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

提到的作品

[作品]明史

《明史》是《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之一。《中国历朝通俗演义》系列为风靡海内外的一部通俗历史巨著,浩浩一千余回,写尽几度春秋,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记述了2166年的历史,共计11部1040回,...

蔡东藩

最新跟帖
静香同学。

静香同学。

朱元璋在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凤阳县见到刘德以后,和刘德说了一句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从这句话来看的话,这个曾经蹂躏朱元璋的大地主的结局不会很差的。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会放过这个蹂躏自己甚至可以说自己仇人刘德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追溯到朱元璋落魄的时候在刘德手让讨生活。当时刘德和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就是普通的地主和贫农之间的区别,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刘德和朱元璋之间的故事。

放牛少年和地主的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还要从元末末年的统治说起,当时是天灾人祸不停,黄河泛滥,河水和泥沙灌入运河,严重威胁元朝的经济命脉,元朝的统治者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朝政府开始大量人力兴修新河道,使黄河重回故道人海,解决黄河了泛滥问题,修河民工完工后领到的是不断贬值的元宝钞。

再加上元朝末年的统治者对于农民的压迫是很厉害的,农民的肚子都填不饱,可以当时的元朝是内忧外患,造成的结果就是当时全国各地就是饿殍相枕、赤地千里。

估计明朝的统治者也没有想到,推翻自己的统治的竟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放牛娃。下我们看一下放牛少年和地主的故事。生活在底层的朱元璋及其家人是依靠给地主干活勉强度日的。

放牛的时候朱元璋就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甚至比朱元璋大的孩子也听从孩子的话,按照孩子的心性,自己接受的处罚自然想要报复。在一次刘德处罚了朱元璋以后,朱元璋就伙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把刘德的一只牛烤了。

虽然编造了小牛是自己掉下悬崖的谎言,但是最后还是被刘德发现并把朱元璋狠狠的打了一顿。如果说这件事情还是小事的话。

那么自古讲究忠孝礼义的中国社会,安葬自己的父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在朱元璋的父母死亡了以后,由于家境贫寒,竟然连安葬自己父母的地方都没有,朱元璋无奈只能去求助刘德。

刘德秉承着公平公正的铁公鸡的原则,拒绝了朱元璋的请求,最后还是朱元璋邻居(也说是刘德大哥)看到朱元璋可怜,给朱元璋一块地去安葬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问朱元璋是如何对待刘德的原因。

朱元璋的的选择

当作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安徽省凤阳县的时候,刘德可是吓的半死,当初被自己虐待的放牛娃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国之君,在封建社会的时候,皇帝想要杀死一个人本身就是非常的简单的。

更何况是虐待了皇帝的人。但是出乎刘德意料的就是朱元璋对刘德没有什么处罚,反而有了开头的那句话:“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这让刘德完全放心了。

出乎刘德意料的是朱元璋还给予了刘德赏赐。同时还免了他10年的赋税。估计很多的人看到这都不明白了。刘德那样对待朱元璋为什么朱元璋对刘德这么宽容。

实际上对于朱元璋来说,刘德固然是虐待了自己,但是何尝不是救了朱元璋一命,元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大乱,底层的百姓很多的人都饿死了,朱元璋给刘德放了12年的羊,虽然刘德对他不好,但至少能给他饭吃。

除此之外,朱元璋作为一个帝王,要对群臣做表率,同时也是告诉反抗过朱元璋的人,自己不会对你们以前做的事情斤斤计较的,你们只要好好的生活就可以了。

这也就是地位不同了,想法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你在当贫民的时候,想到的只是为了吃饱饭,但是当你做了市长的时候,你想到就是如何制定一个市区的战略规划,保证大家温饱。

六眼飞鱼

六眼飞鱼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他不得已给地主刘德放了几年牛。那时,那一带闹瘟疫,死了很多人。朱元璋的父母也死了,无地安葬。朱元璋便去央求刘德给一块地安葬父母。黑心的刘德硬是沒给。倒是刘德的本家哥哥刘继祖发善心,给了朱元璋一小块地,使他草草地安葬了父母。朱元璋当皇帝以后回乡,报答给地的恩情,封刘继祖(已死)为义惠侯,世袭罔替。对刘德,朱元璋并没有惩罚他,反而赏了他一些土地,让他去生活。

关于这些事,人们已多有叙述,这里就不多说了。需要探讨是,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对待刘德。

首先,朱元璋当时对刘德说,你当年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就算了。只是你沒想到今天我能当皇帝吧。(尔之所为,亦恒情尔,不必问。吾贫时,尔豈知今日为天子也。)

其次,朱元璋方得天下,正踌躇满志,要树立好形象,收买人心。尤其是在家乡。他对刘德的以德报怨之举,肯定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利益和好名声。

其三,朱元璋所建立的依旧是封建王朝。封建王朝都主要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以地主阶级为其统治基础的。朱元璋善待刘德一人,天下所有地主都会感恩戴德的。这是朱元璋出于政治考量而下出的一步高棋。

其四,朱元璋即能从布衣而为皇帝,当然胸怀肚量是相当宽大的。其免罚刘德当属情理之中。当年西汉淮阴侯韩信为楚王回家乡时,不也沒惩罚当年让他从胯下钻过的壮汉反而封赏其为军官吗?朱元璋的度量当然要比韩信更大一些了。

一点认识,欢迎评点。

倒叙小时光

倒叙小时光

历史是个小姑娘,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后人读史只能从整体上、离远点看这个小姑娘,无必要过多‘研究’她的花花衣裳,不然会走火入魔的。这段‘史实’好像是‘喻世明言’式的演义故事。

朱元璋不报复那个狠心财主是可能的,多多嘉奖狠心财主的兄弟也是人之常情。

正史没有的,只可相信一半就了不起了——可以不否定,不必就此大做文章,历史学家一介入,可能助讹为实。

就愛不懂事@若曦

就愛不懂事@若曦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世人皆知的一个皇帝,一般知名的皇帝,他们的是非就比较多。我们今天就扒一扒关于朱元璋的陈年往事。

当然了历史上关于朱元璋的故事有很多,尤其是他和地主刘德之间的。今天我们就说一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是如何来对付地主刘德的。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在中国历史上,开了一个屌丝逆袭记的先河。从最底层的农民,直接逆袭成为了拥有天下的皇帝。

说实话这样的事情,若不是真的有发生,并且被记录了下来。我们真的不敢相信。但是,这确实是事实呀。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那时候肯定是没有人敢欺负他的。但是,他贫穷的时候,就不一定了。

下面我们看看曾经朱元璋的伺候的地主刘德,是如何欺负他?还有他当了皇帝之后,又是如何对待地主刘德的呢?

朱元璋小的时候,他的父母是给地主刘德家种地,朱元璋也没有闲着,他是给刘德家放牛。总之,他们一家都是过得奴隶一般的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朱元璋的老家凤阳不但闹了灾害,而且还伴随着瘟疫。

朱元璋的家人,除了二哥和他自己之外,全部都死在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这件事给幼小的朱元璋的心里,烙下了阴影。

可是,即使再悲痛,活着的人还是要继续活下去的。

那时候对于朱元璋来说,埋葬了父母,才是自己最该做的头等大事。

对于许多人来说,死后被埋在地里,那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就是这么一件事,朱元璋和哥哥却做不到。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朱元璋只能去求地主刘德。

刘德那是典型的杨白老,他把朱元璋和二哥大骂了一顿,并且把他们从自己的家里赶了出来了。

很明显刘德是不会给他们土地,让他们来埋葬父母的。

朱元璋似乎要绝望了,难道种了一辈子地的父母,最后的结局,就是无处下葬吗?

现实和命运就真的这么残忍吗?

要说朱元璋的运气还算不错的,虽然刘德没有给他埋葬父母的土地。

但是,刘德的哥哥刘继祖,看朱元璋兄弟二人可怜,就给了他们一块半山腰上的土地。然让他们去埋葬父母。

就在朱元璋和二哥埋葬父母的时候,他们刚把父母的尸首放在半山腰,突然大雨倾盆。他们不得不避避雨,等雨停了再来继续埋葬父母。

但是,最终他们还是没有来得及处理自己父母的尸首,因为雨下的太大,发生了泥石流。他父母的尸首,被山上冲下来的泥土给掩埋了。

不过还好,他们的父母终究还是埋葬在了地里。这种埋葬法,总比无处下葬要体面的多

那么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是如何对待地主刘德的呢?

说实话朱元璋何尝不想杀了刘德呀。

可是,到了他真的回了老家凤阳之后,他见到了年迈的刘德,又不忍心杀他了。最终,朱元璋不但没有杀刘德,反而给了他三十倾良田,让他耕种。

这件事也是出呼于刘德的预料之外的,他早就做好要死的打算了,毕竟当年的他,真的是可恶十足。

朱元璋不是很爱杀人吗?为何这次对刘德却如此菩萨心肠了呢?

说实话也许往事过的太久了,朱元璋还是选择,得饶人处且饶人吧。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现在他当了皇帝。他必须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自己不能滥用权力,公报私仇。否则,谁会服他呢?

就这样朱元璋当了皇帝,不但没有杀刘德,反而奖赏了他。这种事一旦在民间传开来,大家就会对朱元璋树立大拇指的。能给朱元璋赢得比较好的名声。

你看不杀刘德,对朱元璋觉对是一件好事,这当然是朱元璋的英明之处了。要不,天下那么多人,最后是朱元璋当皇帝呢,关键是人家会办事,你说对吧。

所以说朱元璋能够当上皇帝,人家真的是实至名归。

春天的地铁

春天的地铁

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原籍江苏南京。因为他的家庭非常贫穷,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他搬到安徽省盱眙去开垦荒地。朱元璋的祖父去世后,朱元璋的54个家庭再次搬到凤阳,朱元璋在那一年出生。但是朱元璋很虚弱。为了保住他的性命,朱五四派朱元璋去少林寺。朱元璋在少林寺呆了几年。 当朱元璋十岁的时候,朱五四又搬去了太平镇的一个偏僻的村庄。他住在地主刘德家租的几亩土地上,而十岁的朱元璋则把牛赶到刘德家。这个乡绅,刘德,是一个卑鄙和尖刻的人,经常欺负佃户,而朱五四一家非常诚实地从其他地方搬到这里,并且一直被刘德的同伴欺负,刘德对奇怪的朱元璋非常不满,经常责骂他,不给他足够的食物。 有一次,朱元璋和他的同伴一起去放牛。有几个人非常饿,所以他们杀了一头小牛并吃掉了它。几个人吃饱喝足后,他们发现小牛只有一只皮,一堆骨头和一条尾巴。朱元璋想出了一个主意。几个人埋了牛皮和牛骨。母牛的尾巴被插入岩石缝隙。他们撒谎说母牛无法走出岩石缝隙。但是这个想法能把刘德藏在哪里呢?刘德打了朱元璋,把他赶走了。他还要求朱五四赔偿他的牛钱。 最初,农业租金很高。除了干旱和小牛钱,朱五四夫妇很快就去世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别无选择,只能找到地主刘德,跪下请求刘德帮助埋葬他的父母。尽管两兄弟如何恳求,刘德并没有帮助他们,而是责骂了两兄弟。朱元璋不能匆忙埋葬他的父母。 当朱元璋作为皇帝回到家乡时,村民们非常高兴,出来崇拜朱元璋。朱元璋很高兴看到村民们仍在努力工作,并公开宣布他们将免税。但是人群中的刘德非常害怕,他害怕朱元璋会认出他并砍掉他的头。朱元璋也认出了刘德,冲着他喊道。他听到朱元璋对他大喊大叫,跪下求饶。 朱元璋走到刘德跟前,把他从地上扶起来,没有夺走刘德的生命。相反,超过30亩土地被当场征用,刘德的所有税收都被免除。刘德没有想到朱元璋忘记了他的仇恨,对他如此好。刘德想到了他在朱元璋之前做的所有滴酒。他当场跪下,大声呼喊朱元璋的明君。朱元璋的做法也受到了老百姓的赞赏

nethinks

nethinks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一个贫困家庭,他的家庭属于贫困中的极品——赤贫,家中的老鼠都被饿的含着热泪离开了。

父母没文化给他起个像样的名字,只好用数字代替称呼,朱元璋最初叫朱重八,他家祖辈传流都是以数字为名,比如他父亲叫朱五四,他叔叔叫朱五六,他哥哥叫朱三四……

朱元璋8岁时,为了活命去了地主刘德家放牛,当时他的小伙伴徐达和汤和也在刘德家放牛。

周六阅读奖励已送达!马上领取!

广告

地主刘德为富不仁,每次放牛回去都要看看牛的肚子鼓不鼓,不鼓说明没吃饱,哥仨免不了一顿毒打,最后还不让吃饭。

▲地主刘德

哥仨气得没办法,有一天,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制裁刘德的办法。在放牛时他对徐达和汤和说:“刘德太可恶了,这回咱们把他的小牛犊烤着吃了”。

徐达和汤和听了急忙摇摇头说,“刘德每天回去清点,少了牛还不打死咱们?”

朱元璋附在二人耳边一阵嘀咕,徐达和汤和听了哈哈大笑,伸出大拇指说,“就你小子坏,亏你想的出来,哈哈……

第二天,三人早早赶着牛上山了,随后把小牛杀了烤着吃了,最后把现场清理干净,唯独剩下一条牛尾巴。

原来朱元璋想出的妙计是把牛尾巴放在山石缝里,露出一点点,让徐达和汤和装作用力往外拉,然后他急忙跑回刘德家,装作火急火燎的让刘德赶紧上山。

▲小时候朱元璋

“小牛犊掉山涧了,幸亏被拉住了尾巴,我们力气小快拉不住了,德叔快点去吧”朱元璋此时嘴上像抹了蜜,一口一个“德叔”叫着。

随后刘德随朱元璋跑到了出事地点。刘德赶到后,徐达和汤和拉出那条牛尾巴,泄气的说,你们来晚了一步,拉断了牛尾巴了,小牛犊掉到了万丈深渊了。刘德望着黑咕隆咚的山涧,心疼的直落泪……

朱元璋哥仨完美的骗过了刘德,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于35年后,因此事改变了地主刘德的命运。▲放牛娃朱元璋

刘德35年后被朱元璋厚赏!

(话接前言)转眼间,朱元璋为刘德家放牛7年多了,公元1343年,安徽凤阳发生了一场瘟疫,朱元璋的父母染病去世。

朱元璋和哥哥身无分文,于是跪求刘德看在父母一辈子为他打工的面上,给块墓地好把父母安葬。但是刘德无情拒绝了,并骂骂咧咧把兄弟二人赶了出去。

就在朱元璋兄弟万般无奈下,朱元璋的邻居刘继祖伸出了援手,给了朱元璋一块墓地,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为安,这一年朱元璋16岁。

父母都死了,朱元璋身无牵挂,他发誓不再为刘德家放牛,于是踏上了四处漂泊之旅。

▲乞丐朱元璋

朱元璋当过乞丐,当过和尚,苦难的经历造就了朱元璋奋发向上的精神,他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内心强大心怀天下,朱元璋要砸烂旧时代,开创新未来。

经过25年的血雨腥风拼杀,朱元璋在40岁时终于推翻了暴元,在南京建立了明朝。

朱元璋实现了他的帝王梦,荣华富贵不回乡如锦衣夜行。公元1370年5月,朱元璋御驾回老家凤阳祭祖,顺便看看自己的恩人刘继祖。

等回乡后才知道刘继祖已经作古,追封恩人名号,赏赐他儿子100顷田地,并授其子孙后代世世为官。

当时朱元璋回乡吓坏了地主刘德,刘德屁滚尿流跪在朱元璋面前请罪,一边扇自己耳光一边痛哭流涕。

▲朱元璋的恩人刘继祖

朱元璋走上前很大度的扶起刘德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耶?”意思是说,你当年的所作所为也是人之常情,我当时那么贫穷,你怎么会知道我今后会做皇帝呢?

最后朱元璋没有为难刘德,还赐给了他20顷的良田,并免除了5年的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刘德最后的结果。

结语: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朱元璋不报复刘德就不错了。为何还要以德报怨赏赐无数呢?讲真他赏赐恩人刘继祖无可厚非,对刘德这样做让人匪夷所思。

其实从头想想就明白了,当初不是刘德给他碗饭吃兴许他早饿死了。别说刘德剥削朱元璋,朱元璋放牛是有报酬的,况且他还偷吃了刘德家的一头小牛犊。

▲明太祖朱元璋

到后来朱元璋的思想发生了变化,眼界宽了。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当了皇帝就与以往不同了。比如到后来朱元璋禁止吃牛肉,明朝是禁止吃牛肉的,因为当时牛是生产工具,牛皮是用来制作铠甲的原料。

朱元璋不会对之前的事斤斤计较。讲真他杀刘德举手之劳。朱元璋心想,刘德不欠我家的墓地,刘德给墓地是情分,不给墓地是本分,谁家土地是大风刮来的,都是用血汗换来的。马云钱再多凭什么给你钱呢?想想这些你就能理解朱元璋为什么这样做了。

天真。

天真。



此回答不是小编纯属虚构,这不是历史,是一阵记实体非空穴来风。谢谢各位亲的理解。



小编和同学毕业季旅行,选定了革命先烈的长征路线。来到江西瑞金,爱国教育红色旅行拉开序幕。

于当年千军万马相比,七人行略显势单力孤。走了两天,实在相形见绌,天色将暗,只能借宿在一个古风村落。



刘广昌老人78岁,身体硬朗,热情好客,宽敞的院落一颗古香樟依然枝繁叶茂。看着到处挂着的草鞋,感叹刘老爷子巧夺天工的手艺。同学问老爷子【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嘛?】

老爷子仰天大笑【此乃相传千年的家传手艺,不忍失传罢了】。老爷子说【祖籍本在安徽凤阳,明朝初年,祖宗刘德迁居于此】。老爷子谈兴忽浓,翻箱倒柜找出祖谱。

根据祖谱记载【刘广昌,乃刘德18代孙,祖宗刘备,创业乱世,蜀国之主……】。看着老爷子一双灵巧的手,原来草鞋术是祖宗刘备所传。



同学问老爷子,为什么祖上迁徙于此。老爷子面色凝重说,当年祖上刘德,凤阳首富也,娶妻妾32人。

十八姨爱上帐房先生朱世珍。朱世珍原本落魄书生,家祖可怜他百无一用,一副老实模样,就让他在刘府管理财务。



祖上刘德,虽然富甲凤阳,遗憾的是无有儿子继承万贯家财。55岁依然贼心不死,三天两头纳妾,盼着能生下一子接替刘氏一脉。反复折腾,未见一妾受孕。

21岁的十三姨,耐不住闺房寂寞,于36岁孤身一人的朱世珍上了手。

经过99次牡丹花下死而复生,十三姨怀上了,果然生下一子。我祖刘德请丐帮帮主洪七公为儿子起名刘伯温。

我祖宅心仁厚,天降贵子,良心发现,从作恶多端变成积德行善。当发现十三姨与朱世珍眉来眼去,知道自己年迈,被绿在所难免,长绿不如短绿,干脆把十三姨和朱世珍赶出刘府。



穷酸朱世珍,除了荷尔蒙,别无长处,接二连三与十三姨生下四个儿子。朱世珍活活穷死。

十三姨实在无力养活孩子,找到前任,我祖刘德看朱元璋聪明伶俐,就答应让他来刘府放牛。



刘伯温与朱元璋常常一起玩耍,两个人心有灵犀,毕竟有血缘关系,冥冥之中有一种亲情。

后来朱元璋离开刘府,投身乱世,创业成功后,

看在我祖对他提供的帮助,虽然没有找我祖麻烦,心中一直耿耿于怀,对刘伯温却没有放过。为避祸端,迁居此山中。

杨小豆

杨小豆

世人都知道朱元璋的无情与冷血,他“炮轰庆功楼”,将帮助自己成就帝业的开国功臣几乎斩杀殆尽。他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尚且如此,那么,他又会如何对待羞辱折磨过自己的人呢?

大家是不是笃定朱元璋会让地主刘德死的很难看?

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朱元璋不但没惩罚刘德,还赏地免赋税。

据《明史》记载,“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藏,即凤阳陵也。”

另有:太祖年十七,泗大疫,父母及长兄相继死,贫不能殓,藁葬之, 仲与太祖舁至山麓,绠绝,仲还取绠,留太祖守之。忽雷雨大作,太祖避村寺中。及哓往视,土坟起成高陇。地故属乡人刘继祖,继祖奇之,归焉。

史实加上传闻综合一下便是: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泗洲(当时的凤阳属泗洲管辖)瘟疫大流行,父母和弟弟先后病故,因无钱安葬亲人,朱元璋去求地主刘德,结果被羞辱了一顿,赶出门来。

朱元璋与二哥想办法给父母置了棺材。发丧那天,悲痛欲绝的兄弟俩抬着父母的棺材刚行至一座山的山脚下,绳子突然断了,二哥回家拿绳子,朱元璋守在父母的棺材边。

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朱元璋连忙跑到村子的寺庙里避雨。等雨停了发现,棺材不见了,放棺材的地方,被冲成了一座高大的土丘。

山脚下这块地正好是同乡刘继祖的,刘继祖闻之感到很惊奇,便做了顺水人情,把这块地送给了兄弟二人。这个土丘便是日后朱元璋为父亲占地两万亩所修的凤阳陵所在之处。

朱元璋称帝后荣归故里,得知恩人刘继祖已经去世,悲痛之余,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刘的后人由此世袭皇恩,直至明亡。

地主刘德一听说当年给自己放牛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便惶惶不可终日,以为朱元璋会灭自己九族。没想到朱元璋对自己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

意思是说,你是地主,我是佃农,你那样对我,也在情理之中,我不会怪罪。因为在我穷时候,你怎么能知道我会当上皇帝呢?

我们平日里常津津乐道于“以德报怨”,古往今来,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往往胸怀天下者,都能忍辱负重,厚积而薄发!

比如因能受胯下之辱而流传千古的韩信,他在成名之后,不但没有杀掉羞辱过自己的人,反而把其招到军队来为国效力。

而朱元璋以德报怨地对待曾经羞辱过自己的地主刘德,的确表现出了一代君王应有的气量与风度。

淮阴侯韩信剧照

chanharry991

chanharry991

朱元璋还没有当皇帝之前是个很可怜的孩子,不但是家境贫寒,而且连一个像样的名字都没有,当时的朱元璋叫朱重八。也就是这样使得朱元璋不得不从小就工作补贴家用,于是为了讨口饭吃就开始给地主刘德放牛。但是两人的恩怨不止于此,因为朱元璋在一场瘟疫之后失去了父母,小小年纪的朱元璋一穷二白,为了安葬自己的父母所以请求刘德帮忙。

但是刘德压根看不起朱元璋,说什么也不肯,直到后来刘德的哥哥刘继祖出手相助,并且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那就是我地有的事,有困难告诉我就是了,地你随便用,我不会吝啬的,也就是这样才让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安身。

而后朱元璋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这期间朱元璋一直是想要回家去看看,但是张士诚霸占着濠州,所以朱元璋也是一直苦恼,并且感慨自己连家都没了。直到至正二十六年的时候,朱元璋才击败了张士诚来到了濠州,而且也是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乡看看。朱元璋有出息了回家,刘德自然是最害怕的一个。但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没有刁难刘德,并且说这也是人之常情,我不会追究你的错误。

说完朱元璋还转手赐给了刘德三十顷田地,而且还免了十年的税。可见朱元璋的这一手以德报怨,让家乡人看了都是佩服不已。另外一方面就是曾经帮助朱元璋的刘继祖,刘继祖根据记载应该是很早就去世了,之后刘继祖的儿子刘英投靠了朱元璋。不过朱元璋对恩人的儿子还是极力保护的,不但是不让他上前线,还总是处处维护。最后则是将刘英送回了老家,并且给了很高的待遇,职责就是帮朱元璋看守祖坟。

男人

男人

我来回答: 其实早年朱元璋给刘德放过牛,也算给了一碗饭吃有恩,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的问题是朱元璋的父母去世了,没有地方安葬,求助于刘德而被拒绝了。但是刘德的弟弟刘继祖听说后找到朱元璋并给了一块地安葬他的父母。当了皇帝后,朱元璋在回乡祭祖时,得知刘继祖已去世,心里很失落,为了感恩,朱元璋追封了刘继祖为义惠候,他的夫人封为候夫人,对刘继祖的哥哥刘德之前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追加责任,并且还给了刘德封赏,一家也因此世代受明朝皇恩,一直到明朝灭亡。


Alex-L

Alex-L

朱元璋曾经给地主刘德放牛,他当皇帝后如何对待刘德的呢?

历史上有两个绝对是白手起家的皇帝,他们是朱元璋和刘邦。而相对于刘邦,朱元璋的身世更为悲惨。刘邦当年好歹大小是个亭长,那也是个官儿了。但是朱元璋当年连饭都吃不饱。为了生活,他放过牛,要过饭,当过和尚,甚至在他爹死的时候连个墓地都买不起。

放牛生活不美好

而对于很多人都听说过的朱元璋给地主放牛的事情,其实这件事也并不是多么的美好。首先朱元璋一家是给地主家种地过活的,而朱元璋兄弟四个,饭本就不够吃,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只能去给地主家放牛,来讨一口饭吃。

大家印象中的放牛娃可能是牛在吃草,我在看太阳,牛吃饱了,我就骑在牛背上慢悠悠的回家。但是朱元璋真实的生活远没有这么美好,他虽然在给地主刘德放牛,可是刘德对于朱元璋的态度其实很差,不但经常训斥朱元璋,更是不时对他打骂。

朱元璋所得到的不过是地主刘德偶尔赏几口饭吃,工钱那是万万没有的。所以说刘德对于朱元璋来说,其实并不能算是怎么样的帮助。相反,他对于朱元璋的态度很可能会让朱元璋怀恨在心。

朱元璋杀牛

既然朱元璋在地主家吃不饱,那他怎么办?有一次,朱元璋和一群放牛娃在一起,作为放牛娃的老大哥朱元璋看小伙伴们实在是饿的受不了啦,同时也找不到什么吃的。他就将目光瞄向了自己眼前的这只小牛犊。

朱元璋带领着小伙伴把这头小牛犊杀了烤着吃,吃完之后仅仅剩下了一个牛尾巴,但是在吃完牛肉之后,这帮人心里就开始打鼓了,牛少了一只,这可怎么交差呀?

这时候朱元璋挺身而出,表示交给我来。他让孩子们把牛骨头还有灰烬都藏了起来,然后自己将牛尾巴藏到了一个悬崖的石缝里。之后他赶快跑回去,告诉地主刘德说牛掉下悬崖里了,当刘德匆匆赶来之后,只是看到了一个一个牛尾巴。

刘德望着眼前深不见底的悬崖,只得臭骂了朱元璋一顿。

刘德拒绝朱元璋

而在刘德和朱元璋之间还有过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朱元璋15岁的时候,他的父母连死去,而朱元璋家里一贫如洗,连一副棺材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墓地了。

朱元璋想着自己一家一直在给刘德打工,便去找刘德帮忙,希望他能够给自己的父母买上一口棺材给一块儿地,好让自己安葬自己的父母。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刘德无情的拒绝了他的请求。反而是刘德的邻居刘继祖,帮助朱元璋解决了父母的身后事。

在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有一次回到故乡。希望能够回报刘继祖,却被告知刘继祖已经去世,朱元璋深感惋惜,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对于刘德,则是赏赐了30亩地。

DyUer

DyUer

朱元璋对待刘德简直是圣母的典范!朱元璋出身底层,幼年时饱受刘德的虐待,父母兄弟去世,刘德不但不同情,还骂他是下贱胚子,但是朱元璋回乡后,却给了刘德三十顷良田,免了十年赋税。

真可谓是,以怨报德!

朱元璋是一位铁血皇帝,在面对不听话的文臣武将时,他往往只有一个字,斩!当年,跟随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差点就被他杀尽了。

那么,对于曾经虐待他的地主刘德,他为何如此仁慈呢?当年的刘德到底是如何对待朱元璋的?这一切还要从朱元璋的家庭说起。

出生于赤贫之家的朱重八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的一个赤贫之家。

何谓赤贫。

上无瓦片遮头,下无立锥之地。他们家连房子都没有,也没有农耕社会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家是当时最底层的流民和佃户。

朱家穷得老鼠都要绕道走。

朱家的人也没有文化,从他们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爷爷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朱元璋本名叫朱重八,排行老三,这跟“大黄”也没啥区别了。

朱家为了生计,给地主刘德种田,换口饭吃。以现代社会而言,普通百姓虽然难,至少饿不死,但是以朱重八所处的社会环境,饿不死只能是一种奇迹。

靠劳力换取食物是朱家唯一的生存之道,但是,朱家人口众多,粮食根本不够分,所以,凡是男丁都要卖力气。于是,小小年纪的朱重八就给地主刘德当起了放牛娃。

牛,在当时社会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地位非常高。放牛娃的工作,就是要将牛伺候好,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而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骑车牛拿着牧笛戴着草帽,优哉游哉。

放牛的朱重八,常常都是穿着破衣烂衫,光着脚丫子,在野外赶牛。常常是饿得肚子咕咕叫,也吃不上一点东西,瘦得连裤子都挂不上。

野外蚊虫多,朱重八常常要帮老牛驱赶蚊蝇,因为老牛一旦被叮咬,脾气就会变得很烦躁,不肯好好吃草,回去刘德发现牛的肚子扁扁的,朱重八就免不了一顿毒打。

朱重八的工作虽然是放牛,但是还有一系列的连带工作。家里人都在种田,没火烧了,朱重八就要在野外将柴火捡回去,还要背个粪篓子,将牛粪捡回去肥田,这是最好的肥料。

朱重八小小的肩膀上,压着的是生活的重担,放牛,捡柴,捡粪,哪个活干不好,都要挨一顿打。

安徽凤阳,属于江淮地区,鱼米之乡。当年,苏轼被派遣到凤阳工作,虽然农民生活困苦,但是不至于饥不择食,苏轼还夸过凤阳凉粉好吃。

但是,到了元朝末年,那真的是民不聊生。对于朱元璋来说,别说是白花花的米饭了,能喝到一碗粥都算是天大的幸福。如果在野外,那只能吃吃野果,老鼠算荤菜,跳蚤当零食。

好在,朱重八还有两个小伙伴和他一起共患难,就是徐达和汤和。

三人常常一起饱受地主刘德的打骂与盘剥,为了给地主刘德一点颜色看看,朱重八和徐达、汤和将刚出生没多久的小牛犊子烤了吃,这让朱重八再次遭受了刘德的惩罚,拳打脚踢还被拉去游街。

朱重八的童年,基本是吊着一口气,留了条贱命。

没几年,凤阳大旱,颗粒无收,饿殍遍地,瘟疫横行。没多久,朱重八的父母与大哥相继离世,人死如灯灭,总是要入土为安的。

朱家没有底,这是个大问题。

没有办法的朱重八只能和二哥,跪倒在刘德的家门口,希望刘德能给块地,让他们安葬亲人。但是,刘德铁石心肠,一边嘴里骂道:“下贱胚子,赶紧滚。”一边将朱重八赶了出去。

没有下葬之地,亲人的遗体只能放在破屋里面,不时有老鼠来啃食,饿着饿着,朱重八也许会想,这肉香不香。赤地千里,底层人民没有饭吃,看到活人都两眼放光,何况老鼠。

好在,朱重八的邻居刘继祖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了他几套破衣服,随便裹了裹当棺材,让他埋在自己地里。当时的朱重八心里恨吗?那是肯定的,但是他没有办法。

身为最底层的流民,他没有任何依靠,父母亲人要么病死,要么饿死,家都散了。为了混口饭吃,朱重八决定入皇觉寺当和尚。

据史料记载:

“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在传统社会而言,出家当和尚等于断了自己的血脉传承,对于男子来说,这是需要勇气的。但是对于朱重八来说,吃不上饭,更别说娶媳妇了。

到了皇觉寺,朱重八当了杂役小和尚,每天挑水做饭,打扫卫生,敲钟上香。虽然老和尚也日日打骂,但是有口饭吃,有地方睡觉,也还是不错的日子,这于他而言,简直是天堂。

但是,好日子只过了三年,饥荒又来了,连皇觉寺的主持都饿得两眼发青,浑身浮肿,这些和尚他也养不起了。于是,他只好把这些打杂的和尚赶出去,一人发一份度牒文书,化缘去了。

说得好听是化缘,说得不好听就是自生自灭,因为皇觉寺不会再接收他们了。

就这样,17岁的朱元璋,揣着一封文书,拿着一只破碗,顶着一个大光头,就开始到处化缘乞讨,正式沦为了乞丐。但是,你猜,他走多少里地能遇到一个活人,给他一口饭吃。

真是,开局一只碗,天下全靠打。

登顶天下的铁血皇帝朱元璋

云游四方的朱元璋在25岁的时候,投靠了郭子兴,加入了红巾军反抗元朝。郭子兴看中了朱元璋的才干,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朱元璋。

公元1356年,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自立为吴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

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应该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咸鱼翻身的皇帝,从乞丐成为睥睨天下的君主。

在当时,朱元璋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制,建立了锦衣卫。侦办了胡惟庸案和蓝玉案,被牵连的官员多达三万多人。朱元璋统治时期,当官是一个高危职业,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人头落地。

这些官员的死,只有一个原因,他们贪了,飘了!

朱元璋登上皇位,最简单的目标,就是改变当下那个令人绝望的社会。正是君王的夜夜笙歌,官员的不作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层层盘剥,让他恨,所以誓要改变。

在朝廷上杀伐决断的帝王,从来不改农民本色。朱元璋也从来没有避讳过自己的农民出身,也许还会时不时和身边人唠叨一下,老子当年……

作为草根皇帝,朱元璋对底层的百姓十分关心,也采取了亲善友好的态度。

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朱元璋登上皇位,自然是想要回到家乡,祭拜祖先,光宗耀祖的。当地的百姓州官,听到朱元璋要回乡的消息,无不欢欣雀跃,只有刘德一人愁眉不展。

刘德做梦都没想到,当年给自己放牛的穷小子,成了如今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所以说,莫欺少年穷!

如今,做了皇帝的朱元璋想要秋后算账,那刘德就是死无葬身之地了。所以当朱元璋在随从的簇拥下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时,只有刘德战战兢兢,不敢上前半步,也不敢抬头。

但是,即便是过了这么多年,朱元璋也是一眼认出了人群中的刘德,命他上前问话。刘德小心翼翼地上前,随即跪倒在地,拼命磕头,让朱元璋饶过自己。

就在众人以为朱元璋要发落刘德的时候,他上前一步,扶起了刘德,说道:“你当年的所作所为是人之常情,我当年那么穷,你也不会知道我会做天子。”

随后,他又询问道:“刘继祖现在可还好?”

刘德回答道:“他已经去世多年。”

朱元璋叹了口气,原本他回到家乡是想报恩的,不想当年的恩德却无处可还。之后,朱元璋下令,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其妻娄氏为侯夫人,荫及子孙。刘德也得到了30顷良田和免了十年的赋税的赏赐。

此事在沈士谦的明良录略有所记载:

“赐田三十顷,免十年之税。”

朱元璋以怨报德,不知道刘德的内心,是否会有一丝愧疚。

朱元璋为什么要善待刘德?

追根溯源,朱元璋明白,他的困境并不是刘德造成的,而是当时的朝廷造成的,社会内卷造成的。朱家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是外乡人,没有资产,这一切都是为了躲避朝廷赋税。

朱元璋祖上居住在金陵句容,虽然世代务农,但是是个大族,根基不差,起码有口饭吃。但是,朝廷的赋税日益加重,1两银子的赋税可以利滚利滚到2000两。

于是,朱元璋的爷爷拖家带口地逃了。逃跑只能偷偷摸摸,房屋田地带不走,锅碗瓢盆带不走,家具床褥带不走,到了新的落脚点这些又要重新置办。

所以,古人常说,人离乡贱。作为外地人,没有地,要吃饭只能出卖劳力,要种地只能租用,朱家一下子就从平民变成了贫民。

到了朱元璋父亲这一代,朝廷的赋税更加日益加重,种田都要交税,不交就等着利滚利吧。没办法,朱元璋的父亲再次带着一家人逃跑了,这一跑直接让朱家成为了最底层的流民。

对于刘德来说,他虽然是地主,但是身上也背负着赋税,一天也只能吃两顿饭,花钱也得省着。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无奈。

那个时代,如果不交赋税怎么办?

普通的农民家庭卖房卖地都不一定交得起,严重的都要卖儿卖女,如果还是交不起,那只能抓入大牢,甚至家破人亡,不逃能怎么办?

朝廷要征收一厘的税,到了省里加几层,到了州、县、乡哪个不是加几层,叫不上那就算利息,层层盘剥,到了农民头上都翻了好几十倍。

这就是朱家苦难的根源,也是当时底层百姓的写照。所以,看清现实的朱元璋恨的不是刘德,是高高在上的帝王,是欲壑难填的官吏。他受到的不是社会的毒打,是血淋淋的凌虐。

所以,他痛恨官吏,尤其是贪官。

在我看来,朱元璋上位后,依然不忘记农民本色。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他的原始阶层,更懂得民间疾苦。只要杀掉了那些贪官,底层的百姓才能吃上一口饭,有间屋子住,有身衣服穿。

而刘德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平民中的一个,虽然在那个苦难的日子里,他们在刘德手下苦苦挣扎,但是,起码有一个完整的家。朱元璋不想忘记,也不能忘记那段艰难的岁月。

总结

朱元璋起义时曾说:朱家世代未食元禄,因此代天取元,名正言顺。登上皇位后,他说,朕起微寒,奉天继元,代表着他对当时的官僚体系发自内心的不信任。

他少年时备尝艰辛,家破人亡;青年时乞讨流浪,阅人无数,历事渐稳。他懂民间疾苦,懂军事政治,更懂人心难测。

他既是皇帝,也代表农民。面对官吏,他会说:“民间之事,我比诸位更加清楚!”面对百姓,他会说:“我本是一介庶民!”

他从民间而来,逆袭成为一代君王,也是为了造福民间。所以,他不但不会惩罚刘德,反而会善待他。

寻找那个冬天

寻找那个冬天

家中的老鼠都被饿的含着热泪离开了

bettygree000

bettygree000

BV疯言疯语【原创】

项羽曾说过一句话,叫做“富贵不还乡”,因为富贵还乡的主要目的无非就是彰显身份、了却乡愁、秋后算账。就有言称,千古一帝秦始皇就在当了皇帝之后衣锦还乡,并将当初有仇有怨对他不好的人全部“做掉”了。

刘德,濠州人,地主,朱元璋的父亲逃难到濠州,成为为其佃户,朱元璋年少时为其放牛。1343年,濠州爆发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兄长在短时间内相继亡故,朱元璋命大活了下来。为了安葬家人,朱元璋找到东家刘德,希望能够看在父亲辛苦为其种地的份上给一块地安葬家人,刘德干净利落的拒绝了,还是其兄刘继祖看不过去,才施舍了一块地给朱元璋安葬家人。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为寒微的皇帝,原名朱重八。清朝俞樾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所以,朱元璋这个名字是在他参加了红巾军后才取的,在当了皇帝之后,又给自己父亲兄长等人重新填名。

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的皇帝,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们几乎被他残杀殆尽,尤其是对于贪官污吏,朱元璋更没有心慈手软,还有著名的蓝玉案、胡惟庸案和空印案这三起案件牵连者达到数万人,这种扭曲的性格和朱元璋童年时悲惨的经历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却对曾经恨之入骨的地主刘德,做出了“以德报怨”的举动,可见朱元璋在收买人心方面还是很有手段的。

离家二十多年后,朱元璋已经贵为大明皇帝,地主刘德早已有所耳闻,并早已写下遗书,等待朱元璋“秋后算账”。朱元璋回乡后,当即宣布免除家乡百姓的赋税,当时刘德内心恐惧至极,生怕朱元璋一声令下处死自己,但是令刘德意外的是朱元璋并没有处死他,而是赏赐了他,并对他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也就是说,你当年的做法,只不过是人之常情而已,所以我不再追究了,并且,朱元璋还赏了刘德田地,并免除10年的赋税、徭役。而对于当年给自己土地安葬父母的刘继祖,朱元璋也十分感激,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也算是报了当年的大恩。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具王者风范,反之伟业难成。刘德应该感激朱元璋是一位不计前嫌的伟大君主。毛主席在评价朱元璋时曾这样说道: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个评价可是相当高的。

唐葩葩

唐葩葩

朱元璋与刘德的恩怨

朱元璋是穷苦人民出身,而刘德是他们当地的大地主,朱元璋年少的时候,给刘德放牛。

有一次朱元璋跟小伙伴们一起把牛给杀了,然后煮了吃掉,那牛不见了,应该怎么办呢?朱元璋灵机一动,把牛尾巴留下来,然后跑到刘德面前说,咱们的牛跑进山洞里去,我拉也拉不动,最后只剩下这根尾巴了。

有一年,朱元璋的父母因为疾病和饥饿过世了,朱元璋与他的哥哥十分伤心,父母得下葬,可是家里没有葬地。

朱元璋就跑到刘德家去,请求刘德借块块给他,用来安葬,刘德问朱元璋?您用什么借呢?又用什么还呢?多久能还呢?

朱元璋说不出话来,只是一声哭泣与请求,刘德甩手转人。

同乡的另外一个地主叫刘继祖,看朱元璋实在是可怜,就给了朱元璋一块地,朱元璋的父母得已安葬。

朱元璋衣锦还乡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回到老家,他先是找到了刘继祖,跟他说起以前的事情,他很感谢刘继祖当时的善举,封刘继祖为侯,刘继祖高高兴兴的退下了。

刘德心里很不安,他很担心朱元璋会杀他,他想躲起来或者跑掉,可是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他又能跑到哪里去呢?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来找朱元璋。出乎意外,朱元璋并没有杀他,朱元璋对他说:当年的事情,我不怪你,你也没料到我会当皇帝呀。

最终,朱元璋赏了刘德十顷田,并免了他十年的赋税。

乡亲们都称赞朱元璋的宽宏大量。

路影记

路影记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