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十六法
为学十六法内容简介
经、史、子、集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四大分类,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文化资源宝藏,如何充分利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人是否有效利用这个资源,实现继承后的创新。吕思勉先生是近代不多见的贯通经、史、子、集的史学大家,同时,多年的从教经验也使他成为传授研究古代文化典籍心得的教育大师。本书就是吕先生在不同场合谈如何读经、读史、读子等读书、治学方面的文章汇编。这些文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近代以来中、西学如何在碰撞中流传的,尤其是面对越来越细的专科化教育,近代大师们是如何对待具有综合性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这些对今天的后学更有足够的借鉴意义。
热门摘录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读书是要知道宇宙间的现象,就是书上所说的事情;而书上所说的事情,也要把它转化成眼前所见的事情。如此,则书本的记载,和阅历所得,合同而化,才是真正的学问。昔人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中确有至理。知此理,则阅历所及,随处可与所治的学问相发明,正不必兢兢于故纸堆中讨生活了。所以职业青年治学的环境,未必较专门读书的青年坏,此义尤今日所不可不知。
从理论上讲: 第一,当先知现在共有几种重要的学问; 第二,每一种学问,该知道他现在的情形是如何?最重要的,有哪部书? 第三,对于各种重要的学问,都得知其涯略。 第四,自己专门研究的学问,则更须知道得深一些。 第五,如此者,用功既深,或则对于某种现象,觉得其足资研究,而昔人尚未研究及之,我们便可扩充研究的范围。 又或某种现象,昔人虽已加以分析,然尚嫌其不够细密,我们就可再加分析,划定一更小的范围,以资研究。 又或综合前人的所得,更成立一个较大的范围。 又或于前任所遗漏的加以补充,错误的加以改正。
一曰重恒事,恒事者,日常琐屑是也。亦易见忽略,然实为大事之基。鲜卑者,东胡之裔,东胡盖古之山戎也。方其未强盛时,齐桓伐之而捷,秦开却之而克,至匈奴冒顿攻之,遂奔北逃窜,一若绝无能为者。然至石槐、轲比能,遂方制万里。使边郡之士夫,为之旰食,何哉?曰: 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逃亡,为之谋主,兵马利疾,过于匈奴。证以金室初兴,厚值以市商所携之兵甲,满清滑夏,实起抚顺之互市。而鲜卑强盛之原因,可以想见矣。
《礼记·王制注疏》、《周礼注疏》、陈立《白虎通疏证》、陈寿祺《五经异义疏证》 今古文同异重要之处,皆在制度。今文家制度,以《王制》为大宗;古文家制度,以《周礼》为总汇。读此二书,于今古文同异,大致已可明白。两种皆须连疏注细看;不可但读疏文,亦不可但看注。《白虎通义》为东汉十四博士之说,今文学之结晶也。《五经异义》为许慎所撰,列举今古文异说于前,下加按语,并有郑驳,对照尤为明了。二陈《疏证》,间有误处。以其时今古文之别,尚未大明也。学者既读前列各书,于今古之别,已可了然,亦但观其采摭之博可矣。
惟地理一门,知其大概,亦颇切用。昔人于此,均先读《读史方舆纪要》。此书之观点,太偏于军事,然在今日,尚无他书可以代之。学者若能取其《总论历代州域形势》九卷,与一种州郡名较完全的读史地图对照;于各省,则取其论封域及山川险要者,及各府下之总论,粗读一过,费时亦不过月余耳。
为学十六法书评
还没人写过点评,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