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基本都是90后了,80后都去哪了?

最新跟帖
淋雨而歌

淋雨而歌

80后男的都自己创业了,女的都在家看孩子呢!

黄华-2号

黄华-2号

80后不是早就退休了吗

Mansi-

Mansi-

真相了,的确是这样,身边越来越多的90后新人,甚至还有00后,而80后越来越少见。

特别是答主待过的广告业,一水的年轻面孔,活力有朝气,反倒是我们80后都绝迹了。

偶尔看见一些80后,他们大多也是老板、总监级别的人,基层岗位都是工作经验较浅的新人。

那80后都去哪了呢?其实他们大多换了一种形式在职场。

一、创业当老板

很多人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后,大多会离职自己创业。

开公司是比较常见的形式,像广告业,广告公司真是遍地开花,只要拉几个人合伙就可以将公司开起来。

当然,要想活下去也挺难,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客户资源,出色的创意人才。而且老板必须谈得了客户,比得了稿,这样才能减少人力成本。

创业真的是九死一生,很多人在成功前就倒下了。当他们创业失败后,也很少会去找工作,安安分分拿死工资,反而会想方设法的再次创业。

很多80后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

二、自由职业者

以前常说,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有自己的Plan B,很多人都会开拓自己的副业。当副业收入远超本职工作时,很多人会选择辞职,全力做副业。

这一趋势,就催生了很多自由职业者。特别是微信、头条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进来抢占一杯羹。

三、退回二线城市

很多人到了到了年纪后,又无望在北上广站住脚跟,会选择退回二线城市或老家,考公务员,当个体户......很多80后都流入了这样的岗位,所以在一线城市就很少看到80后了。

四、成为宝妈,从事保险业务

不知何时,朋友圈里越来越多的保险推销,大多都是女性朋友发的。

他们在成为宝妈后,也想有份工作减轻压力,但又不能天天坐班,保险行业的自由性质,使得很多宝妈加入。

其实,无论80后无论在干什么,都是在努力的生活。毕竟,人到中年经济压力超级大,不奋斗不行。

社会的残酷,岂能压倒他们,只会越挫越勇,加油!

MintHana

MintHana

80后都老了,上不上下不下,基本没公司要,家里还有娃,一般不是自己做就是有钱吃房租了,还找工作?

苦咖啡

苦咖啡

80后小部分当领导,当老板了,部分回家待业撸猫,小部分当租二代拆二代,而我正在和35岁作斗争,总之离退休还30年,混30年也是需要勇气的,想起来还是鼓起勇气丢掉面子,出去找工作了,适当的放低姿态,降低要求,是80后平民玩家们自我救赎的首要任务,心态要好

vickygao

vickygao

我觉得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趋势吧。就像以前有人会感叹70后去哪里啦?60后去哪里啦?等等!

职场就是这么现实,职场从来都不以年龄来判断一个人到底有多厉害,而是以能力说事情。你的能力不高时,即便你的上司比你年轻,你也得服从他的管理。当然,职场中每时每刻都不缺乏逆袭的人,只要你认准目标不放弃,专注在一个领域持续深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也可以慢慢的走出自己的路。

说问题答案,80后的去向,无非就是以下四个方面:

小部分人走向企业金字塔的塔尖,做到了中高层管理者。职场的发展都要遵循量变到质变的转变过程。80后们经过了很多年的职场打拼以后,有一部分人开始从基层慢慢的爬向了中高层,最终成为了公司的中高层管理者。当这些人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以后,接下来他们主要做的就是一些管理类的工作,至于基层的一些执行类的工作,他们就会安排给一些更年轻的人去做。

有的人在职场上打拼了很多年以后,开始想办法自己出去当老板。对一部分80后来说,当他们在职场上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就不想再继续给别人打工了,他们也想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于是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人出去自己创业自己当老板,然后招一些人过来给他们打工。

有些人有自己追求,他们开始做自由职业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除了那些走向管理层和离开职场当老板的人之外,当然还有一部分人会选择离开职场做自由职业或是去干一些他们自己想干的事情。经过多年的职场打拼,有的人已经很厌倦职场的环境,他们不想继续在职场那种环境中工作了,所以他们就想换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每天被公司压榨。

还有一部分职场人被生活所迫,依然在职场的中底层混着。当然,在职场上还有一小部分人,他们混的并不怎么好,但是他们又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所以他们就不得不在职场的中底层慢慢的爬着。他们每个月虽然挣得不多,每个月的工资也刚好够维持家用,但是他们每天还是不得不看老板和上司的脸色工作。

Tiffany旻

Tiffany旻

哈哈哈哈哈

我好喜欢下面的回答

我来告诉你,80后去哪儿了?都被忽悠创业,然后十个里边九个吃到苦头了正拼命的在找工作呢,发现找不到,你猜发现职场中80后越来越少了。

Noah’s

Noah’s

80后逐步走向后台主力,此乃年富力强经验使然。

第九棵香樟树

第九棵香樟树

像你这么说的这么好,80后,不是做领导就是做生意,要不就接接手家族企业好像80后都没有打工的了,是很多的70后80后已经面临中年危机,既没有生意可做,又没有工可打,只能去降低身份去做最脏最累的活,去维持生计,这才是真正的现实!!

星

问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个90后。

这就像孕妇效应,你怀了孕,好像到处都可以看到孕妇。你买了辆蓝色有车,好像满大街都是蓝色的车。

当你专注于某一领域时,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人或事就会特别吸引你的眼球。

不过仅从职场上来说,90后年龄大约在20-30岁之间,要么初入职场,要么正在职场奋力打拼,他们大多还处在职业发展的生存或发展期,正是值得努力的阶段,这个年纪的人也正是职场的主力。

80后,年龄大约在30-40岁之间,大多已经到达管理层或成为技术骨干,混的好的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或者创立了自己的公司,甚至还有些成了家的,特别是一些女性,另一半可以负担家庭经济压力了,女性就选择退出职场,相夫教子了。也有些人经过前10年的职场积累,有了资金和资源,选择离开职场,实现自己其它的人生梦想。

不管是80后,还是90后,每个人的职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和计划,只要自己认可,活出自己就是精彩!

张小新

张小新

因为问题没有详细确指范围,哪类城市,哪类公司,哪类行业,就一线城市而言,因为市场竞争的关系,80后们因为学历、能力和年龄的问题,已经退出了一线战场,退居到二线后勤工作居多。

或是一些原在北上广打拼的人员,也都成了家,回到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这个根源还要追溯到前几年房价的快速上涨,让很多家庭焦急的买了房,买不到大城市也买了自家的,而这两年因为经济的下行,很多人都被迫的考虑回到购买的住房生活,放弃了理想和目标。

80后们实际并没有退出职场的舞台,就每年GDP的创造力看,核心仍是80后作为生力军,他们在选择给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以及为更年轻的90后们打工,他们所掌握的技术,不能算先进,但经过十几年的试错磨合,可以帮助新兴产品少走些弯路,这是肯定的。

再有就是企业的招聘要求,考虑加班,接送孩子问题,大多选择35岁以下的员工,这无形中为80后们设置了门槛,逼迫着他们不得不去另谋生路,我们所看到的现状也将是未来90后们要面对的。

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上班族的比例只有不足一半的水平,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公司或工厂之类的,诸如其他服务业都是靠民营,自发开拓的,社会的平台越来越开放,这也是时代发展的机遇。

职场实际和年龄关系不大,重点看一个人的认知程度,如果不愿探索,找一份固定工作可以谋生,如果看得更远,就不要把自己窝在一个小空间内,因为社会已经在开始铺路了,难道还要等路全修好,再走过去么?

破裂de蘑菇

破裂de蘑菇

退休了哈哈

krisk

krisk

上班10年,小一点的也30了吧,这个年龄都已经成家,家庭事业都已经基本稳定,孩子教育要花钱,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父母都已经年龄大了,没有多少积蓄,还要赡养父母,当然也得花钱。我们本身自己,在当今这个高消费的社会,生活没有不需要钱的,上班十年,工资稳定,家庭生活一般,如果辞职,一是没有稳赚不赔的事,天上不会掉馅饼,投资没有钱,还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所以就犹豫,轻易不辞职。二是,十年上班已经养成了一种生活技能,就是上班挣钱,如果辞职,对于社会强烈上强烈的竞争,没有技术,没有特长,该从事什么,何去何从,一头懵。所以十年上班后,辞职的人不多。


winnievictory

winnievictory

80后的职场人,他们的年龄大约在30到39岁,有7到16年的工作经验,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经验经历,他们一部分人会通过公司的晋升机制及个人的努力,晋升到公司的管理层。


而90后的员工,大多数涉世未深,所以还处于公司的执行层。一个公司,当然是基层员工要多于管理层,所以你会觉着好像职场中都是90后了;

传统的央企系统,大约有4000多万员工,地方国企也有4000多万员工,这个群体的平均年龄是超过40岁的。因为多年来,国企的老员工负担重,引进新生比例低,整个行业的平均年龄是在不断增长的。

比如,我原来所在的老国企,员工平均年龄45岁,因为十年几乎没有新引进毕业生了,没有年轻的新人补充进来,存量员工的平均年龄是逐年增长的。员工平均年龄45岁,管理层平均年龄50岁左右。

很多传统的行业或企业,由于老员工比例过大,年轻员工补充不足,新陈代谢的功能都丧失了,员工队伍没有活力,缺乏创新力,企业也就半死不活。

现在整个职场业态的底层架构,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十年来,大众创业,数以百万级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尤其是创业型公司,如同星火燎原。据统计,创业型公司2年存活期不到20%,创业公司如同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中小型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包括一些小生意,个体户、小超市、小商店、小摊小贩,等等,消化了80%的就业人口。传统的国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体系,消化了20%的就业人口。

当然这个和公司以及部门性质有关,除了因为公司是互联网人工智能AI,更因为产品是英语,面对大比例的成人群体,其中25岁—30岁职场白领居多,他们也大都是90后,招聘同龄人,彼此所处的人生阶段差不多,聊天更方便,更有共鸣和感同身受。

garui

garui

回家养老种田了!

梅念想

梅念想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