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的作品

[作品]三国演义

三国时期是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是纪录这一时代的最原始材料。从晋朝到唐宋,民间关于三国的传说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以各种形式不停歇地上演着、评说着刘备和曹操的故事,男女老幼无不喜欢...

罗贯中

[作品]穆桂英挂帅

北宋爱国英雄杨家将,在几次艰苦激烈的抗辽战争中,几乎全部牺牲了。杨业的妻子佘太君和孙媳妇穆桂英,都已退休住在乡下。这时辽邦又出兵侵略中原,佘太君听了非常担心朝中缺少将帅,就派重孙杨文广、重孙女杨金花到...

董天野

[作品]烬余录

张爱玲1944年写下的篇幅较长的散文,写在战争快结束的时候,记录的则是两年前香港空战时期的人与事。其中有一句文字常被忽略,却很有趣。张写“究竟防空员的责任是什么,我还没来得及弄明白,仗已经打完了。”事...

张爱玲

最新跟帖
芳华爱小丸子

芳华爱小丸子

飞夺泸定桥我小时候就不信
李朝阳

李朝阳

好多从小深信不疑的事长大后越来越不相信了。
cool小孩

cool小孩

民间有许多动物禁忌,比如看到蚂蚁搬家,不能晒谷子,晒衣服,因为这兆示地气潮湿,将有大雨,看到牛打喷嚏要防暴雨,看见蛇脚必遭病殃,遇到两头蛇要倒霉。梦里见到蛇,就应防备有人暗算自己,因为蛇性阴险毒辣,梦见蛇就预示着将会遇到阴险的暗算,家里的蛇叫家蛇,看到家蛇不能打,需要备加保护,不然的话必定招致家破人亡的下场。这种事例在古代小说,野史里是常可见到的。(三国演义)第一回载(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扶入宫,百宫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光和元年,雌鸡化雄……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蛇坠鸡化,乃妇(外戚)寺(太监)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真
Tover

Tover

四个字: 美国登月!
DemonCii

DemonCii

第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20多年前,上中小学时期,我们接受的历史教育是“农民起义至上”。当近代以来的中国革命者在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长期宣扬“官逼民反”的理论。于是,很多历史学家更是长久的把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冠以“革命”的称号,认为只要是农民起义就是正义的。特别是近代以来把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中盲目的排外行动美化为反帝爱国运动。事实上,在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后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农民运动因为领导者思维观念的局限性使之除了能够造成旧有的封建王朝更替,对于生产发展推动社会的作用实际上少之又少,甚至有倒退。设想,如果是太平天国推翻了清王朝统一全中国,中国社会很有可能倒退回到中世纪西方那种黑暗的政教合一、君权神授的时代,并且洪秀全所接受的基督教过于畸形和狭隘引发西方以宗教为幌子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第二、红军长征以前总以为红军长征是从江西走到陕西,只要走完全程就算胜利。实际上,红军长征的路线完全是在行进途中根据战略目标不断调整的,并且其中很多关键的节点更多的是集体的作用并非是个人的作用,好几次红军实际都处在绝境之中。1956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曾经坦言他一生指挥过四次败仗,其中有两次是发生在长征时期的四渡赤水时期。遵义会议结束后中央红军总兵力约3.7万余人,在毛泽东指挥下发起了土城战役,结果因为敌情不明吃了亏,未能达到歼灭川军的目的,被迫放弃遵义会议确定的北渡长江计划转而向西渡过赤水河进入云贵川交界处云南一侧的扎西。当国民党军重兵逼来时,毛泽东指挥红军向东再渡赤水河重新进入遵义地区。后来被人津津乐道的遵义战役是长征以来最为扬眉吐气的一仗,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并不是毛泽东直接指挥,而是红军两个主力军团红一、三军团根据战场情况主动配合完成的,一开始谁也没想过要打大仗。重占遵义后,还是毛泽东力排众议坚决要求消灭盘踞在贵州的敌周浑元所部,但是仍然没有成功,只好再次西渡赤水。四渡赤水、南渡乌江、西渡金沙江,这也是毛泽东在充分了解战场实情并且综合了前方各级指挥员的意见,这才把红军带出了困境。渡过金沙江后的红军人数由先前的3.7万人减少到了2万余人。所以,中国革命的胜利、伟大领袖的行程,都是经历了大量的探索实践,一步步掌握了社会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并且经过无数血与火的考验和苦难才铸就了最后的辉煌!
davidsh

davidsh

我一直以为郭沫若是个文学家,所以以前我称呼他为先生,后来我才发现他是挖祖坟的。
新凉

新凉

三国乱世,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尔虞我诈、阴谋诡计满天飞。正常,太正常,在那个乱世里,没有谁有资格去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价和说教他人。但偏偏有这么一路英雄,以仁义道德名满天下,号称仁义刘皇叔。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广为人知,说的是刘备依附刘表,驻军樊城期间,曹操率大军突然南下,刘备且战且退,在撤退途中,还不忍心丢弃百姓,一路上护送百姓,有人劝说刘备丢弃百姓,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皇叔爱民如子的形象再此伟岸起来!仁义道德俨然成为了刘备纵横天下的一块金子招牌,成了刘备创业过程中的一项无形资产,把大家感动的稀里哗啦,但,真相到底如何,事实远远没有外表这般光鲜。其实,刘备携民渡江的真实目的有二:一是保存自身实力。在古代农业社会,一个军阀实力大小有两项关键指标,一是土地,二是人口。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说的直接明了,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有根基,而百姓就是成就事业的根基。有了百姓才有钱粮,才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在三国史料中,敌对双方相互掠夺人口的记载屡见不鲜。如,魏略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诸葛亮在马谡丢失街亭后,撤回西川时,迁走了南安三郡一千多家。215年曹操攻下汉中的巴东和巴西郡,掠夺走当地8万多人,迁徙到洛阳一带,帮助国内休养生息。孙权在对外战争中也多次掠夺人口,吴书记载:“诸葛恪征六安,破魏将谢顺营,收其民人”。207年孙权发兵攻打占江夏黄祖,“虏其人民而还”。208年再攻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二是把百姓当肉盾,分层设防,渐次抵抗。刘备军队撤退途中,百姓与军队混杂在一起的,裹挟民众可以装大声势,迟滞追兵。因为刘备真要保护百姓的话完全可以把百姓分散到乡里而不失随部队南撤,再说,曹操作为汉朝丞相,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屠杀汉朝子民。所以刘备的“携民渡江”应该改为“挟民渡江”,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储备战争能力,和是否仁义道德关系不大。那广大百姓为何心甘情愿和他刘皇叔一起浪迹天涯呢?这就再次展现了刘备的腹黑男特质。为了成功裹挟百姓,刘备开动宣传机器,大势宣传曹操在兖州、徐州和豫州屠城的残暴行径,在百姓中妖魔化曹军,制造恐慌情绪,同时,为了断了百姓最后的念想,更是一把火烧了新野城,百姓没有了退路只好死心塌地跟随刘皇叔跑路。不择手段也好,仁义道德也罢,都是手段。咱们这里不做道德评价,历史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里尽量还原那么一点点真实的历史。
怒三爷

怒三爷

我从小就觉得张衡的地动仪不是真的,没有科学道理可循
碧天游

碧天游

小时候,有一天聚精汇神的看电视,电视上播的是《穆桂英挂帅》。我爸看我如此痴迷这部电视剧就问我:“穆桂英那么厉害,她的师傅是谁?”我:“是梨山老母”我爸:“那樊梨花的师傅是谁?”我:“也是梨山老母”我爸:“樊梨花是唐朝人,穆桂英是宋朝人,两个相差几百年,怎么会是一个师傅呢?”我:……沉默良久,我突然想到了,赶紧说:“因为梨山老母是神仙,活的时间长,几百年不在话下。”我爸笑了笑,又问我:“真有穆桂英、樊梨花这些人吗?”我想了想说:“穆桂英这个人肯定有,樊梨花就不知道了!”我爸说:“那你可以去查一查。”我随口哦了一声,就置之脑后了。很多年以后,我都已经成年了,有一次看电视,百无聊赖的调着台,看到一个卫视在播新版的《穆桂英挂帅》,突然就想起了我跟爸爸的这段对话,于是拿起手机去查,结果却让我感到很意外。穆桂英这个人应该是不存在的。她是明代小说中的人物,因为小说被编成了戏剧被人们口碑相传,现在又被编成电影、电视剧播放,可谓是家喻户晓。《穆桂英挂帅》讲的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儿穆桂英聪明机智、武艺高强,嫁给了杨宗保,她和杨家将一块为国出征,屡建奇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帼英雄。但是没有任何史书上提及穆桂英,宋史.杨业传中说杨延昭之子就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一辈,小说中杨宗保的人物原型应该就是杨文广。这连杨宗保都没了,哪还有穆桂英呢!而《烬余录》中记载了杨延昭的儿子叫杨宗保,仍然没有穆桂英。所以穆桂英只是小说为了丰富情节,展现杨家将的风采而虚拟出的人物。樊梨花却是真有其人。我们现在看到的电视、电影讲的樊梨花的故事,大概都是说樊梨花是一个爱情至上的人,她一身本领,文武双全且貌美如花,却为了丈夫薛丁山甘愿忍辱负重。她帮助薛丁山打了不少胜仗,最终平定了西凉。事实也和这个大致相同,樊梨花是唐贞观年间的人,嫁给薛丁山为妻,并陪着薛丁山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封为威宁侯,一品诰命镇国夫人。在我国的地方史记和 掌故俾史中都有对樊梨花的记载。我后来又问过很多人关于“樊梨花和穆桂英谁是真实存在的”这个问题,答案是大部人也和我当初一样,认为穆桂英真实存在,樊梨花是虚构的。为什么大多数人会有这种认识呢?应该有一下三个原因:第一,现在戏剧和电视里,太过神化樊梨花了。里面说樊梨花非常了得,他父亲和两个哥哥加一块都不是她的对手,而且她还会法术,会移山倒海,感觉太虚幻。而对穆桂英的描写则比较靠谱,武艺虽超群但还不是战无不胜的,比较玄幻的就是摆阵、破阵,相对对樊梨花的描写更务实。第二,穆桂英和杨宗保的爱情是美好的,纯洁的。两人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并肩作战,是一对恩爱有加、互相扶持的神仙眷侣,他们的爱情是人们都向往的。樊梨花与薛丁山则很狗血。首先,樊梨花为嫁薛丁山失手杀死了自己的父兄,献出了寒江关,嫁给了薛丁山。这是让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后来又被薛丁山三休三请,而且薛丁山还有其他老婆。给人的印象就是樊梨花无论怎样都要跟着薛丁山,这种忍辱负重不符合现代人的人生观。第三,穆桂英的大破天门阵和杨家女将的故事太精彩,名气上比樊梨花大。人们习惯地认为更广为人知的才是真的。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欢迎指证,我是知亦之乎,谢谢!,
小黑喵~Elaine

小黑喵~Elaine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赤壁之战,一把大火烧得雄霸北方的枭雄曹操丢盔弃甲,狼狈不堪,还差点丢了性命,灰溜溜的逃回了北方,从而失去一统中国的机会。此战不仅奠定了东吴的势力版图,同时也使得颠沛一身的刘备借势崛起。按《三国演义》剧情,赤壁大战前,周瑜想用火攻曹军,一切准备妥当后,他突然想起,曹军位于东南方向,要想借火势烧向曹军,必须得刮东南风。而当时正处冬季,刮的是西北风,哪里来得东南风呢?设坛施法 借来东风就在周瑜为东风之事急得得病倒之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闪亮登场。他屏退左右,为周瑜写下了十六个字的药方: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周瑜忙向诸葛亮请教办法,诸葛亮已算得这几天之内会刮东南风,就说自己能用法术借来东南风。然后设坛祭天,经诸葛亮一番作法,三天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使得孙刘军火攻取得成功。这一波神操作,把诸葛亮推向了神坛。后人对于“借东风”一事深信不疑,同时也认为赤壁之战的功劳应归于诸葛亮。《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赴东吴 促成孙刘联军公元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后,挥军南下,荆州牧刘表病死,刘琮继位后向曹操投降,刘备弃樊城南逃。鲁肃在当阳的长坂与刘备相会,鲁肃听得刘备打算前往苍松投奔好友吴巨。便对刘备说:如今为您打算,最好是派遣心腹之人到江东去与孙权将军联系,可以共建大业。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请求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于是刘备派诸葛亮同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见孙权。诸葛亮于柴桑见到孙权,促成孙刘联合抗击曹操。孙刘联军 联而不合孙权即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兵马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促成联军后,就再也没有诸葛亮的什么事了。刘备当时驻军樊口,有天乘船去见周瑜,说:“现在抵抗曹操,实在是很明智的决定。不知将军有多少战士?”周瑜回答:“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太少了。”周瑜答:“这已足够用,将军且看我击败曹军。”于是刘备带领关羽、张飞两千人马跟在周瑜的后面,不归周瑜统领。黄盖献计 火攻曹军周瑜采用部将黄盖计策,火攻曹军。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诈降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黄盖下令全部点然柴草,着火的船队乘风快速向前飞驶,冲向曹营。当时东南风正急,火烈风猛,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驻扎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被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周瑜则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从陈寿的三国志记载来看,对诸葛亮借东风一事只字未提,说明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然而罗贯中因小说剧情需要,为了神化诸葛亮,经过艺术性加工,把“借东风”一事强加了进去。当了解赤壁之战的整个事件经过后,对于诸葛亮能呼风唤雨,借来“东风”一事,现在的我们也只有一笑而过了!
'  yin,裀。

' yin,裀。

说说自己的历史故事吧。1995大年初三的早上,七八岁的我捂着荷包(荷包里是压岁钱怕跑丢了),愉快的奔跑在去赶集的小路上。在半路时被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乞丐叫住了,老乞丐道:“小朋友,我这里有一本武功籍..........你是万中无一.........维护世界和平...........”十分钟后,我带着那本武功秘籍,心情激动的奔跑在回家的小路上,荷包也没必要捂了。心里想着:我早就觉得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比如脑袋要小那么一点点。从此以后夏练三伏, 冬练三九。十年后........刚刚步入社会的我,站在大街上想到:“先从小事做起吧”。扶老奶奶过马路。在车站碰见钱包被偷了,没钱买车票,没钱吃饭的可怜人,也会尽我所能,那一天小偷偷了好几个。时光匆匆,又是二十年后,同样的站在大街上。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我却心如止水,轻轻的说道:该死的老乞丐误人子弟啊,如果目标小那么一点点,比如农民,比如工人万一实现了,也不至于现在步了你的后程。看着旁边经过的一个男孩,一脸严肃的说道:“小朋友.........”。男孩:“滚,老乞丐”。望着男孩远去的背影,我没有失望,毕竟像我这样万中无一的很难找,不过历史需要传承,总会找到的。(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经历过,邻居家的大妈,隔壁的大婶都会对你说道:“这孩子一看就是长大了有福的,有本事的”,小时候都是深信不疑,那么现在呢?)
viviansz

viviansz

二战日军拼刺刀之前要退子弹
kltcxl

kltcxl

三国乱世,各路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尔虞我诈、阴谋诡计满天飞。正常,太正常,在那个乱世里,没有谁有资格去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评价和说教他人。但偏偏有这么一路英雄,以仁义道德名满天下,号称仁义刘皇叔。刘备“携民渡江”的故事广为人知,说的是刘备依附刘表,驻军樊城期间,曹操率大军突然南下,刘备且战且退,在撤退途中,还不忍心丢弃百姓,一路上护送百姓,有人劝说刘备丢弃百姓,刘备却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刘皇叔爱民如子的形象再此伟岸起来!仁义道德俨然成为了刘备纵横天下的一块金子招牌,成了刘备创业过程中的一项无形资产,把大家感动的稀里哗啦,但,真相到底如何,事实远远没有外表这般光鲜。其实,刘备携民渡江的真实目的有二:一是保存自身实力。在古代农业社会,一个军阀实力大小有两项关键指标,一是土地,二是人口。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说的直接明了,要想成就霸业,就必须有根基,而百姓就是成就事业的根基。有了百姓才有钱粮,才有源源不断的兵员。在三国史料中,敌对双方相互掠夺人口的记载屡见不鲜。如,魏略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诸葛亮在马谡丢失街亭后,撤回西川时,迁走了南安三郡一千多家。215年曹操攻下汉中的巴东和巴西郡,掠夺走当地8万多人,迁徙到洛阳一带,帮助国内休养生息。孙权在对外战争中也多次掠夺人口,吴书记载:“诸葛恪征六安,破魏将谢顺营,收其民人”。207年孙权发兵攻打占江夏黄祖,“虏其人民而还”。208年再攻黄祖,“虏其男女数万口”。二是把百姓当肉盾,分层设防,渐次抵抗。刘备军队撤退途中,百姓与军队混杂在一起的,裹挟民众可以装大声势,迟滞追兵。因为刘备真要保护百姓的话完全可以把百姓分散到乡里而不失随部队南撤,再说,曹操作为汉朝丞相,不可能不分青红皂白屠杀汉朝子民。所以刘备的“携民渡江”应该改为“挟民渡江”,是为了保存自身实力,储备战争能力,和是否仁义道德关系不大。那广大百姓为何心甘情愿和他刘皇叔一起浪迹天涯呢?这就再次展现了刘备的腹黑男特质。为了成功裹挟百姓,刘备开动宣传机器,大势宣传曹操在兖州、徐州和豫州屠城的残暴行径,在百姓中妖魔化曹军,制造恐慌情绪,同时,为了断了百姓最后的念想,更是一把火烧了新野城,百姓没有了退路只好死心塌地跟随刘皇叔跑路。不择手段也好,仁义道德也罢,都是手段。咱们这里不做道德评价,历史人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这里尽量还原那么一点点真实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等我们读书越多就越是佩服鲁迅先生的伟大。鲁迅先生之所以伟大,在于他早已把中国社会看透了,不仅看透了,而且敢于做出最真实的判断。而今天的我们对于很多事情的评价远远没有超越他老人家。
点绛唇

点绛唇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之一的端午节。在这期间,我国各地都有划龙舟的风俗习惯,据民间传说这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屈原是五月初五这一天自投湖南省的汨罗江而殉国的。梁朝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说,屈原因秦兵攻入了楚国的国都,而自己又遭到坏人的攻击排挤,眼看救国无望,便投江自尽,于是“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这种说法流传下来,后人都以为划龙舟是起源于纪念屈原。其实不然,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是跟屈原没有什么关系的。首先我国各地划龙舟的时间和纪念的人物都不一样。在南方,有的地方正月十五元宵节就划龙舟。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同胞的龙舟竞渡,是在每年清明节后10天举行。福建省仙游县划龙舟的时间是在农历三月三十日,它不是纪念屈原,而是纪念誓死不投降元兵,身背宋代最后一个年仅9岁的小皇帝赵岗投海自尽的忠臣陆秀夫的。当地人有一首龙鼓歌唱道:“击龙鼓,唱留春;唱留春,吊忠魂。春光虽去还复来,忠魂不眠千古存。”

贵州水江苗族同胞的龙舟节,则是在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六日。当地人说:这是为了纪念一位舍身入水杀死毒龙的老人。而云南傣族人民认为龙舟竞渡是纪念他们的前辈英雄严红窝的。

同样是五月初五,在六朝以前,山西人却纪念跟清明节有关的被烈火烧死在绵山上的介之推,而在浙江省绍兴、会稽一带划龙舟则是为纪念一位女才子曹娥。有的地方划龙舟还跟伍子胥和越王勾践等历史人物联系起来。闽西连城县就很特别,端午节划龙舟既纪念屈原,也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战国时代吴国的一位忠臣,由于吴王不听他的劝告而被迫自杀,尸体浮在江面上。他死在屈原之前206年,由于两人都是爱国爱民的忠臣,又由于两人都是投尸江上,所以有的地方划龙舟便同时纪念他们。

那么,我国划龙舟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呢?根据越地传和物原记载,划龙舟起源于春秋时代的南方。因为南方江河溪流多,越国人和吴国人都善于制造舟船,有时作为竞赛,有时用于作战,这种活动要比屈原投江而死的时间早200多年,只是后代人为了表示崇敬和爱戴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以才把划龙舟跟屈原联系起来。
等待幸福的格桑

等待幸福的格桑

[岂敢乱评]之一“十大古史非尽信"。 第1个,尧舜禹禅让。那是儒生的善意谎言,为礼乐人和的理想社会设计的,实际上尧舜都可能是被逼下位。只有权力的争夺游戏哪有真正的禅让?第2个,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实际上当时周王室已经式微,对周围的诸侯国已经无力调动,加之申国为报复周王而勾结犬戎打了进来,杀了幽王,灭了西周。第3个,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实际上,如果越王勾践真的这么做,他的所有的情况肯定会被吴国探知,而更加戒备他的。第4个,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实际上,被坑杀的大多是些坑蒙拐骗的术士,秦皇对所有的书籍都做了备份,而真正焚毁上古书籍的人是项羽这个恶贼,他带着猴兵攻进一咸阳火烧了秦宫,连国家图书馆的书一起烧掉,萧何苦心保存的那些文书典籍也不在了。七国的图书,荡然无存。 我们研究秦史,只能通过挖掘坟墓获得的一些竹简。比如说睡虎地秦简。第5个,荆轲刺秦王。刺杀秦王这么大的事,燕王会不知道?太子丹有这么大的权力?还有,易水送别动静这么探子会不知道吗?秦制这么严,难道连那个地图都不会看吗?也许在上殿之前就已经发现了匕首,荆轲等当时就处死了。所谓刺秦的故事,只是文人听传闻之后写出来的。第6个,玄武门之变,建成元吉咎由自取。实际上建成非常的宽厚,非常的得人心军心,他被杀之后,东宫将领薛万彻等仍然带着2000多士兵攻打秦王府,要为建成报仇,兵败后逃往深山。魏征也是东宫的,官拜太子洗马。太宗是有意丑化了他的大哥和三弟,这也是没办法的,为政治本身就很残酷,不讲亲情。第7个,贞观纵囚。贞观六年十二月末,唐太宗想到春节将至,而死犯人却在狱里,不能和家人团聚,于是顿生仁心,下令把这些已判死刑的囚犯释放回家,但规定他们明年秋天必须自行返回长安就刑。贞观七年九月,三百九十个死囚在无人监督、无人押送的情况下,全部归还。李世民知道后大悦,下令将这三百九十个死囚全部释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世民“纵囚事件”。“纵囚事件”是政治佳话,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可能。这是唐初统治者为了实现法制建设的一个行为艺术。第8个, 张献忠屠蜀。说“湖北填四川"就是因为四川人让张献忠农民军给杀光了。张献忠建立了大西政权,如果把老百姓都杀光了,他连基本的税收都收不到,一个能统率几十万大军的将领,不至于糊涂到这个程度吧?四川人口大量减少,更主要的原因是清军入蜀,最后又把屠杀的事实全栽赃在了张献忠头上。第9个,尚方宝剑。最高统治者怎么会把权力附在一把兵器身上?信陵君窃符救赵,为什么大将晋鄙看到信陵君拿着虎符也不相信,还必须得大力士朱亥把晋鄙直接给捶死了才行,说明越是高层统治者根本就不相信符箓这一套。第10个,铁帽子王。民间传说清朝封了很多铁帽子,犯了王法都可以免刑,而事实上,豪格,多尔衮都是铁帽子王,可他们又怎样呢?全被处理掉了,而且被整得非常惨,多尔衮死后甚至被斩首鞭尸弃野。本文观点仅供参考(本文用图:倪绍勇 傅伯星 来汶阳等)
蛋蛋erica

蛋蛋eric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