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魏武宣卞皇后

  《魏志》曰:武宣卞皇后,琅琊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於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及董卓为乱,太祖微服东出避难。袁术传太祖凶问,时太祖左右在洛者皆归,后止之曰:"曹君吉凶未定,未可知,今日还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正使祸至,共死何若!"遂从后言。太祖闻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废,遂以后为继室。诸子无母者,太祖皆命后养之。文帝为太子,左右长御贺后曰:"将军拜太子,天下莫不忻喜,后当倾府藏赏赐。"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为嗣,我但当以免无教导之过,为幸甚耳,亦何当赐遗乎!"长御还,以语太祖,太祖悦曰:"怒不变容,喜不改节,是最为难。"二十四年,拜为王皇后。文帝践祚,尊曰太后,称永寿宫。

  《魏书》曰:后以汉延熹三年生齐郡白亭,有黄气满室移日。父敬侯怪之,以问卜者王旦,旦曰:"此吉祥也。"为太后,见外亲,不假以颜色,常言"居处当务节俭,不当妄赏赐,念自勉也。"帝为太后弟秉起第,第成,太后幸弟请诸家外亲,设下厨,无异膳。太后左右,菜食粟饭,无鱼肉。其俭如此。

  ○文甄皇后

  《魏志》曰:文甄皇后,中山无极人,明帝母。父逸,上蔡令。后三岁失父。后天下兵乱,加以饥馑,百姓皆卖金银珠玉宝物,时后家大有储穀,颇以买之。后年十馀岁,白母曰:"世今乱,多买宝物,匹夫无罪,怀璧为罪。又左右皆饥乏,不如以穀赈给亲族邻里,广为恩惠也。"举家称善,即从后言。建安中,袁绍为中子熙纳后。冀州平,文帝纳后於邺,有宠,生明帝。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意,有怨言。帝大怒,遣使赐死,葬於邺。明帝即位,有司奏请追谥,又别立寝庙。太和元年,追封谥曰敬侯;適孙像袭爵。初营宗庙,掘地得玉玺,方一寸九分,其文曰"天子羡思慈亲",明帝为之改容,以太牢告庙。又尝梦见后,於是舅氏亲疏高下,叙用各有差,赏赐累巨万。

  《魏书》曰:甄后每寝寐,家中仿佛见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相工刘良相后曰:"此女贵乃不可言。"后自少至长,不好戏弄。年八岁,外有立骑戏马者,家人诸姊皆上阁观之,后独不行。年九岁,喜书,视字辄识,数用诸兄笔砚,兄谓后言:"汝当作女博士耶?"后答言:"闻古者贤女,未有不览前世成败,以为己诫。不知书,何由见之?"及为皇后,宠愈隆而弥挹。每因闲宴,常言:"昔黄帝子孙蕃育,盖由妾媵众多,获斯。愿广求淑媛,以丰继嗣。"帝心喜焉。

  ○文郭皇后

  《魏志》曰: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祖世长吏。后少而父永奇之,曰:"此乃吾女中王也。"遂以女王为字。早失二亲,丧乱流离,没在铜鞮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得入东宫。后有智数,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太子即王位,后为夫人,及践祚,为贵嫔。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遂立为后。黄初五年,帝东征,后留许昌永始台。时霖雨百馀日,城楼多坏,有司奏请移止,后曰:"昔楚昭王出游,贞姜留渐台,江水至,使者迎而无符,不去,卒没。今帝在远,吾幸未有是患,而便移止,奈何?"明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永安宫。

  ○明帝毛皇后

  《魏志》曰:明帝悼毛皇后,河内人。以选入东宫,明帝时为平原王,进御有宠,出入与同辇。及即位,为皇后。初,明帝为王,始纳河内虞氏为妃,帝即位,虞氏不得立,卞太后慰勉焉。虞氏曰:"曹氏好立贱,未有能以义举者也。"后父嘉本典车工,卒暴富贵,举动甚蚩骇,语辄自称侯身,人以为笑。帝之幸郭皇后也,后爱宠日衰。景初元年,帝游后园,召才人以上宴乐,左右:"宜延皇后。"帝不许。乃禁左右,使不得宣。后知之,明日,帝见后,后曰:"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帝以左右泄之,所杀十馀人。赐后死,然犹加谥,葬愍陵。

  ○明帝郭皇后

  《魏志》曰:明帝郭皇后,西平人。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部反叛,遂没入宫。明帝即位,甚见爱幸,拜为夫人。帝疾困,遂立为皇后。齐王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称永宁宫。值三主幼弱,宰辅亲政,与夺大事,皆先启太后,然后施行。毌丘俭、锺会等假其命,以为乱焉。景元四年,崩。

  ○晋宣穆张皇后

  《晋书》曰:宣穆皇后张氏,讳春华,高祖同郡人也。母河内山氏,司徒涛之从祖姑也。后少有德行智识。初,高祖辞仕,以风痹不能起,居曝书,遇雨,自起收书。家惟一婢见之,后惧言语泄漏,乃手杀之,而自执爨焉。帝由是重之。其后柏夫人有宠,后罕得进见。帝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魏正始八年,崩。武帝受禅,追尊为太后。

  ○景怀夏侯皇后

  《晋书》曰:景怀夏侯皇后,沛国谯人也。父尚,魏征南大将军。母曹氏,魏德阳乡主。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预筹画。魏世,皇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三年,以鸩崩。武帝登祚,始加号谥。

  ○文明王皇后

  王隐《晋书》曰:文明皇后,王肃女。秉德清贞,体行纯和。八岁,诵《诗》、《论》,特精丧服;苟有文义,过目则识。祖司徒朗异之曰:"兴吾家者,必此女矣,惜不为男。"每居大丧,常身不胜衣。时锺会见任,言於文帝曰:"会好为事端,宠过必弊。"太始元年,尊曰皇后,宫曰崇礼。自即尊位,眷恋素业,忽弃华丽。四年,薨。

  《晋书》曰:后讳元姬,年十二,祖朗薨,后哀戚哭泣,发於自然,其父益加敬异。既笄,归於文帝,生武帝。

  ○武元杨皇后

  《晋书》曰:杨元后,父炳。言后相贵,故文帝为武帝娶之。生惠帝。武帝疑惠帝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帝采诸葛冲等五十人女入殿,呈露面常衣,令后选取。后不取端正,唯取长白。时卞藩女有美色,帝举扇鄣面,语后曰:"藩女可"。后曰:"藩三世皇后,不宜枉以卑位。"其中者以绛纱系臂,遂取胡芳。芳啼哭,左右曰:"陛下闻声。"芳曰:"死且不畏,何畏陛下?"帝壮其言。父奋闻女中,亦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在九地之下,女在九天之上。"帝拜芳为贵嫔。元后疾甚,见上素敬胡夫人,恐立之,又虑太子不安。临终,枕帝膝曰:"从妹男涓有德色,不足,复娶异姓。"帝许之,崩於光明殿。

  ○武悼杨皇后

  《晋书后妃列传》曰:后讳芷,字季兰,小字男涓,武帝继室也,太傅杨骏女。咸宁二年,即后位。婉嬺(音翳),才色映椒房,宠礼尤隆。后无子。贾庶人为太子妃时,数以肆情忌嫉,失帝意,帝虑始终之事,欲废焉。后为妃陈请曰:"贾公有勋於王府,犹将数世宥之,况贾妃亲则其子。夫妒忌,亦妇人之常事,不足以一眚而忘大德。"帝纳焉。晏驾,尊曰皇太后。贾庶人五日一朝,后既丧所,夫常有戚容,庶人谓不悦在己,愈自嫌。及星辰有变,占於母家不利,殿中典兵中郎孟观等遂进劝庶人:"有先倡者有福,后废者受祸。"庶人遂陷诛后父骏三族及内外亲属,迁后於永宁宫。贾庶人寻讽百僚,奏太后废为庶人,母庞付廷尉行刑。诏初欲宥之,卒不可。事奏,太后截发稽颡称妾,以请母於贾庶人,而庞遂见刑。后不胜忧哀,崩於幽宫,春秋三十有四。谥曰武悼皇后。

  《晋后略》曰:贾后既杀杨庶人於金墉城,又信妖巫,谓人既死,必诉怨於先帝,乃覆而殡之,施诸厌劾符书药物以合瘗之。

  ○惠帝贾皇后

  王隐《晋书》曰:后讳南风,武帝谋太子婚,久不决,上欲取卫瓘女,元后欲娶贾充女,上曰:"卫女有五可,贾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端正长白;贾女种妒少子,丑而短黑。"郭槐多输宝物於后,遂娶南风。八年,将纳妃,帝知太子不慧,故试之。尽召东宫官属,作饮食,而密封诏,使太子决,停信待之。贾妃大惧,召人答诏草。给使张泓曰:"太子不学,而答引古义,必责草主,更益谴负,不如直以意答。"妃大喜,语泓:"便为我好答,得富贵,与汝共之,"泓素有小才,具草,令太子自写。武帝大喜。贾妃酷妒,手击数人,或以刀戟掷孕妾,子乃堕地。上大怒,治金墉城,将废之。赵粲、荀勖深救之,故得不废。洛阳尉部小吏忽有好物,尉疑为盗,召诘之。贾后疏亲欲求盗物,往听对辞。云"先行逢一老妪,说家有疾,师卜当得城南年少厌塞,渐相烦,寻重报。小吏从之,上车下帷,内着帘箱,中行十馀里,过六七门限,开帘,忽见楼阁好屋。问此何处,云天上,即以香汤见浴,好衣美食将入。见一妇人,年三十五六,短小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日,共宿,得此众物。"贾氏亲疏闻其形状,知是贾后,惭而去,尉亦解意。云时他人多杀之不出,唯此小吏,以爱得出。贾后诈有身,内槀物为产,遂取妹夫韩寿儿,托之谅闇所生,故弗显。贾庶人临废,遥唤帝曰:"陛下有妇,使人废之,亦行自废。"诏赐死。

  沈约《宋书》曰:齐王冏入废后,后惊曰:"卿何为来?"冏曰:"有诏收后。"后曰:"诏当从我出,何诏也?"又问曰:"谁起事?"冏曰:"梁、赵。"后叹曰:"系狗当系其颈,今反系其尾,何得不然!"

  《晋后略》曰:载贾后以帘车,出承明东掖东门,诣金墉城,食金屑而死。

  ○惠羊皇后

  臧氏《晋书》曰:惠羊皇后,讳献容,太山南城人也。父玄之,字弘猷。永康元年,立为皇后。将入宫中,衣中有火。永兴元年,河间王颙使将张方废后於金墉城。七月,陈旿等唱伐成都王,复后位。八月,张方又废后。十一月,张方逼迁大驾幸长安,留台复后位。永兴二年,张方又废后。河间王颙矫诏赐后死,刘暾(他昆切。)等上表,后得免。帝还洛,迎复后位。后洛阳令何乔又废后。怀帝即位,尊后为惠皇后,居弘训宫。洛阳败,没於刘曜。曜僣位,以为皇后。因问曰:"朕何如司马家儿?"后曰:"胡可并焉?陛下开基之圣主,彼亡国之暗夫,有一妇一子及身三耳,不能庇之。贵为帝王,而妻子辱於凡庶之手。妾尔时实不思生,何图复有今日。妾生於高门,尝谓世间男子皆然。自奉巾栉已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曜甚爱宠之,生二子而死,伪谥献文皇后。

  ○谢夫人(附)

  《晋书》曰:谢夫人,名玖。本贫贱,父以屠羊为业。玖清惠贞正,而有淑姿,选入后庭,为才人。惠帝在东宫,将纳妃。武帝虑太子未知帷房之事,乃遣玖往东宫侍寝,由是得幸,有身。贾后忌之,求还西宫,遂生愍怀。乃立为太子,拜玖为淑媛。乃愍怀遇鸩,玖亦被害焉。永康初,诏改葬太子,因赠玖夫人印绶,葬显平陵。

  ○怀王太后

  臧氏《晋书》曰:怀王皇太后,讳姬。初入武帝宫,拜中才人,早崩。怀帝即位,追尊曰皇太后。

  ○梁皇后

  臧氏《晋书》曰:梁皇后,讳兰璧,安定人也。祖鸿季,仪同三司。父芬,司徒。后初为豫章王妃,怀帝即位,为皇后。永嘉中,没胡贼。

  ○元帝夏侯太妃

  《晋书》曰:夏侯太妃,名光姬,沛国谯人也。父庄,淮南太守。妃生自华宗,幼而明慧。琅耶武王为世子觐纳焉,生元帝。元帝立,称王妃。永嘉元年,薨於江左,葬琅耶。国初有谶云"铜马入海建业期",太妃小字铜环,而元帝中兴於江左矣。

  ○元敬虞皇后

  《晋书》:元敬虞皇后,讳孟母,济阳外黄人。父豫。元帝为琅耶王,纳后为妃,无子。永嘉六年,薨。大兴三年,册赠皇后玺绶,祔於太庙。

  《晋书》曰:豫章君荀氏,元帝宫人也。初有宠,生明帝及琅琊王伷,由是虞后所忌,渐见疏薄。明帝即位,封建安君,别立第宅。太宁元年,帝迎还台内,供奉隆厚。及成帝立,尊同於太后。咸康元年,薨。诏曰:"朕少遭悯凶,慈训无禀,抚育之勤,建安君之仁也。一旦薨殂,实思报复,永怀平昔,感痛哀摧。"其赠豫章郡君,别立庙於京都。

  ○明帝庾皇后

  《晋中兴书》曰:明穆皇后庾氏,讳文君,左将军琛第三女也。后少以珪璋特异,令仪淑美。故中宗为肃祖纳焉。初为世子妃,仁和有礼,深见敬重。后生显宗成皇帝,显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群臣奏:"天子幼冲,宜依汉和熹皇后故事。"后辞让数四,不得已遂临朝摄万机。苏峻作逆,王师败绩,后以忧逼,崩,时年三十三。

  ○成恭杜皇后

  《晋书》曰:成恭杜皇后,讳陵阳,镇南将军预之曾孙也。成帝以后奕世名德。咸康二年,备礼拜为后。后少有姿色,然长犹无齿,有来求婚者辄中止。及纳采之日,一夜齿尽生。七年三月,后崩,年二十一。在位六年,无子。先是,三吴女子相与簪白花,望之如素柰,传言天公织女死,为之著服,至是而后崩。

  ○康帝褚皇后

  《晋中兴书》曰:康献皇后褚氏,字苏子,太傅褒之女也。后聪明有器识,以名家女入为琅琊王妃,生孝宗穆皇帝。孝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泰元元年,太后诏曰:"皇帝婚冠礼备,遐迩宅心,宜当阳亲览,缉熙惟始。今归政事,率由旧典。"於是复称崇德太后。九年,崩於显阳殿。

  ○简文郑皇后

  《晋中兴书》曰:简文宣太后郑氏,讳阿春,荥阳人。先適田氏,生一男,夫又亡,后依於舅吴氏。中宗为丞相,敬后先崩,将纳吴氏女为夫人。后及吴氏女并游后园,有见之者言於中宗曰:"郑氏女虽嫠居,贤於吴氏远矣。"遂以德色纳为夫人,甚有宠。后虽贵幸,而恒有忧色,中宗问其故,对曰:"妾有妹,中者適长沙王褒,馀二妹未出,恐妹为人妾,无复求者。"中宗从容谓刘隗曰:"郑氏有二妹,卿可求佳对,使不失旧。"隗举其从子佣娶第三者,以小者適汉中李氏,皆得旧门。帝称尊号,后虽为夫人,诏太子及东海、武陵王皆母事之。帝崩,后称建平园夫人。咸和元年,薨。

  ○孝武李太后

  《晋书》曰:孝武李太后,讳陵容,本出微贱。始,简文帝为会稽王,有三子,废黜,早夭;其后,诸姬绝孕将十年。帝令卜者扈谦筮之,曰:"后房中有一女,当育二贵男,其一终盛晋室。"乃令善相者召诸爱妾而示之,皆云非其人,又悉以诸婢媵示焉。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既至,相者惊云:"此其人也。"帝以大计,召之侍寝。后数梦两龙枕膝,日月入怀,帝闻异而焉,遂生孝武帝。

  ○王皇后

  《晋中兴书》曰:孝武定皇后王氏,字法惠。宁康三年,中军将军桓冲、侍中臣康奏:"晋陵太守王蕴女天性柔顺,惠心塞渊,仪度既同,四业允备。且盛德之兆,美善先积。参议,可以配德乾元,恭承宗庙,贞进六宫,母仪天下。"故烈宗纳焉。后性嗜酒骄妒,帝深患之,乃召蕴於东堂,具说后过状,令加训诫。蕴免冠谢焉。后於是少自改饰。太元五年,崩。

  ○安帝陈太后

  《晋中兴书》曰:安德太后陈氏,松滋人也。讳归女。父广,以倡进,仕至平昌太守。后以美色能歌弹入宫,初为淑媛,生安、恭二帝。太元十五年,薨,赠夫人,追崇曰皇太后。

  ○恭帝褚皇后

  《晋书》曰:恭思褚皇后,讳灵媛,河南阳翟人,义兴太守爽之女也。后初为琅琊王妃。元熙元年,立为皇后,生海盐、富阳公主。及帝禅位於宋,降为零陵王妃。宋元嘉十三年,崩,祔葬冲平陵。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