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历史?
曹宏业
先看看别人写的历史书吧,比如明朝那些事,百家讲坛也看看
yqbei
谢邀,您指的学习历史应该是中国历史吧?
入门历史,最好要看看中国通史
如果嫌麻烦,网上还有讲述中国通史的视频和节目,有空就看几集。不用太长时间就会对大概历史进程有所了解。
了解大致历史进程之后,接下来就是了解历史演变过程,简单点说就是历朝历代的兴衰过程。有哪些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在历史中这些事件或人物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当时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等。
专业的历史研究最大目的就是了解还原真实历史,上到国家大事,风俗文化,下到衣食住行,百姓的各种生活状态。这是浩瀚博大的事情,单是每个朝代的研究就是个大工程。
现代人研究一个现存的国家,真要了解所有方面,研究透彻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更何况是隔着时空的历史?只能从流传下来的一些典籍记载中仔细辨别,去伪存真。历史学家常常为一个小问题争论不休是很正常的事。所以发现古墓历史学家会很兴奋。通常历史学家真正精通的只是历史的一方面或者说一个朝代。比如说秦史学家,唐史学家,汉史,宋史等。研究通史的一般都是研究文化方面。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一般了解历史大致进程是比较容易的。了解大致的兴衰演变也不是太难。然后就看你兴趣了,可以专注了解历史人物,也可以专注了解历史军事战争,或者政治,或者外交,或者经济,或者文化,或者当时的社会生活,或者传说和野史,民间故事技艺等。您可以随便选择。
maglinda
作为历史初学者,首先应当掌握最基本的史实,脱离基本历史事实谈历史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要有一定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但我们今天看到的都是前人通过文字记载留下的片段,既然是文字加工,就必然参杂作者的主观偏见和个人立场,因此,面对史料,初学者一定学会甄别,有所受有所不受;再次,要体系化地看待历史问题,任何一段历史都不可能是孤立存在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系统化、国际化思维来看待历史发展。
Watermelon丶
很简单先把历史口诀背会,就是朝代表,这个就好像你学五笔肯定要背五笔字根一样,可能有些人说他学五笔时根本没看过字根,打着打着就会了,我相信有这种神人存在,但我更相信你我都不是这种神人,然后就是平时积累电视剧,电影,日常听到,书上提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一一查资料弄清楚来龙去脉,就是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最后整理,复习,其实历史的入门并不难,只要你平时多留意就可,用一句俗语就叫日久生情,难的是记住它的关联,什么意思呢,你说李白,无非就是唐朝诗人、诗仙、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这些但当你学习的深入后你就会关联到一系列内容如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一学你就会牵扯到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无限的关联下去。总结一下就是:1口诀,2积累,3关联。
沫 槡&
写下这个文章题目时候,真真陷入沉思十来秒,整个大脑断片了,啪一声,又给续上了,嗯,这才接着往下吹,哦,不是,往下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一片高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在学好英文,升职加薪不是梦的时候,学历史有什么用?
历史有什么用,确实,没有什么现成的用,它不能带给你升职加薪变现,不能让你成为迷倒无数异性的魅力型男或靓女,它也不能让你成名成家(所谓明星学者本质是商人包装的IP品牌)
历史它是千百年前的那一堆故纸堆,是腐烂到灰都不剩的人物名字,是小时候妈妈口中的神话故事,是无数岁月长河当中偶尔泛起的某朵小浪花,再刹那间又复归平静,了无痕迹。
历史它只有且唯一的目的:带给你思辨的能力
思辨的能力,元能力,就是构筑我们一切能力的能力,套用星球大战的话来说,就是原力与你同在。那个原力,一个婴儿从出生一无所知到最后成才,这一路过程,都是离不开思辨的底层思维,而今天我们很多人恰恰缺少了思辨的能力,我们习惯了被动不加思索的全盘接受,追求的是标准的答案。
不信?不信我举几个例子。五十步笑一百步,一般认为解释是什么,那些逃跑50步的人去笑话逃跑100步的人,然而50步难道不也是逃跑吗?还好意思笑话人家,对不对,标准答案。
然而实际情况呢,春秋时期战争有个规则,就是失败的一方跑了五十步以后胜利的一方就不能再追了,这是战场规则. 这是那个时代的规则。 就像现在的交枪不杀一样,真正的意思是你逃跑50步以后,敌人就不会追击你了,你没有必要逃跑100步。这才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意思,但是没有老师会教授春秋战场法则,你也不会去考证这句话出处,你只要在考试卷子填上标准答案拿分就好了
再有,每当我们遇见不公时候,长辈都是教导我们要以德报怨,用良好德行去感化你的对手,还说这是孔圣人教导的,孔子表示,这个黑锅太大了,我不背,明明子日:以德报怨,何如?我回答的是‘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别人对你好,你就对别人好,别人对你不好,你就以耿直对等的态度回敬他,谁让你当圣母了?
对不对,可怕不,从小到大,我们学的是标准答案,还是学筛选过滤的标准答案,而且只学了一半,在这样训练专业工匠的这种灌输式的记忆教育之下,我们已经可以习惯直接追求标准答案,答出来一百分,说的好,学生都是如此努力,已经放弃了我们的思辨能力,放弃去质疑标准答案能力,而我认为这样的损失是无可弥补的,记得再多的标准答案,得到了再多再好的成绩,都不值得拿你的思辨能力去交换,思辨是智慧的开端,智慧是你一生上天赐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从小到大,你周围所有的人都是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你的一切行为,比如上课睡觉,拿着一本书,在睡觉,如果你是一个成绩很好的学生。老师就会说,你看这个人睡觉的时候,手里都还记得拿本书,而如果这个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看了就会说,看你这个人就难成才,看本书就知道睡觉。同样一件事件,老师给你的评判标准就是完全不同,标准就是你的成绩好坏。所以我们都是只能做分数的奴隶。
回到开头说过的,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思辨的教育,历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领袖的教育,我们做不了一城,一国的领袖,至少我们要做自己生命的领袖吧。主宰自己的命运吧。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时代,在自己的时代里,去建功立业。当人死以后,所留下的思想,事迹通过文字流传下来,他人生的是非成败,总结的人生经验教训,就是历史,我们学习它,就是不需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掉同样的坑里,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去试错。
学历史,从学会问问题开始,从问一个好问题,然后用一生时间去回答这个问题。孔子是求仁得仁,亦复何怨,他老人家一生坎坷,却从没怨言,他回答了自己的人生问题,影响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坦白来说,每个人都要当十几年的学生,可是很多人当了这么多年学生,没有学会生,反而学死了,老祖宗给学习的人为什么叫学生,就是希望学得明白,学得活,学得生机勃勃。很遗憾的是,现在教育都是功利教育,教育产业,批量生产出教育产品,有的是合格产品,有的是失败产品,人全部是流水化的商品了。一切都是经济指标为唯一依据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钱。
学历史,更为重要是,从中获得什么,如果一本书读完,书还是书,你还是你,那就和没有读过这本书没区别。历史是块磨刀石,思想的利剑通过历史这个磨刀石愈发的锋芒。那些历史的拐点,历史人物当初做出的选择,能不能带给我们启发,是历史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如此,不断磨砺我们的思维,启迪我们的智慧,毕竟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当代史都是历史的重演而已,今天遇见的事,相处的人,历史上早就重复千百遍了,就看我们有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
因为历史曾经是现在,现在也终将成为历史。这就是我为什么对历史感兴趣的唯一原因。
小杰杰1987
很高兴您热爱历史,以我的经验,手写要有一颗对历史感兴趣的心。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历史应当由浅入深的着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由于是一张白纸所以先从通史入手,先看中国的在看世界的。下面给您推荐几本书。
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这本书依照大学教材的体例著作,所以非常浅显,通俗易懂。且涉及多个方面,值得推荐。
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这本书堪称文人写史的上乘之作,这本书以时间为轴记录了从混沌时期(神话传说)到清代的终结,全书独辟蹊径,内容浅显深刻,独具一格,且有柏杨先生的批注。适合初学者研读。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前面两本都是中国通史,这本是涵盖全球的一部著作。这三本书如要仔细研读足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大的历史框架,如若把学史比喻为人体,那现在你就有了骨骼,一副完整的骨架。
第二阶段
我们说第一阶段是构造人体的骨架,而这一阶段就是把血肉与器官填充到骨架上,那什么是血肉和器官呢。答案就是具体研究各个朝代的具体事情,由于篇幅有限前面的通史只是大概的将历史简述下来有的事情没有,有的事情一笔带过。所以仔细学习各个朝代的历史就是第二阶段。
在这里我只推荐一部著作《二十四史》(加上新元史,清史稿为二十六史)
正部书需要花时间进行仔细研究,而且对书上的内容要有自己的思考。这样你的第二阶段就大功告成了。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是学史人最后的阶段,只要研究某一年代某一朝代的历史 ,前面两个阶段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人体而这个阶段就是赋予它思想。为什么要研究某一朝代的历史呢。因为浩瀚无垠的历史长河是学不完的,只有把精力放在一个点上这样才能有所突破。这一阶段主要是学习这一年代的各种方面,不单单要读正史,有关这一年代的文学著作都是要学习的东西,还要辅以这一时代的人物传记进行深入研究。把所有有关这样时代的书研读透彻,在大脑中行程一个体系,那么学史你就成功了。这个时候的你完全可以说称得上一位历史学者了。
所以初学历史应该先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历史要有耐心,因为学历史往往都是一学就是一生,有太多人半途而废。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看了几部通史已经够了,是一个历史达人了。其实还远远不够,学习历史的道路上一定戒骄戒躁,谦虚好问,这样才能真正的学习到东西。希望大家共勉之。
P_松糕。
我认为历史是一门积累的学科,并非一天两天就能懂得那么多的,以我学习历史的经验来看,我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学习历史,那个时候对历史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正因为有了这种兴趣使得我在学习过程中动力十足,并且在每次的测验中都能名列前茅,因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所以我总结了两个方法对新手来说
1、必须对历史这门学科感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
2、时时问问自己对历史是否真的有所了解,可以通过测试去测验自己
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满不满意。
princessgrace
首先,多跟导师交流。上好专业课,读导师推荐的参考书目。读参考书目首选原始文献,次及名人学者。
其次,选择1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试着写小论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搜集前人研究成果,看期刊论文,了解前人对此问题的认识。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可以看一些优质的影视剧,或者名人讲坛,公开课视频等等,通过各种渠道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我是本科硕士博士到高校教学,一路过来的,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体会。
星星人类
如果是对世界历史感兴趣的话,入门级别强烈推荐张联芳的六卷本《世界史通俗演义》,这本书阅读起来的畅快感,丝毫不亚于《水浒传》《三国演义》。张能把繁乱的世界历史写成如此之简明有趣,实在佩服。另外推荐的书籍其中之一为风靡全球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的世界两册。这本书在中国总有大量的粉丝,一些历史爱好者将这本书奉为经典。世界通史又一著作为杰里·本特利的《新全球史》魏凤莲译,这本书配有图画,问题,以及故事的引入,便于读者理解。这两本书都为世界通史著作,只不过本特利更为注重文化的交流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本人觉得,是有一些夸大的成分,但是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著作。
sccdy
这个问答,我来答更合适——曾经我也为此烦恼。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学习历史,从入门到专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懵懂阶段,这一阶段,暂未有一个框架,脑袋里基本对中国古代史、现代史、远古时代、封建社会等等一团浆糊,分不清朝代,记不住人物。这一阶段建议先读一些科普版的历史书籍,越简化越好:初中历史课本、高中历史课本就很好——可以了解朝代关系,以及每一个朝代大致的经济、文化、政治状态等。
第一阶段学习好了,脑袋里基本有了一个历史框架,当别人再问你元朝、南北朝、大金等等朝代的时候,脑袋里可以立马想到大概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第二个阶段:当学好了第一阶段之后,第二阶段可以学习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如果第一阶段是画饼,那么第二阶段就是往饼里面撒糖,让你的饼口感更丰富。这一阶段主要是细化每个朝代的知识: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历史的框架,仅仅知道朝代的开国皇帝、建国时间等等很粗浅的知识,第二个阶段就是进一步细化,了解每个朝代有哪些主要皇帝、做了哪些贡献;每个朝代更加细致的文化、政治、艺术等等成就;每个朝代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等等。
第二阶段深入学习之后,会更加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也会变得更自信,当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别人忽然提到哪个名人轶事,你会立马想到他的生活时代。
第三阶段:专攻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更加细致,会了解某个朝代的细枝末节,以及思考它的成因,从中探究历史的轨迹;这一阶段可以学习的就更多了,刑法、经济、政治、管理形态、人物、考究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等等。
达到第三阶段的,基本是研究历史的历史学家。
第二阶段的书籍推荐:《中国通史》——春秋历杨宽;《先秦史》吕思勉;《三国志》;《隋唐五代史》;《明朝那些事儿》...等等,喜欢哪个朝代,就去搜索哪个朝代的历史去读即可。推荐吕思勉编的书籍,吕老先生是现代四大史学家之一,专业。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书籍非常晦涩,很多引出各种古文、杂文、野史、传说等书籍,非专业人士,一般读不下去。
TOP1:《史记》司马迁;TOP2:资政通鉴司马光;TOP3:《二十四史》清朝汇编,含史记。还有一些历史学家编写的研究史:搜钱穆、吕思勉、陈寅恪等即可。
花果山上一毛球
第一阶段:通俗史引导兴趣
读正史未免太过吃力,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读通俗史。
第二阶段:从不同角度看历史
以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等角度研究历史
第三阶段:历史的切片
所谓历史的切片,就是截图历史中一个单个因素,进行单点突破,比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第四阶段:借助外人视角来看中国史
看港台历史学家,汉学家,日本史学家的文献综述
Ms_Musik
历史比较广,有人类文明起源、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也有东方史、西方史、世界史,主要看你的兴趣点在哪里。
个人觉得若是按人类进化开始可以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
以中国为例,如北京周口店元谋人、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著名的炎黄大战蚩尤,再到兵器时期的夏商周,接着按照中国古代史的时间顺序从五代十国到元明清,由上至下梳理一遍,简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进程演变。
也可以中国经济发展的演变开始,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的,就看个人的兴趣爱好更注重那段历史节点了。
窿zzl
不敢说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但有几本特别好的入门书推荐给题主。
第一本书,中华书局出版、文史知识编辑部编《学史入门》。
封面如下:
目录如下:
由上图可见,此书为一些历史界的专家学者特为一般爱好者所写的入门书,深入浅出,重点而系统地介绍学史方法,初学者读它,可以少走弯路。
但此书电商基本缺货,可上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或者找电子书。
第二、三本书,中华书局出版梁启超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中国历史研究法》共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历史的定义、意义和范围;第二章回顾并评价了中国的旧史学;第三章讲如何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第四、五章谈论史料的种类、如何搜集史料以及怎样鉴别真假史料;第六章阐述如何发现史实之间纵横方面的联系。本书主要以文言写成,对初学古文的读者可能有一些障碍,但本书乃是新史学的开山之作,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上均有创见,不可不看。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是梁先生在清华学校所作的演讲记录,分为总论和分论。
总论有史的目的;史家的四长;五种专史概论。
分论包括人的专史;事的专史;地方的专史;断代的专史。本书较上一本白话,对初学者较为亲切,可以自行选读。
两本书电商皆有销售,封面仅供参考。
第四本书,中华书局出版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研究法》。按照钱穆先生自己的说法,本书的总讲题为“如何研究中国史”,是根据钱穆先生的八次演讲词整理润饰而成,并附入略论治史方法历史教育几点流行误解等。作为传统史家的代表,钱穆先生的史学见解尽在本书之中,奉目录以飨诸公:
本书各电商均有销售。
第五本书,中华书局出版吕思勉先生的《为学十六法》。
本书并非吕先生亲自编写的,而是编者从《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史学与史籍四种《吕思勉论学丛稿》等书中编辑出的一部作品。读者可以从中概览吕先生关于经史子集四部研究的基本方法。吕先生的著作史实扎实精确,历史叙述清楚(不建议初学者看他的断代史系列,因为吕老先生默认读者已经看过相关古史了,所以事件总是一笔带过,令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建议看完了相关史书再看他的断代史),见解独到而精辟(所以初学历史者还是不建议看他其他的书,过于独到难免被带坑里),这本书主要是体现了他旧学的功底和新学的方法,建议一看。只是此书为摘录而成,其中的语体不一,但不影响获取知识。
本书各大电商目前缺货。
第七本书,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
本书是严耕望先生三本小书——《治史经验谈》、《治史答问》和《钱穆宾四先生与我》的集合,作者总结数十年来从师问学的历程与研治国史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指示后人以治史门径。
本书在历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规律、论题选择、论著标准、论文体式、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论文撰写及改订,以及努力途径与生活修养等诸多问题上娓娓道来,原原本本,条分缕析,诚挚亲切,务求实用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见解大胆而细致,尤为可贵的是,严先生确实做到了“实用”二字,凡结论必举例,使我辈一目了然,举一反三。
这本书语言比较平实,见解大胆而细致,尤为可贵的是,严先生确实做到了“实用”二字,凡结论必举例,使我辈一目了然,举一反三。
涂鸦
如何入门历史,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兴趣。我就非常喜欢历史,经常阅读历史名著。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用来强调兴趣的重要性,如果说你对历史没有兴趣,那么你想入门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同时也是一种煎熬。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想入门历史就比较简单了。
如何入门历史呢?
1.读。你想入门历史,你要知道历史线吧,你要知道历史上发生的事吧。我建议你可以读读《世界通史》,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历史名著之一,除此之外,还可以看看中国人自己写的历史书,比如《史记》的白话版等等,不管怎样,一定要了解史纲,知道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了什么事。
2.看。如果读书太过单调,还可以看,看什么呢?看优秀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电视剧,历史电影,当然抗日神剧除外,也能对历史有大体的认识。
3.写。在看史料时,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写一写,画一画,如果已有历史框架,写一篇历史文章也是很好的。
4.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涵养,就会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一定的看法,我们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得我们对历史的感性认知,通过对感性认知的积累,我们会“去粗存精,去除糟粕”,对它们又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评价。
5.最重要的一点:努力,坚持。假如说以上几点你都能做到,但唯独这点你做不到,那么你的历史也是很难入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