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提到的作品
最新跟帖
julypan0710

julypan0710

公元1366年,已经连续踩翻陈友谅张士诚两大强敌,并将在两年后“开创大明朝”的“吴王”朱元璋,“抽空”回了趟老家濠州钟离乡孤庄村。虽然这里已经没有一个亲人,但离家十三家且即将“君临天下”的朱元璋,望着眼前跪一地的乡亲们,依然十分激动。当然,此时正跪着的乡亲们,好些人更内心激动到忐忑。好些人暗地都在想,朱元璋将怎样对待他眼前的一位“故人”——地主刘德。

因为,在朱元璋早年的寒苦记忆里,“地主刘德”这个名字,可真意味着“一天二地仇”。

话说从朱元璋十三岁那年起,迁居到濠州钟离乡孤庄村的朱元璋一家,在经历了多次“破产”“夺佃”的遭遇后,沦为了当地地主刘德家的佃户。全家人要承担高额地租,小小年纪的朱元璋还要给他放羊放牛。偏偏这位“刘地主”,又是个贪婪刻薄的狠角色,逮着佃户就恨不得当牲口使唤。所以那几年里,朱元璋饿着肚子天天干苦活累活,几乎每天都要被“刘地主”斥骂责打一顿,咬着牙一天天熬。

但“熬”到三年后,即公元1344年,一场更大的灾难又降临了:江淮大地遭遇空前旱灾,朱元璋在四月份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失去了父母大哥大侄儿等亲人。可这个家徒四壁的家,竟连墓地都买不起,眼看亲人遗体躺在家里,竟连下葬都不能。朱元璋只好硬着头皮去求“主人”刘德帮忙,盼他能伸个援手。谁知刘德不但不帮,却又把朱元璋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幸亏邻居刘继祖(刘德兄长)送来块地,这才叫朱元璋的亲人们入土为安。

如此风波,也在少年朱元璋心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回忆。甚至多年以后,已是“洪武皇帝”的朱元璋亲笔为亲人们撰写皇陵碑时,依然记得那时刘德“呼叱昂昂”的丑恶嘴脸,更记得那一刻自己绝望到无助的悲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淹三尺,奠何肴浆!”

那么,当1366年,三十八岁的朱元璋返回孤庄村家乡,望着脚下一群乡亲里,那正跪着如筛糠般发抖的“老地主”刘德时,他必然瞬间忆起了自己十六岁那年的苦难绝望。那么,他又将怎么对待这位留给他痛苦记忆的“刘地主”呢?出乎现场所有人预料的是,朱元璋却只是淡淡安慰他说:“此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吾为天子耶”-----当年我那么穷,你怎会知道我有今天这般成就?你那时的恶毒,不过是正常表现嘛。

简单一句话,这刻骨铭心的仇恨,就这么轻轻翻篇了。

至今被许多“精英学者”吐槽为“冷血无情”的朱元璋,为何会轻轻放过“老仇人”刘德?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元璋对家乡的感情。

虽然在元末那场恐怖天灾下,朱元璋在故乡已没有了亲人。虽然在早年的寒苦岁月里,故乡带给朱元璋的,有贫穷的折磨和各种耻辱记忆。但是,当离乡背井的朱元璋,走上了征战天下之路,甚至经历了无数次死亡考验后。故乡给他的那些痛苦,从此都不算个事儿。相反关于故乡的温情记忆,却在他心中有着越来越重的分量。正如他在1366年返乡前的原话:“濠,吾家也!”这里,是我的家啊。

既然故乡是“家”,那么家乡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乡民,就是“实在亲戚”,再大的仇,又怎能和“实在亲戚”计较?所以除了放过“老地主”刘德等人,对曾帮助过自己的刘继祖等人,朱元璋也给予了优厚回报,明朝开国后,已经过世多年的刘继祖被朱元璋追封为“义赐侯”,其家族世代享受优厚的“侯爵”待遇,成为与明王朝始终的“望族”。孤庄村的乡民,也获得了优厚的田地与减免钱粮的特权。一心一意报恩,毫不报仇。

甚至,别说对一个刘德,哪怕对待那些明朝开国后越发跋扈的“淮西勋贵”们,朱元璋也曾有过“幸福畅想”:他下令在家乡营建“中都”,盼着将来与“勋贵功臣”们一起荣归故里,手拉手欢度晚年。虽然这个美好愿望,随着胡蓝党案的血雨腥风化为泡影,却也足以说明:“家乡”这两个字,就是朱元璋坚如铁石的心灵里,最柔软的一处。

而比“家乡感情”更重要的原因是:经过多年世事的残酷考验浮沉,朱元璋早已明白——自己当年那刻骨铭心的苦难,岂是一个刘德造成的?为什么只是个“村级地主”的刘德,会对朱元璋那样“呼叱昂昂”。更重要的原因是:那时是元朝。

虽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地主盘剥农民”是常态,但要论农民被“盘剥到最惨”的年代,元朝的呼声必然很高。在所以早年还曾拥有土地的朱元璋一家,才会在朱元璋青少年时代里一而再“破产”“夺佃”,最终沦为佃农。而元代的佃农处境更是悲惨:在元朝的法律里,地主哪怕打死佃农,也只需要赔偿五十两白银,日常更可将佃农随意驱使甚至买卖,其地位“直追”奴隶。

外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加剧,农民乃至佃农的生活,必然会加倍贫困化。朱元璋少年时的苦难,只是这一切的缩影。而所有这些乱象,也终于变成火药桶,最终“引爆”了轰轰烈烈的元末大起义。把曾坐拥“中国历史最大版图”的元王朝,活活“炸”回到草原上。

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他放下了与刘德的恩怨,“放不下”的却正是这恩怨背后的历史教训。他一辈子从未忘记的,正是包括“少年时的自己”在内,大明境内千千万万农民的寒苦生活。所以就连他的皇宫里,都画满了农家劳作的图画,宫里的空地全种上了粮食蔬菜,闲暇时的朱元璋也会亲自下地劳作,还有时带着年幼的太子朱标去乡间劳作吃住。以他给大臣胡惟庸的话说:每次想起早年“目击小民之苦”,他都会“心常恻凄”。

他可以放下刘德给自己的伤害,但放不下的,是他曾亲身经历的触目惊心的贫困。他知道,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建立在元朝废墟上的大明王朝,很快就要步元朝的后尘。

所以,在整个洪武时代,朱元璋一直不遗余力去解决的,正是“农民问题”。特别是当年“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淹三尺,奠何肴浆”的痛心一幕,促成他不遗余力,全国推广“养济院”“惠民药局”“漏泽园”等福利机构,确保每一个治下百姓“孤寡无助”时可以得到收养与医疗救助,甚至能在“漏泽园”(国家公墓)安葬。单是被养济院收容的孤寡百姓,每月就可以获得三斗米和二十斤柴,放在明初经济条件下,这几乎是不惜血本。

甚至在这些“福利国策”上,朱元璋下的是硬指标:以明初的法律,官员赈灾动作慢了就要论罪,甚至有磨洋工的尚书为此被砍了头。地方的府县不但要“盖足”养济院,甚至倘若发现治下有未被救助的孤寡老人,地方官最轻也要被“杖六十”。在对民生“凄恻”这事儿上,朱元璋确实是动真格的。

而比起“轻徭薄赋”“强力反贪”等后人耳熟能详的国策来,朱元璋相对鲜为人知的,是他对旧有封建土地制度的挑战。比如明初的“地权”问题:元末战乱年代,大批地主曾扔下土地逃命,待到明朝立国后,这帮做了“还乡团”的“地主老爷”,又舔着脸回来争地。朱元璋却毅然抛出重磅政策:不管这地原来属于谁,只要现在有人耕作成熟,就归现在的耕作者。想要?就从当地荒田里“验数拨付耕作”——自己垦荒去吧!

此外唐宋元官僚贵族享受的大量特权,也在朱元璋编订的《大明律》里被大量废除。甚至元代时大量的“驱口”“奴婢”也重获自由。甚至庶民之家只要“存养奴婢”,就要被“杖一百”。曾经的“佃农经历”与屈辱,更让他做出了封建法律史上的重要改革:佃农与田主之间“并少事长之礼”。甚至“打死佃农不用偿命只赔钱”的法律,也被尽数废除。生活在明初的“刘德们”,就算依然是“地主老爷”,也无法再“呼叱昂昂”。

以现代的眼光看,朱元璋所做的一切,局限当然很大。但放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上,这一切却已是无比重要的一大步。这样的一大步,也成就了这位争议帝王,一生最无可置疑的奇迹:他在位三十年,明王朝耕地增加到八百五十万顷,税粮突破三千二百万石,甩开“富宋”“大元”巅峰时期近两倍。开国时饿殍遍野,扬州等“一线城市”仅剩十几户人家的明王朝,此时已是“宇内富庶”的洪武盛世——他在废墟上,再造了强大的中国!

这样的辉煌,正应了白居易的一句名言:“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对“初心”的铭记与坚持,造就了他的理想与辉煌。也带来了超越历史的意义:无论何年何月,无论何时何地,农业问题,永远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

小缘

小缘

朱元璋一个白手起家的皇帝 ,那个年代 由于元朝末年民不聊生, 朱元璋也是一个普通的佃户,租着地主家的地勉强糊口 ,属于自己的地一块也没有,最悲哀的事是 家里死了人,也没有地方安葬 ,真是死无丧身之地 。

1345年 朱元璋在的 凤阳县大旱 ,地里颗粒无收 ,家里的人相继饿死, 朱元璋找不到地方安葬亲人,就去求地主刘德 ,没想到的是 ,没有 求来 一块 安葬亲人 ,却逼着朱元璋交租,被骂了一顿灰头土脸的回到了家 ,后来还是在邻居的帮忙下弄来了一块地安葬了亲人,朱元璋那时年少,也是邻居 挤出口粮救活了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在邻居的帮忙下被送进了皇觉寺守佛渡日 。

几年后 元朝大乱四处起义, 朱元璋离开了寺庙,投奔了郭子兴由此开启了成为帝王的路 ,朱元璋成为帝王后,当年对朱元璋有恩的邻居,全部封了官职 ,对于地主刘德朱元章并没有杀他反而给了他土地免了几年税,朱元璋当时也想,地主的做法都一样 ,也是常态, 那时估计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朱元璋以德抱怨 ,一是体现 一个帝王的大度, 二是希望刘德以后改过自身, 善待佃户。

夕暮未央

夕暮未央

朱元璋当皇帝后是以仇报恩来对待刘德的。

wukong

wukong

没有杀刘德,因为他没有犯法,只是冷血而已

老夏

老夏

如果东家当初给了朱元璋葬亲人的地,这世上就没有朱元璋了

老王的足迹

老王的足迹

刘德华还做过地主啊。有钱人

bubumumu

bubumumu

不但没追究,反而给予厚赏。

朱元璋初得天下,需要贵族和豪强地主阶层的支持。此举乃拉拢与博名之政治行为。朱氏本性其实是非常残暴的。

sheepstop_

sheepstop_

刘德给了他饭吃,

堆堆

堆堆

让刘德变成刘德华!

纠结的双子爱旅行

纠结的双子爱旅行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了,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朱元璋完全是靠着一双白手,一步一步打下来的大明朝江山。创立汉朝的刘邦好歹起步的时候还是个亭长。朱元璋创业的时候只有一个碗,而且还是个破碗。如果问历史上创业的故事谁最励志的话,估计非老朱莫属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是给地主刘德家放牛的,可是后来刘德拒绝了朱元璋要求给一块地埋葬自己父母的请求。那么朱元璋当上了皇帝以后是怎么对待刘德的呢?有没有按照朱元璋的个性——直接咔嚓了刘德呢?

我们一起走进朱元璋、走进明初的历史中去看一看吧!

朱元璋与刘德曾经有一段巨大的“仇恨”

公元1328年10月21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赤贫的家庭,准确地说当时:应该出生于家徒四壁、到处漏水、漏风的一个家里。老朱出生的时候,这名字可不叫朱元璋,他父母也没有一点兴奋之情。

当时家里已经有好几个孩子了,老朱的出生给这个本来就很贫穷的家里,无疑又增添了一点哀愁。

朱元璋在家族里面排名第八,家里人给他取了个很有文化的名字叫做:朱重八,直白点说就叫做——朱八八。朱八八就是在这样漏风、漏雨、家徒四壁的家里慢慢地长大的。

当时朱八八家里面连吃饭都成了最大问题,要上幼儿园、要接受教育那基本上就四个字形容了——痴心妄想,每天能吃个半饱就算很幸福了。

日子也就这样一天天地过着、朱八八体会着命运的安排、现实的打击。可是好歹朱八八每天还能回家、每天还能看见自己的父母以及哥嫂,起码这还算是一种“生活”。

渐渐长大的朱元璋,家里面是这个环境——不打工肯定是不行的。当时朱元璋的一家是属于佃户,租种的地就是地主刘德家里的了。刘德当时在朱元璋村子里面属于富人、属于地主级别的。

朱元璋童年以及少年时期的主要工作只有一个:帮助刘德家放牛。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从六岁开始就给刘德家放牛了,一直放了12年,平时也算勤勤恳恳、按时溜牛、定期给牛吃饭等等。

公元1344年,朱元璋年仅17岁左右。这一年老家又发生了洪灾、蝗灾外加上瘟疫。除了这三重打击以外,还有另外的打击就是:元朝的官员们把救灾物资都拿回家了,朱元璋一家只有听天由命或者叫等死。

可是朱元璋家里除了朱元璋以外,别的人命确实不太硬。这一年的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我个人估计朱元璋一开始肯定很难过、很痛苦,可是随着家里人死得越来越多,后来可能都有点麻木了。

不过麻木归麻木,古代一般都是以孝治国的,所以对于父母的身后事,朱元璋还是比较重视的。风光大葬肯定是没有任何可能性了,但是起码应该找一块上好的坟地才行。

当时出现这个现象的不止朱元璋一家,很多家里都出现了死人的问题。朱元璋此时是举目无亲、只有找到了曾经帮其放牛的刘德地主了。

朱元璋找到了地主刘德,意思很简单:希望刘德看在父母多年给他种地、自己给他放牛的份上,分给他们一小块土地来安葬家人。

刘德的答复很简单:你们家给我种地、你给我放牛,我都给了报酬了——本人现在没有义务免费给你土地安葬自己的父母。话说回来,现在死的人这么多,如果人人都来找我要一块地安葬家人的话,那我岂不是地都要被分完了。

刘德甚至还翻起了旧账说:朱元璋过去你放牛的时候,曾经偷了我们家牛犊吃,没找你要钱都不错了,随后将朱元璋赶出了门。

朱元璋对这一段经历那是记忆极其深刻的,后来当了皇帝以后每每回忆起来还是感慨不已——“死者无阴宅之难,吁,艰哉”。

此时一个关键人物登场了,刘德家的一个表亲刘继祖听讲了这个事情以后。刘继祖当即进行了战略性风险投资,刘继祖将自己名下的田地分出一小块,让给朱元璋来安葬亲人。估计当时拿块地也是无人耕种的荒地而已。

但是往后刘继祖所收获的回报将是巨大的,这就好比买了微软、苹果的原始股了。这笔风险投资给刘继祖家族带来无与伦比的回报。

不过在当时,17岁的朱元璋安葬完父母兄弟以后就背上行囊,也许根本就没带什么东西,因为实在是无行囊可带。朱元璋先是到了皇觉寺、后来又参加了起义军。

往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朱元璋一路开挂、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逆天改命,当上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

那么当上皇帝以后的朱元璋是如何对待“仇人”刘德的呢?又是如何对待恩人刘继祖的呢?

朱元璋当皇帝的这段经历在历史上是有点争议的,很多人觉得朱元璋太狠毒了,例如:杀起官员、杀起功臣来毫不留情,甚至是玩铲草除根的办法。

可是我想说的是:朱元璋是一个爱憎分明之人,凡是对自己有威胁的必然会毫不犹豫地铲除。

但是朱元璋对自己的家里人、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还是不错的,例如:朱元璋对原配夫人马大脚就一直很好、对儿子们、亲戚们也还不错。

那么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刘德、又是如何对待刘继祖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恩人刘继祖的。刘继祖在1353年的时候就去世了,也就是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前刘继祖就已经死了。

刘继祖画像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忘记刘继祖对自己的恩情,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刘继祖的夫人娄氏为侯夫人。

刘继祖这个侯爵是可以世袭的,虽然刘继祖已经死了,但是他的后人却因为刘继祖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据史书记载,刘继祖的后人一直享受明朝皇室优待,一直到明朝灭亡方才成为平民。

大家看看:刘继祖拿着一块荒地换来了一个世袭罔替的侯爵,这笔买卖是不是赚上天了。

不过我想说,刘继祖当时并不知道朱元璋往后能当上皇帝,所以刘继祖应该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甚至是不图回报的人。

总之一句话,刘继祖一个小小的善举换来了天大的回报。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做好事有时候真的会有好报的。

我们再来看看:朱元璋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仇人”地主刘德的呢?

我不知道听到刘继祖封爵的这个消息以后,刘德是个啥感觉,估计除了肠子悔青了以外,更多的是害怕和恐惧了。毕竟当年自己那样对待过年幼的朱元璋。

不过朱元璋在回老家的时候还是接见了刘德,朱元璋也并没有为难他,而且还赏赐了他很多田地,并免除了他家的一些赋税和徭役。

按照朱元璋恩怨分明的性格,应该是会给刘德咔嚓一刀的,为啥还搞成了免税和赏赐了呢?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朱元璋之所以这么做,其实还是念及旧情的,毕竟朱元璋全家曾经靠刘德生活了很长时间。

第二,朱元璋多半也是看在刘继祖的面子上的,刘德和刘继祖毕竟是实在亲戚(表亲)。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人随着经历、阅历的增加、地位的提升,格局就会不一样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了,也就没有必要和刘德一般见识了。

朱元璋也许会想:刘德并不欠我家的墓地,刘德给墓地是情分,不给墓地是本分,谁家土地是大风刮来的,都是用血汗换来的。于是乎,也就释怀了。大家觉得朱元璋做得对吗?如果你是朱元璋的话,你又会怎么做呢?

dubu

dubu

自从秦始皇经过一番不懈努力,终于将六国统一以后,“皇帝”这个词就诞生了。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看似平凡,但这个词语背后象征的无穷权力与无尽财富令全国的人民都垂涎三尺。

但是皇位一直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所以在人们的认知当中,只有血液里带着皇室的成分的人,才有资格摸一摸龙椅。但规矩一向是用来打破的,中国古代历史上不缺有雄心壮志的平民百姓。于是在历史课本上我们也认识并了解了几位平民出身的草根皇帝。

这些皇帝当中人气最高的非朱元璋莫属。其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十分丰富与精彩。最初他只是一个住在破败小山村的放牛娃,饥肠辘辘的他每天只想着如何填饱肚子。自己的好几位亲人都因为吃不上饭而死去,他却因为贫穷只能草草安葬他们。

他用破草席卷着亲人的尸体,随处找了一个荒凉的山丘把他们下葬后,不得不继续放牧以维持生计。但是放牧的工作并不是单纯的照料牛群,喂他们吃草等简单机械工作。除了这些以外,他还会经常随着地主情绪的变化而遭遇毒打与辱骂。

面对自己已经为其辛辛苦苦工作了好几年的地主刘德,朱元璋曾几次请求他能够帮自己安置自己死去的亲属,但是刘德却两次三番地拒绝。当时已经悲痛欲绝的朱元璋本来以为,刘德无论如何也会念在自己为他做牛做马的情分上帮忙,惨遭拒绝的朱元璋可谓是对刘德恨之入骨。

中国古代社会十分注重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与孝顺。本来就对自己的家人十分关心与挂念的朱元璋,亲眼看见自己的亲人活着的时候痛苦不堪,死后也不得体面十分心痛。同时也为自己的无能感到愤怒与无奈。所以他之后离开了刘德家,去寺庙中出家,后参加起义。

正是在这种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才有后来奋力作战的机会,以及成为一方霸主的契机。在许多年后,朱元璋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坐上了许多人只能在梦中有一面之缘的龙椅。此时他已经拥有了自己曾经想拥有的一切。

他成功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后,将自己在世的几位兄弟姊妹赐予封号,更改新的名字,赏赐了不少土地后,还为自己已经逝去的祖父母,亲父母追加了谥号。


将一切事情操办得差不多时,他想起来让自己放牛的地主刘德。于是他决定亲自回到自己最开始工作的地方“叙旧”。这次朱元璋回去可谓是声势浩大,乘坐着代表着皇家的龙椅,带领着一大批随从与军队人马回到了这个小乡村。

这一来可不得了,邻里乡亲知道大皇帝朱元璋回来的消息都兴奋不已,形成了万人空巷的局面。唯一愁容满面,腿都在打颤的人就是当年威风凛凛的地主刘德了。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意气风发,头发都有些花白,面容已经无法看出当年的嚣张气焰。

得知朱元璋这次回来是专门为了见刘德的消息,不一会儿就传遍了整个村落。当刘德赶来拜见朱元璋时,他已经全身颤抖如筛子一般跪在朱元璋面前,不敢抬头看,生怕触怒圣怒而丢了项上人头。

结语: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接下来的话却和刘德想象的大相径庭。这一段话的大概意思是,他能理解自己的父母去世时刘德没有伸出援手,是因为刘德没有义务管自己这个小工的家务事。听完这话的刘德一下跪坐在地上,死里逃生的他十分高兴。

大家都认为锱铢必较的朱元璋应该会将曾经欺辱他的刘德大卸八块,而不是这样轻易放过他,还赏赐几块田地给这个昔日的“周扒皮”老板。但此时的朱元璋已经经历过社会的风雨洗礼,他应该已经看穿人性无常,再加上刘德年事已高,所以才放他一马。

式微胡不归

式微胡不归

有什么心怀就有什么格局,心胸宽广的人才是人上人

tracybbei

tracybbei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刘锐晶想把长发留回来

刘锐晶想把长发留回来

以德报怨大度宽容

脱线娜娜

脱线娜娜

老子已是皇帝了!当然不能小人看笑话,对刘德也没得选择!必须好好的,不然有些人会认老子没文化!

路影记

路影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