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同情李白在《将进酒》中的遭遇吗?

提到的作品

[作品]将进酒

大周王朝咸德年间,建兴王沈卫兵败于东北茶石河,导致中博六州险些被外敌侵占。其子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喊打的余孽。离北王幼子萧驰野闻讯而来,出手狠戾几乎要了沈泽川的命,谁知这看似文弱的沈泽川凶得很,回...

唐酒卿

[作品]唐才子传

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後为序。书中保存了唐...

辛文房

[作品]新唐书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撰。其监修者则曾公亮,故书首《进表》以公亮为首。陈振孙《书录解题》曰:“旧例修书,止署官高一人名衔。欧公曰:‘宋公於我为前辈,且於此书用力久,何可没也?’遂...

欧阳修/宋祁

最新跟帖
angelbbc

angelbbc

不同情。被赐金放还八年后,李白与岑勋受邀到元丹丘家作客。三人登山宴饮,饮酒作乐。李白得罪权贵,政治上受排挤,人生受打击,理想无法实现,只好借酒浇愁。于是写下《将进酒》来抒发心中的郁闷不平之气。诗歌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头,运用比兴的手法,引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同时暗含比喻,即时光像流水样一去不返,使人联想到孔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六句一方面写出杀牛煮羊,开怀畅饮,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另一方面表现出自信的情怀,自己的才华一定能得以施展,抱负一定能得以实现。“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自古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边喝边聊:富贵非我愿,只望醉不醒。圣贤皆寂寞,借酒浇千愁。怀才又不遇,我又能奈何。作者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心中的痛苦……“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式的夸张又出现了,波涛汹涌般郁闷的情绪到达极点,悲愤到达极点,来,把所有东西全部拿去换上好的美酒,我们大醉一场……全诗的情感由悲到乐,又由乐至悲,哀而不伤,悲而能壮,忧郁中有自信,愤慨中有豪放。他自言自语,自歌自饮,很会排遣忧愁的情绪,既不甘寂寞,狂放不羁,又慷慨乐观,自信满满。李白是谁?盖世天才仙才,超级自信自恋……所以他无需同情……
satellite1

satellite1

李白被后世誉为“诗仙人”,号“谪仙人”,还是位剑仙。李白十五岁开始写诗赋,社会名流见之赞叹有加,他喜欢道家,好剑术,喜侠客。李白十八岁开始独自行走在西南巴蜀等地,行侠仗义,增长自己的见识和阅历。二十六岁时开始游历大唐的大好山河,结识李邕和孟浩然等名士。李白二十七岁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三十岁谒宰相张说,结识其子张垍。多年后李白进长安,结识卫尉张卿贺知章等人,李白的诗文折服了贺知章,贺知章称其为是“太白金星”“谪仙人”。玉真公主倾慕于李白,提供住所,主动帮他引荐朝廷高官。李白一步步接近大唐统治阶级高层。唐玄宗李隆基见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如此称赞,便找来其诗句观看,顿时十分仰慕,立马召李白进宫,玄宗降辇走路迎接,还为他“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两人相谈甚欢,玄宗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如此宠信,不知多少人羡慕嫉妒,生出中伤诽谤。玄宗对李白的赏赐接连不断,渐渐地,李白对这些生活感到厌倦。天天写写诗喝喝酒聊聊天,啥也不用烦,想要什么有什么,荣华富贵唾手可得。皇帝叫他拟诏书,李白不愿意,直接说自己醉了写不了,然后权宦为其高力士脱靴。杜甫也在诗中描写李白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认为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还可以寻仙问道,可以干成更大的大事。最终李白在长安呆了三年,被“赐金放还” ,还不是贬谪。事后李白直抒胸臆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最后说回《将进酒》,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写的,他豪饮高歌,抒发人生感慨。李白当时的待遇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吗?烹羊宰牛、千金散尽、金樽、斗酒十千、钟鼓馔玉、五花马、千金裘,这些集合在一起,李白的待遇和才华,古往今来,有几人有资格同情?李白这只不过是和大家诉诉苦,说不想这事了,喝喝酒就行了,真说什么同情,李白自己还不愿意。各种人世间人人所求的东西摆在李白面前,他都不要,只想喝醉酒。李白一生,有无数从高到低的疯狂粉丝,皇帝宠信和公主倾慕,钱财不缺,还有举世皆惊的才华,什么大祸事都没有。这样的李白不必同情。这就是最好的他!
小妖晶

小妖晶

感同身受
chris8955

chris8955

看到这个标题,我又去重温了一下这篇诗词,将进酒 [qiāng jìn jiǔ],又有多少人读错了呢?我觉得,无论是怎样的人生,都不应该用同情二字来概括或表达。我一直信奉一句话,这也是我告诫我自己的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真的适用你我他。不行你去反思你自己做过的事情,哪件不是因为咎由自取而悔恨的?哪件不是因为拿不起又放不下而自责不已的?所以,我不同情他,因为他的这首词里,前边是自傲,后边是自艾(zì yì)。虽然说人都是矛盾的生物,但还是上边那句话,你既自傲,又何惧眼光,你既抱怨,又何谈失去。
潭心月牙Kaka

潭心月牙Kaka

我不同情一个酒鬼,我赞美一个诗人的情怀。
kittysnow

kittysnow

????????????
依然夜未央

依然夜未央

“借酒解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怀才不遇”是古往今来,对那些;尤其是文人墨客境遇的真实写照。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白居易:“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陈子昂:“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快酷王军

快酷王军

同情、有用吗?
麦子上的茶

麦子上的茶

月亮美女销魂酒,四海名川放荡游。磅礴宏大才非凡,鸿篇巨制流誉后。
bluenergy

bluenergy

从‘’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满怀豪情,到长安后发现理想和现实严重脱节。再到‘’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都促使李白借酒来激情饱满地感慨时空的变幻和人生的短促。 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曲柳柳成阴。将进酒等一系列饮酒后感慨人生的诗文将中国的酒文化抬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唐后太白酒应运而生,太白酒楼在神卅大地如雨后春笋。此种状况那里谈得上同情不同情呢?
veronicakevin

veronicakevin

谢邀。远非同情二字可表。一、李白的理想李白素有远大的抱负,"济苍生,安黎元",他立志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职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换句话说就是,每尝自比管仲、妟子,愿出山献策,辅佐君王,使天下大定,四海归一。这也是历代知识分子、仁人志士的朴素愿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可惜时代的局限,往往限制了士子们的上限,李白亦莫能外。二、李白的才华。立论前,可先恶补一下有关诗仙李白的"区块链":01诗仙。诗仙之名,揭示了诗人"白也诗无敌"的诗坛地位和影响,诗名之盛,李白如果排第二,则无人敢排第一,连诗圣杜甫都是小迷弟,其文学才华冠盖当时,"绣口一吐,半个盛唐"哦。如果从人尽其才的角度,量才录用,则李白当个相当于现代文化部长或作协主席的职位,“始当展其骥足耳”。惜乎,唐明皇只是令其“诗待诏",后又听信谗言,将其"赐金放还",几乎断了其积极用世的念想。02剑术、书法一流剑术精深。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剑术自通达",师从当时剑术绝世的裴旻,"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书法亦一绝。书画造诣极深的宋徽宗赵诘,评价李白上阳台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以其在这两个领域的深耕和造诣,当个体育部长或书协主席也能有一番成就。03善于交往和社会活动李白的交往对象广泛。下起布衣,如汪伦、孟浩然、岑夫子、丹丘生,历抵卿相显贵级,如玉真公主、贺知章、李邕、韩荆州等,更不用说与王昌龄、高适等文人群体了。儒道释融通,多领域出击,纵横各派,与各阶层打成一片,其于修道浸淫尤深,"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拔动了向往神仙生活的普罗大众的心弦。且潇洒俊逸,国士风采,帅气爆表,曾先后娶过两任宰相家的千金。对外交往也颇有建树,曾与日本友人晁衡友情深厚,留有名诗“明月不沉归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另据冯梦龙《李谪仙醉草吓蛮书》,李白还通晓番邦"小语种",对于番邦威胁如不识番文即开战,而皇帝震怒于大臣们双目如盲、一愁莫展的蛮邦国书,流利地译成了普通话,对挑战唐朝的蛮国,竟用三寸不烂之舌,以番文回复,把个番使吓得面如土色,愣是让番邦从此岁岁来朝,年年进贡,真可谓一纸贤于十万师。由是观之,给其一礼部尚书干干亦非为不可。三、理想的丰满干不过现实的骨感同时代诗人中,官职和成就最大的要数高适了,做到了节度使一级,一方诸侯,封疆大吏,想当游梁宋时,也与杜甫一道是李白的小迷弟,但因抓住了机遇而青云直上。杜甫也曾入朝为官一左拾遗,但因为人耿直而不受皇家待见,直至被贬出朝外。后世大才苏轼,也因书生气足而不见容于官场,改革派和反改革派全得罪个遍,最后死在贬適归来的路上,但其理政才干并未被埋没,“苏堤"造福于民、闻名于世,教育培养的苏门四学士也出类拔萃,留传的美食“东坡肘子"等亦为吃货们所点赞,有点扯远了。而李白就悲苦多了。在象耳山下,以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治学,学成后出山、出川,但满腹才学却无用武之地。直到四十多岁才有幸被皇帝召见,惜乎只被当娱乐诗人见用,后又被小人进谗言而被免,心情何其苦闷。晚年又被永王拉上李家争皇权之船充门面,而差点丢了性命,终生不得志。这都是封建时代"家天下",君主独裁制度造成的。四、李白的无奈和选择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借洒浇愁:"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但李白并未沉沦,逆境中的李白是伟大的,其浪漫主义的天性爆发出乐观主义的超一流战力值。权贵们“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老百姓是识货的,李白以极其杰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开创了诗歌的一个新时代,其歌行,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定式,笔法多端。李白在词坛上处于开山祖地位,其作为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词人,赢得了后世的尊重。而李白的心态更为后世们树立了一个对标点,再难,再恶劣的环境,也难不倒乐观主义的人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滥权又奈我何,老子在未受权力污染的诗歌长项鄙视你,让苍生享受到美伦美奂的顶流诗歌,照样万世流芳。五、启迪意义01于个人"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纵使逆境来袭,亦以一笑对之。从辉煌到落寞,没啥,人还在,希望就在,不必抑郁,不要自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02于社会完善制度和机制,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成为基本准则。只有人人树立这个意识了,才会形成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磅礴力量,使李白、张白、元白及各白的白子白孙们,不再遭遇怀才不遇,明珠暗投,而“万马奔腾"大显身手。03放眼于世界"文艺复兴"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科技水平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立足实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管理经验,迎来了经济腾飞。全球化时代,创新和创业成为走向未来的双足,倘若李白再世,"当惊世界殊",一定会实现自已的理想,顺带着拿诺贝尔奖拿到手软。
我乐我勇敢

我乐我勇敢

刘老师96283原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何来“遭遇”之说。那我就顺着题主的思路先来推敲“遭遇”所涵盖的内容:是深陷囹圄的境遇,还是穷困潦倒的窘况,你只要细品读这首诗,得出的结论是二者皆可抛,既然如此,何来同情?这首诗的闪光点就在于观表面现象是“借酒浇愁”,实则包含着积极的思想内容,用今天一句时髦的话:满满的正能量。即:不必为人生短暂而忧伤,不必为人生挫折而烦恼,应当相信未来,相信明天,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绝非是一种沉沦,大可不必同情。一《将进酒》原诗:诗仙李白的《将进酒》为无数的迁客骚人,芸芸众生所折服,他的《将进酒》虽是劝酒歌,却给我们展示了一副副生动画面:画面一:君不见滔滔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朝如青丝暮成雪,两个君不见,然则直抒胸臆,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必将使我有用武之地。即使钱财散尽了还会回来。这幅画面气吞山河,大气磅礴;画面二:让我们宰牛,杀羊,暂且尽情作乐,正应当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当然这三百杯是夸张) 陈勋先生啊,丹丘先生啊,快快喝完这杯酒,不要让酒杯暂停,我为你们歌一曲,请你们侧耳倾听,钟鼓馔玉不足贵,只愿我们长醉不再醒来,这画面生动形象,豪爽惬意;画面三:自古以来圣德贤人都寂寞无闻,只有寄情美酒的人才会永远留下姓名。譬如那陈王曹植曾在平乐宴饮,尽管一斗酒十千钱(在当时已经很昂贵了)仍旧恣意寻欢。主人你为什么说钱少呢?只管去买酒,让我与你们欢饮。五花马,千金裘快快拿去换美酒,让我与你一起消遣这千古忧愁。这幅画面引经据典,光彩照人。二 细细品味 跌宕起伏,志在必得:全诗大开大阖,霸气豪放,篇首,既用两个“君不见”领起,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气势磅礴,并且诗中屡用巨大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表现豪迈诗情和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其独特之处,无人可比拟。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气势与力量。品评到此,我们还须同情吗?李白诗歌内在韵律上的特点是大起大落。就《将进酒》而言可概括为:一起一落;再起再落;再起:1.诗的开篇是两组长句:一组长句把黄河的壮丽说得更壮丽,面对壮丽的河山,诗人豪情满怀,欲有所作为,这是诗情的第一次大起;另一组长句,把短暂的生命说得更加短暂,表现了诗人因仕途不顺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对虚度年华的恐惧,仅此而已,这是诗情的第一次大落。2.然而诗人拒绝消沉,于是诗情再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里说的:人生得意,当然不是现实,而是憧憬中的未来,所以,他要为痛饮满杯并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绝唱“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充分肯定,况且这一豪放的诗句即全诗的主旨据此明朗,这铿锵有力的诗句所表达的是使命感,自信,坚定,志在必得的情怀。“千金散尽还复来”,仍是信心满满,这不仅说花钱豪爽,更是对前景的乐观,这是诗情的第二次大起;接着:“请君为我倾耳听” “但愿长醉不复醒”,这是对现实的不满是牢骚,是诗情的再次低落,对古代著名的“饮者”,诗人举出了一个三国时期的陈王曹植,因为曹植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所以借酒浇愁。诗人就这样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这就是诗的第二次大落;3.诗人不甘心“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需沽取对君饮,甚至说“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诗人不因现实的不得意,而否定未来,为了诗人肯定会到来的未来,他要痛饮高歌,把过去的一切不快“万古愁”彻底销掉,这是诗情的第三次大起。结语:诗仙李白《将进酒》中的不平,只是诗人政治报负不能得以施展,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宣泄,仅此而已。据此我们无需同情,反倒诗人给我们留下的千古绝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倒是值得我们深思……2020年6月23日于北京原创
薄情的红唇。

薄情的红唇。

这个世界其实很多看得清问题的人,但是难点在于能改变世界规则的人。李白当官这些年并没有什么业绩,也没有能力改变。所以从当官这个角度他没有没有特别,被贬也是政治原因,并谈不上是非曲直,请问我要如何同情。官复原职又如何,只是回到原岗位继续喝酒作诗罢了。从诗人角度他就是千古一人。(单讲诗词造诣的确比杜甫强一些)所以请李白的粉丝不要再 给诗仙额外的能力了。他并没有力挽狂澜改变世界的能力。所以,官场的李白不值得同情
米狸 ❤

米狸 ❤

做出同情这种情感判断之时,至少应该在了解其背景的基础上进行。从唐代文官制度看李白的「失意」——读赖瑞和「三官」三部曲有感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千古名作《将进酒》一诗中,以落拓不羁的笔触,把个人的境遇,人生的困顿,胸中的豪气描绘的淋漓尽致,蕴藏其中的不能抑制的情感超越了时空的界限,感染了每一个汉语的使用者。然而,诗歌是对真实历史的抽象描述,凝练优美的语句背后,往往湮没了那种情感所根植的社会事实,这对阅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因此,如果我们需要理解这之中的层层的隐义,就需要尝试把诗人的语境重建,在他们的语境中借以理解他们的所述,唯有这样,才有可能触摸诗歌背后的诗人之心。对于李白来说,他那些动人至深的诗文,写作的目的往往不是简单的「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大鹏赋),而是想「特请拜一京官,献可替否」(为宋中承自荐表)。这类目的,从唐代制度史上考察,并不是什么怪论。白居易也曾以其诗文投谒,可见一斑。唐代文官,最开始的基层官,一般是校书郎,或者是正字。晚唐诗人李群玉(813?-861),擅长写诗,令狐绹推荐李群玉的状表中,以「佳句流传于众口,芳声籍甚于一时」称之,可见其当时诗名之盛。而李群玉向唐宣宗进诗「歌行、古体、今体七言、今体五言」四种三百首,宣宗读过之后特别称赞其曰「异常高雅」,因此就拜李群玉为宏文馆校书郎。这种待遇,是李白等人所不敢望之的。这里需要向读者交代一下,按照唐代人自己的理想中的升迁图,通过科举或者制举之后,最开始的基层文官往往希望是校书郎(李群玉正是如此)、正字、参军、县尉,开元年间,则是巡官、推官、掌书记。不久升迁,到中层文官,就希望是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令、司录、录事参军等,开元年间,又增加了判官一种。到了高层文官,则是御史中丞、御史大夫、中书舍人、谏议大夫、给事中、侍郎、尚书、仆射、州长史、州别驾。刺史、都督、都护、观察使、节度使、盐铁使、转运使等。这些官职,不仅硬性条件(诸如待遇问题)好,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都是「清要」之职,不是世家或者是名流出身,往往是没有机会担任这些官职的。李白没有选择考科举,显然他与这种不断迁升的考功体系是无缘的,凭借这种出身而介入治天下的可能也就没有了。由此而言,李白大概想走的是那种被天子直接征召起用的路子。依照旧唐书、《新唐书》、《唐才子传》等书的记载,李白生平,做过一个「翰林待诏」的官。这个「翰林待诏」,在后人眼里,似乎就是「天子征召起用」的。但是实际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翰林待诏」,其实并不是那种我们通俗理解上的、那种能参与政治事务的「翰林学士」,反倒是接近技术高工的「翰林待诏」。前者是出身科举或者制举,或者就是开国名臣。擅长文词,玄宗以前有这样一群人,但是没有这种名号称呼;后者是以琴、棋、书、画、医这些实用技能,不需要有科举或者制举出身。本来这两类人,玄宗初都称为翰林待诏,或者又称呼为翰林供奉,但直到玄宗开元二十六年,通过设立了学士院,把前者同后者予以区别,前者才固定有了「翰林学士」这个讲法。这一点,很不起眼,但是很重要。因为这两类「翰林待诏」甚至对于未来在官场中的迁转也有着不同意义。前者这种待诏往往是带有自己真实的官衔,是升迁过程中的「中转站」,工作任务也常常是替皇帝撰写诏诰。而后者则是布衣之身,进入翰林要颇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官衔,工作任务就是用自己的技术奉承皇帝,并且,他们往往就是一辈子以此为生了,很少有擢为朝中大员,介入官僚政治的。而李白所担任的「翰林待诏」,由于李白本人不是出身科举或者制举,所以没有官衔,没有升迁,都是不足为怪的。借用敦煌残卷(伯2567,伯2552)上的讲法,李白可以称呼为「皇帝侍文」,也可以用赖瑞和先生的讲法,称呼其为「诗待诏」。其在翰林中的作用,直白点的话说,就是写诗娱乐玄宗。。由此来看,李白以白身被拜为翰林待诏,其实质与起用政治人才的「天子征召」相去甚远,指望从此一举登上政治高位,那是不可想象的。永贞中,「二王八司马」的王叔文,其起家是做了十八年的棋待诏,逢迎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顺宗,得其欢心,才一举登高。但这种境遇在唐代都是比较罕见的特例,对比李白,可知其生平从未有过什么机会能够一遂其心愿的。而理解了李白这种「诗待诏」的性质,那么就能够明白唐玄宗对其召之即来,「下輦亲迎」;挥之即去,「赐金放还」的举动并不是什么昏庸之举。(如果说李白同那种出身科举或制举的翰林一样,那么玄宗不可能做如此之事,迎接他的只不过是贬官。)正因为李白没有科举或者制度的保障,所以他的得意与失意,就是看当朝的皇帝对他的亲密不亲密,欣赏不欣赏。在意时,可以亲手为其调羹,觉得不满意了,下诏放出。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唐代人对于凭借技术而成为「翰林待诏」的人是非常轻鄙的,这一点赖先生有着非常精彩的述评,此处不赘。由此来看,李白的在后世人眼里值得称道的「出仕」经历,在当时而言其遭遇是近乎「倡优蓄之」。明白了这一点,再来看李白的《将进酒》,就能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诗作的内涵。根据詹锳先生的看法,《将进酒》一诗作於天宝四年,也就是李白「赐金放还」之后的第二年。照此,诗中「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一句,就不单单是用刘伶的典故,而更是追忆其当时与贺知章,怀素等八人相交,痛快喝酒而著有「饮中八仙」名号的快意之事了。并且,与八仙之时的快意对比,虽然李白在翰林时,能够有「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落拓不羁,但是其「诗待诏」的特质,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在放肆的同时,让其治天下的愿望一得伸展,而诗作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一句,恰恰正是被放还之后内心苦闷的写照了。当然,赐金放还并不是意味着李白从此与政治绝缘了。他还有一条路子可以走,就是通过幕府介入到政治里。这一点他晚年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就足以说明了。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史料里并没有李白在永王李璘的幕府中担任何种官职的记载,一般而言,像李白这种有声名的人被辟幕府,往往担任巡官,不久即升迁为推官和掌书记——这是在幕府中,最基层的文官官职。今存新、旧唐书李白本传和唐才子传中,都对李白在永王李璘幕府之事十分模糊,所担任官职一无交代。中唐人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一文,甚至为墓主讳,直接把这段历史抹去。由此来看,李白在永王李璘的幕府的境遇,也并不是那么好。亦即这里似乎指明了一点,李白的政治才能恐怕并不见得高明。如此,再来读《将进酒》,内中有句曰「天生吾徒有俊才」(传世本一般写作「天生我材必有用」,属于后人改动),这里的「俊才」,大概只是说其文字水平很高而已。与常人理解里,那种治天下的「才」,毫无相干。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将进酒》一诗虽然文辞优美,情真意切,十分动人,但是也就仅仅限于此,要是把这种看成政治人才的自挽与书愤,那就陷入了被构造的幻境——「文学才干高的人,政治才干也高」。更进言之,对于李白通过《将进酒》中写出的个人遭遇,并不能产生那么大同情心来,因为这并不是「不得时、不得位」的事,而是说走了这样一条干谒政治的路子,就必须要面对这样的结果。这一点,读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也能够明白。范文言,「公自量疏远之怀,难久於密侍,候间上疏,请还旧山。元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後患,惜而遂之。」很明白的把李白赐金放还之事,塑造为自己的上疏求自放,而有意的不提这实际上是「斥去」(旧唐书·李白传)。这足以昭示李白的在翰林作用,对于当时的政治事务并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能够看出李白所谓的「翰林待诏」的地位,恰恰符合我们上文的讲述。依此附言,范文中的「遂直翰林,专掌密命。将处司言之任,多陪侍从之游」几语,除了「侍从之游」,算得上是实话,「专掌密命」、「司言之人」就是典型的谀墓之词了。总之,当我们了解了唐代官职的升迁运作体系,把李白的遭遇放入这一体系中来考察,就能够明白,李白的遭遇并不是那种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不得时」、「不得位」——因为我们使用「不得时」、「不得位」这种词汇时,往往认定了被形容者具备「时」与「位」需要的出身或能力,而李白恰恰并不是由科举或制举进入的「翰林院」,在「翰林院」中也并不是担任那种政治人才的「翰林学士」,甚至其本身可能也缺乏政治才干,只有文才高于世人。而也正是因为此,看上了其诗才的唐玄宗,在开始可以特地将其招来,宠遇甚厚;不久之后又可以「斥去」、「放还」。所以,对于李白的这种境遇,个人而言并不会产生通常意义上的同情成分。然而,李白用其生花的笔触,把这种境遇凝结成了《将进酒》这篇非常动人、非常豪放的诗歌,让那种奔腾,跨越时空的界限扑面而来。并且,只要是个汉语的使用者,就不可能不受这种奔腾的感染。这无疑又非常令人敬佩与追慕,因为面对曲折而惨淡的人生,李白这种奔腾的豪情,会给予人以极大的力量,在其黑暗的夜空里,迸出一片璀璨的星星来照明前路
东海渔夫

东海渔夫

回答:我对李白最狂放的一首诗,倍加有感。大诗人情感激昂,气势豪迈。李白是一个非常自信的真性情之人。他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可看他对自已的文采自信的程度以达到一定的高度。他后豪气征服了所有文人。真是笔落惊天地,墨滴大唐魂,他超群的笔力,伟岸不羁的精神,大气磊落,心胸宽绰,唾弃世俗,不卑不亢,为后人的诗文化建功立业,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蒋萌神

蒋萌神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