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白毛女

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是1999年中国文学界、出版界的一件盛事。评选的发起者、组织者系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评选的创意堪称知机趁势,卓越宏大。评选以完全的公开性杜绝暗箱操作,数轮评...

贺敬之 丁毅

[作品]明史十讲

明朝的历史长达277年,对这样一个夹在两个少数民族统治王朝(元朝和清朝)中间的汉族王朝的历史,究竟应该如何表述和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而近年来由于一些电视剧的作用,在一般人的眼里,明朝几乎成为专制、黑暗...

彭勇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吃货君

吃货君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句话是项羽说的,好像从古至今就是这样,一个人出息了有能力了,都想要回家乡看看,其目的呢,有三:

一、像父老乡亲分享自己的荣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羡慕,被别人高看,被别人尊重,受到别人赞美。

二、思乡之情,家乡是故土,生育养育自己的地方,离家太久了谁能不想念呢,这是乡愁。

三、达成自己未完成的目的,出息了,有能力了回家了要干嘛?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就是现代的影视明星出息了挣钱了还给村里修条路呢,更别说高高在上九五之尊的皇帝了!

要说历史上,屌丝逆袭的最成功案例,无疑就是朱元璋。从社会最底层奋斗到社会最顶层,最终完成了华丽丽的蜕变。那么,这样一个帝王,回到家乡后他又是如何做的呢?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出生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家里排名第四,家族排行第八,所以幼名就叫朱重八。在朱元璋小得时候,家乡发生了蝗灾,蝗灾过后就意味着疫病,很不幸朱元璋的父母大哥都在这场疫病中去世。古话讲:“人死不能复生,讲究入土为安”。可是家里穷,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更惨的是,家里没有一块可以安葬家人的土地,村的的地都归地主所有,有名有姓根本不可能去安葬别人。

朱元璋首先厚着脸皮去找了自己的东家——刘德,但是却被刘德无情的拒绝了,并且还落井下石的说了很多风凉话。朱元璋痛哭流涕的跪在父亲尸体旁,痛哭流涕。所幸被邻居刘继祖看到,给了朱元璋一块荒地用以安葬家人,才不至于使未来皇帝的父母暴尸荒野。

之后的朱元璋做过乞丐,做过和尚,也当过将军,直到最后披上龙袍走上皇位,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朱元璋回乡后,乡亲们看到13年前那个村里最穷的朱重八居然当了皇帝,纷纷叩拜。朱元璋也当众宣布,以后乡亲们就是陵户,每户都赐地,并且免征赋税。

而在这群人之中,就有那个让小时候的朱元璋恨之入骨的仇人——地主刘德!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去惩罚刘德,并且推开人群将刘德搀起来,说了那句:“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并且送给刘德一份厚礼,赐地30顷,并免除10年的赋税、徭役。

当然,作为朱元璋的大恩人,朱元璋也没忘记已经过世了的刘继祖,他追封刘继祖为义惠候,尊封他的妻子为侯夫人,刘继祖的子孙可以世袭罔,世世代代享受明朝的恩惠。

朱元璋回乡后并没有睚眦必报,去惩罚当年的仇人,足以可见他的气魄。其说说白了,也是因为站的位置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如果朱元璋真的杀了刘德,并不会得到什么实际的好处,而且刘德对于现在的朱元璋来说也没有任何危险可言,杀了他得到的仅仅是内心的一点痛快罢了!但是如果朱元璋以德报怨,得到的就是全天下对于他的美誉赞誉,这对于他皇位的巩固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举个例子,就好像春节时候你回村里拜年,碰到了童年时候的伙伴,那时候他经常欺负你,小时候也经常放下狠话长大了要他好看。可是现在你发现你混得比他强太多,而且他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盛气凌人,那么你还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找他麻烦吗?应该不会的,相视一笑,打个招呼握握手也就过去了,谁还没有小的时候呢?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天堂里的梦想

天堂里的梦想

一说起来朱元璋,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经出身很是贫苦,没有办法去了一个寺庙里面做和尚,后来又因为寺庙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才出来化缘这样才加入起义军,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在不到十岁的时候,还给地主家里面放过牛。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面确实是非常的贫穷,而且是一连几代人都是连温饱都顾不上的状况,家里面的人也没文化,连起名字都是用数字来代替的,所以朱元璋的本名其实是叫做朱重八的。

因为家里面太过艰难,所以朱元璋八岁的时候就被迫去地主家放牛维持一下生活了。地主的名字叫刘德,是一个旧社会典型的刻薄地主的样子,面对这些因为生活困难,给他打工的孩子们,他不但没有一丝的照顾,反而是很苛刻。

朱元璋他们负责的是放牛,每次放牛回来的时候,地主总是会看一看牛的肚子鼓不鼓,只要是不鼓,就认定牛没有吃饱饭,然后等待朱元璋他们的就是一顿毒打。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听说朱元璋回家乡的时候,刘德那么慌张的原因。

后来朱元璋他们实在是忍不了了,就想着想个办法整治一下地主,这个时候朱元璋的聪明机智就已经展现出来了。朱元璋叫过来和他一起的几个小伙伴,说是要把地主家里的小牛犊烤了吃了,小伙伴一听,这不行啊,地主每天回家都要清点一下牛的数量的,他把牛看的这么宝贝,发现没有了还不得打死他们啊。

朱元璋倒是很神秘的笑,说是没关系,他已经想好后招了,保证没事儿。他的朋友们倒是很相信他,于是就早早上山,然后把小牛犊烤了吃了,然后把现场打扫的干干净净,只留下了一条牛尾巴。

朱元璋这才说出来了他的妙计,他们把牛尾巴夹在石头缝里边,然后装作小牛掉下去了,他们使劲拉住的样子,然后朱元璋跑下山去找地主上来,再当着他的面说,小牛犊太重了,尾巴撑不住断了,小牛犊没有了只剩下牛尾巴了。计划进行的很是顺利,急匆匆跑到山上的刘德看着牛剩下的尾巴,心疼的不行,但是也没有办法,毕竟朱元璋他们说是牛自己掉下去的……

再后来几年,朱元璋的父母在一次瘟疫中不幸染上了病去世了,朱元璋和他的哥哥贫困潦倒,身上没有钱家里也没有地。没办法,他们去求地主说想要一小块地埋葬了他的父母,不过刘德是什么样的人呐!自然是不可能白白送给他们一块地的,不过幸好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他们实在可怜,给了他们一小块地。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元璋是不想再给地主家放牛了,于是就出去寻找生路,后来的事情就很多人口口相传了,他做过和尚,进了起义军,一路艰难却一直坚持下来,经过很多场战斗终于得到了大权。

在他做了皇帝之后,他又回了家,赏给了当时给他们地的刘继祖的后人一百亩田地。刘德自然是很害怕,哭着求他说自己错了,不过朱元璋倒是很大度,不但没有对刘德做什么,而且还小小的给了他一些奖励。

后来猜测,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大概有三,第一树立自己宽容爱民的形象;第二做了皇帝眼界高了,觉得当时刘德做的不算什么大错;第三就是他可能也觉得没有刘德的变相激励,自己可能没有勇气离开家乡,也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zhudan_cz

zhudan_cz

恩怨分明,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已经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朱元璋不但没有惩罚刘德反而封了一点小赏。朱元璋自幼家庭贫穷,为了填饱肚子只能给当地一个叫刘德的地主放牛为生,但是地主老财只管放出来的牛有没有吃饱肚皮,而不管朱元璋有没有吃饱。

有一次朱元璋实在是太饿,就和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徐达和汤和密谋把一头小牛给宰了吃了。事后还对地主说小牛跳下悬崖,由此朱元璋在徐达和汤和面前树立了大哥的形象,并让他们两个成为自己逐鹿中原的重要将领。好景不长,朱元璋的父母因病去世,邻居刘继组及时雪中送碳帮朱的父母安葬下去。

得到朱元璋当上皇帝锦衣回乡时,先是找到帮助自己安葬父母的刘继组后代,赏赐他们

100顷可以耕作的农田,封刘继组的后代一个可以世代继承的官职。至于地主刘德看到昔日的放牛娃变成如今高不可攀的皇帝在,吓得跪在朱元璋面前痛哭求饶,但朱没有惩罚他,反而赏赐了20顷农田并免除了5年赋税。

坏男孩的冥想

坏男孩的冥想

朱元璋不像大多皇帝,一出生就生在粮仓,而是一个普通贫穷百姓家的孩子。在元朝那个讲究种族歧视的年代,其治下的人民被分为了三六九等,这样奇葩的统治方式,注定无法得以长治久安。朱元璋就是生活在元朝后期的娃娃,家境贫寒的老朱家艰难度日,那个不讲究计划生育的年代,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四。这里需要解释下朱元璋别名朱重八,朱重八并不是就说他家有八个孩子,而是古时的家族概念比较重,就好像现在还部分人排家谱。家族中新一辈人出生,要按照出生顺序有个排序,甚至名字中间那个字都有明确规定,朱元璋只是在他这辈人中排行老八,老百姓取名字不像文人那般讲究,所以朱重八这个略显粗拙的大名就出世了。

模糊的土豪刘家

有些时候说多了好像就形成了共识,故事大意貌似就是一年天灾,朱元璋的家人都不幸离世,只留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话说朱元璋的爸爸去世之后,连一块入土的坟墓都没有,可能那时候所有土地都是地主们的吧!朱元璋就求助地主刘德,因为他是为刘德打工的小工,但刘德心里记恨着调皮捣蛋的朱元璋,所以就没有帮助他们。还是村里另一个地主刘继祖给了他们块坟地,这样朱元璋才得以让老父亲入土为安,看来地主也不都是坏蛋,但不得不说封建社会地主真多,一个村就不止一个地主。但以上这种说法多为模糊记载,对刘德这个人物的真是姓名并无法考证,有的记录为刘员外,有些记录为刘某某,所以刘德这个名字,如果用较真思想去研究,还真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刘德好像就是为了段子虚构出的名字,之后为了剧情需要也就坐实了,咱们也不纠结这个了,姑且就认为这个大户人家是刘德吧。

撕扯不清的牛

据记载刘德不帮朱元璋主要和牛有关,孩时的朱元璋也干不了什么重活,主要是和一群孩子帮刘德放牛,但不太安分的朱元璋总想搞点小动作。那时候的日子苦啊!食不果腹的年代,肉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只能在梦里才能吃到,所以朱元璋就把注意打到刘德的牛身上。有一天朱元璋和小伙伴们去山上放牛,朱元璋突发奇想杀牛吃肉,所以大家就齐动手把牛杀了,并对刘德谎称牛掉山崖里找不到了。刘德虽然有所怀疑,但不高兴也没有其他办法,这次刘德和朱元璋这个梁子算结下了,所以刘德对朱元璋一直怀恨在心,自然不会帮他埋葬父亲。这个朱元璋、刘德和牛的故事,虽然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故事情节都差不多,我个人感觉真实度不高。现在一个普通成人都很难下手杀较大点的动物,那时候朱元璋和一群孩子应该不敢杀牛,就算是头小牛也难逾越心理上的羁绊,所以这种说法多倾向于民间传说。

意外的结局

以咱们正常的思维,飞黄腾达的朱元璋,一定会衣锦还乡后好好收拾刘德。但朱元璋并没有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而是非常大度的原谅了刘德,当时他是这么说的: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知今日为天子耶?

大意是我贫困潦倒时,你没有帮助我,也不知道我今天会夺得天下当皇帝,你的做法符合正常人的行为。由此可见朱元璋的大度和睿智,现在的朱元璋已经不是昔日的草民,如果斤斤计较曾经的那点小事,不利于树立自己天子形象。所以朱元璋不但没有对刘德打击报复,还赏赐了刘德一些土地,表现出以德服人的大气概。同时朱元璋还询问刘继祖的下落,得知刘继祖已经离开人世,便追封他为义惠侯。部分人认为刘德和刘继祖是亲兄弟,这种说法无法在史料上找到确切记载,所以二人这个关系,也多停留在幻想的阶段。

邂逅相遇适

邂逅相遇适

可以说朱元璋是真正的布衣天子,他的人生很立志。当然了朱元璋的苦,都是发生在他的少年时期,尤其是在他投军之前。

后来的朱元璋大富大贵了,这个反差犹如小说里主人公的逆袭。今天我们就讲一讲朱元璋小时候和地主刘德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小时候的朱元璋,他们全家人都是给人家打工的佃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家侍奉的老板,就是当时的地主刘德。

尽管刘德的名字里,是有一个德字,但是,他做事情的时候从来都不留德。

比如说朱元璋一家大小,都给他打工,竟然在赶上流年的时候,他不知道出手帮人家一把,而是看着人家生离死别。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对于朱元璋来说肯定是打击巨大,终身难忘的。

这不是元朝末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344年,朱元璋17岁那年,中原就发生了天灾,随后就是伴随着的瘟疫。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朱元璋的家人,大部分都死掉了。

对于朱元璋打击最大的,就是他父母的死去。

尽管没有了父母,小小的朱元璋感觉天就要塌下来了。但是,他还不得不强忍住疼痛。继续料理父母的后事。

可是,在他要给父母安葬的时候,朱元璋才知道父母竟然没有安葬之地。

他们家都是佃户的身份,社会最底层的人,本来就是没有土地的。所以,朱元璋就没有地方埋葬自己的父母了。

这时候朱元璋就想去求求地主刘德,让他行行好,给自己一块土地安葬父母。

按理说这个请求也不过分,毕竟人家老爹给你打了一辈子工了。

可是,令朱元璋没有想到了的,就是这样简单的请求,都被地主刘德给拒绝了。朱元璋绝望了,难道天下之大,就没有自己安葬爹妈的地方吗?

还好,这时候有一个刘继祖的人及时的站了出来,给朱元璋送来了温暖。

刘继祖是朱元璋家的邻居,他就告诉朱元璋,有什么事情,可以告诉他,毕竟大家都是邻居,他可以给朱元璋以帮助。

朱元璋就把自己遇到的困难告诉了刘继祖,刘继祖给了朱元璋一块半山腰上的土地,让他安葬了自己的父母。

这下朱元璋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通过安葬父母这件事,他记住了一个叫刘德的,一个叫刘继祖的。

我们都知道,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那么,他当皇帝后,是如何对待刘德的呢?

说实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肯定是想要把刘德给杀掉的。

但是,他又不能那样做,毕竟他已经是皇帝了,不能和刘德这样的人一般见识了,毕竟天下的子民都是他的子民了。

他这时候若是去欺负刘德,又和刘德当年欺负他有什么区别呢?

朱元璋能做的就是放下仇恨,让所有的人,都在自己的恩泽之下,好好的生活下去。让所有的人,都拥护自己的统治。

对于朱元璋来说,天下太平才是对他最大的回报。也是他最大的心愿。

所以,朱元璋不但没有杀刘德,而且还给了他三十倾地,让他好好的做好生产工作。刘德当然对朱元璋感恩戴德了。

本来朱元璋还想报答刘继祖的,但是,等到他当了皇帝衣锦还乡之后,刘继祖已经去世了。

不过朱元璋还是把刘继祖给封为了侯,爵位让他的儿子世袭。

这就是朱元璋在当皇帝的时候,对刘德和刘继祖的坦诚相待的事情。你看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他的眼光不一样了,格局也不一样了吧。

所以,他做事的行为也就不同了。对于这样的朱元璋,别人当然是大加赞赏了。

当然了关于朱元璋的故事,民间流传的有太多了,我们就不一一的说了。话说,关于朱元璋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评论里留言讨论。

大翼若垂天之云

大翼若垂天之云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皇帝之一,人生际遇比奴隶出身的后赵皇帝石勒强不了多少。朱元璋从小给地主刘德放牛,吃尽了苦头,看惯了白眼,后来凭自已的努力当上了大明开国皇帝,他回乡时对昔日故主刘德的态度让人值得称赞。

朱元璋老家安徵凤阳,世代为农,父亲名叫朱自珍,母亲陈氏。朱元璋哥们不少,他排行老四,在族兄中行八。老农目不识丁,没啥文化,给孩子取名较隨意,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参加红巾军以后取的。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朱重八十岁时给同村地主刘德放牛,小小年纪偿尽了人间辛酸苦辣。

然而更不幸的打击接踵而来,1343年安徵凤阳一带大旱,蝗灾,瘟疫横行。一个月之间,朱重八父母大哥相继去逝。朱重八家非常穷困,没钱给父母买块安身之地,也无钱买棺材。后来村民刘继祖给朱重八父母一块墓地,朱重八和二哥把父母用破布包上草草安葬,然后,朱重八和二哥,大嫂、侄子各自逃生。

朱重八为了活命到皇觉寺出家,又到各地游历,开阔了视野,了解到人间疾苦。1351年元朝爆发了生势浩大的红巾起义,朱元璋为了吃饱饭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这时朱重八改名朱元璋。朱元璋作战勇敢,足智多谋,逐渐成为红巾军领袖。

1368年,朱元璋派兵把元顺帝赶回草马放马,自已做了大明国皇帝。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朱元璋也不能免俗,他回乡祭祖重新给父母修建陵墓外,还召见宴请了昔日众乡亲,有汉高祖刘邦回乡的豪气。“受人点水之恩需湧泉相报也。”对昔日恩人刘继祖又给土地又赏钱是必须的。

朱元璋对昔日故主刘德也非常大方,不旦没有计较从前的种种不快,不赐给刘德三十亩地,还勉除赋税。刘德感激的痛苦流涕,众乡亲也懂得了什么叫皇恩浩荡。行大事不辞小让,刘德只不过是个小地主而矣,无论怎样尖酸刻薄,对朱元璋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朱元璋给他点小惠,则可以得到万民敬仰,流芳百世,何乐而不为呢?





藤蔓仙子

藤蔓仙子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烂人有好命,你一点办法也没有。

地主刘德就是一个好命的人,欺负过朱元璋的人竟然也富贵一生安然而过了,朱元璋还亲自安慰他,保证了不伤害他。

他哥哥叫刘继祖,看这名字起得,冥冥中自有天定啊,没有刘继祖,刘德家怕真的被杀的连祖宗也没有了呢,我们要相信朱元璋敢于杀人,死人他也敢杀,孟子都被移出孔庙呢!

幸亏刘继祖一念之善保住了刘家的香火,不然,刘家祖宗怕是死后吃不上冷猪肉了。

元至正四年,朱元璋只有十六岁,瘟疫席卷大地,元至正四年四月初六日他父亲朱五四饿死,三天后朱元璋大哥饿死,又三天大哥的儿子饿死,十天后朱元璋母亲饿死。

惨绝人寰呀,人说死了好,一了百了,哪有那么容易呢?

这时候朱元璋可做不到一了百了,因为他朱家没有墓地,古语说:死无葬身之地,对有些人来说是真的会死无葬身之地的。

一家子四个尸首,无地可葬,明天的饭还不知道去那里寻摸,没得办法,朱元璋去自己的老板刘德那里寻求帮助,“老爷,看在我们家给您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上,施舍块土地埋了死人吧,我继续给您当一辈子佃户。”

刘德想也没有想就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当我家的佃户,你已经吃过我家的饭了,每年的粮食喂到狗肚子去了?

一家子懒汉,给你们地种了,竟然还会饿死人。去,不欠你家的。

朱元璋能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刘德不帮助他也不犯法,他和他二哥两个人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用门板抬着四处走,大雨如注。

“魂悠悠而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后来学了文化会拽文的朱元璋如是说。

人生绝望至如此,朱元璋竟然没有疯,也是坚强的人了,然而,再坚强也还是“无葬身之地”呀!

我们要相信,朱元璋和他的二哥这一刻心中肯定是有恨的,恨天,恨地,很刘德,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朱元璋后来的奢杀不能不说这一时刻对他的性格没有影响。

不过呢,上面说过了,刘德好命,他有一个好哥哥刘继祖,看着实在不像话了,自己家的佃户呢,也很是觉得自己弟弟人情太淡薄了。

于是,派人把朱元璋兄弟二人叫了过去,给了一块墓地。

二十四年后,朱元璋在南京登基为帝。

论功行赏,刘继祖已经死了,死了也要赏,封“义惠候”。

“朕微时罹亲丧,难以宅兆,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赠以候”——万历野获篇

刘继祖有一个儿子刘英接过了所有封赏,朱元璋就让他在凤阳看守皇陵了。

后来,义惠候一家与大明共始终。子孙辈辈食君禄,明朝的混蛋皇帝很多,那一个皇帝也没有难为过刘继祖一家。

这时候,刘德这个家伙还活着。

刘德是刘继祖的亲弟弟,刘德一个臭老百姓,也没有威胁朱元璋的能力,朱元璋就放过了他,不但放过了他,朱元璋为了表现自己的大度宽怀。

又送了他良田二十顷,免了他家五年的赋税。

人生如此,苍天咋不让刘继祖活过刘德呢!

宸极

宸极

谢悟空邀答:

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封建开朝(国)皇帝,可说全部都是贵族大户出身。他或和前朝,上朝皇室有沾亲带故的亲戚贵族关系,或是打天下,奠定王朝的功臣功勋等等。

唯独明朝开国洪武大帝朱元璋,是个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贫下赤农出身。

但是,列位读者都懂得:中国有了文字后,每个部族都有了代表各自部落及部落内部家族,从酋长,长老,一系列管议事高层显贵,到平民阶层也都有了不同的姓氏。

而这个姓氏就是从母系社会转入到父系社会后才开始有的。

随着华夏开初到今,四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从初时的几十个贵族姓氏,几百个平民姓氏,经过朝代更迭,分封,分化,迁涉,立户等等。到了春秋列国时就有了最旺族(人丁多)显贵的百家姓大族。再到后来的六千多姓氏的人丁少的小氏族。

朱姓姓氏氏族到了元朝时,也是历经了几千年的显贵旺族。

虽然到了朱元璋祖辈,这一支迁涉到安微凤阳之后,就渐渐没落,到了朱元璋父亲朱世珍这辈,朱家已彻底赤贫成了贫下雇农。

朱元璋虽然出生在这赤贫之家,但身内却是明明白白地流着祖宗家族的高贵血液,遗传着正统的世族基因。

从朱元璋父亲朱世珍之名讳,就可看出,朱家曾祖在元代前朝宋朝时,还是书香富家门第。不然的话其祖父不会给孙子起世珍这样的名字的。

而朱父虽给儿子起了个没落穷家朱重八的姓名,但还是另取名之朱元璋(书上说是郭子兴为重八更名,这种后人编书的作不得真)。

可见得,有贵族家族传承的大世家,是不会像真真世代穷贫,沒有家族文化传承的小姓贫家小样,都给小孩取些猪鸡狗了等等的贱名。

那么一个无产阶级乞丐,吃过了几遍苦,留下了阶级血泪仇,没有念过书的文盲皇帝,为何坐拥天下后,他非但沒有清除原有的贵族阶层,富户财团(财富人团体),宗族祠堂呢?而且也对曾压迫剥削过的地主刘德非但不报仇怨,不打不杀不骂,还进行按撫给他田地财物呢?

朱元璋参加义军反元,后来投奔了郭子兴反元大军,在造反打天下过程中一路做大。他虽然外表看似出身低微粗暴的混世魔王,其实内心实是个天才的心细胆大,包容宇宙,志如天大的圣主。

朱元璋非常了解元朝这个少数民族统治者们,他们靠马上骑射武力征服了宋朝只靠儒文治国,没有强大的马骑军(因宋朝失去塞外及北疆后,已没有马匹来源了),只有步军多的落后军事的阵营。

元朝统一中国建朝后,应该要发展经济,在仍强大的马骑军队武力外,需走文儒治国之路。

可这些塞外游牧民族,除了野蛮,武统,强暴,那里懂得文儒治国之道。认为枪杆子政权,靠暴政就可以治国。

所以元朝在征服宋朝时,就杀光汉人世家贵族,杀光富家财团,灭了宗族祠堂(家族文化)。

所以在元朝统治阶级的娇淫暴征下,整个社会已断了儒家文化,贵族精神,富家财团,宗族祠堂的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体脊梁。仅靠腐败没根基的蒙族赤色贵族,原罪暴发户财团,游牧文化宗亲等,元朝不到百年中的中下期,便很快衰落灭亡,被明朝更替了。

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为了巩固大明朱家天下,宁愿杀了不少功臣,也要恢复保护下原有的遗留下的传统儒家文化,汉族贵族精英,优质财团,宗祠文化,以及已融入汉族文化的元朝遗老贵族,富家,宗族的已改化改良后的第三四代人。

因为朱元璋深刻地知道,他治国发展强大大明江山,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必须仍得靠这四大脊梁。他要杀的是贪官污吏,镇压的是反叛割据军阀,阴谋暴民,强盗匪寇。

所以大明朝在灾荒之年,如有灾民难民,先由国库赈灾救民,如国库空虚,朝庭有为难之时,就下诏让全国,京城等首富拿出钱粮来帮朝庭代赈灾济民。如局部地方灾难,官府财政困难,则会由各宗族祠堂召集富户赈灾救助难民。

如边关有外来侵犯,或有反叛等,朝庭派兵马征战,如军饷钱粮国家有困难,皇帝也亲诏首富贵族们拿出半数家产来,或事后由国家用其他方式补尝还出部分,或由富户个人认捐,众富户均摊补亏缺等。

比如明朝边关战事,灾荒之年,明朝全国首富沈万三就个人几次捐出半数家产。

沈万三明白,这样能更好有利于家族发家有至富上的方便,但最主要的还是能保住脑袋,保护好家族家产。

试想如果穷人出身的朱元璋,像历史上短命的农民无产者造反得天下的政权,也进行的是农民无产者专政,杀尽这引领社会发展的四大脊柱群体。那如果发生了全国性疫情或大灾荒,大战事等等,国家经济又处于空虚,怎么办,去加税暴征本就等赈济的灾民无产者,那不是更逼灾民造反吗?这个历史上教训是多多的。

那么大家全体都是无产者贫民了,还怎么来互救自救呢。

所以国家社会有优秀贵族,优秀富人财团,优秀宗族祠堂群体在,国家危难了,发生灾荒战争了等,国家财政又有困难时,这四大脊梁就发挥出无可代替的重大作用了。

本人发文无任何影射,也和当代无关,只是对封建明朝皇帝朱元璋的一点评说而已。

谢谢欣赏该文!




JESSE Z

JESSE Z

家境贫寒,无处安葬父母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家族原本是世世代代挖矿的,产量和收入不稳定不说,还要按量上交给朝廷。祖父辈深知这样不是出路,于是举家迁往他乡,想要摆脱这样的羁绊。

后来一家人辗转来到安徽凤阳,朱元璋的父母在地主家打工,而他在地主家放牛,这个地主便是刘德。

当地适逢旱灾蝗灾持续三年,很多农民收成锐减,甚至是颗粒无收,朱元璋家里也是如此。由于家中粮食匮乏,父母和几个兄弟都相继饿死了,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面对父母等家人的尸骨,朱元璋放声恸哭,他对腐败的地方官及由此带来的坏世道深感无奈。

他和二哥想去先安葬好父母,可自家属于外来人口,在这凤阳是没有土地的。于是只好去求助当时他家打工的地主刘德。哥俩恳求给一小块土地让他们父母能够入土为安,刘德立马回绝了。

兄弟两人面对吝啬的刘德,却没有丝毫办法,只能在一旁伤心落泪。刘德的兄长刘继祖也是一个地主,但心眼儿不错,见朱元璋家道如此衰微,太可怜了,于是答应把一块土地给到他们,去安葬父母。

命运多舛,少年身世飘零

朱元璋在被刘德辞退以后,他就不能再继续放牛了,苦于生计无法维持,他只好出家到了皇觉寺为僧。在寺庙中的朱元璋开始四海为家,到处云游化斋,这份职业确实能够偶尔填饱他的肚子,更重要的是,他因此见识了世面,对世事炎凉、苍生百态更加了解,更更重要的是,他还加了一个朋友圈,认识到许多穷哥们。

平静的生活被一封来自穷哥们的书信打破了,在汤和的怂恿下,他参加了农民起义军,认识到了这支队伍的首领郭子兴。老郭十分赏识朱元璋,就把他当成自己的亲兵,也就是贴身保镖。朱元璋的能力渐渐被发现,在部队里面步步高升,直到后来取代了郭子兴,坐上了农民军的第一把交椅。

再后来,朱元璋到处征战,凭借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打败陈友谅、张士诚,进而建立了大明王朝,定都南京。

从一个放牛娃到和尚,好嗨哟,最后抵达了人生的巅峰当上皇帝。

飞黄腾达,回馈父老乡亲

朱元璋带领群臣重新回到了他幼年生活的安徽凤阳。

凤阳的黎民百姓,万万也没有想到放牛的穷小子朱重八现在已经是九五之尊了。

朱元璋不计当年乡亲对自己多么刻薄,赏赐了乡亲很多土地,并且免除了当地人民的徭役赋税。

在人群里面,有一个畏畏缩缩的身影,朱元璋走过去,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位便是当年拒绝借给自己土地安葬父母的地主刘德。

刘德以为自己没跑儿,肯定是要被处死,但与其等死,不如出来碰碰运气,这一冒险之举取得了效果。

没想到,在刘德磕头请罪之时,朱元璋非常大度,他不顾之前的私怨,非但没有要刘德的脑袋,还赏赐了刘德十顷良田。

刘德自然是惊讶之下,感恩戴德,磕头如捣蒜,围观群众也都感慨,瞧见没?这才是皇者风范,天子气度!

朱元璋心里话,算你小子机灵,守着这么多人,还真拿你没辙!

当年的恩人刘继祖早已过世,朱元璋也给了他的后人诸多恩典赏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你职场上受你窝囊气的手下逆袭成为你的上级后,你一定要守着同事们公开彻底向人认怂。为了顾及面子,你这辈子虽然别想升了,但他保准不会开除你。

ehuangnvyin

ehuangnvyin

估计刘德可着劲儿喝6亿核桃乳也想不到朱元璋会当上皇帝。

朱元璋当皇帝后,自然要荣归故里。刘德这个地主早吓得慌了神,战战兢兢跪拜在朱元璋脚下,“罪该万死”“请赐罪”之类的说个不停,祈求朱元璋能饶自己一条命。

刘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朱元璋小时候给他放牛,刘德为人刻薄,一日三餐不让吃饱,还常常借故殴打朱元璋,不让朱元璋吃饭。

朱元璋的父亲也是刘德家的长工,按理说朱元璋父亲死后,作为东家,刘德应该给点丧葬费,但刘德为人铿吝,一分钱都不给,当朱元璋去要钱的时候还将朱元璋打了一顿。

现在朱元璋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刘德焉能不怕?

然而朱元璋并没有计较什么,只是告诉他“你当年的所作所为是人之常情,而且我那时候身份低微,谁能想到我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事情过去就算了。”

刘德感激涕零,却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又赏赐了他1500亩地,还免除了他10年的赋税。

为什么朱元璋要“以德报怨”呢?

因为当年朱元璋父亲死后,刘德不管不顾还躯干朱元璋,但刘德的哥哥刘继祖是个厚道人,悄悄的给了朱元璋一点钱,又给了他一块地让他将父亲安葬,入土为安。

朱元璋回乡并不是寻仇的,以朱元璋的身份何至于跟一个小地主过不去呢?原来他回家是要报恩,想寻访刘继祖的下落,然而没想到刘继祖此时已经驾鹤西去,朱元璋无以为报,于是就给了恩人刘继祖弟弟刘德良田1500亩,并免除他十年的赋税。

刘继祖已经死了,被追封为义惠侯。而刘继祖的后代刘英及其家人,也一直收到大明的关照,在家乡广置田产,终生免除赋税徭役,和朱氏皇子皇孙的待遇相同。

蜗牛

蜗牛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呢?一片树叶都要一家人分着吃,最后父母饿得只能吃土,把自己吃死了。朱元璋为了活下去,只能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地主家的日子却很好过,家里不光吃喝不愁,而且还有牛可以放。朱元璋放牛的这位地主叫刘德,他和周德兴、汤和这些发小一起,给地主家放牛。

说起来这个刘德我觉得也是好心,要是刘德家的牛不给朱元璋他们放,那朱元璋这个几个小孩儿,也得活活饿死。

不过朱元璋这个几个发小,那是真的坏。他们趁着放牛的功夫,整天在幻想着过上好日子。过好日子的前提,当然就是吃得好。


为此这几个小伙子越想越馋,越馋就越把两只眼睛盯在了牛身上,这周围只有这头牛是可以吃的了。这几个小兔崽子就这么把人家地主家的牛给吃了。

但是吃了人家的牛,回去不被打烂屁股才怪,为此朱元璋和小伙伴们必须要想个好办法才行。他们吃饱喝足以后,由朱元璋负责去喊地主刘德,表示小牛往山涧里飞奔,现在只有汤和他们拽着牛尾巴,但是他们力气太小了,根本就拽不住啊。

刘德立刻跑过去看,发现汤和和周德兴手里拽着牛尾巴,这小牛已经掉进了山涧之中。地主家再富有,在那个荒年里,也是没那么多余粮的。这可把周德心疼坏了,但是他始终没发现这几个小兔崽子嘴巴边上还有没擦干净的油渍。


朱元璋称帝以后,刘德获得了丰厚的奖赏。

朱元璋在地主家一呆就是十来年,眼看着长大成人了,地主家也没什么余粮了。哥几个便分道扬镳,汤和去当兵了,朱元璋却跑去黄觉寺做了和尚。

那个时候做和尚也是要关系的,一般人还真的进不来,为什么?因为做了和尚,就有了化缘的资格。老百姓再穷,可是遇到和尚还是愿意给点饭菜的,因为老百姓们信佛,希望下辈子别这么苦了。

可是朱元璋这个和尚不是关系户,所以在分派化缘路线的时候,朱元璋永远都是去最穷最容易饿死人的地方,等于就是让朱元璋去送死。

朱元璋每次能安然无恙地回来,都等于是捡了一条命一般。此后汤和写信让朱元璋参加起义军,朱元璋哪里肯去,但凡有一口吃的还能活下去,谁愿意去做杀头的买卖呢?


为此朱元璋正打算拒绝汤和,没想到这件事被寺庙里想要挤掉他的和尚给发现了,他们报了官,朱元璋不得已之下,只好参加的起义军。

此后朱元璋那就是如鱼得水了,在军中屡立战功,又成了大帅郭子兴的养女婿,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领袖。

郭子兴和郭天叙相继去世后,朱元璋接管了他们的军队,成为了军中主帅。在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后,朱元璋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这个时候他跑回来找到了昔日的地主刘德,刘德还以为是回来找他算账的,没想到朱元璋赐给了刘德20顷良田,并且承诺5年之内不让刘德缴纳赋税、服徭役。

在很多人看来,朱元璋这是以德报怨,其实在我看来,刘德没有对不起朱元璋的地方,甚至对朱元璋还有恩情。

当初没有什么福利机构,谁愿意收留这些没饭吃的孩子们呢?地主刘德愿意提供一份工作给朱元璋这些小孩儿,其实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朱元璋的老乡刘继祖,也得到了厚报。

其实那个时候好人还是非常多的,比如说朱元璋的老乡刘继祖。当时朱元璋的父母双亡,连埋葬父母的一块地都没有。

天下这么多的田地,居然没有一寸是他们家的。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朱元璋遇到了好心的老乡刘继祖。

刘继祖也算是稍微有点钱的中农,所以他给了朱元璋一块地,让朱元璋将父母埋葬在了这块地里。朱元璋感恩戴德,一辈子没有忘记这件事。


多年以后,朱元璋打下了天下,再回来想要寻找刘继祖的时候,发现刘继祖已经病死了。为此朱元璋感慨万千,认为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不过刘继祖还有儿子活在世上,因此朱元璋赏赐给了刘继祖家100顷良田,子孙后代世袭做官。毕竟他们给的那块地,安葬的可是老朱皇帝的父母。

老朱的故事其实民间传说非常多,这两个故事,其实都是说明了一点,老朱不仅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而且是一个有恩必报的人。


总结:朱元璋的形象,其实已经很模糊化了。

我们现代人一提起朱元璋,首先想到的那就是诛杀功臣。他杀功臣也就算了,他还喜欢搞连带责任,也就是株连九族那一套。

比如说蓝玉案和胡惟庸案加起来,可能诛杀了有5万人左右。对贪官他也毫不手软,杀掉了几千个贪官。

甚至在民间故事当中,比如徐达、刘伯温这些明朝开国的骨干力量,也都是死在朱元璋手里。可惜的是,这么多版本的故事,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清朝的。

清朝是个非常重视和谐的王朝,但凡是上头不满意的事情,你都不能乱说,一个字都不能提,甚至有文字狱的危险。所以能保留下来的故事,其实都是清朝政府让老百姓们说的,这属于舆论宣传。只有老朱越来越荒唐,清朝皇帝才能越来越英明神武。

参考资料:《明史

稻城稻穗客栈

稻城稻穗客栈

长话短说,朱元璋小时候家穷,穷到什么程度,家里喘气的除了人之外,没有其它,老鼠因无物可吃,含泪而逃。

朱元璋为了喝上一口粥,得以活命,8岁就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天下乌鸦一般黑,刘德经常以牛肚子没鼓,牛没吃饱为由克扣工资,不让吃饭。

朱元璋15岁那年,家乡发生严重旱灾,次年蝗虫遮日,庄稼颗粒无收,随之温疫肆虐,半个月内老父、大哥、大哥长子、老母接连病亡。朱元璋跪倒在刘德面前,哪怕是当牛做马,白放牛三年都行,哀求他给块地,以埋葬亲人,刘德将朱元璋打出家门。

后刘德好心的哥哥刘继祖给了块地,家人入土为安,后面的事天下皆知,经过25年的血雨腥风拼杀,朱元璋在40岁时建大明王国,成为一代帝王。

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家祭祖,同时感谢恩重如山的刘继祖。

朱元璋回到家乡,得知刘继祖已经作古,于是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并让刘继祖的儿子“招致邻党二十家以守陵墓”,赐朱户,免其赋役。

朱元璋到刘继祖夫妻墓前,焚香祭拜,高声诵读亲自撰写的祭义惠侯刘继祖及妻夫人娄氏文,念念不忘刘氏夫妇“惠朕葬地,遂得安于阴宅”之德。

朱元璋回乡之事,早在半月之前就已传遍凤阳,自然是有人欢喜就有人忧。

地主刘德是茶不思,饭不吃,整天以泪浸心,安排后事,当朱元璋刚到凤阳地界,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痛哭流涕。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

朱元璋不但没有斩杀刘德、还与其家长里唠了半天,最后赐给了刘德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

这就是格局,此时的朱元璋已不是当年的那个放牛娃,而是君临天下的帝王,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朱元璋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宽恕刘德,展现了一代帝王的胸襟,获得天下百姓的口碑,这才是朱元璋最想要的!
8481722guojing

8481722guojing

朱元璋小时候给地主刘德放牛,受尽剥削之苦,连亲人死后没钱埋葬,地主也是不管不顾,逼得朱元璋走投无路,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朱元璋跟着起义军反抗元朝成功,他衣锦还乡的时候遇到了孩时的东家地主刘德,但此时的他对刘德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仇恨,反而赏了刘德30顷的良田,并免了刘德10年的赋税。

朱元璋这一举动让人难以理解,他是穷苦孩子出身,对于地主土豪的压榨应该深恶痛绝,为何不打击,反而要奖励呢?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阶级问题。

封建时代的阶级矛盾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主要的社会矛盾。

我们所熟知的地主有半夜鸡叫的周扒皮,为富不仁的黄世仁。这两位虽然是戏剧小说中的人物,但一提到这两人,老百姓都是深恶痛绝。

在解放初期,《白毛女》的戏剧很流行,有一次剧团去部队演出,由于当时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非常专业,把地主的丑恶嘴脸都展现在舞台上。结果台下的战士们看得咬牙切齿,有一名战士举起枪就准备要向台上的“黄世仁”射击,幸好被班长及时制止。从那以后,部队看《白毛女》的戏一律不准带枪。

老百姓对地主只有恨,年幼的朱元璋也如此,只是后来这种恨消失了。

当朱元璋功成名就后,他回到了故乡,看到了地主刘德,但他的恨已经不在。因为他知道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并不在于他和刘德之间,而是整个社会的原因。作为封建社会的帝王,朱元璋还是要继续维持这样的制度,因此他没有处罚刘德,反而给他奖赏。

刘德非常幸运地得到了30顷良田,虽然古代的计量单位不一样,但换算过来也有2万多平方米了。如此荒唐的赏赐可以看出,地主的坏主要还是来源于万恶的封建制度。

漫步天涯

漫步天涯

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千多位皇帝中他是为数不多的出生低微,没有任何背景下登顶的男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局一身布衣,装备和升级全靠自己硬刚。

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贫穷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出生时连做襁褓的布都没有。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八,所以他原名朱重八。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朱元璋最终克服种种磨难,逆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时的元朝政府腐败严重,各种苛捐杂税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倒霉的是,当时还有很多自然灾害,这些天灾对于朱元璋本就不富裕的家更是雪上加霜。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父母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一大家子吃饭的问题了。

万般无奈之下,学龄时期的朱元璋被父亲强行安排了个工作。朱元璋的父母是佃户,所以父亲朱世珍找到自己的老板大地主刘德,给地主刘德家天天放牛,做了一个放牛娃。

而当时地主刘德家非常有钱,不愁吃穿,但对待自己家里的工人却是无比的苛刻吝啬,对来放牛的小孩朱元璋也没有例外。

朱元璋每天要在破晓的黎明之时,踏着朝露赶着牛群上山吃草,待牛群吃得饱饱的,再在傍晚伴着夕阳残云赶着牛群回到刘大地主的家中。

回到家中之后,每头牛还要经过刘德仔细检查,只有每头牛的肚子胀得圆鼓鼓的才算合格,然后才能去吃饭,否则不但没有饭吃,而且轻则劈头盖脸一顿大骂,重则一顿毒打。

朱元璋小时候非常活泼开朗,也爱调皮捣蛋。他是放牛娃,自然也会有其他放牛娃了,天性爱玩的几个小家伙成了好朋友。在牛儿吃草的空闲时间,几个小伙伴经常一起疯玩。

朱元璋他们都喜欢玩拜皇帝的游戏,就是其中一人坐在一个高高的土堆或者树枝上,其他人行跪拜之礼,喊拜见皇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朱元璋真的是真命天子的原因。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徐达汤和他们几人,无论是谁坐在高位置上装皇帝,只要是朱元璋一行跪拜之礼,都会从上面摔下来,摔的灰头土脸头破血流。

等到朱元璋坐到高位置的时候,无论其他人怎么跪拜,他都坐得稳如泰山。

从这件事情后,这些小孩子都很佩服朱元璋,朱元璋自然也就成了他们的老大,孩子王。

不过既然是孩子王,做了大哥,当然也少不了要为手下们谋些福利了。有一次,牛群吃草的时候,几个小伙伴又玩起了拜皇帝的游戏,都没有好好看管牛群,导致一头小牛从高坡上滑下来摔伤了腿。

这可把几人吓得不行,因为如果被地主刘德发现,他们几个人肯定又会遭到毒打。

胆大心细的朱元璋此时却想出一个计策。在他的指挥下,大家一起把小牛杀了。然后捡来柴火,把小牛架起来烤熟,,美美地饱餐了一顿。这对当时每天饿肚子的小孩来说,简直比过年还开心满足。

牛被吃了,该怎么向地主刘德交代呢?

只见朱元璋十分淡定,他指挥几人把现场的残渣清理干净,特地留下一根牛尾巴。并将牛尾巴放在悬崖边上,制造小牛要掉下悬崖的假象,几个人假装用力往上拉牛尾巴努力施救小牛,再让一个人跑回去给刘德通风报信。

刘德听说后,急忙赶到现场,他看到一个小孩手里拿着一条满是血迹的牛尾,于是便急促地问道:“牛呢?”

朱元璋说:“小牛不小心滑落悬崖,我们几个用力想把牛拉起来,可是牛尾巴拉断了,小牛掉入了山谷。”

白白损失一头牛的的刘德生气又心痛,虽然他内心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但又没有十足的证据,只得撒一通气,将他们几个全部暴打了一顿。

本来时常就挨打的朱元璋再次被打之后,内心更加记恨刘德,他在心里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找刘德报仇。

朱元璋从童年时期开始,就一直在刘德家放牛。一放就是六七年,从童年放到了少年。

原以为这样平淡且枯燥的生活会一直没有尽头,但1343年这一年,当地先是发生持续时间久的旱灾,紧接着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在这次灾难中,他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

至亲至爱的人同年相继离世,本就让朱家深受打击,但现实更为残酷的是,朱家是社会最底层的佃户,没有属于自家的私产田地,连埋葬亲人尸骨的地方都没有。

走投无路之下,朱家兄弟姐妹只有硬着头皮去找刘德,希望他能看在朱家为他劳作多年的份上给他们划一点土地,让他们的父母亲人入土为安。

但刘德这人抠门得连下人伙食都克扣,又怎么可能大方地答应他们的请求呢?

刘德非但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反而还将朱元璋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一顿臭骂奚落,之后扬长而去。

好在刘德的兄长刘继祖,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他对这几个可怜的孩子动了恻隐之心。于是答应给他们一块土地,这样朱元璋的父母及兄长才得以安葬。

朱元璋从此对刘德更是怀恨在心,发誓一定要报此受辱之仇。

朱家兄弟姐妹几人处理完家人后事,谢过刘继祖后,决定分道扬镳、各谋出路。

一开始,17岁的朱元璋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在寺庙里做了个小和尚,每日要干各种杂活,还要受老和尚训斥。安定日子没多久,寺庙也揭不开锅,住持只好打发他们云游四海。

在外流浪了三年,朱元璋从濠州向南出发,一路上尝遍了人世冷暖,颠沛流离了三年后,1348年,20岁的朱元璋再次来到了皇觉寺。

1351年,恰逢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起义,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韩山童为明王。

1352年,在儿时伙伴汤和的邀请下,他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这一年,朱元璋25岁。也正是在这时,朱重八才拥有了“朱元璋”这个名字。这个名字的用意非常明确:诛灭元朝。

参军第二年,朱元璋回乡募兵。在他的号召下,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和同村熟人纷纷前来投效。

朱元璋带着招募的七百多人回到濠州,郭子兴十分高兴,提升朱元璋做了镇抚。

1355年,朱元璋立下大功,他一举攻克了和县。郭子兴即刻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镇守和州。

1360年,刘基(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委任他为谋臣。

在刘伯温的辅佐下,朱元璋实施了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比如他推行的“广积粮”和“屯田法”,还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解决了当下的粮食问题。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明令禁酒。他的手下大将胡大海有个儿子叫胡三舍,私自酿酒以谋取私利,朱元璋知道后十分震怒,他下令杀了胡三舍。

1364年,朱元璋大胜陈友谅,被百官推举为吴王。

1367年,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战败的张士诚自缢而死。

同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在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残酷战争,朱元璋终于推翻了元朝,当上了皇帝,也兑现了年少之时在心中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建立了大明朝之后,朱元璋决定回乡祭祖。

1370年5月,朱元璋终于再次回到了故乡濠州。

祭祖之后,身为皇帝的他,依旧不忘报答当年刘继祖的恩情。不料,刘继祖已经去世了,于是他便将刘继祖的后代封为义惠侯,并允许子孙世袭。

皇帝来了,当地官员百姓一路跪拜。老地主刘德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自家的放牛郎如今会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朝廷的开国皇帝。汗如雨下的他跪在朱元璋面前,不断磕头祈求原谅。

然而朱元璋此时却没有恼怒,而是将刘德扶起,对他说道:“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意思是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情有可原。当年我是个穷小子,你又怎么能够想得到如今我会变成天子呢?

朱元璋不仅没有杀刘德泄当年之愤,反而还给了刘德30顷良田,并免了他10年的赋税。刘德激动得不停磕头,感激涕零。

刘德可是欺负过朱元璋的人,俗话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况且还是给朱元璋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双重伤害的家伙。

朱元璋身份已经不同往日,如今自己是皇帝,回到故乡是来祭祖的,如果现在回过头来把刘德杀掉,让世人知道了,这样定会扰乱民心,也有损自己开国皇帝的形象。

宰相肚里能撑船,当皇帝的心胸自然也要更宽广了。此时以德报怨的行为,反而能够在自己的故乡留下一段佳话,给自己留下一个美名,也好让世人看看朱元璋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君王。

又或许,朱元璋觉得正是因为有刘德给他带来的这些痛苦经历,才更激励他努力拼搏,这也是自己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所以,在权衡利弊之下,朱元璋并没有对刘德做什么报复行为。

也有人说,以朱元璋牙眦必报的性格,他不可能会放过刘德,后来又偷偷派人把刘德给报复了。

当然,这种说法并无史实论证,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观众老爷们,你们觉得会不会报复呢?欢迎留言讨论哦(*^_^*)

狼得羊

狼得羊

最近正在看几本关于明朝历史的书,顺便也给大家推荐一下,分别是朱明王朝、1566:帝国的疼痛、《明史十讲》等,对明朝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看哦。

好了,言归正传,但凡对明朝历史有过了解的人,对于刘德这个人都会有些印象,当然这也可能是拜影视剧中刘德的扮演者那个传神形象所赐,先来看图:

看了上面这位刘德的形象,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妥妥的奸商对不对,这样的奸商,对于朱元璋来说,杀一百个一千个估计都不会眨一下眼,但就是这样一位刘德,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说,朱元璋没有杀刘德。

1、刘德是谁?(这名字猛一看怎么总让我想起刘德华!)

很多人都已经知道了,这位刘德,就是朱元璋朱重八小时候走投无路的时候去投靠的当地大地主,当时朱元璋为了补贴家用,小小少年就跑去给这位刘德家放牛,加上刘德本人身上有着几乎所有地主都会有的那副德行,自己胡吃海喝,对下人颐指气使,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朱元璋在地主刘德家放牛的那段日子,当然并不美丽。

从一些野史记载来看,刘德对于朱元璋这些小下人们是相当苛刻的,且不说动不动就不给饭吃,而且对朱元璋也是经常进行人身侮辱和攻击。这也难怪当朱元璋当了皇帝锦衣还乡的时候,在茫茫人海中一眼就认出了刘德刘大地主!

2、刘德的下场是怎样的?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猜测认为,对于刘德这类的奸商地主,按理说朱元璋绝对不会轻易放过他,况且对朱元璋来说,小时候刘德对他的打骂和侮辱,或许至今都还留下了心理阴影,所以,朱元璋对刘德一杀了之更是不在话下。

但事实上,朱元璋不但没有杀刘德,反而来了一出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演出:以德报怨。

野史记载,朱元璋当了皇帝衣锦还乡以后,不但没有责罚刘德,反而宽慰刘德,认为刘德当初的举动也是人之常情。也是啊,谁知道朱重八这小子原来不是会打洞的老鼠儿子,而是人中龙凤当朝天子啊!

另外,由于朱元璋小时候父亲因瘟疫去世,当时他找刘德借钱借地,刘德这样的老地主自然是不给,但是刘德的大哥刘继祖却同情朱元璋给了他一块地用来料理后事。所以,最终的结局是,朱元璋封刘德的大哥刘继祖为义惠侯(子孙可世袭),还赏赐刘德30顷良田,并免了十年的赋税。

对于那些想当然认为朱元璋一定会杀了刘德的小伙伴,我想说的是,朱元璋即便心里想杀刘德一万遍,但是已经贵为皇帝的他,假如因为记恨一个无关紧要的地主就大开杀戒,那么,皇恩晃荡何以彰显?

路影记

路影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