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就没有留下一些心腹忠臣吗?为什么赵匡胤如此轻易就得手了?

最新跟帖
狼牙johnson

狼牙johnson

另一方面,别忘了五代十国之乱殷鉴不远。主少国疑,可不是说说的。在这个背景下,保护自己家族现有利益才是关键!

支持赵宋,不仅可以自保,还能更进一步。

跳出来对抗,拳头得够硬啊

多多多

多多多

有心腹也不行,没军权,没大略,赵深知军权的历害,所以当皇帝后重文轻武。

Dairy King

Dairy King

说的粗俗一点就是,人的命运怎么样,一出X就决定了[捂脸]

柴荣确实优秀,他死后被赵匡胤所篡也确实让人叹息,甚至因为赵匡胤与其兄弟后人的错误策略造成了持久而严重的负面影响,

但这问题柴荣解决不了。

因为,他不是他姑父的亲儿子。

说的难听一点,李重进比他有资格继承郭威,因为李是郭威的亲外甥,郭威是李重进的亲舅,柴只是郭威的老婆的侄子。

郭威的儿子侄子都被搞死了,近亲属只剩下了李重进、张永德、柴荣。

柴荣的能力最强,但血缘最远。外甥是自己父母的直系外孙,女婿的儿子是自己的直系外孙,老婆的侄子就算挂上个养子的名分,和自己什么关系?

就算郭威管不了孙子辈的事,也觉得另外那两个不如柴荣,压不住五代混乱的局面,但郭威也管不了其他人不服。

他活着没事,他只要是一死,柴荣的名分就是大问题。柴荣要是再一死,整个柴家的名分就是大问题。

就算柴荣多活20年,柴宗训能成年了,能正常接手,后周能继续传下去,这名分问题一样解决不了。

柴荣一系,与后周的创立者郭威没有血缘关系,人心不服。

如果因为幽云十六州和辽军打起来,人家鼓舞士气时就能说你柴荣“背父求荣”[捂脸]

如果到了柴宗训时期和辽军打起来,人家能说你柴家的江山是你爹“背父求荣”换来的[捂脸]

曹操为什么在三国时期不受士族待见?

他老爸曹嵩的身份有污点,是太监曹腾的养子,隔了一代人了还洗不掉呢,何况柴荣就是当事人。

所以他不敢重用李重进、张永德,只能重用赵匡胤。

赵匡胤就算是柴荣培养的,但赵匡胤的部下可不是柴荣培养的。

实际上,无论柴荣培养谁,只要他一死,他不是郭威的亲儿子这个弱点都会变的致命。

不要去当别人的养子,与亲儿子那是真不一样。就算你养父把你当儿子,其他人也不当你是你养父的儿子的[捂脸]

不光古代这样,现代也一样。

Dean

Dean

赵乃第一心腹

九月

九月

忠臣良将只在书中,现实生活中全是识时务者而且都变成了俊杰,所以古人说尽信书不如不读书。

sukie

sukie

汉朝之后,篡位已经是一套很成熟的体系操作,直至唐宋更是如火纯青。

要么是势力滔天,要么是手握兵权。

赵匡胤是二者皆有,本是柴荣最为依靠的臂膀,若是柴荣活得好好的,寿命足够长得可以为其后续者提供成长时间,相信赵匡胤会踏实最忠臣。

可惜啊,柴荣夭寿,他一死,北周会动荡不安,至少会为了争权夺势而杀个不亦乐乎。

赵匡胤是重臣,晓得这样的事情严重性,奈何当时实行的父死子继的传承,故此只能采取政变一途。

要知道,这种取而代之的暴力程度在古代绝对是已经很罕见了,甚者赵匡胤当了皇帝还善待柴荣后裔。

换句话讲,一块打天下的帮派兄弟,老大突然挂了,老二自然会想接替,利用手头掌控的帮派资源,不难在老大病危之际铺排好一切,这一点比奄奄一息的老大试图协助幼子理顺所有还容易。

墙倒众人推嘛,病危的柴荣如一面墙,老二如日中天,与其期待不知所谓的幼主会给啥样的安排,倒不如相信老二给予的保障。

再说了,幼主可以给的安全感是远远不能及老二答应的安全感。

因此,有心帝位的赵匡胤稍微动一下心思,全体朝臣武将都心知肚明,掂量一下幼主与赵匡胤孰轻孰重,选择不难做出。

bullmanxu

bullmanxu

不好意思,赵就是他留下的心腹

疯马

疯马

其实从赵匡胤接任禁军最高指挥权到他称帝只用了几个月时间,一般人还熟悉岗位阶段,也可以看出赵匡胤的强悍。

柴荣当时为了保住儿子的江山做了一系列安排:

一,心腹重臣赵匡胤出掌中央禁军,但留下韩通对他朝廷制约;

二,亲戚出掌南方州郡节度使(对开封京城有钱粮制约),内外相制,也避免有继承权的亲戚与北方辽国勾结;

三,几个文官宰相能力一般,但守成足够;

四,北方还的岳父符氏出任节度。


总之权力都制约起来。

但这个制约的权力只适应于和平时期,战争时期军人地位天然高于文官,最终柴荣的设置失败了,赵匡胤轻易掌握了军权,却没有忠心。

HolyShit_P

HolyShit_P

不是说要留下自己的忠臣,而是说要留下一批与赵对立面的人。最好是如赵篡位这些人则没活路,这些人篡位夺权,则赵团队没有活路。于是大家只好维持现状,让柴家幼子继位,双方心照不宣,指望官家不愿完全受控于某一方面,倚重这种平衡,大家俱得生存。

丽华

丽华

这是乱世!

脉脉zerlinda

脉脉zerlinda

他留的心腹忠臣就是赵匡胤,无解了。

五五五五

五五五五

当时,柴荣的心腹就是赵匡胤。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朱允炆和朱元璋的对话。朱元璋道:“假如,以后有人造反,就叫你的那些叔父帮你打。”朱允炆沉默了片刻,反问道:“假如,我那些叔父造反呢?”朱元璋哑口无言……由此可见,再完美的政治制度都有缺陷。

维乐蒲公英

维乐蒲公英

赵匡胤和郭威本来就是结拜兄弟,庄家轮流坐,明年到我家,郭威传位柴荣,柴荣子幼,赵匡胤又是实权派,心痒便设一计来个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可见老赵的手段。本来民间流传:赵匡胤的赌,输打赢要,以他的个性,怎可能久居人下?沒有造成杀戮就阿弥陀佛了!

中国fans

中国fans

好像只有一个韩通,当时他儿子让他提防赵匡胤,他没相信,兵变发生以后,他来不及组织抵抗就被杀了。

hardlee

hardlee

1,柴荣是英年早逝,何来晚年扶正赵匡胤为军界第一人说?2柴荣从跟郭威始至终都叫郭荣,柴荣是赵匡胤为了自己篡位合法性而改的

韩通的军权在赵匡胤之下,其他人之上,柴荣去世时候留下了一套相互制衡的班底,等柴荣去世后赵匡胤竟然导轨自己的封地待了三个月,可就在这三个月里朝廷里发生了很多变故,把赵匡胤的一些得力干将都上了台,这样朝里形成了韩通一人对抗整个赵匡胤集团,而且赵匡胤借出兵北汉又带走了韩通手下的一部分兵力,因此等韩通想反抗的时候已经无能为力!

其实说一千道一万,后周政权依然是五代十一国时代的一个政权,弱肉强食,6岁的小皇帝是无论如何都成不了气候的,那个年代比拼的是皇帝的生命力,看谁的寿命大,柴荣如果能活到50岁,那么后周也许就大一统了!

世宗最大的错误,不是选错了托孤之臣,而是选错了继承人。想想郭荣为何传位给他,不是身边没有血缘更亲密之人,而是在乱世中找一个能震得住满朝文武的继承者。

这个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系的,五代十国时期,皇位更替十分频繁,谁有实力谁就能取而代之,而且郭荣的养父也是这条路走过来的,所以说心腹忠臣,不如说每个人都只注重自己的利益,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呢。

都怪自己死得早!主少国疑!最危险!赵匡胤不篡位!还有别人篡位!主要这时主少没能力控制.政局变化!军心浮动这时篡位成功率高!很多将军都将靠拥立之功升官发财,这比战场拼杀划算多了!柴荣死前安排成就了赵匡胤!

M7211

M7211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