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一定要攻城?绕着走不行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最新跟帖
rosytour

rosytour

绕过去肯定是可以的,不过绕过去之后呢?不就跑到对方“窝里”去了,四面受敌。

4312522j

4312522j

古代的城市一般都建在交通要道上或者地势比较险峻的地方,一般根本绕不过去,或者绕过去需要花费大力气运送兵员和补给

心晴

心晴

攻城掠地!占领才是硬道理!所以了!



bojve

bojve

打仗的目的是啥?为了锻炼身体?

朗萨langsa

朗萨langsa

一是后勤供给会遇到大问题,古时候行军打仗可不像现在有空运[捂脸]二是怕被断了归路,万一前方战事不利,想退回去也万难了

mabel

mabel

攻城就是占领,也是夺城。

winne81

winne81

明朝末年,祖大寿在没有援军和粮草的情况下,固守了大凌河长达三个月之久;他也曾经被围困在锦州长达整整一年。这两次,祖大寿都一直坚持到了士兵互相残食的地步。他的坚守,给清朝带了了巨大的损失。我们一方面对祖大寿的忠诚而唏嘘,另一方面也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既然大凌河和锦州这么难打,满清军队为何选择与祖大寿死磕到底而不是绕道而行呢?

战略要地





在冷兵器时代,地形地势对战争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比如秦朝凭借函谷关就可以阻挡山东六国的联军,东吴凭借长江就可以阻挡曹魏南下,北宋倾全国之力也要拿下燕云十六州等等。古人云:“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刘邦夺取天下之后刘敬(即娄敬)劝刘邦说:“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所以,这种对战争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要地,必须要拿下,绕道而行则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

围城打援





有一些情况下,攻城一方有条件放弃一座城市,但是他们却依然选择强攻,其主要目的可能不是在于必争一座城,而是在围城打援。比如秦朝末年的章邯就是与王离、涉间等人对巨鹿城形成了包围,致使吞并城北的陈馀都不敢出兵援救,如果没有战神项羽出手,则赵国不免于灭亡。后世又有李世民曾经在虎牢关围城打援,大败窦建德。宋朝刘廷让被契丹骑兵包围之后不断地向李继隆求援,但是李继隆却作壁上观,就是因为李继隆看透了契丹围城打援的计谋。

无路可绕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攻城一方却没有其他道路能够绕行,因为其面临的形势就是千军万马只能过这一个独木桥,而别无选择。就像山海关、函谷关等关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通往战略目标的唯一出路。

后患无穷

唐朝可歌可泣的睢阳保卫战中,张巡曾经解释过自己为什么下令死守在战略上并不是特别重要的睢阳,就是因为只要叛军没有攻克睢阳,则他们就不敢贸然前行,因为他们会有腹背受敌的危险。

所以,古代打仗的进攻方之所以在一座城池上死磕到底也不绕道而行,与这座城池的战略意义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真的绕道而行,可能不但不利于整个战争的形势,还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非正是

非正是

1,古代攻城,没遇到一座城池必须拿下,如果绕行去攻打下一个城池,会遭受到后面的城池袭击,从而造成前后夹击,粮草断绝,严重了会全军覆没。

方妹夫心情晴

方妹夫心情晴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绕开城池直取目标,但在一般情况下,必须攻下城池,否则后果难以预料。在下列几种情形下,攻下城池是十分必要的。



夺取辎重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道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有饭吃士兵就无法作战,没有饭吃士兵还可能出现哗变,马匹没有草料吃,那么骑兵就无法作战。


大军开拔之前,粮草必须准备就绪,但有时候路途遥远,或者战争持续时间过长,那么粮草就很可能供给不上,一旦没有粮草,那么可能大军在几日内就必须撤退。其次,运粮队经常会被敌人偷袭,这是兵法的常用套路,只要截断对方粮草,可以让敌人不战自溃。



所以很大程度上,军队经常需要自己去解决粮食问题,而一般的城池要塞,为了守城必定会囤积大量粮草,所以只要攻破一座城池,可能就可以解决很长一段时间的粮食问题。

占据战略要地


在古代,科技发展有限,没有重型机械设备,也没有飞机,行军打仗主要依靠步行和马匹。如果军队遇到一处制高点,或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地,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在敌人之前占据这里,或者想尽一切办法攻克城池。


关宁锦防线,就是明末防御后金的一条重要防线,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无法攻下宁远、锦州等几座要塞,可见这条防线的战略位置有多么重要。



皇太极几次绕过关宁锦防线,深入京城腹地,但由于孤军深入,而且后方不稳,所以未获得太多战果。最终皇太极确认的战略仍是要进攻关宁锦防线,崇祯四年,皇太极进攻大凌河城,崇祯十三年爆发松锦大战,清军攻克锦州。


正是宁锦防线的存在,才能多次御敌于国门之外,如果不是李自成打下了北京城、吴三桂献关投降,清军是不可能轻易入关的,可见这些要塞城池的重要性有多高。


防止敌人偷袭


如果绕过城池,直接攻击战略目标,那么这座城池的敌人可能会出兵侵扰,这就会让己方部队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地,十分危险。



李世民在进攻高句丽之时,为了求稳,没有绕过安市城进攻平壤,这就是担心如果绕城而走,那么安市城可能会出兵切断唐军的后援和补给,所以李世民强攻安市城几个月,但最终由于安市城太过坚固、军民抵抗顽强,李世民只能选择撤军。

D傻

D傻

首先古代攻打的城池一般都是战略要地,这种战略要地双方都是很重视的,都会发挥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争夺,因为这对后面的一些部署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正是因为需要攻城,才会产生大量的经典战役。

战争发生的时候将领们通常会考虑是否要攻城,攻下对接下来的部署有什么好处,是否符合这次战略的意图,所以这与朝代无关,只与战略意图有关。

如果在战争发生中,原先的规划是要占领这座城池来保证自己的后勤保障,这就是为了控制这一片区域,控制住了这座城池才能保证有一定的人口,一定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这座城池占据了交通要道的时候,就肯定会攻打,一旦城池破防,大量的人马就可以长驱直入,在这个地方囤集兵马,进而控制更大的一片区域。

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夺取城池,因为他们要的是地盘,五年末年的时候,后周与南唐就争夺淮南地区,后周皇帝柴荣还亲自带兵前往攻打寿州,因为寿州在淮南的地理位置十分之好,控制了寿州那就可以更轻易的攻下整个淮南地区。而柴荣一年多的时间就攻下寿州了,连同吞下了其他的十几座城池,这也给北宋灭南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就可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攻城的一方优势不大,而且战斗意志比较顽强,可以以少胜多,而攻城方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有可能攻打成功,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消灭敌人的意志,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外面守着,时而佯攻一下,让敌人的精神时刻保持一个警惕的状态,消磨他们的耐心,最重要的是可以做一定的部署,等到守城方的援军来的时候可以将其一网打尽。

从初唐的时候李世民围困王世充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了,李世民在虎牢关佯攻,然后打败窦建德,这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如果是想快速破敌,就应该绕路而走,如果目的是为了快速解决战斗的话,那经过此类城池要地的话最好的方式就是绕道走,这类城池要地一般都有大量的人马驻守,而守城方也会十分重视,这时候如果强攻的话,那就是吃力不讨好,而且还浪费时间,可能还没等你攻下城呢,敌人的援军就杀来将自己围住了。所以如果有明确的目标那最好是直捣黄龙,不要做那么多多余的事情,这样才是最佳的方式。

明成祖朱棣攻打济南的时候,就遭遇了朱允炆的军队顽强狙击,而朱棣迟迟攻不下城池,在一定程度上对士气有影响,而后朱棣的的情报部队报告,南京空虚,可以转而进攻南京,于是朱棣果断的转而攻打南京,朱棣那时候绕开了济南,用大量的骑兵快马加鞭赶往南京,那时候南京就被轻易的攻下了。

所以并不是说古代打仗就一定要攻打城池,关键还得看你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总不能路过一座城池就攻打一座城池把,这样太浪费时间了,也严重的拖延了行程,得不偿失。

悠闲锦里

悠闲锦里

可以绕道走。主要还是看领导者的心情。

打个比方:

“某某大军入境,连破十八座城池,所到之处战无不胜,仅仅几天/几周/几月就连破众多城池,现在直扑皇城。”

“某某大军入境,不破城池,连绕十八座城池,所到之处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现在直扑皇城,十八座城池大军已经紧随其后,等敌方到达皇城脚下,一举歼灭。”

做为一名老百姓,上面那个能让自己感到害怕,那个能让自己“无所畏惧”。

国以民为本。人民一听敌方如此“强悍”,还敢“保家卫国”吗;还能守卫家园,与敌军殊死抵抗吗。

军队一看,与敌方不是一个级别的,还敢与其作战吗,军心不稳,何以保卫国土。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英雄。但是,英雄不是每个时代都有的。秦亡汉起,汉分三国,三国归晋,罪恶时代,隋立唐取,混沌时代,宋起元灭,明清两代......哪一个朝代灭亡,不是被对方攻城掠地。

就是要震慑被攻打一方的军心,和撼动被攻打一方人民抵抗的决心。

chii 张

chii 张

我昨天看到的一个很好的解释!我画图给你看

能看懂吗?你不攻城绕过去会陷入敌军包围!

娟猫-Chrithiana

娟猫-Chrithiana

当然可以 但如果你不想腹背受敌的话还是要解决一个才行

灰灰two

灰灰two

“攻城掠地”,是古代战争的最大特点!现代战争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古代战争一定要攻城呢?战争是为了什么?战争,就是为了抢夺政权推翻政权,并且最终是为了一切利益,包括政治利益。

攻下城池,就意味着得到了一切利益。

古代的城池,和现代的城池完全不同。以三国至唐朝的城池为例,都是一样的特点:人口不多,城池也不大。类似于现代城市中的某个小区一样。但是,古代的城池都是建在战略要地,几乎都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功能。

古代的人口少,人口都是聚居在一地,然后慢慢围成一座城。古代生产力低下,单独落成一户是没法生存的。那么,没有城池的地方,一定是道路不通,杂草丛生且虎狼出没的地方,几乎等于不毛之地,是不宜让人活得命下来的地方。

从古代皇帝发配官员流放到当时的称为南蛮之地的广东广西地区还有北方沙漠地带来分析,就可以看出那些地区是多么的荒凉。而发配流放犯人的地方,则更是豺狼虎豹的凶险之地,几尽死亡之险,几乎等同如是判处死刑。

在古代,人口聚居地一般在中原地带以河南为中心向周边幅射,人口稠密地区又以江浙一带为多。所以,古代的战事大多以南方战事为多。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大多数是骚扰侵袭为主,真正的战争,还是以中原为主。

古代的城,一定都是有水源的地方的城池。古代的城池,为了更好地防御敌人,会花费大气力修筑护城河,使敌人没有办法攻击下来。护城河与城池之问,还有吊桥防守。

在城池的周围,几乎没有大路。如果一支军队想绕城而过,这几乎没有可能。到处是荒山野岭,杂草丛生,并且山林中还有瘟瘴之气,一旦误入森林,必是虎豹口中之食。

古代人口少,茫茫中原大地,在三国时期,全国总人口才区区一千六百万,可想而知,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千里无人烟的景象?

古代战争,如果不改下城,那么军队所需的粮食,还有军队的住宿都将成为问题。没有粮草,军队将会饿死,没有住宿的地方,那么军队将会冻死。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只有攻下城池,才能让军队有后勤保障。

古代战争连连,为了抢夺江南鱼米富庶之乡,三国的时候,就整整打了个八丶九十年,搞得全国的老百姓民不聊生,这实在是太恐怖了!虽然《三国演义》的故事很精彩,但其故事背后的老百姓事实上是相当痛苦的。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战争都是“毁灭”的代名词。没有战争,不要战争,和平,那是多么的幸福!

SUSU

SUSU

前言:古代打仗一向都是攻城拔寨,想要攻打某个地方就先把他临近的城池攻下。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那么为什么古代打仗一定要耗费大量军力财力攻城呢?

首先,从距离上考虑

从距离上来说,两座城市相隔很远。如果想要攻打一座城市就需要长途跋涉。路途中还要进行安寨扎营。这个这种情况下,对于战士来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而且古代首先攻打的城市是主城之外的附属城,如果将附属城绕过直接攻打主城,很有可能陷入两面夹击的局面。

其次,攻打城池的目的

从攻打城池的目的上来说,攻打城池并不是为了行军方便。而是为了夺得资源,这样可以更好地切断组成的资源供给。

还能将其附属城池的资源为自己所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攻打主城,这样一来,士兵们不仅有了更好的居住环境,还有了更好的资源。

最后,用现代国际形式举例

其实古代的战争可以和近代的国际形势作比较,就像中美两国,两国之间的距离太远。军事力量触摸不到对方。所以要先进行在对方国家的周围建立自己的驻军基地,比如美国选择了日本和朝鲜。

只有在对方邻近的地方,储备自己的军力。才可以更加顺利的达到自己的目的。

总结:攻城攻城,从字面意思也能看出来攻打的是城而不是路。

littlefisher

littlefisher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