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续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网罗繁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成就就达到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高峰,为千古不朽的名学名著,在我国古代史学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资治...

毕沅

[作品]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三十卷﹐又有补遗四卷。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包括明代典章制度﹑人物事件﹐典故遗闻﹑阶级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纷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山川风物﹑经史子集﹑工艺技术﹑释道宗教﹑...

沈德符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colanavis

colanavis

咱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很不好,是真正的草根,比另一位同为草根的皇帝刘邦家境更差,刘邦至少衣食无忧,还能当个小亭长,娶上白富美老婆。朱元璋却是一穷二白,极为贫苦。

更惨的是,朱元璋还生活在元朝。

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为了维护本民族的利益,将臣民分为四等。

一等毫无疑问是蒙古人,享受种种特权;

二等色目人,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人征服的那一批;

三等北方汉人,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算在这一等级;

四等南人,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他们社会地位最低,受到多重压迫和歧视。

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就在南宋疆域内,是被元朝划分出来的四等南人,可想而知日子有多艰难,处于社会最底层,过一天算一天。

加上天时不好,遇上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朱元璋的爹、娘、大哥就先后去世了,要么是病死,要么是饿死。朱元璋和二哥、大嫂及侄儿不得不分开,各自逃命。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当过和尚,当过乞丐。

可能正是因为体验过底层百姓的苦楚,朱元璋登基后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绝不容情,一旦犯了国法,该抄家抄家,该杀头杀头,情节严重的还剥皮充草,十分严厉。

对老百姓却很爱护,关心民生疾苦,是百姓爱戴的君主。

而在朱元璋幼时,遇上了一位坏地主,一位好地主。当然了,那时他还不叫“朱元璋”这个极有内涵的名字,叫朱重八,三个哥哥分别叫朱重四、朱重六、朱重七,父亲朱五四,祖父朱初一。

祖孙三代的名字都和数字有关,这一点并不奇怪,以数字来命名,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事。比如刘邦,原名刘季,伯、仲、季代表的其实是排序,类似于老大、老二、老三,刘季就是刘三,没比朱重八好多少。

那么坏地主、好地主分别是谁呢?坏地主是刘德,好地主是刘继祖。

为了讨口饭吃,朱元璋小时候跟小伙伴汤和一起给刘德家放牛,受尽了他家的欺压,据说如果放牛回来,刘德认为牛没吃饱,朱元璋跟汤和就得受一顿毒打,两人恨得牙痒痒,却只能忍受。

估计朱元璋一家子都是给刘德打工的,因而父、母、大哥过世后,朱元璋和二哥去求刘德,希望他看在自家一辈子为他干活的份上,给块地安葬家人。

这种要求如果放在现代社会,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谁家有多余的地白送别人?也没这义务。

但在那个时代并不算过份,一块墓地能有多大?能被人们称为地主的,名下必然有许多土地或山林,总有一些是种不了庄稼的贫瘠之地。而且朱家似乎是刘德的雇农,遇到这种情况帮朱家一把在情理之中。

但刘德不仅没答应,还大骂了朱元璋和他二哥一通。两人无计可施,只能跪在遗体前抱头痛哭,简直见者伤心闻者流泪,大写的惨。

本村地主刘继祖实在看不下去了,生了怜悯之心,主动给朱家一块地皮充作墓地,朱元璋的亲人终于得以下葬。

刘继祖的一时善心,为子孙后代留下无穷后福。

朱元璋十分感激他,一直惦记着报恩,刘继祖去世得早,朱元璋于洪武十一年追封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为官,世代受到朱家的照拂。

至于刘德,知道朱元璋是新皇帝之后,吓得半死。朱元璋衣锦还乡时,他卑躬屈膝地来请罪,以为会受到重罚,不料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反而赐给他20顷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

这似乎不太符合人们的想像,不是说以德报德以怨抱怨吗?为何朱元璋不狠狠收拾当初轻视、侮辱他的人?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一国之君,心里装着的是天下,个人的一点恩怨,早已不能左右他的情绪。而且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再和刘德计较就自降了身份。

这就好比,翱翔于天际的神龙,怎会把曾经咬过自己的一只小蚂蚁放在眼里?更不会心心念念去报这个仇,没那必要。

另一方面,朱元璋驱逐鞑虏、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看到的、经过的太多,足以让他认识到,自己一家的苦难并不是刘德造成的,在元朝的压迫下,刘德也是个受害者。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如果朱元璋是个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的人,肯定不会放过刘德。刘德能得到朱元璋的赏赐,这足以证明朱元璋心胸宽广,格局很大。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xuenaifishye

xuenaifishye

感谢邀请。某位伟人曾说过,历史上得国最正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在这两个人中,朱元璋取得天下的过程,又比刘邦要艰辛的多,也伟大的多。

刘邦当年还是一个亭长,怎么也能算是一个基层公务员,最基本的吃穿还是能保障的。朱元璋就不同了,他出身于一个贫农家庭,父亲朱五四长期靠给地主刘德当佃农为生。包括朱元璋在内,朱五四共生有四子二女,工资低、娃又多,老朱一家自然一贫如洗、饥寒交迫。



朱元璋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生存条件之恶劣可想而知。为了生计,朱元璋很小就参加劳动,替地主刘德放牛。有一次,朱元璋实在太饿了,在放牛时竟然把刘德家的小牛犊偷偷杀掉煮着吃了。然后回去告诉刘德说,牛犊子不听话,太淘气,不小心摔到悬崖底下去了。

刘德并不傻,当然不会相信这种鬼话。刘德把朱五四叫来,要他赔偿自己的损失。朱五四家里本来就穷,哪里还有钱赔,没多久,朱五四就受不住压力,郁闷地去世了。

朱五四死后,朱元璋一家子连给他下葬的钱都没有。朱元璋就和几个兄弟用一块门板拖着朱五四的尸体,一起去到刘德家里,求他看在朱五四为他打了一辈子工,自己又给他放了好几年的牛的份上,施舍一块墓地安葬朱五四。

刘德却不同意,非但如此,还出口辱骂朱元璋一家。朱元璋因为没钱给父亲下葬,甚至痛哭流涕,但铁公鸡刘德依然不为所动。好在刘德的兄长刘继祖是个厚道人,他在一旁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从自己的地里划出一块让朱元璋安葬朱五四。



这件事给少年朱元璋上了一课,让他早早地懂得了世态炎凉。之后,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从小兵做起,南征北战,许多年后,终于建立明朝,登上了皇帝宝座。

发达后,朱元璋也没忘记衣锦还乡。当当年的乡亲父老们都纷纷跪拜在朱元璋车马仪仗下时,地主刘德找了个阴暗的角落,双腿发颤地跪在地上,连口大气都不敢出。

也难怪,自从知道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刘德就惶惶不可终日,他生怕朱元璋记起当年的事情,来个秋后算账。

可朱元璋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了他,早有卫士把他从人群中提拉出来,丢到朱元璋面前。刘德很惶恐,一直伏在地上磕头,请求饶命。

朱元璋却很反常,他亲自将刘德扶起来,告诉他,“当年你那么做,也是人之常情,不必计较。我那时候那么穷,你岂能料到我今天会当皇帝呢!”朱元璋紧接着又询问刘继祖的情况,在得知刘继祖已经去世后,朱元璋感叹良久。



最终,朱元璋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对当年欺负过他的刘德也以德报怨,赐给了他良田三十顷,并免除了刘德家十年的徭役和赋税。

说到这里,很多人也许会不解,从朱元璋诛杀李善长、胡唯庸、蓝玉等许多功臣来看,手段凌厉,牵连甚广,朱元璋应该是个性格乖张、嗜杀残暴的暴君。既然是暴君的话,为何还会宽恕当年欺负过自己的刘德?要知道,秦始皇灭了赵国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年欺负过自己的人全杀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原因很简单。朱元璋作为从底层出身的皇帝,对百姓的疾苦深有体会,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所以才会对那些仗势欺人的功臣们痛下杀手。话说回来,那些个功臣被杀,真没一个是冤枉的。杀了他们,不仅老百姓可以生活的更好,而且皇权也能得到巩固。

至于刘德嘛,跟朱元璋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了。在朱元璋眼里,此时的刘德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乡下老头罢了。杀了他,也许会被人议论成得理不饶人、仗势欺人。不杀他,却可以留下以德报怨、爱护百姓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ckt1010

ckt1010

朱元璋小时候,曾经是地主刘德家里的放牛娃。刘德处处刁难,甚至当朱元璋的父母病死之后,刘德就连一块坟地都不肯施舍。

朱元璋以德报怨

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之后,衣锦还乡,大权在握,并没有处死刘德,反而赏赐刘德田地。

刘德原以为自己在劫难逃,没想到反而受到了善待,真是大难不死,心存感激。世人也感叹朱元璋的宽宏大度。


少年朱元璋的父母病死后,刘德狠心弃之不理,当地的另一家大户刘继祖看不下去,提供了一块坟地。

朱元璋显贵之后,也没有忘记恩人刘继祖,同样赏赐了田地。

朱元璋和韩信收买人心的对比

朱元璋对待刘德和刘继祖的处置方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汉初韩信的故事。

韩信尚未发迹的时候,曾经受过泼皮的胯下之辱,也曾经受过漂母的赠食之恩。

后来韩信在刘邦帐下创建功勋,受封楚王,荣归故里。韩信没有追究当年那个泼皮,反而给他找了一个不错的差事。对于漂母,韩信也是重金相赠。

不管朱元璋还是韩信,作为当时的成功者,都需要正确面对世间的善与恶。

韩信在楚地收买人心的举动,引起了汉高祖刘邦的高度警觉,最终设下计谋,降韩信为淮阴侯。


作为一个受到皇帝猜忌的异姓王,韩信的收买人心,无异于自取祸端。

朱元璋的荣归故里的时候,已经贵为皇帝,所以他的收买人心,尽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做。

朱元璋其人,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然而刘德作为一个小地主,只是寡恩于幼年的朱元璋,对社会并没有做出大的危害。

刘德是地主阶级,朱元璋既需要打击贪官污吏,也需要收买地主阶级的人心,这是他身处于封建社会所无法跳出的时代局限性。

施恩于幼年时期服务过的地主,还能给朱元璋脸上贴金,何乐而不为?

结语

朱元璋和刘德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不但要感激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同样要善待那些曾经给我们充当绊脚石的人。


我们的每一份经历,都不是白费的。帮助过我们的人,肯定不能忘记。那些在我们行进道路上,充当过绊脚石的人,则是用不一样的方式,让我们体会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积累了人生的经验。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虞山麓

44新加坡

44新加坡

朱元璋,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大明朝皇帝。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是个放牛娃,出身贫困家庭,家无立锥之地,小小年纪就要给地主刘德放牛,没相到最后却来了一个华丽的转身当上皇帝。

在朱元璋当上大明朝皇帝后,他回乡祭奠父母时亲题碑文:

“父亲务农,起早贪黑,却朝夕彷徨,食不果腹。俄尔天灾流行,亲人罹殃。父亲六十有四而终,母亲五十有九而亡,长兄又死,合家守丧……”

后又血泪控诉地主刘德写道:“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这地主刘德也是蛮遭人恨的,给你做了一辈子工,死后却连块地都不给人,最后还是刘继祖怜其孝心,施舍了自己家的田地给安葬了,朱元璋每次想到这些都悲痛不已。(清代丑化的朱元璋)

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岂能放过这种势力、剥削小人?但当上皇帝的朱元璋已经与以往不同了,他的眼界变宽,格局也变大了。

所以在他看到屁股尿流,一边扇耳光一边痛哭流泪的跪在自己面前的刘德时,他并没有太为难人家,而是说:“贫穷时,很少会有人来帮助你,这是人之常情,谁也不知道我后来能当上皇帝,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朱元璋不但放过了地主刘德,反而最后还赏赐了他。而当年施舍自己田地父母才得以安葬的刘继祖,虽然朱元璋回乡时已经仙逝了,但被追封为了义惠候,子子孙孙都享受到了各种优惠待遇。

朱元璋没有为难势力和剥削的地主刘德,其实还有一个必然原因,就是:帝王形象无小事。

草根皇帝朱元璋最后衣锦还乡,当然要让家乡父老乡亲们尊敬和敬仰他。显现出自己的宽厚仁慈,让自己美名远扬,这才是朱元璋的高明之处。

我是搞史人,欢迎阅读关注。

奔腾的野马

奔腾的野马

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非常穷,很小就给村里的财主刘德家看牛放羊。然而,就是做放牛娃,朱元璋也是一个小头目,即使长他几岁的孩子,也听他调遣,有时朱元璋坐在高坡上,伙伴们模仿下属拜见上司的样子给元璋磕头做揖。而朱元璋也以老大自居,主意极多,也极大胆。有一次,伙伴们饿了,竟然把主人家的牛给杀了做烧烤吃。为此,朱元璋被刘德狠狠的打了一顿。严格地说,朱元璋是在做了西吴王后还乡的,当时,乡亲听说朱元璋回来了,都围拢来看望。刘德打骂过元璋,就不敢上前,躲在人群后面。反而是朱元璋看到后,把他叫过来,好言劝慰,认为他以前的做法很正常,是个家主人都该那样做,还额外给刘德赏了银子。

人来人往8610

人来人往8610

朱元璋并没有杀他,还赏赐了他良田,免除了赋税。朱元璋十分理解他当年的做法并安慰他,当年你也不知道我会有今天的成就,这都是人之常情罢了。


大大臉兒_林尛2

大大臉兒_林尛2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当皇帝衣锦还乡后对于当初苛责自己的地主刘德应该是挫骨扬灰,泄愤一番,但事实却是朱元璋不仅没有惩处刘德反而对刘德说了一句话,他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意思是你当年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不会去追究的。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知道我今天会做皇帝呢?不知者无罪。

除了不怪罪刘德之外,朱元璋还大度的赐予刘德30顷良田,并免除他10年的徭役和赋役。

如此做法令许多人大跌眼镜,要知道朱元璋在世人的印象中是杀心很重的帝王,动不动大开杀戒,流血千里,剥皮充草也不在话下,可偏偏对待自己“仇人”,朱元璋却善心大发,这是为何呢?

古来能成大事者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朱元璋也明白,不然他不会坐拥天下。在他贫困时代,刘德是他需要仰望的存在,而如今天下在他掌管之下,对于刘德这样的蝼蚁,在朱元璋看来留下来比杀掉更好。

帝王取得天下可以靠武力,但治理天下却需要民心的支持,不杀刘德以怀柔仁政一来可以获取民心,二来显示自己的帝王胸襟。

题外话:朱元璋幼年时,刘德是怎么对待他的呢?其实刘德也没有真正虐待朱元璋,当时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是刘德家的佃户,就是给刘德家种地的,朱元璋给刘德放牛。后来朱五四病逝,家穷没地安葬,朱元璋希望刘德看在朱五四给刘德种地一辈子的份上能给块地来安葬自己的父亲,地主都是精明的,再说朱元璋祖上几代都是种地的,刘德也没想着朱元璋一家以后能出人头地,所以直接给拒绝了。正当僵局之时,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朱元璋可怜,给了一块地,安葬了朱元璋的父亲。然后朱刘两家就没了交集,再之后就发生了朱元璋衣锦还乡那一幕。

我是超人TA妈

我是超人TA妈

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相关文献记载流传下来的,答案很多人应该也知晓,不过也有一些可以延伸交流之处。这里说的刘德也就是朱元璋小时候放牛的雇主刘财主,这人在当时是个财主,关于他和朱元璋家的事大家应该也都有所了解。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只是一个佃户,主要就是给刘财主家种地干活的,朱元璋则给刘德家放过牛,应该说当时朱元璋家确实是很贫困的,没啥家庭收入,家里又有多个子女,就连后来朱五四病逝了朱家都没能力办理后事。于是朱元璋找到了刘财主,希望他能帮忙,可是没想到这刘财主不但不愿帮忙,还恶言相加,后来幸亏刘财主的哥哥刘继祖心地比较善良,给了朱家一块地埋葬朱五四。

朱元璋登基后有回到凤阳老家,看望当地的相亲们,当然也包括“看望”刘财主。刘德自己肯定是记得当年的事的,所以心里肯定是战战兢兢的,不过出乎刘德意料的是朱元璋并没有为难他,而是对他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穷困潦倒,你怎么会想到我日后会成为皇帝呢?”。刘德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我估计他当时心里在想:“好险啊,以后一定得多积德行善了,作恶终究会有报应的,关键是不可能每次都这么幸运躲过”。朱元璋不仅没杀刘德,而且还赏赐给他30顷良田,并且免除10年的赋税等。至于当年的恩人刘继祖,则已经离世了,朱元璋为了报恩追封其为义惠侯,还给他的后代封官。

关于朱元璋善待当年的“仇人”这个事,我认为他是觉得自己都做皇帝了杀这个刘财主也没什么意义,宽容刘财主反而能给自己树立一个宽容大度的形象,这样更容易受到百姓的爱戴吧。从朱元璋报答当年的恩人这个事来看,他确实也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至少在洪武初期是这样的吧?!

hime

hime

我们常说“以德报怨”,一般心怀天下的人,都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如受到“胯下之辱”的韩信,富贵之后把欺负过他的那位屠夫招为护军卫,传为佳话。虽然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大杀功臣,铁面冷血,但是他对待曾经让他心寒的地主刘德,确实表现出了一代明君应有的风度。

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大家都比较清楚,包括早年家庭情况,后来的成长、经历和结局大家都了如指掌,而朱元璋一家曾经服务过的大地主刘德的结局似乎一般人都不知道。或者一厢情愿的认为以朱元璋的暴脾气,刘德肯定要遭殃了。其实你们都错了,朱元璋荣归故里后,非但没有收拾刘德,反而赠与了地主刘德3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其10年的赋税和徭役。

是不是有些出乎意料?

虽然朱元璋有冷血的一面,对自己的开国功臣进行过无情的杀戮,但是成为皇帝的他,早已不是斤斤计较的人。朱元璋对待官绅比较严厉甚至苛刻,但是心怀百姓,重视百姓疾苦,虽然刘德是地主,但是也是平民百姓,所以没必要拿他动刀,只要他安分守己,遵守法律,积德行善,不再为难穷人!


Castor

Castor

感谢悟空邀请!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贫苦出身的皇帝,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朱元璋就去给地主刘德放牛,以此来换口饭吃。

放牛娃朱元璋与刘德之间的“恩怨”

小时候的朱元璋属于是“贫农”,而刘德呢,是地主,在那样的年代,地主欺压农民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朱元璋给刘德放牛,虽然是为刘德干活,但也没有什么好待遇,挨打也是常有的事。对朱元璋来说,刘德就是个“刘扒皮”,于是,少年朱元璋决定做点什么,惩罚惩罚这位为富不仁的地主。

当时呢,与朱元璋一同放牛的还有一批小伙伴,于是,朱元璋就起了一个“带头”作用,与他的小伙伴们一同把刘德的牛给杀了,并且煮肉吃了,单单留了个牛尾巴,吃干抹净之后,朱元璋就按照之前想好的计划行事,把牛骨头和牛皮什么的埋起来,把牛尾巴放到一个石头缝里,就跟刘德说牛在石头缝里,出不来了,就露外面一个尾巴。对于刘德来说,不管他信不信,他的牛都没了。

除了这个朱元璋与刘德之间的“小斗争”,刘德对朱元璋刺激最大的还是朱元璋父母去世之后。当时,朱元璋的父母因病去世,那个时候朱元璋家中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买棺材的钱了,而且,连埋葬的墓地都没有。

这个时候,朱元璋想起了地主刘德,想着刘德能看在这些年为他做工的情分上,给他们点土地以安葬父母,但是这个请求,不仅被刘德无情的拒绝了,而且还大骂了朱元璋一顿。这对当时朱元璋心灵上的伤害很大。最后,还是朱元璋当时的同乡刘继祖,拿出了一些土地给朱元璋,让朱元璋好生安葬父母。

皇帝朱元璋与刘德

在安葬了父母之后,朱元璋也开始了他四处漂泊的日子,做过和尚,沿街乞讨过,后来,朱元璋就加入了起义军,之后,一路坎坷的走上了帝王之位,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正所谓是“衣锦还乡”,成了皇帝的朱元璋,自然会回到他的家乡看一看,而这个时候,当年的地主刘德心里面就慌了,想起了过往的事,特别是对朱元璋的欺压,而朱元璋现在是皇帝,他刘德的命对朱元璋来说,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可以说是刘德当时的心里面是拔凉拔凉的。

朱元璋对这位地主刘德自然也是印象深刻,就把他叫到跟前,刘德这个时候面对朱元璋这位皇帝,可以说是胆战心惊,慌忙跪下磕头请罪,反而是朱元璋并没有愤怒的对待刘德,反而跟刘德说,当年刘德那样做,也是人之常情,那个时候谁能知道他朱元璋最后能做皇帝呢。

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对于刘德,朱元璋没有“算后账”的意思,反而给了刘德一些良田作为赏赐。而朱元璋这么做,其实也是正常,毕竟这个时候的朱元璋是一国之君主,刘德只是一个小地主,两个人的等级差距很大,朱元璋犯不上为了当年的一些陈年旧事跟刘德去计较,况且当年的墓地一事,刘德若是给了就是一种情分,不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刘德自己的土地。

而对于当年给了自己土地以安葬父母的恩人刘继祖,朱元璋也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当时已经去世的刘继祖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

噗哧

噗哧

朱元璋(1328-1398),于1368年继位成为大明皇帝。

25岁的时候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奋斗了整整15年才登上了天下至尊。

可小时候他们家也是赤贫的,一无所有,一家人都在给地主刘德打工,放牛,那也算是刘德养活着这家人,在乱世想要生存是非常艰难的,朱元璋父母在去世后,只能草席卷尸,但是连下葬的土地都没有,

这也反映出农民起义的大背景。

父母去世,朱元璋求刘德给予帮助下葬父母,可刘德由于对于朱元璋印象不好,拒绝了帮助他。

野史说,朱元璋由于饥饿杀死了地主刘德的牛,进行充饥,作为生产工具的牛,当时可比人的命要金贵,刘德居然都没有惩罚朱元璋,可见也算仁义,朱元璋后来如何对待刘德呢?

在没有继位之前,朱元璋已经见到了刘德,当时朱元璋已经是位高权重,手握重兵,刘德当然是老套路吓得屁滚尿流了,朱元璋并没有惩治这个自己的老东家,而是赏赐了大片的土地。

中国自古都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传统,刘德虽富,但是富有不是罪恶,在乱世让赤贫的朱家能够存活,那就是一种恩情,谁让你投胎投错了。

对于刘德的赏赐,如果和他的堂弟刘继祖获得的赏赐相比那真的是微不足道了,在朱元璋走投无路,无人愿意帮助他下葬父母的时候,刘继祖拿出了土地,帮助了朱元璋,朱元璋一直铭记在心,当上皇帝之后,对

于当时已经过世的刘继祖追封为义惠侯,子孙代代承袭,直到明朝灭亡。

姚记胡辣汤

姚记胡辣汤

地主的嘴脸

朱元璋的自小就给地主刘德放牛,他爹朱五四是刘德的佃户,所以他子承父业跟着刘老爷吃饭也是天经地义的,这给刘地主干了一辈子活的朱五四也没能让家里的几口人过上好日子,经常是过着饱一餐饿一顿的生活,不过在父母的照顾下幼年的朱元璋虽然吃不饱饭,但是精神生活还算充实,父亲经常在田地里给他带回一些小玩意,或许是一只蚂蚱,也有可能是只青蛙。

不幸的生活终于降临到了朱元璋的家里,由于遭遇灾荒导致田地颗粒无收,不仅如此还得继续给元廷交税,就这样朱元璋的一家子都被活活饿死,由于没有自己的田地,死后的朱五四跟媳妇两人连下葬的土地都没有,朱元璋兄弟两人只得以草席当棺材把父母裹住,然后去了刘老爷家里求他发发善心随便给自己一块地把父母给安葬了,没想到的是这万恶的地主十分狠心的拒绝了这对可怜孩子的请求,并且把他们赶出了府,这刘老爷的哥哥刘继祖看着这家子实在可怜就动了恻隐之心,就找了一块地让朱元璋安葬了自己的父母,从此朱元璋就过上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一步登天成为九五之尊

元廷多年以来的暴政让活不下去的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天下各路英雄纷纷造反,朱元璋本来是在寺庙里当和尚,最后发现这当和尚也混不下去了就参加了义军,就这样朱元璋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由于他打仗勇敢不怕死,加上为人非常讲义气,军中的兄弟都十分服他。朱元璋经过多年苦战之后消灭枭雄陈友谅然后出师北伐赶走元朝统治者,建立了千秋伟业的大明帝国,谁能想得到之前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放牛娃竟然成了皇帝,这是天命所归也是历代以来得位最正的皇帝。

地主刘德的结局

平定天下后的朱元璋荣归故里,凤阳这个小地方竟然出了天子,百姓们在大街上都对这位多年不见的朱元璋非常好奇,唯有地主刘德早已吓得魂不附体,他清楚的记得当年这个老老实实的朱五四是怎么被自己剥削的,这个放牛娃又是怎么被自己扫地出门的,朱元璋也当然不会忘记童年的悲惨,在找到刘德之后刘德以为自己该人头落地,于是吓得连忙在地上磕头求饶,不料朱元璋却亲自将他扶起说“当年我这般贫穷,你也不会知道我会当皇帝,你这样对我也是人之常情,我不怪你”最后他还给刘德免除十年赋税,让他安享晚年,可见朱元璋心胸开阔,刘德真是祖上积德了。

终将逝去的青春

终将逝去的青春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朱元璋命人为父母督造了一座皇陵,他亲自为父母撰写了碑文,御制皇陵碑碑文开头有这样几句话:

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考指的是死去的父亲,妣指的是死去的母亲。

1、朱元璋和刘德兄弟的恩怨

朱元璋这段话,描述的是父母兄长本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奈何命途多舛,至正四年那场瘟疫竟将大哥、父母亲的生命都给带走了。

年仅17岁的朱元璋,无钱为父母筹办丧事,只得请求地主刘德能够发发善心。

但奈何刘德无利不起早,纵使朱元璋低三下四求他,他也不肯帮助朱元璋。

最后还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慷慨解囊,帮了朱元璋一把:“吾饶于地,曷不谓我,任择用,岂吝耶?”

(我有很多地,你有困难为何不告诉我呢,地随便你用,我难道会吝啬这些东西吗?)

【皇陵碑】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和刘德之间,明显是有恩怨的,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又是如何对待刘德和刘继祖二人的呢?

2、朱元璋和刘德的会面,成就一段“以德报怨”的千古佳话

朱元璋自起兵以来,一直想回家看看,可他的老家濠州却始终被张士诚给占着,朱元璋时常叹息:“濠州乃吾家乡,张士诚据之,我无家矣。”

至正二十六年,当朱元璋终于从张士诚手中打下濠州后,这位离乡已经十三年的游子欣喜至极,他按捺不住思乡心切,迫不及待地便带着恩人刘继祖的儿子刘英和汪氏干娘的儿子曹秀便踏上了回家省亲的道路。

【朱元璋剧照】

此时,朱元璋是以吴王的身份踏上故乡的土地。

濠州父老听闻朱元璋要来,激动得大摆宴席,好为朱元璋接风。

毕竟,朱元璋作为濠州走出去的最有出息的人,他俨然成了濠州父老心中的大明星,不说逢人便和人夸赞朱元璋,至少一提起他的名字,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是很自豪的:看,朱元璋是我们这儿的人,我家某某还和他是朋友呢!这孩子,小时候我就觉得他以后会很出息!

席间,朱元璋和乡亲们谈笑风生,酒足饭饱后,乡亲们聊起家乡这么多年的变化时,朱元璋同情起乡亲遭受的苦难:“吾与诸父老不相见久矣。今还故乡,念父老、乡人遭罹兵难以来,未遂生息,吾甚悯焉。”

【朱元璋剧照】

参加完濠州乡绅的接风宴,朱元璋奔向自己的另一目的地——父母的陵墓。

朱元璋望着那座自己二十三年前简单堆砌的陵墓,上面长满的荒草让他心如刀割、愧疚不已,朱元璋对同行的博士许存仁等人询问道:我想为父母改葬,可行否?

大家意见不一,有人说改葬可行,又有人劝谏朱元璋,说改葬“恐泄山川灵气”,会影响朱元璋的事业。朱元璋只好作罢,只是“增土以培其封”防止灵气泄露,不再提改葬的事情。

朱元璋将村里剩下的二十多户乡邻喊来,对他们说:“乡人耕稼交易,且令无远出。滨淮诸郡,尚有寇兵,恐为所钞掠。父老亦宜自爱,以乐高年。”

“以后大家就替我看护一下父母的陵墓,每年我给大家发工资,大家高高兴兴过日子就好。”

乡亲们见着朱元璋发达,自己也能沾光,一个个高兴得不得了,其中唯有刘德一人慌乱不已,他担心朱元璋找自己麻烦。

朱元璋瞧见刘德吓得打哆嗦的样子,再想起他曾经欺负自己的时候,觉得不免有些好笑,我有那么可怕吗?

刘德扑通一声,向朱元璋跪下,请求这位曾经被他侮辱过的少年能够原谅他。

朱元璋亲自起身,将他扶起来:“此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

(这是人之常情罢了,我不会追究你的过错。我贫穷的时候,你怎么会知道今天我能当上天子?)

言罢,朱元璋又下令赐给刘德三十顷田地,这一套操作,直接把刘德感动得涕泗横流。

那个给朱元璋一块地的刘继祖,朱元璋更是不吝封赏,他下令封其为“义惠侯”,并对其子孙许诺,终明一朝,同享富贵。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续资治通鉴

【2】明太祖实录

【3】《明史

【4】《万历野获编

【5】御制皇陵碑

karenfeng

karenfeng

这种帝王轶事,坊间说书的一天一个版本,没个准谱,当不得真。

但是野史倒是比正史香,我自己也翻阅了很多凤阳的野史县志,得出了一个不同于大多数野史的较为科学靠谱的说法。

(朱元璋)

元朝的时候,元人颇为看不起汉人,尤其看不起没有正当职业的汉人,认为他们愚昧而又下贱,对这类人,元朝规定不允其取名字,或者说取像样的名字。没有像样职业,就不配有像样的名字。

朱元璋的家里,祖祖辈辈是给当地地主家打工的,老子是佃户,小子便是放牛郎。所以老子只配叫做朱五四,小的套用了家族排行,索性叫朱重八。

朱家一家是老鼠也不沾边儿的特级贫困户,房子塌了找不出个板凳把儿来。

朱重八打小就开始给地主刘德家放牛,但是老朱小时候就是调皮捣蛋的滑头,总有顾着玩儿没把牛放饱被地主揍的一天。朱重八什么时候都不是善茬,记仇得恨,于是不仅对刘德怀恨在心,顺带着对牛也怀恨在心。

又一天,朱重八在放牛时自己的小伙伴徐达汤和又上山来找自己玩耍了,大家玩拜皇帝游戏乐得不亦乐乎,却不知道啥时候一只牛犊子啥时候让石头给绊了脚还是咋的,一瘸一瘸,血流不止。

这下可想而知,回去可不是一顿胖揍可以解决的。

突然朱重八一咬牙一跺脚,狠下心来,左右是死,不如拼了,吃了这牛,来个毁尸灭迹,反正自己早也觉得那老母牛整天和自己对着干,整天不回家不拉屎,一回家庫拉一下憋一大泡,弄得地主以为自己偷奸耍滑没放饱牛揍他。所以说帝王之材,那可真是娘胎里带出来的,这种吃牛艺高人胆大的事儿,也只有他老朱敢想敢干。

这不,大哥铁了心要这么干,两个小弟也没办法,左右牛不是自己放也不是自己说杀的,也轮不到自己扛责任。

于是兄弟三人便把小牛拉到河边,抬手抬脚地把小牛犊子给结果剥皮烤了吃,只剩下牛尾巴和牛头牛皮牛骨头。又清理了一下战场,连根毛和血迹都没留下。

但是老朱坏就坏在这里,人家不仅吃了牛,还想全身而退涮刘德一把,让弟兄二人一起把牛头牛骨和牛皮用树枝撑起来,裹上石头,找个深沼淤泥滩给丢下去然后再找来一个大石头,一条细藤条,一边绑着大石头,另一边开结绑着牛尾巴。然后赶紧让徐达去叫地主刘德,就说他家的小牛犊喝水时不小心陷到泥潭里了,朱重八正死死拽着牛尾巴呢!

等到地主刘德一来,这贼小子算好时间赶紧让汤和往泥潭丢石头,泥潭鼓动,自己把住牛尾巴作泥潭里拉牛状,和汤和一起装模作样地大喊大叫,地主刘德眼疾手快用力一把握住牛尾巴,但站在岸边根本不吃劲儿,越陷越深,情急之下,刘德一使劲儿,吧嗒一下把牛尾巴给拽断了,上面还有淅沥沥的血迹依稀可见。

兄弟三人故意诈呼“哎呦,刘地主,您咋把牛尾巴给拉断了呀,这下可怎么办?”

这下没法子,地主刘德只能自认倒霉,左右这事是意外不能不讲理揍老朱,只能骂一顿,嫌他晦气,让他卷铺盖走人。

(影视:朱元璋、徐达、汤和)

兄弟三人就这么把刘德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即来了出死无对证,还心思缜密地防止东窗事发后被秋后算账。

那泥潭那么深,谁敢谁能去捞牛?等到了河边旱季去打捞出来,都成骨头了,可我这儿要骨头有骨头,连框架都齐全的。

不得不说,高啊!

到了老朱17岁那年,凤阳闹前所未有的大灾荒,大瘟疫,活活地把本就感染瘟疫的老爹老娘和大哥给饿死了。

老朱惨啊,父母双亡不说,家里穷的连给父母的棺材本都没有,只能找几件破衣服裹了,然后去苦苦哀求地主刘德看在自己自家给他家世代劳命的份上赏块坟地下葬,可是刘德死活就是不肯,觉得挨上病死饿死鬼晦气。

关键时刻还是刘德堂兄刘继祖怜悯老朱仗义给他块地尽孝,可是当老朱先用木拖席一个一个拖着父母和大哥要去下葬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不止,一大团山体崩塌朝老朱席卷而来,老朱只能撒丫子躲了去,于是老朱父母和大哥,就这样土生土埋,自己只能无奈在那儿立三个小土包,弄块木牌子成坟状,在十分伤心地哭悼一番后,头也不回地踏上了波浪壮阔的一生。

后来过了几十年,老朱做了皇帝,衣锦还乡,把刘德吓得够呛,因为自己当初不仅打了很多次皇帝,还不给皇帝父母坟地下葬,怎么着觉得自己也罪该万死。

但是老朱只是对刘德说“你是地主,当初的所作所为也合乎逻辑,于情于理,都无可厚非,没什么可说的。我当初穷困潦倒时,你又怎么知道我日后会成为皇帝呢?”

然后当着父老乡亲和随行王侯将相的面,反倒赏他20顷土地,免5年徭役。

刘继祖不在了,又赐刘继祖后代世代为官。

非老朱心善豁达,是不能杀。若就因为当初这点小事,自己现在就秋后算账把刘德杀了,如此量小嗜杀,你让自己的大臣怎么看,让天下人怎么看?那自己的兄弟们和天下人会说原来我们的皇帝是这样的人啊?!

再者,自己新官上任,正是要收买人心,使天下归服的时候,类似于刘德这种所代表的地主阶级,更是收拢的重点对象,闹翻了以后地主们都和自己对着干,那就麻烦了。

所以,老朱能一路从秃头驴干到座上皇,帝王心术深似海,这笔账他还是算得清的。

点击关注不书,了解更多精彩回答!

屠晓贝

屠晓贝

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的遭遇比朱元璋还不幸。从小的职业就是给地主刘德放牛,十七岁那年在一个月之内他的父亲、大哥、侄子、母亲相继饿死。

十七岁的朱重八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接一个的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哭。但是哭不能解决问题,他还要去埋葬自己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寿衣、坟地。于是朱重八去求地主刘德,求他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的佃户份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刘德骂骂咧咧,赶走了朱重八。理由很粗暴、很无人性,你家给我干活,我也付给你家工钱,两不相欠了。欲埋在我家地里,穷鬼们就别想了。

朱重八没办法就只能和二哥用门板抬着父母的尸体到处走,希望找个地方把父母埋葬。可是天下虽大,却没有一块地方属于他们,最后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到他们实在太可怜了,就给了一块土地埋葬了父母。后来朱元璋回忆这段悲惨的往事“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

朱元璋成为皇帝衣锦还乡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大意就是你们当初所做的一切乃人之常情,我不会追究的,但你们能想到那个穷苦的孩子今天能成为开国皇帝吗?
洪武11年,太祖朱元璋敕封刘德之兄刘继祖为义惠侯,子孙世袭罔替侯爵,顺便也赐给刘德,田30顷,免徭役10年。刘德听诏后,闻之不罚,还有赏赐,惊吓之余大喜不已。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这样心狠手辣的人,连那些开国功臣都快给他杀完了,为什么会对刘德手下留情?其实朱元璋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强的人,你只要不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他不会无缘无故拿你开刀。刘德是不可能对他产生威胁的,再者以前朱元璋也在他们家生活、工作了很多年,如果不是刘德他一家人都可能没工作。不杀刘德,反而封赏,即可以在家乡表现出皇帝的仁慈与大度,也可以在老百姓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路影记

路影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