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一定要攻城?绕着走不行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杨炳安先生的《十一家注孙子校理》为底...

孙武

最新跟帖
topfelix

topfelix

为什么在打仗的时候,这些军队不会绕开防守的那些城池,直接攻打空虚的后方呢?就像元军就因为一个襄阳城就一直被阻挡着不前进的情况。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行军,古代行军没有像现在修得这么好的公路可以走,军队不能保持影视剧中那样的方阵前行,大量军队行进时会成为一个非常长的长龙。如果你要绕过城池,那么你就要做好准备迎来一场被动的大战,因为一套长龙在城池附近进行的话,让城池里以逸待劳的军队可以非常轻松的分割战场各个击破,非常容易以少胜多,所以没有绝对的碾压实力很难这样做。

还有就是城池的位置,古代的军事要地的城池都是建在重要的战略交通路口上,城池建立的位置就是一条必经之路,很多重要战略之地都是依天险而建,比如大山或者大河。像是入川的路线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所以刘备才能长期盘踞蜀中之地。剑阁、潼关、山海关等关隘都是这种情况,这些交通要道是避无可避的地方,想要进军必须先拿下这些地方。 此外,古代打仗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说明的后勤对于军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绕开城池,去哪里找给军队进行补充的粮草,而且还会处于被前后包夹的状态,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后勤供应,大军不用别人打,只要断了运输粮食的道路,你就会不攻自破。这就是为什么清军一定要攻下潼关,元军一定要击破襄阳的几大原因。

有网友表示,这种绕后的方式,只适合奇兵突袭,想要攻城是很难的,除非对方没反应过来就进城了,但是这种军队对城池威胁几乎没有,吐蕃趁安史之乱攻入长安才十五天就被打走了,就是因为没有后续支援,想要奇兵打进去发现没什么实际用处。

骑着扫把的猫

骑着扫把的猫

古代的城池大多都处在战略要地,很少有在一处无战略意义的地方筑城的例子。如果绕过城池意味着连接本国的通道被敌方完全控制,等于将己方粮道送给了敌方,敌方完全失去了偷袭粮道的必要,因为你方粮道就在家门口。其次绕过城池攻打敌军腹地,那就是一场只能胜不能败的战争,一旦攻击受阻那就是四面皆敌的场面,战略要地全都被敌方掌握,想要撤回本国只有在既无粮草又无辎重的情况下攻下来时没有进攻的城池,才能保证通道畅通(如果你方有败退之后还能令敌方不敢阻拦的实力,那么这场战争完全没必要,不如直接勒令敌方投降)。再次,你方的战略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目标值得以大军的全军覆没为代价去攻击,如果有这样的目标,那么防守一定严密,攻占的机会微乎其微,机会渺茫而代价巨大是否有必要呢?

两小翼

两小翼

说几件历史事件。

1、当年蒙古人奔袭万里,最远打到多瑙河。这一路西征,一路屠城。并不是因为心理变态,或者故意纵容军纪,而是带有很明显的战略目的——为了保障后方的安全,他们认为有人留在自己的身后是不安全的,一定要杀光才安心。(盖蒙古兵不欲后路有居民,而使其有后顾之忧也)

2、皮岛总兵毛文龙被袁崇焕杀死后,皇太极高兴得要放炮仗了,这是为何?一个小小的总兵,至于让皇太极这么恨之入骨么?

不过,看看地图就能理解他的愤怒了。皮岛位于后金的后方,毛文龙经常派游击队骚扰皇太极,出来弄他一下,但又不真打。

袁崇焕新官上任三把火可以理解,但把毛文龙杀了实在是做了一件极蠢的事。后来袁崇焕被抓,崇祯直接质问他为什么要杀毛文龙,结果袁崇焕无言以对。

当然,也有孤注一掷的赌徒,比如朱棣。

从北平到南京,必须经过山东,尤其是济南。而济南当时由名将铁铉镇守,根本啃不下来。可是再这么拖下去,后勤跟不上来,燕军只会被拖垮。

这个时候,皇宫里的太监内应出来一个好消息:现在京师兵力空虚,如果趁虚而入,那就可以一战定乾坤。

于是,朱棣和姚广孝讨论了这个问题:打南京就必须解决济南吗?

姚广孝建议:绕开济南,直取南京,杀他个措手不及!

于是,朱棣决定不管济南了,带着大军直奔江苏。果然杀了个出其不意,最后轻松将南京拿下。

残蝉躁晚

残蝉躁晚

古代战争攻城是必须的,古代战争不具备高速移动、杀伤力大、后勤保障充足的特点,这种战争方式注定对后勤保障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不攻城将会面临被围困,后路被切断,兵源不足,财富不足的巨大问题。

攻城战争可以保证自己的后续补给力量源源不断持续供给,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在古代战争少马的情况下,最为常见的军事力量是依靠步兵组成的阵列,对对方产生大的伤害。在古代,战马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战马的数量非常少,后勤保障难度非常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不具备天然养马的条件,所以我国古代战马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

在这种情况下,步兵成为了军队中的常备力量。步兵相对于骑兵,集结速度就非常慢。在整个军队行进过程中,前后绵延几十里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所以我们今天看古代战争的时候会听到一个词“火烧连营”,这个事情源于此。



步兵集结速度慢,就必须要依靠强大的后勤保障力量。战略后方需要不断向前线提供兵源以及粮食以保障前方战事能够获得巨大的胜利。这种保障路线就需要我们的城池作为战略要地,提供周转服务。毕竟我们的后勤保障部队也是需要休息的。

因此,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也就成为了战争是否能够获得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历朝历代因为后勤保障不足失败的实例非常多,比如秦国章邯部队败于项羽、东汉袁绍败于曹操。所以从后勤保障来讲,我们的军队必要攻下城市来保证接下来战争能够良好的进行下去。

古代战争,如果军队后勤保障不足,那么城池就是自己最大的保障。

在古代战争中,正如同我们刚才讲到的后勤保障很重要。一旦我们的后勤保障不足,缺少粮食、没有兵源补充、缺少军饷,出现了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那就需要军队去攻下前方的城市,补充兵源和粮食,充实军队的财富。

在很多情况下,很多起义军并没有多少的后勤保障力量。比方说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中的佼佼者“闯王李自成。他带领军队供给明朝军队,没有强大的后勤保障。于是乎,他去到哪里,就抢到哪里,在初始阶段,这种方式给李自成积累了原始力量。一座城市在李自成看来就是一座宝库,可以有效补充自己的兵源和粮食,可以充实财富振奋气势。



古代战争,攻下城池可以改变战场上的局势,为己方取得巨大优势。

在古代战争科技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古人将地形城市优势运用到极致。很多城市之间相互呼应,互为犄角之势,一旦你攻击它,另外一座城市就会出兵援助,切断你后方补给线。失去补给线的军队就失去了根,飘荡在战场,失去优势。

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洪秀全率领的军队从广西金田村起义,一路北进,一直打进南京城。清朝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清军就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南京城和苏州城该如何取舍。一旦强行攻打南京城,苏州城就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但是攻击苏州城就必须调配大量部队,对于南京的围困势必产生影响。所以清军不得不招募大量军队,先去攻打苏州城,再取南京城。

实际上,一旦南京城被攻破,这场起义很快就被平定了。但是清军若取南京,必须攻打苏州城,但是攻苏州城真是挺难的,伤亡惨重。



古代战争缺少高科技武器,处于冷兵器时代,城市依靠高大的城墙无疑成为最大的保护圈。

在古代战争中,我们在进行战略意图的安排的时候,我们不能一昧的去进攻,杀伤对方的有效力量。我们也要学会进一步的防守,那么城市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一座的好的城市的选择,无疑是插进敌人心口的一把刀子,疼痛但是又拔不出来。比方说明朝在面对西域各国的时候,很有压力,面对叛乱非常头疼。于是明军设置哈密卫,深入西域,仿佛插入的一把刀子,对各国有非常的的优势,如果对方叛乱,他们无法深入中原腹地,因为哈密卫已经深入自己的腹地,但是自己攻打哈密卫又很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明军有效震慑了西域各国。



所以在古代战争中,攻打城市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古人对城市和地形的研究真是太棒了。

Lily 、

Lily 、

只有攻下城池才能占领一个地方。

LEANNA梨梨

LEANNA梨梨

中国古代战争史里,打得最惨烈的战斗,往往都是“城池争夺战”。比如战国年间的晋阳之战、邯郸之战,两汉年间的昆阳大战、唐朝年间的睢阳大战、南宋末年的襄阳争夺战、明清年间的松锦大战,都是千军万马为争夺一座城池展开厮杀,留下触目惊心的伤亡。

当然,除了“城池争夺战”外,古代战争史上以“绕城”为方式的“大迂回妙笔”,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好些“现代军事爱好者”惊叹之后,也跟着恍然大悟:古人打仗就是死脑筋,干嘛非要逮着城市死打,绕过城池不就出奇制胜嘛!

那么,这“绕城”的奇招,放在古代战场上,真就是万能灵药?首先能现身说法的枭雄,就是西汉年间那位“东帝”——挑起“七国之乱”的吴王刘濞。

公元前154年,蓄谋已久的吴王刘濞,悍然发动了“七国之乱”。为了夺汉王朝的权,62岁的刘濞也下了血本,除了煽动了六家实力强大的诸侯,还动员了自己属地里的二十万大军,与同样强大的楚军组成联军,以优势兵力直扑关中平原的门户睢阳(今河南商丘),却是一头撞到铁板上。狂攻了睢阳好些天,却是寸步难行。头破血流的刘濞,却是又开了脑洞:既然攻不下,要不咱绕道?

这一绕,就紧接着踩进鬼门关。吴楚联军在刘濞的勇敢指挥下,掉头转攻下邑(安徽砀山县),却是又被打得稀里哗啦,还被汉军趁机断了粮道,几十万大军连挨揍带挨饿,不出意外全线崩溃,被汉军名将周亚夫一路碾压到江苏镇江,落得全军覆没。震惊天下的七国之乱,至此不到三个月就彻底歇菜。绕过城池出奇制胜?其实死的更快。

为什么死得快?复盘这一仗的战略地图就知道,刘濞猛攻的睢阳,当时就是汉王朝的交通枢纽。睢水与汳会两大古河流都流经此地。从睢阳延展出去的水陆交通线路,可以连接起长安、临淄、寿春、吴等“汉朝一线大城市”。特别是汉朝东部诸侯想进长安,都必须要经过睢阳。想要拿下汉都长安,那必须要先拿下睢阳。绕开睢阳?一是没路可绕,二是就算想强绕,那就等于进了对方的口袋,被对方依仗优势地理位置摁住暴打,一如脆败的刘濞。

当然,像汉代睢阳这样的战略要地,还属于地理位置特殊的一类。那倘若对方的防线没有这么险要,自家又有绝对优势的机动能力,“绕路出奇制胜”是不是就靠谱了呢?这事儿很有发言权的,是中世纪一个威震东北亚的强大王朝:大辽王朝。

自从北宋立国后,大宋与大辽间的战争,很快打到白热化。而比起经济富庶且弓弩建筑技术强大的北宋来,当时的辽国也有几大优势:一是坐拥燕云十六州的地理优势,掌握了南下中原的绝佳跳板。二是辽国拥有强大的养马产业与大规模的精锐骑兵部队,足以发起迅烈打击。更重要的事实是,北宋没有燕云屏障,虽说边境上城池林立,但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正方便辽国骑兵“绕路奇袭”。于是,辽国“实际统治者”萧太后,也彻底下了决心,赌了一把大的。

1004年九月,辽国集中二十多万大军,凭着强大骑兵优势呼啸南下。而这次辽国的打法也与之前不同,对宋朝的边境重镇能打就打,打不下就绕。结果数月的拉锯战里,北宋祁州等边城沦陷,但瀛洲大名等重镇却顽强守住了。可在平原上撒欢的辽军,不但绕过了北宋各坚城,还绕过了宋军主力组成的定州大阵,一路杀到澶州城下。然后经过讨价还价,终于达成《澶渊之盟》,以“认宋朝做大哥”“每年收三十万银绢”等条件,实现了宋辽的“百年和平”。

乍一看去,这该是场成功的“大迂回经典战例”,但看看细节,就知道其中有多险:辽军虽然一路突破到澶州,但极少攻克宋军城池,等于是孤军深入。而被打了闷棍的北宋呢?此后不但稳固了澶州防线,且各路部队也形成合围,辽军的后勤补给也出现问题,甚至河东宋军还主动出击,把战火燃烧到辽国境内。虽然谈判桌上,辽国口气异常强硬,但几十万辽军其实已“入坑”了。

所以,如果当时宋辽不谈判,坚持在澶州打下去会怎样?《澶渊之盟》签约37年后,北宋名臣富弼出使辽国,当着辽国皇帝辽兴宗(萧太后亲孙子)的面儿,就好好盘了盘这事儿:当时咱们谈判的时候吧,大宋各位将领都嗷嗷叫着不想谈,非要接着打,真要听了他们的,那就是“北兵无得脱者”。你辽国几十万大军一个也回不来。所以能签《澶渊之盟》,就是我大宋真宗皇帝对你辽国的大恩啊!

如此在辽国地盘上,当辽国皇帝的面儿“打脸”的话,当时却叫辽国君臣集体失声,半句反驳都没有。因为富弼说的,就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而从军事角度说,这场大战,也生动说明了“绕路”背后的古代战争真相:古代战场上,那些重兵防御的坚城,其实并非孤立存在的,相反一个个坚城,组成的是整套配合严密的防御体系,一如宋辽边境上,宋军随后的布防与合围。每一次看似简单的“大迂回战略”,都不是简单粗暴的“绕路”,否则看似绕开一个城,其实却踩进更大的坑。

哪怕被无数战争史专家奉为“大迂回神作”的“蒙古灭金”战役,其实也生动说明了这个道理。后人常津津乐道蒙古军“大迂回”的经典,其实这其中的战场条件就很难复制:金哀宗登基后,放弃了河北、山东、关陕大片土地,收缩兵力防守河南潼关,等于是摆出被动挨打的态势,自然方便了蒙古军放开手脚,展开战略大迂回。

但即使这样,当蒙古骑兵渡过汉江,与金军与禹山大战时,经过长途奔袭的蒙古军鞍马劳顿,也一度在战场上受挫。幸亏金军没敢乘胜追击,错失了绝好机会。待到蒙金双方在三峰山决战时,火速赶来救援的十五万金军,却因金王朝的腐败无能,明明“主场”作战,却连粮草补给都接济不上,作战的金军士兵竟然三日吃不上饭。这样的部队,又有什么战斗力?果然在三峰山大战里全军覆没,成就了“大迂回”的威名。

可如果细看的话,真正害死这几十万大军的,并非精妙的“大迂回”,却是这奄奄一息的大金王朝,那腐败到让人发指的政治。

而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一切坐拥“坚城”“天险”的古代王朝。在古代战争条件下,位置优越的坚城固然重要,但对战略要地的经营、维护、运转,才是对防守一方的最大考验。就以北宋来说,宋辽战争时虽然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屏障,但凭着宋真宗年间还算清明的政治,北宋依然可以通过高效的指挥,以澶州为中心迅速构筑坚固防线,迫使辽国乖乖坐下来签字,尽管“和平条款”有些亏,却也实实在在把对手打疼。

而到了一百多年后,情况就反过来了:当志大才疏的宋徽宗脑子发热,和金人履行“联金灭辽”后,北宋一开始捡了大便宜,靠着金兵帮忙“收复”了幽州,等于白捡了这块战略要地。但满以为自己躺赢的宋徽宗并不知道,大宋的“作死”,就从进驻幽州开始。

因为此时的北宋,已经极度腐朽,就连宋辽边境的驻军,都基本是废柴兵,相关军官大多纨绔膏粱子弟,多是靠着“大佬爸爸”爬上来的,平日“政务”也主要是宴会游乐写歪诗。这帮人“白捡”了幽州重地,后果又是怎样?

北宋接管幽州等地后,虽然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把中原各地的粮仓都掏空了。可由于政治腐败指挥混乱,相关官员层层扒皮,反而闹得北部各地边防废弛,幽州境内动乱迭起。所谓的战略要地幽州,在一群蠢臣昏将的折腾下,反而成了消耗大宋兵马钱粮的无底洞……

然后就是,北宋还没填满无底洞,“盟友”金兵就翻脸杀来,北宋苦心经营的幽州防线一触即溃,中原大地更是土崩瓦解。繁华多年的北宋,这下被金人摁在汴京暴揍,活活上演靖康之耻——对于这类烂到家的王朝来说,再好的战略要地都不再是礼物,相反却是促其早死的毒药。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天子守国门”的大明王朝。后人常骂“吴三桂放清兵入关”,但在崇祯上吊前,清军就多次绕过山海关破关南下。虽然因为山海关的牵制,清军每次都是抢了就跑。可明军在战场上,却表现出了令人发指的低能战斗力,以至于没见到清军的面,各省明军就常撒腿跑没。于是,撤退的清军,也经常在路上扔下木牌,上写着“百官免送”的嘲讽语句……

为什么会有着雷景象?且不说明末同样烂到家的政事,就说说此时明军里的几个细节:以明末名将卢象升的话说,由于军队里克扣成风,哪怕精锐部队,士兵也常吃不饱,校场检阅时吹一阵风,就常见有人当场倒地。崇祯年间的兵部官员也常给崇祯叫苦说:所谓最精锐的京营,士兵全是北京当地的无赖,平日只知道骗钱粮,一打仗就跑精光……

这样的王朝,就算把全天下的雄关坚城,全搬运到北京周围。这悲情的崇祯皇帝,该上吊还是要上吊。

古代打仗“能不能绕路”的话题,看上去无厘头,却深藏了这么多战争里的学问,以及超脱了战场的兴衰教训。哪怕时代在变,科技条件在变,但不变的,依然还是造就了多少成败的教训。

海贝壳

海贝壳

我是刀笔小吏张押司,我来回答。

在中国古代,攻城战是最让将领头疼的。

孙子兵法》中说得很清楚: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而且在《孙子兵法》中,对攻城做了详细的描述。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光准备器械就得6个月,士兵死伤三分之一也没办法攻破城池。

孙武

所以,在孙武看来,攻城是最最下策的做法,是不得已的做法。

然而,道理谁都懂,可遇到城池该打还得打。

哪怕费再多功夫也得步步为营,没有几个将领敢绕开城池。

原因很简单:

一是交通原因。

古代不像今天一样有四通八达的道路,那时候城池一般都修在交通要道上。

自然如果是一两个人,绕开城市走小路不是问题。

但军队少则上千,多则上万。就靠走小路不太可能。

费点功夫是小,贻误军机是大。

城池

二是后勤原因。

古代大军出动最要紧的是后勤补给。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然而古代难度最高的就是运输。

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运输就靠人力,就连马车运输都是很奢侈的事情了。

可以想一下,军队绕着城池走了,后面的运输队会是什么后果?

没有后勤支持,自己的军队又会是什么后果?

运输车

三是现实原因。

绕开城池一路向前,虽然省事了。

但这也是把自己主动放到了敌人的包围圈。

只要敌人不傻,瓮中捉鳖是迟早的事。

当然,万事无绝对。

要说绕开城市,直接打到敌人首脑地区的案例也有。

最著名的自然就是邓艾。

魏军攻打剑阁,久攻不下。

邓艾轻军偷渡阴平,直取成都。

还有就是燕王朱棣绕开济南直取南京的故事。

朱棣

他们都成功了,但这些都是个别现象。

因为偶然,所以才被历史永远的记住。

想绕开城池直取敌人心脏的前提有两个。

第一,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远远超过敌人;

第二,敌人主动犯错。

二者缺一不可。

试想一下,如果江油守将马邈不投降,而是坚守不出,邓艾会如何?

最好的结局就是饿死在城池下。

朱棣也一样,如果不是李景隆主动打开城门,燕王朱棣也只能在监狱里当皇帝了。

所以,诸葛亮不同意魏延的子午谷突袭,就是这个考虑。

诸葛亮

绕开城池的胜率很大程度取决于敌人会不会犯错。

魏延的设想是孤军深入,长安守将夏侯楙不战而逃。

可是万一呢?

万一夏侯楙坚守不出魏延怎么办?

除了全军覆没还有别的选择吗?

finalboa

finalboa

在古代,绕开城池走还真不行,必须要攻打下来!

主要还是处于以下原因:

第一点,攻下城池可以以这个城池为据点,储存粮草、修整士兵,接应后续部队等都是相当方便的。但是,若是绕开这个城池继续朝前方进军,就会使得已方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状态,并且绕开之后,后方的辎重、粮草、援军很容易就会被绕开的这座城池所打断。这样一来就会陷入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除非军力强大,背水一战,不然男有生机!

第二点,古代的城池大多建立在一个交通要道,不管是水路,还是旱路都是非常有利的地方。面临这样一个交通要道,想要绕开?一个字,难!

古代人烟稀少,交通不发达,一条“国道”不像现在的道路是水泥路、沥青路,古代大多是泥路连接各个城池,除了这条泥路,要想绕开,你就没有路可走了,强走那就只能走荒山野岭了。在古代,军贵神速,走荒山野岭很容易就贻误了战机。

并且,像有些交通有利城池,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汉中、武昌、徐州等都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掌握了这些地方就会很容易夺取周边的城市。这种城池怎么能够舍弃呢?

第三点,攻打城池,可以获得城池里囤积的各类物资。打仗是一件非常看重后勤的事,很多战役就是因为后勤没办法跟上,因此导致了战役失败,如滑铁卢之战,就是因为拿破仑的后勤没有跟上,因而导致了失败。

那要是物资不充足怎么办?那就以战养战。迫不得已的时候,攻打城池也是为了获取城池里的各类物资,来弥补已方后勤的缺失。并且破城之后,城里百姓们和官员们的财产,都可以奖赏给士兵,这样对于士气有着很大的提升。

由此来看,古代的城池那是一定要攻破的,不仅对已方军队有着很大的益处,也可以尽快打击敌方。若是绕着走,留下来那是后患无穷啊。

亲爱的你

亲爱的你

又是一个被影视剧和穿越小说害了的,谁说古代一定要攻城的?但影视作品为了视觉刺激,常常强化攻城场面。

虽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战争都有攻城略地的情况,但不是一定要攻城略地。

进攻中遇到城市,也会采取很多战术。

第一就是攻城。攻占城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点制面,从而控制以城市为中心的周边广大地区。

第二是围城,围而不攻,或者久攻不克而围城,这通常是为了争夺战略要点,非取之不可;

第三是绕城而过,采取这种战术的通常是流寇级别的,缺乏攻城能力。

第四是绕城而过,但是要留下围城或者监视部队。部队绕城而过,就等于在身后留下了一根钉子,为了削弱这根钉子的伤害,就需要继续围城或者留下监视部队。

第五,只监视,不攻城,在城市周围“打谷草”

后金对明朝常使用此战术,可以有效的削弱城市的防御力,降低百姓付官府朝廷的信任。

大概就这么几种方式啊,希望能帮到您。

pswfkongkong

pswfkongkong

城池一般都是建立在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绕着走不仅路途遥远,路不好走,还容易受埋伏,被打伏击。

就算绕过去了,物资补给,救援也难送到前线,容易腹背受敌,被团灭。

Peng磷镁

Peng磷镁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在那个时期城池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防御工具。但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进攻的军队宁愿浴血奋战也不选择绕过城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古代城池的选址都非常考究,往往都是咽喉要道的位置,这就是为何长有城关一说的原因。一座城可能就是一道关。拿下这道关,后面的路一马平川,但是如果选择绕道,将会面临各种不利的地里条件,或深林、或险山、或者琥珀河流等等,如果进攻方有骑兵,将会很难过去。所以古代打仗,进攻的一方宁愿攻城也不愿意走旁门左道,因为那很可能会有埋伏或者根本就过不去。

第二,即便城池周围地形并无阻碍,但是绕过去之后的代价和风险将会很大。我们知道古代打仗士卒冲锋在前,粮草补给在后,那么如果是士卒绕过去了,剩下的粮草部队就很有可能被城中守军截获,一旦没有了粮草,再精锐的部队也无法支撑。

此外,如果绕过了一座城池,那么这支进攻的军队就会接下来面临另一个城池或者守军,如果这时候相持不下,身后被绕过的城池守军又趁机在后包抄,那么就会把进攻军队来一个瓮中捉鳖。这也是稍微懂得兵法的将军不会去冒的险。

第三,古代城池不是一座孤城,而是自成一个体系或者生态。城池会辐射周围几十里的农田土地,这是粮草补给的重要来源,孙子兵法有云:粮不三载。如果能够占领一座城池,从敌方获得粮草补给,将是对进攻军队非常有利的,所以很多时候进攻军队会宁愿选择攻城。

由此看来,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想当然,因为古人并不笨,他们既然选择这样的方式,那就一定蕴含着一定的道理。

hinskelly

hinskelly

不但要解除后顾之忧,而且要有自己据守的根据地。这些地方都是资源富集地,只要不是流寇、捞一把就走的,只要有长期打算的,都会夺城。

行云流水

行云流水

城市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存在的优势是资源的聚集。占据城池可以获取大量的资源,比如粮食,人口。城池的影响不容小觑,一个城池就是一个点,四外布射出几条线,便划出很大的面,这就是地盘,正所谓攻城掠地。而城池大都建在重要的位置,比如险关要隘,有的周围是沃野良田,积聚了大量人口。如果占领城池,不就等于拥有了地盘,人口,粮食。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得到这些资源吗?

城池如果绕过去,从行军上看等于将后背暴露给守城的敌方。如果正与前方激战,城里敌人出城突击己后,容易吃大亏。除非自己实力强大,不惧怕后路被端。战争中哪有不担心后路的呢?侧翼的安全都让领兵者揪心不已!为了整支军队的安全,绕过城池不去占领风险太大,少有将军承担该风险。

upup2013

upup2013

古代战争为什么要攻城?这个问题我这么来理解

首先古代战争就没有现代战争这样的立体化,飞机导弹什么的肯定是没有的,你想直取敌人的心脏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是靠地面部队逐步的推进消灭对方的主力军队

其次古代战争后勤的保障需要靠大量的民夫骡马驮运,这可以参考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我们解放军每一个战斗人员就有将近8到9个后勤人员为他提供保障,这才能保证前方战斗人员的基本所需。而这些后勤人员的安全怎么保障呢。你不可能这一区域的敌人放着不打他让他自由的攻击你的后勤部队吧,虽然后勤部队有保卫他的武装力量,但肯定不是主力部队啊!除非你是用计设伏诱使敌人故意出战了

再者从地形看,很多的攻城战都是发生在有重要价值的关隘城池上的,最出名的便是潼关,山海关。潼关便是一个峡谷的出口,而山海关则一面靠山一面临海,长城的东尽头便是在山海关这。这些地方都是古代十几万大军行军的必经之地,也是后勤能保障前线部队所需的重要捷径。你不打下这些城池,你的主力部队便不能顺利前进,后勤的输送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些都是古代战争胜败的关键。

最后古代战争为的就是攻城略地,夺取财物,掳掠百姓,消灭抵抗你的武装力量,你不攻城?那你发动战争干什么?

唐小鱼

唐小鱼

那城里的人不攻下来 还叫打仗?

littlefisher

littlefisher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