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唐代李昉太平御览

  ○光武郭皇后

  《续汉书》曰:光武郭皇后,真定槁人也,安阳思侯昌女,曰圣通。世祖至真定,纳圣通,有宠。世祖即位,圣通为贵人。建武元年,生皇子强。二年,贵人立为皇后,强为太子。是后宠衰,数怀怨怼,废。二十八年,薨,葬北陵。

  ○光武阴皇后

  《续汉书》曰:光武光烈阴皇后,南阳新野人。名丽华,宣思哀侯陆女也。陆卒后,女年十九,兄识嫁与世祖,纳后於宛当成里。以后性宽仁,宜母天下,欲授以尊位。后辄退让,自陈不足以当。男为东海王。十七年,郭皇后废后,立为皇后。十九年,太子强废,东海王为太子。

  《东观汉记》曰:上微时过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遂纳后於宛。

  ○孝明马皇后

  《续汉书》曰:孝明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新息侯援之女。后年七岁,幹治家事,敕制僮御,出入授计,一以贯之。诸家莫如其母,不知其家事独后所为也。后闻之,咸惊异焉。母尝使善卜者相后,曰:"此女必当大贵,遂为帝王妃,然而少子。建武二十八年,年十三,以选入太子宫。接待同列,如承至尊,先人后己,发于至诚,由是见宠。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请立长秋宫,以帅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夫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登后位。身衣大帛,御者秃裙不缘。性不喜出入游观,未尝临御窗牖,又不好音乐。上时幸苑囿离宫,以故希从,辄诫言不宜晨起,因陈风邪雾露之诫,辞意甚备,上纳焉。诵《易经》,习《诗》,论《春秋》,略记大义;读《楚辞》尤善其赋颂,疾其浮华;听论辄摘其要。读《光武皇帝纪》至"有献千里马、宝剑者,上以马驾鼓车,剑赐骑士,手不持珠玉",后未尝不叹息也。时有楚狱,囚证相引,系者繁多。后虑其多滥,承间为上言之,上恻然感动。於是上夜起彷徨,思论所纳,非臣下所得闻。后志在克己奉上,不以私家奸朝廷。兄为虎贲中郎将,两弟黄门郎,迄永平之世不迁。明帝体不安,召黄门防奉参医药,夙夜勤劳。帝崩,后作《起居注》,省去防参医药事。章帝即位,后为皇太后,下诏告三辅二千石无得令马氏婚亲因权托属,奸乱吏治,犯者正法以闻。太后素自喜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车如流水马如龙,苍头衣绿褠直领,领袖正白,顾视旁御者,远不及也。亦不谴怒,但绝其岁用,冀以嘿止喧耳。於是亲戚被服如一,政教不严而从,以躬率先之故也。置织室蚕於濯龙中,数来往来观视,内以娱乐,外以先女功。太后崩,合葬显节陵。

  《东观汉记》曰:后长七尺二寸,青白色,方口美发,为四起大髻,但以发成尚有馀,绕髻三匝,复出诸发。眉不施黛,独左眉角小缺,补之如粟。后素谨慎小,感慨辄自责。如平生事舅姑时,新平主家御者失火,及北阁后殿。深以自过,起居不忻,至正月当上原陵,言"我守备不精,惭见原陵",不上。

  《陈思王画赞序》曰:昔明德马后美於色,厚於德,帝用嘉之。尝从观画虞舜见娥皇、女英,帝指之戏后曰:"恨不如此为妃。"又前见陶唐之象,后指尧曰:"嗟乎!群臣百僚,恨不戴君如是。"帝顾而笑。

  ○孝章母贾贵人

  《续汉书》曰:孝明贾贵人,南阳人,明德马后之姨女,孝章皇帝之母也。初选入后宫,为贵人,生章帝。马后无子,帝既生,而马后母养之。明帝谓马后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也,但患养之不勤,爱之不至耳。若能爱如己子,则孝敬亦如亲生矣。"於是马后待章帝过於所生,章帝感养育之恩,遂专名马氏为外家,故贾贵人家不蒙舅氏之宠。

  ○孝章窦皇后

  《续汉书》曰:孝章章德窦皇后,右扶风平陵人,窦勋之女。后生二岁,呼卜相工,见后皆言大贵。有容貌才能,母沘阳公主欲内之,帝闻后有才色,数以问诸家。建初二年,后与女弟随主入见长乐宫,进止得適,人事修备,奉事长乐宫,下至侍御贡献问遗,皆得其忻心。太后异之,亦可焉。入掖庭,见北宫章德殿。后性敏给,称誉日闻,太后亦缘意。明年,有司请立长秋宫,遂立为后,有宠,专固后宫。先是宋贵人生太子庆,梁贵人生和帝,后心忌害之,皆诬以挟邪媚道。后以忧卒。

  ○孝章梁皇后

  《续汉书》曰:孝章恭怀梁皇后,安定乌氏人也。父竦,建初中以女二人选入宫,有宠。其弟产孝和皇帝,窦后母养,欲隔绝梁氏。初,和帝生,竦兄弟不蒙忻喜,窃私相贺。语言漏泄,传闻,窦后恶之,遂作蜚语诬陷以恶。诏书传考竦,死汉阳狱,家属徙九真,二贵人以忧薨。永元九年,窦太后崩,竦长女嬺上书自陈,上遂见嬺,泣涕问讯,赏赐舍第财物。以二贵人葬有阙,改殡之於承光宫。小贵人尊号曰皇太后,与姊贵人合葬於西陵,上谥曰恭怀皇后,仪比敬园。追爵谥竦为褒亲愍侯,徵还竦家属。

  ○敬隐宋皇后

  《续汉书》曰:敬隐宋皇后,右扶风平陵人,当阳穆侯杨之女也。两女皆有才能令色,永平末,俱选入宫,配皇太子,皆宠。明帝崩,太子即位,是为章帝,姊妹并为贵人。建初三年,小贵人生皇子庆,二岁,立为皇太子,后窦后幸,废为清河王。至永元九年,窦后崩,清河王上书求上贵人冢,又为外祖母求诣洛阳治病,诏书听之。殇帝崩,清河王子立,是为安帝。邓太后崩,安帝追尊小贵人曰敬隐后。

  ○孝和阴皇后

  《续汉书》曰:孝和阴皇后,吴房侯纲之女也。后为人聪惠,有才能。永元四年,选入掖庭为贵人。以托先后近属,故有异宠,立为皇后。自和熹邓后入宫后,阴后宠衰,怨恨。后外母邓朱数出入后所,有言后与朱共挟蛊,赐后策,迁於祠宫。以忧死,葬临平亭部。

  ○孝和邓皇后

  《续汉书》曰:孝和和熹邓皇后,太傅高密侯禹之孙,平寿敬侯训之女也。训有五男三女,长骘,次京、悝、弘、阊;女燕,次绥,绥即后也,次容。燕蚤卒,有子女娥甫在襁褓。时后年十二,伤娥早孤,养视抚育,慈恩深至。后七岁读《论语》,十二通《诗》。诸兄读经辄难问微意,志在书传。母非之曰:"当习女工,以供衣服,今不是务,汝当举博士耶?"后重违母意,则缝绽极女工事,暮夜私买脂烛读经传,宗族内外皆号曰诸生。父训心异之。永元四年,呼相工苏太相后,大惊曰:"此成汤之骨法也,贵不可言。"七年中,复与诸家女俱选入宫。姿容窈窕,进退辞令,粲然有异,与众女殊。八年十一月己卯,后入掖庭为贵人,诸兄除郎中。后时年十六,德冠后宫。后性恭肃小心,承事阴氏,夙夜兢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下之。上深喜焉,遂有特宠。后自入宫,遂博览五经传记、图谶内事、风雨占候、《老子》、《孟子》、《礼记·月令》、《法言》,不观浮华申韩之书。上每欲官秩后诸兄弟,辄为推让。孝和世,骘裁虎贲中郎将,京、悝、弘、阊黄门郎。和帝未崩,数失皇子,皇子生,养於民间,群僚无知者。及和帝崩,是日仓卒,上下忧惶。后乃收敛皇子,皇子胜长,有微疾,殇帝生百馀日,后欲自养长,立为皇子。其夜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帝在襁褓,皇太后临朝。建元元年三月,太后崩。丙午,合葬顺陵。

  《东观汉记》曰:后年五岁,太夫人为剪发,夫人年老目冥,并中后额,虽痛忍不言,一额尽伤。左右怪而问之,后言:"夫人哀我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及为太后,时宫中亡大珠一筐,太后念欲下掖庭考问之,恐有无辜僵仆者,乃亲自临见宫人阅问,动察颜色,开示恩信,宫人即时首服。不加鞭棰,不敢隐情,宫人惊,咸称神明。

  ○曹大家(附)

  《后汉书》曰: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字惠班,一名姬,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及邓太后临朝,预闻政事。作《女诫》七篇。年七十馀,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者监护丧事。所著赋、颂、铭、诔、论、疏,凡十六篇,子妇丁氏为撰集之,又作《大家赞》焉。

  ○孝德左皇后

  《续汉书》曰:孝德左皇后,安帝母也。父仲躬,犍为武阳人。后兄圣伯,为妖言伏诛。父母同产皆没宫。后长掖庭,有令色,赐清河王。王大悦,特亲幸,自姬妾已下,莫能与比。六年,生男,为清河太子。卒,葬当利庭。延平元年,殇帝崩,清河太子为皇帝。尊清河孝王曰孝德皇帝,左姬孝德皇后。

  ○孝安阎皇后

  《续汉书》曰:孝安安思阎皇后,河南荥阳人,侍中长水校尉畅之女也。有才能令色,立为皇后。安帝崩,阎后为皇太后,与兄显定策禁中,立济北王少子北乡侯为皇帝,奉后,以其年少,欲久专政。於是,太后摄政。永建元年,崩,谥安思后,合葬恭陵。

  ○孝安李皇后

  《续汉书》曰:孝安恭愍李皇后,以宫人侍上,见幸,生顺帝。为阎后所妒,见鸩物故,瘗葬城北。帝即位,左右以闻,更以礼殡。永元二年,葬北陵,谥曰愍皇后。

  ○孝顺梁皇后

  《续汉书》曰:梁皇后,大将军商女。后生,有光景之祥。及长,聪睿,仰承兄姊,俯接弟妹,恩情周悉;既有女功之巧,尤好史书学问之事,九岁能诵《孝经》、《论语》,遂治《韩诗》,大义略举;女传列图,常在左右。宗族中外,咸敬异焉。选入掖庭,相工茅通见之,大惊曰:"此所谓日角偃月,相之极贵,臣所未尝见。"於是以为贵人,恩宠日崇。乃白上曰:"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盖诗人《螽斯》之福,则百斯男之祚,所由兴也。愿陛下思天行之普逮,均贯鱼之次序,使小妾得免罪谤之累。"於是上愈善之,益亲顾焉。阳嘉元年,立为皇后。冲帝在襁褓,太后摄政。和平元年,崩,群臣奏谥曰顺烈皇后,合葬宪陵。

  ○孝冲母虞贵人

  《续汉书》曰:孝顺虞大家,孝冲皇帝母也。遭冲、质仍夭,政在梁氏,故与质帝母俱抑而无号。嘉平四年,小黄门赵祐、议郎毕正上言:"孝冲皇帝母虞大家,质皇帝母渤海陈夫人,皆诞生圣帝,未有称号。今遭盛明,当以母氏序载外戚。朝廷之恩,臣子极贱,尚有追赠,况二母见存,而徒曰大家、夫人,非所示后进,母以子贵之义。"上感其言,即日拜大家为贵人,使中常侍持节就园授印绶。

  ○孝质母陈妃

  《续汉书》曰:乐安陈夫人,孝质皇帝母也。家本魏郡,少以伎入孝王宫,得幸,生质帝。梁冀欲专国权,令帝母不得至京都;又帝短祚,是以外家无他宠。灵帝拜夫人为孝王妃。

  ○孝崇郾皇后

  《续汉书》曰:蠡吾博园郾贵人者,桓皇帝母也。上年十四,袭父蠡吾侯翼爵。即帝位,追尊父为崇皇,陵曰博陵,郾夫人为崇园贵人。和平元年,有司上言为孝崇皇后,即授印绶,宫曰永乐。

  ○孝桓梁皇后

  《续汉书》曰:孝桓懿献皇后,顺烈后之女弟也,字女莹。上始即位,备礼仪纳彩,案旧令聘后,纳彩乘马束帛如孝惠、孝平故事,聘后黄金二万斤。永初四年,立为皇后。时太后秉政,皇后擅宠后宫。太后崩后,后恩稍衰。后宫妊孕,若产皇子,后辄随嫉害,少有得全育者。然终身亦无子,后见御转希。至延熹二年,以忧恚崩,葬懿陵。

  ○孝桓邓皇后

  《续汉书》曰:孝桓邓皇后,字猛女。母宣本微,初適郎中邓香,生后。后適梁纪,故后冒姓梁氏。上诛后兄冀等,立猛为皇后,恶梁姓之同,改姓亳氏,复姓邓氏。后恃尊骄忌,与上所幸郭贵人更相谮,乃废之。凡立七年,以忧死,葬於北邙。

  ○孝桓窦皇后

  《续汉书》曰:孝桓窦皇后,章女帝窦德皇后之族孙,大将军武之女也。孝灵皇帝尊皇后为皇太后,临朝。武以宦者放纵日久,谋悉诛除,废其宦。上欲获忠节,下副论者。数入禁中,进白太后。太后以为"此皆天所生,汉兴以来,世世用事,国典常故,何可废耶?但当诛恶耳。"中常侍管霸颇闻其语,结谋诛武。武自杀,太后归长乐宫。嘉平元年六月,崩,合葬宣陵。

  ○孝仁董皇后

  《续汉书》曰:河间慎园董贵人,孝灵皇帝母也。灵帝即皇帝位,追尊父长为孝仁皇帝,陵曰慎陵;董太夫人曰慎园贵人。及窦太后归政,还长乐宫,迎贵人到京都,奉玺绶,上尊号为孝仁皇后,称永乐宫。窦太后崩后,永乐后数至前省,与上相见,与於政事。中平六年,上弃天下。永乐后兄子重为骠骑将军,何太后临朝,重与太后兄大将军进权势相害。后每欲参与政事,太后辄相禁塞,后愤恚,嗔骂曰:"汝欲怙大将军耶?敕骠骑斩大将军头来。"何太后以告进,进收重,免官爵。重自杀,后忧怖,病还河间。崩,合葬慎陵。

  ○孝灵宋皇后

  《续汉书》曰:孝灵宋后,敬隐宋贵人之从孙,执金吾酆之女。无宠,而又当正位。后宫幸姬众共谮恶,诬以祝诅。上信之,遂策收玺绶。后自致暴室狱,以忧死,父兄弟皆被诛。诸常侍、小黄门在省闼者,皆怜宋氏无辜,共合钱收葬后及酆父子於门亭宋氏旧茔。

  ○孝灵何皇后

  《续汉书》曰:孝灵灵思何皇后,南阳宛人也。以良家子选入掖庭,见幸妊身,就馆生男,为贵人。父真前卒,召贵人同父兄何进为郎中。灵帝崩,何皇后子辩立为皇帝,后为皇太后,进为录尚书。袁绍谋诛废中宫,进以绍计白太后,后不听,以为:"中官统领禁省,自古及今,汉家故事,不可废也。且先帝新弃天下,奈何令我楚楚与士人共事乎?"及董卓屯显阳,议以为太后迫永乐后,令崩,逆妇姑之节,迁太后於桐宫。太后暴崩,群臣奏谥曰灵思皇后,合葬文昭陵。

  ○孝灵王皇后

  《续汉书》曰:孝灵灵怀王皇后,孝献帝母,王章女也。才明聪敏,能书会计,以良家子应法相选入掖庭。光和三年中夏,幸,妊身,后怖畏何皇后,服药欲除妊,胎安不动。又后数梦负日,遂不敢摇播。四年三月癸巳,生上。庚子,渴饮米粥,遂暴薨。上归掖庭,暴室啬夫朱直拥养,独择乳母。岁馀,永乐后自将护。至三岁,灵帝闵上早失所生,追思后令美,乃作《追德赋》、《令仪颂》。陵曰文昭陵,起坟文陵园北。

  ○孝献伏皇后

  《续汉书》曰:孝献伏皇后,琅琊东武人,侍中辅国将军不其侯完女也。后坐与父完谋为奸书,诈罔无道。上收后下暴室诏狱,忧死,兄弟皆伏诛。

  张璠《汉记》曰:曹操入其二女於宫,为贵人,诬伏氏为乱,使御史大夫郗虑仗节收后。后被发徒跣,走而执上手曰:"不能复相活耶!"上大惊,号哭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暴虐,岂有此乎!"左右莫不流涕,遂杀后也。

  《曹瞒列传》曰:公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攘户废壁,牵后出。

  ○孝献曹皇后

  《续汉书》曰:孝献曹后,丞相魏王操女也,名宪。建安十八年,上纳操二女宪、节於后宫,皆以为贵人。明年,伏后薨,宪为皇后。二十年,献帝禅位於魏,宪拜山阳公夫人。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太平御览》热门篇章

【李昉】简介

  李昉生于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其父李超,曾在后晋担任工部郎中、集贤殿直学士,他的伯父右资善大夫李沼没有儿子,就把李昉过继到自己膝下。李昉早年以荫补任太庙斋郎,选授为太子校书。


  后汉乾佑(948年—950年)年间,李昉登进士第,授职秘书郎。经宰相冯道引荐,与吕端一同任直弘文馆,后改任右拾遗、集贤修撰。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李昉随宰相李谷出征淮南,担任记室。李昉掌管军中章奏,世宗览奏后,喜爱其文才,等到看了他写的《相国寺文英院集》,更加喜欢李昉的诗,称赞他说:“朕知道这个人已经很久了。”李昉因病请求先回朝,李谷看着他说:“你来日的官爵禄位应当像我一样。” 世宗率军回师后,擢升李昉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集贤殿直学士。


  显德四年(957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同年冬,世宗再次南征,李昉从征到高邮,适逢陶谷出使南唐,李昉在军中代理草拟诏书,被任命为屯田郎中、翰林学士。


  显德六年(959年)春,李昉遭逢母丧。同年,周恭帝继位,赐李昉金紫官服。


  北宋建立后,李昉加职中书舍人。


  建隆三年(962年),李昉被罢职为给事中。


  建隆四年(963年),朝廷平定荆湘地区,李昉受命祀祠南岳,就近担任衡州知州。


  乾德二年(964年),李昉被调回朝廷任职。陶谷诬告李昉替亲属谋求京畿令一职,太祖大怒,召吏部尚书张昭当面质问此事。张昭是名儒,性格耿直,在朝堂摘下自己的官帽,上前厉声说:“陶谷欺骗陛下。”太祖仍抱有疑意,将李昉外调任彰武军行军司马,住在延州以谋生度日。在三年内本应迁徙至内地,李昉不愿意。经宰相推荐,太祖在开宝二年(969年)将李昉召入朝,再次担任中书舍人。不久,任直学士院。


  开宝三年(970年),李昉奉命主持贡举。


  开宝五年(972年),李昉再次主持贡举。秋季,在大明殿参加宴会,太祖看见李昉坐次在翰林学士卢多逊之下,向宰相询问原因,宰相回答说:“卢多逊是学士,李昉只不过是个殿直罢了。”太祖于是任命李昉为翰林学士,让他坐在卢多逊的上位。


  李昉主持贡举时,他的乡人武济川预选。不久后,武济川在奏对太祖时失当,李昉受牵连被贬为太常少卿,不久改判国子监。


  开宝六年(973年)五月,李昉复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同年冬,判吏部铨选。当时,宰相赵普被卢多逊排挤,卢多逊多次向太祖告发赵普的过错,太祖在其后询问李昉此事,李昉回答说:“臣的职责是草拟诏书,赵普的所作所为,不是臣能知道的。”


  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加李昉为户部侍郎,命他与扈蒙,李穆,宋白等同修《太祖实录》。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李昉随太宗出征北汉。宋军回师后,李昉因功获授工部尚书兼翰林学士承旨。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昉改任文明殿学士。当时宰相赵普、宋琪任职已久,朝廷寻找能接替他们任职的人,李昉于宿旧大臣中最为突出,于是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赵普出镇武胜军,李昉与宋琪都被任命为平章事。不久,加监修国史,他建言恢复将时政记先进呈皇帝而后交付有关部门的惯例。


  雍熙元年(984年),朝廷举行郊祀,任命李昉为左仆射,李昉再三辞让,便加任中书侍郎。宋军北伐幽蓟地区无法取胜,朝廷派使者分赴河南、河东,征发百姓参军,每八个壮丁中抽取一人为兵。李昉等相继对太宗说:“近来分派使者征发河南、河东四十多郡的百姓作为边境守备,是不得已的举措啊。但是河南的百姓一贯从事农业,不知战事,一旦征集起来,必然会导致动乱,如果百姓因此啸聚山林作乱,朝廷还必须剪除消灭。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河北的土地既被戎人(契丹)所困扰,河南百姓又作乱于民间,况且到了春季,此举妨碍农业耕作。陛下如果认为诏令已颁布,难以反悔,就应当再派使臣,严加戒令,所到之处少征发百姓,如果百姓情绪不安,就应该延缓此事,密令使者见机行事,才能免除后患。”太宗表示赞许,并采纳了李昉的意见。


  端拱元年(988年),百姓翟马周击登闻鼓上告,讼称李昉官居宰相,在北方有战争的时候,不作边备,只知赋诗宴乐。举行籍田礼完毕后,太宗立即召贾黄中草拟诏令,贬李昉为右仆射,并严加谴责。贾黄中说:“仆射,是百官的表率和上级,实为宰相之任,现在李昉从工部尚书而迁任此职,不是黜贬斥责。如果说文昌政务简少,以均劳逸为借口,较为得体。”太宗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恰遇契丹犯边,太宗令文武群臣各自进献防御策略,李昉援引汉、唐先例,坚持认为应委屈己方与敌修好,停止战争、休养百姓,此建议为当时舆论所称许。
淳化二年(991年),李昉以右仆射之职兼任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再次拜相。


  淳化三年(992年)夏,天下发旱灾、蝗灾,又遇雨灾。当时李昉与张齐贤、贾黄中、李沆同为宰相,他们都以执政无能为由,上表请罪,太宗未加以怪罪。


  淳化四年(993年),李昉因为家中连遭不幸,请求解除宰相职任,太宗不允,并派张齐贤等宣谕圣旨,李昉才又上朝处理政事。数月后,李昉被罢为右仆射。之前,太宗召翰林学士张洎起草诏令,任命李昉为左仆射,将其罢相。张洎说:“李昉官居治理政务的重任,却阴阳不调,不能决意引退,让他位处百官师长之任,怎么能表示陛下劝勉之意呢?”太宗览奏后,便下令贬斥李昉,让他只任右仆射。


  淳化五年(994年),李昉年届七十,以特进、司空之职致仕归居,如遇朝会宴饮,令他居宰相班次之中,太宗每年对他的赏赐愈发厚重。


  至道元年(995年)正月十五,太宗在乾元楼观灯,召来李昉,命他坐在身边,把自己杯中的酒倒给李昉,并亲自拿水果点心赐给李昉。太宗看见京师繁华,手指前面的街坊小巷及官府衙门,命近臣开拓为通衢长廊,于是谈论道:“后晋、后汉君臣昏暗、相互猜疑,枉屈陷害善良,当时百姓民不聊生,即使想准备宴席,哪里顾得上呢?”李昉说:“后晋、后汉的事情,臣都经历过,哪里能与圣朝同日而语呢?像现在这样天下清平,人民富康,都是陛下恭勤政事所致啊。”太宗说:“勤政忧民,是帝王常事。朕不是因为繁华而高兴,而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而高兴啊。”于是对侍臣们说:“李昉奉事朕,两次进入中书省,从未做过伤人害物之事,今日应当如此享受,可以算作是善人君子啊。”


  至道二年(996年),李昉陪同太宗祭祀南郊,礼毕入贺,因为拜舞仆倒在地,被台吏扶着离开。李昉在卧疾数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获赠司徒,谥号“文正”。葬于今河北省饶阳县南12公里五公村东。

0

更多李昉作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