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的作品

[作品]碧血剑

《碧血剑》当代著名作家金庸著,著于1956年,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侠小说。至今为止,已经过三次修订。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 本书讲的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之子袁承志的故事。 × × ...

金庸

[作品]走近科学

《党员干部科学素养丛书》是一套很有特色的科普及读本。它针对目前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涉及较多的科学技术领域,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的需要,主要从科学技术应用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文笔来介绍高新科技的新进展,深入...

段伟文

[作品]铁齿铜牙纪晓岚

本书围绕清朝皇帝乾隆,大学士纪晓岚、户部尚书和珅三人的故事展开了一幕幕令人或忍俊不禁、或长吁短叹的悲喜剧。 乾隆微服私访,欲查自己的身世之迷,不料,却查出一桩桩贪赃枉法的事件,且看纪晓岚如何排除万难将...

邹静之

最新跟帖
安静/;-D

安静/;-D

隋炀帝是昏君,好色无道,这是我听过最搞笑的一个历史故事
iamvilar

iamvilar

算是属于童年的记忆吧。晚上六点必看的《铁齿铜牙纪晓岚》当时真的以为老纪是个好人好官,嫉恶如仇。乾隆也是个好皇帝。可见电视剧误人。
cwx84113

cwx84113

从这个问题看到彭加木,然后看到有一评论,说从80年就开始关注此事,很怀疑,所以点开他头像看看有什么线索,事实证明我的怀疑是正确的。具体看图,不能插图加文字很是麻烦。看完之后真是从深信不疑到打死不信。
QueenHOLIC

QueenHOLIC

李白是在船上喝醉了酒,跳进河里捞月亮淹死了的!
pandawei28

pandawei28

小的时候听人说有万岁,就相信有人能活到一万岁!长大以后才知道人永远不可能话万年,上百岁就祘高寿了
瀲漪。素安

瀲漪。素安

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1974年1月19日西沙海战后,东海舰队护卫舰18大队准备从国军控制的东引岛一侧通过,直穿台湾海峡,南下增援南海舰队。国军高层就此事请示蒋介石时,蒋介石不假思索地说:“西沙战事紧啊!”于是国军不仅不拦截,而且还打开航标灯指路,保障护卫舰18大队顺利通过!我曾经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蒋介石确实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国共合力对付外敌,已有先例,这事应该是真的。然而这事却是十足的谣言,根本没有发生的事。“1·19海战”爆发当天,海军命令东海舰队的驱逐舰6支队所属的护卫舰18大队(下辖01型护卫舰4艘,即505昆明、506成都、507贵阳、508衡阳)立即南下,支援南海舰队执行轮战任务,20号必须启程。 当时507贵阳舰正在厂修,东海舰队遂确定505昆明、506成都和508衡阳舰组成编队首批南下。驱6支队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紧急备航工作。 19号下午,驱6支队进行了图上作业,仔细研究了台湾海峡的水文气象和敌情动态,确定了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案,以及航渡中的作战原则,决定通过台湾海峡南下。为安全通过台湾海峡,编队在出航后即实行灯火管制,不准使用无线电和雷达,烟囱不准冒火星,电报只抄收不发。由沿海各雷达站测定编队的舰位,再以密码通报我舰。21号下午4点,编队从沙埕港起航继续隐蔽南下,各舰前后主炮均炮弹上膛,随时准备对付突发状况。当晚9点多,通过了东引岛(国民党军队控制)以东数十公里外的海域,岛上守军毫无察觉。随后又在马祖列岛以东26公里外静静驶入台湾海峡的航路。当夜下半夜,又驶过了金门以东海域。此次护卫舰18大队南下,由于计划周密,准备工作充分扎实,实行了一系列隐蔽措施,国民党军队对此毫不知情。解放军21号就通过了台湾海峡,而国民党军队直到23号才发现解放军舰队的动向,并发电给蒋介石:元月22日后,“匪”海空军大举南窜活动,并于汕头成立“特编部队”在“匪”北京总部统一指挥下嚇阻越军反扑。很明显,当时国民党军队对护卫舰18大队通过台湾海峡时,毫不知情,事后才发觉的,自然不可能开航标灯指路。而且台湾海峡平均宽度150公里,航标灯的那点亮度,根本不可能给护卫舰18大队指路。
Jamie

Jamie

其实,所有的历史都值得推敲。后人写史都带有局限性或个人偏见。比如,孟姜女哭长城,把长城哭倒。当长大后,明白点科学常识,就知道这事儿不可能,明显带有杜撰夸张的痕迹。再比如,焚书坑儒。这是攻击秦始皇暴政的最常见的说法。现在不断有学者为秦始皇翻案,事情不是历史所说的这么严重。焚书坑儒,这事儿是有的,烧了些妖言惑众的书和书生。这和秦朝一统江山后,采取”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等政策是一致的。”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以革命起家,推翻三座大山的毛泽东主席,对封建帝王将相嗤之以鼻,唯独对始皇帝另眼相看。不是没有道理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海内是样板。
cj_solomic

cj_solomic

当年黄蓉说了黄药师的一首诗,这就是一个客观的历史态度。黄药师诗云“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先说乞丐何曾有二妻,出自孟子 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说的是一个乞丐每日出去讨饭的故事,但问题是,都讨饭去了,家里怎么还有一妻一妾呢?孟子不可信也!再说“邻家焉有许多鸡”,还是孟子的孟子·腾文公下中的故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说的是有个小偷每天都偷一只邻居家的鸡.有人劝告他说:“偷鸡是不道德的.”小偷说:“好,那我少偷点,一个月偷一只鸡,等到了明年就不偷了.” 意思是“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不合乎礼义,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何还要等到明年才停止呢?”但春秋时代就有养鸡专业户了吗?邻家哪有那么多的鸡让小偷每天去偷呢?依旧不可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句则是当年黄药师讥讽孟子的,春秋时期周天子尚在,传承儒道正统的儒家们为啥去魏国齐国效力呢?难道不是应该对周天子效力吗?所以啊,看书不能看死书,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动动脑子的。
潇熬浆糊

潇熬浆糊

以前说世界上没有鬼,相信了,现在世界上好多鬼。
江右之溪

江右之溪

一开始深信不疑,现在打死也不信的历史故事。当然是明末袁崇焕的离间计了!我最早知道袁崇焕,是因为金庸的袁崇焕评传,附录在《碧血剑》后面,薄薄的一小册,却比小说还精彩。清军绕过山海关,从蒙古借道南下,包围京城。袁督师一路奋起直追,终于在北京城下追上了清军,并且凭借城墙死守。在即将成功时,却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于是崇祯皇帝在平台抓了袁崇焕,几个月后凌迟处死袁崇焕。那时候我才读初中,很容易被带节奏。加上金庸先生写得悲壮山河,更是对袁崇焕的遭遇无比同情。同时也对崇祯皇帝无比痛恨!袁督师这样一个立志报国驱除鞑虏的人物,竟然被冤杀了,真是可恶啊!历史果真如此吗?袁崇焕是冤屈吗?真有离间计吗?,或许有也或许没有!在历史迷雾逐渐被扫开的今天,谜底将会一点点展现在世人面前!
掛人頭賣人肉

掛人頭賣人肉

2004年,中央10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播出了一期名为“破解七十年谜团”的电视节目,这个谜团指的便是辽宁营口坠龙事件。营川坠龙事件分为三个阶段,当地人和“龙”第一次接触发生在1934年的田庄台上游,当时有许多人都目击了这一事件,并且有人拿了席子给龙盖住。第二个阶段,是1934年8月初盛京时报报出的7月28日,龙在营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只小船,卷坏工厂房子,导致9人死亡,掀翻火车。第三个阶段,是8月8日当地居民目击了龙的遗骸。整件事情说得有鼻子有眼,非常生动形象,《走近科学》也为这起神秘事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须鲸遗骸。龙在我们华夏文化中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便以龙作为文明的图腾,所以这起坠龙事件能够引起大家关注的重要原因便是“它有可能证明龙这种生物”是存在的。毕竟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像恐龙那样的生物都存在过,有龙存在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走近科学》公布的须鲸说法这点,其实有很多地方都难以自圆其说,以至于该节目都几次更改自己的说法。文/脑洞趣味历史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joe0801

joe0801

李渊昏聩,李治懦弱,唐朝鼎盛只知李世民和武则天其实不然,李渊和李治完全是被低估的伟大帝王。首先李渊在太原起兵的时候,职位是太原留守,已经是地方是最高的军政长官,完完全全是说一不二响当当的人物了,而当时李世民才十几岁,说是李世民劝说起义,实则李渊的野心作祟。接着在王朝统一后,实行货币改革,发行统一货币,确保了唐朝的经济发展。但是由于李渊其实是一个守成之君,在外开疆拓土的都是他的儿子们,最主要的就是李世民,所以功绩都会算在李渊头上,如果没有李渊的前期铺垫,李世民也无法获取后面的成功,最后李渊失算在立储,他想两个儿子能相互制约,没想到李世民直接霸气的发动宣武门之变。然后是李治,或许是电视剧的缘故,大家首先印象就是武则天的老公,那个俗称耙耳朵的男人,完全沉醉在武则天的温柔乡里。其实他的功绩也是不错的,对内政,把长孙舅舅这个老油条玩得服服帖帖的,压制门阀,完善科举,订制永徽律,对外干挺高句丽,灭西突厥,把大唐版图发展到巅峰,然而因为第一代女皇的出现,自己的存在感就刷刷的掉了下去。作为帝王,其实李渊和李治都还干的不错,无奈出现了两个史上最强人李世民和武则天,所以他们两个只能做绿叶来衬托这两朵鲜花,真是生不逢时啊。我是双鱼趣谈,一个乐于分享身边有趣故事的人
Hello  Yoyo

Hello Yoyo

孟姜女哭长城。
苏、黎世

苏、黎世

1980年6月17日,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失踪,开始说失踪,还真是没什么怀疑的,毕竟作为一个听众一个看客,听着热闹听着舒服也就那样了,倒不会去深究事情的根本原委,但听得多了看的多了就发现这事,至少是所有的猜测以及解释都不成立,“打死不信”!(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现在吧很多人都说彭加木是遇害了,是考察队的人自己内讧,最后杀死了他这个考察队队长,就罗布泊的流沙来说,埋个人埋得无影无踪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事情乍一听是那么回事,但仔细深究的话,其实就这种大多数人觉着是那么个意思的事情也不靠谱。如果说彭加木是被害的,那么他就不可能留下一张“我往东去找水井的纸条,”首先彭加木本人不会,因为他不知道自己会遇害,也就没有比要提前写一张纸条,为杀他的人脱罪,再一个说“遇害论”的关键就是“提前”,彭加木不是神仙,怎么可能提前知道有人要害他。这样的一张字条等于为杀害彭加木的所有人开脱了,把问题引向了未知,这就是彭加木失踪其他猜测的出现,比如说神乎其神的“双鱼玉佩”事件,什么把人传到王莽的新朝去了,这话听着都吓人。再说彭加木找水这事本身,一次有军事背景的考察活动,所有的补济都是军队后勤保障的水准,其实相对于民间组织的考察活动,彭加木带队的科学考察,风险已经是最低的了,至少说“缺水”这样的问题,不应该发生在他们的考察队身上。再说到彭加木的身份问题――生物学家,虽然说彭加木是最了解罗布泊的人,但是让一个生物学家去找什么矿物质真的合适吗?因此也就延伸出了对彭加木考察队目的的猜测,那就是彭加木是去找古生物细菌,而彭加木则是感染了这种细菌,被特殊处理掉了,怕引起社会恐慌,也就把相关信息掩盖了下来。分析了一圈,其实就是官方的消息“失踪论”最不靠谱,属于“打死不信”的范畴!
芳鸰

芳鸰

一些名人典故,早些年真的信,比如小学时代就知道的凿壁偷光。如果有人不知道凿壁偷光典故,那我先来普及一下这是汉朝文学大家匡衡的故事这位先生少年时期家里很穷,遇到灾年经常性的流离失所逃荒要饭,所以啊,匡衡从小立志,要读书,以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年来到了山东某地定居,和某个富人家做邻居。他对富人说:让我给你家打工吧,不要工钱,给我些书读读就行。这个富人看着小匡衡求知好学的目光,也就同意了干了几天活后,匡衡发现这法子根本不行,白天干活没时间读,晚上有空没灯读不了,怎么办呢?匡衡很聪明,立马想到了邻居的彻夜点灯,他寻思着何不借一点光?想到就做到,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个孔借助孔眼透出的光芒,匡衡白天干活晚上读书,终成为一代文学大家上面这个事情经过了脑补加工,实际上史书中就一句话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唉,小的时候不懂事,被老师讲的凿壁偷光故事哄的一愣一愣的,心里也没多想,只是认为这人真勤奋。后来长成大人了,大人嘛,心思也就复杂一些,想的也就多一些。再看凿壁偷光典故,那是越想越不对劲,就算有上面的脑补加工,这凿壁偷光也经不住推敲啊不说古代住的是独门独户,就算住排屋,你匡衡和隔壁共用一堵墙是兄弟么?就算人家心好,让了一堵墙给你,可少年润土都能编网逮鸟雀,你匡衡做个松油灯很难么?不会做灯,扎些个火把总会吧。比起自己家的火光,墙壁透过来的灯,能有多亮?所有上面的不可能都可能了,就用偷来的光看书,你匡衡得近视多少度?不知道别人信不信,反正对于匡衡的凿壁偷光,我是不信的。除了凿壁偷光,还有诸如卧冰求鲤等,也是不信滴
蛋蛋erica

蛋蛋erica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