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天门冬

  《尔雅》曰:蔷蘼,{艹舋}(音门。)冬也。(郭璞症曰:今门冬也,一名满冬。)

  《山海经》曰:{艹舋}谷之山,草多{艹舋}冬。

  《列仙传》曰:赤须子,丰人,好食天门冬,齿落更生。

  《神仙传》曰:甘始者,太原人,服天门冬,在人间三百馀年。

  《博物志》曰:天门冬,茎间有刺,而叶滑者,曰荮休,一名颠棘。根以浣缣,素白,越人名为浣草,似天门冬而非也。凡服此,先试浣衣如法者,便非天门冬。

  《抱朴子》曰:杜子服天门冬,御十八妾,有子百四十人,日行三百里。

  又《内篇》曰:天门冬,或名地门冬。

  ○麦门冬

  《潜夫论》曰:夫理世不得真贤,譬犹治疾不得真药也。治疾当登摅门冬,及得蒸横麦。已不识真,合而饮之,疾以浸剧,而不知为人所欺也。

  《游名山志》曰:泉山竹际及金州,多麦门冬。

  盛弘之《荆州记》曰:鱼复县岩崖内,生麦门冬。

  《广州记》曰:鄣平县遍饶麦门冬。

  《建康记》曰:建康出麦门冬。

  《本草经》曰:麦门冬,味甘平。生川谷。治心腹结气、伤中、胃脉绝。久服轻身,不饥不老。生函谷山。

  《吴氏本草》曰:麦门冬,一名羊韭,秦一名乌韭,楚一名马韭,越一名羊韭,齐一名爱韭。一名禹韭,一名爨祸狞谞,一名忍冬,一名忍陵,一名不世药,一名禹馀粮,一名仆垒,一名随脂。神农、歧伯甘平,黄帝、桐君、雷够允,无毒,李氏甘,小温,扁鹊无毒。生谷中肥地,叶如韭,肥泽,丛生。彩无时。实青黄。

  ○术

  《尔雅》曰:术,山蓟。(《本草》云:术,一名山蓟。今术似蓟而生山中。)

  《山海经》曰:女几之山,其草多术。

  《列仙传》曰:涓子好饵木,接食其精三百年。

  《神仙传》曰:陈子皇得饵术要方,服之,得仙去霍山。其妻姜氏疾病,念其婿采术之法,服之,病自愈。至三百七十岁,登山取术,重檐而归,不息不极,颜色气力如二十时。

  《抱朴子·内篇》曰:南阳文氏,其先祖,汉末大乱,饥困欲死,遇人教之食术,云遂不饥。数十年,乃来还乡里,颜苫渣少,气力转胜。故术,一名山精。

  《神药经》曰:必欲长生,当服山精。

  ○伏苓

  《广雅》曰:伏神,伏苓也。

  《史记·龟策传》曰:伏苓,在兔丝之下,状似飞鸟之形。新雨已,天清静无风,以夜烧兔丝,去之,即篝烛此地,(徐广曰:{昬骞}笼也。盖然祸狞蘘笼罩其上也。篝音沟。)火灭,即记其处。明即掘取,入地四尺至七尺得矣。伏苓者,千岁松脂,食之不世。

  《齐书》曰:陶弘景,永明中上表辞禄。许之,赐以东帛,敕所在月给伏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

  《淮南子》曰:下有伏苓,上有兔丝。(伏苓,千岁松脂也。菟丝生其上,而无根,一名女罗也。)

  《抱朴子·内篇》曰:任子季,服伏苓十八年,仙人玉女往从之,面体如玉泽。

  《范子计然》曰:伏苓,出嵩高三辅。

  《神异经记》曰:西北荒,有人饮甘露,食伏苓。

  《典论》曰:颍川郄俭,能辟穀,饵伏苓。初,俭至市,伏苓价暴贵数倍。

  《典术》曰:伏苓者,松脂入地,千岁为伏苓。望松树赤者,下有之。

  《神仙传》曰:秀眉公饵伏苓,得仙。

  又曰:皇初起,以弟初平得道,乃弃妻子,留就初平,共服松柏伏苓。至五万日,能坐在立亡,行日中无影,有童子之色。及俱还乡里,亲戚死亡略尽,乃复俱去。临去,以方教南伯,遂易姓为赤。初起,字鲁班。初平,为赤松子。其后服此药得仙者,数十人。

  《列仙传》曰:犊子者,邺人也。少在黑山上彩松子、伏苓,饵而服之,且数百年。时殖时老,时好时丑,时人乃知仙人也。

  《广志》曰:伏神,松汁所作,胜伏苓。或曰:松根,伏苓贯着之。生朱提濮阳县。

  《博物志》曰:仙传云:松柏入地中,千年化为伏苓。伏苓千年化为虎魄,一名江珠。今太山出伏苓,而无虎魄江珠。益州永昌郡出虎魄,而无伏苓。或云蜂烧巢所作,未详二说。

  《嵩高山记》曰:取松柏伏苓二斤,醇酒渍之,和以白蜜,日三服,乃通灵。

  《名山略记》曰:郁州山,出伏苓。

  《吴氏本草》曰:伏苓通神,桐君甘,雷公、扁鹊甘,无毒。或生益州,大松根下,入地三丈一尺。二月、七月彩。

  《本草经》曰:伏苓,一名伏神。味甘平。生山谷。治胸胁、山气、忧患、悸惊。生太山。

  ○猪苓

  《庄子》曰:豕橐,药也。(司马彪注曰:豕橐,一名苓根,似猪豕。治渴。)

  《本草经》曰:猪零,一名假猪矢,味甘平。生山谷。治痎疟,解毒、虫蛊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能不老。生衡山。

  《吴氏本草》曰:猪零,神农甘,雷公苦,无毒。如伏苓。或生宛句。八月彩。

  ○卷柏

  《建康记》曰:建康出卷柏。

  《范子计然》曰:卷柏出三辅。

  《本草经》曰:卷柏,一名万岁。味辛温。生山谷。治五藏邪气。

  《吴氏本草》曰:卷柏,一名豹足,一名求股,一名万岁,一名神投时。神农甘平,桐君、雷够允。生山谷。

  郑氏《婚礼谒文》曰:卷柏药草,附生山颠。氢鱍成性,终无自伸。

  ○甘草

  《本草经》曰:甘草,一名美草,一名蜜甘。

  ○厚朴

  《广雅》曰:重皮,厚朴也。

  《范子计然》曰:厚朴,出弘农。

  《本草经》曰:厚朴,味苦温。生山谷。治中风、伤寒、热血、痹、死肌,去虫。生文山。

  《吴氏本草》曰:厚朴,一名厚皮。神农、歧伯、雷公苦,无毒,李氏小温。生交址。

  ○黄精

  《广雅》曰:黄精,龙衔也。

  又曰:黄精,叶似小黄也。

  《抱朴子》曰:黄精,一名菟竹,一名鸡格,一名岳珠。服其花,胜其实。花,生十斛,乾之,则可得五六升。服之十年,乃可得益。

  《列仙传》曰:修羊公,魏人也,止华阴山石室中。中有悬石塌,卧其上,塌尽穿陷。略不食时,取黄精服之。

  《神仙传》曰:王烈,字长能,邯郸人也,常服黄精。

  又曰:白菟公,服黄精而得仙。

  《永嘉记》曰:黄精,出松阳永宁县。

  《游名山志》曰:名室药多黄精。

  《博物志》曰:黄帝问天姥曰:"天地所生,岂有食之令人不世者乎?"姥曰:"太阳草,名黄精,饵食之,可以长生。"

  ○胡麻

  《广雅》曰:狗虱、钜胜、藤弘,胡麻也。

  《孝经援神契》曰:钜胜延年。(宋均注曰:世以钜胜为枸杞子。)

  《晋书·安帝记》曰:殷仲堪在荆州,以胡麻为廪。

  《广志》曰:胡麻,一名方茎,服之不老,奈风湿。其叶名青襄也。

  《淮南子》曰:汾水濛浊,而宜胡麻。

  《列仙传》曰:关令尹喜,与老子俱之流沙西,服钜胜实,莫知所终。

  《鲁女生别传》曰:女生,长乐人也,少好道。初服饵胡麻,及术,绝穀八十馀年。更少壮,色如桃华,一日能行三百里,走及獐鹿。

  《抱朴子》曰:胡麻,好者一石,蒸之如炊,须暴乾,复蒸九次,细筛,白蜜丸如鸡子。日二枚,一年面色美,身体滑,二年白发黑,三年齿落更生,四年入水不濡,五年入火不焦,六年走及奔马。或蜜水和,作饼如糖状,炙食一饼。

  《抱朴子·内篇》曰:胡麻,服饵不老,耐风湿。

  《吴氏本草》曰:胡麻,一名方金,一明宸虱。神农、雷够允平,无毒,立秋彩。青襄,一名蔓。神农苦,雷够允。

  《本草经》曰:胡麻,一名巨胜。味甘平。生川泽。治伤中虚羸,补五藏,益气。久服,轻身不老。生上党。

  崔实《四民月令》曰:二月可种胡麻,谓之上时也。

  ○当归

  《尔雅》曰:薜,山靳。(《广雅》曰:山芹,当归,今似芹而粗大者。靳音巨申切。)

  《吴志》曰:曹公闻太史慈名,遗书以箧封之。发看,无所道,但贮当归。

  《魏氏春秋同异》曰:姜维得母书并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见当归。"蒲俺亲殉利如此。

  《范子计然》曰: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秦州记》曰:陇西襄武县有牛山,是出当归。

  《建康记》曰:建康出当归,不堪用。

  《广州记》曰:鄣平县出当归。

  《博物志》曰:《神农经》曰:"下药治病,谓大黄除实,当归止痛。"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剿汶别,相赠以芍药,何也?"答曰:"芍药,一名何离。故将别,赠以芍药。犹相招,则赠以蘼芜,蘼芜一名当归也。"

  《本草经》曰:当归,一名子归。味甘温。生川谷。主治逆止、气温、疟寒热。生陇西。

  《吴氏本草》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歧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寒。或生羌胡地。

  ○远志

  《尔雅》云:葽(鸟了切)绕,蕀{艹冤}。(今远志也。似麻黄,赤华叶,锐而黄,其上谓之小草。蕀{艹冤},音棘冤。)

  《抱朴子·内篇》曰:陵阳仲,服远志二十年,有子三十七人,坐在立亡。

  《世说》曰:谢袒缘始有东山掷昃,后命属掾,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於时人有致桓公药草者,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杆药又名小草,何以物有二称?"谢未即答。尔时郝隆在坐,谢因曰:"郝参军多知识,试复通看。"郝应声曰:"葛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於是谢公殊有愧色,桓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通乃不恶,亦甚有会。"

  《本草经》曰:远志,一名棘菀,一名要绕。久服,轻身不忘。叶名小草,生太山及宛句。

  ○细辛

  《山海经》曰:浮戏之山东有蛇谷,上多少辛。

  《管子》曰:五沃之土,群药生少辛。

  《范子计然》曰:细辛,出华阴,色白者善。

  《名山志》曰:松阳之山,草多细辛。

  《永嘉记》曰:细辛出松阳。

  《本草经》曰:细辛,一名少辛。味温。生山谷。治咳逆,明目,通利九窍。久服轻身。生华阴。

  《吴氏本草》曰:细辛,一名少辛,一名细辛。神农、黄帝、雷公、桐君辛,小温,歧伯无毒,李氏小寒。如葵叶,赤色,一根一叶相连。二月、八月彩根。

  ○续断

  《范子计然》曰:续断出三辅。

  《广州记》曰:鄣平县出续断。

  《本草经》曰:续断,一名龙豆。味苦,微温。生山谷。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伤、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崩中,漏血。久服益力。生常山。

  《吴氏本草》曰:龙刍,一名龙多,一名龙须,一名续断,一名龙木,一名草毒,一名龙华,一名悬菟。神农、李氏小寒,雷公、黄帝苦,无毒,扁鹊辛,无毒。生梁州。七月七日彩。

  《范注方》曰:续断即是马{艹许},与水{艹许}菜相似,但大於水{艹许}耳。叶似旁翁菜叶,但小厚,两边有刺,刺人。其花紫色。

  ○肉苁蓉

  《本草经》曰:肉苁蓉,味甘微温。生山谷。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养五藏,强阴,益精气,多子,妇人症瘕。久服轻身。生河西。

  《吴氏本草》曰:肉苁蓉,一名草苁蓉。神农、黄帝咸,雷公酸,李氏小温。生河东山阴地,长三四寸,丛生,或代郡雁门。二月、八月彩,阴乾用之。

  ○藷藇

  《山海经》曰:升山,草多藷藇。(上诸、述狞啯音,下余、预二音。)

  《湘中记》曰:永和初,有彩药衡山者,道迷粮尽。过岩下,见一老公,与四五年少对坐执书。告以饥,与之食物,如署豫。指教所去。五六日至家,而不腹饥。

  《范子计然》曰:藷藇,本出三辅,白色者善。

  《本草经》曰:署豫,一名山芋,味甘温。生山谷。治伤中虚羸,补中,益气力,长肌肉,除邪气寒热。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饥,延年。生嵩高。

  《吴氏本草》曰:薯豫,一名藷署,秦、楚名玉延,齐、鲁名山芋,郑、赵名山羊,一名玉延,一名修脆,一名儿草。神农甘,小温,桐君、雷够允,无毒。或生临朐锺山。始生赤茎细蔓,五月华白,七月实青黄,八月熟落,根中白、皮黄,类芋。二月、三月、八月彩根。恶甘遂。

  曹毗《杜兰香传》曰:兰香降张硕,与三署预实,曰:"食此可以辟雾露。"硕食二,怀一,欲以归。香曰:"可自食,不得持去。"

  《异苑》曰:署预,一名山羊。根既入药,又复可食。若掘取,默默则获,唱名者不可得。

  ○地黄

  《尔雅》曰:芐,(音户。)地黄。(郭璞症曰:一名地髓,江东呼芐也。)

  《抱朴子》曰:楚文子,服地黄八年,视有光,手止车弩。

  《本草经》曰:地黄,一名地髓。治伤中,长肌肉。生咸阳。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