周边的农民,粮食还有可利用的一切物资都搬到城里,包括财宝,财富和粮食。带不走的东西呢?一般都是尽可能毁坏,毁坏不了的也要就地处理。如果你要不攻打城市,那么你的战争补给怎么能够丝毫不差?长期跟随你作战的士兵,他们长久以来都见不到战争的胜利品和战利品,他们是否还会保持斗志?

战场上人心稳,整个战场就稳。如果士兵们持续进攻伤亡多次,但却无法得到城市女人财富。士气再高昂的军队也不可能坚持多久?而且每攻下一个城市,对于士气的提振都是显而易见的,即便你军纪严明,即便你并不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但是只要一个城头换上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旗帜,精神层面上,士兵都会欢欣鼓舞。

这在战争中是有绝对意义的。但是你如果要是绕过城市呢,会造成怎样一种情况呢?长久以来都没有那种胜利的感觉吗,就像很多人常规所说的那样,一旦你绕过这个城市,那么很有可能藏在城市里的敌人会在适当的时候对你进行偷袭以及进行运输线的切断。那个时候你怎么办?还有对于很多人来讲,城市在古代的国家定位中都是有军事防御设施的。

拔掉敌对国家的城市在军事方面的作用,就会在对方国家所布局的防御线上撕开一个口子,整个对方国家的防御线都会出现问题,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军事进攻。但是如果所有的城市你都避免去触碰,那么造成的现象也就是对方的防御线一直存在。你最多就是抢一点儿生活物资而已,然后你必须撤回来,撤出防御线之外。你发动争霸战争的意义何在?抢点儿钱吗?就为了这一点儿东西的话,平时搞个贸易比这儿挣得多。

在古代发动战争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作为己方的军事统帅,对于整个战场的布局和意图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说战神汉尼拔在攻入罗马本土以后,并不以攻城略地为目标,而是以杀伤罗马公民兵的人数迫使罗马同盟崩溃倒向自己,最终战胜罗马为最终目标。这并不是说汉尼拔自己的智商不够,不知道去攻打罗马城市。

而是刚才说了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汉尼拔深入敌境,自己并没有后方力量的补充。罗马城城高水深的战争,你打不赢没有办法翻身。所以汉尼拔充分发挥自己的机动性能的优势,将罗马军队诱导出罗马城,进行群体性歼灭,以达到击破罗马公民精神和反抗精神的目的,最终征服罗马。

自然这一伟大的计划是困难的。最终汉尼拔失败了,但是给罗马造成的损失呢?是罗马一半儿的公民全部死亡。还有东汉末年的刘备也并没有完全局限于某一个城市,某一个州府。因为这涉及到与自己实力的匹配,还有周边强大力量的干扰。所以刘备长期寄人篱下,一直都是难以被人忽视的军阀力量。

总之,在古代,大部分的战争都是攻打城市的,因为城市才是人类生活的中心,才是一切财富的聚集地。是对方反抗阵线的关节点,有少部分的战争是用于野战和消灭有生力量的,但这必然涉及到当时统帅的作战意图,并不是随随便便打的仗。

alaham

alaham

不一定都要攻城,一般会按战争的目的和需要决定是否要攻城,有些城是一定要攻下来的,有些则不一定非要拿下。

首先说战争的目的,侵略土地就必须把想拿到的土地上所有城池都攻破。要灭一个国家,则需要把粮草兵源补给线上的所有城池拿下再进攻都城。这个不用解释大家也应该明白。孤军深入,四面受敌是自取灭亡。


还有一种战争,可能不会以攻城为主,那就是掠夺与威慑,例如匈奴对中原边境的掠夺。最典型的就是辽金对北宋的战争,如果进攻路线上有坚城不好破,能够绕道的话,他们会绕道进攻。澶渊之盟为什么能够顺利签订,就是因为辽国没有吧进攻路线上的城池都拿下,澶州城下不能久战,否则后方可能受到攻击。

金灭北宋战役则更加典型。金国灭辽以后,得到了大片土地,甚至出现管理不过来的窘境,所以对北宋的战争并不是以掠夺土地为目的,他们对北宋发动战争,主要是北宋不断在边境侵占金国土地,引起边境纠纷。金国趁机进攻北宋掠夺人口和生产资料。顺便威慑北宋不要在边境耍阴谋。所以在进攻时,并没有把沿途的城池都拿下来,而是把关键部位的城池拿下后,直取京城,逼迫北宋签订屈辱条约。北宋军民对这些屈辱条约不满,屡次毁约,造成宋金战争打打停停数次。金国对北宋的屡次失信不满,坚决要换个听话的中原皇帝。于是抓走赵姓所有皇族,立了个张邦昌扬长而去。一场以掠夺和威慑为目的的战争,愣是被徽钦二宗花样作死变成一场灭国之战。而金国可以两次顺利打到京城,就是因为并没有拘泥于必须攻城,能绕过去的则不去硬攻。效率很高,但实际上战果并不牢固。金国只能是换个中原皇帝后迅速撤走。

土木堡之变,也先围困京城,但是府州因为难以攻破,也是绕过去的。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城池对于战争意味着什么。在武器和战斗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十万大军打不下五万人防守的城池。甚至四倍兵力短时间也难以攻破坚固的城防。古代最原始的方法是在城下堆土。所以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孙子兵法》对几种战法论述中,用字最多的是攻城战,而且全部是负面的,也就是说极力反对攻城战。并指出,是不得以才采取的下策。可见城池在战争中的作用有多重要,攻城战难度之大。想要各个击破,太难了,有些大了很长时间还在僵持的,大部分都是地理位置特殊,不打下来,下一步战略部署无法进行,否则大多还是会绕过去的。

丫头骗子

丫头骗子

自古以来都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由此可知后勤补给的重要性,不论是攻城略地,还是打阵地战粮草补给必须万无一失失,由于古代的军事设备没有现代这么发达,只能依靠最简单的运输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如果周边有敌人的城池,很容易对后勤补给带来巨大的阻碍,粮草的供应不足,不仅容易使军队的士气低落,更可能引发士兵的哗变,使军队不攻自破。

其次交战双方攻城略地,都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发展资源,扩大领土范围,使自己能够缩短打击敌人的距离,从而节省时间,如果不能够打下每一处城池,极容易使突进部队遭到对方的合围,从而带来灭顶之灾。

战争不论是对敌方还是对己方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为双方都有失败的可能,如果一旦战争不利于己,自己必须要以最短的时间进行撤退,从而保存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走大道显然是速度最快的,如果路上存在敌方的城池,那对己方无意于灭顶之灾,正是基于这些考虑,所以大家都想要稳扎稳打,以此保证自己后方的安稳,而不选择绕城突进。

nyxluo

nyxluo

城池,要么四面环水,要么分东南西北门,都有重兵把手,绕到哪哟。

无忌-Sajia

无忌-Sajia

等你饶过去,等待的是被敌人前后夹击

好,你兵强马壮,百万之师,不惧两座城池。碰到下一座城呢,接着绕?

等你饶个几次,就不是前后夹击了,而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敌人只需切段你的粮草供应,你就等着嗝屁

rabbit9950

rabbit9950

城池内屯兵屯粮,所以要攻破。绕着走还打什么仗呢?又不是到处游玩。

Celia

Celia

古代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是行不通的,要不然后金为啥不绕过山海关?

青蛙超人

青蛙超人

首先,之所以要按照顺序攻城,最不可逆的主因是「绕不过去」,古代不少重要城池大多在咽喉要道之上因势而建,要越过原始森林、沼泽戈壁等险峻地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其次是「利益最大化」,以戍守北京城的「山海关」为例,一旦攻破山海关,就能长驱直入中原,即便攻克过程难度很大,但相对利益更大;因为若是选择绕行,不仅路途遥远,面对层层围堵关卡,敌军以逸待劳,一旦遭到埋伏,损失更为惨烈。

最后是「危险性高」,古代军队打仗动辄数十万人,光是战场集结就要耗上相当长的时间,若要绕城而行,很容易被敌军拦截围堵,再者,大军一旦断了粮草供应,别说打仗,自己就自行崩溃,届时犹如瓮中之鱉,任敌军宰割了。

不过若是大军实力坚强,不需要后勤补给,能走到哪抢到哪,也是可以绕城而战,只是歷史上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

燕儿岛岛主

燕儿岛岛主

答案是,一般情况不能绕,特殊情况需谨慎。

为什么说一般情况不能绕,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绕过城池,很容易面临前后夹击之势,且粮道容易被人切断,出现断粮,全军崩溃。

特殊情况下,绕城是可以的,有成功的案例,比如邓艾偷渡阴平,钟会绕过汉、乐两城。但毕竟是少数,更多是失败案例。如淝水之战,到了明末,闯王高迎祥率军二十万来到陕西,偷渡子午谷等等。

所以说,绕城需谨慎,不然徒伤悲。





littlefisher

littlefisher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