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平仄的解释越看越懵,谁能讲地通俗易懂?

如题,古诗的平仄的解释越看越懵,谁能讲地通俗易懂?
提到的作品

[作品]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这本...

王力

最新跟帖
xujingcheng1978

xujingcheng1978

       首先谈谈什么是“平仄”,其声调有何特征。一般而言,“平”声字的声调较为悠长、平直。“仄”声字的声调较为短促或富于变化,如升降、顿挫、曲折等。例如:你读一下“巴、拔、把、罢”就会发现这四字声调的不同,其前两字发声是平直或悠长的,而后两字是短促和上挑的。前二字为平声字,后二字就属仄声字。

        再谈谈传统诗词为什么注重平仄。汉字多为一字一音,其发音分属四种声调又归于属“平仄”两大类。传统诗词是大美的文体,每个句子都须把平仄两类不同的文字穿插起来使用才能产生“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优美声音。否则,读起来拗口而不通顺。为了更好的规范用字,古人把这种平仄组合固定下来,形成了“平仄格式”。

        最后再谈谈“平仄”应用。古汉字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水韵把平声字分为“上平“和”下平”两部,其中所属文字都是平声字。其余“上、去、入”三声部,所属的文字都是仄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第一声为阴平声、第二声为阳平声,所属的文字都是平声字。第三声为上声、第四声为去声,所属文字都是仄声字。写诗的时候,按“平仄格式”要求,选用“平仄”文字即可。但须注意,平水韵与中华新韵不能混用。

        以上参考书籍如图,请多指正。



hehaoyou

hehaoyou

创作古诗、近体诗包括添词,其实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只是水平有高下而已。

不难的是首先懂得(记住)诗词的格律(平仄,也叫律谱),严谨的按格律添写。次之弄清楚诗词的用韵(押韵),因为近体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再次之要求诗的粘联、对仗、救拗等。但需记住,创作近体诗需押“平水韵”(现今也有用新韵的,算不算近体诗不好说),添词需用“词林正韵”,曲则用“中原音韵”。

较难的是掌握(记住、分辩)古入声字的运用,因为稍有不慎就容易错用入声字(错用平仄)使所创作的格律诗词“出律”或叫“失格”。而诗词若一字“出律”,严格的讲所创作的诗词将不能称为某某律诗或某某词。

还有创作近体诗的对仗中分:实对、虚对、联珠对、双拟对等32种之多,要熟练掌握也挺难。

对创作近体诗词是比较严格的,而对古诗(也叫古风)的创作则要宽泛些。除了用韵,对其格律要求并不严(因其产生于唐以前,那时格律尚未产生)。

总结一下,创作近体诗无非是:平仄(格律)、押韵、对仗(绝句一般不要求,律诗额联颈联要求对仗否则出律)、写法则看各人水平了。

从来不上线

从来不上线

这个问题没任何技术和文化含量。全是有些水平低,但又为了装专业,装清高的人人故弄玄虚,以显示她比别人强,比别人专业,比别人会玩诗词,对联等搞出来的。

你说怎么办?她们要装你也拦不住。

简单的说,所谓平仄,就是汉字普通话的读音而已。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

其实稍一注意便可以,没什么实际意义。和八股文一样,就是个纯形式的东西。别太当回事。否则,你就什么也写不成了。

著名的老作家王蒙在电视节目上曾讲过这样的事。他孙子让他帮助写小学五年级的语文作业,可王蒙一看就傻了,作业中的语法问题,问答题的固定格式,他一个也看不懂,根本帮不上忙,孙子笑话他连小学五年级语文都不懂,还是大作家。王蒙感叹到,鲁迅要是看到中国语文搞到这个程度,能当场气死。

熟云,贱人就是矫情。头条有些人就是这个德行。翻了两本诗词,对联的小册子,就自觉得自己懂了点东西,特意摆个什么平平仄仄吓人来了,大可怜了。肯定是混的什么都不是,才跑到头条找感觉来了,你不必再意,一笑而过。对她们多点同情心就好。

Zz

Zz

平仄本身并不复杂。如果我们使用用新韵写诗,和普通话的韵母,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如果要去赏析并创作平水韵的近体诗,那就有些复杂了。

这主要是因为元朝文化南移,原来的中原古话中的“入声字”渐渐消失成为南方方言用字。咱们现在通用的普通话是在没有入声字的北方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唐宋时期归入仄声的入声字现在发音归入了平、上、去三个音调,按平仄划分有些进了平声,有些还留在仄声。

我们用普通话读诗,习惯性地就会使用一二声入平音,三四声入仄音,但实际上有很多入声字在唐宋是入仄音的,再加上格律诗固定的平仄格式,就会出现按发音明明不合平仄,可是却归入合平仄的近体诗的问题。同样有些明明今天读起来平仄是合的,却被划入古体诗,造成不了解平仄还好,一了解就更混乱的局面。

举个例子,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首句“庭前芍药妖无格”,按照我们今天普通话来定平仄的话,是“平平平仄平平平”。这很明显就是出律了,格律诗的平仄是要求平仄相间,才会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可这首诗凭什么说是近体格律诗中的绝句呢?

因为“芍”、“药”、“格”三个字都是入声字,也就是说在古时候是发仄声的,我们按照入声字入仄音再排一遍:“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就是典型的首句平起不押韵格式,进而可以推出全诗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中仄仄平平。

其中“国”、“色”、“节”三个字也是入声字,我们对照一下,合规得不得了,这不是绝句是什么?

再举个例子,杜牧的江南春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个可是标题里写了是绝句啊,肯定没问题是吧?我们用一二声入平,三四声入仄把平仄标出来:

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押韵格式。是不是很合?但是仔细看,就会发现第四句第五字“烟”出律了。作为唐朝著名诗人“小李杜”,怎么可能会犯这种错误?

因为这是拗救。真正的出律在前面那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其中“百”、“八”、“时”三个字是入声字,“百”字正处仄音位置,没有问题,而“八”、“十”两个字却处在平音位,实际上平仄为“平平仄仄仄仄仄”。虽然我们按今天的读音来读是发平声的,但是作为唐朝近体格律诗来说,是出律的。而杜牧很显然不愿意修改这个句子,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了对句拗救。

正因为我们不知道入声字,所以不知道第三句出律,也更不知道第四句的“烟”字出律其实是为了拗救上一句。

这就是平仄格律让人懵逼的原因。

如果我们学好了平水韵,区分清楚入声字,四大平仄基本格式(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了解明白,那么格律诗也并不是很难。

了解之后,就能更好地赏析唐宋近体古诗。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回家的阿童木

回家的阿童木

痛批王力(2019---112)(现代诗)

毛主席倡导“古为今用”,

暗指批评王力。

王力擅长古汉语,

叙诗狂热追求复古旧体。

“诗当然以新诗为主体”,

这是毛泽东的言辞。

直指王力诗词说,

“旧体诗不宜在青年中提倡,”

体载束缚思想且学又不易(注)。

毛主席逝世之后,

王力印发“诗词格律”,

登台大讲旧体诗,

培养研究生与博士。

致使旧体诗泛滥,

干扰发展新诗体。

朦胧邪诗趁机播发,

诱导诗人自杀抑郁。

今日中国新诗一片乱像,

王力有着不可推卸责任。

1976年5月,

大连曾有会指导发展新体诗。

一要有韵律,二将平仄舍弃,

三要爱憎分明,四要面向人民。

这是新诗发展出路,面临空间广阔无比。

此刻诗坛名人分化,

顾工公开支持朦胧诗。

一些诗人追求与西方接轨,

出国访问学习。

诗坛出现乱像,

导致诗坛上复古(注)现象丛生,

当今诗词脱离人民,

被人民唾弃!

现在提倡古韵的人是王力,他的《诗词格律》讲的是106种古韵,与当今社会语言变化差异很大。当今写诗应使用中华新韵,抛弃水平韵等古韵。

#原创诗词# #现代诗# #诗海# #诗词# #每天一句诗# #古诗词##诗意盎然#社会#


馒头大人

馒头大人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