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平仄的解释越看越懵,谁能讲地通俗易懂?
goodluckin
古诗的“平仄”其实不难,只不过因为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语言系统的差异,所以让很多人难以理解。
如果知道了古诗中的“平仄”是如何发展得来的,就会恍然大悟一般,感觉其非常简单。
在古典文学中,“古诗”是一个大概念,它包含了很多体裁,不是所有的古诗都有“平仄”要求的,主要是针对近体诗中的律诗、绝句,也就是“格律诗”。
所以,“平仄”的诞生其实也就是“格律”的要求,当然“格律”的范围稍大一点。
话说,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沈约、周颙等一群人比较喜欢讨论诗歌的写作技巧,在一次偶然的聚会中,他们撞破了汉语“音韵”的秘密。
他们发现,原来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是有不同声调的。
或许现代人会感觉有点好笑,汉语有声调,这不是常识吗?但这一秘密确实是在南北朝时期才被发现,之前汉语有声调,但人们对此的感觉不深。
沈约等人发现,之前时代里那些写诗的名家,如曹植等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那么好,是因为文字间“声调”等配合,所以听起来非常舒适。
于是,沈约等人意识到,如果能将这一规律总结出来,并且主动应用于诗歌创作中,那岂不是写出来的作品都非常优美了吗?
出于这一目的,他们制定韵书,将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其中“平”就是“平声”,“上去入”三声同为“仄声”。
运用这一规律创作的诗歌因为出现在齐国永明年间,所以被称为“永明体”,是后世格律诗的开端。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的诗歌主要还是以五言为主,魏晋时期没有多少七言诗歌,七言诗大量出现是在隋唐格律诗成熟之后的时代了,那时“平仄”的要求也更为规范。
知道了这一历史就能知道,像魏晋时期的诸多诗歌作品,甚至李白的一些古风作品、白居易等人的叙事诗等等。它们是不讲究“平仄”的,以内容为主,并不太受格式的束缚,所以读起来就不如格律诗规整。
“平仄”等差异可以用音乐来类比,沈约等人也是如此描述的。
音乐之中有“宫商角徵羽”五音互相配合,所以诗歌中也需要“平上去入”四种声调的配合。
乐曲中前有浮声,后有切响,所以诗歌中也需要达到:
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所以,“平仄”只不过是使得诗歌达到音韵更为优美的一种具体方法而已。
近体诗讲求的“平仄”依据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毕竟字音要以“官话”为主,就像今天标准音是普通话一样。
所以,古时候就会修撰不同的韵书。
“平仄”最开始的要求自然就是沈约、周颙等人所制定的,但当时的韵书并没有流传下来。
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一部是切韵,隋朝陆法言所制,但原本早已失传,现在见到的是敦煌的唐代抄本。
但这部韵书在唐初就被唐韵所取代了,虽然二者相差不大,但唐人作诗依据的自然是唐人的韵书。
唐之后,宋代又修了一部韵书,就是广韵。广韵的意义比较重大,其体制也比之前的切韵、唐韵更为完备,划分更为细致,也吸纳了一些方言的音韵。
金元时期,又有很多人对广韵进行了韵部的合并,从206韵部变成了106韵部。最后根据元代阴时夫所著的韵府群玉,将这一个106韵的制韵法固定下来,也就是后来沿用的“平水韵”。
这一平水韵在清代康熙时期还有过修订和调整,但变化不大,形成的最终版本才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平水韵”。
所以说,“平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要求,唐诗、宋诗、元诗、明诗、清诗等作品用韵也有区别,有时候并不是不合韵制,而是用韵标准不同。
那么,今天如果还想创作“格律诗”的话,所用的韵自然不是平水韵,毕竟普通话的“四声”和古汉语的“四声”有很大区别。没有了“入声”,平声也分为了“阴平”和“阳平”。
所以,关于“平仄”,如果想要仔细研究古人作品,那么除了需要知晓其由来之外,还应该对应当时的韵谱,做专业的对照。
但如果只是想要鉴赏或者仿作,并不用太细致地了解,只需要知其大概,将韵书当做字典一般的工具书来查阅即可。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
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Lina2014
怎样识别现代汉语中的入声字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派入现代汉语的上、去、平三声,按平仄的说法,要怎样区别出被派入现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呢?麻烦诸位尽可能地说法啊!
怎样识别现代汉语中的入声字
古代汉语中的入声字派入现代汉语的上、去、平三声,按平仄的说法,要怎样区别出被派入现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呢?麻烦诸位尽可能地说法啊!
基佬自豪697 语文 2014-11-28 现在很多人都搞不清楚怎么样区别平仄,有的网友也提到这个问.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把入声字分别转变成了一、二、三、四各个声调去了.大致说来,汉语的第一、二声,相当于平声,第三、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第一、二声当中,仍杂有不少的入声字,作诗的时候,仍旧要归到仄声里去的.所以我们只要把这部份入声字识别出来就可以了.
(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责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kuo:阔括廓鞹扩.
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鷟浞梲.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die字例外.例如:
bie:鳖憋别蹩瘪别.
pie:撇瞥.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聂镊臬闑镍涅蘖孽啮啮.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i:得.
gei:给.
hei:黑嘿.
zei:贼.
sei:塞.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fa: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
fo:佛缚.
(七)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靴」xue三字除外.例如:
ue:曰约哕月刖玥悦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泉水粤岳岳鸑軏.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八)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
二、否定法:
1.凡是有鼻音韵尾n和ng的字,不是入声字.
2.读zi、ci、si三个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3.读ue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
4.读uai音节的字,不是入声字(少数除外,如“率”字等.)
5.声母为m、n、l、r,而读阴平、阳平或上声的字,不是入声字.
6.韵母为er的也不是入声字,
7.韵母为ai、ei、ao、iao、ou、iou的字,大多数不是入声字
lwxct
平仄就好比音乐中的哆来咪发索拉西,语气有有高有低,写成文章抑扬顿挫,读起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如此而巳。
silentbile
言简意赅的总结几点(近体诗):
一、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诗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奇数位的字不管平仄,偶数位的字要平仄相对,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第二个字是照,仄声,那第四个就必须平声,即炉,第六个相对应的就必须是仄声,紫(按照今韵何为平仄在此无需赘述,中学老师绝对讲过,难得在是古韵如通常使用的平水韵);
二、近体诗要分情况,绝句还是律诗,这里再细分就越说越复杂了,简而言之,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大体上记住两点就够,粘对。何为粘对?粘就是从第二个奇数联出句(就是该联的第一句,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以此类推)的平仄要和上一个对句(也就是二四六八句)相同,当然某些体还有句式结构要求相同的要求,这里不多说,初学者暂可不管;对就是对句(偶数位句)要和出句的平仄相反(只需要看两句诗里二四六位上的字平仄是不是反的,比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出句偶数位的字分别为含、岭、秋,平仄为平仄平,下一句偶数位字的平仄必然是仄平仄,否者就出律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要怀疑杜工部,杜甫可以说是所有唐朝诗人里最遵循格律规则的人,这个“泊”在唐韵及平水韵等韵书之中同“白”一样,仄韵);
三、押韵,也就是最后一个字的音韵,这没什么好说的,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压平声韵,第一句第三句可以不管甚至不押韵,但是对句必须压平声韵,否则就是出律。名人出律了叫折腰叫古风,学习者出律可就要被人笑话打油诗了;
四、了解古韵,推荐平水韵,这也是现代诗词爱好者及学究们通常参考的韵书,否者借邻韵啊某字古今不同音等问题会影响对古诗的鉴赏,比如有人曾说枫桥夜泊不押韵就是同理,在古韵中,眠和船是同一韵部,还有典型的“还”“回”二字同韵,以及复杂一点的宋词里的宴殊那首家喻户晓的浣溪沙还是什么来着,就是那首“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词,上下篇看似不押韵,其实是压了另一种现今人们不熟悉的韵,具体什么韵我忘了,记得有位条友说过。
五、点个赞表扬一下我的辛苦,半夜三更抱着手机打这么字手都麻了,拜谢了!
超级无敌美文文
古诗的声调用的是平水韵,它是以平,上,去,入这四声作为中古声调系统的代表。其中的平声为平,而上,去,入这三个声调为仄声。也就是一平三仄。(过去的入声字中包含了现在的平声字,上声字和去声字,弄不清时还得查广韵206韵表,较为麻烦)。OO现代的巜中华通韵》很好记,它把汉字分为四个声调:笫一声叫阴平,二声叫阳平,三声叫上(赏)声,四声叫去声。并规定,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比如,汪(阴平),王(阳平),往(上声),忘(去声)。其中的汪王属平声字,往忘属仄声字。你如果写诗或对对联,就按新韵的声调规定很简单!易掌握。
7跳
关于平仄,其实也没那么难懂。
要想掌握平仄,得了解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和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一,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拼音的时候,告诉我们,拼音有四个声调,即: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如果你会普通话,而且汉语拼音学得不错,就很容易掌握平仄。
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如:央(一声),阳(二声),它们就是平。
仰(三声),样(四声),它俩就是仄。
写诗词时,如果用中华新韵,就可以按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定平仄。
如果用平水韵,那就得知道古代的四种声调。
二,古代的四种声调
古代的四种声调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现代汉语中已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也就是一声和二声。
(2)上声:这个声调有一部分变成现代汉语中的去声。
(3)去声。这个到现在还是去声。
(4)入声。这是个短促的调子,在现代普通话中,变为去声的最多,变为上声的最少。
三,如何记入声字
1、2、3三个声调好分辨,关键是入声字。
我们先说说按古代声调,如何记数字平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些数字你只需记住:三、千是平,其它都是仄。
然后我们来说说入声字的规律:(以下是我上诗班时老师整理的方法)
(1)凡是用b,d,g,j,z,zh五个声母的,并且现在今音中读为二声的,一定是入声音。如:李白的白,回答的答,国家的国,疾病的疾,住宅的宅。
(2)凡是d,t,l,z,c,s六个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入声音。如:得,特、勒、则,侧,瑟。
(3)凡是声母是k或者四个卷舌音zh,ch,sh,t,而韵母是uo的话,它一定是入声。如:阔,桌,戳,说,若。
(4)凡是声母中,前面几个声母b,p,m,d,t,n,l这七个声母如果跟韵母ie来拼的话,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古代的入声,只有“爹”这个字例外,例如:别,撇,灭,牒,贴,涅,列。
(5)凡是d,g,h,z这四个声母,如果跟韵母ei来拼的话,无论普通话读什么声调,都是入声,例如:得,给,黑,贼。
(6)凡是声母是f,而韵母是a或o的话,拼出来的是fa或是fo的音,不管普通话读什么声调,它一定是入声。例如:法,佛。
(7)凡是韵母是ue的话,差不多都是入声,只有三个字例外:嗟、瘸、靴。
(8)还有一种字,一个字有语音和读音两种,如果读音是开尾韵(没有韵尾,以元音结束),而它的语音是i或u韵尾,这种字都是古仄音。如:宅,语音是zhai,但古代读zhe,如李白的白,古代读bo,北古代读bo,肉古代读ru,六古代读lu,药古代读yue。
还可以按入声字四言歌记(诗班资料):
日月出入,黑白碧绿。阅读学习,得益数亿。
熟悉笔墨,玉璞铁锡。逐级压迫,掠夺积极。
结束剥削,福禄德育。百雹狄发,立国策略。
突兀袭击,竭力捉鳖。昨辍秃钺,刹伐激烈。
克服急切,索爵决裂。蹴独竺俗,赤脚涉猎。
熄灭灼烁,北辙湿泽。馥郁竹笛,芍药菊摘。
屋阁石壁,博客恤吉。绰约察觉,宅室失窃。
蜀木属穆,瞎拾拉汲。物质脱落,甲蜴哭泣。
吃肉喝粥,席囿伯叔。杀鸭勿沃,吸血浊色。
啄鳄割角,刮刺拔舌。辱鸽折翼,鹤踱鹊侧。……歌记还有很多,怕大家看烦,就只写这些了。
颠三倒四1124
问题:古诗的平仄的解释越看越懵,谁能讲地通俗易懂?
前言这个问题很普遍,老街最初学诗的时候,遇到平仄的问题就特别懵。
父亲告诉我,如果觉得平仄确实挺难,就不要考虑平仄的问题,先按照普通话的平仄,学会格律诗的规则,以后再慢慢改就可以了。
一、普通话的平仄今天的新韵,就是一普通话做基础,简单来说,就是一二声为平:妈、麻;三四声为仄:马、骂。
前年开始,中华诗词学会在中小学推广中华通韵,目的就是为了初学者绕过平仄这一关,简单地按照普通话的四声来做诗。这用更容易让小朋友们入门作诗。
二、古韵的平仄古韵与新韵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阅读古诗的时候,同一个字今古韵平仄不同的现象比比皆是。例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感觉的“觉”是二声,但是古韵里是仄声。古韵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都是仄声,“觉”是入声字。
最后一个字“看”这里读作平声,看望的看,今天是四声(仄),但是古韵里,看、听、望等字都是平仄两用意义相同的字。
三、新韵转古韵我自己是利用新韵学习了格律后,转为使用古韵 。我的孩子学诗直接就使用古韵,他不嫌麻烦,宁可自己拿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的查,也不愿意使用新韵作诗。
学诗用古韵 ,有利于学习并理解古诗词的精微之处。一个字的平仄不同,直接影响到在一个特定位置是否可以使用的问题,古人炼字精益求精,常有一字为师的故事。
学习古诗词必须要懂得格律,明白古韵。这是一项基本的技能。
结束语关于题主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学会格律,然后按照格律去重新认识自己学过的古诗词。
作诗的时候,不要怕麻烦,写完检查一遍,把平仄不对的字换掉。网络监测可以提高效率,但是要注意个别多音多义字 。
写得多了,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分辨能力就强,读诗多了,当然对自己作诗更有帮助。
简单来说,多读、多写。常用的今古平仄不同的字自然而然就记住了。
@老街味道
朴恩芯のじoひe
句读溢场顿挫、意气天地连枝、韵起涛江有叙、尽寻风月字词。
yiran_
其实很简单,:第一第二声属平声,第三第四声为仄声。上联的庂声平声的字词,下联以平声仄声字词应对,这样工整应对读起就合韵顺畅了。
晓宇Lethe
我用最俗的方告诉你。
有很多成语或俗语,比如水火交融,阴阳感应,黑白相间,男耕女织,显然,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只有这两方面合在一起才叫平衡。
比如有两个汉字:凸,凹,凸,凹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方形。
比如太阴图案阴阳鱼,阴鱼和阳鱼要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
比如螺栓与螺母,这种例子很多。
平仄,就是这种规则在音律上的体现,所谓音律,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让你的诗歌读起来特别特别有节奏感,并且在没有配乐的情况上,依然好听到爆!
我们经常形容一个人好听的朗读叫“抑扬顿挫”,顿挫就是节奏感,而抑扬就是产生节奏的前提,而抑场,与天地,阴阳,水火,男女,凸凹都一样,表示两个相反性质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平衡。
以汉字发音而论,有两大类
一是平声,即一声和二声,等同于前面所说的天,阳,火,男,凸,扬。
二是仄声,即三声和四声,等同于前面所说的地,阳,水,女,凹,抑
所以,只平声和仄声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节奏感。
一般都是按两个平仄相同的字算一个小组合来计算,比如平平,比如仄仄,到了第三个字一般情况下都是要换到对面去的,比如平平仄仄,比如仄仄平平。
如果多于五个字,还是按这个道理,过了偶数之后,就得切换到对面上去,比如平平仄仄平,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以此顺延。也就是说,不管你这个句子是多长,第二,四,六,八,十,按顺序一定是相对的,第二个字要是仄,第四个肯定是平,然后第六就是仄,第八个就是平。
但实际过程中没有这和严格,有一个特别通俗的规则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所说,相邻的两个偶数位置的平仄必须相反,这个是因定的,所以叫“分明”,而奇数位置的字(如果最后一个字是韵角除外)是可以是平声也可以仄声,所以叫“不论”通常在格律中用“中”来表示。即中平中仄平(因为最后那一个字是韵脚),或者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中括号里的字的发音就是可平可仄。
所以,平仄相间贯穿了整个文化圈,比如那些形容风景的成语,带有典故的成语,花好月圆,山清水秀,张牙舞瓜,鸡鸣狗盗,清风明月,三人成虎,鼠目寸光,脑满肠肥,穷水恶水,杏眼桃腮,眉清目秀,还有俗语,此地无银三百两,常在河边站,日久见人心,量小非君子,你看来看去,都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显然,常规的古诗要么是五字,要么是七字,以五个字而论,满打满算就四种组合。比如第二个字(二四六分明嘛)是平声开头的,那么尾字有两个选择,要么是平声,要么是仄声。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只有这两种了。
如果第二个字是仄声,最后的尾字也有两个选择,要么平,要么仄。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如果是七个字,在原有的前面加上两个字就可以,原有是仄仄,前面就加平平,原有是平平,前面就加仄仄。
除了最后一个字做为韵脚因此不能计算以外,
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地组合下去。
如果这个我说明白了,剩下的进阶自己就可以看了。毕竟还有三平仄,拗救之类的东东。
eggboy
本人特别喜爱古体诗词,从几岁开始背诗历廿余载,也看宋词,但不甚喜,也在头条发了几篇小诗,直到最近才明白有平仄要求。也有诗友提示诗有不符平仄之处,虚心求教改诗却无下文,或改的面目全非。对平仄不甚懂,不敢妄议。但我觉得诗起源于歌,来自民间,是劳动人民在劳作中体会观察总结身边事物的抒情手法,是自发而起,有鲜活的生命力。比如诗经,就是明证。现在读来,依然唯美。唐人的诗读来醉人,就在于天马行空,不拘一格,挥洒写意。唐后名诗少,不是平仄美字用完,而是形式越来越多,桎梏了手脚。比如宋朱熹,规矩只对别人,名绝后世,也只写出了半亩方塘一首拿的出手,帝师二程更学高一筹,却无称得上好诗的作品。随便一个唐代诗人完虐之。不是他们没有学问,而是作为规则的制定者,禁梏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已划地为牢了。再者作诗第一重点的是才气,心有灵犀一点通,大儒可以学的来,但大诗人却绝非学来。今天依然如此,那些平仄理论完备的大家拿几首即合韵律,又中平仄,兼得上口,文意悠长的好诗才是硬道理。古体诗言简意赅,含蓄悠长,体查入微,拒绝无病呻吟,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凭自己多年作诗经验来讲,上平下仄,或上仄下平(普通话一,二音调平,三四音调仄)相对即可。至理在于民曰用而不知,简单即可。
但时代要进步,诗文最重要的是教育,是让大多数人看的懂,愿意学,所以要与时俱进。
贻笑大方。
Dr_公子小白
古诗的平仄韵,解不解释你都必须对汉语拼音了如指掌。提到汉语拼音,也许有人会问,古人对古诗的平仄韵做得那么捧,难道古人对汉语拼音的运用熟烂于心间吗?你还别说,古代人是学习汉语拼音的,只是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方式方法有所区别而已。
说来你不相信,中国学习的汉语拼音竟然是一位外国人发明的。公元1610年,法国传教士金尼格莱来到中国,他是个“中国通”。于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拼音。后来,金尼格莱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韩、王二人的协助下,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在中国古代,学堂里的读音称为读书音,通常是剔除口语中的不符合韵书规则的读音。还在没有汉语拼音字母之前,字的读音采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直音就是用同音字注明汉字的读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去反切上面的字与所注字的声母相同,去反切下面的字时与所注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初步了解了古人是怎样学习拼音之后,得出结论:古人对古诗词的平仄掌握得那么好,全靠声韵的功劳。现代人要能像古人写诗词时有韵律,第一要素是学好汉语拼音,对拼音中的四个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熟记于胸,能运用自如。
其实,人们在对对联或写诗词时,都要求能有平仄韵。平时我是这样去操作的,想学的朋友接着往下看:(1)阴平、阳平为“平韵”;(2)上声、去声为“仄韵”。也可以说成:拼音四声调当中,第一、第二声为平韵;第三、第四声为仄韵。(3)写对联、绝句或古诗词时,必须做到平对平,仄对仄;如上句是仄仄仄仄平,下句就是平平平平仄。以此为法,灵活掌握。(4)对联的形式多样化,如,拆字联、嵌名联、谐音联、急转联、回文联、意境联等,对对联时就不怎么去刻意追求平仄韵,能对上就行。(5)自己若在创作中掌握平仄,可以多去找找古诗、对联来对平仄的练习,做到反复推敲。今后,自己在写对联和诗词时,就可以对平仄的运用达到水到渠成。
倾雨天
越看越懵?其实没那么复杂吧,一年级小朋友一上学,首先就得学汉语拼音。妈、麻、马、骂,汉语四声应该谁都知道,简单的说,一声二声,妈、麻是平;三声四声,马、骂就是仄。
平,意指声调平和,悠长象条直线;
仄,意指声调不平,混浊激越拐了弯。
古人在公元五、六世纪,也就是南北朝齐、梁时发现了汉语声调里隐藏的这个秘密,通过一定的排列组合,将汉语四声有机融入到诗词创作中,于是,格律诗词就这样产生了。
格律诗词的产生、发展、成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大约在中晚唐直到北宋才最终定型,时间跨度约三、四百年。
很多人以为唐诗就是格律诗,其实不然,格律诗只占《全唐诗》中很小的一部分,约百分之二十左右,大部分的唐诗是没有格律的。
要了解格律诗平仄规律,可先从现代汉语四声入手,只要记住一二声是平声,三四声是仄声,这样很快就能入门。待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再回过头来学习古汉语四声,难度就不那么大了。
古汉语四声与现代汉语四声是有很大差别的,即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平,包括今天的阴平阳平,也就是一声二声;上、去,跟今天的三四声一模一样;入,就有点复杂,现代汉语已取消了入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原来的入声字,以不同的比例分摊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去了。
所以我们现在用现代普通话读古典诗词,会发现很多地方不太符合平仄规律,那是因为很多现在认为的平声字其实是由入声化来,这些字原来属仄声,如:国、得、白,竹、菊、笛等,原来都是入声字,是属仄声的。
要分辨这些化入平声中的入声字,其实也不难,常用的也就255个,经常接触的话,几个月也就能掌握了,就看你愿不愿意,万事只怕认真。
差不多了吧,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
深入进去,你就能发现一个美妙的诗词世界!
呼吸的海7581
平仄的问题,是语音音节的声调问题。
汉语语音的音节有一个特点,就是有声调。一般来说,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
由于音节是有声调的,因此,汉字的读音也就有了声调。
我接触过一些写诗的老同志。他们写诗,首先写出的是一个个方块字,而不是拼音。我们知道英国人也写诗。没有方块字也能写诗吗?因为他们直接写语音,所以也能写诗。
我们的许多老同志由于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在写诗的时候是先写汉字,写了汉字才去查语音的平仄,一个一个地去查对。写方块字的时候,顺手拈来,可是查对的时候,就费了老大劲了。
大家不妨想一想,我们说话的时候是没有方块字的,只有语音。那我们写诗的时候,为什么要先写方块字呢?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所写的每一个方块字,都是记录语音的。方块字不过是记录语音的符号而已。心中有语音,这是一个重要的习惯,重要的理念,必须要养成,不能被方块字的字形、字义迷惑了。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声调共有4个(轻声除外),就是所谓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分别对应的名称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在这4个声调中,阴平和阳平就是我们所说的平仄的“平”,上声和去声就是我们所说的平仄的“仄”。
这4个声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历史上来的。在南北朝时期,我们的汉语就已经有平、上、去、入4个声调了。这4个声调,一直延续到元明清。这里的“平”,就是平仄的平,这里的上、去、入,就是所谓平仄的仄。
其中,“平”这个声调,分别转化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和阳平。“上”这个声调,比较整齐地转化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上声。“去”这个声调,也是比较整齐地转化为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去声。“入”这个声调,分别转化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了。
我前面说了,在南北朝时期,四声现象出现了。而在此之前,我们的汉语音节是几个声调呢?回答说,只有两个。这两个声调,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平仄。这里说的只是相当于,而不是等同。
所谓的平,就是音节的声调是高高的、亮亮的,给人一种向上的感觉。所谓的仄,就是音节的声调,低沉,向下走。
如果我们确实觉得学习平仄比较难的话,那就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去写诗。我认为,一首诗只要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调了,就是最好的诗。因为语言是发展的,我们今天所写的诗,不是给唐朝人读的,而是给我们当下的人读的,所以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平仄,才是最好的诗。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在这一方面,愿意和本人交流的话,请关注我,可以私信私聊。
ねこ
有些半瓶醋的“现代“格律人,讲起格律平仄头头是道,云来雾去,就象神父念经,怎能不让人越看越听越懵?然而大道至简,格律平仄并无玄秘可言。通俗讲,一首好诗必源于生活,有活的诗魂,有不可磨灭的生命力与不可抗拒的魅力。大忌刻舟求剑,削足适履。明代篆刻家沈影在印谈一文中说: “眼前光景口头语,便是人间绝妙词“。再如老杜在羌村第三首里的“群鸡正乱叫“,逼仄行赠毕四曜里的“恰有三百青铜钱“,完全就是口头语,但却毫无雕凿,矫情做作,情真感实跃然而出。是故,真正的大诗人都擅长用大白话写诗,往往一吟便成千古绝唱。
回归提问,如何通俗易懂?以余见,一首诗不必在意什么格律平仄,只要压韵无误,有意境,有情感,有起承转合,读起来朗朗上口,平仄自在其中,就是一首好诗。关于此类提问余应答不下三、五次,19年5月10日在回答了不懂格律就不要写诗,你同意这个观点吗?后,有读者评论说“诗写好,写不好不说,但文章写得绝对好“。余确实写有不少习作,为响应读者,丑媳妇不怕见公婆,借此提问将几篇习作一并列下,还望读者斧正为盼。
黄河壶口瀑布
千里雷鸣峡谷空,
天外黄水蜿蜒行。
一倾壶口万斛粟,
惊涛托起华夏龙。
香山红叶
飒飒秋风一夜声,
日出香山丹顶红。
青帝何意逆天时,
错将二月遣其中。
重上华山
鹞子翻身色霁开,
东峰旭日漫绯徊。
拾级苍龙凌绝顶,
黄河如丝天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