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苏联力压美国,为何还是被美国活生生的给拖垮?

最新跟帖
爱来过沦落风尘

爱来过沦落风尘

当时苏联军事是强国,经济搞不上去,且内部不团结,错过许多机会,而美国不是独自为战,而北约的支持,华约和北约不相上下,华约经历颜色革命后和苏联解体,一落千丈,俄罗斯无力回天了,当然中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菜菜(April)

菜菜(April)

70年代,说苏联力压美国,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只凭军力压迫是不可能长久的,一般也就是几年的事儿,长久压迫应该是综合国力,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综合起来,所以苏联把自己压垮了。

苏联只有军力和重工业,就像二战期间的日本,曾经一度称霸太平洋,但老百姓苦不堪言。然后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就号召全体国民,忍一忍,为军队,结果肯定就是失败了。

执政者都是聪明人,德国,日本,苏联都是这样,只不过有些偏执。以为军事上压住之后,再去综合发展,一般是不允许的。因为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日子一直过着不好,老百姓就会用脚投票,比如苏联,比如德国。日本的忍耐性要强一些,正好赶上冷战。美苏为了对抗,日本是桥头堡,所以,又加上勤奋的人,日本经济又起来了。日本美国正在斗法,美国借着同盟的名义,放松日本的绳索,但是有限度的。日本只有海上天空进攻能力,没有对陆攻击能力,这就是对日本的限制。

美国对苏联的后继者对俄罗斯也一直压制,主要在政治上,经济上。政治上步步紧逼,尤其是在经济上把俄罗斯逼到墙角,俄罗斯的经济十分不平衡。军事上俄罗斯有超过美国的核武器,美国有所忌惮。美国人知道,没有综合国力的军力,是不会长久的,核武器也是一样。

苏联虽然解体了,俄罗斯还是太大了,国土面积相当于两个美国。所以美国的目标是,俄罗斯继续解体,美国在努力着。


yacina

yacina

很多人说是计划经济和片面重视重工业国防工业轻视轻工业商业拖垮了苏联,其实部分对,部分还没说到,后发国家通过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国防自主已被证明是成功的,而中国在此基础上适时调整计划与市场的比例,无疑也证明了体制模式的转化同样可行,当然中苏情况有不同,当年苏联计划程度远高于中国,客观上导致了它转型的困难(包括它的东欧卫星国也是),但不意味着它就无路可走,更不等于计划经济的一无是处,事实上建国前国民政府时代同样实施“统制经济”,也就是类似于当今中国的有计划的市场经济,说明计划手段对落后国家奋起直追的必要性。可为何苏联最后崩溃了?撇开美西方的使坏,从苏联国内来说,根源上恐怕更多是苏联自身条件真不适合发展轻工业和商贸、物流等,苏联地大物博,但套用今天流行的概念来说,内外循环都不畅通,空间距离都太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腹地出海远,进出口不易,腹地间距过遥,联系稀疏,成本更高,天寒地冻,地广人却稀,加剧了单位成本的劣势,别说当时排斥市场调节,就是想大力发展市场都难,这也是当代俄罗斯的困局,他们祖先就留给他们那样一个地缘环境,所以它很难发展得起来

zhengzonghui

zhengzonghui

啥时力压过美国啦?劣质的制度是灭亡的根本原因。

细细月牙儿

细细月牙儿

因为完全的公开制,扼制了人体人的劳动热情,社会整体效率低下,生产力水平难以持续提高,从而导致在与私有制普及的霉国竞争中,经济科技实力落后,导致民众生活困难,人心背离,因此,苏联垮台了。(21世纪最正确思想家崔文泽)

Chen秋鹏

Chen秋鹏

70年代确实苏联在若干方面力压美国,但这是苏联最后的辉煌,也是回光返照。苏联能够力压美国,除了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因为越战失败,国际经济秩序调整等因素略处下风外,最为关键还是苏联重视重工和军事发展,使得看起来比美国更好。但就在这个时候,苏联的经济发展出了大问题。

苏联经济发展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苏联为了在全球与美国争霸,过于发展重工业和军事,轻工业和民生相当糟糕,导致苏联经济格局不稳。虽然短暂时间上,看似对美国形成了优势,但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因为一味发展重工和军事,缺乏后劲,时间一长问题百出。更关键的是,苏联的底子本不如美国,一味要和美国争雄,从一开始就很难有胜算。

而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绝对是在苏联内外交困的前提下,捅的最后一刀。到80年代,苏联已经积重难返,虽然后来者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都有心改革,但此时问题已经太多,而这两位上位年纪都很大,在位很短。到戈尔巴乔夫时,新思维一来,苏联就彻底拜拜了。

积极共振的微瞬间

积极共振的微瞬间

苏联处处受到美国挤压,二战结束瓜分德国最后被美国赶出德国,瓜分日本最后给个四岛现在又让日本回来管俄罗斯要,又把苏联给整解体了苏联领导人自己的原因美国借着机会顺手推一下,韩国和朝鲜打内战美国和苏联帮他俩独立,乌克兰对抗叙利亚对抗,他俩处处都对抗,苏联最后把自己对抗成现在的俄罗斯,老美现在好好的,又说俄罗斯参与美国大选,就是不让俄罗斯消停了,

Discman-D

Discman-D

打个形象比喻,就像一个彪形壮汉刚吃过饱饭谁都不是他对手,几天肚子一没食谁打他都跟玩儿似的,块头再大也会饿得腿瘫软。

糖果色向日葵

糖果色向日葵

七十年代,苏联风头正劲。

美国????????正陷入越战的泥潭中。

数十万美军,与越军苦战。

看不到胜利希望,严重拖累美国????????。

第四次中东战争。

巴拉伯国家发起石油战,油价标升。

西方石油进口国一片哀嚎。

苏联经济增涨明显,到了鼎盛时期。

但是,苏联领导人,没有正确把握机会。

忽视民用产品的发展。

轻视轻工业产品的生产。

反而集中财力,加大对军事工业的投入。

拚命扩军备战。

军事规模,快速与美接近。

核弹数量已经超过美国。

一时威风凛凛。

苏联兴高采烈。

以超过GDP15%的军费支出,连续多年投入与美国????????的军备竞赛。

这种非理性的军费开支,不得持久。

美国退出越南战争。

国际形势趋于稳定。

石价大幅下降。

苏联的石油收入快速缩水。

苏联经济遭重创。

军费支出的惯性所至,已超过GDP的25%左右。

严重拖累财政支出。

为大幅度的赤字。

埋下了福根。

苏联本应,借助大好形势。

全面协调的发展经济,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其却背道而驰,只重视军事,忽略其余。

失调、失衡。

最终伤害自己。

故,一付好牌,全被打烂。

实在太可惜了。

#凌远长著#

漫游世界的Alice

漫游世界的Alice

因为苏联有十几个小国家组成联盟共和国,十几个国家发展,又有不同看法,想法,意见。如果美派间谍分子培训十几个国家间谍,搞各种内乱使其不统一,不团结,很容易起内讧,使其走向分裂道路。

轻舟一叶水云间

轻舟一叶水云间

苏联是直接放弃信仰自己人搞垮的好不,美国没有派一兵一卒,不费吹灰之力苏联就自己瓦解了。事实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走向富强,南联盟是,前苏联也是,但再怎么也很难走回去了。

走在路上

走在路上

道理很简单,美国的生产力远远超过苏联。苏联的GDP,最顶峰的时候,大约是美国的80%,然后逐渐下降。在绝大多数的年份里面,苏联的GDP大致是美国的50%左右。

除了重工业,苏联的轻工业,农业都落后于美国。苏联将农业集体化,这种模式我们也学习过,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失败的。

比如,小崔是种植苹果的,他天天在田里面施肥,终于收获了5吨。小崔原本打算把苹果卖一个天价——800元/斤。

苏联政府说,崔斯拉夫斯基同志,你得先卖给我。

小崔以为销路来了,就说,收购价多少钱啊?

苏联政府说,8元一斤。

小崔傻眼了:那,那,那你们打算买我多少苹果啊……?

苏联政府说:我们要买4.5吨苹果!

正是由于大量的低价向农民收购农业产品,所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很低。

苏联的农业不咋样,轻工业也够呛。据统计,苏联的轻工业规模与农业相当,轻工业和农业加起来,产值才达到重工业产值的2/3。

除了已经政策造成的经济失调,苏联的科学技术也落后于美国。苏联的生产力不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苏联把科学技术的技能点,都加到军事领域去了,与国民经济相关的技能点几乎没有加上。等到出现严重问题了,已经来不及追赶了。

水天一色

水天一色

首先苏联的经济并不强大,以粮食为代表的民生为典型。

苏联在1964年开始首次成为粮食进口国,随后粮食进口量便不断上升,从1964年至1975年的年均255万吨,占同期国内粮食产量的1.5%,上升至80年代前期的年均4000万吨,占国内同期粮食产量的20%左右。粮食进口的急速增加导致对美元等硬通货需求的大幅增加,由于苏联民用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除依靠不稳定且受政治形势影响很大的军火出口以及抛售黄金储备外,苏联剩下的唯一选择便是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以平衡支出。因此,在苏联晚期的对外贸易结构中,油气和粮食分别成为进出口的大宗,苏联贸易在很大程度上进入“石油换食品”模式。“石油换食品”贸易同时使得苏联经济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加深,实际上已完全陷入资本主义经济循环中,成为庞大苏联帝国最薄弱的一环。

因此在80年代油价暴跌对苏联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更何况苏联还要经常贴补阵营小兄弟。

第二,苏联高层过于乐观。

1967年11月勃列日涅夫 在纪念十月革命五十周年的演说中首次提出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 主义社会”。1971年苏共“二十四大”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阶段划分的重要性,再次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从此发达社会主义的概念被肯定下来,并成为苏联理论界研究的中心,并逐渐把它发展成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庞大的理论体系。

苏联领导人及理论界认为,发达社会主义的特征是:社会主义作为完整的社会制度各方面已经成熟,并全面协调的发展,生产力高水平的发展,生产关系已无非社会主义的成分,社会主义的各种制度、规律和优越性全面充分地发挥作用,集体所有制逐渐接近国家所有制水平;各级劳动者的差异进一步缩小,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长入全民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已成为全民党,苏联人民已成为人的新的共同体;自觉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普遍形成,马列主义已经成为全体人民自觉的世界观。关于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对苏联社会的发展水平估计过高。勃列日涅夫以后的苏联领导人对苏联社会发展阶段不断降调。

第三,勃氏改革。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柯西金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开始了长达18年的勃列日涅夫时期。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对当时的苏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史称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三夫改革”之一。

这一时期的苏联大体上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64年到70年代初进行了新一轮的经济改革。“新经济体制出台”,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济发展规模扩大,苏联综合国力增 强。第二阶段,自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经济改革步伐减缓,停留在对以往改革的调整和修补状态,没有任何创新,经济发展呈现出停滞和下降的趋势。

正是由于第一阶段改革的成功,所以苏联自以为进入“发达社会”。

第四,美国的全球退缩与苏联的全球扩张。

上台的尼克松调整全球战略,停止越战、中美建交缓和关系孤立苏联、调整与欧日盟国的关系。

尼克松政府面对的是一个极端动荡的世界,尼克松上任伊始,美国外交政策内外交困。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美国的军事力量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实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具有充分的人力优势。美国面临的真正问题是:美国如何解放自己并重建美国作为世界领袖的信誉?尼克松政府如何以国内外敌友都能接受和尊敬的方式达到这一目标呢?这意味着尼克松政府要根据世界局势的变化,寻求一个新的全球力量平衡,而不损害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绝对优势。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确立美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使美国从最危险的海外军事冲突中脱身,恢复美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

而反观苏联,积极参与南非边境战争(中美英法战队VS苏联古巴),鼓动支援越南在东南亚扩张,还引火到南美(美国后门),甚至后来陷入阿富汗。

第五,后任的戈尔巴乔夫的折腾。

关于苏联的解体,推荐你看亡国之路——看他们如何搞垮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madeus

amadeus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时代背景,1945年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美国,苏联的冷战序幕。

随后美国及西欧各国成立北约,苏联1955年成立华约。两大阵营的形成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两大阵营开始了疯狂的军事竞赛。20世纪70年代,美国遭遇石油危机

此时苏联军事实力强盛,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那么为什么苏联最后败给了美国?

首先在1936年苏联通过了国家的宪法,标志着苏联著名的斯大林模式的形成,也就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



这个模式一开始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使苏联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重视重工业,牺牲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暴露出来。

先是农业,畜牧业产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苏联经济的动荡,食品供应不足,轻工业严重落后,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中国的狗皮换飞机等等。




然后就是高度集权带来的贪污腐败,各种社会不公,比如穷人孩子想要过上幸福生活基本不可能,而高官子弟可以轻松的占有各种优质社会资源。

苏联的几任领导人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加之西方的和平演变,最终苏联在赫鲁晓夫签署的阿拉木图宣言中解体。

aatete

aatete

一般而言很多人肯定会说是苏联经济问题,被拖垮的。但是这种说法是根本站不住。中国现在的人均可支配还不到美国的15%(不是GDP,是可支配收入)而冷战80年代的苏联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是达到了美国人的60%以上,从1950年到1975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是4.8%,而同期的美国是3.3%,原东欧的那一票苏联的卫星国的经济增长率也远远高于除美国外的西方国家。从1975年到1989年,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了,但是这是相比于前几十年,苏联经济总量第一次下降是在1990年,在戈尔巴乔夫做了一系列破坏苏联经济体系的事情之后。1991年叶利钦截留了绝大部分的俄罗斯税收不上缴中央财政,当年,苏联的经济总量下降了13%。所以苏联解体的原因根本就不是什么经济问题,而是政治原因。

直到1990年根据西方的民意调查,苏联80%的人民希望继续坚持社会主义,也就是说无论是基层民众还是国家经济上都没有促使苏联解体的因素。

如果把思考的基础放在政治上。

从人的角度讲:就是一群精英阶级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放弃了民族,国家的利益,事实上他们成功了,如今的俄罗斯那一票寡头都是当年赞成苏联解体的人。

从制度上讲: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上的说法就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过于僵化。一个国家要在保持体系稳定存在的情况下才能有生产力,而生产力中的一部分要用于维护这个体系的稳定存在,无论是阶级腐败还是经济增长放缓,到最后都将演变成体系产出的生产力不足以维持体系自身的存在。

从哲学的高度看:“……旧的国家及其世代相因的治国才略一齐崩溃,以致王冠成打地滚在街上而无人拾取;绝对无法预料,这一切将怎样了结,谁会成为斗争中的胜利者;只有一个结果是绝对没有疑问的,那就是普遍的衰竭和为工人阶级的最后胜利创造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精准的预测了马克斯与恩格斯的语言,列宁继承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创造了新生的苏联,但是此时的苏联还相当脆弱,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新生的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了周边所有的敌国,并且让苏联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权,有了继续革命的资本。

然而原子弹出现了。

世界大战的代价变得如此沉重以至于红色苏联根本无法承受。当解放全人类所有无产阶级的战争无法继续下去时,革命就无法继续下去了,那么高度集权为战争而生的社会主义就没有了存在下去的价值。

亘古匆匆

亘古匆匆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