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影响力大小重要看该文学是不是反映了真实的东西的真实本性,从而引导新的文化发展方向,了解人性,虚假的,愚昧的,落后的都会被扫进垃圾堆!日本和美国文学单一文学论近代不分伯仲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oldmao
这个问题应该问的是美国文学、日本文学在国际上哪个影响力更大。我认为是前者!我们不妨先对美国文学、日本文学作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最后得出答案。
一、美国和日本的简要历史与文化发展美国原来是印第安人的土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相继移民至此,给印第安人带来灭顶之灾的同时,也带了各种文化。1775年美国人民爆发独立战争,次年成立美利坚合众国,到现在也不过245年的建国史。美国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很长的,但是他们没有文字,也就谈不上文学了。美国文学脱胎于移民文化,是舶来品。移民初期,各国的移民们忙着争夺土地、资源,文学基本上没什么发展,真正的发展要到17世纪,算起来至多不到400年的历史。
日本将自己的历史弥生时代、古坟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幕府时代,一直到近代的明治维新。其实,在公元3世界中叶,日本境内才出现大和国,但是一直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是没有文字的。直到公元7世纪向中国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日本才真正地走向快速发展轨道,中日文化的交流,也促进了日本各类文化的大力发展。日本文学兴起于大化改新之后,到处可见中国文学的身影,分为上代(奈良时代)、中古(平安时代)、中世(鎌仓时代・室町时代)、近世(江戸时代)、近代(从明治到昭和二〇年)、现代(昭和20年到现在)。由此可见,日本的文学发展史至少有1300年。
二、美国和日本的民族群体与文化多样性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人口约3.3亿,主体民族是欧裔美国人,其次是拉丁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之后是亚洲裔美国人,美洲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只占1.2%的比例。上述的分法还是以各大洲区分的,真正细分到国家则非常庞杂,可以说各国的都有。欧裔美国人主要有德裔(16.5%)、爱尔兰裔(11.9%)、英格兰裔(9.2%)、意大利裔(5.8%)、法国裔(4.0%)、波兰裔(3.0%)、苏格兰裔(1.9%)、苏格兰和爱尔兰混血裔(1.7%)、荷兰裔(1.6%)、挪威裔(1.5%)、瑞典裔(1.4%)、俄罗斯裔(1.0%)、威尔士裔(0.7%)、捷克裔(0.6%)、丹麦裔(0.5%)、匈牙利裔(0.5%)、芬兰裔(0.2%)等;拉丁裔美国人以墨西哥裔为主(11.22%);非裔美国人不好细分,因为殖民之前非洲是没有现在的这些国家的(13.2%);亚裔美国人主要为华裔(1.2%)、菲律宾裔(1.1%)、印度裔(1.0%)、阿拉伯裔(1.0%)、日裔(0.9%)、越裔(0.8%)、韩裔(0.6%)。虽然,美国文学历史非常短,但是美国这样复杂的民族组成,使得美国文学兼采各家之长,文学作品涵盖各种文化,创作题材十分广泛。
日本有1.26亿人口,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除了人口微乎其微的阿伊努族人和琉球人之外,大和族人口占比达98%以上,几乎可以说是单一民族国家了。虽然,日本文学受中华文学的影响非常大,但是由于其民族的单一性,文学题材是比较窄的。
三、美国和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传播美国是目前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综合国力如此,文化影响力也是如此,仅仅是美国的大片,就占据了各国票房的大头,然而各国影片的反向输入的能力却是微乎其微的。美国人民是来自全球各国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文化非常包容,再加上美国恐怖的综合国力,这就使得美国的文学几乎辐射到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角落。
日本是二战战败国,受到现有国际秩序的约束和弹压,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在其家门口的驻军。日本的经济在国际上排第三,但是军事实力因为美国的压制则要大打折扣,没有战争权,在国际似乎低人一等。日本的文化输出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量级,而且输出的主要是动漫,文学的辐射主要在东亚文化圈。
四、美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国际影响力比较通过以上对美国和日本在历史、人口、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文化传播力等方面的比较,不难看出,日本的文化传播能力和辐射范围要远远低于美国的,包括文学影响力,可以说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面。所以,综上所述,美国文学比日本文学影响力更大。
rainbow旺
什么是电影文学?
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然而它并非是最后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成影片,脱离了电影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必须用电影思维方式来创作剧本。电影剧本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应该具备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剧本时 ,应能“ 看见 ”或联想出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的画面 ,“听到 ”这些画面中的声音 ;其次,它应显示出未来影片中的蒙太奇结构以及丰富的潜台词。正是这种动作性、画面感和蒙太奇结构使电影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给予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并成为银幕形象的基础。
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 ①形象的可视性;②高度的逼真性;③蒙太奇结构。
2.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文学,其特征分别是什么?
戏剧是一种把人物安排舞台上、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现思想性格,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戏剧文学是供戏剧演出用的剧本,它是戏剧艺术的首要因素,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其特征是:在一定时空内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动作化与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作品共同的要求,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而,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必须具有以下的其特有的特点:
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③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戏剧有许多种,它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照表现形式,它可以分为话
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它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即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
它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按照
篇幅规模,它又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资料来源:文学概论
原贴:什么是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游走の蝌蚪
都有各自的局限性: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建国时间相对较短,文学更是薄弱,我们熟知的作家(马克•吐温、海明威、福克纳等等)在世界的范围内都算不上一流,其他的可想而知;日本虽然历史悠长,但文学是其短板,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可以说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唯一代表,到了近代,终于出现了川端康成这一巨擘,让全世界都感受到了日本的美,但其影响力随着川端康成的去世而日渐衰微。在全世界的文学史范围内,影响力最大的当属英、法、德、俄四大家。
danielleli
从文坛的影响力来看,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影响力更大,这是由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在世界的首要位置。
另外,由于日本文学隐晦,优美,多是作为小众文学来推崇,因此就影响力,日本文学就显得更加逊色。
kikoco__小痘痘
1、 什么是电影文学?
区别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
电影剧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剧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态度,是一种文学作品,可供读者阅读和欣赏。然而它并非是最后完成的艺术作品,也不仅仅是供读者阅读欣赏的,它是为拍摄电影而创作的,是影片摄制的基础。因此,它既属于文学范畴,又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是文学特性与电影特性辩证统一的产物。电影剧本如果不适宜拍成影片,脱离了电影的基本要求和规律,也就失去了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因此,必须用电影思维方式来创作剧本。电影剧本的特性,首先表现在它应该具备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剧本时 ,应能“ 看见 ”或联想出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的画面 ,“听到 ”这些画面中的声音 ;其次,它应显示出未来影片中的蒙太奇结构以及丰富的潜台词。正是这种动作性、画面感和蒙太奇结构使电影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给予读者特殊的审美享受并成为银幕形象的基础。
一部影片的艺术价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它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表现形式上,其核心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是否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和典型性,人物形象是否能反映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衡量电影剧本文学价值的主要依据。然而,电影剧本的文学价值仅仅为电影的艺术价值提供了一个基础,影片是否能充分反映剧本的文学价值,甚至超过其文学价值,首先取决于电影导演的完美处理,以及演员、摄影、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的共同创造。就剧本和影片而言,通常只有两种情况:剧本的文学价值得到体现甚至提高;剧本的文学价值遭到削弱(影片不如剧本)。
电影文学的产生,是电影艺术日趋成熟的结果,电影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电影艺术的进步与繁荣。在早期电影创作中,既没有完整的剧本也没有从事电影剧作的作家,只是导演根据自己的意图来拍摄情节简单的无声短片。随着电影的影响的扩大,一些作家和戏剧作家参加到电影创作中来 ,为电影拍摄提供故事梗概、戏剧冲突和拍摄大纲,然后由导演在拍摄过程中加以丰富、完善。此后不久,出现了比较详尽的电影脚本,这是电影剧作的一个重要发展。然而电影脚本仍旧只是为拍片服务的,并不具备独立的文学价值。在电影脚本的基础上产生的电影剧本,使电影文学独立于其他文学样式。1922年,洪深为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创作了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发表在 1925 年东方杂志第22卷1~3号上,这是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
原贴:什么是电影文学、戏剧文学
臭宝驴
差异:
1 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概况 从七十年代后期到九十年代末,小说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恢弘的艺术创新和绚丽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相人心,满足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从而早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一道最耀眼的痕迹。
2、新时期小说的创作是多色彩、多情调、多音响,多层次的。小说家不断创新,超越别人,更超越自己,这是新时期小说发展的趋势。由于国家政策方针的理顺,小说创作进入活跃时期,出现伤痕小说、反思小说、改革小说、寻根小说、先锋小说,还有军事和历史小说等等,多是以中短篇的形式存在。
3、与八十年代相比,九十年代的拳头产品从“短平快”的中短篇转至鸿篇巨制的长篇。同时,大一统意识形态的解体,九十年代的文学不再有主潮,多声调的意识形态同时上演。小说的创作出现了新写实小说、新体验小说、新市民小说、新生代小说、新现实主义小说等等,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走向。小说创作的视角渗透各个层面,大众化的小说占据主导地位。
永远不被盗号
“三分法”就是把各种各样的文学体裁依据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划分为三个大类: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这种分类标准在外国相当流行,从亚里士多德到别林斯基都是采取这种分类法。亚理斯多德(公元前384一前322年)早就明确地指出:文学模仿现实有三种方式,“既可以像荷马那样,时而用叙述手法,时而叫人物出场〔或化身为人物〕,也可以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还可以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摹仿”①。这是“三分法”最早的说明,所谓“像荷马那样”指的就是叙事(史诗)类;“用自己的口吻来叙述”指的是抒情类;“使摹仿者用动作来模仿”指的就是戏剧类。亚理斯多德以后,西欧一些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都沿用这种分类标准。例如,贺拉斯(公元前65一前8年)虽然没有专门讨论文学体裁的分类,但当他说到“用什么诗格来写”时,实质上也是按亚理斯多德的说法分成三大类。②波瓦洛(1636一1711年)就谈得更加明确,他在《诗的艺术》中,专章地讨论了被他看成是“次要的诗类”的抒情作品的写作,文专章地讨论了所谓“主要的诗体”悲剧、喜剧同史诗作品的写作③,同样是采取了“三分法”。到了别林斯基(1811一1848年),“三分法”这种分类标准就得到更详尽、更充分的说明。别林斯基不但明确地把文学体裁划分成史诗类、抒情类和戏剧类,而且研究它们的各种具体样式及其演变,认为“诗只有三类,再多就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了”④。
原贴:文学体裁的文学体裁的分类
找不到李小姐
1、第一阶段:殖民时期(约1607-1765)
这一时期大约从1607年JohnSmith船长带领第一批移民在北美大陆建立第一个英国殖民地Jamestown到1765殖民地人们愤怒抗议英国政府颁布的印花税法。
2、第二阶段:启蒙时期与独立战争时期(1765-18世纪末)
这是北美人民争取独立、建立美利坚和中和国的时期。18世纪30年代,在欧洲启蒙主义和自然神论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上帝的作用大大削弱,清教徒们掀起一场“大觉醒”运动。
18世纪末期,北美大陆的政治形势发展很快,从1765年英国殖民者第一次反对英国政府的印花税到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文学作品主要围绕着革命的必要性、革命的前途和方向、政府的形式与性质等问题。
3、浪漫主义时期(1800-1865)
19世纪初,美国完全摆脱了对英国的依赖,以独立国家的身份进入世界政治舞台。民族文学开始全面繁荣,逐渐打破英国文学在美国的垄断局面。
这时期作家们跟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一样,强调文学的想象力和感情色彩,反对古典主义的形式和观点,歌颂大自然,崇尚个人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并且寻根问祖,发幽古之思情。特别是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倡导, 这些作家们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摒弃以神为中心的清教教义。
4、现实主义时期(1865-1918)
南北战争(1861-1865)以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化,社会面貌和经济生活开始发生急剧的变化。工业化带来了蓬勃兴旺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政治日趋腐败,政界丑闻屡见不鲜,是人们重新认识新的生活和新开发的土地。于是乡土文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5、现代主义时期(1918-1945)
自20世纪开始,美国文学进入新的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美国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影响。人们对于自由民主的信念开始动摇,普遍感到迷茫,甚至绝望。他们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而是强调“只争朝夕”,“及时行乐”。
这个阶段是美国文学的第二次文艺复兴,大繁荣时期,大量作品涌现而出,作家们一心寻求能否反映社会分崩离析和道德沦丧的手法技。诗歌上也有很大突破。
6、当代文学(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作家的眼里,历来向往的“美国梦”变成了梦魇;民主的理想、个人的追求、宗教的信仰不复存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价值体系失去了作用;现代人和历史失去联系;没有前途和未来,又无法与他人沟通思想感情,只能永远在孤独异化的困境之中。
这一切反映在文学上,产生了50年代排斥一切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垮掉的一代”(theBeat Generation)作家。60年代后,无论小说还是是个都以人的异化为主题,用夸张的手法、荒唐可笑的情节表现人的困境。“黑色幽默”(BlackHumor)、“荒诞派戏剧”(Theatreof the Absurd)等流派相继出现。
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的异质性,著名学者加藤周一(1919—2008)毫无讳言地冠以“杂种性”来称谓。这是1956年从西欧公费参观归来的加藤周一站在甲板上看到当时日本时候的切身感受,随后他这样著文来描绘当时眼中的日本风景:可以称得上对日本的第一印象是:一方面是迫近大海的山和水边的松林,隐现在松林背后的渔村的白墙、那个水墨画常常描绘的古老而美丽的日本,是与欧洲完全不同的世界;另一方面,船从玄海滩一进入关门海峡,船的右侧便呈现北九州的工厂区、林立的烟囱冒出的烟柱和高炉的火光以及活跃而勤奋的国民所创造出来的“现代的”日本。[1] 加藤周一看到的是日本步入科技近代化后的时代风貌,尽管他随后一再强调对“杂种性”这个词既不赋予好的涵义,也不赋予坏的涵义,但是该文发表后还是引起很大的争论:日本民族文化是继续以“杂种”的姿态演进下去还是回过头改为回归“纯种”的日本文化?这在困扰日本民族的同时也成为激励他们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的动力。
当然历史证明,倔强的日本人还是不加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对于这一点,美国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将之美誉为日本人的“自我修养”。本尼迪克特认为,日本人善于将自己需要学习的目标“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训练”,然后达到一种“圆熟”的状态。[2]从上可知日本人善于从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从而在改头换面之后成为日本的特色之一斑。
二
其实,整个日本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又何不是如此?在对日本文学数百年发展历史的梳理过程中,可以看到即便在不同的文学阶段,这种文学的“自我修养”居然和日本社会的发展历程几乎是非常惊人的如影相随。
关于日本文学对外国文学的受容关系,学界通常从三个阶段来划分:第一阶段主要是受到中国汉文学影响,可以称为汉文学浸淫时期。据学界考证,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汉字就经由辽东、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国土东南部的九州等地。[3]日本人随后将中国汉字与日本语言结合起来,创造出来万叶假名,但是汉字仍是日本近代以前官方的主要沟通工具。以日本最早出现的著述为例,《古事记》(712)和日本书纪(720)就模仿了中国古代《千字文》、《史记》等著作的创作体式,包括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汉诗集怀风藻(751)收录的120首诗歌亦能看到中国古代诗人张正见(钓竿篇)、王勃(侍宴)等人诗作的词句,以上足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日本文学创作风格压倒性影响之深刻程度。这种影响一直到了日本明治初期十年过后才逐渐式微,汉字不再成为日本人交流使用的主要语言工具。第二个阶段是受到以英、法等欧洲文学思潮影响的时期,时间跨度从明治维新开始一直到日本二战战败,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众所周知,明治文学打开了日本放眼欧洲全盘西化的序幕,鹿鸣馆外交的同时,以英法为代表的写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欧洲文艺思潮相继登上日本文坛,促使日本文学从以中国古典文学为影响的古代脱离出来,经过冲突、并存,再到融为一体,最终导引日本文学走向近代。第三个阶段就是日本战败后到如今的受到美国文学影响的70余年。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文坛大量译介美国文学作品,例如海明威、福克纳、米切尔、考德威尔等知名美国作家作品传到日本,日本的许多作家如永井荷风、岛崎藤村、有岛武郎、中岛直人、三浦朱门、安冈章太郎、大庭美奈子等人也纷纷留美镀金,发表美国生活题材的文学作品,这加速了美国文学价值观念对日本文学的浸淫。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作品畅销全世界的大作家村上春树,文中的浓烈的美国味道早已是学界无需多论的共识。
三
对于日本汉字演变自中国古文字的事实,日本学界从来不缺少争议。日语汉字最早舶来自中国大陆这个虽然早为学界所共识,但仍有日本学者高唱“日本固有文字存在论”。最为有名的就是日本的国粹主义学者平田笃胤(1776—1843),他在著作灵能真驻中主张日本的古传文字著作等皆是来自日本创世神高皇产灵神与神皇产灵神创造的外,甚至还大放厥词地辩解日本是世界万国的本源之所在,其他国家都是秉承日本的古传[4]。为了宣示自己主张的正统性,平田笃胤还著有神字日文书一书,置日本汉字始于中国人渡日之后的事实于不顾,宣扬日本的文字来自日本创世神的恩赐。
在文学作品层面,日本受到外来文学影响的问题,也有日本学者不断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强调外来文学因素会抹煞日本文学的独自性,于是掩耳盗铃式地一味夸大日本文学的自创性。最具代表的就是西乡信纲所著的《日本文学史》,该书大力主张日本文学的传统性和创造性,甚至不惜在文学史撰写中对日本现存最早的汉诗文集怀风藻的存在事实视而不见,从文学史的撰写中一笔勾销。西乡信纲在上代文学的撰写中,对日本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进行评价时,他甚至做出这样草率的论断:
《万叶集》是从对外来文化进行民族抵抗出发而形成的感情的文学;而汉诗(指怀风藻)只是由头脑里产生的理性的文学,卖弄学识的文学。作为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古典作品流传至今的,当然不是怀风藻,而是《万叶集》。[5]
西乡做出这样过度武断主张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在有意突出和歌文学的正统性的同时,将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压倒性地位的汉诗悉数排除在日本文学史的框架之外。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很多追求“纯种”文学的日本学者们的日语文字一率历史的夙愿。但是,毋庸讳言,缺少了汉文学存在的日本文学史的论述而因此流于单薄、单调,缺乏足够客观全面的学术视野。
这个问题直到近二、三十年的文学史撰写时候才得到纠正。加藤周一撰写的《日本文学史序说》一书中在承认中国汉字对日语词汇的影响关系之后,也认为“接受日本语影响的日本人反过来也会生产日本人独特的汉字”,消化了汉语,逐渐形成了日本语言的表述体系,主张两种文字都对日本文学的表现力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6]。
四
到了近代,日本文学史的书写对于日本翻案文学的评价同样如此。
翻案文学是日本文学史上独有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它主要是模仿和援用其他外国作品中的情节、结构、创意和写作方法等,然后加入日本元素使之成为全新面貌的文学作品。到了明治时代,日本政府推崇全盘西化,很多文学家在学习外语、留学期间接触了西方文学并受其影响。他们通过翻案创作的小说形成了又一次跨文化和跨文本的“自我修养”的过程。但是,翻开各种版本的日本近现代文学著述,文学史学家们大多对这一文学形式视而不见。例如,评论家猪野谦二对于翻案文学的评价是“过渡期的翻译文学”,具体的评价是:“欧洲文学的翻译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给予日本近代文学主流形成以巨大的启蒙。”[7]在这里,猪野氏将翻案划分到翻译的范围,或者以翻译代替翻案一词,足可见他并未将翻案看做是一种写作方法,而是当作文字间的等值转换,足可见对翻案文学的轻视态度之一斑。
事实上,日本很多作家都是一边翻案和一边写作的。以写作于江户末期的日本最长篇幅的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为例,作家曲亭马琴正是基于对中国古典《水浒传》的了解,大量汲取中国白话文学的丰富营养,在结构和叙事等层面改头换面,最终名存文史。明治大作家尾崎红叶的翻案情况同样如此,无论是对中国典故的援引还是对英语文学的翻案,在创作出佳作的同时也极大地充实了日语小说的措辞修饰水准,丰富了日语的表现能力。从这个角度再来看日本的翻案文学,如果只是单纯地框定在翻译的桎梏中,显然是不够客观。
日本文学接受外国文学影响的第三个阶段是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战败国日本的单独占领和管制。麦克阿瑟所率领的美军共46万人陆续进驻日本,控制了各大都市和战略要点,日本现代文学于是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到美国文学的洗礼,各种文艺思潮走马灯似的在日本文坛登场亮相。例如战后派存在主义作家安部公房的一系列旨在表现人类存在的悲剧的作品(如红茧、《箱男》、诗人的生涯等),用荒诞不经的存在主义写作手法表现普通人物的时代命运和在不公平社会制度下个体存在的各种不合理性。红茧中无家可归的青年最后化作一只冬眠的虫蛹,用厚厚的茧丝将身体包裹起来,《箱男》中第一人称的“我”与数张照片的真假交叠互相转化,诗人的生涯中事业挫折的青年诗人最后消失变为诗稿中的一个页码,其寓意也正在于此。
2016年10月,美国歌手鲍勃迪伦意外摘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七度陪跑再度受到关注。虽然位面多有遗珠之憾,但是仍不能减少村上春树在世界文坛上的重要影响作用。实际上,不断向文坛贡献佳作的村上春树也一直十分热衷翻译美国文学作品。早在高中时代,村上春树就翻译过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数部小说,随后还翻译了钱德勒、雷蒙德卡佛、约翰欧文等数位美国作家的小说。正是得益于翻译过程中美国文学创作和叙事风格的浸淫,使得村上春树的小说处处流淌着浓郁异色的美国味道。对此,村上春树毫不避讳,他甚至还曾无不兴奋地说道:“在将作品翻译的过程中,我似乎也参与到作家写作过程中的妙不可言中了。”[8]
五
毋庸置疑,汉诗的模仿和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案是日本文学史上最绚烂的两朵奇葩,而在此同时,英语文学也在日本现代文学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上给予以重要的滋养。本论也并非要故意夸大日本文学的“杂种”性和复杂性,而是希望从汉诗、翻案和小说创作三个维度来力求呈示出日本文学史构造过程中所投射到的来自中国古代文学、欧洲文艺思潮、美国小说写作方式等多元文明史观的影响,这些都是构筑日本文学史的独自风景所不可忽略的重要给养。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以上依然展示出来日本民族向外来文学借鉴的痕迹,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到,正是通过这漫漫求索的“借鉴模仿”和“自我修养”过程,才催生今日的日本文学史所展示出来的更多的丰富性与可能性。而如今,经历了数度凤凰涅槃的日本文学也开始输出无数作品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影响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文学的书写风景。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相继斩获诺奖,大大彰显了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村上春树更是成为每年10月份诺奖角逐的大热门,虽然数度铩羽而归,但是日本文学的魅力却未因之有所削弱。
综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日的日本文学已经步入史上最繁荣、最丰富的阶段。
我认为日本文学秉承中华文化比美国文学影响大。
捉影汉子
我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对中国主流文学界来说,日本文学和美国文学都可谓影响巨大,从我们业余文学圈的视角来看,八十年代日本文学就有大量的名著进入中国,而美国的文学名著进来的要稍微晚点,外国文学名著中,我也是阅读日本的名著要早于美国的。
但是日本文学,无论小说还是诗歌,一本一本的阅读下去、一首一首的欣赏下去,渐渐地就会产生和看日本电影一样的感受,那种似乎是日本文化独特的东西,我这里主要说的是日本的现代文学,那种细腻、暧昧的叙述方式,是我个人阅读选择的问题,还是日本文学确实如此,为什么我总觉得不管是川端康成的小说还是松本清张的小说,总能叫你感觉到一样的叙述方式。总之,渐渐地对日本文学的审美疲劳来的比较早一点,就不太愿意继续阅读日本文学的作品了。
但是,美国文学在中国的影响力虽然稍微晚点,却持续的时间更长久,其中原因可能和美国的经济、文化等总体实力的强势有关,但是美国文学中一些作家诗人的独特性,要鲜明的多,而共性的东西则要少得多,海明威的小说,和福克纳的小说完全不同,你看不到他们俩有丝毫的相同之处,同样深刻揭露美国社会里各种腐败、黑暗、荒唐和人性的东西,德莱塞的小说和马克吐温的小说去差异并不仅仅是长篇和短篇,更在于个人语言、叙事方式上的超凡脱俗的、强大无比的个性魅力,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具有全景一样的广阔性,而马克吐温我们都知道其短篇小说的幽默辛辣,一个很短的篇幅,却叫你读到了想笑却稍微震惊之余又笑不出来的效果。何况,我个人感觉在现代派文学方面,美国的现代派作家群体之庞大、个性之鲜明,都远超日本现代文学——或许是我个人更熟悉美国文学的缘故,《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黑色幽默、《喧哗与骚动》的意识流、两部回归线的超现实主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等,什么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等现代文学的标签,都产生于美国现代文学。
而客观上,美国文学中获的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也远远多于日本——日本总共只有两位作家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即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而美国那边却有赛珍珠、威廉福克纳、海明威等总共七位,另外四位的作品我没有阅读过,不熟悉,所以从世界范围来说,美国文学的影响力恐怕也要大过日本很多。偏偏美国的那位赛珍珠还和中国渊源极深,其获奖作品《大地》的题材还是中国的,自然赢得了中国文学爱好者很多亲近感。
所以,虽然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亲缘性,但美国文学凭借个性魅力和总体实力庞大,其影响力还是更胜日本文学一筹。
水吉草玉
比起地球板块的支离破碎来,我们每个人精神世界里东拼西凑起来的文学板块恐怕会显得更加支离破碎,残缺不全。人类已经利用飞机这一伟大的航天器破除了地理的阻隔,可是世界各国语言和语言之间的阻隔就不能像乘坐飞机那么可以轻松地飞跃。受到国家政治、文化权衡、势利考量等等复杂因素影响的文学翻译家们,有时候也不得不对某一国家、某一区域的文学现象视而不见,好像封闭了临海窗户的主人,再也瞧不见海景和帆影,甚至他对一丝一丝腥咸的海风都失去了嗅觉。
《世界文学》副主编高兴绝对是一位追求完整文学拼图的人,这些年文学翻译界被欧风美雨吹淋得至今还廊檐水滴沥不断,高兴主编的大型东欧文学丛书蓝色东欧,却有如一股潮汐自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多瑙河向我们的心扉涌来。
蓝色东欧的第一辑把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3部小说、罗马尼亚作家加布里埃尔·基富的小说、波兰作家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罗马尼亚诗人卢奇安·布拉加等诗人的抒情诗选目不暇接地铺叠于我的视线。这些作家都是我未曾阅读、了解的作家,所以除了诗歌和博罗夫斯基的小说未及披览而外,剩下的几部小说读来给我的震撼远远超出原先肤浅的预料,阅读的体验里不时有闪电的弧光扫过脑海。
从收入第一辑的几部当代小说来看,我发现东欧文学的想象有着极为深厚的纵深空间。以前在拉美文学里弥漫着的与远古丛林世界一脉相承的魔幻气息,在东欧文学里,以另一种渊源有自的精神气脉,闪烁出异样的光彩。非常有意思的是,不论是来自阿尔巴尼亚的伊斯梅尔·卡达莱,还是来自罗马尼亚的加布里埃尔·基富,他们的小说里都不约而同地回响着遥远的神奇故事的声音。按照原型批评家弗莱和世界著名的民间故事研究家普罗普的勘探,欧洲传奇故事有着与古希腊传奇、11世纪骑士传奇、哥特式浪漫小说有着隐秘的关联;真正的神奇故事是长着长翅膀的马、喷火的蛇、幻想中的国王和公主等,这显然不是资本主义所能产生的,它显然比资本主义还要古老。
卡达莱和基富把小说的触须延伸到了更为广阔深远的世界里。卡达莱的长篇小说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故事原型来自巴尔干半岛的一个传奇故事:死去三年的康斯坦丁为兑现自己的诺言,从墓中出来,把远嫁他国的妹妹带回到了母亲身边。这个事关复活神灵的小说框架,一下子让整部小说叙述的格调进入到了幽灵的格调里。小说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巨大的悬疑:远嫁国外的杜伦迪娜为抚慰母亲无尽的思念,在某一天回到了故乡。负责调查的斯特斯上尉于是展开了一次次的侦探。美丽迷人的杜伦迪娜告诉大家,是信守承诺的兄长康斯坦丁在充满尘土气息的暗夜里,穿越欧洲平原,将她带回到家乡,包括斯特斯上尉在内的所有人一度陷入怀疑、惊慌和恐惧之中,因为大家都知道她的哥哥康斯坦丁早已在三年前入土为安。“究竟是谁带回了杜伦迪娜?”这个悠长的疑问,既是斯特斯上尉和他家乡的人们的发问,又是阅读者的疑问。正如本书的译者邹琰所言:卡达莱的故事我们猜中了开头,却猜不中结尾,最初一直抵制幽灵故事的斯特斯上尉,最后变成了幽灵故事的捍卫者。正是康斯坦丁的幽灵给阿尔巴尼亚、给剩下的世界带来与这个世界结合的信息。而小说所要试图接近的一个理想境地就是康斯坦丁生前的一种梦想:从自己的内心最深处建立和承诺一种崇高的制度,它不是纯精神的规则,不是意识的乌托邦,而是零散分布在阿尔巴尼亚人生活中的一种精神种子,是一种集体主义价值观之外新生的一种以个人的承诺、对主体自立的渴望为基点的现代个人主义。这显然是对身处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时代,面对私有化不断扩大、社会认同受到侵蚀、政治与意识形态遭到弱化、疏远的情形下,小说家触摸到的一种新的生活逻辑、新的生存伦理。
权力之图的绘制者(加布里埃尔·基富著),乍见这样一个书名,会把它当作是一篇描写暴君、独裁者的小说,是亚历山大大帝、尼布甲尼撒二世们开疆扩土的传奇。而实际上的情节却是政府官员马太·帕维尔某一天忽然接到了一封从天而降的遗产通知书,之后便是帕维尔踏上寻找遗产馈赠人远在他国的神秘伯父的漫漫路途。
一封遗产继承的信函神奇地把现实一分为二:一半是人们熟悉的生活,它遵循自己的规律;而另一半,脱离正常生活的时间和空间。在寻找的过程里,帕维尔遇见了有着许多名字的瘸老头撒旦。撒旦承认是他导演了一切。帕维尔和同样受到捉弄的画家布莱诺维奇为此而痛苦而愤慨,最终他们决定联手对抗撒旦。在这个过程里,帕维尔不仅发现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撒旦的捉弄,更大的发现是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撒旦,得到这个启示,帕维尔们便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不用碰铅笔就把铅笔削了,用眼神就可以弄弯一根管子、改变街上一辆汽车的颜色、推倒一棵树、止住一场雪。撒旦的魔力还能让他们飞着去旅行。空间旅行之后,帕维尔还独自一人进行了一次时间旅行,他被送到了一辆正在原野上闪电般疾驰的夜间列车上。他从第一节车厢的过道里开始逆行往后面的车厢走,在短短的两分钟里便进入了孩提时代。成功后,帕维尔新的愿望就是探究未来的生活,他选择的时间正好是走进新千年的那个夜晚。可是一直折腾到天亮他都没有成功。小说最后的结局是觉醒了的帕维尔,不愿凭借撒旦的魔力生活下去,他想结束让他灵魂不宁的生活。于是,他走向了教堂新能量的来源。在信仰的支持下,他最终摆脱了内心的恐惧,战胜了恶魔马太·帕维尔感到逐渐恢复了原样,有了寒冷和疼痛的感觉,记忆也回来了:从前的生活场景潮水般涌入了他的脑海。他,还是原来的他,但是没有了那个被称之为“恐惧”的器官。
合上书本,这几部小说带给我的新鲜体验,一浪一浪震荡于心,目力不及的遥远处,还有更其阔大的蓝色,它们隐示着异样的冷静、忠诚、渴望、幻想,骚动如凡·高的《星空》
记得采纳噢!
原贴:文学星空50字新闻 文学
小李飞刀的妈妈
如果按文学成就来给世界各国分档次,美国排在第二档,日本要靠后得多,只能在亚洲跟伊朗、印度并列。
第一档:法国、英国
第二档:俄国、美国
第三档:意大利、德国
第四档:爱尔兰、奥地利、波兰
其他随便。
法国文学历史长,没有衰弱期,列代大师辈出,世界级作家如下:维庸、龙萨、蒙田、莫里哀、高乃依、拉辛、拉伯雷、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梅里美、波德莱尔、大仲马、小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左拉、莫泊桑、罗曼罗兰、普鲁斯特、纪德、马拉美、魏尔伦、蓝波、瓦雷里、阿波利奈尔、艾吕雅、莫里亚克、尤瑟纳尔、萨特、加缪、尤奈斯库、萨洛特、乔治佩雷克、克洛德西蒙、罗伯格里耶、莫迪亚诺等等。
英国文学同样历史长,无断层,强手多,世界级作家如下:乔叟、莎士比亚、培根、笛福、约翰多恩、弥尔顿、德莱顿、华兹华斯、拜伦、雪莱、济慈、简奥斯汀、萨克雷、狄更斯、夏洛特、艾米丽、乔治艾略特、哈代、丁尼生、勃朗宁夫妇、高尔斯华绥、伍尔夫、劳伦斯、毛姆、乔治奥威尔、戈尔丁、奈保尔、多丽丝莱辛、哈罗德品特等等。
俄国文学有过极其灿烂的时期,但是相比英法历史要短一些,起伏也较大,迟至普希金才开始进入世界文学之林,世界级作家如下: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涅克拉索夫、丘特切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帕斯捷尔纳克、普宁、曼德尔斯塔姆、茨维塔耶娃、叶赛宁、勃洛克、吉皮乌斯、布尔加科夫、肖洛霍夫、索尔仁尼琴、别雷、阿斯塔菲耶夫等等。
美国历史很短,但它的文学史可说是寸土寸金,没有浪费的时段,世界级作家如下:惠特曼、麦尔维尔、爱伦坡、霍桑、梭罗、马克吐温、德莱塞、杰克伦敦、欧亨利、尤金奥尼尔、弗罗斯特、史蒂文斯、庞德、福克纳、纳博科夫、海明威、玛格丽特米切尔、索尔贝娄、斯坦贝克、马拉默德、厄普代克、威廉巴勒斯、克鲁亚克、金斯堡、冯内古特、约瑟夫海勒、诺曼梅勒、艾萨克辛格、雷蒙德卡弗、托马斯品钦等等。
意大利是这些文学大国中历史最长的,但它有断层,有衰退期,小说不够发达,世界级作家如下: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但丁、彼特拉克、塔锁、薄伽丘、莱奥帕尔迪、皮兰德娄、达里奥福、卡尔杜齐、翁加雷蒂、蒙塔莱、夸西莫多、卡尔维诺、翁贝托艾柯等等。
德国作为欧洲大国,早期因文学不发达,一直是欧洲嘲笑的对象,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异军突起,世界级作家如下:歌德、席勒、莱辛、荷尔德林、海涅、保尔海泽、格奥尔格、贝恩、豪普特曼、布莱希特、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亨利希伯尔、君特格拉斯、赫塔米勒等等。
爱尔兰、奥地利、波兰不是大国,是强国,作家数量没有那么多,但都能大杀四方,世界级作家如下:【爱尔兰】斯威夫特、王尔德、萧伯纳、叶芝、乔伊斯、贝克特、西默斯希尼
【奥地利】里尔克、穆齐尔、特拉克尔、茨威格、卡夫卡、保罗策兰、汉德克
【波兰】密茨凯维奇、显克微支、莱蒙特、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托卡尔丘克
无敌辣螃蟹
cathy002
moonfy
桑毛蟲Kikyou
lvase
原贴:文学星空50字新闻 文学
钱贝贝
原贴:文学是什么——我的文学观
昕昕小鱼
作者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妇女,她的丈夫应征入伍去了越南战场,后来阵亡了。她终身守寡,直至年老病逝。她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母亲当年写给父亲的这首诗:
记得那天,我借用你的新车,我撞凹了它,我以为你一定会杀了我的,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在你的新地毯上吐了满地的草莓饼,我以为你一定会厌恶我的,但是你没有;
记得那天,我忘了告诉你那个舞会是要穿礼服的,而你却穿了牛仔裤,我以为你一定要抛弃我了,但是你没有;
是的,有许多的事你都没有做,而你容忍我钟爱我保护我,有许多许多的事情我要回报你,等你从越南回来,但是你没有。
。
原贴:文学
hua1992com
朗诵素材
朗诵录音(听听别人的,对你会有帮助,甚至听到感人片断直接就决定用那篇)
原贴:文学
小小发Eleven
诗姿妖娆
太离谱了,太破格了。
太逍遥了,太超脱了。
能这样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是何等的幸福?诗人生活的时代,必然是崇尚人性和尊严的时代;诗人生活的空间,必然也是提倡宽松和自由的空间。 中国的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的诗词同样也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诗词三百首也不例外。 她对钦定的东西向来就不感兴趣,甚至于不屑一顾。据说康熙钦定的诗律词谱,执行得最好的是他的孙子乾隆,作过万余首衙制诗词,然而这么“宝贵”的东西,早已被平民百姓和着五谷杂粮消化得一干二净,岂不可惜?诗词三百首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了自己想写的诗,作出了自己想作的词,本无意标新立异,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释放也罢,发泄也罢,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有何不可?(雪松)
好诗多磨
天下大众,和而不同。
童年读之,童心不平。
壮年读之,壮志豪情。
老年读之,老泪纵横。
诗词三百首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天地精华的提炼。 非智者不能窥其门径,非仁者不能望其项背。 过去,她是一座桥梁,一条纽带,一种载体;现在,她是一种主流,一种方向,一面旗帜;将来,她会变成一段回忆,一段历史,一个标志。这是不以某个人、或者说某些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王怀军)
诗心永驻
至柔动刚,至静德方。
得主有常,万物化光。
在你的神韵中,我们获得了永恒;在你的圣律中,我们拥有了完美。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暗香、疏影浅吟低唱;日、月、星、辰交相辉映;风、霜、雨、雪含情脉脉;兰、梅、竹、菊嘲世讥俗;诗、词、歌、赋神采飞扬……所有这一切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留下了终生难以抹灭的印象。 (徐晓东)
诗野开阔
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水流行险,不失其信。
诗词三百首永远是人们心目中的蓝天、大地、高山、大海。 因为你象蓝天一样胸怀宽广;象大地一样包容万物;象高山一样坚韧不拨;象大海一样吸纳百川。 (翟奉勤)
诗境高远
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如果把诗词三百首比作大海,那么其他各流派的诗则是缥缈在海平面上的一层雾,尽管雾有着迷人的风姿,有着如梦如幻的意境。 但大海自有她汹涌澎湃、浩瀚深邃、无边无际、包罗万象的壮观。 (马先华)
诗出有名
天上情怀,人间至爱。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诗词三百首既是一部鸿篇巨著的高度概括,又是一部盛世经典的精确简化。几乎每一首诗词的背后,都曾经有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传奇故事。 她毫无质疑地告诉人们:“恶奴群起吠尧舜,万民齐声叹良才”的时代己经一去不返! (巍昆仑)
诗路遥遥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勿失其孚。
《满江红》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剪梅多少年来争相传阅;渔、樵、耕、读翻山越岭,不胫而走;诗、情、画、意漂洋过海,不翼而飞;书屋因大雁歌而生辉,闺房因荷花图而升华……所有这一切都充分有力地证明了诗词三百首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历史的公正评价。
(沈丹诚)
诗梦沉沉
尊位大中,而上下应。
刚健文明,时以元亨。
我们需要空气!我们需要阳光!我们更需要诗词三百首!每一次读到她,我们的灵魂就会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过去,我们为之陶醉不醒;现在,我们为之流连忘返;将来,我们也会为之永远记住一个时代!永远记住一个时代的真正英雄! (李光祖)
诗香浓浓
行而未成,君子弗用。
进退存亡,不失其正。
打开诗词三百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这股气息来自高山、来自大海;来自天涯、来自海角;载满芬芳、载满激情;上下澎湃,纵横驰骋;沁人肺腑、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金来基)
诗海泛舟
知至至之,可与言几。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
画家戴熙说过:“让人惊不如让人喜,让人喜不如让人思。” 诗词三百首记录的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描绘的是一种世所罕见的人生感悟。许多历史画面因为有了这些题诗,从而获得了新的生命力,进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思考,个别画面甚至价值连城,这些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 (铁林)
诗气正旺
飞龙在天,位乎天德。
乾无用九,乃见天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诗词三百首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乎! (王金忠)
惜诗如金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
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旧的两千年过去了,诗词三百首为我们留住了旧世纪的最后一道美丽的晚霞;新的两千年开始了,诗词三百首又为我们带来了新世纪的最初一缕迷人的晨曦。 (史慈)
诗性天成
益地而巽,日进无疆。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白玉先生的天性、人性、个性,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三百首理解。 作者透过历史的烟尘,看到了宋元明清文人在理性的背后,普遍存在的酸性和奴性。 这数百年来的诗词歌赋,大多是这种心性在极端压抑之下的释放。唯独大唐,是允许人的个性自由张扬的时代,也是天性、人性、个性结合得最为完美、最为充分的时代。后人把那个时代称为真正的浪漫主义时代,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都是合情合理的。 到了清代,国人可怜得只剩下奴性了,尤其是文人,诗词只能依照钦定词谱,文章只能作成八股文。为此,作者恨不得要“横跨宋元明清,”恢复国人数百年来被强烈扭曲的天性、人性和个性,并痛苦地叹息到:“钦定词谱和八股文是强加给文人的一条死路,而不是活路。 ”他极力主张天性要率真,人性要质朴,个性要张扬。 这与人类社会和谐、文明向前发展的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和平、自由、春天”是诗词三百首的一个永恒主题!(魏磊)
诗彩缤纷
云形雨施,品物流行。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诗词三百首自诞生以来,一直在高起点、大手笔、全方位地开辟着诗词领域的新天地,她继承和发扬了前人诗词的许多精华,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极大的丰富了民族文化的内涵。 诗集原称新诗词三百首,后来接受了多数人的建议,定为诗词三百首。另外,书中所用的词牌,除“新浪淘沙”外,几乎都未另加“新”字,以尊重原词牌本身的独特美感和历史底蕴。 (汪照敏)
诗情脉脉
诗中乾坤,四季如春。
以顺天意,以慰民心。
诗词三百首让我们在充分享受灿烂阳光的同时,眷顾到夜晚的宁静与温馨;在尽情沐浴温暖春风的同时,感慨到寒冬中蕴育的无限生机。 她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太阳公公有四个美丽的女儿,她们虽然从未团聚,彼此间却一直在传递着春天的消息。这四个美丽的女儿就是春、夏、秋、冬,这个春天的消息就是诗词三百首。 (李正刚)
诗光明媚
日月久照,四时久成。
观其所恒,万物之情。
诗词三百首有四大特点:恰到好处的平仄合一,恰到好处的诗画合一,恰到好处的古今合一,恰到好处的天人合一。 她切合民众的心态,理解民众的感情,倾听民众的呼声,尊重民众的选择。 反对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从来没有把钦定词谱作为尚方宝剑供奉在民众之上。
她把世界上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的文字,进行了一次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的组合,进而把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诗词歌赋的境界推向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 (高峰)
诗不可挡
庸言之信,庸言之谨。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诗词三百首在一个最为合适的时间和空间里,采取了最为合适的方式和方法,唤醒了千百万人沉睡了千百年的心灵。 尽管她在当今诗坛上以全新的姿态独树一帜,但她的骨子里依旧保持着唐诗宋词的基因,血液里依旧流淌着唐诗宋词的神韵,这也正是她拥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文章合为时而作”,她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正如她在诗中所说:“天时地利人和,用笔如魔,令人拍案叫绝。 ”也正因为如此,她最终能以“百万雄诗过大江”的强大阵容,实现了古体诗词由旧世纪向新世纪的跨越。今天,我们在感慨经典的同时,会以同样的心情感慨到:“诗词三百首,心血二十年。 书海从此起波澜:势不可挡,一洗旧文坛。 ”(德忠)
诗怀坦荡
无边无际,无声无息。
淡淡白玉,谦谦君子。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鼎盛、衰落、灭亡的过程。汉字,作为大自然综合信息的一个缩影,已经毫无质疑地成为人类历史上生存能力最为强大的语言符号,它对人类文明历史记录的真实性、生动性,已经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符号,但它总有一天也会走向衰落,走向灭亡,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背。 它的最初使命是为了让人们便于交流、便于沟通,便于更好地生存。今天,人们渴望能够利用它来记录和诠释最尖端、最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这也是它本身图生存、图发展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 所以,一味地复古、一味地怀旧,并不意味着学问高深,清代成熟起来的诗律词谱带有典型的复古倾向,这种诗律词谱能够长寿一千多年,就已经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了。
语言文字需要简化、需要更新,诗律词谱也同样需要简化、需要更新,诗词三百首就是以这样的胸襟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一诗激起千层浪
丽泽君子,朋友讲习。
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风行水上,涣奔其机。
用拯马壮,匪夷所思。
诗词三百首一经问世,立即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当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关心她的人越来越越多,持正反两方面意见的人,一直在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这种文化现象令人欣慰。尽管在硝烟弥漫中,个别人的言辞过激,大失风度,但在提倡言论自由的今天,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诗词三百首极力主张个性的张扬,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理会越辩越清,诗人也好,读者也好,总有一天都会摆正自己的位置,……
革命导诗
潜龙勿用,终日乾乾。
龙战于野,或跃在渊。
诗词三百首给沉寂多年的诗坛带来了新的革命,给退守一隅的顽固派和保守派带来了新的打击。上个世纪,有人称诗人是中国的梵高,然而时代不同了,欣赏水也不同了,加上诗人与画家对客观事物表达方式的不同,所以中国的梵高要比外国的梵高幸运得多。 诗人本身也没有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大的空间里,这种返朴归真的表现手法竟得到了这么多的人的认可和赞同。
炼诗补天
日终则终,日食则食。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诗词三百首填补了我国诗词史上的许多空白,她在追求简单、崇尚自然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偿试和探索。 这类原生态式的诗词本来就是对天籁最直接、最真实的记录和描绘,实际上,最能震撼人的心灵的往往就是这类诗词。
诗全诗美
受子介福,于其王母。
众允之志,失得勿恤。
诗词三百首寻寻觅觅大半生,却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诗情画意并不在权威之门、大雅之堂,而是存在于最普通的民众之中,忧郁多年的心情豁然开朗,如释重负,就象一下子获得了绵绵不绝、无穷无尽的力量,彻底挣脱了传统旧势力的束缚,把专家学者的铁规戒律统统抛到了九霄云外,出一百年不敢出之风头,开一千年未曾开之先河,旁若无人地站到高处,指天画地,直抒胸臆,把自己天真率直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十全十美。
三人行,则必有我诗
君子攸往,知得知丧。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
无咎无誉,可贞含章。
诗词三百首一版再版,在整个社会上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 作者所到之处,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趟雷区、涉奇险,用热血和汗水,为青春、为时代,谱写了一曲不折不扣的自强者之歌。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据说,凡是诗人经过的地方,三个人当中,必定有一个是知道诗词三百首的。
兴诗动众
体仁长人,嘉会合礼。
利物合义,贞固干事。
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几代人的努力方向。用最吝啬的笔墨,勾勒出最饱满的艺术形象,是画中的上品。 同样道理,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思想感情,必然也是诗中的上品。 诗词三百首的兴起,惊动了千千万万的平民百姓。她用最大众化的笔墨,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描绘了一幅最大众化的精彩画卷。
诗业辉煌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含弘广大,品物咸亨。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使我们充分感悟到人性的一种至善至美;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使我们彻底领略到人生的一种全新境界!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为我们驱走了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您为我们带来了雷雨后的万里晴空!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象今天这样酣畅淋漓地呼吸了;
感谢您!诗词三百首,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象今天这样自由自在地歌唱了!
胜利大会诗
耳目聪明,柔进上行。
得中应刚,是以元亨。
诗词三百首中,有一百首是骂出来,有一百首是逼出来的,还有一百首是杀开一条血路杀出来的。诗人最终选项择了自信,选择了坚强,选择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能够继承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
“百鸟朝凤,同唱一曲欢乐颂。”她带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把诗情画意送进了千家万户。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那匆匆离去的身影,也可以看到战争的硝烟以及民主、共和的曙光;在这里,你会听到来自远古呼唤,也会听到来自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至今未落的话音。
诗不我待
以立不易,从一而终。
夫子制义,刚当位应。
在过去近一千年的岁月里,中国女子以小脚为美,明明是畸形的、丑恶的东西,举国上下却推崇备至,把它作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完美的重要标志。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钦定词谱无异于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可至今仍有许多人把它作为高深的学问招摇过市,甚至凭它养家糊口。
废除妇女缠足,彻底解放了一半的国人;简化诗律词谱,也彻底解放了一半的诗人。
汉语言中,字有字体,句有句型。正楷、行草等为字体,诗律词谱则为句型,前人的书法能够把字体的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后人的诗词同样也可以把句型的美表达得贴切自然。
。
原贴:文学
魔幻叮当
前一阵子,偶然读到最有北京味儿的十大作家,觉得很有意思,摘录部分供参考。
老舍(舒穆禄·庆春)
最接地气儿的京味儿
关键词:满族遗老遗少的北京
老舍姓“舒”,但单音“舒”是汉姓,怎么回事?老舍的子女舒乙、舒济说:“舒家曾是大家族,在一次内讧后,舒永寿这一支分出单过,亲戚之间不再来往。”“家谱不可考,只知道是舒穆禄部的后裔。”因此,老舍的满姓全称的读音,用汉语音译是“舒穆禄”,老舍应该叫“舒穆禄·庆春”,如同“爱新觉罗·溥仪”一样。然而,老舍的先辈只取了“舒”字。
满族人老舍是中国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宗师,代表“京味儿文学”的巅峰,作品透着浓浓的京式幽默和大家气派,使广大读者心醉神迷。但是,在老舍的“京味儿”下,还“住”着一群不亮身份的满族人。据舒乙说,老舍解放前不大讲自己是满族人或旗人。因为他觉得祖先尤其是清朝末年的满族统治者、上层人物腐败、卖国,给中国丢了人,很不光彩。但是,这并不代表老舍对自己的民族没有感情,只不过他把深情寄寓在下层百姓身上。有研究者说,老舍擅长表现城市贫民的疾苦与八旗没落的历史相关:清廷垮了,北京的八旗下层百姓,失去"铁杆庄稼",被饥寒逼着大批涌到城市贫民行列中:拉洋车、当警察、卖艺、作工匠、干小买卖,一直到沦为妓女,大有人在。老舍一家的遭遇,并不比他们强多少,所以总是格外关注着这帮“苦人儿”的命运。
杨绛
最具幸福感的京味儿
关键词:围城里的北京故事
代表作:《干校六记》、《我们仨》、《洗澡》;翻译作品《堂吉诃德》、《小癞子》
2012年7月17日,“钱钟书夫人”杨绛已经101岁了。101年的岁月风尘难掩她的风华:优雅、博学,是学者、作家、翻译家,也是女儿、姐妹、妻子、母亲。无论多少苦难,她都与世无争,沉浸在柴米油盐的幸福里。90多岁出版了《我们仨》,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让人倍感温馨。
杨绛和钱钟书一见钟情和相濡以沫的爱情让后辈仰羡。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最高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出版书上写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的母亲感慨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锺书痴人痴福。”有趣事可飨:
1945年的一天,日本人突然上门,杨绛泰然周旋,第一时间藏好钱先生的手稿。新中国成立后至清华任教,她带着钱钟书主动拜访沈从文和张兆和,修好两家关系,因为钱钟书曾作文讽刺沈从文收集假古董。
钱家与林徽因家的猫咪打架,钱钟书拿起木棍要为自家猫咪助威,杨绛连忙劝止,她说林的猫是她们家“爱的焦点”,打猫得看主人面。杨绛是痴气十足的钱钟书与外界打交道的一道润滑剂。
钱钟书小说《围城》那段著名的旁白“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实际上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最懂《围城》的人。
王朔
最愤怒的京味儿
关键词:不高兴的北京
代表作:《我是你爸爸》、《顽主》、《空中小姐》、动物凶猛《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
编剧作品:非诚勿扰2、《梦想照进现实》、一声叹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等
王朔是90年代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作家,号称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作家。他是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也是文革中走出来的孩子,对80、90年代价值转型期严重不适应,对社会一种本能的反抗心理。笔下人物多没有改变体制、规则的欲望与能力,只能在愤世嫉俗自我调侃反讽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精神亢奋,放肆、调侃、嘲讽、破坏、幻灭、无聊。口头禅是“就那么回事!没劲!别拿我当人!我就是一流氓!”等等。如被姜文改编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动物凶猛里,大院子弟“我”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但他和王朔笔下的成年顽主一样,讨厌学校的教育,旷课逃学,打架斗殴,追逐女人,争风吃醋,怎么“顽主”怎么来。
近年来,以“拍砖”掀起数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以及与娱乐圈女明星徐静蕾的绯闻,使得他更像一个娱乐明星。
不高兴语录:
●1、平等公式: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是流氓谁怕你=谁也不怕谁。
●2、你们想娱乐我,我娱乐死你们!
●3、我和老徐的博客的区别在于我是肺腑之言,她是一种无奈的生活态度,我真是一个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人,所以有时洋洋得意之后也觉得自己特讨厌。但是老话说:肺腑而能语,医师色如土。
●4、痞子坦荡荡,老师常戚戚。
●5、评论家就像太监。自己办不了事,净瞧皇上在那儿办事了,回头到处散去,假装懂。
海岩
最琼瑶的京味儿
关键词:风花雪月的北京
海岩小说中的年轻人都不是北上广的人,通常是在远离大都市的边远小城,他说,因为“小地方的年轻人和十几年前的年轻人差不多”,其实,海岩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一个北京中年的怀旧情绪,尤其是爱情。
虽然不想跟琼瑶阿姨蹲一个“战壕”,但不能否认,海岩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唯美又纯美的爱情至上:他的故事却总是少不了一段如泣如诉、可歌可泣的爱情。在他的眼里,真爱永远无敌,能够战胜残酷的现实、世俗的考验和生命的挑战。他更是中国电视剧中纯美爱情的典型代表,剧中的男女主角不一定要有着如何奢华的身家背景,不一定有着如何让人羡慕的工作职位,不一定有如何激情燃烧的男欢女爱,但却从不缺乏内心无私奉献的爱、彼此之间的信任。《玉观音》安心与杨瑞彼此守候的爱情。《玉观音》折射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寓意,贪婪、占有、背叛这些情绪虽然皆因爱而生,却也是在爱的包藏下人性最为脆弱的表现。
虽然不想跟琼瑶阿姨蹲一个“战壕”,但不能否认,海岩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唯美又纯美的爱情至上:他的故事却总是少不了一段如泣如诉、可歌可泣的爱情。在他的眼里,真爱永远无敌,能够战胜残酷的现实、世俗的考验和生命的挑战。他更是中国电视剧中纯美爱情的典型代表,剧中的男女主角不一定要有着如何奢华的身家背景,不一定有着如何让人羡慕的工作职位,不一定有如何激情燃烧的男欢女爱,但却从不缺乏内心无私奉献的爱、彼此之间的信任。《玉观音》安心与杨瑞彼此守候的爱情。《玉观音》折射出一种更为深刻的寓意,贪婪、占有、背叛这些情绪虽然皆因爱而生,却也是在爱的包藏下人性最为脆弱的表现。
王小波
最自信的京味儿
关键词:“风情不再”的北京
代表作:《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地久天长》、《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是公认的富于创造性的天才作家。他的小说“时代三部曲”以其怪诞不经的幽默和古往今来自由“穿越”的手法,颇受广大青年热捧。但无疑,王小波还是一个理性思考又不乏感性的自由人文主义者,作为北京人,他骄傲于老北京的建筑、老北京的人和老北京的语言,同时又失落于它们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即将消亡的现状:八十年代初的北京小姐,就是洛克菲勒冒犯到她,也是照骂不误:“别以为有几个臭钱就能在我这儿起腻,惹急了我他妈的拿大嘴巴子贴你!”断断不会见了港客就骨髓发酥非要嫁他不可——除非是领导上交待了任务,要把他争取过来。粗鲁虽然不好,民族自尊心却是好的,小姐遇上起腻者,用大嘴巴子去“贴”他,也算合理;总比用脸去贴好罢。这些事说起来也有十几年了。如今北京多了很多合资饭店,里面的小姐不骂人,这几位教授却不来了。我估计是听说这里满街的鸟语,觉着回来没意思。他们不来也不要紧,但我们总该留点东西,好让别人仰慕啊。我的精神家园.京片子与民族自信心
王小波经典语录:
●1.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17.李卫公年轻时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21.我引用昆德拉这句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被领导听见了,他就说:一定要把该上帝批倒批臭!
●35.假如我要写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调不格调,正如谈恋爱时我绝不从爱祖国开始谈起。
唐家三少
最有江湖气息的京味儿
关键词: 成人童话的北京
代表作:玄幻类作品。《光之子》→《狂神》→《善良的死神》→《惟我独仙》→《空速星痕》→《冰火魔厨》→《生肖守护神》→《琴帝》→《斗罗大陆》→《酒神(阴阳冕)》→《天珠变》→《神印王座》→《绝世唐门》
作为中国80后作家群里少有的北京籍作家,唐家三少是不能不提起的。唐家三少,原名张威,生于1981年1月10日,法律本科毕业。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网络顶级人气名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委员会委员,与各位前辈不同,唐家三少的京味儿没有着眼于都市现实生活,而是穿越到另外一个神奇的玄幻世界,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感受。
作为北京80后,唐家三少也做了一个好榜样。工作认真:“一天上网十几个小时,写字六到八小时,一天写九千到一万字,一年写三百万字”;态度靠谱:“不会旷工,也不会放读者鸽子,365天没休息,每天都更新”;作息规律:“一般白天工作,主要工作时间是下午”;感情稳定:“99年初在网上认识,交往8年后结婚,现在已经10年了”。 2012年,唐家三少还荣登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 5年吸金3300万。
北京的作家很多,最具特色的还是老舍!
云淡风清
当今社会,动不动就有人自称大师,天上掉下一块砖头,能砸死好几个大师,其中一个还是武术大师!
我们看某学术期刊对于大师的评判标准,我认为很有道理。一是博学;二是有创造性贡献;三是某一方面的领军人物;四是品德要好。
能称之为文学大师的,在古代有很多,比如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等,但是一个朝代有好几百年,大师也就出那么几个。
在中国现代文坛我认为也就两个人吧,一个是莫言,另一个就是老舍。
首先说莫言,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因为这个奖项就称之为大师,你就小瞧他了,他作品的乡土气息浓厚,开创了“寻根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红高粱》《蛙》都是其代表作。
最后说老舍,独特的“京味小说”风格让人印象深刻,不仅小说,他在诗歌、话剧、书法等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对于人物的喜怒哀乐写的淋漓尽致,反映的底层人物的辛酸苦辣。
莫言和老舍在人品方面也是为人敬仰,不愧大师称号。
不知道你们还知道谁可称为文学大师,请大家补充吧!
小温温-谈笑风生
我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有些人总是称自己为主人。一块从天而降的砖头可以杀死几个大师,其中一个是武术大师!
我认为我们看一些学术期刊评判硕士的标准是非常合理的。
一个是博学;第二是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三是一个方面的领导者;第四,品德更好。
古代有许多文学大师,如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但数百年来,一个朝代里只有几个大师。
在中国,的现代文坛上,我想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莫言,另一个是老舍
首先,莫言,中国是第一位诺贝尔奖奖获得者,如果你因为这个奖项而称他为大师,你会鄙视他。他的作品充满乡土气息,创造了“寻根文学”的艺术表现形式。《红高粱》 《蛙》都是他的代表作。
最后,老舍独特的“京派小说”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他不仅是一部小说,而且在诗歌、戏剧、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四世同堂》 《骆驼祥子》等等都被淋漓尽致地写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上,反映了底层人物的辛酸和辛酸。
就个人品质而言,莫言和老舍也被尊为大师。
我不知道你还知道谁可以被称为文学大师,请补充
willson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文学大师,写下了《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京味儿名篇。这位文学大师读起书来十分“任性”,自称读书没有系统:“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他就是代表文学领域的“老北京”老舍先生。他的夫人胡絜青说:“老舍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写了一辈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开,没有北京,就没有老舍。”
另一位是为了躲避“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的婚姻的文学大师,鲁迅先生。1912年,32岁的周树人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了长达14年的北漂岁月。起初,他应蔡元培之邀在教育部做公务员的工作,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7号绍兴会馆。为了打发蛰居的“孤独”,他时常抄古碑拓片,看佛经,读墓志,熬到夜里一两点钟。默默无闻几年后,周树人与钱玄同进行了著名的“铁屋”对话,并在1918年以“鲁迅”之名写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他在这里写了《孔乙己》、《药》等小说,以及27篇随感和50多篇译作。一时间,鲁迅声名远扬,被北大、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六七所学校相继聘为讲师和教授,更被青年人奉为文坛领袖。
另一位与鲁迅的境遇相似,1923年,18岁的清瘦少年沈从文刚刚遭遇一场骗婚式的失恋,输掉了母亲给他的钱。他决定离开湘西秘境,来北京碰碰运气。来到北京后,沈从文住在前门外杨梅竹斜街61号的酉西会馆。后来在农大读书的表弟,帮助他搬进了银闸胡同的庆华公寓,毗邻北大红楼。他时常去北大听课,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取得毕业证书。但没过过久,他就发现了现实的“骨感”,他考过燕京北大等大学,纷纷落榜;最后历尽艰辛考上中法大学,却交不起28块钱的住宿费……沈从文凭着对文学的坚持,屡败屡战,最终在晨报副刊、语丝、现代文学等杂志上发表作品,在20年代的文坛上迅速成名,30年代成为大学教授,40年代已有46部小说、散文集问世。
梁实秋算是含着“金钥匙”的了。1902年,梁实秋生于内务部街20号院(现为39号)的西厢房。13岁考入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在校期间,他与梁思成成为同学,还结识了比他高两级的闻一多。梁实秋一生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作品,其散文集《雅舍小品》印了300多版,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他也因而被推崇为“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一代宗师”。所谓“雅舍”,是抗战时期他在重庆和朋友合买的山坡上一座茅草屋。但在《雅舍小品》中,老北京的豆汁儿、炸灌肠、爆肚、果子干……都在他风趣幽默的文笔下熠熠生辉。
1913年,冰心随全家从福州迁居北京,在中剪子巷33号(旧时门牌为14号)居住了十年。就是在这里,她开始文学创作,而笔名冰心也是在这里诞生。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她发表的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冰心的作品,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小品。
当岁月流转,这些文学大师,或黯然离去,或销声匿迹于皇城根的尘土里。但他们的痕迹,给北京城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qiuxing2010
王蒙。这是一个传奇性的作家。青年时期靠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一炮打红。被打成右派,下放新疆二十多年,写了一部反映文革期间新疆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不仅出版,还得了茅盾文学奖。
王蒙观念超前,用"意识流”写作,让青年作家望尘莫及。
王蒙著作等身。现己髙龄,仍笔耕不停,被评为人民艺术家。
lovelyjolin
【能称得上文学大师的北京作家,除了老舍先生还有他们】
北京的文学大师,按照时间来划分,主要集中在现代,也就是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之后60年代前,到了70年代至今,很难找的出真正能够称得上是文学大师的人。这主要是因为时代的缘故,不同的时代造就的文学大师整体水准是不同的。下面我将为大家分别讲述一下,何谓文学大师及除了老舍先生之外,还有他们也是北京派代表的文学大师。
文学大师,不是谁都配得上的称谓在这个大师较为泛滥的时代,这两个词也被文化艺术界的人滥用,大师遍地都是。但真正算得上是大师的人,其实少有少。特别是论及到文学大师上面,能够被后人称为文学大师的作家,更是屈指可数。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主要是文学大师这个称谓,是站在文学成就最顶尖的成就、影响力上来判断的。他们除了为人类社会留下公认、流芳百世的文学经典作品之外,还具备一颗高尚且有趣的伟大灵魂。后人通过阅读他们的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到一位哲人在跟他对话,他们是思想丰富,极具人格魅力的一群人,他们的文字能够让人们的心灵得到洗涤,或得到救赎,令人感动,启迪智慧,受益匪浅,最终这些作品或文字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文学、喜欢读书的后人。
同时,文学大师也是一个特殊时代下的催生的一个厉害的文学创作者群体。这个时期就是从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除了文学上出现了像曹雪芹、鲁迅先生、郁达夫、茅盾、老舍、沈从文、钱钟书、朱自清等等一代文学大师之外,艺术界同样也是如此。在新旧文学思想的碰撞中,文学创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是革命性的变革。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彻底变革,新文学、新思想不断随着中西思潮的融合、冲突,开始了有了新的萌芽和希望。
在文学创作影响上,及对年青学子的影响上,他们以笔为枪,创作了一批批以民国、抗战期间,新旧封建社会为时代背景的大量的经典小说,唤醒了大量的年青学子,大胆地追求自由和平等,甚至加入革命当中来,形成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学思潮。
因此,后人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评价他们,往往将他们尊敬地称之为文学大师。
纯京派文学大师除了老舍先生外,还有萧乾先生如果按照出身地为北京,真正京派的文学大师来算,为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老舍先生了。
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除了他之外,还有萧乾先生,也是京派文学大师。虽然他的名声不及老舍先生高,但对于文学上的贡献也是不少的。下面我将分别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他们。
(图片:老舍先生)
1.土生土长的北京文学大师:老舍先生
老舍先生,出生于1899年2月3日,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中篇小说《月牙儿》等。
在我们中小学的课本里边,就有选取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骆驼祥子》、《茶馆》中的部分章节,所以,一提到北京的文学大师,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就是老舍先生了。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多是北京生活下的小人物,但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充满了京味的语言里,每个人物又是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形象。由于老舍先生出身穷困,在他的笔下,也对底层人的生活给予了重点的关注和塑造,所以这些作品读起来是非常接地气的,富有幽默感,因此也被老百姓所喜爱。
现代文艺理论家、诗人、翻译家胡风,在评价老舍先生时这样说道:“舍予(老舍先生字舍予)是经过了生活底甜酸苦辣的,深通人情世故的人,但他底‘真’不但没有被这些所湮没,反而显得更凸出,更难能而且可爱。所以他底真不是憨直,不是忘形,而是被复杂的枝叶所衬托着的果子。他底客客气气,谈笑风生里面,常常要跳出不知道是真话还是笑话的那一种幽默。”
2.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萧乾先生,被后人时常遗忘文学大师
萧乾先生出生于1910年1月27日,原名萧秉乾、萧炳乾。北京八旗蒙古人,为中国现代记者、文学家、翻译家。曾经出版书籍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次大战。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等,晚年与妻子文洁若女士,一起合译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
当然,萧乾先生不止是作家,散文家,他主要的职务是记者,且是中国第一位二战期间的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先生就是他的老师。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的读者对于萧乾先生在中国文坛上的贡献,知道的还是比较少,可以说,现在是一个被后人逐渐遗忘了文学大师。
(图片:萧乾先生)
据资料所载,20世纪30年代,萧乾先生就凭着长篇小说《梦之谷》扬名文学圈,后来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篱下集《落日》等。在我的印象里,我们中学课本上有一篇《枣核》的散文,作者就是萧乾先生。现在入选语文课本的作品还有老北京的胡同吆喝。
而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曾经创下过销量过百万的记录,也因为翻译易卜生的培尔.金特被挪威授予国家勋章。“活到老学到老”,萧乾先生在80多岁高龄时,还做出了一件令人感动和惊讶的事,那就是他和妻子文洁若一起合译了史上“最难懂的名著——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
一生中笔耕不辍,勤奋好学,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萧乾先生90岁高龄之时,他将自己一生辛苦创作的文学作品及翻译作品,约320万字,囊括了小说、散文、回忆录、文学评论和书信等集结成10卷萧乾文集进行出版。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萧乾先生1999年去世之后,后来他的学生兼记者同事萧章瑞在怀念名记者萧乾老师一文中提到,萧乾老师是在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因家里穷,他从小就打工挣钱,广泛接触社会。一天他对我说:“在语言方面我是下过苦功夫的。”为了学习生动鲜活的语言,他年轻时常到天桥听相声,留意各阶层各种人物的语言和小贩们的吆喝。
纵观萧乾先生的一生,是令后人敬佩的一生。因此,在京派文学大师里,在我看来萧乾先生应当算其中一位。
(图片:钱钟书先生)
常驻北京的文学大师,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张恨水等多位先生在民国至全国解放之后,北京的文学圈里,所出的文学大师,除了土生土长的的老舍先生、萧乾先生之外,还有更重磅的钱钟书先生、沈从文先生、朱自清先生及张恨水先生。
其中钱钟书先生以他的《围城》最为出名,他所翻译的国外名著也是枚不胜举。而沈从文先生更不用说了,从湘西到北京,他的最有名文学作品《边城》,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他的《背影》《春》《时间》等多篇精美散文早已成为我们初中、高中语文课本中必选的好文。
而张恨水先生的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令他的名声到达了鼎峰可谓红极一时,前者更是被拍成了电视剧,为更多后人所知。然而,不幸的是,在文革中,张恨水先生因遭到迫害而早逝。文学大师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评价张恨水先生道,“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图片:张恨水先生)
总结:为什么北京的土壤孕育了这么多文学大师?在我们了解新旧社会交融、冲突的20世纪30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的60年代前后,为什么北京会出了这么多的文学大师呢?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北京作为皇城,拥有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二是,在清末与民国交替时期,新文学思潮最早出现在北京和上海,以北京大学当时为燕京大学,及清华大学,在文学革新上,对新一代的学生影响深远,而这批学生刚好接受了新旧思潮的影响,他们除了自身勤奋于写作之外,更多为文学作品可以替他们呐喊、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图片:沈从文先生)
就像后人所感叹的那样,为什么民国时期能够出那么多的文学大师,艺术大师,而到了当代,大师几乎已经出不了了。其实,这是一个时代所造就的,当时的大师,他们自幼接受的中国传统的文化熏陶和严格的私塾教学,从小都要熟读四书五经,练习书画等等,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无需感叹,今天我们能够有幸读到那么多北京文学大师所留下的经典文学作品,何尝不是另一种幸运呢?反过来,今天的作家、创作者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创作,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也会有当代的文学大师诞生。
我是@西西阅读空间创作者,欢迎更多头条号的热爱文学的条友一起来讨论文学大师,不足的地方还请后来的回答者给予补充,谢谢!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若侵则删,谢谢!
唐浒楼
北京是光耀之都,很多人都是在北京出的名。不过,真正北京出生的作家并不是很多,而一心写北京的作家就更少了。
北京的文豪第一当属老舍,这无可争议。老舍身份高、文字好,写的又是北京的风味,因此最受人推崇。
第二级别的作家到还能数出几个来。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京味儿代表做,邓友梅偶尔写写北京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王小波是北京人不过他的作品却看不出写的是哪儿,王朔号称京味儿但却不是正常北京人的生活,刘心武写过《钟鼓楼》写北京小民现代的生活,还有一个刘一达专写北京各种玩意儿的生活。
太多的作家都聚集在北京,不过他们大多数人不写东西,只是混生活而已。而写了东西的,往往写了也不是北京,甚至谁都不知道他们写的是哪儿。
小不点1107
人生在世,不如意十之八九,保持好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保持好心态?我觉得被人嘲笑的阿Q精神也并不是全无可取之处。很多人可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阿Q精神了。举个例子,阿Q被人打了,就自我安慰道,这是儿子打老子,马上就释然了。
这个春节我本来很沮丧,保姆提前回去过节了,又找不到帮手,只能我独自一人在家陪伴老年痴呆的老娘,七八天不能出门。没想到14亿中国人为了安慰我,决定全体不出门都宅在家里,我还有什么想不开的?
果果
老舍、刘绍棠、王硕都是著名作家,作品不仅有自己的风格,而且很有思想性,通过作品能影响很多人。
「茶馆」「四世同堂」、「京门脸子」「青枝绿叶」、「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
伪爵爷
而流行文学则不然,只在当时红极一时。
比如现在,最红的是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
可以说这是流行文学。但是,三国和论语却是冷淡的经典文学。
但是最终能长久的是什么?你我心知。
Kidongson-SAI
而流行文学宣传做得好,内容符合现代人胃口,自然更受欢迎。
jamesf
而流行文学,也就是通俗文学,一般人都能读懂。
流行文学之所以人众多,也就像流行歌典与经典歌曲是一样的。流行反应的是一种即时性的时尚,而经典多少有点老古董的意味。
A丶Huan
到底怎么样的小说才适合改编成电影呢?现在又有那么多的电影被仓促的改编成小说。
首先要有好的故事,其次要有视觉感,另外还需要什么,大家来说说。
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故事好,现在的电影,缺的就是好剧本。
张艺谋的《活着》拍出了余华小说的精髓吗?我不赞成。最优秀的小说是不可能改编成最优秀的电影的。 因为最优秀的小说,必然有电影艺术无法表现的内容。
反过来说也一样,视觉艺术必有语言艺术无法达到的效果,最优秀的电影往往不是由小说改编而来,小说和电影的关系不是对等的,小说能为电影提供优秀的故事,剩下的,就看电影工作者的功力了。
写故事的时候老是被埋怨没有镜头感,没有镜头感。
有了镜头感故事又找不到北了。所以说还是改编比较好,至少在我看来要轻松点。与其创作不出好东西,还不如好好的临摹大师。
呵呵,以上一家之言,贻笑大方。
原贴:电影文学与小说文学的关系
绿皮火车
美国文学与日本文学那个影响大?这要从这两个国家的文学发展过程及其所产生的文学成就说起,才能作一比较。
美国自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止今不过二百余年,但在这不太长的时期中,美国的文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独立以后,美国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过程。而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劳资矛盾,种族矛盾,美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表现相当激烈。因此,客观反映社会矛盾的文学作品就陆续产生。
最早写出具有民族风格作品的是欧文(1783一1850)和库柏。欧文的代表作是《见闻札记》。这是一部散文随笔式的作品,富有美国乡土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写得引人入胜。库柏的代表作皮袜子的故事写的是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屠杀,殖民者的贪婪和残暴…。这部作品曾得到巴尔扎克的称赞。
欧文和库柏这两位作家被认为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三十年代中期的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影响了文学,此时产生了超验主义思想家,散文作家和诗人爱黙生(1803一1882)爱默生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作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地位,主张打破神学的教条,建立民族文化。
另一位重要散文作家就是梭罗(1817一1862)代表作《瓦尔登湖》。他主张回归大自然中去,以保持纯真朴实的人性。
这时浪漫主义的小说家梅尔维尔和霍桑的创作尤为重要。梅尔维尔的代表作《白鲸》是带揭露性性质的浪漫主义作品。而霍桑的《红字》是心理小说中的世界杰作,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海斯特,白兰,这位坚强的女性。
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爱伦,坡的创作占有着特殊地位,他主张“纯艺术",作品形式优美,被认为是西方侦探小说的开拓者。
在此期间还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最伟大的诗人惠特曼(18l9一1892>他的诗歌反映着追求民主理想的进取精神。《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它所颂扬的是土地上生气勃勃的生活,民主的理想和勤劳,自由的人民。他热情地赞美了祖国的壮丽山水田野和劳动人民。
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由于受欧洲文学的影响。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已是相当繁荣了。而最深刻的,批判性最强烈的作家是马克,吐温。他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讽刺短篇《百万英镑》等,不但内容深刻,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是一位具有世界声誉的作家。
欧,亨利也写出了令世人触目的短篇,包括著名的《最后一片叶子》在内的三百余篇小说。
杰克,伦敦(1876一I916)写出了硬汉子小说马丁,伊登《热爱生命》等,他的这些部小说,很早就有了中译本,影响不小。
而德莱塞的名著《美国的悲剧》《珍妮姑娘》《嘉莉妹妹》。则可以称得上美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辛克莱的《屠场》《大街》也十分地著名。
进入20世纪,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曾对读书界产生过轰动。包括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影响程度也不小。象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福克纳的押沙龙《八月之光》
塞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
史贝坦克:《愤怒的葡萄》
上述例举的美国近当代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还不是全部),即使在现今,在中外读者中还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为此,对美国文学的价值及其存在的意义,不能低估。
日本文学在古典时期产生了几位女性作家:象紫式部的名著《源氏物语》。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反映的是王室宫廷,达官贵人的生活变迁,十分著名。
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二亭四叶迷(1864一1909)代表作长篇小说《浮云》。反映了当时统治时期知识分子的迷惘,徬徨,苦闷的心理和可悲的处境,讽刺揭露了社会不合理的现实。
日本的浪漫主义文学,起始于森鸥外(1869一1922)他创刋了文学界杂志。当时参加这个刋物的有著名的作家岛崎藤村,通口一叶,国木田独步等一批浪漫主义作家。其中北村透谷(1868一1894)是浪漫主义先驱者之一。
通口一叶(1872一1896)她的五年创作,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在《青梅竹马》一篇中以悲凉伤感的心情回顾往昔的生活,对人的命运和才智,理想的毁灭,寄托了惋惜之情。
岛崎藤村(1872一1943)早期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后来从事小说创作,写出了一些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他在《破戒》一部书中,尖锐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虚伪性。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在唯美主义盛行期,日本的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1879一1959)和谷崎润一朗(1886一1965)他们的作品在于表现人的变态心理和变态情欲,产生的不少消极影响。
在“白桦派"中,产生了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等短篇小说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注重日常生活琐事,以小见大,发人深思,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新思潮派“中,以菊池宽,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奇特的构思,精巧的布局,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典雅幽默风趣语言吸引读者。
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是日本杰出的作家,也是日本近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在世界也产生过一定影响,他的长篇《我是猫》《哥儿》,在中国读者中也产生过影响,他的长篇《三四郎》,反映了明治维新时期小资产阶级资知分子所走过的艰难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等多部小说,语言清丽,秀美隽永,影响之深广,就无须赘言了。当下日本作家大宰治的《人间失格》。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等现代派作品,也属书界热门话题。日本文学在年轻读者中,有不小的影响。
通过以上对美国,日本两国文学的简单回顾,大家约摸可以作出各自的判断了。不过对文学之爱好,取之不同,难求一同。就我而言,比较倾向于美国现实主义的篇章!
-.a细老公
当然是日本,毕竟日本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而美国就算有文学也不过是杂种文学体现不出民族历史精粹,当然如果美国想把杂种文学装入导弹那影响力当然世界第一。
小熊0803
日本文学对亚洲影响较大。对澳洲非洲影响一般。对欧洲美洲(特别是北美)影响小,有的几乎没影响。美国文学对世界影响现代主要是好莱坞影片。新近主要是科幻片。主要是年轻人受影响。纯文学不如欧洲大。欧洲纯文学世界影响第一,华文第二。日文第三。
凤萍
这个问题本来应该是个很大的研究课题。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由于研究者的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尽相同。因为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在相互彼此之间的交流的过程中,都有着相互影响的一面。同时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传统文化,作家的价值取向等的原因,彼此都在相互交融发展中,但又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因此,不能简单的说谁对谁影响大,谁对谁影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