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对外战争的胜率低于宋朝,为什么给大家的形象是唐朝军事力量更强大?

最新跟帖
Rachel韵韵

Rachel韵韵

攻势与守势可不是同一回事,攻势劳师远征,大多在不熟悉地理,没有人和的条件下作战,守势完全在自己的主场作战,站了天时地利人和,依照宋的攻守双方胜率看,唐朝是强的没边了

★§鬼舞者^^

★§鬼舞者^^

孙子兵法曰:百战百胜之兵,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啥意思呢?

百战百胜之兵,不是最完美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何解?

第一句,所谓百战百胜,意思分为两段,百战,百胜,那么问题来了,第一,既然百胜,为何还百战?第二,百胜则易滋生骄气,百战则民疲国弱,以骄气使疲民,安能长久乎?

第二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说不能战,也不是说,不敢战,而是能战而不战,示之以大国之风,消之兵祸。

不然,我为大国,彼为次之,终始我输99次,只要我赢一次,你就全盘皆输,纵使你赢了99次,只要输一次,你就什么都没了。

对比唐宋,唐较之周边诸国就是一个巨无霸,偶尔败个一两次,连大将都不用换。从新打过就是。但是宋朝比他北边的辽金,包括后期的蒙古,都算不上大国,纵使经济实力高出一大截,但是宋朝重文轻武,军事实力和北方几个哥们悬殊其实不大,纵使赢了99次,只要主力被歼灭一次,就全完了。

其实这句话也可对比今日之中国和某国际无赖。我泱泱华夏,底蕴之深厚无人可及,避过周边蕞尔小国之挑衅,非不能战,而实不战,就是要行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也。

古人的智慧深不可测,望诸君不负先人之厚望,砥砺奋进,为我中华之崛起而奋发图强。

谨以此文与诸君共勉!



licheng

licheng

一个进攻一个防守差别很大

美景于心

美景于心

这个问题,我记得回答过很多遍了。

先不说你统计是否准确。这是一个打人和被打的区别。(按题主的数据)唐朝对外战争主要是唐揍别人,好比是唐揍别人100拳,被格挡了45拳,可是,还有55拳揍到了人;而宋,主要是挨揍,被揍了100拳,格挡了70拳,不还挨了30拳?

而且,唐朝分盛唐、中唐、晚唐,盛唐是当时最强,吊打周边各国,这就是历史地位。大家口中的大唐也是指这个时期的大唐。而宋,连辽、夏都没能统一,所以,历史地位不如唐。

陈小玄

陈小玄

唐军的战斗力100%强于宋军,单纯地比较战胜率是没有意义的

有人说唐朝是尚武的朝代,宋朝是崇文的朝代,其实这种评价是非常片面的。宋朝崇文抑武确实不假,但唐朝绝非单纯地尚武,唐朝是即尚武也崇文。

在宋朝之前,文武官员的地位是基本平等的,武官也是可以参与讨论顶级军事决策的。而且唐代非常热衷于对外扩张,并在边疆设置了一种军事单位叫做“藩镇”,并任命武官担任藩镇长官节度使。

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结束长达数十年的皇族内乱,开始了强劲的对外扩张。此时边将的升迁皆以战功为标准,这促使节度使更加热衷于对外征战。毫不夸张的说,这时的唐军是能动手绝不动嘴。

当然唐军也不是百战百胜,特别是在对吐蕃和对南诏的战争中,唐军也是多次遭遇惨败,前后损兵折将十多万人。

但是凭借着雄厚的国力,唐军仍旧屡败屡战,持续地向外进行活力输出。在安史之乱之前,唐军在对外战争中都是处于攻势。而在安史之乱后,虽然唐朝国力大衰,但唐军仍旧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多次主动出击吐蕃和契丹。

中国作为一个农耕民族,对于耕地的依赖性特别大,先天就不具备对外扩张性。因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蛮夷的土地根本没有价值,反而还要浪费金钱去驻军守备,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凡是汉人建立的王朝都无意去开疆扩土,但唯有唐朝是一个例外,终唐一世,外战不绝。

唐朝的灭亡是源于武人内乱,加之五代十国时期军阀割据,使得宋朝统治者开始有意识的打压武人地位和权力。

宋代对今天最大的贡献是建立的文官制,将军队彻底沦为政府手中的工具,保证了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从宋朝之后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武人作乱的情况,而文官制也成为今天绝大多数国家政治的制度。

不过宋代对武人的打压有点矫枉过正,宋代武人的地位空前底下。为了防止武人佣兵作乱,宋代就统兵全和掉兵权分离,流水的军官铁打的兵,军官根本无法掌控手下的士兵。

而且每逢遇到大灾之年,宋朝政府就大量招募流民当兵,以解决老百姓生计问题。但是这种行为导致宋军的数量过于臃肿,冗兵情况严重。而无差别的大量招募的士兵,也造成了宋军兵源质量层次不齐。这样的军队战斗力如何暂且不说,单是战斗意志就无法保证。毕竟在宋代当兵就是谋一份差事,拿钱干活,犯不上卖命。

当年金兵南下之时,宋军就出现大量临阵溃逃的现象。面对着金兵铁骑,大批宋军一触即溃。金军在强渡黄河之时,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从容过河围困东京。

在北宋灭亡后,南宋政府迅速调整政策,给予地方武将更多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默认军队私有化,军官对于军队的掌控大大提高,可以有效地控制兵源质量,极大的提升了宋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最终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

(中兴四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画中背箭拿弓的人都是随从)

当然,宋朝的疆域不大也不能全部归咎于军队战斗力薄弱,对手的强大也是一个方面。

到了宋代时,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文明程度已经很高了。辽和西夏的军事装备皆不逊于宋军,这些对手要比汉代的匈奴、唐代的突厥难缠很多。金军甚至出现了铁浮屠这样的重装骑兵,这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装甲。

面对着已经是满负铁甲的敌人,宋军也不得不放弃了唐代的横刀,开始寻求更加有效的破甲武器,于是宋军换上了长柄大刀、狼牙棒和流星锤,甚至大量研发火器。

(唐代横刀类似于今天的日本刀,这种刀由汉剑发展而来,刀身笔直,外观精美,但是不再适用于唐代之后的战争,于是慢慢地被中国人所忘遗忘,直到近几年才重新兴起)

纵观整个两宋时期,宋军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特别是到了南宋,宋军打得都是被动地防守击溃战,即便是打赢了也无力追击扩大战果,因为没有战马,加之自己也是身披重甲,压根追不上对方。

并且防御战是不能输的,万一打输了就有亡国的风险。而反观唐朝,唐军基本都是进攻别人,赢了就攻城略地,输了大不了回来,来日再战。

烤肉菜

烤肉菜

唐朝的战争都是在哪个地方打的?宋朝的战争都是在哪个地方打的?唐朝打仗赢了开疆拓土,输了下次再来,宋朝打仗赢了保家卫国,输了亡国灭种。这感觉你能懂吧。

元宝娘

元宝娘

一个是进攻,大部分决战境外,一个是防守,决战境内。

˜我的碧海蓝天

˜我的碧海蓝天

唐是出门打别人,宋是在家被别人打,这能一样吗?

sarah_wang1986

sarah_wang1986

抗战期间,我国军民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与损失。如果从纸面上看绝对应该是失败的一方,然而最终却是我们取得了胜利。可见通过统计战斗的胜率来评价各朝各代军事力量的强弱本身就是不严谨、不科学的。

历史上通过诱敌深入做铺垫,最终一鼓而下的成功战例比比皆是,如果按胜率计算那数据一定很难看,然而谁能否认那确实是货真价实的胜仗。

每次战斗都有其特定的用意,只要最终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就是不折不扣的胜利,哪怕需要多次失败做铺垫。这点上唐朝胜过宋朝太多。

唐朝的开疆拓土规模与纵深为历代历朝之最,而宋朝始终未能突破西夏、辽、金、蒙古的封锁与压制,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高小包子

高小包子

唐是进攻,越打越强大,宋是防御,越打越弱,在几场关键战役中,宋都是输的,不然哪有南宋,还不是跑到南方去的。

aimjerry

aimjerry

首先唐朝强盛的时候国土面积很大(安史之乱前),唐朝打仗都是主动进攻别人,说的不好听是侵略战,宋朝大多被动防御,反侵略。唐朝打进攻是歼灭战,以彻底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而宋朝打防御往往是击溃战,只能把敌人打跑,并不能斩草除根。不过宋朝的军人也是好样的,因为他们大多数情况是步兵打骑兵,很不容易的。

Jo_Tal

Jo_Tal

宋朝前期都是五代十国,秋风扫落叶,后期针对西夏,辽金。大战则大败,小战接触歼敌少数,是以接触战胜对兵团作战胜,孰优孰劣?

心诚则灵

心诚则灵

唐朝的胜大多是大胜,或者说为灭国的胜利,斩首数万,俘虏部众数十万,牛羊数十万的。唐朝中后期的对外战争的失败胜少败多,但还是具有对周边外族压倒性的优势。

而宋朝因为缺少养马之地没有骑兵或者骑兵不足成建制,无法形成追杀之势,很大程度上的减少了杀敌数,杀敌数百就可以上报大胜了。 且对于辽国的收付燕云十六州跟澶淵之盟前的大战跟西夏的好水川之战都以大败告终。

Hi_陌先森

Hi_陌先森

唐战争几乎都是对外,胜则灭敌国,败则退回休整准备下次再打,所以在敌国打灭国之战胜率低。宋战争几乎都在国内,胜则国土不失,败在丢城失地,本土作战所以胜率高。结论就是唐强而宋弱。

jason.W

jason.W

一个是进攻,一个是防守

up_to_up

up_to_up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