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阅读,但是语文阅读和作文的成绩一直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提到的作品

[作品]把栏杆拍遍

《把栏杆拍遍》收集著名散文作家梁衡近年苦心创作的散文精品五十余篇,集中展示作家的精神境界与文化品位。收入《把栏杆拍遍》的作品多以写人为主。有铁甲烈马、威风凛凛,以武起事又以文为业的大词人辛弃疾;有被皇...

梁衡

[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森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

曹雪芹

[作品]青山不老

在馬來西亞歷史上,馬來亞共產黨總書記陳平是最富神秘色彩的人物。 他16歲就加入了馬共,1947年起任馬共總書記至今,是世上在位最久的共產黨領導人;他曾因支援英軍抗日而獲頒有功勳章;後又因領導反抗英殖民...

刘鉴铨

[作品]当代

中国大陆仅存的数家纯文学刊物之一,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发表国内作家最新的长中短篇力作,分别设有小说、散文、诗歌等栏目

[作品]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创刊于1980年。是我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最高月发行量曾达180万册,现仍居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之首)、最为海内外各阶层读者喜爱的文学选刊。几乎所有新时期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作家的名篇佳作都...

[作品]十月

中国著名综合性文学双月刊,8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当代文学杂志。以不断推出新人佳作为特色﹐注重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长于叙事文学,兼及其它文体作品,曾以文学方式触及中国的深层生活,深受读者欢迎...

[作品]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6月16日。创刊背景是我国经过了30年的解放运动,特别是3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政治,打垮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取得了震撼全世界的中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在建国的前夕,《...

最新跟帖
自由阳光

自由阳光

经常有家长跟我说,我的孩子喜欢看书啊,也看了很多书,可是为什么他的语文成绩还是很差,为什么他写的作文还是一塌糊涂呢?这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喜爱看书≠阅读能力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孩子喜欢看书,这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也要了解清楚他们看的都是什么书?这些书是语文学习有关的呢?还是全部是课外书籍?是不是一些真正有益的、增长知识的书籍?还是说只是一些为了消遣打发时间的书籍?看的是什么样的书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在很多孩子尤其喜欢看漫画书和网络小说,这些书如果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那往往是看的越多,对他身心损害是越大的!这样的书,不仅不能帮助他提高语文成绩,反而会让他渐渐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孩子喜欢看书是好事,但是书的质量才关键。这里,我建议一定要让孩子读经典,比如经典文学名著,经典历史著作,经典哲学名著,经典名家名篇等。这样的阅读,对他才算是一个真正的积累。其次,喜爱看书并不代表他就拥有了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孩子是喜欢看书的,可是他们看书大多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有口无心式的阅读。也就是说,很多孩子虽然看了很多书,可是这些书的内容和思想并没有记忆到脑海中,并没有加以思索和过滤,并没有养成边读边思、边读边记的习惯,时间一长读的书全忘光了,读完后也不能流利表达出自己读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收获。所以,这样的阅读自然是无效阅读,没有真正提高和培养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读书,自然更谈不上对他的语文或作文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了。二、读书很多≠会写作文很多人都知道,读书是积累、是输入,而写作是呈现、是输出。但有了更多的输入并不一定就代表会有好的输出。就像一个人吃了很多的好东西,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长得很高很胖一样。所以,尽管你读了很多书,但并不代表你的作文就一定能写好。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它们还隔着一道重要的桥梁,那就是——练习。而且,这样的练习一定是主动的,主动在在阅读的时候做读书笔记的练习,主动在阅读之后写一写读后感的练习,主动在阅读之后加以联想和引用写进作文里的练习(仿写名篇佳作)。当你读了很多书,又养成了主动练习的习惯之后,你的阅读才不仅仅是知识的提升,也是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能力包括了思考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表达鉴赏能力。这样的阅读,才是在强化输出、促进输出和提高输出的。三、阅读之外的一些特质作文想要写的好,除了阅读之外,还有一些必要的特质,这些特质的提高,更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那么,还有哪些特质会帮助到我们写作呢?1.敏感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作家都有一个不同于常人的特质,这个特质就是敏感。有敏感特质的人,同样是看一本书,同样是观察一个事物,同样是和一个人交往,他就往往能得出异于常人的一些见识、观点和感受。而正是这样的敏感,有助于他将内心的想法付诸于文字的冲动,久而久之,但养成了主动写作的习惯,写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然而,这个敏感,有时候会被人误解成了天赋,也就是说有写作天赋的人,他即使读书很少一样能写好文章。其实不然,敏感确实对于写作者是必要的,但敏感并不是天赋,后天也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当然了,敏感的形成,也是有赖于海量的阅读。就好像任何一个专家的形成,有赖于在相关领域里接触和解决大量问题一样。孩子对词语的领会,对篇章结构的领会,对于写作的兴趣,也自然而然地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另外,敏感还取决于保持童真童趣。有了童真童趣,才能保持对世界一切认识的初心和纯真,才能不断地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表达力,自动化完成“我手写我心”的过程,写出精彩的、不一样的文字出来。2.观察力南宋大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就是说,对事物的认知和知识的增长,除了大量阅读之外,还必须要有生活的体验。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我们现在的孩子更多缺乏“行万里路”的生活体验。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而观察能力正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孩子一写作文,就为没有什么素材可写犯愁?为什么孩子一写作文,就喜欢瞎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为什么孩子写出来的作文,就像是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味?这些统统缘于孩子缺乏充足的生活体验。所以,有时候我是非常反对有些家长把孩子关在屋子里,拼命地让他读书写作业。这样做,就好比是喂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一样,虽然漂亮,但是没有灵气。我建议,有空一定要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去接触大自然,多去体验生活,培养和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只有孩子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只有孩子的观察能力提高了,他们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真正做到生动形象、吸引人、打动人,才有可能获得高分甚至是满分作文。
super-欣

super-欣

这个问题特别具有普适性,感谢提问者提出来,因为最近2个月来,小谢已经接到近百名家长这么问过了,那么今天也借助提问者的问题,做个简单的阐述。1、课外阅读≠考试阅读阐述观点之前,小谢先来聊一下我的学生吧,我接触过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阅读,有的学生一天能阅读1-2本书,但是我发现一个现状,这些学生阅读时,从来不思考,从来不做笔记或摘抄,而是快速浏览,一目十行地看书,这应该属于课外阅读的普遍现象。接下来说一下,为什么课外阅读≠考试阅读?考试阅读是命题组以考纲考点作为出题方向,所以要求同学们掌握相对应的阅读知识点,例如:什么是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描写方法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读完全文后,要联系生活来作答等等,这就是考试阅读要出的题,因此语文的阅读要进行特定的训练,例如:知道问的属于什么题,是细节题还是作用或者是含义题等。2、课外阅读≠会写作文当然,我们知道,写作文属于输出的过程,而课外阅读属于输入的过程,因此似乎输入越多就一定会有输出,其实也不然,具体阅读的原因分析如上就是孩子一目十行快速浏览。而考试中的作文,也是命题组根据考纲考点进行命题,要求学生准确审题,同时还要立意、选材和谋篇布局。考试中的作文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开头和结尾,能够把内容写得详细和具体,同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因此作文也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写好。综上所述:孩子要大量阅读,但是要有思考的阅读,要动笔的阅读,不能一目十行,另外,考试的作文和阅读需要同学们好好掌握考纲考点要求的重要知识点。您同意我的观点吗?我是小谢大语文,专注语文教学10年,关于语文的学习,欢迎您随时咨询或者私信我。
ezizh

ezizh

家有小学生的家长都清楚,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字、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如何才能写好作文变成重要议程,成为家长们的心头大患。有些孩子不爱阅读,词汇贫瘠,自然写不出来好作文;但也有些孩子看了很多的书,到写作文时却依然不知道如何下笔、得不了高分。作文在考试中占比甚大,于是各种范文选、名目繁多的作文培训班满天飞,让人眼花缭乱,往往花钱报班之后也是收效甚微,孩子还是写不好。梁衡这个名字大家不一定熟悉,可提起我们上学时语文课本里的《晋祠》,大家估计都不陌生,还能记起里面的些许内容,晋祠也因此扩大了知名度,甚至有人因为上学时学了《晋祠》这篇课文,爱上了山西的美,报考了山西大学,留在了山西工作,因为这篇文章改变了人生轨迹。梁衡是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任《光明日报》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先后有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夏感、《青山不老》等六十多篇次的文章入选大学、中学、小学语文课本,他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最近有幸读到了梁衡杂文集,全书分为六部分,分别是说人生、说官场、说学问、说文章、说艺术、说社会。其中在说学问和说文章这两部分中,对如何写出好文章提出一些独特见解。一、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梁衡认为背书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他认为一切等孩子理解之后再记为时已晚,有必要在年少时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就可以融会贯通。我初中时学到《出师表》这篇课文,当时语文老师要求背诵,课堂上抽到我背时,我站起来流利的从头背到尾,老师对我一番赞许,到现在我还记得老师的原话,她对全班同学说,这篇课文ⅩⅩ同学永远也忘不了,会记住一辈子的。彼时的我对老师的话半信半疑,时至今日,二十多年过去了,《出师表》里的后半部分依然可以清晰背出。小时候背诵、记在脑子里的东西像刻在石头上,不会轻易抹去。反之长大后也读了很多书、尝试着背过一些诗句,却总是前边背、后边忘,背得不如忘得快。现在北京一再强调减负,要求给孩子少留或不留作业。但不管怎么要求,以后孩子背诵还得抓上,在最好的年龄里做最适合他们的事,会受益终生。二、家里摆钢琴不如买一本好诗集。梁衡认为古诗词的阅读价值至少有三方面,一是思想内容,二是意境的美,三是音韵的美,后两方面都是审美训练,是每个人的写作都要用到的;强调背诗词就是让这种美感一遍又一遍地濡染自己的心灵,浸透到血液里,到后来写作时就会自然地涌流出来。他除了古诗还抄写、背诵了很多新诗,他认为这些全变成了营养,影响了后来的文章写作。他认为现在一般人家节衣缩食给孩子买钢琴,倒不如备一本精选的诗集,因为成人后,一万个孩子也不一定出一个钢琴家,倒是有一千个人工作后要写方案,一百个人会当作家,而且每个人在成人前都得先当学生写作文。现在的孩子在选择兴趣班时,乐器几乎成了一个必选项,我也不例外。自己小时候没有机会条件学乐器,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看到别人有机会展演才艺,满眼的羡慕。于是不惜成本、克服困难、创造条件让孩子也学起了钢琴,每天晚上都要留出雷打不动的练琴时间不说,每次练琴都是妈妈有限的耐心和孩子无限烦躁之间的一番惊心动魄的较量。读了梁衡先生“一万个孩子也不一定出一个钢琴家,倒是有一千个人工作后要写方案”这段话,颇有触动。还真是这个道理。纵然钢琴对孩子音乐素养培养、智力开发、毅力锻造大有裨益,好像还不如学好语文对一个人一生的帮助更大。这么看,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物力投入。钢琴一堂课50分钟就300元,如果买成儿童读物,足够孩子看一阵子的;钢琴还需要每天留出半小时至一小时的练习时间,与乐器投入的时间金钱相比,学好语文算是轻松省劲省钱的。所以我打定了主意,今后不管小升初中语文的权重有多大,都要重视起孩子的语文学习。三、用灯塔法写文章。梁衡认为写文章有三法,即黑箱、灯笼和灯塔。有的人文章通顺、情节曲折生动,但不一定懂得多少文章作法,只是看得多了,心里有话要说,发而为文,这是黑箱法,现实生活中写作的人多数是这个。灯笼法是指不完全摸黑走路,手中有个灯笼照明,作者研究过语法、修辞、文体,懂得一些为文的技巧和规律。相当一批作家达到又只停留在这个水平。灯塔法是指不只懂一点文章写作知识,还对文学和其他门类的艺术也都熟悉。如梁启超、鲁迅、徐志摩等大家无论为文、为诗总能让人感到诗文后面广博的学识,文章做到这种程度算是最高品位了。背作文选也好、上作文培训班也罢,学到的都是技巧类的雕虫小技,“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些作文选或是培训机构本身水平就很LOW,孩子跟着他们学,作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不到哪里去。梁衡认为,要架起高高的知识的灯塔,才能使文章之舟冲出死寂的港湾,用灯塔法作出的文章则是一棵根深百尺、须达数里的参天巨木。作为一位奔四的老母亲,在工作之余我也拿起了手中的笔,把写作当作业余爱好。自2016年9月始,在多个写作平台发表文章,还开通了个人公众号,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20多万字,120篇文章,内容多为育儿心得、孩子的成长日记、职场感悟、读书心得。现在最大的体会是,业余写作练笔,客观上促进了本职工作,写起材料文案来得心应手,上万字的讲话稿一天多的时间就完成了。当然不能满足于此,今后要以灯塔法为目标,坚持阅读,大量的输入,拓展知识面,才能写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文章。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以灯塔法为目标,相信孩子们也不再头疼作文,最终也能写出一篇有血有肉、有主题有思想的好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涵妈说育儿,文科硕士,六岁宝妈,关注英语启蒙、儿童成长
天花板在唱歌

天花板在唱歌

我小时候也这样,我来说说是怎么回事。小时候我没有任何课外读物,但我很喜欢阅读,从三年级起看到报纸和已成人的大哥大姐看的小说都会拿来读,五年级读的《红楼梦》。初中阶段,和高中的同学住一个宿舍,她们有好多课外读物,有小说、有《小说月报》《十月》《当代》等各种杂志。我是如鱼得水,经常和学姐们抢着看,熄灯了还偷偷站路灯下看完再睡觉。那时语文考试很少有阅读题,考的都是课文的阅读理解,我也不知道我阅读好不好。但我从有作文课起就非常怕写作文,作文成绩一塌糊涂。这么说吧:初中我们单元考,一般两次单元卷只有一次要考作文。每次考试如果不考作文,我的语文都是95分以上;如果考个占30分的作文,我的语文成绩从没有超过75分。总之,爱阅读的我,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作文从没及格过。为什么我这么爱阅读,作文却这么差?直到后来有一天我突然顿悟:原来是我的小学老师把我引入写作的歧途了。从三年级学写作文起,她教了我三年,没教怎么写,但给我们念的范文都是写学雷锋做好事,结尾一定要写上:”这是我应该做的“(写自己)或者“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写他人)。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八股文我一点也不喜欢,我觉得我没做过的事编不出来,经常是随便乱写几句或干脆抄个题目就空白交上去。到了初中,初一初二碰到个有学问但都很懒的老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讲深奥的道理,基本不教作文。因为我们班是尖子班,他不用担心教学成绩,就更懒了。初三换了一个读过私塾的老古董老师,更是教八股文。明白了这个道理,加上当时正在学的文选与写作课程,我再也不怕作文了!而且大量的阅读开始发挥作用,真正的厚积薄发,作文一次次变成范文,我也爱上了写作。孩子喜欢阅读,但作文成绩不好,可能的原因是:1、老师教的写作方法不对或孩子没学会写作套路。现在的老师不大可能像我小时候那样教作文,但有可能教的太高大上,孩子没理解。如果老师读的范文写得太好,孩子听了会想:这么多好词好句,这么优美形象的描写,我哪里会写得出来,反而会害怕写作文。孩子一害怕,心理自信没有了,一到写作文就开始抓耳挠鳃,净想那些优美词句和要表达什么感情思想了,写什么反没了思路或者写成文不达义,胡乱拼凑了。其实小学生的作文很简单,都是记叙文,能把一件事有条理的叙述完整就是优秀。至于什么好词好句、中心思想,等他能把事情或通过事情把人物写清楚了,感情自然出来了。再来要求孩子想办法用上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词语,喜欢阅读的孩子自然就会了。2、阅读理解题可以平时多训练。在孩子看完书后,可以问他一些问题看他是否真看懂了。如故事讲了谁做了什么事?要求复述主要内容,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如果是小短文,还可以问:你能用一句话(成用书中的哪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吗?家长参与阅读,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认真阅读,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发现孩子的阅读是不求甚解的,要及时教给正确方法。还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边思考边第二次阅读,“读书百遍其义直现”,多读几遍自然就理解了。3、刚学作文的孩子,可以借助现代手段,让孩子爱上作文。孩子的写字速度跟不上思维,等想好那个字怎么写,想好的句子忘了!这时就可以用上手机的录音录像功能,先让孩子把要写的口述一遍录下来,放给他听说说哪里没表达清楚,再修改重录,录到满意为止。然后可以让孩子边听边写,三年级以下的孩子还可以直接用上录音转换文字功能,再看看错别字改改,一篇条理清晰的作文就写好了。有关这个写作方法,我曾在头条写过一篇文章一年级小朋友写作文难?教你一招搞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阅读。
老笨伯

老笨伯

作为语文老师我也发现这个问题,根据个人经验原因分析如下:第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读书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一味的泛读。很多同学读书就是为了打发时间,追求一种猎奇心理,特别是读小说,还有的同学读书的时候,就是没有把语文的学习和这个课外的阅读建立起必要的联系,也就是说阅读了文章和书籍之后,缺乏思考,怎么样和语文学习作文阅读,产生联系,促进语文成绩的提高。第二,书籍选择错误,误入歧途。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我经常到班上转悠,然后收缴到大量的网络小说,玄幻小说,言情小说,还有侦探小说,还有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小说,学生可以说是读得津津有味儿。比如我收缴了很多那个阿衰的爆笑校园,大的书有普通课本那么大,小的书只有巴掌一半大,可以说在学生那里广泛流行,还有就是雷欧幻想派查理几世等等。多多的人数只会误入歧途,走火入魔。第三,读书纯粹是打发时间,满足猎奇的心理,漫无目的的读书。 这种情况读侦探小说,悬疑小说的就是最多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满足自己的,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根本没有想过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很多同学就喜欢读福尔摩斯侦探。第四,读书不走心,使得阅读和语文学习脱节。 读书不走心的人就违背了那句话的道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如果是用心读书的话,哪怕是读一些邪门歪道的书,里面也有很多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还有很多的一些用词还是可以的,应该还是会学到很多语言,词语,以及各方面的写作方面的知识,但是很多同学读书,阅读作文反而还很差,这就说明了读书根本没有用心,根本没有去思考那些句子写的好,为什么写的好,语文有什么联系。第五,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没有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很多同学都说没有进行圈点勾画,写点评,写感悟,摘抄优美段落,写读书笔记,语言鉴赏等等。所以这样读了书之后没有人我收获多了等于没有读。
cheesexie

cheesexie

孩子喜欢阅读,这是非常可喜的事,家长一定要努力地支持着,同时,也要关注着孩子所读的书本的选择。但为什么考试不行了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先说阅读题,答案都是唯一标准的,没有一千个答案,但是我们的阅读都是带着个人理解色彩的,感受不一定相同,因此,没有踩到标准答案,因此,就不能得分了。即使是理解相近了,但是答题的规范又没有他所需要的结构化的书面语言,因此,这里被扣点,那里被减点。当然,还有错别字的问题……所以,阅读题的考试得分并没有与爱好阅读有着直接的关系。作文也是如此,也许孩子认为自己的这篇习作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因不同的老师评断,差别也是有的,有时甚至还是很大的,因此我们老师在批阅习作时,都是由两位老师评分,如果两位老师的评分差别很大的就要再由第三个人进行评分。这样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并且也有好多作文的评分差距还相当大。例如,有的老师认为习作开头就是干脆利索,就能得到好评;有的老师认为习作开头就得来点环境的渲染、背景的交待;有的老师喜欢结尾是号召式的;有的老师喜欢结尾来点虚化的描写,营造一种意犹未尽的氛围……因此,习作要得高分,还得口味相投,今天投得这位老师的口味,可是明天就不一定行了。但是,孩子会随着自身阅读的增量,他对文本的理解,思想领悟也会越来越趋向标准化,趋向价值的统一,习作也会如此。但是,一定要有足够的阅读量支撑!
greenly

greenly

我小时候也这样,我来说说是怎么回事。

小时候我没有任何课外读物,但我很喜欢阅读,从三年级起看到报纸和已成人的大哥大姐看的小说都会拿来读,五年级读的《红楼梦》。

初中阶段,和高中的同学住一个宿舍,她们有好多课外读物,有小说、有《小说月报》《十月》《当代》等各种杂志。我是如鱼得水,经常和学姐们抢着看,熄灯了还偷偷站路灯下看完再睡觉。

那时语文考试很少有阅读题,考的都是课文的阅读理解,我也不知道我阅读好不好。但我从有作文课起就非常怕写作文,作文成绩一塌糊涂。

这么说吧:初中我们单元考,一般两次单元卷只有一次要考作文。每次考试如果不考作文,我的语文都是95分以上;如果考个占30分的作文,我的语文成绩从没有超过75分。

总之,爱阅读的我,从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作文从没及格过。

为什么我这么爱阅读,作文却这么差?直到后来有一天我突然顿悟:

原来是我的小学老师把我引入写作的歧途了。从三年级学写作文起,她教了我三年,没教怎么写,但给我们念的范文都是写学雷锋做好事,结尾一定要写上:”这是我应该做的“(写自己)或者“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写他人)。

这种内容和形式的八股文我一点也不喜欢,我觉得我没做过的事编不出来,经常是随便乱写几句或干脆抄个题目就空白交上去。

到了初中,初一初二碰到个有学问但都很懒的老师,要么照本宣科,要么讲深奥的道理,基本不教作文。因为我们班是尖子班,他不用担心教学成绩,就更懒了。初三换了一个读过私塾的老古董老师,更是教八股文。

明白了这个道理,加上当时正在学的文选与写作课程,我再也不怕作文了!而且大量的阅读开始发挥作用,真正的厚积薄发,作文一次次变成范文,我也爱上了写作。

孩子喜欢阅读,但作文成绩不好,可能的原因是:

1、老师教的写作方法不对或孩子没学会写作套路。

现在的老师不大可能像我小时候那样教作文,但有可能教的太高大上,孩子没理解。如果老师读的范文写得太好,孩子听了会想:这么多好词好句,这么优美形象的描写,我哪里会写得出来,反而会害怕写作文。

孩子一害怕,心理自信没有了,一到写作文就开始抓耳挠鳃,净想那些优美词句和要表达什么感情思想了,写什么反没了思路或者写成文不达义,胡乱拼凑了。



其实小学生的作文很简单,都是记叙文,能把一件事有条理的叙述完整就是优秀。至于什么好词好句、中心思想,等他能把事情或通过事情把人物写清楚了,感情自然出来了。再来要求孩子想办法用上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词语,喜欢阅读的孩子自然就会了。

2、阅读理解题可以平时多训练。

在孩子看完书后,可以问他一些问题看他是否真看懂了。如故事讲了谁做了什么事?要求复述主要内容,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如果是小短文,还可以问:你能用一句话(成用书中的哪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吗?

家长参与阅读,才能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在认真阅读,阅读方法是否正确。如果发现孩子的阅读是不求甚解的,要及时教给正确方法。还可以让孩子带着问题边思考边第二次阅读,“读书百遍其义直现”,多读几遍自然就理解了。

3、刚学作文的孩子,可以借助现代手段,让孩子爱上作文。

孩子的写字速度跟不上思维,等想好那个字怎么写,想好的句子忘了!这时就可以用上手机的录音录像功能,先让孩子把要写的口述一遍录下来,放给他听说说哪里没表达清楚,再修改重录,录到满意为止。

然后可以让孩子边听边写,三年级以下的孩子还可以直接用上录音转换文字功能,再看看错别字改改,一篇条理清晰的作文就写好了。

有关这个写作方法,我曾在头条写过一篇文章一年级小朋友写作文难?教你一招搞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阅读。

foxq

foxq

只说阅读,阅读的是啥书嘛,如果真心喜欢文学书籍,语文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可能要在孩子阅读的选择和方法上好好引导引导。

Tina芳姑娘

Tina芳姑娘

你好。孩子的语文阅读和写作,不是读读文章就行了。在一个班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口语表达,语言理解,自身就有较高的天赋,这种学生听听课就能写好作文。特别是有些女孩子,这方面发育较早。但也有一些在这方面比较弱的。那么,针对弱的怎么办呢?这是可以引导培养的。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文章,科普的,情感的,诗歌的美文,和孩子一起欣赏阅读,能够激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情感抒发,带领孩子走进欣赏愉悦的美文天地,一感而发,写作的灵感便会如流水潺潺,引导是要真心付出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坚持更是宝贵!选择的书就叫小学生阅读理解!分年级的!祝你成功!


洪洪啊

洪洪啊

  • 0
    经验
  • 0
    粉丝
  • 0
    关注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号 APP下载 返回顶部
顾文姬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描关注

顾文姬微信客服号

微信扫描加好友

顾文姬app下载

扫描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