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长篇小说:《围城》短篇小说:人.兽.鬼
围城钱钟书原文阅读
[作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为清代严可均所辑,共分十五集:《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全汉文》《全后汉文》《全三国文》《全晋文》《全宋文》《全齐文》《全梁文》《全陈文》《全后魏文》《全北齐文》《全后周...
liyongigh
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作品:《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内容介绍: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北北
1、《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2、《写在人生边上》是2000年0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钱钟书。 该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是钱钟书的一本散文集。
3、《人·兽·鬼》是学者钱钟书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本书中所收入的上帝的梦、《猫》、《灵感》、纪念四篇小说作品,出自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写于1945—1946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
4、《槐聚诗存》系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一本诗词合集。《槐聚诗存》汇集了作者1934年至1991年的诗作,其中有还乡杂诗、牛津公园感秋、窗外丛竹、《秋心》、王辛迪寄茶、阅世、代拟无题七首等。入钱钟书集。
5、模糊的铜镜,这是钱钟书 先生1988年给香港版《宋诗选注》所写前言的题目。钱先生把他的这部《宋诗选注》比作“模糊的铜镜”,是有其深意在的,可惜学界至今似未有评述。
参考资料来源
原贴:钱钟书有什么作品?
胖胖呼呼乐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现当代长篇小说的经典。
这部小说他是在1945年到1946年这段非常动荡的战争年代里完成的。据他的太太杨绛女士回忆,当时他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写小说,而且每天只能写500字左右。但是这样一天一天地聚沙成塔,最后竟然也完成了一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
在《围城》这本书中,留洋归来的钱钟书塑造了一个同样留洋归来的小说主人公:方鸿渐。当我们翻开小说第一页的时候,仿佛看到作者给我们画了一幅油画:浩瀚的印度洋上漂着一艘法国邮轮,主人公方鸿渐刚刚留学毕业,乘坐轮船回国。
当时正是1937年,一个尴尬的年份:抗日战争尚未正式打响,但是中国社会却早已不复原来的模样。在这样不新不旧的尴尬年代里,主人公却恰恰拥有一个不中不洋的尴尬身份:留学生。
整本书写的都是这个人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不仅不高大上,而且还鸡零狗碎,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首先《围城》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揭示一个存在困境,故
其次《围城》最为人称道的是精彩生动的描写,一个个妙喻把作者的想象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还包含深刻的文化寓意,作者本身就是渊博的大学者,他把一些文化批判巧妙地寄寓在小说中,彰显精湛的艺术造诣。
《围城》是部浅的人读
不会哭的鱼
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作品是:《围城》。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
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lunazb
1937年,是中国处于水深火热的一年。多恐吓、蚕食中国领土之后,日本终于全面开战,先是在平津地区,紧接着是在上海发动进攻。日本在华北扶植亲日政府,迅速巩固其对该地区的占领。国民党炸开黄河堤坝力图延缓日军的进攻。但日军仍然进逼西南,在夺取铁路中枢和水路要道武汉。
中国在淞沪一带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抵抗。双方死伤惨重。但到1937年秋末,中国军队开始溃败,防线失守,而且大多是不战而退。日军直取国民党首都南京。1937年12月,日军犯下了震惊中外的“南京暴行”,几十万中国男女老幼死于非命,幸存者痛不欲生。
1938,日本在南京扶植亲日政权,与华北的亲日政权遥相呼应。武汉失守之后,国民党军队继续溯江而上,撤过三峡之后在四重庆设立陪都。
山河破碎,凄风苦雨。
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作为钱钟书笔下的主人公,失意潦倒的方鸿渐开始狼狈登场。方鸿渐在洲游学一年有余,涉猎文学和哲学,经济上有亲戚资助,生活比较闲适,遗憾的是学分修得太少。
为了有个学位,出于无奈,方鸿渐与一家骗人的函授学校接洽,弄了一张假文凭。1937方鸿渐乘坐一艘法国邮船,经新加坡回国。留学期间,方鸿渐涉猎甚广,对如何安身立命却一无所,回国时可谓前途无望,身如飘萍。
此时方鸿渐家中二老举家逃难,从乡下到上海,住进了“租界”。上海是座大都市,租界是英、法两国势力控制的地方,本避开租界,攻打中方控制的地区。但方鸿渐文凭是假的,既无谋生的一技之长,又没有收入来源,只好在1938年离开上海,去三闾”教书。三闾是所没有名气的小大学,地处湖南的僻壤。此前方鸿渐从未听说过这所大学。到大学后方鸿渐在这里订婚,却不料丢掉了工作。
方鸿渐心灰意冷,在香港完婚后又回到了上海,但婚姻又开始破裂。
《围城》是一部喜剧性传奇小说,构思非常奇巧。
但凡重要的艺术作品,同时有几层意思,《围城》也不例外。从一个层面上说,《围城》有自传色彩。钱钟书同小说主人公方鸿渐一样,出身于中国的一个书香门第,1930年代去牛津和巴黎留学,1938年初回国。与方鸿渐不同的是,钱钟书是位成就斐然的者,中、英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获得牛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内容是17、18世纪英国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的描写。但同方鸿渐一样,抗战初期钱钟书在中国内地教过书,其同事是来自上海和北平的流亡学者,在西南的昆明市合力兴办一所大学。在昆明和湖南的一所大学短期教书之后,钱钟书回到上海(1941年),在上海教书、写作,直到抗战结束。
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1941年12月占领上租界,关押了租界内的外国人。这样一来,钱钟书生活和写作的地区由亲日的南京政权所控制。但与《围城》中的方鸿渐一样,钱钟书似乎得以独善其身。钱钟书足不出户,埋头写作研究,与妻子杨绛相守度日。杨绛是位翻译家和著名剧作家。当时钱钟书夫妇交往甚少,朋友限于不多的几位受过很好教育的中国学者和艺术家。1949年解放后,钱钟书夫妇决定在中国大陆,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小说的另一个层面是历史。《围城》中钱钟书很少谈到战争,没有战斗场面,没有游击队和日本人的戏剧性冲突,但小说中战争无处不在。方鸿渐和另外四人结伴,或坐公共汽车、或坐船、或步行,有时还坐轿,长途跋涉几个星期,投奔三闾大学那方净土。相关几章写得很精彩,很微妙地介绍了战乱所造成的影响。
《围城》第三个层面说的是中国知识分子,说到当时因过于推崇西方文和美学而带来了恶果。钱钟书认为,中国的正统因此而受到侵蚀,儒家道德体系分崩离析,本来已经面临困境的中国文化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个问题上方鸿渐倒是无过错言,他的谦词是自己所知甚少,对文化事宜不好妄加评论。但方鸿渐周围的朋友同事却毫无顾虑,都是些装腔作势、自命不凡的所谓学者。《围城》的某些章节说的就是这些人自吹自擂,贻笑大方。方鸿渐旅途中遇到不少人,他们很像当时文学界和学界的某些角色。但钱钟书自己在小说前言中恳请读者不要把《围城》当作一部影射小说。
还有一个层面,说的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谈及性和婚姻。方鸿渐有相思之苦,其罗曼史又总是阴错阳差。这方面的描写非常精彩,虽然带有讽刺,读了还是让人很是惆怅。小说最后五十页左右写了婚姻的失败,其表现水平之高,各种语言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写到这样的不多
有位文学评论家指出,钱钟书对婚姻如此悲观,应该是在牛津求学期间读了大量英国小说的缘故,尤其是伊夫利·沃(Evelyn Waugh)和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两位作家对他有很大影响。这位评论家的观点不无道理。另外,还有一点可能也有关系:钱钟书写《围城》时,他在上海有位关系很近的朋友,是研究福楼拜的专家。当时这位朋友正在翻译《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不过,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恋爱关系有始无终,方鸿渐优柔寡断,受到家庭各种压力,这些方面的细节描写显然都绝对是中国特色的。
最后,或许也是最败兴的,从第一页开始,《围城》总离不开令人作呕的形象。人体——不光是方鸿渐的人体——通过口鼻而一再出错。晕船、晕机、晕车、吐酒、婴儿流口水,还有鼻涕。遇到这些描写,读者也奈何不得,只能往下读。或许有人会说,这些描写可能是受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影响。也许确实如此,在现代文学和英国18世纪文学方面,钱钟书都是当之无愧的专家。钱钟书的这些描写倒还不仅仅是为了讽刺,他似乎是执意提醒我们,人的纯洁可望而不可及,我们的诗情画意到头来总是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围城》1947年第一次出版。他完成了一部有创造力的小说,机智、富有灵性,而又不乏真善。《围城》无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杰作,即便从全球范围来看,也是一部立于不败的作品。《围城》的英文版已经很久没有面世了。
新方向出版公司做了件好事,帮助此书与新读者见面。或许《围城》无法告诉我们今天的中国正往何处去,但《围城》肯定可以告诉我们中国所历经的沧桑。
CedricSun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8Z8o9FmJVIQi3YgdhFr5Iw
提取码: nfrk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像。
李Cissy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自然情况: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巴金百岁简谱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1922年: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1927年: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1928年: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1933年: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1934年:一月回上海。《巴金自传》出版。
1935年: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
1936年:与上海爱国女子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
1937年: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
1938年:到广州,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1944年:与萧珊结婚;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1945年: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
1946年: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49年: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0年: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参加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1952年:以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的身份率团访问朝鲜前线,会见彭德怀司令员,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1955年: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1956年: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全国整风开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1961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1962年: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1965年: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
1966年: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1967年: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1968年:频繁遭到批斗。
1969年:开始抄录、背诵但丁神曲·地狱篇。
1970年:被编入上海文化系统某团第四连到奉贤县“五七”干校从事搬运稻草、抬粪水、种菜、喂猪、搓绳等劳动。
1972年:萧珊病故。巴金返回上海。
1973年: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去淮海路襄阳公园附近看大字报。
1977年:恢复写作权利,出席上海文艺界的座谈会。出席上海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协上海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978年:开始写创作回忆录。
1980年: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日本东京访问。率领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去瑞典参加第六十五届世界语大会。参加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1981年:关于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倡议得到茅盾、叶圣陶、夏衍、冰心、丁玲、臧克家、曹禺等作家的赞成和支持,成立该馆筹备委员会,巴金、谢冰心、曹禺等九人为委员。
1982年:意大利驻华大使塔马尼到巴金寓所宣布一九八二年“但丁国际奖”授予巴金。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获由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的“法国荣誉勋章”。
1984年: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写出随想录第四集《病中集》。
1987年:“巴金文学创作生涯六十年展览”活动在北京图书馆隆重举行。
1988年:老友沈从文去世,抱病写作怀念从文。
1990年:获前苏联政府授予的“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市颁发的“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颁发的“资深作家敬慰奖”及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特别奖。
1994年:着手进行巴金译文集的整理和校阅工作,因脊椎压缩性骨折,住进华东医院。
1999年:因呼吸道感染突发高热并出现急性呼吸衰竭,送华东医院抢救成功,但因年高体弱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
2003年:巴金百年寿诞,全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巴老身体状况稳定。
2004年:上海和四川举行小规模的巴老一百零一岁寿诞庆祝活动。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1909年: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迁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
1911年: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
1920年:祖父病故。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1921年: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1959,人文
参考资料:baidu
杜太-SALLY
这是最近看完围城写的,可能有些地方写得不好,请见谅……结尾写得太仓促,所以收得不好,LZ可以修改一下。
===========================================
不管谁提起《围城》,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句“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尽管当时还不太懂这句话的意思,但我已深深地被震撼了。
看完《围城》后的我一开始是没什么感觉的,整个故事仅仅是以主人公方鸿渐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零零碎碎地串起几个事件、认识不同的人,以主人公的角度和人物间的对话发表出对人生的思考和现实的讽刺,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不过是那些形象而恰到好处的比喻和象征,会让人在笑过之后引发出思考。但当我回忆全剧情时,又似乎能看到一个个隐隐的城堡笼罩在各种人物之间,当他们庆幸完逃离出了一个围城,才会惊觉自己早已踏入了另一个围城,各个场景看似零散,却又隐隐契合。直到重看完那个似有若无的无言的结局,品位完那只被赋予很大意义的老钟所揭示的无奈,我才真正地体会得到那名句的形象和准确。婚姻、工作、生活等现实构建成一座又一座令人会轻易迷失的围城,让人既感慨命运的残酷又不免有些许向往,想象自己将来冲进的会是怎样一座城。
《围城》看似是一部比较残酷现实的爱情小说,但深度又超过了一般的小说。还是有人说得好,“《围城》中的比喻的喻体融入科学,文学,哲学历史、宗教,艺术,民俗,掌故等方面的知识。阅读此书,像进入一个繁茂的花园,令人目不暇接。”,书中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流溢着作者的文采。阅读时很多不懂的句子如“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綦蓉时的把嘴唇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的把嘴唇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西藏活佛或罗马教皇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根本不能很好地理解到其中的深意的,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又扩展了很多知识。这是一本无论在每章节看都可以令人受益匪浅的小说,让我惊现了以前看过的很多小说的庸俗,思想触碰到了一种新的深度。
人物的成功塑造是每本优秀小说的基本要求,除了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渲染烘托的,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围城》里的一个只占有少量出场的人物居然能很突出被表现出来。这个人就是整本小说中无独有偶的正面形象之一,主人公曾经爱慕的对象唐晓芙。她俏皮、可爱、率真,在众多人不堪的性格里尤为突出。但正如杨绛先生所说,“唐晓芙显然是作者偏爱的人物,不愿意把她嫁给方鸿渐。” ,她于方鸿渐,只如夜空中最绚烂的流星,只有刹那的光华,但又因为这光华,给这色调黑暗的小说添了一丝亮光。而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就是另一个正面形象,以广阔胸襟包容和帮助曾经的情敌后来的朋友,对方鸿渐关心入微,对爱情执着痴迷的赵辛楣。他的能力、才华、处事都让人赞叹,最让我难忘的是他对一个苦恋了20年的青梅竹马的宽容。对那个只把他当作获得虚荣和爱情的工具的女人,他尽管痛苦,但也阔达地默默地参加了她的婚礼。由此可见他的素质和风度的确可见一斑。最后说说方鸿渐。他一出场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形象,但在他的各种恶劣行为和心理间又能发现到一些有别于其他反面配角的发光地方。比如他有些善良、细心,也会有愧疚心,与赵辛楣的冰释前嫌中亦可表现出他的大度,借助遗忘了帽子帮想和赵辛楣独处的女人取回手提包的行为又体现出了他的机智。他和唐晓芙、赵幸楣之间的两段情谊正是《围城》中虚伪遍布的世界里的一点温情。
如果要完整地回味《围城》,恐怕要很多字也讲诉不完。里面的各种哲理,也许只有亲自阅读才能体会了。
Hellofish
围城(剧本)
林水寒于2005-3-13 13:15:05发表在离开阅读:187
任何由于欲望的东西,不论其原始动机为何,结果都将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拼命想进去,里面的人宁肯遭遇头破血流却也想着出来。
——题记
第一幕。
人物
大学生 女孩(欲望幻象) 营业员 墨镜男人 过客
时间大约是早晨,人们开始有条不紊地从浑浑噩噩的梦魇中挣脱出来,抖擞起精神,继续以不同的形式出卖着看似旺盛的生命力。背景里远远响起断断续续的嘈杂。大部分是人声,再有就是当街无可遮拦的车水马龙。
幕起。
一家书店或是图书馆。更甚至可以是路边的一个书摊。营业员低着头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大有可能是在瞌睡,头不时地会往下低落,只一坠,然后警醒般地再又摇摇头懒懒地抬起,嘴唇微微蠕动,吮吸起自己的口水。顾客稀少。于是又再度耷拉下脑袋,不久,便又开始有规律地点着头。
反复。
一段时间内,几个人来过,停停,又走开。书,静静地躺着,象任何时候一样,等待着发现。
一段时间内,只有西装革履的墨镜男人久久地驻足在一些书前,随手爱惜地翻着,一本接一本。隐隐看到帽檐下脸上的表情却又无以名状的复杂。
女孩穿一件素白的衣服,背一款单肩包,安静地走上场,在一堆书前停下。没人注意。大略地看了一眼各类书籍,摇头叹息,最后只失望地从包里拿出一本自己的书,端在手里细细地品味,不时会心地微笑、点头或是叹息。
远处的嘈杂还在继续。
大学生一副焦急的神情,匆匆地快步走上台。目标显然是这个有书的所在。他的头发乱乱的,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事前梳理过。脸上一层油光,透露出掩饰不住的疲惫和困倦。手和头偶尔会机械地抽搐,神经质一般。粗鲁的动作吵醒了一旁的营业员,营业员不耐烦地打量了一下大学生,很僵硬地说了一句:不买就别乱碰!大学生顿了一下,表示听到,再继续扫视着这里的书,显然是在寻找。营业员一脸忿忿,又不好再发作,兀自摆弄起自己的手指,偶尔抬头,不放心地瞟大学生一眼。
寻找的结果显然不令大学生满意。他看了一眼营业员,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话到嘴边,终究没说出来什么。
大学生看到了女孩,于是径直走到女孩跟前。
静场。
大学生:请问,你看的是什么书?
(女孩抬起头,并未立即回答,只是看着大学生,满脸写满诧异。营业员与墨镜男人也先后抬头望向大学生,不经意的一瞥后,反应却是迥异。营业员只看到大学生一副急切的模样盯着面前的乌有,加上刚才她认为她所听到的他的自言自语,于是只在鼻孔里一哼,啐出一口:有病!又低下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吐一口唾沫在食指与拇指上,边拈边数。墨镜男人则显然比女孩更加诧异,却未置一词,只把书轻轻地夹在指间,垂手而立,并不安然地看着眼前的有趣发生。
路上行人往来不断。
女孩仍未说话,只看着大学生,神情安静里许多。)
大学生:(略显奇怪的口气,皱起眉头提高语调又问。)请问,你看的是什么书?
(男人仍在耐烦地看着。营业员则是不耐烦地摇摇头,一副无可奈何。大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女孩,等待着一个再轻而易举不过的回答。女孩还是不做声,只把书顺手递到大学生胸前,并微微点头示意他可以自己拿来看,大学生接过书,看到书的封面,脸上颜色变化急速,由刚才的阴沉,转而为一片明媚,又再暗淡下来,添上多少的怀疑和不敢相信,并且使劲地摇头,揉眼睛,瞪大眼睛瞧。)
大学生:(自言自语)水月凡心?林欲刚著?我的?我送的书稿出版了?不可能!不可能!昨天才收到第10个出版社的第10封退稿信,绝对不可能!(大学生又慌乱而激动地翻着书页,察看里面的内容。)可文章的确是我写的!的确是我整日没昼没夜写下来的,难道——我的书出版了,上天可怜我,让我的书终于出版了!
(毫无节制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使大学生的最后几句话异乎寻常地高,从而在小范围内压过了所有的声音。营业员停下了手中的活动,开始歪着头疑惑地打量起令她无法理解的大学生,眼神是犹如邂逅未知一样的纯净底色,不含任何褒贬的色彩。男人苦笑一阵,安静地摇了摇头,表示出同情而又鄙夷的神色。过往路人也纷纷侧目。大学生视若无睹,对刚才自己的失声显然没有丝毫意识。)
大学生:(情绪渐渐稳定下来,但仍难掩激动欣喜,稍稍压低了嗓音,试图让自己平心静气,可话一出口,却还是夹杂着难抚的颤抖。)这是——这是我的书吗?是我逃掉了差不多所有的课,用上所有可用的时间才写成的书吗?(女孩微笑着点头,大学生的一段自问过后,路旁一二个行人也被如此吸引,停下来不解地望着大学生。)是的,这当然是我的书!我的书!我自己的书!我要出名了!我就要出名了!钱?呵呵,我也要有钱了!
(周围聚集的路人越来越多,如大多数凑热闹的人一样,均是脸上茫然不知所措,象是流行的疾病在一个个的面孔上蔓延不散,再有就是婴儿般好奇的眼神,长久合不上的嘴巴,和谐一致的终生相。人群里又开始纷涌出低声的议论,“他在跟谁说话?”“他在干吗?”“这人是不是有病?”“怎么了?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大学生:(指着书对女孩)这书你是从哪儿买到的?我怎么一直没找着,而且他们告诉我说,我的书不够出版资格,还说要我继续努力,呵呵,继续努力?我哪还有再可占用的时间去努力?呵呵,你说好笑不好笑?……我早知道我会成功的,自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我当然会成功的,这是肯定的!不可推翻的!对不对?
(女孩附和地点头)
恩,对了,你喜不喜欢我的书?你一定是喜欢我的书,要不你准不会象现在这样不看这个烂书摊上的书而去品味我的书。恩,看来你很有眼光,我真的好感动。谢谢!谢谢!
(大学生伸出双手,要让女孩感受他此刻的温暖,女孩却后退一步,仍然不语,只是对着大学生微笑。大学生不好意思地失望地放下手。)
等着瞧吧!我这才刚刚起步,还会有更多好的新书会在不久与你们见面的。恩,这下我爸妈和我的家人总该不会为我的未来担心了吧!我真高兴。
(大学生闭上眼,抿着嘴角,满足地摇着头,神态象得到主人赞许后的狗摇摆着骄傲的尾巴一样妩媚。女孩安静地下场,没人注意。只是墨镜男人无任何表情地目送。远处还有行人喊着:“那边怎么了?”聚拢而来。围观的人仍然兴趣昂然。)
(营业员终于按捺不住,猛然站起身,不顾一切地从自家的书摊上踏过,奔到大学生身前,椅子在她身后干脆地摔倒在地上。营业员猛推了大学生一把,大学生豪无防备,一个踉跄,被围观人托住,书脱手冷冷地落在地上,刚才的快感一扫而光,现在,如坠千丈。)
营业员:我说你这学生是不是有病啊?大清早你没事在这自言自语耍什么疯啊?这还让不让人做生意?什么你出名,有钱?做你的白日清秋大梦吧!你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真是!现在的大学生素质怎么这么低!你快给我走开!
(营业员边喊边向外推搡着大学生,大学生一阵木然,机械地后退。人群里有人说话:“这孩子还小,不懂事!”“哎,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小小年纪就疯疯癫癫的。”“算了,别跟他一般见识了!”……营业员仍在赶着大学生,大学生突然如梦中醒,避开营业员,奔过来捡起失落的书。)
大学生:我的书!我要我的书!
(大学生手捧着书,突然长久地停顿,舞台上悄无声息。)
大学生(自言自语):悄悄淹没?姜进言?……不是我的书!……这不是我的书!我的书呢??我的水月凡心呢?……我的书在哪儿??……
(大学生边说边跪下身来在书摊上胡乱地翻着,说到最好竟然喉咙里有哽咽,还不时有尖烈的哨音。书摊上顿时一片凌乱狼籍。一无所获。大学生颓然跪坐在地上,呆了很久。又是一阵沉默。人群,营业员。过后,大学生又有所觉般猝然起身,在人群里疯狂地寻找,推挤着阻拦着发作的人们。)
大学生:那个女孩呢?是她拿走了我的书!是她!她是个骗子!你们谁看到她了??她去了哪儿??
(众人茫然无语。大学生兀自继续痴痴地嘟囔着自一个方向下场。很多围观的看客也继续目送大学生离开。路上还不断有人往来行走。随后,墨镜男人也不露声色地走出人群,向着另一个方向走去。迎面过来二位花季少女,擦肩而过后,一个对另一个说:“咦!那不是当红作家姜进言吗?刚过去那个!”“不会吧!他怎么会在这种地方?你看错了吧?”“恩,也是。”)
(男人不停,继续前走,下场。)
幕谢。
第二幕。
人物
大学生
幕起。
时间显然是深夜。舞台周围满是粘稠的漆黑。寂静也在此时此刻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清晰地听到钟表指针扣人心弦的敲打。一束灯光投下,照亮舞台中央不大的区域。大学生坐在一方狭窄的书桌前,埋头,伏案疾书。时而大幅度地抓头。桌角一部电话。此外,别无陈设。
如此情景,须要延续一段时间。观众始终看不到大学生的脸。
大学生终于支手托腮,作思考状。片刻,转而继续埋头。
旁白起。
大学生自白:(旁白)又是一个熟悉的夜晚。惟独在深夜,我开始孤独地面对自己,面对我的整个世界。夜晚,每天都有。每天,这是一个多么沉重纠缠的字眼,好象把自己一辈子的喜怒哀乐都要反反复复却整齐划一地套牢在一点上,不可能有惊喜的改变。
从小,我就是一个乖孩子,成绩优秀,聪明懂事。家人更是十二分地疼我。看起来,我在很多方面都大大优于旁人,于是,我成了整个家族的希望。要争气!争第一!不甘落后!这些口号至今仍能在我耳畔滚烫地响起,好象我的过去真的比我所亲身经历的更为辉煌耀眼,以致使我无法不相信曾经会有如此的大片锦绣。的确,一切都还如人意,直到高考,那个险些落榜的成绩让我几乎没脸见任何人。我有孚众望,辜负了所有人的寄托,我甚至觉得自己罪无可恕,万劫不复。我试着逃避一段时间,可又终于开始鄙视自己的懦弱。未来的路还有很长,我已让他们有太多的失望。他们对我的情,对我的爱,让我感觉沉重、压抑,让我气喘吁吁。可有人疼惜终是好事,我却至今无以为报。
我可以用来偿还的情,比较起来,实在少之又少,简直是微不足道,以至我羞于拿出来馈赠与他们。精神上,我是无能为力的,不是我不孝,只是天性让我无奈。我所能做的,只是物质上竭尽所能却可能到头来还是微薄的弥补。
这个社会,有钱才可说话,做事,尽心尽意。所以,我要出名,我要有钱,有很多很多钱。父母对我越是无私无己的爱,这种想法在我脑海里就越是强烈。现在,它简直成了一种信仰,对!信仰!
(旁白结束。大学生如释重负般放下笔,抬起头盯着前方,发呆。)
(不一会,电话铃响。大学生接起电话。)
大学生:喂,您好。
旁白男:刚子,我是你爸。
大学生:哦,爸,您吃饭了吧?
旁白男:跟你妈刚吃过,你呢?
大学生:我?哦,我也吃过了,吃得还很饱呢。
旁白男:你在干吗呢?是不是在学习?
大学生:学习?啊——是在学习,是在学习。
旁白男:恩,现在大学生就得知道自己去学习,不象高中那时候有老师家长逼着。再说,你学会东西是你自己的,别人也拿不去,学多少,你自己就有多少,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没有知识,干什么都不行。没知识,你就找不上好工作,你就挣不了钱,养不了家,过不上好日子。哎,我也不说了,这些你比我们都明白,我也一直相信你自己知道该怎么做。好了,还有别的事吗?要跟你妈说话吗?
(大学生一直不住点头,低声赞同。)
大学生:没事了。我妈呢?
旁白女:喂,刚子。
大学生:妈。
旁白女:最近身体还好吧?
(大学生声音沙哑,带哭腔。)
大学生:恩,好,您身体也还好吧?
旁白女:好。刚才你爸说的你都听到了吧?除了学习,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管。将来你大了,我跟你爸,还有你四个叔父、叔母,你奶奶,都得你来照顾,你的几个妹妹将来有什么事,也都是你来管,你说不好好学习,行吗?
大学生:恩,我知道了
旁白女:知道就行。行了,还有别的事吗?钱还有吧?
大学生:没……没别的事了,钱还够,不够再打电话吧
旁白女:好,那挂了吧?
大学生:好。妈,再见。您和我爸保重身体。
(大学生挂上电话,惘然若失,嘴里却痴痴地自言自语,声音很小,观众听不到。)
(聚光灯灭。舞台上重新漆黑。电话铃又响。)
大学生:喂,您好。
大学生:哦,叔叔好。
大学生:恩,我知道,好好学习。
大学生:恩,叔叔再见。
(电话铃又响。)
大学生:喂,您好。
大学生:哦,姑姑好。
大学生:恩,努力学习,我知道。
大学生:姑姑再见。
(电话铃有响,没人再接。铃声一直在响,一直响。)
幕落。
第三幕。
人物
墨镜男人
幕起。
时间也是深夜。当然不能确定是否与大学生同时,毕竟如此的此时此刻比比皆是,天天都有。一束聚光灯投下,墨镜男人疲倦地站在舞台中央。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在干什么,也没有任何理由用来为此对观众作出任何解释,舞台上的一切都以一种产成品状态呈现,需要观众各自学着去适应。
墨镜男人在一小段令人难以捉摸的沉没和不知其然的行为后,开始叹气,一声接一声,只不过没有任何层次感可言。愈强或愈弱,都没有。又开始摇头,摇得很无力,表示出疲惫和无奈,并摘下墨镜,嘲笑或冷笑着看了一眼这副白天的面具,随后干脆地扔在地下。之后的动作仿佛都有了巨大的决心,找着了可以支撑的主心骨,以至所有动作都看起来更有力量,更加干脆,更有气势。看表。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号。
背景里有很长的嘟声,表示电话正在接通。有人接起。女声。
女:喂,哪位?
男人:是我。进言。
女:我们早已无话可说。再见。
(电话突然挂断,背景里一片忙音。男人再拨,系统的声音:对不起,您要的电话正在通话中,请您稍后再拨……)
(男人又拨,另一个号码。很长的嘟声后,有人接起。男声。)
男:喂,您好。
男人:建祥,是我,进言。
(电话再次突然中断。忙音。)
(聚光灯灭。)
幕落。
第四幕。
人物
路人 两少女 女孩(欲望幻象)
幕起。
行人往来如流,形形色色。背景里有的是嘈杂。女孩由一侧上台,自人流之外走着,低着头,没人注意。但却给观众以强烈视觉对比,显现出耸立着的冰山的高高的感觉。女孩走得很慢,人群里两少女开始说话。
少女一:看!那个女孩脖子上的链子!好大的一块宝石!我一直都梦想有一个的。
少女二(不解):什么?女孩?哪儿?我怎么没看见?
少女一:(用手指女孩。)不会吧?就是那个!那一个!!那一个!!!
女孩由另一侧下台。
幕落。
剧终。
编者按:无
没有钱老的围墙剧本啊,难找,这个凑合看吧,
Memo_
《围城》是我为数不多的完整读过数遍的长篇。在高考结束后,曾一口气连读了两遍,此前我从未曾想过会重读一个长篇。
这不愧是一部有趣的小说,至少在第一次读的时候,我是这么想的,并且对于其中很多精辟的譬喻印象深刻。
对于好的小说,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围城》对于我,也不愧是好小说。多年前同学向我介绍它,说的是:“里边的比喻很有趣,值得一读。”于是借来拜读,果然被其中的譬喻吸引。
多年后,再重读时,譬喻依然有趣,不过却对其中所描述生活情节多了兴趣。这许多年的人生历练,已经懂得体味更多的人生滋味,自然对这围城观有了更多的共鸣和理解。
《围城》中处处围城:故事开始的时候,苏小姐喜欢着方先生,但方先生却巴不得走出来;但赵先生却苦恼着走不进苏小姐的围城。方先生在上海做事的时候,就盼着离开;但到了内地,却不久又重回了上海。似乎是在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吗?正如书中所说:“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生活确实如此啊,职场亦复如此。
生活终于让方先生和孙小姐走到了一起,不过开始的甜蜜很快被后来的磕磕碰碰的生活所替代。以前曾天真地想,两人吵架肯定有人犯错了,如果都不犯错就不会吵架。然而我看方先生和孙小姐的吵架,却找不出吵架的原因--但更难找到能不吵架的原因。无论方先生还是孙小姐,都希望生活能好好的过,方先生甚至想好了“以后要好好对她”,不料最后又是大吵一场。
所以,现在我看到生活的吵架,是不会奇怪了,或许生活本身就离不开吵架,就像离不开盐一样。吵架过后,通常就是冷战了。吵架的时间有不可预知性,吵架持续时间却有明显的越变越长趋势,方先生和孙小姐的冷战时间不是由半天、一天、到两天了吗?所以不要试图控制吵架开始时间,但要努力控制吵架结束时间。
对于好的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先后读《围城》数遍,从未读出孙小姐的计谋,但听某Y讲起,却又觉得言之成理。据说孙小姐在船上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把方弄到手。之后通过谣言、父亲来信等等步骤,终于和方走到一起。书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有交待孙小姐的父亲并不关心她,所以突然冒出个来信,是很可疑的。我不知道方先生是否也看出了孙小姐的预谋,但是即使看出了,又能如何呢?很喜欢网上的一个评论:“方鸿渐结婚的决定在我们看来好像没必要,可是设身处地想:其实方鸿渐走的每一步都是当时唯一的途径,等于是生活的必然造成方鸿渐荒谬的结果,这就是钱钟书的手段高明之处了。
”所以可能方先生早已明白,但亦只好装作不知了。
“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谬的,万万不能较真,能看出这一层不易,化入小说中更难。因为不仅要你看出生活的荒谬,还要熟知这荒谬的生活是怎么样运作的,方能在虚构的生活中表现出荒谬来,且荒谬而不做作,虚构却显真实。”
如此看来,这小说真值得反复体味了。再过几年,不知又会有何新理解。
鱼儿venustar
vapour泡泡
简介: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分享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98xFGiWcOx5kXsljnl05w
提取码: 54rn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faye菲faye
1.管锥编
是钱先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本书用典雅的文言写成,引用了大量英、法、德、意、西原文,是一部不可多得、必然传世的多卷本学术著作。三联书店版4册(中华书局版5册)近130万字,是作者研读《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左传正义、《史记会注考证》、老子王弼注、列子张湛注、焦氏易林、楚辞洪兴祖补注、《太平广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种古籍时,所作的札记和随笔的总汇。本书考论词章及义理,打通时间、空间、语言、文化和学科的壁障,其间多有新说创见,皆发前人之覆者,颇能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书中引述四千位著作家的上万种著作中的数万条书证,所论除了文学之外,还兼及几乎全部的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本书未刊部分尚有考论《礼记》、《庄子》、《全唐文》、杜少陵诗集、玉溪生诗注、昌黎集、简斋集等十种书的札记。显而易见,这部高品位的著作是钱先生数十年心血的结晶。本书出版后,在海内外学术界引起重大反响。尽管出版者中华书局起初并没有为该书申报“国家图书奖”,然而,博学的评委们还是公正地将其列入了首届获奖名单。
2《谈艺录》
是中国最后一部集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科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艺的书。全书45万字,古来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本书征引或评述了宋以来的诗话近130种,中国诗话史上的重要著作几乎都被涉及。举凡作者之心思才力、作品之沿革因创、批评之流敝起衰等等,都包容其中。各节论述具体入微,多所创见,行文则或兼综、或条贯,或评点、或专论,长短自如,不拘一格。采二西而反三隅,引述西方论着500余种,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等。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必读书。
3《七缀集》
是文艺论集。本书基本上是《旧文四篇》和《也是集》的合编。收入本书的是七篇被钱先生戏称为“半中不西、半洋不古的研究文章”。此书当与管锥编参互而读。集中每篇文章就是管锥编中某一节之铺张扬厉、充类至尽;管锥编中每节札记则如本书各篇之缩略提纲。
4《宋诗选注》
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所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钱先生素喜以小说家自居,故往往以小说家笔法勾勒形象、点染轶事;语虽简约,人物却活脱跳出。其论评皆警醒显豁,深入浅出,具体落实,常常别出心裁。
5《围城》
是钱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代文学经典,有论者认为是现代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围城》内涵充盈,兼以理胜于情,是小说中的宋诗。所谓“围城”,如书中人物所说,是脱胎于两句欧洲成语。英国人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人的说法是:结婚犹如“被围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本书的主人公方鸿渐本来不知道有“围城”之说,然而,当他听人说到“围城”,并且经过后来的坎坷,便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想法。”“围城”是对一种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对一种心理意态的巧妙把捉。“围城”所描绘的,乃是人类理想主义和幻想破灭的永恒循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从自以为天佑神助开始,而从意识到造化弄人结束。《围城》中时起时伏,处处申说的,都是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经常是事将成矣而毁即随之,浪抛心力而已。许多人终身处于“围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围城”完全可以作为人类身处困境、屡遭挫折的象征。钱锺书先生旁观浮生,思虑沉潜;指点世态,寄慨遥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读者对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书风格幽默,妙譬可人,读之颇可领略汉语文字的丰赡粹美。
6人.兽.鬼
是钱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共收作品四篇。其中,上帝的梦描写了人的孤独和人际关系的疏离;《猫》讽刺了一群无聊的知识分子,可以看作《围城》的雏型;《灵感》所表现的是自作自受和精神产品的异化;纪念则是写家人、夫妇间无法弥合与沟通的疏隔。
7《写在人生边上》
是钱先生的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锺书先生等十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品种。
9《槐聚诗存》
是钱锺书先生自己选定、并由杨绛先生抄录保存下来的旧体诗集。钱先生自幼读书学诗,几十年间所作至少也有上千首。但钱先生自觉比较满意而收入本集的,却尚不足三百首,足见其标格之高。书中言志、抒情、感时、论诗之作,应有尽有,殊耐吟咏。其中古意、无题诸章,最具李义山风致。作者在序中自叙少年学诗门径以及编定本书之原则与经过,皆是首度披露,必能引起读者极大兴趣。
原贴:钱钟书有什么作品?
世界第一帅男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與你一起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此后作者又曾小幅修改过几次。《围城》 自从出版以来,就受到许多人的推崇。
《围城》中的文化讽刺更多的是基于中西文化冲突、碰撞的历史平台,而这正是钱钟书的着力点之一。
一是以现代文化观照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弊端,如方鸿渐的父亲方老先生的迂腐,他推荐的线装书中“中国人品性方正所以说地是方的,洋人品性圆滑,所以主张地是圆的”之类。
二是嘲讽对西方文化的生搬硬套,“活像那第一套中国裁缝仿制的西装,把做样子的外国人旧衣服上两方补丁,照式在衣袖和裤子上做了”,如曹元朗摹仿“爱利恶德”(艾略特)《荒原》的拚盘姘伴诗,又如买办张先生式的洋泾滨。
三是探讨对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吸收中的荒诞,如方鸿渐在家乡中学演讲时所说的,“海通几百年来,只有两件西洋东西在整个中国社会里长存不灭。一件是鸦片,一件是梅毒,都是明朝所吸收的西洋文明。”又如三闾大学中的“导师制”。
赵小猫
伴奏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最经典的一部小说之一。一经出版,风靡大江南北,大有“洛阳纸贵”之势。因为其中独特的讽刺意味,一度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一、爱情
主角方鸿渐的爱情路也是非常有意思,写信要解除包办婚姻,被父亲骂得狗血淋头,留学归来的船上和鲍小姐玩的不亦乐乎,结果被骗,不爱的苏文纨偏偏和自己来往,结果又真心的喜欢上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
方鸿渐是真心的喜欢唐晓芙,但是却因为苏文纨的报复,导致方鸿渐和唐晓芙因为误会而分别。来到三闾大学之后,害怕自己喜欢上孙柔嘉,却阴差阳错和孙柔嘉结婚。爱情就如同围城,城外的人挤破头想进去,城里人拼命逃离。
二、人性心理
书中对于抗战初期知识分子丑陋的心理的描述非常到位,盲目的崇洋媚外,以及方鸿渐花钱购买假学位还被拆穿,三闾大学里面各种明争暗斗,揭露丑陋的人性。
有老奸巨猾虚伪的高松年,有招摇撞骗的假博士韩学愈,有极度势利顾尔谦,有满口都是仁义的李梅亭,有心机婊孙柔嘉等等,各种花式的人都有,其实都是有能力的人,却在一个庸俗的环境里玩宫廷剧。
文章讽刺意味十足,尤其是当时的知识分子,都盲目崇洋,却又没有更多的洋东西,全文对于人性心理的描述可谓极致。
三、文笔
此书可以读爱情,可以读人性讽刺,还可以欣赏文笔,无可否认,钱老爷子文笔真的很独特,文中很多的比喻更是生动,从没见过有文章这样写,它可以将某个人在一个时候的心情用一些很实在的例子来比喻,让人感觉非常真实而且是那么的幽默,读起来轻松愉悦,真的是别具一格。
城外人想进去,城里人想出来,围城不仅仅描述爱情,生活也是一座围城。
村长
CC
门口有只猫
原贴:作文素材:钱钟书
稀李糊图
牙虫
无辣不欢的Niki
fabio
中国法拉利
都是文曲星,
个个是精英。
谁的贡献大,
我也说不清。
他们在文学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并做出卓越贡献,更是代表文学时代的里程碑。对于他们的简历和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此不一一赘述。
茅盾文学奖是作家至高荣誉,更是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目标。论影响力茅盾排在第一位,其次分别是巴金、钱仲书,莫言、路遥、沈从文。我不是专家,不具备权威性。仅以个人嗜好排名,欢迎文友友善讨论。
个个妙笔能生花,
享誉文坛成大家。
吾生后辈皆敬仰,
德才兼备顶呱呱。
AstridYY
单以文学成就论,愚以为:两座城是不可被超越和攻破的。沈从文第一,《边城》至今无人可超越。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民族的,才有可能是世界的。说得就是这部作品。
余者碌碌,不足道也!
CarrieZone
巴金,莫言的长篇小说创作能力最强,其中有的作品艺术水准很高,路遥,沈从文,钱钟书靠一篇就可以传世,也很不简单
fingers_
沈一(作品纯度最高,艺术魅力具有永恒性)
莫二(接受力强,技术先进,构架宏大,若能再潜沉一点成就会更高)
茅巴三四(没看过茅的小说,但跟巴基本在一个档次)
钱五(钱不算专职作家,只有一个长篇,但质量较高)
路六(文化屌丝的最爱)
murphy
在中国文坛,提起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四个大作家,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作品更是深入人心,为我们带来了阅读的快感和心灵的震撼。
也可以这么说,这四位都是我国文坛上辈高权重、声誉隆旺的文学前辈。
相较于上述四位,莫言和路遥俩个人则是两个文学新人,他们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登上文坛,活跃于八九十年代。莫言还在千禧之后成功登顶世界文坛的巅峰,获得了世人瞩目的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迄今为止我们国家唯一获得国际文学最高奖项的中国作家。
目前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是以茅盾的名字命名的茅盾文学奖。
莫言和路遥也都获得了这个文学奖项,成为了国内文学翘楚,是文学继往开来的一辈人。
应该是,前面四位文学老前辈,只有个人著作风格的不同,没有文学成就的高低之分。这里面除了钱钟书先生耽于学术研究,文学作品稍少一些以外,其他三位都可以说是著作等身的著名作家,都有成名已久的著名著作昭告世人,成为我们民族文学的骄傲和荣耀。
在这一点上,莫言和路遥是无法望其项背的。他们也只能是步其先辈的后尘,在作品意境上赶超文学前辈。
好在莫言和路遥俩个人没有负了莘莘众望,都实现了文学作品意境上的弯道超车,路遥用生命的最后能量完成了他自己在中国文坛上的绝唱,《平凡的世界》也成为了他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后的人文精神抚养。
莫言则直接问鼎了世界级文学奖项,成为了有史以来中国作家的第一人,是要被记录历史成为千古一人的。
甭管莫言和路遥俩个人的作品遭致了国内很多人的怀疑和责问,但他们都对新时代的文学表达做出了自己的诠释和解读,也使自家成为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标志性人物。
他们这些人的作品,都是我们民族文学的精神宝库,只有风格与境界上的差异,而没有成就上的距离。尽管他们的文学作品各自表现不一,得到或收获的评价各异,但他们对于中国文坛的丰富和发展,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也引领了一个时期的文学风尚。
对于他们,也不能用个人成就的高低来武断的评论,而是要站在民族文学的背景下,对他们的矢志不渝和艰苦砥砺鼓掌喝彩。
这就是我个人对于他们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
qimingtong
说老实话,回答这个问题就是给自己找麻烦,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就是说,武,是可以分出来一、二的。明显,两个人对打,最终终会有一个人先倒下。而文,就不好办。我非说酸的好,他非说甜的好,你怎么弄?
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就是个出力不讨好的事儿。但是我觉得也不是一点都不能说,既然要评谁的成就大,那么,先得立一个标准,从哪个角度去分析?
第一,从国际影响上来看,那得奖的就只有莫言一个人,你说谁的成就大?这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第二,仅仅国内的奖项来看,有用作家名字命名奖项的,有得奖的,这虽然是时段上的差异,是不同时期的人物,但是,这里是不是也有区别呢?
第三,这里面好像还有名气很大,但没有得过奖的人,虽说得奖不得奖不代表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但是如果用得奖这个标准去衡量,是不是也是一种区分的方法呢?
winge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他们作品各有千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一千个人眼中会有1000个哈姆雷特,所以这种问题因为不同的人回答,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那非要分出个高低:我会认为谁成就最大呢?那我们一一道来:我认为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等现代作家成就较大,莫言、路遥等当代作家次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而。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茅盾前期的文艺评论根植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后期又逐渐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但是无论观念的变化如何,他都紧紧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来从事理论批评工作。
茅盾小说对于现代长篇小说的样式、结构等方面的艺术探索和追求,充分显示了现代小说的文体意识的独立,是与茅盾的进入小说创作分不开的。茅盾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蚀》,采用“三部曲”形式:既可独立又能连缀,可分可合,伸缩自如。茅盾随后的创作中有较多的三部曲作品,使得这一形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更是现代中、长篇小说文体新的拓展,如以小见大的《林家铺子》、历史画卷式的《霜叶红似二月花》、长篇日记体的《腐蚀》。就小说结构而言,茅盾的小说突破了单一的线性结构,表层的时空交换构架呈现了开放性和交叉性的结构特点;热情关注时代风云,深刻把握辽阔而复杂的社会,构成了他小说宏大而严谨的布局、盘根错节的人物和情节交叉的网状结构;标志现代心理小说的心理剖析经茅盾的努力,在范围和程度上的创新和对个体心灵世界的透视赋予的社会性的力度。总之,茅盾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大师,其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巴金的创作实践表明,他最喜欢通过描写家庭生活情景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为著。激流通过描写高公馆的由盛转衰及其分崩离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渐没落的过程,表现了封建专制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 30 年代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荣誉奖项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99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03年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钱钟书(1910年-1998年),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代表作《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以睿智、幽默、风趣和犀利的语言以及对人生世态的敏锐洞察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钱先生在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成就。特别是在科学地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钱钟书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在精熟中国文化和通览世界文化的基础上,钱先生在观察中西文化事物时,总是表现出一种清醒的头脑和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他不拒绝任何一种理论学说,也不盲从任何一个权威。他毕生致力于确定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世界文学艺术的总的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深刻地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恰切地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钱先生对于推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人了解西方的学术以及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起了很好的作用。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
1930年,沈从文赴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前身)执教,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2]
1934年,沈从文完成了《边城》,沈从文小说边城是这类“牧歌”式小说的代表,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1948年,沈从文开始受到左翼文化界的猛烈批判。同年,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文物研究。1949年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50年因承受不了政治压力而自杀,获救。[3]
1960年,沈从文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69年,沈从文去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劳动。1981年,沈从文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著。
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文学作品《边城》 、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不仅是作家,还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先生一生中,着有五百万字的著作文章,《边城》、《长河》、《从文自传》是他的代表作。他晚年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9年7月30日,被秘鲁天主教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莫言用色彩表达作品,“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代表某种象征,承担特定的含义”。莫言对色彩语言情有独钟。莫言颠覆了传统的意义,以绿色表达落后愚昧、脏乱卑贱、愤激不安、灾祸死亡等意蕴。
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
路遥的小说多为农村题材,描写农村和城市之间发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1980年,获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人生》(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并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短篇小说《姐姐》、风雪腊梅等,以及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遥文集》五卷。
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
烏龍嗏囧罒
都很厉害,五十年前,巴金,茅盾,沈从文,五十年来,钱钟书,巴金,路遥,莫言,五十年后,钱钟书,路遥。二百年以后看,除了钱钟书,其它人都悄悄了。
CeciliaSun1124
答:在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莫言,路遥这六位现代作家谁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最大呢???………………我认为是"茅盾″,又叫沈雁冰。茅盾最早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早成立的文学社团,它以研究与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是丰富的和卓越的。他有各种文体的创作,以及理论批评,翻译及社团活动,和创办刋物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是其小说创作与现实主义理论批评。………………茅盾的小说创作,尤其是中长篇小说创作,以现代化都市生活为基本题材,从内容到形式,对鲁迅所开创的现代小说,做了新的,更好的,广泛的开拓。………………茅盾的主要小说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林家铺子》,《子夜》《夜读偶记》《霜叶红似二月花》,茅盾大师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得得
大凡写过长篇小说的作者都知道,小说这个玩意儿,是压着人物写,俗称超低空飞行。拿这条去衡量上述的大作家们,都是顶呱呱的。咱是在矮子里拔长子,虽说是各有千秋,但是还得找这么一个大师来拔尖,就本人之见,还是矛盾先生建树吧,无论他创作的小说中的数量,抑或是他本人的影响力度,更广泛深远一些吧。
小说是个美学,人者见之,各抒己见,略有不同。长篇小说大体上要把握住三大经脉,第一当然是人物,人物是小说头号种子,他(她)们能够立起来了,读者认可了,那么小说无疑是基本成功了。其次谋篇布局,情节和细节的纵横交错,放的位置,放的前或者后,都有讲究呼应,彼此有个照应。最后是个语言,小说的语言历来是众人认为,是个难度非常高的驾驭。这一关过不了,那就是死悄悄了。
矛盾先生的作品,在上述这些大作家里,个人是比较读的早读的多一些的,所以理所当然的认为他的成就斐然。当然在他的众多的作品中,也有高低之分,出众的不少,平庸者也用。是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作家的每一篇都是精品,因这与人的创作环境,时间,人的生活状况都有关联。
说句老实话,上述的大作家作品,恐怕已经有多年没有人去拜读,也不是不想读,只因年代久远久近,读与不读,在网络的年代里无须关注了。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当今的文坛,名人名作没有了气候。哪些新作家,仅仅是昙花一现。倒是哪些语言风趣,有个性有嚼劲,锤炼的像有筋骨一般的作品,不会忘记的时候拿来读读他们,享受文字感染力和他们自身带来的种种乐趣啦。2019-8-14
照片拍摄地松江公园内《看》2019-8-13
karriere
矛盾与巴金最成就的人,其次莫言,母亲。不知你们怎么看待,我不管,我只知道做猎人怎么看待猎物,看了一篇走了1300百公里,。母亲。头一次走了3000多公里来回,淮河。在桥头上,把一个军官的红星手枪拿走,元首的,看怎么在它哪里。它自己找回,。应急。
当你们确得莫言它妈妈在骂人的话,骂与被骂,清者自清。而且莫言写十几篇文,都写一个人或丑化一个人的时候,我确得蛮好的,如果说我我谢谢。如,牛。金龙是毒龙。年代需求,但它也忘了写那个人的时候身边旧环境与身边的一群人它们在干吗?
我记得听言莫言母亲姓林,夫人也姓林,岳父林逋,不知林云逸写在宋朝,杨万里还有几个作家也是归在宋朝,76年与85年报纸。
其它几位都是好.文
小妖女妮妮
评价一位作家的文学成就以何为标准?我以为,第一不能以作品的数量为标准,第二不能以是否得奖为标准。
我国的四大名著从来没有听说有谁给它们的作者颁过什么奖,也不知道他们一生还写过多少万字的作品。后人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作品本身决定的。大家都觉得四大名著写得好,之所以说它们都是优秀作品当然有很多依据和理由,但根本的因素是它们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反映了历史的真实,反映了历史上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因此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后来的人们要了解历史,要理解现实,增长阅历和见识,阅读这些小说都会有不少的收获。所以,社会虽然几经剧烈的变化,而它们在人们心中始终具有割舍不去的魅力。
我们现在评价现代和当代作家的地位,当然也要以他们的代表作为根本的依据,要看这些作品在人们心中的份量。鲁迅的《阿Q正传》震撼了现代中国人的心,至今影响巨大,值得后人反复回味咀嚼,它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至于其它的名作其实都少有永久的价值。钱钟书的《围城》是一个例外,它刻画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群体可谓入木三分,具有一个时代的典型性。这部作品的题材所反映的现代中国人具有很大局限性。虽然如此,至今仍然深受读者的喜爱,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一面镜子。而且它的文字实在是好,情节描写太生动了。《子夜》是一部好作品,历来评价很高,但影响力还是比较有限。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恐怕也是如此,现在影响的人们有限,以后恐怕更是如此。沈从文的《边城》也许更适合一部分人的口味。莫言长篇小说写得可不少,《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有多少读者看了以后会感到受益?会有反复阅读的兴趣?对我而言,我读的时候感到很难受,简直读不下去,好像自我折磨,觉得太虚假了。我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写。《平凡的世界》是当代的杰作。人们要回顾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的历程,要想从这段历史中获取知识和智慧,恐怕会不断的回到这部作品中去感悟。这部作品反映的社会和陕北农村的环境是真实的,小说的人物也是真实的,虽然作者进行了典型化理想化的处理,从而给人以一种感动、激励和鼓舞,产生了很正面的作用。
所以,按照我的角度看,他们的地位是一目了然的。
风信子!
单从作家及作品在现代文学地位,排名应足:茅盾,巴金,沈从文,钱钟书,路遥,莫言。这里要强调,钱钟书是古文学和西方研究的大学者,茅盾也是文学鉴赏评论一代宗师,相较于巴,沈要高一格,但从写小说,散文,巴,沈又要胜一筹。至于新时期两位作家,纯小说创作,其文学艺术成就,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与前四位相比,那是导师与学生的差距。
-月如水-
文学家排名似乎是排名界最受欢迎的之一,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文学家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随便放在一起排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一、从时代看,中国近代新文学经历了萌芽与发展的历程,这六个人里,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是萌芽时期的,其中钱钟书例外,他虽然写了小说《围城》具有相当影响力,但其主要建树在国学方面,其编撰的管锥编是其学术代表。其他几位主要建树在文学方面。
二、判断文学家成就的标准是其代表作的历史影响力,优秀的文学家不仅仅是文辞上的高手,还应当是思想的巨匠,优秀的文学作品文辞是一方面,内涵更为重要,如果仅仅是辞藻华丽而失去思想深度就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从以上两点出发,茅盾、巴金应当不分伯仲属于第一梯队。
李瑞铖
smoon
我觉得就世界影响力而言,当属莫言,毕竟他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他本人的作品特色明显。
就群众喜闻乐见来说,当推沈从文,他的作品有种润物细无声的味道,读起来很舒服。我个人非常喜欢,市场上关于沈从文的作品种类很多。
钱钟书,由于他个人的问题,近年来对他的研究相比较于其他同时期的大家要少,影响力也要小一些,但他本人的作品底蕴深厚,非常值得一读。
巴金、路遥,他们的作品我看的少,但关于他们的宣传力度很大。
茅盾,影响力很大,我个人觉得是时代成就了他。
jojojo_
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莫言、路遥谁的小说成就最大,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如果没有读过他们的书就开始发言,属于胡说八道。
这个题目界定的有点暧昧,光说小说,是长篇还是短篇?其实这个不重要,因为好坏跟长短没关系,但是巧的是这几个人的代表作都是长篇小说,他们都以长篇小说名世。
小可不才,这六位作家的长篇代表作我都读过: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沈从文的《边城》,钱钟书的《围城》,莫言的《蛙》,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有些作家读过还不止一部,路遥我读过全集,写作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条件那么艰苦,抽烟还要抽一条四盒的红塔山,莫言我还读过丰乳肥臀,酒过,檀香刑,莫言不愧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想象丰富,文采风流,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读起来不会看不下去。
虽说文无第一,毕竟五指三长两短,这六部长篇小说放在一起要一较高下,还不算太难。
第一非《子夜》莫属,它不光在这六位中排第一,在现代长篇小说史上也排第一。其余的我不做排名。
子夜这部作品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史料记载,文学界把子夜出版的那年称为子夜年。可见作品的影响力。
贾平凹说,文学家最后拼的是对社会的关怀程度,通俗点说,就是你的作品有没有现实意义,写的深刻不深刻。
评价文学作品,除了内涵,还有文字功底,就是文采怎么样?茅盾的语言是超一流的,这句话孔庆东教授讲中国现代文学史时说的,同时他还说钱钟书的围城是二流小说,孔老师的评价不是用来理解的,必须去实际验证,我读完子夜后深有感触,不论题材的深度,还是文字的感觉,钱钟书跟茅盾不能相提并论。
子夜的题材,现在看可能正当时,我们正好处在那样一个时代,资本斗争,大鱼吃小鱼,企业度日维艰,压迫员工,等等。
由于篇幅关系,我对子夜的大概情节就不做介绍了,大家最好去看,下面简单评价一下其余的五部书。
平凡的世界,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遍地贫穷,意志坚定,而是故事最后,文化大革命一结束,迷信的东西立马就恢复了,农民开始拜龙王,烧香磕头,毛时代的破四旧的成绩,改革开放又给改回来了。
《家》最能鼓动青年人的反叛精神,巴金是煽动人心的高手,据说当年无数青年揣着家离开家园奔赴延安了。
《边城》可称为纯文学,美文。不论文字还是意境,美到极致。
其余的不说了,累了。
夕跃
以上所提到的作家。都很著名,都有各自的成就。前四位是建国前作家,在一起比较还合理。相对来说,我认为巴金的成就大些,他的作品更人性化,特别是晚年对文革反思的作品,其胆略与境界是极高的。后两位作家是改革开放时期成名的作家,放在一起比较合理。相对来说,我以为路遥的成就大些,一是他的作品贴近现实,二是他的写作精神。
海游四方
首先,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莫言,路遥是中国当代作家。其次,每个作家都有其代表作,都有所成就,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写作风格,谁也代替不了谁。
茅盾的《子夜》就是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巴金这位文坛老寿星青年时期就以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扬名世界。钱钟书学贯中西,一部《围城》让多少男女进去又想出来,但往往进去就出不去了。钱大师的语言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沈从文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第二位取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作家,在海外的影响力尤为巨大。
莫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娃等。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
冬眠时的清醒
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茅盾、巴金、钱钟书、沈从文、莫言和路遥,这些作家依时间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代作家,一类是当代作家。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当然前者高出后者,虽然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鲁郭茅,巴老曹”,这是人们习惯性的排位。
就作品产生时对社会影响来说,当数巴金和路遥。
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尤其是《家》,影响了当时一代青年。好多激进青年,就是读了巴金先生的《家》,像高觉慧一样,从封建大家庭走出来,和原生家庭决裂,走上了反帝反封的道路。
新时代,影响力最大的自然是路遥先生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路遥笔下,展现的是最普通的年轻人的生活。他们的奋斗与抗争,他们的反省和深思,给当代青年以启迪。
莫言先生的作品被广泛的传播,得益于影视作品的推广。他作品中叙事风格和故事,并不能被广泛的接受,尽管他的作品,仍然是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的精品。
钱钟书先生小说代表作非《围城》莫属,《围城》最为人称道的是它的语言——它们睿智、幽默、风趣和犀利,以及对人生世态的敏锐洞察。如果不是时运不济,钱钟书先生一定还能写出比《围城》好得多的作品。
沈从文先生和茅盾先生可以说风格迥异的两类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唯美,《边城》中的自然美、人情美,读之,让人心里为之纯洁。
茅盾先生则用他的作品,反映现实社会,为当时社会革命服务,如《子夜》等。
总之,这几位作家都是中国文学中的翘楚,他们的成就各有千秋。
笠原MAY
文学成就的大小比较排序,这本来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无解的方程式。只是一定要选出一位的话,我选钱钟书先生。
只因为在所列举的名家里,所有人的小说都不够《围城》出名,都不够《围城》来得精彩,来得纯粹。还有第二本小说能比肩《围城》吗?没有。虽然我也非常喜爱《家》或《人生》或《边城》等等。
《围城》我是读过无数遍,从中学开始到现在,有段时间我想把它整本背下来,但最终完成不了,不过也够熟悉了。
将婚姻比喻成围城,我们由于《围城》一书而熟知,是《围城》的标签,其他书有此等出名而大家都熟知的标签吗?没有。不用再说钱先生学贯中西,对世事对婚姻等的独到解剖了。
百年二百年后《围城》还在,更熠熠生辉,有许多名著可能蒙尘了。
————2019,8,13于雷一八楼
Marcia
无论从文学性还是从艺术性,还是影响力,综合来说,莫言当之无愧是最高。当然巴金也是重量级人物。其实我更看好老舍,一个真正为老百姓写作的人。感觉莫言受老舍影响很大。
dominio
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
刘晓林
完美是每个人心中的主观极致,它与美完相邻。美完意味着美的结束,这是毋需论证的客观事实。
每个人在都在有限的生涯里体会着真切如梦的酸甜苦辣,经历着难以言明的红尘百态。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之以歌。如何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它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了你我对幸福与否的界定。
四海飘零,天涯倦客。回到故乡,清晰并模糊着。有朴素淳厚者,有聪颖善变者;有个性十足者,有平淡无雕者。形形色色的性情,形形色色的涵养。小酌,畅谈。人们希望朋友进入自己的世界,却又因为诸多缘由将别人拒绝在自己的世界之外。悖论还是真理?我们需要接受一切的不完美,以便感悟或许并不存在的完美。
生而有命,有命一定有意义与价值吗?未必。有命而逝的人,数不胜数。绝大多数的你我供养着皮囊,冷落了灵魂。所以,貌似有模有样的活着,本我早已死掉。于是,我们在拼命追求着自以为是的完美,忽略了千古不易的公理——不完美才是人生,不完美才是世界。
也许在某一个生命时刻,我们会到达自己人生抛物线的至高点。从此,便转向了或快或慢的衰退世界。自己眼中的不完美会越来越多,内心中对完美的奢望会日益增加。浅情,深爱。冷漠,热情。人们在纠结中煎熬着!在不完美中已全然感悟不到完美,良辰妙人尽是虚设……
谁能做到完美?它只能是特定时期的私定义——对家眷、亲属、友情、爱情等最大限度地用心包容,最大限度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乐己乐人,才能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
夜深时,我常在醒着。别人醒时,我却睡着了。完美,五陵人一时误入的桃花源,哪能永恒的享有。不完美,王羲之在永和九年的某日晨起发出的嗟叹。
在不完美中感悟完美,请你我浇灭胸中那虚幻的块垒,在萧瑟风起时抱拥生命之春。
巡航
星星人类
火羽
原贴:钱钟书有什么作品?
brokenwing
原贴:钱钟书有什么作品?
源辉羽
唐晓芙在钱钟书先生的《围城》里,是一个以完美身份存在的人,钱钟书先生说她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如果真要在现实里找这样一个人,那这个人只有杨绛先生可以媲美。
01 唐晓芙与方鸿渐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方鸿渐到苏文纨家造访,正好唐晓芙在表姐家,经由表姐介绍,认识了方鸿渐。唐晓芙二十岁左右,方鸿渐第一次见她,最让他惊喜的是,唐晓芙“头发没烫,眉毛不镊,口红也没有擦,似乎安心遵守天生的限止,不要弥补造化的缺陷。总而言之,唐小姐是摩登文明社会里那桩罕物——一个真正的女孩子”。
方鸿渐留洋在外,看的都是金发碧眼的洋小姐,浓妆淡抹, 回国的船上,第一次见到苏文纨也是上了妆的女子:“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更不用说鲍小姐外国人的打扮“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已是装模做样的早熟女人。所以方鸿渐看到唐晓芙有两个浅酒涡妩媚端正的圆脸,“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唐晓芙天生丽质,不需要过于艳丽的打扮,有着一张“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自然含笑的脸,又是二十出头,在读大学,正值青春年少,还没谈过恋爱,心思单纯,可不就是男人眼里的”初恋女神“嘛。
苏文纨是自持骄傲的,身世好,自身又是博士,受了洋教育,所以总觉得高人一等,总想着方鸿渐去追求她,拿着赵辛楣做挡箭牌,方鸿渐觉得苏文纨有一种“高贵的气质,只敢远远的仰慕”,男人断不会去追让自己仰视的女人。倒是唐晓芙,话里总是处处维护着方鸿渐,让方鸿渐觉得不那么难堪,比起苏文纨,唐晓芙真实而可爱,率真、美丽又活泼,自然让方鸿渐心动不已。
02 杨绛先生与钱钟书先生杨绛先生曾说钱钟书先生偏爱唐晓芙,方鸿渐是世俗的,所以钱钟书先生觉得他配不上她,所以没安排他们结合,只把孙柔嘉配给了方鸿渐。方鸿渐给唐晓芙写信,但唐晓芙不怎么回信,这点影射了杨绛先生。钱钟书先生婚前给杨绛先生写信,“一心向学”的她总是不爱回信,钱钟书先生心生怨意:“别后经时无识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婚后,他念念不忘这一段,写《围城》时,把自己最喜欢的唐晓芙写成也是一个不爱回信的人。
杨绛先生具有南方女孩的轻灵秀美,也有北方女孩的雍容大气,是个文采出众的大家闺秀,是清华的“一枝花”,引来不少的爱慕者。当时追求她的人多达70余人,后来被朋友开玩笑,谑称杨绛为七十二煞。钱钟书先生第一次见到杨绛先生,这样形容她:“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环境艺术学会理事叶廷芳先生也这样形容杨绛先生:“一句话总结,就是世纪的奇女子——比她岁数大的也还有,但像她这么好的,真是见不到!”可见,杨绛先生比唐晓芙还要优秀。
《围城》里的唐晓芙,是方鸿渐心中的一朵“红玫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耶,最终有缘无份,不能结成姻缘;杨绛先生是钱钟书先生“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两人笙磬同谐,相濡以沫,陪伴一生。
03 结束语人生没有十全十美,但情人眼里出西施,唐晓芙也有自身的缺点,她只是方鸿渐眼里的“西施”。只要你用心发现,现实中你会找到你眼里的“唐晓芙”。
ff
唐晓芙按星座来说,是个水瓶女——机灵,自我(自私),目的性强。不缺男朋友,个个玩暧昧;心机一大把,时时让人追。正如方鸿渐悟出的:“这孩子人虽小,本领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
samivysky
唐晓芙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新鲜得使人忘了口渴又觉得嘴馋”男人们恨不得化成唐小姐的牙刷。对唐小姐的描绘,民国有一个真实的足堪匹配的肖像,她是——林徽因。林徽因有一张短发含羞的肖像,小酒窝,露白齿,大家闺秀似的娴静与浅笑,仿佛就是唐晓芙的化身。这是题外话。
方鸿渐初见唐小姐,立即感觉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完美女孩,于是“立刻想在她心里造个好印象”。什么鲍小姐苏小姐,现在有了唐小姐,她们仿佛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丝痕迹”。
苏小姐为了阻止方鸿渐对唐小姐的追求,苦心孤诣,做了很大的狡猾的努力。她巧妙地设计,试图化解方鸿渐和唐小姐的约会。在方鸿渐约请苏唐两人吃饭的时候,她借口身体不适,爽约了,同时曲尽办法,阻止唐小姐赴宴。她没想到方唐之间,阴差阳错,反倒成就了初次约会。唐小姐原本对方鸿渐谈不上有多好的印象,在表姐的干预下,竟激发一种逆反的冲动,意外地给了方鸿渐机会。
方鸿渐一意孤行,一头扎进了对唐晓芙的痴恋之中。
但是这个女孩并不简单!却是一个交际明星,根本就看不上方鸿渐,一切都是方鸿渐自作多情罢了。
“这孩子人虽小,本领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鸿渐脸上遮不住的失望看得苏小姐心里酸溜溜的----“你别以为她天真,她才是满肚子鬼主意呢!我总以为刚进大学就谈恋爱的女孩子,不会有什么前途。你想,跟男孩子混在一起,搅得昏天黑地,哪有工夫念书。”
唐小姐回到家,她父母都打趣她说:“交际明星回来了!”
“我知道我很大胆冒昧。你表姐说你朋友很多,我不配高攀,可是很想在你的朋友里凑个数目。”
“我没有什么朋友,表姐在胡说----她跟你怎么说呀?”
“她并没讲什么,只讲你善于交际,认识不少人。”
“这太怪了,我才是部见世面的乡下女孩子呢。”
以前看书时,本以为她是一个纯朴善良又聪明伶俐的女孩子,与方鸿渐是天作之合。她拒绝男主方鸿渐之后,还为唐晓芙感到惋惜,那时以为嫁给男主是多幸福的事。
许多人之后才知道,男主方鸿渐根本就是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唐晓芙若是跟了方鸿渐,也会如孙柔嘉一般下场。
但是唐晓芙就是唐晓芙,根本就看不上方鸿渐,和一个大叔谈谈恋爱可以,若是结婚,根本不会考虑。
而且她应该是交际明星,手中有大把的追求者。属于爱玩会玩的那种上海小资,又怎么会把方鸿渐这种过气大叔放在心上。
super_能
钱钟书《围城》中的唐晓芙在现实中存在吗?
当然是存在的。
唐晓芙是个“二十岁左右的娇小女孩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窝”,“新鲜得使人忘了口渴又觉得嘴馋”。
哪一个正当花季的少女不是这个样子呢?
小说写得好,会让读者不自觉地代入主角的身份,用主角的眼光和态度去审视作品中的人和事。所以我们看到的唐晓芙,其实是方鸿渐眼中的唐晓芙,也是他魂牵梦绕的女子。这个少女很美,在方鸿渐的眼中,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便成了高不可攀的完美少女形象,再通过小说形式投射出来。
小说是高于生活的虚构作品,人们惊叹于唐晓芙的完美,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这么美,这么机灵,这么可爱的少女是在现实一定中不存在的。
其实,这只是你被方鸿渐、被钱钟书欺骗了罢了。
唐晓芙未必有你眼中那么好,生活中的爱人也许比她更娇俏。
方鸿渐被爱情蒙蔽了眼睛,顺带蒙蔽了我们这些代入他视角的眼睛。
钱钟书是不会让他俩在一起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把唐晓芙写得如此完美——注意,只是写得完美,不代表就真的完美。何况钱老是什么人物,其实他也是提醒了方鸿渐的,只是这个主角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面对活泼可爱的美丽少女,统统被猪油蒙了心。
方鸿渐自己不也渐渐清楚:“这孩子人虽小,本领大得很,她抓一把男朋友在手里玩弄着呢!”但是又如何?因为注定得不到她,就不会像孙柔嘉一样在婚后有了恍然大悟的了解,人本来就是多方面的,孙柔嘉和唐晓芙有什么区别?
本质上并没有。
你得不到的,就是唐晓芙。
你得到的,就是孙柔嘉。
这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恋爱过程,是夫妻之间的真正相互了解、理解过程。
也正是贾宝玉所说的:“少女都清澈可爱,一旦嫁了人,就变成浑浊不堪的老妈子!”(不记得原话,大致如此)
你身边的人,年少的时候笑起来,也许更胜唐晓芙,变成了孙柔嘉,可能正是因为你的不堪呢?
要学会发现美,为什么有些人的日子清淡,却如诗如画?为什么有些人锦衣玉食,却面目可憎?
从自己的内心开始调理。不辜负任何一个孙柔嘉,自然就得到了唐晓芙了。
嗯,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男人专情于十八岁少女的原因吧。只看到描绘出来的美,而不愿意去发现、保持这种美。
以上是瞎扯,现实中某个方面的唐晓芙是必然存在的,但是她的其他方面也未必可爱。
看来这瞎扯最大的功用还是在于安慰自己,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