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续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成就就达到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高峰,为千古不朽的名学名著,在我国古代史学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资治...

毕沅

[作品]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三十卷﹐又有补遗四卷。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遗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山川风物﹑经史子集﹑工艺技术﹑释道宗教﹑...

沈德符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蒜毫儿

蒜毫儿

朱元璋在中国历史上杀开国功臣是大大的有名,以致留下暴虐不仁的名声。

朱元璋出身寒微,原名朱重八,他的老爸叫朱五四,家里人的名字都是数字命名,他的高祖叫朱百六,曾祖叫朱四九,这是因为没有读过书身份低微,取名一般都是父母年龄相加或出生日期来命名。

朱元璋小时候帮地主刘德家放牛,从小就有胆有识,聪明伶俐,是个孩子王,当时徐达、汤和就都很听他的。有一天,大家在山上放牛,几个人在山上玩的起劲,到了下午肚子都饿了,穷人家的孩子本来就吃不饱,又没到收工时间,饥肠辘辘的几个人都想着怎么办,朱元璋就出了个主意,杀牛吃,于是“饿”向胆边生的几个人宰牛剥皮,捡柴生火,就在这荒野中来了一场烤肉宴。吃的满嘴都是油,肚子圆滚滚的几个小伙伴等吃完后,才想起来该怎么向地主交待!

朱元璋就出了个点子,喊大家清理战场,收拾妥当后,然后拿着牛尾巴,插到山上的一个石头缝里,大家伙围在石缝边上,一切安排好后,天已经黑下来了,朱元璋慌慌张张的跑到刘德家,大呼道:“老爷,不好了,有一头牛钻到石缝里,怎么也拉不出来,这可怎么办?”刘德一听,先是一惊,接着大怒道:“胡说八道,好好的一头牛怎么会跑进石缝里,肯定是你放丢了。”朱元璋说:“不信就去看看,现在牛尾巴还露在外面。”刘德就跟着朱元璋来到山上,果真看到一条牛尾巴露在石头缝外面,几个小孩子都焦急的拉着牛尾,刘德也没细想,赶紧跑上去帮忙,等刘德用力的时候,众人就用力一拉,牛尾巴就被扯出来了,这下朱元璋喊道:“完了完了,牛尾巴扯断了!”刘德看自己把牛尾拉断了,也无可奈何,当然也免不了对这些小孩子处罚一番!

后来朱元璋家乡暴发了一场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不幸受到了传染,就此身亡,父母死了,当然要入土为安啊,可是朱家几代贫农,一分地都没有,就去求地主刘德,刘德却是狠心,不仅不给地,还骂朱元璋兄弟两人,乡亲们都看着心里难受,正没计较处,同村的刘继祖看着不忍,慨然舍了一块地,兄弟两千恩万谢,就拿了草席裹了父母尸体,抬到了地头后,还没动手挖坑,突然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天仿佛要塌下来一样,两人赶紧找了地方躲起来,等到雨停风住,来到坟地一看,大吃一惊,尸体不见了,却原来是山脚下土松,一阵大雨将山坡上土冲塌,正好掩埋了尸体。


此后朱元璋离开家乡,当了乞丐,又去做了和尚,最后加入义军,经过多年征战,坐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宝座!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回到家乡,寻找恩人刘继祖,当时刘继祖已经病逝,朱元璋追封他为义惠侯,并荫及子孙,这时候地主刘德却是心里不安,想不到以前的穷小子成了皇帝,自己以前的无情现在看来是要得到报应了。然而朱元璋对刘德的反应却让众人大吃一惊,朱元璋对刘德说道:“你以前对我的无情,我不怪你,谁能想到我贫困时会成为如今的天子,你的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朱元璋不仅没有杀刘德,在免了家乡税收的同时,也免了刘德的税收,因为自己以前杀了他家的牛,还赏赐了不少东西给刘德。

朱元璋不杀刘德,以德报怨,这种大度也让乡亲们对朱元璋更是肃然起敬,也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佩!

tidusqi

tidusqi

朱元璋在当皇帝后,并没有去杀掉以前剥削他的地主刘德。相反,好好的赏赐了他一番(赏地三十亩,免除赋税)后入说到这一点,也是非常敬佩朱元璋。

先来看看刘德当时如何刻薄,就能看出朱元璋此举是多么大度。朱元璋出生在穷苦人家,处于社会最底层。其父朱五四原江苏南京人,后因家庭过于贫困,无田可种,只好搬家到安徽盱眙垦荒种地。朱元璋爷爷死后,又举家搬往凤阳。这一年朱元璋出生。朱元璋一出生身体虚弱,朱五四为了他能活下来就把他送往了少林寺。十岁那年,又搬往太平乡孤庄,开始租种刘德的田,而朱元璋就给刘德放牛。刘德对古灵精怪的朱元璋非常不爽,经常的打骂他,还不给他吃饱。有一次朱元璋和小伙伴一起去放牛,几个人饿的非常难受,便把一头小牛犊给杀的吃了。几人吃饱喝足之后,才发现牛犊只剩下一张牛皮、一堆牛骨、还有一条牛尾巴。而朱元璋便出了个主意,几个人把牛皮牛骨埋了,牛尾巴插到岩缝里,谎称牛钻进岩缝里面去了出不来。但这想法哪里瞒得住刘德,刘德将朱元璋毒打了一顿,并将他赶走,还让朱五四赔偿牛钱(朱元璋也是很无奈啊)。本来种田租金就高,在加上发生旱灾,还有牛犊的钱,熬不住的朱五四夫妻不久便去世了。朱元璋与二哥没得办法,只好找到地主刘德,跪地请求刘德帮忙安葬他的父母。任凭朱元璋兄弟在怎么哀求,刘德就是不帮忙,还恶语骂朱元璋兄弟二人,朱元璋不得草草安葬了自己的父母。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回乡,认出刘德,刘德吓的瑟瑟发抖,朱元璋走上前,将他扶起,给予赏赐。不得不说,朱元璋确实很大度。当然这样做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下好名声,让百姓知道自己是一位贤君啊。

云游客小芦

云游客小芦

以德报怨

zora_zf

zora_zf

朱元璋虽然是明朝的开国帝王,但是他的出身很低,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草根阶层,这一点从朱元璋的本名中就可以看出来。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之所以会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出生在八月初八,所以才会用“重八”这个名字,可见朱元璋不仅出身不好,父母应该也是目不识丁的粗人。可是后来朱元璋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明朝的开国帝王,他成功后进行了大肆封赏,那么曾经让朱元璋放过牛的地主刘德会被他如何处置呢?

朱元璋的父母都是给地主刘德种地为生的,所以朱元璋出生之后就只能做一些粗活,在朱元璋年龄还小的时候,就开始给刘德放牛,在放牛的过程中朱元璋没少受到刘德的苛待,可是朱元璋家中无权无势,想要活命就只能依附着地主刘德。虽然朱家当时的日子很辛苦,但是一家人齐齐整整的也算是幸福,不想在朱元璋十六岁这一年,因为当地闹起了蝗灾,导致朱家上下死了大半,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都纷纷离世,这对于年纪还小的朱元璋来说是莫大的打击,而当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给父母安葬。

对于贫寒出身的朱元璋来说,自然是没有地来安葬父母的,所以他就跪求刘德能可怜可怜他们一家,可是刘德对于朱元璋的请求就当做没有听见,后来还是刘德的同宗兄弟刘继祖向朱元璋伸出了援手,刘继祖当时给了朱元璋一块比较小的地,让他将父母安葬在那里,这才算了了他的一桩心事。虽然日后朱元璋经历了无数血雨腥风,但是这段回忆始终被朱元璋牢记在心中。朱元璋后来因为参加了起义军而有了翻身的机会,朱元璋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番霸业,功成名就之时,朱元璋也不忘父老乡亲,他当时率领众人回到家乡探望,当时朱元璋再次见到了刘德,而刘德也想起了曾经拒绝过朱元璋的事情。

对此朱元璋表示不会苛责刘德,还宽慰他说,当时他年纪小,家中没有权势,被拒绝也是常理,但是朱元璋却始终忘不了刘继祖,还向刘德询问了刘继祖的现状,后来朱元璋得知,刘继祖已经过世了。朱元璋感到很伤心,他为了感谢当年刘继祖对自己的恩情,将他封为了义惠侯,还善待了他的子孙,朱元璋没有责罚刘德,还赏了他三十顷土地,但是这种赏赐和刘继祖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

紫蝶恋秋

紫蝶恋秋

这道题,我来答。

朱元璋是个恩仇必报的,但是这次朱元璋并没有处死地主刘德,反而奖赏了刘德。

先说下刘德事情的来龙去脉,朱元璋家搬到凤阳后,刘德是当地的一个地主。当时,朱元璋家境困难,只能过去替刘德放牛来混口饭吃。朱元璋还偷宰过刘德家中的牛来吃,被打了一顿,还被“解雇”了。

后来,凤阳当地灾祸不断,还起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朱家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两个小孩子没有能力安葬家人,就去求刘德给一块来安葬家人。但是刘德并不同意,把哥俩骂了一顿,赶出家门。

等到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刘德觉得自己死定了,等到朱元璋回到凤阳,他就赶紧跑出来求饶。但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并没有诛杀刘德。

不诛杀刘德,朱元璋有收买人心的嫌疑,但更多的是因为他也明白刘德的处境。在当时的社会,个个人都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谁又能管得他人的死活。

alfa_laser

alfa_laser

地主刘德,应当只是艺术作品中杜撰的人物。朱元璋小时候确实给人放过牛,也确实被人赠送了墓地,不过根据可考的资料来看,这俩人是同一个人:刘继祖;并且,这人也从没欺负过朱元璋一家。

由于这一善举,刘继祖后来被封义惠侯,家族的命运因此改变。

朱元璋的家世,最开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堪,而且,人家从小就是有名字的,而不是所谓的朱重八。

朱元璋的父亲名为朱世珍,母亲陈氏,夫妻俩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老四出生后,被取名为朱元璋,字国瑞。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从小就体格壮实的朱元璋,深受父母的宠爱。但聪明的娃,一般比较折腾人,朱元璋小时候就夜夜哭闹,吵的全家乃至左邻右舍难以安生,朱世珍实在没办法,就跑到附近的皇觉寺祷告。

说来也巧,此后的朱元璋竟然真的消停了许多。因此在他周岁时,朱世珍夫妇就把他抱进寺里还愿感谢,野史中称,朱元璋还因此被取了个禅名:朱元龙。(一般人不大可能用“龙”这个字眼,这个名字大多是杜撰)

起先,朱元璋家虽然称不上富裕,但吃饱穿暖还是没问题的。不过随着兄弟四人逐渐长大,家里的口粮消耗水涨船高,光靠着朱世珍一人越发显得捉襟见肘。因此,除了最小的朱元璋外,其他三个儿子都去别人家帮工,赚点小钱补贴家用。

独自在家的朱元璋无所事事,就经常跑到附近的皇觉寺里玩耍。庙里的长老挺喜欢他的聪明伶俐,就在闲来无事时教他认字读书。朱元璋的天赋远超常人,甚至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学东西特别快,在大概十岁的时候,他已经看把庙里的书看得七七八八了。

没受过系统教育的朱元璋之所以能够通晓古今、熟知兵法,天赋固然重要,这段时间的经历也极为关键。

朱元璋十岁后,朱世珍也让他像三位哥哥一样去别人家帮工,而且连工作都安排好了,就是去邻居刘继祖家里放牛。

不过,知识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观念,此时的朱元璋当然不愿意干这种低声下气、毫无技术含量的活,但经不住父亲再三教育,只能乖乖听话。

但就算是放牛这种看似最简单的工作,聪明人也会干得出类拔萃、远超常人。在当时,幼童替别人家放牛赚钱是常有的事,但只有朱元璋照看的牛长得特别壮实,刘继祖也因此对他喜爱有加。

不过,朱元璋聪明是聪明,但也有个大毛病:太争强好胜。跟我们今天一样,那时候的孩子们也经常玩一些打仗之类的角色扮演游戏,朱元璋每次都要求由自己当老大,小伙伴们自然不服气:凭什么让你当?朱元璋的应对方式也很简单:谁不服,那就按在地上一顿胖揍。

这种事情多了,刘继祖担心早晚会闹出大事,于是赶紧把朱元璋劝回了家。

到了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由于旱灾、蝗灾,濠州一带爆发了大规模饥荒,同时瘟疫横行,朱世珍夫妇连带长子先后去世。

类似这种情况,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上屡见不鲜,即使身处盛世,一旦遇上这种大规模自然灾害,底层百姓也没什么抵抗之力,“人相食”的记载在史书中频繁出现,当然还有晋惠帝司马衷那句经典的“何不食肉糜?”

但在其他时候,这种事情只是发生在无名无姓的寻常人身上,丝毫引不起我们的关注。朱元璋也许是唯一一个从最底层逆袭登基的帝王,所以他的这段经历特别让人深有感触,甚至由此容易让人得出“元朝统治黑暗、欺压百姓”之类的结论;但实际上,这是农耕时代封建社会的通病而已: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失去了顶梁柱的朱家一贫如洗,压根没钱置办棺材,朱元璋兄弟只能把亲人的尸身草草包裹,准备扛到野外荒地里埋葬。

但祸不单行、福无双至,朱元璋兄弟走到半路时,突然电闪雷鸣,很快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们瞬间全身湿透,无奈之下,只能放下亲人的遗体,躲到附近的农舍避雨。

这场豪雨过了好久才停,朱元璋兄弟赶回原地后,才发现遗体已经被泥土埋葬,甚至拱起了一个大高垅,就像人为堆起来的坟墓一样。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把遗体挖出来已经不太合适了,兄弟几人感到很惊奇,他们从附近人家口中得知,这块地恰巧属于刘继祖。朱元璋于是赶到这位曾经的老东家家里,商量能不能让自己的亲人就这么入土为安。

刘继祖获悉情况后也深感惊讶:朱元璋这小伙子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如今又有这样奇怪的现象,莫非冥冥中自有天意?于是他慷慨的把这块地都送给了朱元璋,既是顺水人情,也算是潜在投资。

安葬朱元璋父母的这块地,就是日后的凤阳陵。后来朱元璋攻击张士诚、夺下淮东地区后,安排了20户人家照看父母的陵墓,其后设宴款待乡亲们,送给了健在的老友汪文、刘英一些财物,并宣布免除濠州地区的租赋。

至于刘继祖,据《万历野获编》称,朱元璋在洪武十一年下诏对其进行了正式感谢:“朕微时罹亲丧,难于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刘继祖,字大秀。”

其后,刘继祖被封义惠侯,有明一朝,他的家族都因当初的善举享受着巨大回报。

这告诉咱们两个道理:

知识改变命运,人一定要读书;

勿以而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寻找梦开始的地方

朱元璋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份工作就是为刘德放牛了。虽然刘德只是一个个体户,朱元璋所做的工作也只是放牛这样的体力劳动。但这也能够在元末的混乱中活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像现在的职业生涯一样,第一份工作,无论好坏,无论老板好坏,给你一份工资,不至于饿死困死。

无论如何朱元璋都是感激的。特别是在他逐渐崛起和最终当上皇帝之后,要知道朱元璋不是一步登天的,他不是天生的贵族和帝王将相之家,他的所有心境的改变是顺势而为。心境和眼界以及决断,再加上能人相助他才能最终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一个人的成功从起誓开始心境都在不断的变化,因为他遇到的事情不断地变化,从小村庄到城镇,到城市,到国家和天下。这是心境的变化,逐渐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所以,第一份工作放牛和第一个老板刘德,已经不是他心境和眼界的全部,甚至细微到不会提及了。

朱元璋的开端是很苦的,其实创业的艰难从来都是辛苦的,所有开创江山王朝和开创成功企业的人,都是在生死存亡中不断挣扎着。最终,朱元璋成功了,企业也成功上市,对于他的第一份工作,他该如何看待?我想也只会摇头一笑而过,因为那是他的起始,朱元璋这样的人,不可能不敢正视这些。

对于刘德,我想他也会心存感激,如果那时候他还记得这个人的话。毕竟明王朝的创立,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他是一个亲力亲为的人,如何会兼顾刘德这样一件小事?

这是人心境的变化,因为他心中想的是王朝,是明朝的如何稳固和强大,自己创立的基业如何能千秋万代。

朱元璋的智慧是非常的,从他任人方面就能看到,从他选择接班人的方面也能看到。他是可以正视自己的死亡,不相信“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所以他会用心培养自己的接班人。遗憾的是太子朱标病死,打乱了朱元璋所有的部署。

朱元璋对刘德究竟如何?无论如何,只要刘德能在混乱中活到明王朝创立,他就会善终,因为朱元璋不会让他惨死,因为他是皇帝,能在皇帝口中出现的名字(百姓名字)少之又少,这些人会传颂皇帝的恩泽,所以,刘德善终,对朱元璋有利,作为创始皇帝,会作对自己有利的事的。

以上论述为蒲伋个人见解,搏大家一笑。

撒欢1215

撒欢1215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几百位皇帝聚在一起,举行一个童年比惨大赛,那么明太祖朱元璋一定可以荣获冠军。

朱元璋的童年,已经不能用惨来形容了。真的是相当的惨。

元末,天下大乱,各地又出现旱灾、蝗灾,这还不算完,大旱之后,瘟疫横行。一时间,各地白骨累累。而朱元璋的家中,先是父亲朱五四饿死,紧接着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饿死,而后母亲又饿死。一个月的时间,偌大一家,就剩下朱元璋和二哥,一时间,天塌地陷。人死后,就连置办棺材的钱以及埋骨之地都没有,去求村里的地主大户刘德,却遭到无情的拒绝,将小哥俩赶出来,幸得同村人刘继祖可怜这两个小哥俩,慨然施舍了一块地,才将亲人埋葬。

而当时朱元璋所在的孤庄村中,最为有钱的就是地主刘德,小时候,朱元璋就是给刘德放牛的,别看朱元璋年岁小,但最会出主意闹着玩,别的同岁的甚至稍大的孩子都习惯听他指挥。最常玩就是一个“做皇帝”的游戏,一群孩子拥簇者朱元璋,个个有模有样,向朱元璋跪拜,高呼“万岁”。

而这个地主刘德,也不是个好人物,十个地主大户十个都是黑心的。朱元璋父亲在世时,就是给这个刘德种田,每天天不亮就起,天黑了还在种地。出气力,流汗水,一年到头,算算收成,十成里有六七成都孝顺了地主。一旦赶到哪一年年景收成稍微好一些,地主立刻就加租。百般无奈,还得继续种下去,毕竟还有一家老小等着吃饭。

在料理完家人的后事后,朱元璋的二哥远走他乡,逃荒去了,朱元璋无奈之下,只得投奔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个小沙弥,而谁曾想到,多年后,这个穷苦出身的孩子,竟会成了一个帝国的开创者,天下的主人,恐怕,就连当时朱元璋自己也未曾想到。

而曾经的地主刘德,在朱元璋当皇帝后,结局如何呢?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朱元璋终于成就霸业,当上了皇帝,自他父母双亡,倒朱元璋当上皇帝,已经过去25年有余。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朱元璋成了皇帝,必定要回到故乡,重新安葬他的父母。而那个地主刘德,还好好地活着,当听到曾经在他家的一个放牛娃成为了皇帝,他早就吓得蒙掉了。

要知道,他可是对这个放牛娃百般欺负,尤其在朱元璋父母去世的时候,前来求刘德施舍,刘德可是毫不留情的将朱元璋赶出门去的。这就是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得,于是刘德惶惶不可终日,就怕朱元璋找上门来。

朱元璋回乡后,刘德眼看躲不过去,主动地跑到朱元璋面前,痛哭流涕,一遍狠狠地打着自己耳光,一面咒骂自己当年所做的事情,当时刘德已经做好了杀头的准备,只盼着朱元璋能放过自己的家人。却不曾想,朱元璋不但没有杀他,还赏赐给了他20亩良田,并免除了他5年的徭役和赋税,一时间,刘德感激涕零。

而朱元璋向刘德询问曾经施以援手的同村人刘继祖,刘德告诉朱元璋,刘继祖早已逝世,朱元璋不由感慨万分,下令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并对刘继祖的后人进行赏赐。

按照我们常人来说,对于地主刘德这种人,肯定要进行报仇方才解恨。而朱元璋的做法,正是体现了一代帝王的胸襟,虽说小时候曾经被刘德欺负,但也正是这个刘德,给了朱元璋父亲一份工作,才能养活一家老小,若不是这位地主,自己也不会被迫背井离乡,最终成为皇帝,也算是地主刘德阴差阳错帮过自己吧。

发粪涂墙

发粪涂墙

对于马儿来说鞭子是鞭策他长行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对于人来说,曾经经历的苦难自然也就成为了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贫穷到什么程度?贫穷到一天喝一碗粥都是奢望,吃个白面馍馍就是大餐,朱元璋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每天都可以吃白面馍馍,梦想总归是梦想,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实现的,出生的家庭就已经让这个孩子疲惫不堪了,当时的社会更是让人绝望。



那时候正是元朝荒政的时期,皇帝昏庸,而朱元璋所生活的地方更是连年旱灾蝗灾,当时的元廷不但不思索发粮食来救助那些农民,反而是加倍的强征暴敛,导致很多人直接饿死了,而朱元璋这个原本穷困潦倒的家更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自己的父母和几个兄弟被活活的给饿死了,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打击,但是打击更大的还在后面,朱元璋的父母死了,作为儿子在生前没有孝敬什么也就算了,现在去了总要好生的把他们安葬了吧。



而朱元璋也没有什么熟人,从小就给地主刘德放牛,算是熟一点的人了,而刘地主家中有的是钱和地,于是朱元璋就向地主借一口棺材和一块地好把自己的父母给安葬了,没想到地主还恶语相向,还差点打了朱元璋,后来还是地主的哥哥看到朱元璋好生可怜,于是就跟朱元璋说,你怎么不找我,非要去找我这个吝啬的弟弟,于是地主的哥哥就拿了一块地给朱元璋,朱元璋就这样才把自己的父母安葬了下去。



地主刘德的言行对于当时的朱元璋打击是很大的,但是小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起初朱元璋去寺庙以求一口饭吃,但是寺庙也不要他,把他赶了出来,而朱元璋只能去讨饭,后来经过兄弟推荐参加了义军,就此朱元璋的帝位之路正式开始了,直到1368年,朱元璋击破了各路义军在应天称帝,就这样朱元璋凭借自己的才华一步一步的登上了帝位,那么很多人就很好奇,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肯定还记得那个地主,那么朱元璋会怎么对他呢?

的确,朱元璋不仅记得这个地主,还记得很深刻,还回去了找这个地主,地主刘德知道当年那个给自己放牛的人当了皇帝,胆子都已经下破了,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杀他,反而说到:而之所为,亦恒情耳。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啥意思呢?就是说,你当年的行为啊,可以理解,我那时候那么穷,怎么也不太可能当上皇帝啊,于是便饶了刘德一命。



后来朱元璋就问起了刘德的哥哥在哪里,毕竟曾经是给朱元璋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刘德说自己的哥哥已经去了,朱元璋只能追封其为义惠侯,同时也给刘德赏赐了一些东西,在朱元璋眼中,刘德虽然可恶,但是没有这个刘德他也体会不到世态的炎凉啊,不然也不会拼命的要起义,最后才一举统一当了皇帝,对于朱元璋这样的强者来说,刘德的事情对于朱元璋相当于是一种鞭策。

小五

小五

叫花子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

纵观史书中的开国皇帝,出身高层的很少屠杀功臣。相反,出身底层的几乎无一例外地屠杀功臣。

尤其是叫花子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

朱元璋当皇帝后,自私残忍,几乎杀尽了功臣勋将。而且大搞连坐,一人犯罪牵连九族。光胡、蓝两案就牵连杀人三、四万人。而且用尽千刀万剐、食肉寝皮的酷刑,令人发指。

但是,朱元璋却对刘德宽宏大量,令人意外。

一贫如洗的放牛娃朱元璋:

刘德是谁呢?他是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地主。小时候的朱元璋就是给刘德家放牛,换口饭吃。

那个年代,穷人是没有地位的。幼小的朱元璋在刘德家干活,经常挨打受骂,还吃不饱饭。

没有钱安葬父母的朱元璋:

有一年,淮河流域大旱,凤阳县爆发一场大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不幸染病身亡。朱元璋家几代贫农,家贫如洗,连掩埋父母的一寸土地都没有。

眼看父母死无葬身之地,朱元璋跪在刘德面前,苦苦哀求,哀求他看在朱家多年为他打工的面子上,给一小块土地,安葬父母。

可是,地主刘德不但不给土地,还将朱元璋痛骂一顿。

后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给了朱元璋一小块墓地。朱元璋的父母终于可以入土为安。

指挥千军万马的朱元璋:

父母死后,朱元璋离开家乡,当了乞丐,又做了和尚,最后加入农民起义军。

在战斗中,朱元璋有勇有谋,表现出色,颇得起义军首领郭子兴的器重。郭子兴把女儿嫁给他。

从此,朱元璋有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兵权,经过连年作战,朱元璋终于坐上了九五之尊的皇帝宝座。

仁义宽厚的朱元璋:

当了皇帝后,朱元璋衣锦还乡。第一件事就是寻找恩人刘继祖。可是,刘继祖已经病逝。朱元璋便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并荫及子孙。

堂堂皇帝回到故乡,十里八村的乡民都前来观赏帝王的风采。

人们都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唯有一个人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这个人当然就是刘德了。

刘德跪在朱元璋面前,磕头如捣蒜,哆哆嗦嗦,请求降罪赐死。

令人意外的是,朱元璋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是:你当初对我不义,也是人之常情,不用计较了!你岂能料到我今日贵为天子呢?

那时的朱元璋真够仁义的。不但没有惩处刘德,还赏他良田30顷,免赋税10年。真是令人意外。

从以德报怨到自私残忍,“帝王心,海底针”,朱元璋的变化为何如此之大?

很多人从各个角度分析朱元璋为何不杀刘德,毕竟历史上朱元璋杀人如麻是有名的。

我也试图去分析朱元璋为何不杀刘德,我估计那时候的朱元璋刚刚当上皇帝,心情大好,还没养成杀人嗜血的毛病。

再说,一个农村财主,规格太低,堂堂皇帝犯不上为身份如此低微的人大开杀戒。功臣则不然,功高盖主,朱元璋颇为忌惮。

对于功臣来说:放牛娃皇帝善待地主的事情,被民间传为佳话。大大麻痹了功臣们的思想。不曾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警醒和担忧,以至于麻痹大意,不加防范,落得惨死的下场。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nicoliu2012

nicoliu2012

朱元璋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卑微的一位皇帝,他是大明的开国皇帝,但朱元璋早年的经历可以说十分的悲惨,他出生在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祖上一直以农耕为生,但是在元朝时期,苛捐杂税非常的承重,农民即便辛苦劳作了一整年,也还是交不上赋税,朱元璋就出身在这样的一个贫农家庭。

朱元璋

他的父母为了谋生,就去给地主家当佃户,这也只能勉强为生,朱元璋的童年非常悲惨,他的兄弟姐妹们还未成年,饿死的饿死了,被送人的送人了,而朱元璋也就在地主刘德家帮他放放牛,他这样的下人平时自然是缺衣少食的,只是能不被饿死,而在地主刘德家,朱元璋也时常遭到了刘德殴打,朱元璋就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一天天的活了下来。

不久朱元璋的父母就在繁重的工作中相继病死了,朱元璋的父母在刘德家打工,也只是能勉强混口饭吃,更不要说还能攒下点钱来,而朱元璋家也是没有土地的,所以朱元璋开始为埋葬父母犯难了,俗话说入土为安,朱元璋却没有钱给自己的父母买棺材,买地,所以他只能去求地主刘德,希望刘德能大发善心帮帮自己。

影视剧中的刘德

朱元璋就找了块木板,把父母的尸体拉到了地主刘德家门口,求刘德赏他点钱,给自己的父母下葬了,刘德出门一看,屋外就躺着两具尸体,顿时心中大为恼火,别说帮朱元璋了,直接叫家里的仆人把朱元璋打了一顿,赶走了,朱元璋的一个邻居刘继祖见他可怜,于是就将自己家的一块地给朱元璋做坟地,又找了几件破衣服包住朱元璋父母的尸体,就这样草草的埋葬了。

朱元璋为了谋生,就去皇觉寺当了和尚,在寺里劈柴烧火,洗衣做饭,还时不时要受到寺院里其他和尚的欺负,朱元璋可不是因为信仰佛教才出家的,只是为了谋生,但是在元末,普通的百姓生活都难以为继,当和尚又哪那么容易生活呢?很快当地发生干旱,寺院里也得不到百姓们的布施,这间寺庙就这样破产了,朱元璋也就被遣散了,朱元璋又去当了一段时间的乞丐。

影视剧中当和尚时的朱元璋

后来元末农民起义爆发了,朱元璋也就投奔了起义军,朱元璋经过了十几年的打拼之后,终于获得了反元,元末群雄逐鹿的胜利。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中国古代一直有“衣锦还乡”的说法,朱元璋建立了帝业之后,就准备风风光光的回乡去,而在朱元璋故乡的地主刘德,自然也知道朱元璋当上皇帝的消息,他一想到自己曾打过朱元璋,还不帮朱元璋的父母下葬,吓得六神无主,知道大难临头了。

然而此时的朱元璋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城府极深,深通帝王之术的君王了,他为了让百姓觉得自己是位仁德的君王,不但没有处罚刘德,还赏赐给他三十顷土地,免去他十年的赋税,还说道,你当初也不知道我今日将成为皇帝,你所做的也符合情理。而帮助朱元璋下葬了父母的刘继祖,被追封为义惠侯,他的子孙后来也因此在明朝得以大富大贵。影视剧中的刘继祖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潇湘子

潇湘子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朱元璋这位帝王一直很具有传奇性,他本来是出生于安徽凤阳,是在贫苦家庭降生的孩子。而且他们家还不是一般的贫穷,穷的可以说是老鼠都不愿意去的地方。他的父母们都是没有读过书,没有什么学识的人。给自家孩子取名字,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认真的考虑,直接就是按数字来称呼。就比如朱元璋,他就叫朱重八。他们家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就是用数字来当作名字,好比说他的父亲叫做朱五四,他的叔叔就叫做朱五六。



贫穷家庭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大家都听过。那时候,朱元璋的家里特别穷,为了能够补贴家中,能让家里多一份收入。在朱元璋八岁之时,他就去了一位地主家干活,这位地主就叫做刘德。能让一个8岁孩子干的活,其实也不多,因为他年纪还比较小,故而不可能去干苦力。地主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活,让他去放牛。当时和他一同放牛的小伙伴中就有徐达,汤和。这三个人的情谊,也是从他们放牛时开始的。



想必大家也了解,古代的大地主们,通常也都是比较奸诈的一个人物。这位刘德地主也是如此,他比较的苛刻下面为他干活的人。这几个孩子每次放完牛回去交差,地主都要检查一下,看看牛肚子是不是鼓起来。若发现牛肚子比较扁,那就说明牛没有吃饱,那帮他放牛的这些孩子们就要被他毒打一顿。之后,还会将他们的饭菜给扣了,以此来作为惩戒。地主对孩子们如此严厉苛刻就能看出来,他这个人可不好相处,算是一个大奸商。



时间过去得很快,朱元璋就在这位地主家放牛都有7年多的时间了。在公元的1343年,凤阳县发生了瘟疫,朱元璋的父母也被感染上了,后来他们没有钱治病,因此双双就病逝了。父母去世了,怎么着也得给他们买了棺材让他们下葬。但他们兄弟几人都没有钱,无奈之下,朱元璋去求了这位地主,希望能看在他为其打工这么多年的份上,能给他一点钱,让他安葬父母。但这位地主的心太狠,不仅没有借钱给朱元璋,最后还命人将他们兄弟几人打了出去。朱元璋一气之下,就没有再给地主干活,而是选择漂泊四方。他做这一决定的时候,才只有16岁。



出去闯荡的朱元璋,做过乞丐,做过和尚,但是风风雨雨过了25年后,他却成为了大明朝的开国之君。他坐上皇位时,也才40岁的年纪,那时候大地主刘德还并没有死。听到这个消息,他直接吓蒙掉了,急忙的跑到回乡的朱元璋面前。一边疯狂的扇自己的耳光,一边痛骂自己,同时又诉说着道歉的话语。本以为像朱元璋这么狠辣的一位帝王,肯定会好好的处置当年这位为富不仁的大地主。可没想到,朱元璋不仅饶了他,还赐给他20顷良田,并且免除了他5年的赋税以及徭役。不少人都觉得,朱元璋这一举动真的是出乎了意料。其实想想看,朱元璋可能是觉得,当年若不是在这位地主家吃了这么多的苦,最后他也不会选择出去流浪,也就不可能当上皇帝。所以从这个方面考虑,这位地主当年也算是阴差阳错的帮了他一把。

终将逝去的青春

终将逝去的青春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朱元璋命人为父母督造了一座皇陵,他亲自为父母撰写了碑文,御制皇陵碑碑文开头有这样几句话:

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考指的是死去的父亲,妣指的是死去的母亲。

1、朱元璋和刘德兄弟的恩怨

朱元璋这段话,描述的是父母兄长本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奈何命途多舛,至正四年那场瘟疫竟将大哥、父母亲的生命都给带走了。

年仅17岁的朱元璋,无钱为父母筹办丧事,只得请求地主刘德能够发发善心。

但奈何刘德无利不起早,纵使朱元璋低三下四求他,他也不肯帮助朱元璋。

最后还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慷慨解囊,帮了朱元璋一把:“吾饶于地,曷不谓我,任择用,岂吝耶?”

(我有很多地,你有困难为何不告诉我呢,地随便你用,我难道会吝啬这些东西吗?)

【皇陵碑】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和刘德之间,明显是有恩怨的,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又是如何对待刘德和刘继祖二人的呢?

2、朱元璋和刘德的会面,成就一段“以德报怨”的千古佳话

朱元璋自起兵以来,一直想回家看看,可他的老家濠州却始终被张士诚给占着,朱元璋时常叹息:“濠州乃吾家乡,张士诚据之,我无家矣。”

至正二十六年,当朱元璋终于从张士诚手中打下濠州后,这位离乡已经十三年的游子欣喜至极,他按捺不住思乡心切,迫不及待地便带着恩人刘继祖的儿子刘英和汪氏干娘的儿子曹秀便踏上了回家省亲的道路。

【朱元璋剧照】

此时,朱元璋是以吴王的身份踏上故乡的土地。

濠州父老听闻朱元璋要来,激动得大摆宴席,好为朱元璋接风。

毕竟,朱元璋作为濠州走出去的最有出息的人,他俨然成了濠州父老心中的大明星,不说逢人便和人夸赞朱元璋,至少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是很自豪的:看,朱元璋是我们这儿的人,我家某某还和他是朋友呢!这孩子,小时候我就觉得他以后会很出息!

席间,朱元璋和乡亲们谈笑风生,酒足饭饱后,乡亲们聊起家乡这么多年的变化时,朱元璋同情起乡亲遭受的苦难:“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今还故乡,念父老、乡人遭罹兵难以来,未遂生息,吾甚悯焉。”

【朱元璋剧照】

参加完濠州乡绅的接风宴,朱元璋奔向自己的另一目的地——父母的陵墓。

朱元璋望着那座自己二十三年前简单堆砌的陵墓,上面长满的荒草让他心如刀割、愧疚不已,朱元璋对同行的博士许存仁等人询问道:我想为父母改葬,可行否?

大家意见不一,有人说改葬可行,又有人劝谏朱元璋,说改葬“恐泄山川灵气”,会影响朱元璋的事业。朱元璋只好作罢,只是“增土以培其封”防止灵气泄露,不再提改葬的事情。

朱元璋将村里剩下的二十多户乡邻喊来,对他们说:“乡人耕稼交易,且令无远出。滨淮诸郡,尚有寇兵,恐为所钞掠。父老亦宜自爱,以乐高年。”

“以后大家就替我看护一下父母的陵墓,每年我给大家发工资,大家高高兴兴过日子就好。”

乡亲们见着朱元璋发达,自己也能沾光,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其中唯有刘德一人慌乱不已,他担心朱元璋找自己麻烦。

朱元璋瞧见刘德吓得打哆嗦的样子,再想起他曾经欺负自己的时候,觉得不免有些好笑,我有那么可怕吗?

刘德扑通一声,向朱元璋跪下,请求这位曾经被他侮辱过的少年能够原谅他。

朱元璋亲自起身,将他扶起来:“此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是人之常情罢了,我不会追究你的过错。我贫穷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今天我能当上天子?)

言罢,朱元璋又下令赐给刘德三十顷田地,这一套操作,直接把刘德感动得涕泗横流。

那个给朱元璋一块地的刘继祖,朱元璋更是不吝封赏,他下令封其为“义惠侯”,并对其子孙许诺,终明一朝,同享富贵。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续资治通鉴

【2】明太祖实录

【3】《明史

【4】《万历野获编

【5】御制皇陵碑

屠晓贝

屠晓贝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的遭遇比朱元璋还不幸。从小的职业就是给地主刘德放牛,十七岁那年在一个月之内他的父亲、大哥、侄子、母亲相继饿死。

十七岁的朱重八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哭。但是哭不能解决问题,他还要去埋葬自己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寿衣、坟地。于是朱重八去求地主刘德,求他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的佃户份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刘德骂骂咧咧,赶走了朱重八。理由很粗暴、很无人性,你家给我干活,我也付给你家工钱,两不相欠了。欲埋在我家地里,穷鬼们就别想了。

朱重八没办法就只能和二哥用门板抬着父母的尸体到处走,希望找个地方把父母埋葬。可是天下虽大,却没有一块地方属于他们,最后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到他们实在太可怜了,就给了一块土地埋葬了父母。后来朱元璋回忆这段悲惨的往事“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

朱元璋成为皇帝衣锦还乡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大意就是你们当初所做的一切乃人之常情,我不会追究的,但你们能想到那个穷苦的孩子今天能成为开国皇帝吗?
洪武11年,太祖朱元璋敕封刘德之兄刘继祖为义惠侯,子孙世袭罔替侯爵,顺便也赐给刘德,田30顷,免徭役10年。刘德听诏后,闻之不罚,还有赏赐,惊吓之余大喜不已。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这样心狠手辣的人,连那些开国功臣都快给他杀完了,为什么会对刘德手下留情?其实朱元璋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你只要不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他不会无缘无故拿你开刀。刘德是不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再者以前朱元璋也在他们家生活、工作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刘德他一家人都可能没工作。不杀刘德,反而封赏,即可以在家乡表现出皇帝的仁慈与大度,也可以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人来人往8610

人来人往8610

朱元璋并没有杀他,还赏赐了他良田,免除了赋税。朱元璋十分理解他当年的做法并安慰他,当年你也不知道我会有今天的成就,这都是人之常情罢了。


路影记

路影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