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的平仄的解释越看越懵,谁能讲地通俗易懂?

提到的作品

[仙侠]相思

如果忘记了骨肉相连的事实,那么免不了自相残杀的悲剧。 一夜之间,台湾岛上忽然出现一批神秘的武林中人,也是一夜之间,这些神秘的人同样神秘的消失,隐藏于事实深处不为人知的秘密,却在历史盘根错节的延伸里,...

余涛

最新跟帖
coon_he

coon_he

平仄看起来是个大怪兽,很不好对付,其实它就是个纸老虎,一戳就破,这里我们就来戳一戳。

一、平仄是什么?

简单来说,平仄就是指一个字发音时起伏的声调,平——起,仄——伏。

平声——发音时是向上走的,有点吸气的感觉。 仄声——发音时是向下落的,有点呼气的感觉。

就以“平仄”两个字分别发音试一下就明白了。

平仄又分为两个时期:

先说普通话,普通话分为一、二、三、四声,其中“一、二声”的字为平声字,“三、四声”的字为仄声字。 再说古音,也就是古时候的文字发音,有些字就与普通话不一样了,即字同音不同,古音分为平、上、去、入这四声,其中“平”的为平声字,“上、去、入”的为仄声字。

这个有点复杂,先不记也可以,以后见得多了基本就能记住,就像繁体字一样,可能不会写但基本都认识。



二、格律诗为什么要按平仄走?

格律诗也叫近体诗,是诗歌发展至唐代时出现的一种写诗规范,规定了一首诗中各个位置字的平仄要求,主要的一点是为了使诗在吟咏的时候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感。

三、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是怎样的?

格律诗分为绝句、律诗、排律等,为了避免看得一脸懵,这里只讲一下绝句,律诗和排律都是在此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绝句又分为五绝、七绝,各有四种基本格式,有的位置的字可平可仄,于是又可以变化出十数种格式。也就是说我们在安排文字的时候要按照格式中对文字的平仄要求走。

五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打括号的字就表示可平可仄: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举个例子: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将它的平仄标出来,如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注意:看一首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以首句第二个字来定的,即此诗中的“豆”字,它是仄声;另外诗中的“国”没有押韵,所以这首五绝是“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我们可以把这首诗的平仄与前面格式的平仄对比一下,是不是各个位置字的要求都对得上?

所以有的网友说写诗按什么平仄,古人都没有那样做。这样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诚然是有古诗没有按格式写,那时因为格律诗一直到中唐时期才逐渐开始成为大家遵守的规范,之前的诗对不上也是有原因的。

另外,一些诗人也故意不写格律诗,更愿意写对格式要求不高的古体诗,那也是别人的自由,比如李白的古体诗成就就比格律诗要高。



七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

1、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举个例子: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将它的平仄标出来,如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韵”的七绝,将它的平仄与格式对比一下,会发现是完全正确的。



所以,记住几种基本格式后,平仄就不是个事儿,但是如果你说格式好难记怎么办?

我们来观察格式,有没有发现基本都是两个平声和两个仄声互相间隔?这即是所谓的马蹄韵,两两相间就像马儿跑一样,当然也不是完全如此,因为字数以及要避免孤平、三平尾、三仄尾等原因,有些地方也并没有做到两两相间。

但这就给我们写诗提供了一个方向,即尽量做到起了两个平音以后再排两个仄音,按照这样的方法基本不会错,最后再调整个别文字即可,就像唱歌练嗓子时发出的“咦咦、噢噢”那样反复重复。

平仄本身很简单,难点在于按照格式的要求来组合文字,使其平仄相符,这就要靠平时多练习,熟能生巧了。

幸运的肥龙

幸运的肥龙

凭借平仄韵律,以形成诗词歌赋之音乐性。凭借对仗工整,以获得哲理思辨之和谐性。

“中国诗词大会”何其浅薄,又何其傲慢 ——

将“崇高”夸得天花乱坠,却漠视格律之生成源自“平仄”!

将“意境”吹到云中雾里,却无视诗词之魂魄源自“情性”!

Grace_onroad

Grace_onroad

格律其实不是古诗的门槛,平仄是古人根据中国母语总结出来的一种发声方法。就是马蹄韵,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如果孤平会出现咬嘴现象,在古诗中叫做“拗口”,所以,为了避免说话咬嘴,就有了“救拗之说,所为救拗,就是在单独平字后面再加一个平字即可。孤平一般容易发生在3、5字部位,所以叫做三五救拗。只要注意了这些问题,一般就不会出律。另外,古人由于京都普通话要求,一般使用平水韵,词林正韵等发声要求,而今人用现代新四声便可以了,即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掌握一下救拗要求就可以了。

風_麦默默

風_麦默默

其实我不太看重诗的平仄,对平声韵和仄声韵了解个大概也就可以了。我认为诗句只要读起来不拗口也就基本合韵。据说现代汉语没有“入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人的解释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可是各个时代规定的“官方语言”不同,古诗和老一辈人写的诗许多都是用方言来押的韵,那么强调格律诗词的字韵平仄又是以什么时期的哪一种规定语言来作为唯一标准呢?毛泽东深通格律,可他也主张写诗押大致相近的韵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必要去为严谨的格律而丢失了诗的灵魂意境,因此应该从呆板的格律中解放出来!

snow

snow

#讲清平仄# 平仄没有那么复杂,要创作格律诗就必须搞懂平仄。平仄是对声调四声的分类。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对四声的划分略有不同,所以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对平仄的划分也略有不同。不管是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是把音调的四声划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平,即平声;一部分是仄,即仄声。仄声与平声相对,是指平声以外的其它声调。

在古代汉语中,平声包括了上平声和下平声,仄声包括了上声、去声和入声。

在现代汉语中,平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也就是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包括了上声和去声,也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

需要强调的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句都是以平仄为语音格律单位的,首先要做的是要把声调分为平仄。可以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不管是诗还是词,都是依靠字词语音声调的平仄搭配和变换,使诗句在韵律上产生一种抑扬顿挫的节奏,从而使诗句吟诵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更具有音乐美感,更好地表达诗句所包含的话题。至于平仄的排列规则不是本话题所涉列的范围,就不再赘述了。

tonymum

tonymum

之所以会看懵,是因为不明白平仄的产生,作用,和特点。平仄的源头是古四声,四声为平,上去入,平分阴阳,阴平类似现在的一声,阳平类似现在二声,上声类似现在三声,去声类似现在四声。入声现在在普通话消失了,但还保留在部分地区的方言中,作为古典文化,也是有迹可寻的。

平仄,平即平声,就是现在一声二声,仄即现在汉语的三声四声,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结果。平仄的说法大约产生于唐代,是诗人为了表示律诗格式,而特意形成的一种说法,除了表明律诗的声调分布情况,平仄并没有实际的含义。

谈格律,可以论平仄,如果谈创作,则必须论四声,这是诗创作声律和音律的运用方法决定的,平仄,什么也说明不了。

Rover

Rover

古代人不一定有那讲究!现在推行普通话各地还是方言沟通,何况古代?怎么可能讲究什么格律、平仄、韵脚…都是学院派坐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想出来的

Eve_琳

Eve_琳

您好,我是@琳同学的写作专栏,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一、如何搞清楚一个字的平仄?

想要搞清楚一个字的平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查一下平水韵表。这个表在网络上有word版,可以下载来备用。

我看到有不少人提到了中华新韵。如果是研究古诗的话,就不要使用了。中华新韵是给现代人使用的,要求比古代宽松。

二、普通话声调与平仄的关系。

大致说来,普通话中的一声和二声相当于古代的平声,三声、四声相当于仄声。但是也不是绝对的。

古代的音调是:平、上、去、入。平就是平声,上、去、入三种都是仄声。后来入派三声,也就是入声字分别归入到平声、去声和上声中了。这就意味着一部分仄声字归入到了平声字中。比如说“国”,二声,但它是入声字,所以是仄声。

南方地区的方言中还保留入声字,如果在方言中这个字声调下降且急促,一般说来就是入声字,也就是仄声。

丘月乙

丘月乙

首先平仄字的辨别:普通话一二声是平,三四声为仄。古韵多了个入声,凡是声音短促,张不开口的,古人都列为入声,如石竹矢之类,可搜入声字表。

其次句子平仄,平仄两两交替,平平仄仄平平……或仄仄平平……四字九字甚至更长,奇数可不论,偶数一定要分明。

三,一首诗四句中,分两联,一二句要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二三句相粘,就是句子除韵字外,句式相同。三四句又相对,依次类推,五律七律至长律。

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外,词类要相同,词性要相当,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天文地理花鸟虫鱼等等

能做到以上几点,对联作诗词都没问题了

chiantiq

chiantiq

一丝一线生白发,

半羞半怨洗年华。

去冬曾问南飞雁,

何时与君摘杏花?

_林三


Miss.J

Miss.J

我认为这个问题好办。第一步按现在的拼音方式,凡第一、二声乃平声,凡第三、四声乃仄声。掌握了这一诀窍,平仄算是入门了。

第二步比较难办。因为古之去声字全入了仄声,而现在有的入了平声,有的入了仄声。不过,这一步懂不懂都无所谓,让专业些的人去留意吧。你如果愿意深究,当然可行。不愿深究,懂了第一步,也勉强可行了。

天津买办

天津买办

一、简单的说现代汉语拼音分一二三四声,其中一二声为平,三四为仄。

二、还存在一些一二声读仄声特殊字,叫入声字,可百度一下入声字表尽知。

yehouzi

yehouzi

朋友,古诗词的平仄是平水韵,是依据古代读音而形成的!现代汉语普通话比古汉语少了一个声,所以很难掌握!现代汉语记住一点一声和两声是平,三声和四声是仄!

张七七

张七七

平仄就是利用汉字自有的平上去入形成一个调,所谓抑扬顿挫,这符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是一切艺术形式的内核。

克里斯蒂猫

克里斯蒂猫

这位同学,作诗讲究平仄不是古人吃饱了没事干,也不是无聊文人弄出来的游戏规则,而是根据汉文字发音、结合说话、歌唱过程中的呼吸和换气原理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武林秘籍”。

试着用较快的速度读一下这段话:一天能吃三只馍,轻轻松松玩乒乓,妈妈厨房杀条鱼,鱼汤洁白闻鲜香(我实在编不下去了,在我的脑海,如果没有上声和去声,这特么就是受罪,哈哈),一口气读完这28个字,估计大家都要晕过去了。

这就是平仄在我们说话当中的重要作用,在古代,诗是一种可以说唱的文体,说白了就是歌词,如果把上面的那段话让歌唱家去唱,他们一定会掐死我的。


汉字读音基本分为四声,(妈[mā]、麻[má]、马[mǎ]、骂[mà]),前面两个为平,后面两个为仄,所谓文章和诗词能让人读起来够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就是注重了平仄结合,而不是一个声调读到底,会累死人的。


很多初学者作诗,根本就没有仔细反复地读出来,而是在纸上写写画画,押个韵,就很了不起了,觉得诗意唯美就足够了,真打要是读出来,就会头晕,所谓不分平仄。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人作不出令人耳目一新,闻之感怀的格律诗的原因之一,因为好的平仄关系语句都被古人用得差不多了,宋人才在词这个上面下功夫,毕竟长长短短地,更好安排平仄、对仗什么的,到了明清,词也很快将平仄关系用完了,诗词就真的没活路了,呵呵,如今的我们,只能够熟读吟咏古代诗词,聊解心中烦闷,当然不排除有些牛人还是能够写出符合格律、意境深远的严谨的律诗来,那真的是千年不遇了。


这位同学,不要气馁,好好练习,可能你就是这个千年不遇哦。

馒头大人

馒头大人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