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就没有留下一些心腹忠臣吗?为什么赵匡胤如此轻易就得手了?

quhuanshuang
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军政双优,像极了面位之子刘秀。对手下兄弟也是推心置腹,信任有加。赵匡胤本就是柴荣最信任的兄弟。小故事:赵匡胤谋划黄袍加身之事,心中一直犹豫不决,跑回家去问姐姐是否可行。他老姐拿起洗衣棒就是一通猛捶,边打边骂:如此大事,男子汉大丈夫当断即断,回家来问个老娘们,算那回事?赵匡胤遂下定决心干一票。篡位登基之后善待柴氏后人,以求心安。前朝废帝,以柴氏一族结局就好,一是赵匡胤仁义大度,二来也是其篡兄子之位,心中有愧。三来赵匡胤本就是柴荣的连襟,柴荣的亲信同时也是赵匡胤的亲信。所以赵匡胤才能是只杀韩通一人,轻松篡位,篡位之后再杯酒释兵权。

蛐蛐
这就要从后周历史说起,五代末期后汉的隐帝刘承祐继位,17岁的刘承祐认为跟随父亲打江山的老臣们不尊重皇帝,而且对他干预甚多,害怕发展下去大权旁落,所以就决心诛杀这些功臣旧勋,天雄军节度使郭威听到消息,举兵反叛,领兵攻破开封,刘承祐被杀,郭威在众将拥戴之下,坐上皇帝龙椅,改元为周,史称后周。由于郭威一家老小都被刘承祐所杀,最后传位给自己的养子柴荣。柴荣继位后,奋发图强,成功击退了北汉的进攻,同时建立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禁军,先后由张永德、赵匡胤统帅,这支军队破后蜀,征南唐,攻取长江以北十四州,北伐辽国,收3关3州。但柴荣英年早逝,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称后周恭帝,由符太后临朝称制,这就留下了“主少国疑”的隐患。前朝后汉隐帝刘承祐诛杀功臣,导致郭威反叛,最后郭威绝后,赵匡胤等这些元老和禁军将领都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现在又出这种状况,不由得让这些人担忧和疑虑。最后,经过赵匡胤等人商量和谋划,还是先下手为强,以避免悲剧再度发生。
二、形势所迫五代十国时,刘崇建立的北汉政权与后周政权长期对峙。柴荣在世时,北汉多次侵犯后周,柴荣率军抵抗,取得了高平之战胜利,后来也多次主动进攻北汉,但北汉威胁仍然存在。赵匡胤也是谎报北汉联合契丹侵犯边境,借此领兵出征抗击,在半路发动兵变。可见,当时在后周北方,北汉是后周政权的心腹大患,同时还有辽与后周为敌。在南方,荆南、南唐、吴越、南汉等4个割据政权还存在,对后周也有一定威胁。对于后周来说,帝幼,又有后宫临朝听政,而国家又是危机四伏,赵匡胤等这些人是久经沙场的人,政治上已经非常成熟,他们对面临的形势有充分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他们可能已经有一个统一的诉求和愿望,需要一个既有威信又有能力的核心人物来领导,才能稳定政权,保障自己的利益,所以,赵匡胤陈桥兵变,几乎是众望所归,顺理成章,原来的柴荣依靠的心腹功臣勋将,绝大多数都和他站在他一起,同时基本上是这次兵变鼓动者和的支持者。大将石守信早年跟随郭威,只是一个中下级将领,后来受柴荣提拔,一步步得到提升,他对柴荣也是非常忠诚和佩服,由此,柴荣让石守信接替了赵匡胤殿前都指挥使的职位,成为后周军队二号人物。但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带兵返回京城,石守信立即站在赵匡胤一边,果断打开城门接应,并迫使周恭帝退位。
三、历史必然赵匡胤代周建宋,是当时各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在封建社会,普遍都有忠君思想,但忠是对具体人的,赵匡胤等人对柴荣非常忠诚,因为柴荣有恩于他,同时柴荣有能力驾驭这些悍将,但到了周恭帝,情况就不一样了,周恭帝没有给他们恩泽,更没有能力驾驭,而且还是他们的心腹大患。另外,在五代十国时期,政权非常普遍,今天是你杀我,明天是我杀你,谁厉害谁上位。因此,后周郭威以黄袍加身取代了后汉。赵匡胤故技重演,黄袍加身取代了后周,也就不奇怪了。
从后来的发展看,赵匡胤取代后周是历史的正确选择。赵匡胤当政后,先后灭掉了北汉和南方的一些割据政权,统一了华夏大地,结束了五代以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局面。使民众脱离了战火苦海,人民也迎来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封建社会的经济、文化都也得到长足发展,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很好的表现了当时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情况,也是北宋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写照。
葶葶呢子
人是种利益的动物!柴荣儿子太少,他也是得姑父的江山,且自己做皇帝时间短,把江山托付给赵匡胤,后有了皇袍加身!赵引以为戒后有了杯酒释兵权,金匮之盟,烛影斧声!

ljayl
每位皇帝在位期间做的最重要的大事首先是防范一切可能谋反的潜在力量或人事,其次是培养和确定皇储并为之铺好继位之路。
皇帝身上发生的几乎所有事,都是围绕这两年事展开,柴荣当然也不例外!
比如为儿子选好的导师,培养一批忠臣心腹留给太子,甚至还会为了让儿子顺利登基提前扫清障碍,这些柴荣都有做,可是,他辛苦打下的江山居然还是轻易的就被赵匡胤得手了,这是为啥呢?
主要原因两点:
一、柴荣死得太突然,幼子来不及得到锻炼!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英勇善战,勤于战事国事,他是历史上少有的文能治国武能打仗有为之君,但也正是因为他把一切的精力都铺在了国事上,反而错过了对孩子的手把手教育和培养,而赵匡胤先是跟着郭威学到了不动声色黄袍加身的一系列政治权谋操作,郭威称帝后他又跟着柴荣,一路获取了柴荣的信任并建立了自己的威望,有了自己的拥护者,这样他既具备了政治斗争的实际经验,又具备了知已知彼的优势,还有柴荣的信任。
而他的对手柴崇训没有经过任何历练,没有兵权,没有威望,根本不是赵匡胤的对手,纵然有几个文臣的拥护,也实在不是赵匡胤的对手,继位不一定非要打仗,但没有兵权和威望,继位只会困难重重!
二、赵匡胤会隐藏自己的野心,善权谋,柴荣错信于他!
这并不是贬低赵匡胤,实话说赵能从普通士兵做到宋朝开国太祖,政治眼光,能力,人格魅力自然是非凡人能比,但我们以柴荣的角度来说,赵匡胤便是个篡位者,作为柴荣最信任的心腹重臣之一,他最终做出了背叛旧主之事,这是柴荣之不幸,柴荣犹如把一只老虎放在自己儿子的身边,本意了是为了保护儿子,最终却变成了屠龙刀。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
过于注重个人成就的父母往往会错过孩子的养育,最终导致一生拼命的心血最终变成了为他人做嫁衣,用现在的话说:再大的成功抵不了教育子女的失败!
一些大事往往是天命,就算是知道结果,刻意避免,也不会改变结果!柴荣当初就是因为看到一块木牌上写着“都检点为天子”担心前任殿前都检点谋位,才提拔了赵匡胤,因为他觉得这样就可以避开上天的安排,谁知换了赵匡胤做都检点,反而才真正被谋位了!

arxhjc
有一个人抵抗了的,只失败了。韩通,是凭着自己的能力担任亲军的副指挥使,不擅长与大臣结交,当时的军政大事,通常由韩通来决定的。所以,赵匡胤如果想成功,韩通是大大的障碍,兵变前,赵匡胤就将韩通忠实的手下调往其他地方,让石守信和部分人马留给韩通,这些都是赵匡胤信任的人。兵变后,当韩通听到消息后,组织抵抗时,石守信并没有听从他的话,而是与之战斗,韩通失败了,被杀死。赵匡胤这个人,非常擅长结交大臣,其他大臣兵将都是他亲旧好友,自然纷纷投降了。所以,赵匡胤很顺利的掌握了汴梁城。

wuxueqian
柴荣最大的心腹就是赵匡胤。从柴荣的角度,李重进,张有德都是竞争对手。一个是郭威的外甥(妹妹的儿子),一个是郭威的女婿。论血缘那个不比柴荣亲,柴荣这个义子是郭威老婆那边的远房亲戚,要八竿子才打的到。从柴荣的角度,当然信救过他命,与郭威没有血缘关系的赵匡胤。其实柴荣挂了以后,李重进也有篡位想法,张有德倒是毕竟安份。

iNamaste
五代十国跟南北朝时期十分相似,武将只要一有机会必定会篡位,当忠臣是不可能的, 柴荣的儿子那么小,任何一个武将掌权都不会手软,没有赵匡胤还会有其他人,那时候篡位已经成为常态了,不足为奇

浅唱゛若相依
其实很简单。主少国疑。主子年纪太轻,太后垂帘。你也不知道主子长大了是不是贤明,看五代历史就知道,在中原的王朝象走马灯式的换,往往开国的还行,后面的就不行了。将士们立下的功劳谁来褒奖,等小皇帝'长大了,还能记得这些人吗?最重要的是,柴荣搞的禁军还没有巩固,赵匡胤上台后进一步把军权从武将手中夺回,最终使后世武将都不直接统管部队,除元以外。所以后世武将造反夺位的基本没有,除了朱棣。当然朱棣当皇帝后,将藩王的护卫的权力也收回。所以以上两个原因。一皇帝是个小孩子。二没有废除武将的军权。

applesunny77
柴荣守不住自己的江山,同样赵匡胤也守不住自己的江山,不过好在还在赵家这一脉,没办法五代十国就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整个宋代都在建立皇帝合法性

chcall
赵不就是他的心腹忠臣嘛

芒果格格
看看黄袍加身时那些将领的想法:我们在外面拼死拼活,一个几岁的小孩子又能知道我们的辛苦和忠心吗?而赵将军与我们同甘共苦,征战沙场数十年,对我们的功劳苦劳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而且拥立皇帝,那么大家就有了新的功劳,就会加功晋爵,成为开国功臣。一正一反,就让这些将领们选择荣华富贵之路了。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大家都是过着刀光剑影的日子,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领导才能带着大家活下去。他们已经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对换皇帝都习以为常。对一个小皇帝,他们从心里就是不信任的,对他们不能带来好处,就会有其他想法。在那个年代,也许早就不存在“忠心”二字了。看看宰相冯道,先后为后晋、后汉、后周干了三四十年,皇帝变了,但是他继续做他的宰相,他继续为自己的政治思想而活着。这些武将也是如此。赵匡胤祖父赵敬就是后唐刺史,父亲赵弘殷先后在后唐、后汉、后周三朝担任过将军、指挥使。乱世之中,首要是生存下去,并扩大自己的影响,而不是忠于皇帝,然后跟着王朝一起覆灭。此时还没有到宋儒理学提倡的那种“忠”“贞”而死的封建道德观。
再说柴荣有没有留下忠臣?柴荣是郭威养子,在继承时遇到了姐夫张永德、郭威外甥李重进的挑战。所以,柴荣上台后,对这两个亲戚进行了打击,留下了一个坑,也就是后周皇室及亲戚势力被严重削弱。而受益者就是赵匡胤,因为柴荣就是提拔他来对付这些政敌的。此外,张永德和李重进对于柴荣及其后代也是不服的,他们是受到打击而没有好处,所以也谈不上忠心,更不用说会为柴家后代拼上老命了。柴荣在位只有九年,时间太短,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一大批对郭(柴)家誓死忠心的一批臣子。赵匡胤有个政敌是韩通,担任亲军马步副都指挥使,他是效忠后周的,准备组织军队抵抗,无奈水平有限,被王彦升给杀了。赵匡胤还追封他为中书令,表彰了他的忠心,树立为宋朝官员道德楷模。
在这之后,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的政治操作,科举取士,建立文官至上的体制,改变了五代十国的政治面貌,终于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历史。

疯马
其实从赵匡胤接任禁军最高指挥权到他称帝只用了几个月时间,一般人还熟悉岗位阶段,也可以看出赵匡胤的强悍。
柴荣当时为了保住儿子的江山做了一系列安排:
一,心腹重臣赵匡胤出掌中央禁军,但留下韩通对他朝廷制约;
二,亲戚出掌南方州郡节度使(对开封京城有钱粮制约),内外相制,也避免有继承权的亲戚与北方辽国勾结;
三,几个文官宰相能力一般,但守成足够;
四,北方还的岳父符氏出任节度。
总之权力都制约起来。
但这个制约的权力只适应于和平时期,战争时期军人地位天然高于文官,最终柴荣的设置失败了,赵匡胤轻易掌握了军权,却没有忠心。

HolyShit_P
不是说要留下自己的忠臣,而是说要留下一批与赵对立面的人。最好是如赵篡位这些人则没活路,这些人篡位夺权,则赵团队没有活路。于是大家只好维持现状,让柴家幼子继位,双方心照不宣,指望官家不愿完全受控于某一方面,倚重这种平衡,大家俱得生存。

丽华
这是乱世!

脉脉zerlinda
他留的心腹忠臣就是赵匡胤,无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