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白毛女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

贺敬之 丁毅

最新跟帖
稻城稻穗客栈

稻城稻穗客栈

长话短说,朱元璋小时候家穷,穷到什么程度,家里喘气的除了人之外,没有其它,老鼠因无物可吃,含泪而逃。

朱元璋为了喝上一口粥,得以活命,8岁就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天下乌鸦一般黑,刘德经常以牛肚子没鼓,牛没吃饱为由克扣工资,不让吃饭。

朱元璋15岁那年,家乡发生严重旱灾,次年蝗虫遮日,庄稼颗粒无收,随之温疫肆虐,半个月内老父、大哥、大哥长子、老母接连病亡。朱元璋跪倒在刘德面前,哪怕是当牛做马,白放牛三年都行,哀求他给块地,以埋葬亲人,刘德将朱元璋打出家门。

后刘德好心的哥哥刘继祖给了块地,家人入土为安,后面的事天下皆知,经过25年的血雨腥风拼杀,朱元璋在40岁时建大明王国,成为一代帝王。

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家祭祖,同时感谢恩重如山的刘继祖。

朱元璋回到家乡,得知刘继祖已经作古,于是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并让刘继祖的儿子“招致邻党二十家以守陵墓”,赐朱户,免其赋役。

朱元璋到刘继祖夫妻墓前,焚香祭拜,高声诵读亲自撰写的祭义惠侯刘继祖及妻夫人娄氏文,念念不忘刘氏夫妇“惠朕葬地,遂得安于阴宅”之德。

朱元璋回乡之事,早在半月之前就已传遍凤阳,自然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地主刘德是茶不思,饭不吃,整天以泪浸心,安排后事,当朱元璋刚到凤阳地界,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痛哭流涕。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

朱元璋不但没有斩杀刘德、还与其家长里唠了半天,最后赐给了刘德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

这就是格局,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放牛娃,而是君临天下的帝王,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朱元璋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宽恕刘德,展现了一代帝王的胸襟,获得天下百姓的口碑,这才是朱元璋最想要的!
吃货君

吃货君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句话是项羽说的,好像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一个人出息了有能力了,都想要回家乡看看,其目的呢,有三:

一、像父老乡亲分享自己的荣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羡慕,被别人高看,被别人尊重,受到别人赞美。

二、思乡之情,家乡是故土,生育养育自己的地方,离家太久了谁能不想念呢,这是乡愁。

三、达成自己未完成的目的,出息了,有能力了回家了要干嘛?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就是现代的影视明星出息了挣钱了还给村里修条路呢,更别说高高在上九五之尊的皇帝了!

要说历史上,屌丝逆袭的最成功案例,无疑就是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奋斗到社会最顶层,最终完成了华丽丽的蜕变。那么,这样一个帝王,回到家乡后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家里排名第四,家族排行第八,所以幼名就叫朱重八。在朱元璋小得时候,家乡发生了蝗灾,蝗灾过后就意味着疫病,很不幸朱元璋的父母大哥都在这场疫病中去世。古话讲:“人死不能复生,讲究入土为安”。可是家里穷,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更惨的是,家里没有一块可以安葬家人的土地,村的的地都归地主所有,有名有姓根本不可能去安葬别人。

朱元璋首先厚着脸皮去找了自己的东家——刘德,但是却被刘德无情的拒绝了,并且还落井下石的说了很多风凉话。朱元璋痛哭流涕的跪在父亲尸体旁,痛哭流涕。所幸被邻居刘继祖看到,给了朱元璋一块荒地用以安葬家人,才不至于使未来皇帝的父母暴尸荒野。

之后的朱元璋做过乞丐,做过和尚,也当过将军,直到最后披上龙袍走上皇位,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回乡后,乡亲们看到13年前那个村里最穷的朱重八居然当了皇帝,纷纷叩拜。朱元璋也当众宣布,以后乡亲们就是陵户,每户都赐地,并且免征赋税。

而在这群人之中,就有那个让小时候的朱元璋恨之入骨的仇人——地主刘德!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去惩罚刘德,并且推开人群将刘德搀起来,说了那句:“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并且送给刘德一份厚礼,赐地30顷,并免除10年的赋税、徭役。

当然,作为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也没忘记已经过世了的刘继祖,他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尊封他的妻子为侯夫人,刘继祖的子孙可以世袭罔,世世代代享受明朝的恩惠。

朱元璋回乡后并没有睚眦必报,去惩罚当年的仇人,足以可见他的气魄。其说说白了,也是因为站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如果朱元璋真的杀了刘德,并不会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而且刘德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也没有任何危险可言,杀了他得到的仅仅是内心的一点痛快罢了!但是如果朱元璋以德报怨,得到的就是全天下对于他的美誉赞誉,这对于他皇位的巩固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举个例子,就好像春节时候你回村里拜年,碰到了童年时候的伙伴,那时候他经常欺负你,小时候也经常放下狠话长大了要他好看。可是现在你发现你混得比他强太多,而且他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盛气凌人,那么你还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找他麻烦吗?应该不会的,相视一笑,打个招呼握握手也就过去了,谁还没有小的时候呢?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8481722guojing

8481722guojing

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刘德放牛,受尽剥削之苦,连亲人死后没钱埋葬,地主也是不管不顾,逼得朱元璋走投无路,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朱元璋跟着起义军反抗元朝成功,他衣锦还乡的时候遇到了孩时的东家地主刘德,但此时的他对刘德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仇恨,反而赏了刘德30顷的良田,并免了刘德10年的赋税。

朱元璋这一举动让人难以理解,他是穷苦孩子出身,对于地主土豪的压榨应该深恶痛绝,为何不打击,反而要奖励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阶级问题。

封建时代的阶级矛盾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

我们所熟知的地主有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为富不仁的黄世仁。这两位虽然是戏剧小说中的人物,但一提到这两人,老百姓都是深恶痛绝。

在解放初期,《白毛女》的戏剧很流行,有一次剧团去部队演出,由于当时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非常专业,把地主的丑恶嘴脸都展现在舞台上。结果台下的战士们看得咬牙切齿,有一名战士举起枪就准备要向台上的“黄世仁”射击,幸好被班长及时制止。从那以后,部队看《白毛女》的戏一律不准带枪。

老百姓对地主只有恨,年幼的朱元璋也如此,只是后来这种恨消失了。

当朱元璋功成名就后,他回到了故乡,看到了地主刘德,但他的恨已经不在。因为他知道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并不在于他和刘德之间,而是整个社会的原因。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朱元璋还是要继续维持这样的制度,因此他没有处罚刘德,反而给他奖赏。

刘德非常幸运地得到了30顷良田,虽然古代的计量单位不一样,但换算过来也有2万多平方米了。如此荒唐的赏赐可以看出,地主的坏主要还是来源于万恶的封建制度。

山医zombie

山医zombie

朱元璋,又名朱重八,中国历史上最强的逆袭者之一,以一介贫民的草根身份,经过自己的努力,掀翻了元朝的统治,扫平了各路造反的义军,最终登顶,成就了一代大帝,开创了大明朝248年的统治。其丰功伟业在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地位中,也是前五的存在,不得不令人心生佩服。

他嫉恶如仇,特别疼恨贪官,为此制定了严苛的惩罚条例;又爱民如子,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同时,他也是一个爱恨分明,胸怀宽广的人,对待他幼年时帮放牛的地主刘德,都没有责罚,还给予了奖励。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他们家自他父亲一代,向上追溯九代都没有出过士人,一直都是贫困的农民,可谓是“根正苗红”的农民阶级。他出生时, 处于元朝末年,阶级分化严重,汉人受到了残酷的压迫,致使整个社会都动荡不安,起义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停歇。

朱元璋的家庭在这样的时代里,一点竞争力没有,说一贫如洗已经不能形容他们的困难程度,基本都是在为吃饱肚子而挣扎奋斗。在此情况下,朱元璋父母是没办法养活这么多个小孩的,所以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在艰难求活到8岁后,家庭再也没有办法抚养他,只能让他自力更生。为了生存,朱元璋只好托亲戚关系,去给当地的地主刘德放牛,以获取一些能让他生存下来的食物。

一个8岁的孩子,本应该读书识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朱元璋却要为了活下去而苦苦挣扎。也许给地主刘德放牛不是一个好差事,不但得不到一毛钱的工钱,还要忍受刘德的苛责打骂,帮着刘德家做许多放牛外的事情。所为的,不过是刘德每日给予的一点饭食,一点能让他在这个残酷的世道活下来的残羹剩饭。

在我们的想法中,放牛是一个很轻松的活计,一个放牛娃把牛赶到草地上,给牛自己去吃草,自己找个舒服凉快的位置睡上一觉,等牛自己吃饱了,赶回家就是,这是理想中的放牛工作。但是,这份放牛的工作对于朱元璋来说可不轻松。在那个年代,一头牛的价值比一个人还要高,朱元璋放着十几头牛,每时每刻都要看紧这些牛,不能让它们走失,也不能让贼人偷了去,要是丢失一头牛,后果会非常严重。

一方面,刘德这个为富不仁的地主对于放牛是有要求的:每天赶牛回来时,刘德都会亲自检查每一头牛的肚子,看下肚子吃的鼓不鼓,如果牛肚子鼓起来,紧梆梆的,哪就证明牛是吃饱了;如果放牛回来了,牛肚子还是瘪的,那朱元璋就将会被惩罚,轻则没饭吃,重则会遭到一场毒打。虽然当时的植物还是比较原始,到处青草幽幽,但在那个经常闹饥荒的时代,村庄附近的野草基本都被穷苦百姓给挖光来充饥了,就算有草地,也不多。朱元璋为了给这十几头牛找到充足的食物,通常要赶着牛到很远的地方去,而且还有经常换地方,才能让牛吃饱,使他面授饥饿和毒打的威胁。

民间有一个关于朱元璋的传说:当年神算刘伯温算出元朝气数已不多,新一代的帝王已经降临人间,他遵循师傅遗嘱,要找到这位天命之人,辅佐他拯救苍生。于是他出山,化身算命先生,云游四方,到处找寻他日后辅佐之人。一日,他来到濠州,在一片草地上见到了放牛的朱元璋,只见他头枕一根木头,呈大字型睡在地上,这让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天”字;刘伯温正疑惑间,朱重八翻身呈侧身卷屈状,并将木棍放在了腰间,又合了一个“子”字。天子两字跃然于脑,再定睛一看他面相,隐隐有一股贵气浮现。刘伯温掐指一算,微微一笑,飘然离去。此后,待朱元璋加入义军争霸天下时,刘伯温自己投效了朱元璋,辅助他夺取了天下。

当然,这只是一个民间的传说,有没有那么神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朱元璋没把牛给养好,挨毒打倒是真的。有一次,朱元璋与其它帮刘德干活的小伙伴们,一起被刘德收拾了一顿,他们对此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第二天放牛时,这帮小伙伴们也一起去了,想到前一天被打,大家心里都不舒服,决定报复回去。于是,大家流着口水,把目光一起放在了一头小牛上。

这头被一帮“饿狼”盯上的小牛,自然是没有好下场的,被这帮半大小子们进行了人道毁灭,做成了香喷喷的烤全牛,只留下了一根牛尾巴。大家饱食一顿后,才想起这头牛的价值,如果被刘德知道是他们杀牛吃肉,后果会很严重,此时纷纷后悔冲动的行为。正在大家害怕之际,朱元璋站了出来,他说有办法解决此事,大伙只要依计行事就好。

他首先将杀牛烤肉的痕迹都毁灭、掩埋,然后把牛群赶到了一片有悬崖的地方,用石头在悬崖边上做了些坠崖的样子,再让几个小伙伴拿着牛尾巴在悬崖边等候,他则飞奔回去,告诉了刘德,说是一头小牛掉下了悬崖,现在被几个小伙伴抓住牛尾巴,正在往上拉,让刘德赶紧去救援。刘德一听,赶紧招呼家丁一起前去,待他们来到悬崖边,只看到几个小伙伴拿着一根牛尾巴,牛却不见了。询问下,小伙伴们都说牛挣断了尾巴,掉下了悬崖。刘德靠近悬崖一看,只见下面深不见底,想寻回来是不可能了。最后只能毒打了朱元璋和几个小伙伴一顿,略作惩罚后完事。

朱元璋给刘德放牛,一直到他16岁时。这一年,濠州遭遇了各种天灾,大地干裂,赤地千里,百姓们民不聊生。朱元璋的父母也因此遭了灾难,再也没有充饥的食物,最后饥寒交迫下,纷纷撒手人寰。朱元璋想回到家中安葬双亲,奈何家徒四壁,连让双亲入土为安都做不到。无奈下,他想去找刘德借些银钱,恳求他给一块安葬双亲的土地。

但是,刘德并没有理会朱元璋,非但没有借他钱和土地,还将这个穷小子打了一顿,把他赶出了家门。最后还是刘德的兄长刘继祖看不过去了,发了善心,给了朱元璋一些银钱,让他置办了薄皮棺木,又划了一块地给他,让他跟二哥一起安葬了双亲。对于朱元璋来说,刘继祖的所作所为无异于大恩,遂暗自在心中发誓,他日但有所成,必有厚报。

自此,朱元璋孑然一身,了无牵挂,也不想再给刘德放牛了,就到皇德寺当了个俗家和尚。后来因缘际会,朱元璋在同乡的介绍下,参加了反元义军,经过自身的努力,和众多兄弟发小、能人异士的帮助,慢慢地在义军中取得了不小成就,娶了义军元帅郭子兴的养女。待到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在众人的拥护下,做了义军首领,开始施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到处屯田,训练军队,积累实力。

1360年,朱元璋完成了实力积累,率大军大举出战,先败陈友谅,再灭张士诚,接着征方国珍,最后25万大军齐攻中原,席卷中原,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回了草原上,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即位后,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

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他的帝王梦,正所谓“荣华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发达了当然要回老家走一趟的,顺便看看当年的恩人刘继祖,了却一些因缘。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老家凤阳祭祖。
他回到老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找刘继祖,想报答当年之恩。可是多方打听下才知道,刘继祖已经病故多年,只留下了儿女在世。朱元璋作为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对刘继祖的去世,倍感伤心,遂即将他追封他为义惠侯,赏赐100顷良田,并且给他的子女都封官进爵,以报当年的恩情。

当时的刘德还在世,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老朱还惦记着当年的仇怨,加上以前给他家放牛时,还经常打骂老朱。现在昔年的放牛娃成了当今天子,只要他开口,刘德绝对会死无葬身之地。于是刘德被吓得魂飞魄散,急忙跑到朱元璋跟前,磕头如捣蒜般,痛哭流涕地求朱元璋放过他。刘德实在是太害怕老朱给他来个抄家灭族了。

对于此,老朱却不置与否,并没有计较当年的事情,对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意思就是说,刘德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算是人之常情,不用放在心上,毕竟当年我一个贫民放牛娃,你怎么会想得到我今天会成为天子?

朱元璋不但没有责怪刘德,还给他赏赐了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并告诫他不可再行苛责百姓之事,应当积德行善,多帮助乡亲父老。刘德感激流涕,从此遵循朱元璋旨意,在家乡多行善事,修桥铺路,资助孤儿寡母,成为了当地有名的良善之人。

对于刘德的处理,朱元璋做到了以德报怨,体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帝王气度。而且他对于刘德的宽恕、奖赏,为他赢得了天下地主阶层的好感,对于他稳定天下起着很积极的作用。刘德作为一个地主,代表着天下的豪绅阶层,朱元璋刚平定天下,接下来治理天下的过程中,少不了要这些地主阶层们的支持,毕竟天下财富大多是掌握在他们手上,人才也大多出于这些人家,赢得他们的支持才算彻底赢得天下。

老朱对曾经毒打过他的刘德都能容纳,以德报怨,还给了不错的赏赐。这就给天下的地主阶层释放了一个信号:我老朱心胸宽广,只要你们真心悔改,回头是岸,对你们这些地主老财曾经做过的事,我可以既往不咎,大家共同治理天下。而且回想想,虽然当年放牛时,刘德对他动辄打骂,但毕竟也是靠着刘德的给予的食物,才能艰难的活下来的。要不然,老朱可能都跟着父母一起饿死了,这也算是活命之恩了。所以刘德才得到了宽恕和赏赐,要不然凭借老朱杀伐天下的脾气,刘德早被“剥皮充草”了。

pixyly

pixyly

要论中国的草根皇帝,朱元璋绝对能排第一。刘邦好歹还当过泗水亭长,朱元璋可是世代贫农,根红苗正。因为家里太穷,在朱元璋8岁的时候,就在他老爸的介绍下,到地主刘德家里,给地主家放牛,没有任何报酬,只图有口饭吃。对了,他老爸朱五四也是地主刘德家里的长工。

给地主家放牛,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回来后,刘德还要摸摸牛肚子,看牛吃饱了没有,如果发现牛没有吃饱,那不好意思,小重八,扣发当天的晚饭,取消当月绩效饭。

所以说,在刘德家里,朱元璋是经常吃不饱的。不仅他吃不饱,和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汤和、徐达等人也同样吃不饱。

有一天,汤和摸着肚子对朱元璋说:“老大,肚子又咕咕叫了,想办法整点吃的呗”。朱元璋看了看四周,除了牛,还有什么能吃的。对了,牛!朱元璋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杀一头小牛犊子给大家解解馋。

听到朱元璋这样说,汤和和徐达等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不行,不行,这牛是刘德的命根子,杀了他的小牛犊子,他不得跟你玩命啊”。朱元璋微微一笑:“不怕,你们只管吃,我有办法,不过你们都得听我,别多嘴”。

当天,朱元璋带领着小伙伴们美美的吃了一顿烤全牛。吃完后,朱元璋一抹嘴,把牛尾巴插到了悬崖边的一条石头缝里,然后让汤和回去喊刘德。

等刘德到的时候,朱元璋假装拽着牛尾巴,突然一使劲,一屁股坐在地上,假装吃惊的说:“哎呀,牛掉悬崖了,是我没拉住呀”。

这种拙劣的表演,自然瞒不过老奸巨猾的地主刘德,朱元璋等人被一顿毒打。

一晃过了8年,这一年朱元璋16岁,凤阳县发生了一场大瘟疫,朱元璋的爸爸妈妈、哥哥分别在这场瘟疫中死去。因为穷,连块墓地都买不起,双亲无法下葬。

不得已,朱元璋去求刘德,让他帮忙给找一块地,好歹把双亲下葬了。毫无悬念,刘德无情的拒绝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这天灾人祸的,每天死去的人多了。

要说这刘德也没有前后眼啊,他那里会知道,今天站在自己面前的穷小子,多年后会当上皇帝。要是有前后眼,巴不得双手奉上一块最好的墓地。

别说,还真有前后眼的人,这个人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

他眼见朱元璋可怜,就从自己家菜地里拿出来一块地方,给了朱元璋作墓地,汤和从家中找了草席给朱元璋,裹了双亲,草草的埋了下去。

没有了父母,也就没有了家。从此以后,朱元璋告别了凤阳县,开启了四处为家的生活。要过饭,打过工,最后落脚在了黄觉寺,成了一名全职和尚。

朱元璋就这么平静在寺庙里生活,如果没有那一封信,朱元璋也许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和尚,但中国就少了一个草根逆袭的皇帝。

还记得那个摸着肚子说饿的小伙伴汤和吗,自从凤阳一别,这个小伙子现在可是鸟枪换炮了,当上了农民起义军郭子兴手下的“千户”了。好歹也算是团级干部了,但是他却时刻惦记他儿时的老大朱元璋。

听说朱元璋还在庙里念经,汤和不干了,这怎么能是老大干的活呢?以老大的智商,那就应该从军打仗,建功立业。于是他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邀请他一起参军。

这封信,改变了朱元璋的命运。

朱元璋投军后,很快因为作战勇敢,有勇有谋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被授为管军总管,接着迎娶了白富美(郭子兴的义女),走上了人生最巅峰,华丽的完成了屌丝逆袭的全过程。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大明王朝建立。

古人都有衣锦还乡的情节,更何况朱元璋这是当了皇帝,1370年,朱元璋御驾还乡,亲自去给父母扫墓。顺便提一下,在朱元璋称帝前,他已经派人回到自己的老家,在当年的小菜地上,重新给父母修建了陵墓,一直到1379年才全部竣工。这座陵墓就是后来的明皇陵。

听说朱元璋回来了,刘德当然吓坏了。毕竟自己以前曾经剥削过朱元璋,还把他当牛作马的使唤,现在他当了皇帝,回来后第一件事还不得把我拉出去砍头。

朱元璋回来后,先去看望了自己恩人刘继祖,不过,刘继祖和他的老婆都已经去世了,朱元璋就追封他为义惠侯,封他老婆为侯夫人,对刘继祖的儿子也不错,让他负责守护皇陵,也算是有一份黄差。

朱元璋自然没有忘记当年的老东家刘德,顺嘴问了一句:“刘德呢?”,旁边早就有人把刘德给带了过了,刘德哆哆嗦嗦的给朱元璋磕头,一个劲儿的求皇上饶命。

朱元璋呢,只是微微一笑,说了一句: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就是说,当年我给你放牛的时候,你不管怎么对我,那都是人之常情,毕竟那个时候,你是地主,我是穷小子嘛,那个时候,你怎么会能知道,我有一天能当皇帝呢。

刘德一颗普通乱跳的心,终于放到肚子里了,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有赏赐了刘德20亩地,免了他5年的赋税和徭役。可以说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很多人都奇怪,说朱元璋那么的残暴,杀了那么多的功臣,为什么放过了当年压榨他的地主老儿。

那是因为你没有当过皇帝。设身处地的想,如果你当上了皇帝,已经君临天下了,小小的地主,在你面前,那还不是如蝼蚁一般,你会撅着屁股,用手指着一只蚂蚁去问候他祖宗十八代吗?

朱元璋是杀了很多人,但是这些人都是因为对大明江山有威胁,才会被杀,刘德呢,从年龄上讲,已经是快进棺材本儿的人了,朱元璋何必去杀他呢,徒给自己增加暴君的名声。

另外,经过20多年的征战厮杀,朱元璋已经从当年的愣头青,成长为了一个具有宽广胸怀的帝王,你还别不信,但凡君王,没有足够的胸怀去容人,是成不了霸业的。所以此时的朱元璋,心境已经不一样了。

他知道,对待刘德,最好的办法就是宽容,和善,赏赐。这样才能衬托出他的帝王气质。

yulilove

yulilove

在人们的印象中,朱元璋好像比较残暴,特别爱杀人,单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就杀了几万人。“诛九族”已经是古代最狠的刑罚了,而这位洪武大帝却发明了“株连十族”,残忍之心可见一斑。但是对于幼时剥削自己的地主刘德,却真真做到了“以德报怨”,如此矛盾的做法,却也让人看到了朱元璋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纵观中国历史,唯有汉、明两代得国最正,都是草根逆袭的典范!相对于汉朝的刘邦,洪武帝就更显得寒酸一些,毕竟刘邦好歹也是泗水亭长,国家底层公务员的存在。而朱元璋则是赤裸裸的贫民出身,佃户、和尚、乞丐... ... 也许生逢乱世,对朱元璋来讲恰是英雄适于时也!

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父亲是佃农,主要是给地主刘德种地,为谋生,年幼的朱元璋给地主刘德放起了牛,在放牛的过程中,他结识了徐达、汤和、周德兴三人,这三人可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重要功臣。

小时候的朱元璋还是很调皮的,他对于地主刘德的行为做派,也在变着法儿表达自己的不满,不过小孩子终究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当时他伙同徐达和汤和,为了填饱肚子,同时也为了给地主刘德一个小小的教训,就把一只小牛给杀着吃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即便是贫寒的佃农生涯,也无法长久地“享受”。朱元璋十六岁那年,一场瘟疫席卷了他的家乡安徽凤阳,朱元璋的体弱的父母不幸染病双双撒手人寰。然而朱家没有一寸土地,朱元璋只得求救于地主刘德,想向刘德借一块地埋葬自己的父母。

刘德如何肯白白浪费掉一块地呢,扬言朱元璋一家租种他的土地,他也是给予报酬的,自己并没有义务料理他们的后事,更不可能借一块土地出去。试想一个整天想着压榨佃农到骨子里的地主,如何能做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呢。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刘德虽然不是东西,却还有一个为人不错的大哥刘继祖慷慨相助,终于能够让朱元璋的父母入土为安。

之后的朱元璋再无牵挂,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 他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还受到老和尚斥责。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于至正八年(1348年)回到皇觉寺。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再加上天灾频繁,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纷纷铤而走险。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 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赵均用起于徐州。几个月之间,各地纷纷响应。

第二年(1352年)正月十一日,定远县土豪郭子兴联合孙德崖等人起兵,数万百姓起而响应。郭子兴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白莲会的首领。二月二十七日,起义军攻下濠州后,郭子兴自称元帅。随后,郭子兴据濠州而坚守,号令彰明。

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这一年,朱元璋二十五岁。

朱元璋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中旬,朱元璋回乡募兵,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邻乡的熟人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头目,纷纷前来投效。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6年 ,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朱元璋再次回到家乡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年后了。当年借给自己土地的恩人刘继祖已经作古,为感念他的恩情,朱元璋敕封其侯爵,且荫其后代。

而对于当年的“仇人”刘德,朱元璋却并没有找其麻烦,更是赐予良田30亩,免其赋税10年,这是典型的“以德报怨”了。刘德却是心惊胆战的,觉得自己必死无疑。朱元璋却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这话的意思是说,当年我无权无势,你看不起我,是很正常的事。谁又能想到,我现在能够当皇帝呢?

未必是心中无怨,但是毕竟时过境迁,刘德也将是入土之人。说到底,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是给了朱元璋一家一口饭吃,不至于被饿死。同样感念其兄刘继祖之德,也不能戮其弟啊。最重要的是,自己都已经是皇帝了,那心胸和格局非当年同日而语,更何况自己还偷吃了人家一个小牛犊子呢。

田蜜(北京)

田蜜(北京)

谢邀!世间人生谁看透,朱元璋从放牛娃当上皇帝,朱元璋有着传奇色彩的故事,从小给地主刘德放牛,地主刘德抠的很,受饿受打受骂是家常便饭,他恨死了地主刘德。朱家几代都是给地主刘德当长工干活,由于大旱瘟疫朱元璋父母先后病亡,一穷二白的他连父母下葬的地都沒有,哥俩只能求刘德看在多年长工的份上,赏块山地安葬父母,哪知得到刘德的大骂,还轰了出去,刘德的哥刘继祖看不下去了,赏给朱家地让其埋葬父母。

滴水之恩深深的留在朱元璋脑海里,刘德的所做所为无情无义,他决定离开了他,从此去寺院当上和尚,然而当上和尚他去世间化缘要饭,受尽地痞恶霸的欺负,更看清了人间的疾苦,他决心要改变人生。老天终于给了他一个机会从军,他冲锋陷阵立下功绩,加上讲义气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靠妻子这个平台拼博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帝王开创了一个朝代。

当上皇帝的朱元璋恨透了贪官污史,地痞恶霸,对他们绝不手软,斩草除根。可是朱元璋从贫民出身,知道百姓的生活对百姓很体贴很亲民,让百姓爱戴,贪官惧怕的皇帝。哪么他对刘德恨之入骨是杀了吗?当朱元璋回乡祭祖时大宴街坊,吓的刘德半死知道死定了,当朱元璋召见他时吓的一个劲的磕头谢罪,朱元璋沒有怪他还说:“在哪种情况下,我穷苦沒人看的起,谁知今后会当上皇帝呢?”还赐了刘德良田免了三年税,让刘德感恩待德,从此刘德善对乡亲,积德行善,对逝去的刘继祖加封侯位,让世代沿袭享荣华富贵,得到了人们称颂和拥护。

朱元璋不报私仇,看的出他憎恨贪官爱戴百姓,也看的出他也是知恩图报的善良之人。欢迎朋友们补充和评论。

爱我长发飘飘

爱我长发飘飘

历史上的朱元璋,出身其实非常卑微,他的一生才是真的从微末中崛起。

小时候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他给别人放过牛,但当地的地主刘德却老是刁难他,因为朱元璋家里贫穷,身为穷人受到地主的剥削,那都是很正常的。

绝大多数地主都是站在农民的头顶随意鞭挞吆喝他们,这就是那样一个时代,穷人本来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朱元璋给刘德家做工,受到对方的诸多刁难,但几十年后他返还家乡,却并没有对当年刁难自己的刘德做什么,按照朱元璋的狠厉,明明应该将对方处决的,为何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呢。

朱元璋一家是明朝典型的贫穷人,他们全家人谋生的手段就是给地主做工,像是鲁迅小说中的闰土,他们一辈子都在为了养活自己做工,朱元璋也是给地主刘德放牛,虽说生活贫苦,但过的却很幸福,吃不饱饭却有玩乐的快乐。

比起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小时候的他无疑更加快乐,虽说生活贫困,但却很自由,他的一生是从父母的去世开始改变的,而这也是刘德真正值得他记恨的地方。

入土为安是对死者最好的怀念,由于当地爆发了瘟疫,朱元璋一家也难以幸免,兄弟俩虽然没有感染,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感染了这种病,最终不治而亡。

为了埋葬父母,他俩向刘德祈求过,始终得不到对方的同意,对方甚至直言他俩下贱胚子,早已受尽了屈辱的朱元璋自然不会因为这样的骂声记恨刘德,刘德的不帮助才是让他记恨的地方,毕竟自己一家为这位地主做工做了那么久,临死了,像他求个埋骨的地方都求不到,这样没有人情,自然值得让朱元璋记恨上他。

还是刘继祖,不忍心看他俩的凄苦模样,给了他俩一块地埋葬父母。

葬完了父母的朱元璋开始了四处的漂泊,他当过乞丐,做过工,只要是能活命的他都干过,后来在汤和的帮助下他加入了起义军的队伍,靠着自己幼年时学来的人情世故,他的地位也逐年升高,最终当了起义军统领的女婿,真正的成为了一方霸主。

靠着手底下的能人,他越做越大,击溃了北元,击溃了诸多势力,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几百年的大明王朝,这时候他想起来了回家。他要回去,去报答自己的恩人。

回到家乡的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刘继祖,雪中送炭永远是最大的恩情,刘继祖给他的就是这样的恩情,听说恩人去世,他找到了刘继祖的后代,给了大笔的赏赐,供对方衣食无忧。

他也没有忘记刘德,从人群中找出了刘德,许多人以为他会记恨刘德将对方处死,他非但没有处罚刘德,还给了他大笔的赏赐,毕竟这位地主也算是养活了童年的他,虽说刘德的目的是剥削,但终归是养活了朱元璋一家人,一位帝王,不可能像个市井小民一样那么斤斤计较。

jasonhang

jasonhang

这个地主的结局可和我们想的大相庭径啊!

元朝末年,天灾不断,政府腐败黑暗。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本民朱重八。

朱元璋父母去世的时候正是元朝最为黑暗,最为腐朽的时期,同时也是老朱家最为悲惨的时候。

朱五四是地主刘德家的长工,刘德租了几亩地给他,所以也是刘德家的佃户,虽然地是租的可日子这样过下去朱家就很满足了,在地主的层层盘剥下也就刚在温饱线上挣扎,恰恰又赶上蝗灾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死于这场灾难。朱元璋和他二哥要借地主刘德的一块地来安葬双亲。(其实就是要一块地)刘德心狠手辣,不念旧情,朱元璋哥俩苦苦哀求。刘德的哥哥可怜他们给了他们一小块地。哥俩这才草草埋葬了双亲。后来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最后黄袍加身,成就帝业,完成自古以来最大的屌丝逆袭。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当然要回老家炫耀一番,当然也要好好安葬一下 父母,祭拜一下祖先。皇帝荣归故里,当地人当然特别开心,特别是那些帮助朱元璋的人,可有一个人就犯了愁了。没错就是当初的刘德。但朱元璋不计前嫌,并且告诉刘德,他曾经的所作所为,是人之常情,他不会追究刘德的错。朱元璋贫困的时候,刘德也不知道他最后会成为一代帝王。并且赏赐了刘德许多的东西,还免除了徭役十年。得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已经去世的时候,朱元璋十分伤心,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世袭罔替。这就是大明布衣天子朱元璋借地葬父的故事。但真实性值得考察。主要是为了凸显朱元璋的深明大义,帝王海量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良好品质。如有疏漏,烦请斧正!

简简单单232441

简简单单232441

就是纵观古今和中外,朱元璋都是绝无仅有的皇帝,开局一个碗后期全靠打,嫉恶如仇的性格从小时候就可见一斑,给地主家放牛不仅牛没放好,还把人家牛给吃了,你说气人不气人?



朱元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穷三代,其父亲和爷爷都是贫农,到了朱元璋这里更是家中穷得连块地都没有,这让朱元璋父亲和母亲不得不给当地的地主打长工。

因为家中贫困,所以朱元璋在八岁的时候便开始跟随父亲一块到地主刘德家打工混口饭吃,年幼的朱元璋分到了放牛这一工作。

虽说得以在地主家打工,但地主毕竟是地主,那抠门是出了名了,朱元璋每天早出晚归的放牛也少有几顿饱饭的机会。



为了能报复地主刘德并吃上一顿饱饭,朱元璋便想办法宰了一头刘德的小牛吃了一顿饱饭,事后自然是被刘德给打的半死。

朱元璋就在这样被刘德打打骂骂的环境中生活了七年的时间,如果不是发生意外变故的话,或许朱元璋这辈子也就是一个被地主刘德欺压一辈子的朱重八。

至正三年,朱元璋所在的濠州发生了旱灾,这导致当地的收成出现了问题,让本就不好过的濠州人民雪上加霜,在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当地又再度先后发生了蝗灾和瘟疫。



朱元璋家中因为本就没有土地,现如今又面临天灾人祸,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在短时间内接连去世,当时朱家穷的是连块给双亲下葬的土地都没有。

为了让自己父母体体面面的下葬,朱元璋便去刘德家求刘德给自己一块可以埋葬父母的土地和一张用来包裹尸体的凉席。

这地主刘德本就抠搜,再加上当年收成确实不好让他都需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听到朱元璋的请求后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



此时的朱元璋算是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走投无路,朱家不是没有亲戚,但这些亲戚不是已经逃亡就是比朱元璋家中还穷,根本指望不上。

就在朱元璋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邻居刘继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虽说刘继祖家中也是贫困的很,但是看朱元璋可怜还是给他找了一块可以下葬的坟地。

安葬好父母后朱元璋才算是彻底了无遗憾,随后便跟自己的嫂子和哥哥们离别分开逃难活命,朱元璋也就此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



与哥嫂分别后朱元璋先是做了一段时间和尚,随后又不得不上街乞讨云游四方,这段时间的见识让朱元璋大开眼界。

在看到红巾军的募兵公告后,痛恨元朝官府的朱元璋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红巾军的队伍中,此后便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做到了统一天下登基称帝的地步。

朱元璋的称帝之路绝对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最为艰辛的那一位,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乞丐,最终硬是成为了万人之下的皇帝,就连故事书都不敢这么编造的。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就开始思念自己的家乡,俗话说的好“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如果在外发达但没有还乡,那就跟穿着名贵的衣服在黑夜里走路一样。

现如今朱元璋成了皇帝,自然是称得上是大富大贵之人了,于是便让身边人安排日程,他要回家探亲,其实除了探亲之外还有一桩陈年旧事一直在他心中沉淀。

在得知朱元璋要回村之后,全村上下都欢欣鼓舞,因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不再是彼时的朱重八了,能够见皇帝一面是他们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但在欢欣鼓舞中有一户人家倒是没有什么动静,这户人家便是地主刘德家,刘德自然是不会忘记朱元璋,因为敢偷吃他牛的工人还真没几个。

想到自己曾经虐待朱元璋,刘德肯定是想抽自己几下,如果当时知道朱元璋是真龙天子,那他刘德当时一定是好酒好肉。

村里人显然也都知道刘德跟朱元璋之间的恩怨,但刘德一直名声不好,所以不少人就等着看刘德的笑话。



转眼间朱元璋回家探望的日期就到了,全村上下全部出动迎接,纵然刘德跟朱元璋之间有些过节,但刘德还是需要出门迎接。

人群中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躲在人群最后面的刘德,随后便把刘德叫到自己脸前问话,这刘德也是吓得赶紧磕头谢罪,生怕朱元璋一个不高兴把自己给带走了。

没曾想朱元璋并没有怪罪刘德,反而是劝告刘德不要有太大的压力,毕竟当初谁也不知道一个放牛娃最终能成为皇帝。



朱元璋随后又赏赐了刘德几十亩良田,原因也很简单,如果当初没有他刘德家,恐怕朱元璋早就饿死了,虽然刘德待朱元璋不好但最起码还饿不死。

朱元璋这次回来除了探亲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目的,那便是要大肆的封赏自己的恩人刘继祖,刘继祖当初送给朱元璋一块坟地或许并未放在心上,但朱元璋却一直记在心中。

奈何朱元璋来到刘家之后发现物是人非,刘继祖终究还是没能扛过这个动乱的年代,家中只剩下刘继祖的妻子和儿子相依为命。



为了表达自己的谢意,朱元璋追赐刘继祖为义惠侯,其爵位可以世袭,也就是说刘继祖的后代皆可享受此等荣誉,可能刘继祖自己都不知道当初这桩善举能给他带来这么大的回馈。

其实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朱元璋无疑是残暴的,建立明朝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对开国称臣赶尽杀绝;而站在做人的角度来看,朱元璋无疑是富有人情味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并且还会以德报怨,这种人能成为皇帝也不算奇怪。


wny

wny

有一句话叫做“以德报怨”。明太祖朱元璋在对待自己原来的“东家”地主刘德的态度,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当初朱元璋一家曾在刘德手下尝尽了人间冷暖,可是在成功之后,朱元璋不但没有惩罚刘德,还给了他良田,让他善终。这样的胸襟,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刘德不“留德”

朱元璋在历史上的开国君主中,算是出身最低的。他出生于安徽凤阳,家族是赤贫的佃农家族,甚至低贱到了没有名字、只能以数字给人命名的地步。比如朱元璋自己叫朱重八,他的父亲叫朱五四,他的爷爷叫朱初一。

既然是佃农,就得租种地主的土地,朱家伺候的这位地主就是刘德。刘德是个好名字,但是这个人真不是什么好人。每次佃户家里有什么困难,他从来没伸手帮过,总是阴阳怪气地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朱元璋8岁时,就被迫给刘德家放牛。刘德对放牛这个活儿是有考核标准的,如果牛一段时间没长膘,负责放牛的朱元璋就必然会面临一顿毒打。即使牛放得好,刘德也很少给放牛的朱元璋饱饭吃。长此以往,朱元璋心中愤懑,便和徐达、汤和几个发小,在山里把牛宰了吃了。牛肉吃净,只留了一条尾巴,被几个人插到了一个石头缝里。朱元璋回去告诉刘德,牛钻到石头缝里去了,就剩下了一条尾巴在外面。

刘德赶紧过去一看,立马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牛不是孙悟空,怎么会钻到石头缝里去呢?肯定是让几个放牛娃给吃了!于是他把朱元璋等人拎了过来,又是一顿毒打……

几年之后,凤阳闹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不幸病死。朱家兄弟身无分文,无法安葬父母,便向刘德跪求,希望他看在父母给刘家干了一辈子的份上,弄块坟地安葬父母。刘德不但不给,还骂朱元璋兄弟“下贱”。最后还是邻居刘继祖看他们可怜,给了他们一块坟地,这才让朱元璋的父母兄长入土为安。

以德报德也报怨

后来朱元璋加入红巾军,靠着自己的才智一步步的走上了权力的巅峰。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并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北伐元朝,恢复了汉家天下。天下稳定之后,朱元璋回到凤阳,来了一出“太祖还乡”。

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当初赠予他墓地的刘继祖。可惜时过境迁,他的这位恩人已经作古。朱元璋于是赐刘继祖的后人良田百顷,世代为官,算是对恩人的报答。

之后,朱元璋叫来了刘德。这位无德的地主以为朱元璋要报复他,吓得体如筛糠,不停地磕头谢罪。可是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反而说:“当初你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对不起我的。当年你有哪里能知道我会当皇帝呢?”然后赐给刘德良田三十顷,并且免除了他5年的赋税。此后刘德一直过得很安稳,朱元璋没有找他“秋后算账”。

以德报怨的背后

朱元璋的以德报怨,并非是因为他仁慈。事实上,朱元璋一点都不仁慈,明初三案血雨腥风,杀人数万,让人看到了他的心狠手辣。他之所以对刘德宽宥,是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懂得如何树立自己的形象了。当时,明朝的天下刚刚建立不久,人心还不稳定。如果他真的为了私仇而惩罚刘德,不但无法获得任何的利益,还会造成人心惶惶的局面。要知道,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是个构架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上的国家。他要想让天下稳定,必须要表达自己和地主阶级合作的明确态度。而宽宥刘德,则是表达自己立场的最好手段,就和刘邦给仇人雍齿封侯的作用一样。刘德,其实不过是朱元璋的一面幌子,完全是为了招揽人心而存在。

E.K

E.K

我是一更历史!


提起朱元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也被称为“乞丐皇帝”,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小时候非常贫穷,是个穷苦人家,靠给地主放牛勉强度日。


后来家乡发生瘟疫和蝗灾,没过多久,家中的顶梁柱,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这次打击让这个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大家庭更加的绝望,这个家庭甚至没有钱买一块儿地去安葬父母。


为了让父母安息,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去找地主刘德,希望刘德看在自己为他放了多年牛的面子上,能够借他们一块地安葬家人。


刘德的吝啬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他没有帮助朱元璋,反而臭骂了他一顿,这令人心酸的一幕却被刘德的侄子刘秀看到了,刘秀找到自己的父亲,希望父亲能够帮助朱元璋。刘秀的父亲二话不说便答应了,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并给了一些钱,让他去安葬父母。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朱元璋的命运出现了转机。



安葬了父母后的不久,朱元璋和二哥分道扬镳,各自逃生。后来便去当了和尚,在做和尚的这几年,他熟知了当时局势,后来又抓紧时机,投奔了红巾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才显露出他的领导能力,在拿命搏天下的过程中,朱元璋渐渐取得胜利,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成了开国皇帝。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物,他就是刘秀,刘秀后来也投奔了红巾军,成为了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在朱元璋得到天下后,刘秀的家族受到了极大的赏赐,成为当地有名的豪门大族。


这时候很多人应该会想,那么当年辱骂朱元璋的地主刘德呢?凭朱元璋杀戮成性的性格,会不会把刘德碎尸万段呢?



相反,朱元璋给了刘德极大的赏赐,金银珠宝,房屋佃户,甚至还免除了他十年的赋税。但是终究来说,他也只是个地主,又怎么能比得上刘秀的豪门富贵呢?


不知道刘德在接过圣旨的时候,会不会后悔曾经没有帮助朱元璋。

有时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千万不能小瞧一个人,谁也不知道他最后会有着什么样的地位。积善成德,如果我们坚持做善事,在关键时刻,一定会有你想不到的收获。

六个圈

六个圈

这个刘德祖上冒青烟了,当初常常欺负和打骂年少时的朱元璋,最后朱元璋当皇帝了,刘德还跟着享福呢。

刘德在当时村里面,也算是大户人家吧,是个地主佬,而且是出了名的阴险狡诈小人,朱元璋父亲当时为了一家生计在刘德家以放牛为生,所以年少时的朱元璋也是帮刘德放牛的,他们父子俩常常受到刘德欺负和嘲笑,后来朱元璋的父亲死了,就想找刘德借块地把父亲给埋了,可是没想到这个刘德非但没得答应,还数落朱元璋,好在刘德他哥哥刘继祖后来给一块地给朱元璋埋了他的父亲,最后刘德把朱元璋赶走了。

经过多年后,朱元璋当了皇帝,就回家乡看望一下家乡,这时乡亲都知道朱元璋当了皇帝开心不得了,为有地主刘德吓得胆都快破了,认为朱元璋要找他报仇,跑又没得跑,就和乡亲们一起在村口跪拜朱元璋的到来,朱元璋见到刘德就问:刘德你哥刘继祖还在吗,刘德答:不在以经死了。朱元璋沉默一会,就和乡亲们说免税十年,最后还赏赐刘德田地和金钱,让刘德下半辈子都衣食无忧。刘德没想到朱元璋没有报复自己,还对自己那么好,不得不大赞朱元璋的为人,当上皇帝胸怀宽广。

通过这篇我认为:朱元璋是以德报怨,虽然当时刘德家放牛也没少受刘德的侮辱,但至少还是给了一口饭朱元璋他们吃的,更何况以前的人生活困难,有口饭吃就不错了,所以后来的朱元璋当了皇帝深知民间艰苦,就以德报怨的,用感恩的心去对待刘德。

淡紫浅蓝

淡紫浅蓝

朱元璋是从布衣逆袭成为皇帝的,我们都知道他的人生是经历过大起大落的。所以,世人普遍对他的事情比较好奇。

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当年让朱元璋最为绝望的事情,也就是父母双亡时,他是如何渡过难关的吧。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特别的穷,因为他们是穷人,想要活命只能给地主家打工。也就是所谓的当佃户,租种地主家的土地来耕种。到了收获的季节,他们就要把大部分收获的粮食上交给了地主,自己只能留下一小部分,勉强度日。

这样的生活当然是暗无天日的了,但是,当时的元朝统治就是如此的黑暗,朱元璋家的生活,正是那时候千百万农民的真实写照。

像朱元璋家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占大多数,朱元璋很不幸,早年的他就是大多数中的其中的一份子。

不过,那时候的他,还是可以靠着父母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的。

可是,到了天灾人祸发生的年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就开始遭殃了。因为他们没有余粮,所以,一旦庄稼颗粒无收了,他们就要面临着生离死别了。

朱元璋家正好就赶上了这样的事情,那时候不但发生了天灾,而且还有人祸。百姓的生活真的是苦不堪言。

朱元璋的父母正是在这次灾难中死去了,他们家里存活下来的,就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了。

两个人还是孩子,以后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但是,现在对于朱元璋来说最难的就是,如何埋葬自己的父母。毕竟死者为大,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有享受过好的生活,死的时候必须要找一个地方来给他们安葬。让他们享受一般人该享受的地下长眠。

可是,天下之大,朱元璋发现埋葬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像自己想象的这样简单。关键是他们家没有土地,一寸土地都没有。

没有土地就没有办法来埋葬父母,可是,种了一辈子土地的父母,是不可能不下葬的。这时候朱元璋就想到了租给他们家地种的地主,这个地主叫刘德。

朱元璋找到了刘德之后,他告诉刘德,说看在父母之前为他耕种土地的份上,给一点不毛之地,让他埋葬了父母可以吧。

没想到刘德这个人,一点都没有德。

既然朱元璋的父母都死了,那真是人走茶凉的节奏,刘德告诉朱元璋,那边凉快那边呆着去,自己的地凭什么给你,让你埋葬你的父母。

朱元璋第一次尝到人间的冷暖,这时候的他,感到十分的无助,这个人间,对于朱元璋来说,就仿佛地狱一般。

为什么活在人间,一点温暖都感觉不到呢?

朱元璋和二哥在一起哭呀哭,他们除了哭之外,想不到其它的变法,毕竟连昔日的地主刘德,都不愿意给他们土地埋葬父母,其它人也就更不可能了。

正在朱元璋走投无路的时候,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找到了朱元璋,他给了朱元璋兄弟二人一块半山坡的地,让他们把父母埋葬到了哪里。

之后,朱元璋就到了寺庙里当和尚了,等到寺庙里也混不下去的时候,朱元璋就开始参军了。

正是因为参军,让朱元璋找到了自己的强项。

他的才华,在参军的时候,彻底的爆发了出来,他开始一步步升迁,最后到成为一支军队的领导人。

朱元璋越战越勇,他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把元朝的建立者赶到大沙漠里吃沙子。之后,朱元璋就成了明朝的开创者。

那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荣归故里了,这时候他是如何对待昔日的地主刘德的呢?

对于刘德朱元璋来说,他当然是恨刘德的了,父母去世的时候刘德对自己的伤害,让朱元璋永生难忘。

但是,朱元璋再次见到刘德之后,他生了怜悯之心。最主要的是,现在的他成为了皇帝,他是万万人之上的天下主人。

这是的他不能小肚鸡肠,靠自己的权威来欺负一个小爆发户了。

所以,他知道此刻做事,要站在大局上,要尽量的争取民心。刘德虽然可恨,但是,他也是朱元璋的子民。

当时刘德那样做,也是有情可原的。毕竟,当时的朱元璋不是什么大咖,刘德不知道日后朱元璋能够出人头地。

当刘德跪在朱元璋面前,让朱元璋饶命的时候,朱元璋选择了宽大处理。他并没有处罚刘德,还额外的给了刘德三十顷地。

刘德对朱元璋当然是千谢万谢了,这件事之后朱元璋对于刘德的好,就传开了,然后,大家都赞扬朱元璋的宽厚仁慈,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至于对朱元璋有恩的刘继祖,朱元璋也想找到他,以报答当你的恩情,可是,朱元璋听说刘继祖已经死了。

这时候朱元璋痛苦万分,不过,他还是封了刘继祖为侯,爵位有儿子世袭。不得不说朱元璋是一个爱恨分明的汉子。

左布

左布

朱元璋24岁这一年,天下已经乱了,方国珍、韩山童他们早已经起兵造反,郭子兴也在濠州扯起了反旗。

朱一看,小心脏跳的砰砰砰地响,很怕自己会突然被人砍了,所以脑中不停地想,走,还是不走?他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走和不走都将险象环生。

于是,他改算别的——我要不要也造他娘的反?

这一算,便算出了个吉,然后他便跑去濠州投靠了郭子兴,从此逆转了他一生的命运。

后来,他走一路打一路,打下了一片如画江山,这个曾经的和尚、乞丐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不过,在他成为皇帝以前,在他迎来濠州投军这个人生转折点以前,在他当和尚以前,他实际上还当过放牛娃。

牛,是地主刘德家的牛。

朱家穷,所以别说吃肉了,能够吃饱饭也是难事。但是,人活着总不能被尿给憋死,想吃肉了,也总能想到办法不是?

当时,他在给刘德家放牛,牛不正是一身肉吗?

所以,他为了吃肉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将刘德家的牛宰了,吃牛肉!肉吃饱了,他又故作慌张地去告诉刘德,不好了,不好了,牛丢了!

他知道,丢牛或许少不了一顿毒打,可是吃牛却可能会赔了小命,所以他只能咬定牛丢了。

这一顿打下来,打得他遍体鳞伤,痛得他咬牙切齿。

可是,这还不是刘德对他做的最残忍的事,最残忍的事发生在至正四年。

这一年,蝗灾、饥荒和瘟疫肆虐,这场灾难收割了他爹娘和哥哥的生命。可是,朱家穷呀,别说棺材了,即便只是一块小小的坟地也拿不出来。他想到爹娘给刘德种了这么多年地,自己也给刘家放过牛,问刘德讨一块坟地总可以吧?

但是刘德不仅没给,反倒对他“呼叱昂昂”,穷鬼,滚!

为富不仁的人和事,谁还见得少了?小朱心中虽然恼恨刘德的为富不仁,可是此时的他确实只是一个没钱也没权的穷鬼,所以他拿刘德没有半分办法。

后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突然好心地给了小朱一块坟地,他这才能安葬了爹娘。

小朱和二哥安葬了爹娘后,也没了生计,朱二哥想了想对小朱说,走吧,我们离开这,各自去别的地方谋生吧。

于是,他二哥走了,他想了想,头也不回地去了皇觉寺当了和尚。

几十年后,他已成了皇帝,刘德却仍只是乡间一贪鄙地主,可谓是“攻守之势异也”。

每念及此,刘德便坐立难安。

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平民、乞丐爬上来的皇帝,可谓是一个人人羡慕又人人嫉妒的“暴发户皇帝”,他的性格也略显多疑,所以确实砍过几个人的头,因此被不少人骂为“暴君”,黑他的人更是前仆后继。

所以,对于刘德这个曾经让朱元璋痛恨甚或仇视的人,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的结局也惹来了猜测,他到底有没有被朱元璋这个“暴君”砍了头呢?

没有,朱元璋没有看刘德的头。

此时朱元璋已经贵为皇帝,如果为了这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往事,将刘德揪出来,砍了头泄愤的话,这让天下人如何看他?纵观古今,每一个能够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的人,又有几人是器量狭隘之辈?

他的身份摆在那,所以即便他没有忘记曾经的恨,也不会揪住不放,他不得不为自己在史书上的形象考虑,也不得不考虑手下人对他的看法,如果他砍了刘德的头,势必会让人认为他心胸狭隘,谁还会踏踏实实跟着他?

朱元璋不仅不会为难刘德,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形象在天下人面前盛放万丈光芒,他还会厚待刘德,让天下人相信他是个好皇帝。

所以,刘德最后得到了善终,朱元璋则继续在被黑的路上越走越远。

路影记

路影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