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小说推荐文学
[作品]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本书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现代品格,对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全新的看法。本书的基本观点:语言不仅仅只是工具符号,同时还是思想本体,这...
226140790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是从白话文学运动开始的,它是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形态的差异是区别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五四”,就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可能。高玉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正是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重新评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较新成果,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五四文学运动是从语言变革入手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主张“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五四思想先驱者们一致的文学革命策略。五四文学运动中因此集结了太多的语言学问题,例如,为什么要用白话取代文言,文言的本质是什么,五四白话文的本质又是什么,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是什么关系,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学运动乃至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为什么从语言变革的角度入手,新文化运动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等等。高玉立足现代语言观,对这些问题都作了阐释。他在这部论著中分析道,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它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白话,也不同于当时的民间口语,它在语言的思想层面上深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它与中国古代白话和现代民间口语的区别不是文字上而是语言体系上。五四白话就是后来的“国语”,也即现在的现代汉语,它和古代汉语是同一文字系统,但却是两套语言体系。在语言工具层面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无根本的差异,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语言作为思想思维和世界观的层面上。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古代性物质,现代汉语体系决定了现代文化和文学的现代性特质。在以文言文为基本语言形式的古代汉语体系里,古代白话是作为工具性的语言存在的,而在现代汉语体系中,现代白话更多的是作为思想性的语言而存在的。五四白话文运动从语言变革入手,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白话代替文言,不只是语言工具的替换,更是思想上的深刻革命。“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不是涉及到民族的生存问题,不是迫不得已,这一根基是很难动摇的。”(29页)“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定型正是语言的定型,文化的转型正是语言的转型。”(34页)所以“从发生学上来说,中国现代汉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就形成了,现代文化的现代性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现代语言的现代性。”(56页)
在重审五四白话文理论和胡适的白话文学观时,高玉敏锐地洞察到,尽管五四白话文运动极力主张的语言变革是一次重大的思想革命,但五四思想先驱者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在理论上把它阐释清楚。他们源于传统的语言本质观,认为语言只是工具,是一种可以独立于思想的物质性外壳,因而没有也不可能把文学运动与语言变革的关系讲清楚。对于新文学为什么要用白话而不用文言,胡适的理由是很不充足的,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比如他说,“自从三百篇到于今,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儿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这个结论就很有问题,不太符合文学史的事实。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白话文学固然很多,但优秀的文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再比如,胡适反复强调“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这些论断也失之笼统和偏颇。文言文的“死”和白话文根本不是从“字”上来区分的。语言的死活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被使用,而是否被使用则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思想是否合时宜。新文化运动之前,文言文是正统的语言,还在被广泛地使用,根本就不能说它是“死”的语言。可以说,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变革入手是走对了路子,发动白话文运动是正确的,但胡适等人的理由并不是关键的,甚至于可以说是不正确的。文学观念的变更需要深刻的思想革命,而语言变革就是思想革命,“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153页)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理论上的成功,而是事实上的胜利。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理由只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才能说清楚,只可惜五四先驱者受制于当时的语言学发展状况,无法将它讲清楚,而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受传统语言学关于语言工具观的影响,也未能将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高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观点出发,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作出的新的阐释,从学理上凸现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和文学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形态和本质特征的理解与认识。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翻译文学从语言系统到思想思维上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高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活动,提出了翻译本质“二层次”的理论观点,即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在语言作为工具的层面上,翻译是技术问题;在语言作为思想本体的层面上,翻译是文化问题。他指出,一方面,借助翻译,西方文学以翻译文学的面目出现在中国文学舞台上,它从文学观念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它不仅输入了西方的富于逻辑的清晰的表达方式(语法或文法),同时还输入了新概念新术语和新范畴,这其实就是输入新思想。翻译对中国现代语言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了“形而下”的物质性词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形而上”的思想性词汇。另一方面,西方文学翻译为汉语时,又受汉语及其汉语文化的制约从而中国化,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归化”。翻译从根本上是外部力量,外力毕竟是外在的,它的作用主要限于动摇中国传统文化,它给中国古代文学输入了很多新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思想成果何时被中国所吸纳以及怎样被吸纳,还取决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实土壤,取决于中国文学从外部到内部的种种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动关系的揭示,高玉事实上也挑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但不是“全盘西化”的文学,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制约,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属于现代中国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第三种文学。
学衡派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文化运动事实上的巨大胜利也就宣判了学衡派的失败,宣判了他们理论的不攻自破。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对学衡派的认识都存在很大偏误,甚至到了不与理解的程度。重新评定学衡派,给他们以恰当的历史地位是值得讨论的一个个案。高玉认为,学衡派在本质上是现代保守主义,但具有现代品格,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衡派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有质的差别,封建顽固派站在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来反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而学衡派只是胡适、陈独秀等人所代表的新文化派和新文学派的反对派,他们并不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反对派。从学理上讲,学衡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主张似乎比新文化派的激进思想还要合理和公允,但他们的理论为什么没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语言的不恰当认识和传达西方思想时所使用的文言表述方式。由于坚守文言文,学衡派在思想上不是超越了传统而是回归了传统,从而导致了自身的文化悲剧。
KKenneth肯尼斯
中国古代文学,是从先秦两汉以来到清朝末年这一时期的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是从五四运动以后直至现在。至于哪个专业好一些。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相同的,你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爱好才能学好。
Crazylady
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不同的院校考试科目略有不同的,
但是只是专业课上的差异,
以北师大的为例:
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23中国文学史④936文学理论与外国文学史(含比较文学)。
原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HIIIRO
太多了,我只能分一些小点说说,一点盖面吧
1.人物多。
共600多人,有名姓的就有200多,一般人读到这么多人物就没耐心了,而作者能把他们各个的外貌、个性、关系理得一清二楚,实在不易!
(比如说,第二回有个名叫冷子兴的,是贾府里一个仆人的女婿,为贾雨村讲说贾府的情况,引出下文,但不是然后就再不提他了。后来又因他引出一件案子,他的岳母请王熙凤帮忙……这就前后呼应了)
书中人物的刻画毫不含糊。不像一些古代小说中的,形容女子美貌就说“貌若天仙”、“嫦娥下凡”之类不着边际的话,而是各不相同地描写,有详有略(参见林黛玉进贾府那回)。
2.事情多。
这么多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都得从事情中体现,因此贾府内外,大大小小的事件犹如一张网,密而不乱,有条不紊地展开,而且每件事都是极现实、丰富的。
3.诗词美。
有许多精品,如葬花词、秋窗风雨夕、柳絮词、菊花诗……不同人物作的诗风格各不相同。
4.文化广。
如可以通过大观园景物描写了解古代园林文化
通过第53、54回了解清代春节习俗
从“平儿理妆”知道古代女子化妆文化
还有戏曲文化、中医文化、礼仪文化、民俗文化……
5.悲剧性。
正因为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红楼一梦,结局不得不是悲剧,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从悲剧中明白道理(第一回的好了歌及其注解,第五回的诗词是全书的精髓所在可以参考,但不可过分沉浸其中,移了性情)。
蘑菇郊游ing
1. 《呐喊》(作者:鲁 迅) 2. 《边城》(作者:沈从文) 3. 《骆驼祥子》(作者:老 舍) 4. 《传奇》(作者:张爱玲) 5. 《围城》(作者:钱钟书) 6. 《子夜》(作者:茅 盾) 7. 《台北人》(作者:白先勇) 8. 《家》(作者:巴 金) 9. 呼兰河传(作者:萧 红) 10. 《老残游记》(作者:刘 鹗) 11. 《寒夜》(作者:巴 金) 12. 《彷徨》(作者:鲁 迅) 13. 《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 14. 财主的儿女们(作者:路 翎) 15. 《将军族》(作者:陈映真) 16. 《沉沦》(作者:郁达夫) 17. 《死水微澜》(作者:李人颉) 18. 《红高粱》(作者:莫 言) 19. 《小二黑结婚》(作者:赵树理) 20. 《棋王》(作者:阿 城) 21. 《家变》(作者:王文兴) 22. 《马桥词典》(作者:韩少功) 23. 《亚细亚的孤儿》(作者:吴浊流) 24. 《半生缘》(作者:张爱玲) 25. 《四世同堂》(作者:老 舍) 26. 《胡雪岩》(作者:高 阳) 27. 啼笑姻缘(作者:张恨水) 28. 《儿子的大玩偶》(作者:黄春明) 29. 《射雕英雄传》(作者:金 庸) 30. 《莎菲女士的日记》(作者:丁 玲) 31. 《鹿鼎记》(作者:金 庸) 32. 《孽海花》(作者:曾 朴) 33. 惹事(作者:赖 和) 34. 嫁妆一牛车(作者:王祯和) 35. 《异域》(作者:柏 杨) 36. 《曾国藩》(作者:唐浩明) 37. 《原乡人》(作者:钟理和) 38. 《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39. 《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40. 《吉陵春秋》(作者:李永平) 41. 黄祸(作者:王力雄) 42. 狂风沙(作者:司马中原) 43. 《艳阳天》(作者:浩 然) 44. 《公墓》(作者:穆时英) 45. 《旧址》(作者:李 锐) 46. 星星·月亮·太阳(作者:徐 速) 47. 《台湾人三部曲》(作者:钟肇政) 48. 《洗澡》(作者:杨 绛) 49. 《旋风》(作者:姜 贵) 50. 《荷花淀》(作者:孙 犁) 51. 《我城》(作者:西 西) 52. 《受戒》(作者:汪曾祺) 53. 《铁浆》(作者:朱西甯) 54. 《世纪末的华丽》(作者:朱天文) 55. 《蜀山剑侠传》(作者:还珠楼主) 56.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作者:于梨华) 57. 《浮躁》(作者:贾平凹) 58.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作者:王 蒙) 59. 《玉梨魂》(作者:徐枕亚) 60. 香港三部曲(作者:施叔青) 61. 《京华烟云》(作者:林语堂) 62. 《倪焕之》(作者:叶圣陶) 63. 《春桃》(作者:许地山) 64. 《桑青与桃红》(作者:聂华苓) 65. 《蓝与黑》(作者:王 蓝) 66. 《二月》(作者:柔 石) 67. 《风萧萧》(作者:徐 讦) 68. 《芙蓉镇》(作者:古 华) 69. 《地之子》(作者:台静农) 70. 《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sabrina
他们的区别:
其一,研究对象不同——两个学科的名称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其二,研究困结不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令人头疼的是我们如何能尽可能地复现历史现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纠结的却是我们如何能摆脱近距离的语境所造成的局限。
其三,研究侧重的方法不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往往为避免语境悬隔而造成的妄测而更加注重实证性的研究,侧重考据;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往往为摆脱现实语境的压力和束缚而向阐释性的研究倾斜,形式研究和文化研究往往更受青睐。
其四,研究重心不同: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是既成事实,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基本以经典的再发现和再阐释为重心,至于对边缘作家和文本的经典化阐释诉求则一般很难获得认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化过程处于未完成状态,整个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都是在多元对话中谋求统一的可能性,这种多元和统一的过程形成了一种拉锯式的运动状态。
中国现当代文学更好就业些 其实没多大区别,用人单位主要看中文这一大方向。
even1011
不搞文学研究最好不要看纯文学的
那不是给人看的
培养兴趣先看中国文学的吧
我推荐的都是好的(催人奋进的)
平凡的世界(70、80年代陕北农村青年孙少平\孙少安等的人生故事)
穆斯林的葬礼(主人公韩新月 汉回相关的经典作品,结尾相当精彩)
古船(山东汉子老隋的故事,很深邃的农村题材作品)
活着 (如果没看过这本书 人生会很遗憾 中国现当代某一段历史的见证)
许三观卖血记(余华的又一经典作品 不长)
米 (被称为苏童的最有深度的作品)
亮剑 (柔弱的男人看了也会坚强的书,不比电视差)
雍正皇帝(二月河的帝王中的精品,读读历史 学学做事)
高山下的花环 (看看我们的战士!·男人应该看的书 中篇小说)
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 ,据说如果他晚点去世,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非他莫属 。)
白鹿原 (陕西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 一个村落见证的近现代历史)
黄河东流去(河南人的生活篇章 西安北郊仍有这部书的印记,农村逃难和朴实的奋斗史)
都是积极向上的
加油!
张小没
在二十世纪即将结束,新世纪来临之际,为了回顾本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展示百年的杰出文学成果,并为新世纪文学事业的发展提供参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北京图书大厦联合发起,邀请社会知名文学研究专家,开展评选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活动。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孽海花 曾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吴趼人
南社丛刻 南社编刻
人境庐诗草 黄遵宪
老残游记 洪都百炼生(刘鹗)
尝试集 胡适
女神 郭沫若
沉沦 郁达夫
呐喊 鲁迅
繁星 冰心
雨天的书 周作人
志摩的诗 徐志摩
寄小读者 冰心
彷徨 鲁迅
野草 鲁迅
死水 闻一多
背影 朱自清
在黑暗中 丁玲
倪焕之 叶绍钧
啼笑因缘 张恨水
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
新月诗选 陈梦家编
鲁迅杂感选集 鲁迅著,何凝(瞿秋白)选编
望舒草 戴望舒
烙印 臧克家
子夜 茅盾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巴金
边城 沈从文
南行记 艾芜
死水微澜 李人
大堰河 艾青
湘行散记 沈从文
画梦录 何其芳
上海屋檐下 夏衍
萍踪忆语 韬奋
包身工 夏衍
骆驼祥子 老舍
黄河大合唱(组诗) 光未然
呼兰河传 萧红
屈原 郭沫若
十四行集 冯至
给战斗者 田间
速写三篇 张天翼
小二黑结婚 赵树理
传奇 张爱玲
小城风波 沙汀
风雪夜归人 吴祖光
白毛女 延安鲁艺工作团集体创作:贺敬之、丁毅、王斌执笔,马可、张鲁、瞿维作曲
穆旦诗集 穆旦(查良铮)
财主底儿女们(上下) 路翎
果园城记 师陀
王贵与李香香 李季
围城 钱钟书
人生采访 萧乾
雅舍小品 梁实秋
曹禺剧本选 曹禺
保卫延安 杜鹏程
红旗谱 梁斌
射雕英雄传 金庸
茶馆 老舍
关汉卿 田汉
青春之歌 杨沫
白洋淀纪事 孙犁
城南旧事 林海音
阿诗玛 李广田、公刘整理
创业史 柳青
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燕山夜话 马南
毛泽东诗词选 毛泽东
李自成(第一卷) 姚雪垠
台北人 白先勇
家变 王文兴
将军族 陈映真
郭小川诗选 郭小川
哥德巴赫猜想 徐迟
解放区短篇小说选 多人
百合花 茹志鹃
四世同堂 老舍
随想录(1-5) 巴金
重放的鲜花 多人
傅雷家书 傅雷
干校六记 杨绛
芙蓉镇 古华
白色花绿原 牛汉编
九叶集 辛笛等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 汪曾祺
棋王 阿城
北方的河 张承志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张贤亮
活动变人形 王蒙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北岛诗选 北岛
红高粱家族 莫言
古船 张炜
南渡记 宗璞
余光中诗选 刘登翰等选编
蒲桥集 汪曾祺
舒婷的诗歌 舒婷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小司
鲁迅(小说)——《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巴金 急流三步曲《家》《春》《秋》。
老舍《骆驼祥子》
沈从文(短篇小说)《边城》贵生
钱钟书(《围城》
张爱玲《倾城之恋》
余秋雨《文化苦旅》
王安忆《长恨歌》
蒲松龄《黄英》;
郁达夫《迟桂花》;
老舍《断魂枪》;
废名桃园;
沈从文静;
萧红《小城三月》;
张爱玲年青的时候;
孙犁《荷花淀》;
汪曾祺陈小手;
王蒙《夜的眼》;
曹乃谦《最后的村庄》;
李锐合坟;
莫言《拇指铐》;
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
苏童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
悠哉秦始皇在登基大典上的孤独;
朱岳《睡觉大师》;
白先勇《游园惊梦》。
《马桥词典》
《西厢记》
其实呢余秋雨的散文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短片白发苏州青云谱随想
朱自清的《背影》匆匆《荷塘月色》也不错
原贴:求推荐中国经典小说
慢慢慢波儿
1、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
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
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2、中国古代文学史讲的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和文学理论, 内容极其丰富。
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我国古代文学以自己无比辉煌的成就和无比鲜明的独特风貌,占有重要的地位。
扩展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概念:
1,“现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
①传统分法:1917—1949 。多数学者。如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程光炜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等。
②现代分法:包括当代文学,南方不少学者。如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上即指1917—1949,下指1949至今。
另外,还有一种把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都包括进去的说法: 20世纪中国文学。
不过,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下,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黄修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上,下,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刘明馨,赵金钟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纲上,下,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等。
2,“现代”作为一个性质概念
《三十年》"序言":"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①语言上,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文学形式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内涵和地位古今均一样。
③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
④内容上,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审美标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劳工神圣,儿童崇拜,妇女解放。
最关键一点,个人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的出现。于是,一切思想,情感 和审美心理均从个人出发,皆因个人变化。特别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出现。
参考资料来源:
Hanna
中国经典小说有很多,我个人比较中意《红楼梦》,这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以下便是黛玉葬花的一个具体情节。希望对你有帮助。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 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 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 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え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宝玉听了不觉痴倒..
心的旅途
1、《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javier_meihan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是从白话文学运动开始的,它是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形态的差异是区别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五四”,就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可能。高玉的博士学位论文《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正是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重新评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较新成果,体现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
五四文学运动是从语言变革入手的,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有“五事”是纯语言问题,主张以白话代替文言,主张“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五四思想先驱者们一致的文学革命策略。五四文学运动中因此集结了太多的语言学问题,例如,为什么要用白话取代文言,文言的本质是什么,五四白话文的本质又是什么,现代白话与古代白话是什么关系,五四白话文运动与新文学运动乃至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为什么从语言变革的角度入手,新文化运动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等等。高玉立足现代语言观,对这些问题都作了阐释。他在这部论著中分析道,五四时期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文是一种新的语言体系,它既不同于中国古代白话,也不同于当时的民间口语,它在语言的思想层面上深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它与中国古代白话和现代民间口语的区别不是文字上而是语言体系上。五四白话就是后来的“国语”,也即现在的现代汉语,它和古代汉语是同一文字系统,但却是两套语言体系。在语言工具层面上,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并无根本的差异,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语言作为思想思维和世界观的层面上。古代汉语体系决定了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古代性物质,现代汉语体系决定了现代文化和文学的现代性特质。在以文言文为基本语言形式的古代汉语体系里,古代白话是作为工具性的语言存在的,而在现代汉语体系中,现代白话更多的是作为思想性的语言而存在的。五四白话文运动从语言变革入手,之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因为白话代替文言,不只是语言工具的替换,更是思想上的深刻革命。“语言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东西,不是涉及到民族的生存问题,不是迫不得已,这一根基是很难动摇的。”(29页)“某种意义上说,文化的定型正是语言的定型,文化的转型正是语言的转型。”(34页)所以“从发生学上来说,中国现代汉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就形成了,现代文化的现代性从根本上可以归结为现代语言的现代性。”(56页)
在重审五四白话文理论和胡适的白话文学观时,高玉敏锐地洞察到,尽管五四白话文运动极力主张的语言变革是一次重大的思想革命,但五四思想先驱者并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在理论上把它阐释清楚。他们源于传统的语言本质观,认为语言只是工具,是一种可以独立于思想的物质性外壳,因而没有也不可能把文学运动与语言变革的关系讲清楚。对于新文学为什么要用白话而不用文言,胡适的理由是很不充足的,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比如他说,“自从三百篇到于今,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儿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这个结论就很有问题,不太符合文学史的事实。中国文学史上,优秀的白话文学固然很多,但优秀的文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再比如,胡适反复强调“今日之文言乃是一种半死的文字”、“今日之白话是一种活的语言”,这些论断也失之笼统和偏颇。文言文的“死”和白话文根本不是从“字”上来区分的。语言的死活从根本上取决于是否被使用,而是否被使用则从根本上取决于其思想是否合时宜。新文化运动之前,文言文是正统的语言,还在被广泛地使用,根本就不能说它是“死”的语言。可以说,新文学运动从语言变革入手是走对了路子,发动白话文运动是正确的,但胡适等人的理由并不是关键的,甚至于可以说是不正确的。文学观念的变更需要深刻的思想革命,而语言变革就是思想革命,“思想革命对五四新文学运动绝对是重要的,而思想革命并不像五四先驱者们所理解的是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理论上可以独立运行的运动,它和语言运动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没有语言之外的思想革命。”(153页)可见,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是理论上的成功,而是事实上的胜利。五四白话文运动的理由只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才能说清楚,只可惜五四先驱者受制于当时的语言学发展状况,无法将它讲清楚,而很长时间以来学术界受传统语言学关于语言工具观的影响,也未能将其中的道理揭示出来。高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观点出发,对五四白话文运动作出的新的阐释,从学理上凸现了五四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和文学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加深了我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形态和本质特征的理解与认识。
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翻译文学从语言系统到思想思维上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发展。高玉从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理解翻译活动,提出了翻译本质“二层次”的理论观点,即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在语言作为工具的层面上,翻译是技术问题;在语言作为思想本体的层面上,翻译是文化问题。他指出,一方面,借助翻译,西方文学以翻译文学的面目出现在中国文学舞台上,它从文学观念上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它不仅输入了西方的富于逻辑的清晰的表达方式(语法或文法),同时还输入了新概念新术语和新范畴,这其实就是输入新思想。翻译对中国现代语言的影响不仅仅是增加了“形而下”的物质性词汇,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形而上”的思想性词汇。另一方面,西方文学翻译为汉语时,又受汉语及其汉语文化的制约从而中国化,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归化”。翻译从根本上是外部力量,外力毕竟是外在的,它的作用主要限于动摇中国传统文化,它给中国古代文学输入了很多新质。西方文化和文学中的思想成果何时被中国所吸纳以及怎样被吸纳,还取决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现实土壤,取决于中国文学从外部到内部的种种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互动关系的揭示,高玉事实上也挑明了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和西方文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但不是“全盘西化”的文学,也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制约,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而是属于现代中国的具有现代性特征的第三种文学。
学衡派是以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面目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新文化运动事实上的巨大胜利也就宣判了学衡派的失败,宣判了他们理论的不攻自破。很长时期以来,我们对学衡派的认识都存在很大偏误,甚至到了不与理解的程度。重新评定学衡派,给他们以恰当的历史地位是值得讨论的一个个案。高玉认为,学衡派在本质上是现代保守主义,但具有现代品格,是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衡派与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顽固派有质的差别,封建顽固派站在维护传统文化的立场上来反对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而学衡派只是胡适、陈独秀等人所代表的新文化派和新文学派的反对派,他们并不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的反对派。从学理上讲,学衡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主张似乎比新文化派的激进思想还要合理和公允,但他们的理论为什么没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语言的不恰当认识和传达西方思想时所使用的文言表述方式。由于坚守文言文,学衡派在思想上不是超越了传统而是回归了传统,从而导致了自身的文化悲剧。
鲁迅的创作观念和文学实践对中国现代文学来说其意义是相当重要的,谈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无论如何都绕不开对鲁迅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实践的考察与分析。在分析鲁迅的语言观与他的文学创作的关系时,高玉认识,鲁迅尽管没有系统学习和研究过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但他凭借天才般的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领悟到语言与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鲁迅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但他反对“不读古书,白话是做不好”的观点,而且主张青年少读甚至不读古书。在文学创作中,鲁迅主要从语言作为工具的层面上借鉴了古文,也就是说,他主要是受了文言表达方式、修辞艺术、文字技巧的影响,而在思想层面上,他主要借鉴的是西方思想,是基于“拿来主义”主张的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学习与移植。鲁迅早期也用文言进行过创作,鲁迅的文言作品显示出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文学的过渡性特征,即一方面试图借助西方思想和精神来破坏和反抗传统,另一方面因为使用了古代汉语的话语表述方式,语言的束缚使他的思想在根本上无法走出他想超越的中国传统,他的文言作品因而充满了矛盾与冲突的紧张感。直到写作《狂人日记》,鲁迅才彻底从这种矛盾与冲突中摆脱出来,完成了现代性的转变。鲁迅的转变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转变,在这转变过程中,语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现代汉语代替古代汉语不只是语言形式的更换,而是思想思维的更新。现代汉语发生了,中国现代文学就决定性地发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才正式确立起来。
现代文学就是现代汉语文学,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现代文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可以更为深刻地揭示出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与西方文学的隐秘关系,也可以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文学在文学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实践中的得与失、优点和不足、经验与教训,并为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如何吸收传统、如何借鉴西方、如何完善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上提供有益的启示。
薇小琪v
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等。
1、《红楼梦》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2、《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水浒传》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受宋朝招安,以及受招安后为宋朝征战,最终消亡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4、《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5、《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忍者神归
最近我有看张爱玲的“传奇”、“倾城之恋”
前不久看了杜拉斯的“情人”、“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
再之前第三次读了“红楼梦”
目前状态:“洛丽塔”
计划买:林清玄的散文集
只是推荐而已,关键看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我就不爱看诗歌什么的。就是喜欢小说,部分散文而已。
娜就开始旅途吧
雷雨,骆驼祥子我都看过,还可以。还有:谁动了我的奶酪,小王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鲁宾孙漂流家,名人传,呐喊(这些是我看过的,都还可以)
我网上查找的中外经典的文学名著很多,我只是推荐了一部分。《儒林外史》,《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毛泽东诗词选》,《边城》,《呐喊》,《女神》,《家》《安娜.卡列尼娜》,《红与黑》,《简爱》,呼啸山庄,《高老头》,《童年》,《飘》,《碧血黄沙》,《王子复仇记》,《汤姆大叔的小屋》,《高老头》《泰戈尔诗选》,《基督山伯爵》,《罪与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德伯家的苔丝》,唐吉珂德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小楠
原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王二小迷糊
原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love如烟花
原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klaz
原贴: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
☆樎ゞ掵°っ
yoyomia
原贴:求最近十年中国经典小说
Suie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流浪大头兔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李的小狼
原贴:中国著名文学小说?
hxining
原贴:中国现当代文学
红裙猫
Joy头头
cythree
大妖怪
花菜~
里昂·S·肯尼迪
原贴:文学经典小说
lamp
「 码 头 」
Mr.张の公主
文学 -一种语言艺术形式
这是一个多义词,它还有其它义项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古典含义是表现的一种文化概念。它可以是人类过去的一种意识形态,可以是过去比较典型的物质构造形态,还可以是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经典杰作。古典应该理解为是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例如古典美女,古典建筑,古典哲学,古典艺术,古典风格等等。
原贴:小说,文学,中国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