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书,但书中的内容看了容易忘,怎样高质量读书呢?

提到的作品

[作品]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集中体现了著名学者王国维的文学、美学思想,精义迭出。书中提出的“境界说”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徐调孚校注本被认为是最为完备的《人间词话》版本,至今仍不失为一...

王国维

最新跟帖
乡村咖啡

乡村咖啡

做到读书“不忘”有两招。

第一招:多次遇见。多次遇见有两种情形,一是同一内容每隔数年重新看一遍,二是由于阅读量大而在其他阅读的内容中“巧遇”早先阅读过的且几乎已经忘了的内容。

第二招:经常使用。多连笔,通过日常的读书笔记和定期的“大块头”文章写作,使自己读过的内容成为自己分析的对象或写作的论据等素材。多跟别人讨论自己所读的内容或者在讲台上传授给别人也是使用的方式。

通过这两招,当你完全记住了曾经阅读的内容时,你几乎是不觉得的,因为那些内容已被你消化掉了,它已成为铸造你的“文气”的因素了,变得无形了。

罗紫茜cici

罗紫茜cici

我是因为年龄大了,所以看书更是难记住。所以我现在看书,喜欢用红色笔画重点,并且把感觉好的段落或语句抄写一遍,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我认为只要是喜欢看书,即是记不住也看,因为就全当是类似打牌下棋的娱乐,图一时之快,也是有益无害之为。还有可能虽然意识中没记下,但潜意识中已经留下了印象并得到了滋养。

笔筒里的热狗

笔筒里的热狗

首先,我认为先要分清楚你所谓的“喜欢”是什么动力驱动的,再来分别分析给予你建议。

一般来说,喜欢看书,大致有三种动力:

1.兴趣驱动,也就是单纯的觉得喜欢,好玩或者当做爱好;

2.需要驱动,要么是工作目的,要么是学习目的,总是不排斥地带功利性地喜欢看书;

3.“成长”驱动,也就是一种融合自我兴趣和希望读了“有用”的目的,来喜欢看书。

接下来我分别就这三种给予“高质量读书”的建议:

1.兴趣性的喜欢读书:

这个我个人的建议是首先找出自己真正感兴趣,愿意读的书,然后顺着读,不要去想如何记住内容,因为一般来说,一个人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总是会印象深刻的。


就拿小说类别中的推理小说举例,如果你真的喜欢看这类的小说,一般看完都大致会记得主要的故事,即使你以为你不记得了,看了就忘,其实那些深刻的情节是会被记在你脑中的,等到下次有差不多类型的情节出现,大多数情况你一下子就能联系地记起来。


这时,要想“高质量读书”,我比较推荐使用思维导图,

用简单总结的关键词去网状式(树状式)地高度概括整部书的内容。

然后看着一般就能联想起来,也就阅读到了整本书的精华,就是“高质量读书”的结果。

尤其适用于小说类和工具书这种逻辑性强的书籍。


2.需要性的喜欢读书:

这一点,我的建议是带着目的,用奖励自己的方式去“高质量读书”。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在某一段时间内会需要一些专业书籍的帮助,比如读书时的教辅,工作时关于职业技能提高的书。


这个时候,其实动力已经很足了,毕竟最后得到“成功的结果”时,就是让自己感到最有成就感的时候,而额外的给自己定下的“奖励”,则会让这个目的推进地更加顺利。


以学习历史为例,按照想要达到的目的,比如大致了解中国历史,或者欧洲历史,世界史等等,尽量把目的分精细,比如先了解宋代历史好了。


我一般的做法是选取国内研究宋史比较权威的史学教授所编撰的书籍,然后回按照时间线和空间线分别分区,把整个历史划分为一个个小模块,然后再选取关键的历史事件搭配时间节点,做成类似巴掌大小的“知识卡片”,然后进行反复阅读。

再加入奖励模式,比如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学多少,然后搭配完成的小奖励,像我就喜欢用零食或者增加每个月的买书基金等等。

这样一来比起单纯的摘抄或者记读书笔记会更加高质量地记住书中的内容,得到好的效果。


当然,不同的书籍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普遍还是推荐思维导图加读书笔记,甚至是写书评的模式,这样看完书后,一般隔一段时间再反复看个两三遍,基本都能记个大概,需要用时联系起来也快。


3.“成长”性的喜欢读书:

这一点就是典型的兴趣与需要结合的最理想喜欢读书模式了,到了这个部分一般来说人人都有自己的一种读书习惯,只要顺着自己的习惯,一般就不会错了。


以我为例,我的阅读量算比较大的,习惯偏好历史、文学和一些工具类的书,当然也会有目的性的挑选适合当前工作或者专业需要的成长书籍。

于是我一般会同时看两到三本书,一本最感兴趣的(通俗小说偏多),一本严肃的,学术的(历史或纯文学,科学方面的),一本就是工作,专业相关的偏工具类或者学术类的书,偶尔还会搭配搞笑的漫画。


这样穿插着看,是很有利于记忆的,因为人的大脑在看比较严肃的,学术性,或者没兴趣但必须要学的书籍是很容易累的,但是这个时候再转换一下,看一些喜欢的,轻松的书籍,大脑得到放松之后,再重新看“累”的书籍,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而我也会选取不同的方式加强记忆,思维导图,读书笔记和书评一一对应不同类型的书籍,最重要的是让自己不要产生抵触心理,尽量顺着自己的兴趣点,然后穿插一些不太喜欢,但很需要的,这样一来,高质量的记忆书中的内容,就很容易了。

小K

小K

事实上我也有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经验是;

1.选择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先了解目录,再细读。认为有启发或引导意义的文,句。我会再大脑里面进行加工联想记忆。

2.读完一本书后,我会冥想训练回忆本书的重点及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

3.不定时的重新翻阅,加强记忆。

4.增加阅读量,有量才能有质变。

以上仅个人拙见,未尽之处欢迎补充讨论。只是我明显感觉以上方法受用。

skybluetong

skybluetong

我认为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考试,要读一些教辅类书籍,可以先从全面的角度去读,再分成不同的细节来记忆。在读之前先整理目录,掌握整本书的脉络,对这本书的内容走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总结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内容,把书越读越薄。

如果是为了兴趣读书,在读的过程中可以记一些笔记,也可以借助一些软件来记录,读完之后把自己的摘抄和笔记整理一下,然后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讲给朋友听,把知识变成自己的,进一步加深记忆。

读书其实是一个不断丰富和积累的过程,想要从某一本书里获得太多的知识是不太现实的,在我看来每一本书都好似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只有多读多看多思考,从不同书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个问题,才能有相对全面的认识。况且同样的知识并不只会出现在一本书里,看的越多,遇到的几率也会越大,通过一遍遍的复现,也会有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羚羊家的小乖

羚羊家的小乖

读书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习惯,或者也可以说,读书就是生活本身,倘若一个人一辈子保持了天天读书的习惯,那就自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了,然而,“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并不是整个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还包括阅读或来的愉悦,会心带来的欣喜,积累带来的快感,学习带来的自尊、谦让、宽容的品性。

所以,读书不是读书本身,还决定着人生境界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书成为一种相交的默契,会让生活变得诗意盎然。

上面说的是读书的作用,那么,喜欢看书的人,如何高质量读书呢?我觉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多阅读。读书要多,古今中外,文史哲地,都要涉及一些,读多了,知识就自然积累得多,天长日久,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那么到达比较渊博的层面后,因为知识常常会交替或重复出现,有些知识的引用度是非常高的,比如哲理名言,诗词名句,英雄事迹,伟人典故,这些知识有时在这篇文章中出现,有时在那篇文章出现,有时在这本书出现,有时还在那本书出现,在你眼前的书里出现多了,很多东西自然就记住了。

二是提高鉴赏能力。知识如同信息,信息量多了,就知道辨别高低、雅俗,当你拿起一本书,或者读到开头章节之时,如果你立即感觉很好,或者很差,那么,恭喜你,你的鉴赏能力提高了。随着鉴赏能力的提高,你读书的口味也就越来越高,而你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越来越好,这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的。

三是学会适当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话一点都不假。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会心的话语、名言警句,可以用专门的本子把它摘抄下来,有时突然想起某句话却很难记起全句的时候,可以翻出来看看,经常保持这种习惯后,很多知识就成了你记忆中的东西。

四是经常使用书中的知识。做笔记其实还不如去使用书中的知识,也可以做笔记与经常使用相结合,这将更有利于把知识变成你的记忆,也就是变成你的学识。

使用知识有很多方式,写文章著书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人们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自然要用到很多知识,而且有的经常用,用多了就记住了。

但不是人人都写文章著书,那么,不写文章的人要做到博学,大多读的基础上,就是多说,有些知识,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或在谈到不同的问题时说,说多了,就记下了。可以举个例子:比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句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如果你喜欢这句话,想把它记下来,成为你的学识,那么,你就可以在不同场合谈到它,比如,同人家谈宋词时,你可以说,这个写词要达到高水平,必须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是读的阶段,然后是写的阶段,三是悟的阶段;

又比如,同青年朋友谈人生奋斗时,你可说,人生要经过三种境界,你首先必然经历茫然的期待期,再经历埋头奋斗期,最后到达收获期;

再比如同有学识的人谈学问,你可以说,做学问无非三种境界,先是苦闷的彷徨,再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辛苦修炼,经过苦练之后,最后参悟到比别人更深的学问,再把这种学问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成文章或出版著作,你就成了学问家。

如此三番五次的使用王国维的“三境界”,这个知识点就入你骨里了,再也不要担心忘记。

ullaxu

ullaxu

遗忘是正常现象,要想做到不忘记书中的内容,高质量读书,我们需要先明白什么是“理解”,什么是“遗忘”。

神经系统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埃里克·理查德·埃德尔说:“当我们学习时,相关的神经元会长出新的突触,这些突触在神经元之间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随着活跃突触数量的增加,神经细胞在传递信息时效率就会变高。如果信息不断被传递到大脑的某片特定区域,就会在这片区域集合并被存储,这就构成了我们所说的理解。”

而学习过程如果带动的神经元越多,学习的记忆也就越生动,记忆的时间也就越长,但大脑中的这些物理变化并不是永久性的。我们所说的“遗忘”实际上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初学习时建立的链接逐渐减弱或消失的过程。

如何高质量读书呢?

一、让“理解”更深刻。

可以通过练习、回想、自问自答、画思维导图等方式建立更深的理解。

二、让“遗忘”速度变慢。

每个人都听说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但很多人不愿通过复习来巩固记忆、避免遗忘,因为这样显得太为枯燥。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其实“复习”这个概念太过狭隘,它并不一定就是重头到尾再次阅读这本书。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似内容的新书籍来做复习,或者把这本书中不感兴趣的部分砍掉,按照自己的逻辑重新对这本书中的内容梳理,也就是“把书读薄”。

羅裡吧嗦鬼兒

羅裡吧嗦鬼兒

我也喜欢看书,你提出的问题有时我也有遇到,很高兴和你一起探讨和交流。我个人觉得,容易忘有时并不完全是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我们换一种学习方式可能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效率。因为一本书,它的内容有深有浅,有些问题和难点,我们可能不能马上记住,读到这样的章节,可以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三遍,直到能理解为止,当我们完全理解、消化的时候,通常也就能记住,而且,看得多了,自然也就加深了印象。同时,可以做好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让知识点加以巩固和完善,还有一些读书时的辅助工具,比如:N次贴,荧光笔。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罗列出书中的重点,在不同的地方有所区分有所标记,帮助自己更好的打理管理。书中的管书中的做标记,对于一些特别重要的内容可以另外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做好功课,这样便于自己日后查询和使用。希望我的想法能对你真正有所帮助,共勉!

尼禄大仁

尼禄大仁

看书,只是学习的一种。看书容易忘,可能性是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或者是没有正确的方法,也或是兼而有之。对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慢慢去培养,去锻炼。

01 看书,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当然,也有方法可言,正确良好的学习方法,能够保证和促进学习任务的实现并且事半功倍;错误拙劣的学习方法,会阻碍人的才能发挥结果,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我们要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适用,就必须研究点学习方法的学问,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工”。

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只给予那些勤劳、勇敢、诚实的人。良好的学习方法,只垂青学那些有科学思维维头脑的勇士。我们必须学会科学学习,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时间,创造出对自己适用的良好学习方法。



02 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

学习的主动与被动,对学习的效果影响极大。学习是否主动,最重要的是学习的动机正确与否。一个学习共期正确的人,对学习的目的性,对学习的意义,都是有明确认识的,因而才会产生需要学习的积极行动。同时,也易于产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去愉快地学习,从而保证了主动学习态度,并容易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被动学习,却相反。

03 提高阅读能力

看书学习,需要我们提高阅读能力。而阅读,是大量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

1)养成有计划、有目地按顺序地阅读习惯,从而获得系统、有机的实用的整体知识。那些只要是书,不管有用无用拿来并读,今天不这个,明天读那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读书方法,本来是浪费时间有所得无及,必须加以纠正。

2)对计划阅读的书籍,应有分类,使“精读”与“粗读”结合起来。至于什么书宜经读,什么书易粗读,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而定,但一般说来,基础知识的教科书当然是一种精读的,而参考书目则可以初读。

3)阅读时,要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以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古人读书的建议告诉我们

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并认真去思考,才能深入进,由表及里,趣味纯真,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真正掌握其精髓是目的。



04 方法适当。

在工作之余或间隙时间里,翻翻报纸,杂志画册,看看小说诗歌之类,一般我们用浏览法。此方法主要是提高阅读的速度,并能抓住重点。

对于重要的书籍,我们要通篇全读,详细地了解全书大致安排,且要边读边思考。用“探流求源”、“臆测对比”、“合卷寻揣”等方法启发思维,尽可能将自己原有的知识和书本内容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05 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记忆力

1)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一定要记住的意图和信念。有这种意图和没有这种意图,是大不一样的。当你想着一定要记住的时候,这时便会造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中心,会明显提高自己的效率。

2)要对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明确它对自己的事业、对前进目标的重大意义和密切联系,并促使自己努力去学习理解掌握这些知识

上述这两点可以说是提高自己的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

总之,我们在看书学习的时候,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锻炼和提高记忆力。与此同时,更要弄清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从而着力提高阅读能力,实现高质量读书的目的。

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

心领神会

春生夏长

春生夏长

出了教科书和一些应考的书之外,一般读书的主要方式不应该是力求记住其中的内容,而是应该多读书。重要的书多读几次自然就记住了,不重要的就没有必要多读。等阅读的范围广了,很多东西可以触类旁通,也可以促进互相的关联性记忆。


另外,阅读时保持专注也很重要,当然,我还是建议多读是最重要的。

bobocome

bobocome

看完都容易忘,能明白书里主要表达的思想,对你的触动,还有你能领悟的其中道理。

亦秋

亦秋

看书容易忘是正常的。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了人类大脑对事物遗忘的基本规律,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基本内容是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并且速度不均匀,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直至全部遗忘。

所以根据科学规律,应该在学习后经常复习,在遗忘的过程中加强记忆,减少遗忘。

我曾经有个老师说过,读书要先薄再厚再薄。意思是,首先拿到一本书,先看它写了哪些内容,从整体上把握它;再进行厚读,增加细节,从更深的层次理解它,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过程;最后再薄读,领悟整体精神,对整本书的把握更上层楼。

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各种现代手段,增加记忆效果。


PP兔

PP兔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我们读一本书时,除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段能记得比较清楚外,其他的一般看过就会忘。但是也不必懊恼,这都是正常现象。人的记忆都是有个记忆的过程的,想要高质量的读书就要心无旁骛。

高质量的读书首先得选择读哪类的书,是学习的还是阅历的。如果是学习的最好是坐在书桌前用笔划重点,最好的听完课之后就复习背诵,这样会让记忆加深,我当年复习考试的时候就是这么复习的。如果是其他类型的书,可以在书桌前看也可以在床上看,一般课外类书要么是关于人生哲理,要么就是小说散文。通常小说散文类都会有一个大背景,会反映当时人的一个生活环境,要想更好的理解最好多看几遍,切勿带入角色。如果是人生哲理,督促进步的,最好能及时反思,就是说当看完一个片段,里面肯定会有作者想要说的含义,这个时候看完一定要及时反思,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样才能有进步,书也不会白看。

icefairy

icefairy

这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有一些办法可以提高你的知识获取效率。

首先,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组织你的读书笔记。现在有很多软件可以实现快速绘制思维导图的功能,电脑端推荐使用百度脑图,这是一个在线软件,百度搜一下百度脑图就可以进去了。手机端推荐幕布。

你可以按章节组织思维导图,将核心观点记录下来,这样的思维导图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可以更好地帮助人理解书中的观点。其实,每一本书的核心观点是比较少的,大量的文字都是在解释观点,或者证明观点,方便作者更好地理解观点。

用思维导图还可以让你更快速地读书,你用思维导图组织文章的时候,你自己就会形成一个结构化的思维,可以很快速地分清核心观点和证据,不会纠结于书中细节性的知识,而是会居高临下地看整本书。

其次,实践出真知,读完一本书后,理解她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书中的观点,指导自己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者用书中的观点去解释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现象。这样更能加深自己对书中观点的理解。

读一本书没必要记住书中所有的知识或细节,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那些最能打动你的,或者是与你原先的观点相左的观点才是你需要重视和思考的。读完一本书后,你可能觉得你已经把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其实,她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了你认知的一部分。

Frank弗兰科

Frank弗兰科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