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需要改变,求大佬给指点指点?
man utd
本人作为一名长期在企业担任大学生职场初阶段的导师,对于学生职场上的学生思维可以说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这几年的带团队过程中,总结发现了以下四点分享给各位!
TOP1 我是学生,你们就该让着我。这种现象在大学生刚毕业的半年时间里非常明显,大家摆脱不了自己学生身份的光环,在公司当中始终还会把自己当作学生,就连同事之间相互称谓都是“他们”“我们”分得很清楚。这让我不得不思考以前伟人让大学生下乡的正确性,融入不了集体,注定有力不能一起用,只有经过不断磨合,才能逐渐去掉这种想法。
“我是学生,你们应该理解我,让着我”这种现象就更加常见了,主要的表现就是工作中提问,领导一个问题他就能抛出三个问题,许多时候问问题不是思考,而是条件反射。工作当中受委屈更是如此,没做好被批评第一想法就是这东西我怎么可能会做!
TOP2 我要先学习才能做事,没人教我我不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没人教我不会这种思维是正确的,我都没学会怎么可能做好。但是,职场中没人问你这些,来了一段时间了就必须顶上去,公司和岗位不是用来培养学生的,而是实实在在的要求创造价值的。刚来几天你不会每人说你,一旦时间长了还是一副等别人教的态度,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不是什么都要一板一眼教你,很多需要自己去补课,弱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明明很弱还要求公平待遇!
TOP3 过分的追求公平公正职场上应该追求公平吗?个人认为还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更多的时候不能只依靠公平为自己争取,哪有那么多公平可言,如果真的公平了,那工作就不要做了,恰好这种过分追求公平就是学生思维的一种。我们更多的时候应该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应不应该做,得到的有没有实现预期,而不是去把精力放在计较他多你少,他得我失上面。靠争取得到一些东西,远没有业务能力提升以后用实力碾压对手来的痛快!
★一日一歌★
【我的观点】从学生到职场人,的确需要改变很多思维方式。但是,将这些“不适合职场”的思维,称为“学生思维”,个人不敢苟同。
天下学生那么多,难道思维都一致统一吗?学霸和学渣的思维,能是一样的吗?你说学生思维就是“不听话”“不服管”,今年我收的几个徒弟,大都很踏实肯干。可又有人说了,学生思维是“埋头苦干,不问结果”……额……将这种“辩证法”给孩子们,要他们如何吸收呢?
因此,我大胆将题目修正了一下:初入职场,你需要什么思维,来适应成人的世界?
一、从学校到职场,任务的复杂度越来越高虽然说,学校有好学生,也有差生。但大家的任务基本都差不多,就是得到个好成绩。一门心思好好读书,就对了。
但是换到职场,就不一样了。你说我就一门心思搞技术,还有人际关系等着你去维护;你说我就专门走关系,和身边人都打成一片,可没有硬实力,照样很难升职。
所以说,进入职场的第一道坎是,你要让自己变复杂。
不再一根筋地只做一件事,而是要学会通盘分析,找到当下情况的最优发展路径。
甚至,你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地随时调整发展策略。
【小结】想和学生时代一样,拥有确定唯一的未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欢迎来到成人世界。
二、变复杂第一步:给目标排序刚刚走出学校,终于脱离了“分分分”的命根儿,有机会“我的人生我做主了”!于是很多人给自己画出了非常美好的“未来”。
3年内升职,买房买车,遇到那个ta,5年内结婚生子,然后把父母接过来,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现实呢?即使你是个勤奋肯干的年轻人,飞奔了一段时间后,很可能会发现,除了累得精神衰弱,头发一把把地掉,自己的目标一点进展都没有。
万一是个没有“拼劲儿”的年轻人,就很容易“破罐破摔”了。“反正也买不起房,不如有钱就花,享受当下吧。”于是,那些设想出的“完美人生”,离自己越来越远。
该怎么办?破局的方法,只有一个:把你的目标排出顺序,一个个地攻克。
这样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就与上学时一门心思学习的样子很像了。
只不过,你需要定期调整,而不是真的一条道跑到黑。
毕竟成人世界,不再那么单纯。
【小结】定期问问自己:目前你最重要的工作什么?,然后全力以赴。
三、变复杂第二步:学会取舍有时候,你无法一个个地安排目标,必须即刻在两个/多个中,做出选择,舍弃其他。
这就是成人世界的【两难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想在工作中搞个创新,拍着胸脯在领导面前保证,这两天一定能证明这个项目的价值。结果这时,电话响了,老妈要从老家来看儿子/女朋友家里有事,火速召唤你/发小刚下火车,想找你帮忙……怎么办?
选事业、亲情、爱情,还是友情?如果时间能错开最好,可现实偏偏不能如人愿,你只能任选其一,你会怎么选?
【行动建议】
1、确定人生马拉松的终点。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马拉松。中途需要冲刺,也会有停歇和补给。但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想要到达的目标不尽相同。
前半段,大部分人写的大部分是“简历人生”:精通OFFICE,会python……
后半段,你需要向“墓碑人生”转变了: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普希金)。
不会有人用PPT技能给自己盖棺定论。
所以,参加工作后,你需要开始考虑:我到底想活成什么样的人。
说白了,就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2、从价值观出发,做出选择。
想清楚第一步,这步就很简单了:做你【最应该】做的那件事。
3、不要回头看。
选了就选了,尽量少想:如果当初我那么做,会是什么样?
职场与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不管你选了什么,做了什么,问题解决了,这一篇也就翻过去了。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
别忘了,这是一场马拉松,节省有限的体力在有价值的事情上,你会跑得更远。
以上,希望能够帮到你~
世界500强主管、多平台签约作者、年阅读300+的职场达人,带你一起「长心眼儿」
喜欢的话,不妨在点赞留言后,转发给您的朋友欧~
黑死的蚂蚁
个人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区分工作和学习的不同。当我们还是学生时,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是可以出错可以不会,因为最后老师总会告诉我们正确答案。但当我们步入职场,上级布置的任务我们是必须要完成的,而且要做到不出错,不要再以这个我在学校没有学过老师没有讲过为借口,在工作中我们是没有那么多借口的,不会可以问同事可以上网查,总之就是要通过一切能利用的资源途径解决问题。我想这个就是我们步入职场最应该改变的学生思维吧!
bob
一、变典型的学生被动思维为主动的职场思维
学校学习,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学习。每天、每月、每年的学习大纲和范围,学校和老师都规划好了,我们只用跟着老师的节奏来。
但是在工作中,很多事情是探索式的前进。没有标准答案,没有人天天跟在你后面告诉你应该干什么。有时领导布置任务,只会告诉我们他想要怎么的结果,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主动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而我们愿意走多远,就决定了我们跟其他人之间的差距。
职场上有一个很经典的关于买土豆的故事: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约翰、一个叫哈里,同时进入一家蔬菜贸易公司。三个月后,约翰升到了部门主管,哈里抱怨的问总经理为什么。
总经理说:“这样吧,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先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
半小时后哈里回来汇报:“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土豆卖。”总经理问:“一共有几家卖土豆的?”哈里挠了挠头说:”我再去看一下。”二十分钟后,哈里回来说,“报告总经理!一共有三家卖土豆的。”总经理问:“土豆的价钱是多少?”哈里楞住了,挠了挠头说:“总经理,你再等一会儿”说完,又要往外跑。
这时,总经理叫住他,跟约翰说:“公司现在打算预订一批土豆,你去看一下哪里有卖的?”四十分钟后,约翰回来向总经理汇报:“在二十公里外的集农蔬菜批发中心有三家卖土豆的,其中两家是0.9美元一斤,但一个老头的只卖0.8美元一斤。我看了一下他们的土豆,发现老头的最便宜,而且质量最好。如果我们需求量大,价格还可以优惠,并且他有货车,可以免费送货的。我已经把老头带回来,就在公司大门外等着,要不要让他进来具体谈一下?”
这个故事里的约翰就是具有主动思考能力的人,其差距跟不会主动思考的人非常明显。
不会主动思考的人就跟提线木偶一样,领导推一下,动一下。
主动思考的人,一定是会换位思考的人。他们会把自己放在领导的位置,探究每一个任务背后的真正意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变集中努力的学生思维为持续努力的职场思维
学校每年都有寒暑假,高三时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熬过这一年你们就解放了”。大学每门功课结业考试后,第一件事就是扔掉教科书。所以学校的努力都是间歇性的。但是职场生涯非常长,需要我们持续发力。
现在分工细,人人都觉得自己是螺丝钉,干个两三年就会陷入疲软期,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然后很容易就懈怠了。但是那些成功的人,一定是能十年如一日高质量完成手上的工作的人。
我刚入职场的第一个公司,在试用期会给新员工分配一个导师,导师为了掌握新员工的工作情况,会让员工每周提交一个周报。
绝大部份员工在转正后,就不会写了。但是跟我同期的一个同事,转正后依然在坚持。今年上半年他已经升到了部门主管,刚好差不多也是工作五年左右。
他能当上主管,不仅仅是因为写周报这件事情的价值有多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所呈现出来的坚持力。有这份坚持力,什么事情干不成。
三、变简单自我管理思维的学生思维为综合自我管理思维
工作后,我们最怀念的就是学校的简单生活。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操心。但是工作后,会碰到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的专注力跟精力就分散了。
那么综合自我管理能力,就显得很重要。每个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大的项目。能不能统筹规划、平衡好各方面,使得我们每天能神清气爽的进入工作状态,决定了我们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如何。
形成综合自我管理思维的建议是:
1、将公司的目标、部门的目标结合自己的目标综合起来,作为综合自我管理的目标定位
2、将领导的直接要求、同事的间接要求和自我要求综合起来,作为综合自我管理的行为准则。
3、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并且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各类工作事务综合考虑,作为综合自我管理的效率准则。
4、将书面总结、自我复盘、口头汇报、业绩考核等综合起来,形成综合自我管理的反馈机制。
主动思维、持续思维、综合思维这三大职业思维的强弱,决定了我们职场发展的如何。所以不管什么教育背景,进入职场后,都需要在这三个方面改典型学生思维为职场思维。
欢迎【关注】学习委猿,15年时间从小白奋斗到财富自由,现进行职场进化论研究,每日分享,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或启发!Perfectio_
害怕犯错、跟风大众、自以为是、太认死理、眼高手低、不会选择等都是学生思维,哪一个在职场都不占优势。
在我看来,对职场影响最大的要数害怕犯错、太认死理以及不会选择这三个思维了,想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是原因:
1、害怕犯错
害怕犯错,就会限制你的发挥。本该考一百分呢,却刚考了及格。这种思维在学校就让你吃尽了苦头,在职场怎么还不知道割舍呢?在职场,你犯的错误越多,机会就会越多。不敢犯错,哪还有机会呢?没有机会,你还怎么能进步和出人头地呢?在学校,你害怕犯错,或许能躲过一劫,在职场,却要因为害怕犯错遇上更多的劫,道行再深,你渡的过来吗?
2、太认死理
这个表现主要体现在跟领导和同事讲公平,虽然道理说得通,但情理上却难行通。职场哪有真正的公平,全都是理解与不理解的平衡。太认死理,会让自己钻进死胡同,没人管没人问,自生自灭。那你在职场得过的有多难呀,想想被人孤立的感觉,比这还要难。为人处事要灵活,是初入职场的伙伴们一定要牢记于心的忠告。别太认死理,这会让你死得更难看。
3、不会选择
别老把努力当资本,在学校可以这样。但到了职场,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单单是努力,更重要的是选择。相必你应该听过选择大于努力的话吧,说的就是别把所有的精力全放努力上,忽视了选择。到时候事实偏离梦想时,会影响你的心情和信心,严重时还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不想还没开始就结束,那你最好要学会选择,当然,在努力的基础上选择,效果会更好。
每个人心中有影响职场程度不同的学生思维,以上是我觉得对职场影响较大的学生思维,你觉得哪三个的影响会更大呢,不妨留言留下你的答案,并说一说原因,看我们能不能想到一块。即是为了少在职场走弯强的交流,又是学习进步的讨论。欢迎关注【职聊堂】,了解更多职场新鲜事!
/fd呆呆
学生的思维受读书时做题的训练,总是力求寻找最优解或者说是一定要把这个题给解正确。当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后,很容易就把这种做题的惯性思维带了工作中,将工作中的问题一定要按自己认为或者是理论认为正确的结果去做事。到最后可能这个事的事做对了,但最后的结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很简单:解题有唯一解,特别事理科,但到了工作岗位中工作中的事解正确与否和事情本身没有太大关系,而是需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也就是你的领导的需求来决定。排除厚黑或者人际关系处理等原因不谈,就你和领导由于所处位置不同,就信息不对称这点也会让你自以为是的做正确的事而最后吃亏不少。所以,初进入职场的学生,应该充分认清自己的位置,给自己定好位,明白在职场中,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是解决领导的问题。在做事之前,认真想清楚,领导到底是什么问题,领导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解?
莫非
我觉得所谓的“学生思维”只是人在某个阶段中对某些事物的理解,并不能算是一种缺点。人生的成长本身就伴随着很多挫折和感悟,不同的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经历,也会得出不同的应对模式。所以并不能说“学生思维”是错误的,只能说“学生思维”在职场中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
以这个理念为前提,我给出以下建议:
1、公平。在学生时代,好学生和坏学生的区别,主要定义在成绩的高低。而想取得好成绩的唯一途径,就是努力读书。相对而言,努力读书的人比不努力读书的人的分数确实要高一些。
受到这个观念的影响,很多职场新人会以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这就是所谓的“公平”。然而现实是,很多人努力过后,非但没有获得成功,还遭受到很多委屈。为什么会这样?我举个例子:
学生考试就好比爬山,只要努力,终究有登顶的一天;但职场就像选择路线,有些路线的重点是金山银山,有些终点却是刀山火海,所以很多人努力过后没有获得想要的结果,就觉得这个社会“不公平”,然后郁郁寡欢,以为努力是错的,而且已经找不到任何方向。
我想说的是:努力固然重要,选择也很重要。
如果努力就能够获得成功,我认为很多人都是成功人士,因为生而为人,谁不努力呢?你需要做的,是学会分辨并选择和你价值观相符的企业,有科学机制的企业,才会提升你成功的可能性。
因此,你要抛弃所谓的“公平”,不要觉得付出就一定有回报,不要觉得受委屈就一定有人帮你撑腰,不要觉得你现在背的黑锅一定有人替你平反,这些事情都需要你自己去承担并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获得成长。
2、即时满足。很多年轻人都希望今天播种,明天就能收获果实。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今天做人事专员,想半年后就做上人事经理;
目前月薪是3000元,想明年就涨到5000,后年涨到8000,五年后2万;
才做销售没多久,就想月收入过万;
……
有这种想法的人,他们总是以为天上能掉馅饼,等着时间流逝,自然能达到他们所期待的目标。
现实就是,你想挣多少钱,你就得先看看自己值多少钱。没有人会给你先开高薪资,哪怕有哪个看走眼的面试官给你开了高薪资,你也会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导致很快被辞退。健康的企业,都遵循“等价交换”理念,也就是“你值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
所以,你不能单纯给自己规划“多少年后让自己挣多少钱”,还需要规划“如果我要达到这个薪资,我需要拥有怎样的能力”。因此你不能急于求成,要给自己做铺垫,短则两三年,长则七八年,这样的积累才能让你有一定的厚度,去击败你的同龄人以及比你年龄小的人。
3、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么没规划,要么乱规划。应试教育的目标就是考试,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平时贪玩也好、偷懒也好、努力也好,最终的目标都是考试,只有这条路可走。
可到了社会中就会发现,有太多的路可选,而且并没有唯一的路径。所以职场新人就出现两种现象:
(1)没规划,得过且过。
(2)听信所谓的成功学,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
其实职场新人没有职业规划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你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没有明确规划,这不是很正常吗?但有些人就以为,成功人士应该是从出生就做好自己的一辈子规划。这怎么可能呢?我相信所有人都是不断摸索,不断改变,不断成长,不断领悟,最终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因此,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是很正常的,不要焦虑。
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手头上的每一件事做好,积累自己的经验,这样你就会在三五年后,和同龄人区分开来。因为其他人都在混日子,而你在为自己的履历打工,三五年的沉淀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追得上来的。
4、以为成功是靠改掉所有毛病。应试教育告诉我们要全能,不能偏科。加上小时候我们经常参加兴趣班,父母也说:“多一项技能,就多一条选择的道路。”所以我看到很多职场新人很喜欢给别人挑毛病,希望把一个人变得“完美”。
可职场完全不是这样。你越“完美”,就意味着你越平庸。人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你懂得越多,就意味着你什么都不专。真正优秀的人,是懂得把自己的长项发挥到淋漓尽致,而不是让自己什么都会。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很多小企业的老板,既做销售,又做管理,还做财务,所以企业很难做大。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个原因。第一,他的心力分散,根本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同事做那么多件事情。第二,他都不专业。很多小企业为什么离职率高,就是因为老板不会做管理而导致留不住人。这就是很多中小型企业很难有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老板太想管完所有,但最终什么都做不好。
越成熟的企业,岗位分配就越细致:做销售的只做销售,做管理的只做管理,做研发的只做研发,做生产的只做生产,做公关的只做公关,做财务的只做财务……大家把自己的专业发挥到最好,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就能产生更高的效益,企业也会越来越好。
所以,不要再认为成功就是让自己完美,而是让自己在某个领域发挥到极致。只有小企业,才需要所谓全能的人;而所谓的全能,就是你可能要接触很多杂活,也就是“苦劳”。想想看,当你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上时,你还有时间让自己成长吗?
-End-
作者简介:重燃石,多年中小型企业高层管理,擅长向上管理、企业机制的构建、企业内部管理。关注我,和你分享职场小技巧,让你在职场中少走弯路。Chris Chen
在职场中,总要踩很多坑后,才会吸取经验教训。但如果能早点有这个认知,也许就可以少走一点弯路。
我主要讲三个学生思维:
被动思维关于工作:很多刚入职场的新人极少主动去思考和工作有关的事情,比如等着领导来安排工作,领导安排什么就做什么,从来不去思考这样做的原因,更不会去拓展与工作相关的业务了。只有主动解决工作问题的人,才能成为领导的左膀右臂。
关于个人待遇:很多新人抱怨工资不上涨,没有得到晋升?但从来没有去主动争取自己应得的待遇,不是每一家公司都会主动给员工涨工资的,你想涨工资,就要主动去提。
完美主义初入职场的小伙伴以为工作和考试一样,需要掌握所有知识,心底有把握后,才能胜任某项工作。这是被自己的完美主义毒害了,比如,很多应届生刚找工作就有一个错误认知,看到招聘网站的岗位要求,发现自己目前不具备这个知识技能,便决定等充分掌握后,再去应聘这个公司,可想而知,最后也许达到了这个结果,但浪费了多少时间。
另外刚入职场第一次升职的时候,可能心底没底,因为欠缺管理能力,竟然有的小伙伴拒绝了升职的提议,认为自己要充分准备好了,再当管理者,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在职场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应对挑战,不断适应新的变化。
在职场中有完美主义的人,也可能在很多小事情上做不好,因为精益求精太过,就容易拖延,最后不能按时呈现一个结果。在职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第一次进入职场,为了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有部分新人选择讨好老同事,和周围同事打成一片,以为认识人多,就拥有了人脉。但最后自己工作能力欠缺被领导骂时,没人愿意帮助你。
人脉不等于认识人多,人脉取决于你能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如果你自身在没有能力的阶段,即便认识再多人,也没任何意义。所以刚入职场的朋友,想要尽快融入公司最快捷的办法是:通过出色的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别人的尊重,别人也愿意和你结交。
sybilayu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一点:职场中的学生思维,并不是刚进入职场的学生特有的,很多混迹职场多年的“老油条”其实一直带着学生思维在工作。
在学校的时候,很多学生信奉着一个原则“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
同样,在职场上也有很多人对待工作抱着这样得过且过的一种态度。
比如说,领导要求做一份调查报告,学生思维甲员工,直接将自己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罗列在报告里,然后想着挺全面的了,差不多得了。而职场精英乙员工,除了将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分类汇总描述清楚,还在后边附上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对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两份报告摆在领导面前的时候,相信他应该更喜欢考虑周到做事靠谱的乙员工吧。
毕竟,职场是一个讲求结果的地方,得过且过的心态是不利于我们的长久发展的。
常见学生思维之二:单枪匹马闯天下,我真是太厉害学生时代的时候,考试不能借助外力,想取得好成绩得完全依靠自己。
但是职场就不一样了,职场上讲究的是团结协作,与人合作往往能起到1+1>2的效果。
拓展人脉其实也是为了合作,人脉的积累是一种利益的合作,与人合作获得更多资源,与人合作接触更多领域,与人合作也能遇到更多的机会。
所以,埋头苦干只注重自己的能力积累,不如抬头看看身边,更同事们携手才能走得更远。
常见学生思维之三: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学生时代,考试的时候题目都会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连相对开放的语文,答案也是会有一个固定的方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但是职场远比学校要复杂的多,当然也更残酷一些。
同事关系说到最后都是利益的关系,没有永恒的同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企业就更是这样了,把员工聚在一起工作就是为了盈利。
就像有些员工,明明做事兢兢业业,没有出过什么差错,最后却是第一个被开除的。所以,在职场上如果只使用简单的对与错来判断一些事情,是远远不够的。创造更高的价值,对我们来讲才是唯一正确的事情。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愿你的职场之路走得越来越顺利。
欢迎关注@牧新,牧新陪你在职场这片江湖一起学习傍身之技。孤独患者
学生在学校的时候 都是学习为主,虽然参加了各种活动社或者半社会团体,但是大坏境还是学校,内心的孩子气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行动力都比较强 ,就像打篮球一样,扣一个栏得一分,有行动快的就有行动慢的,节奏不对。
所以当我们工作时需要切实听好上级发布的命令,过程不是领导要的部分,结果是最终的考验,而且要注意你的安排中各个环节的斜街,不能说平时称兄论弟,到了关键时刻掉链子,所以你的整个流程和团队的配合是主要的,当然只是叫你打印复制东西的话,做好仔细的问题就好。
再有跟公司员工一视同仁,同等的关系。不要有拉邦结伙的念头,与自己同部门的同事也要有生活和工作之分,当然更要爱憎分明,该说的话要委婉表达,低头不见抬头见。
好了,阔别工作3年了,暂时想起那么多,若再想起肯定会如实相告
kanashini
我是研究生毕业直接进入公司,直到现在都在同一家公司,中途没有创过业和中断过,下面的内容来自自己的亲身经历,纯原创,分别分三点讲,东西多也讲不完,讲不全,请参考。
总结三个最重要学生思维需要改变的点,分别是保命篇,成长篇,质变篇。
【一】保命篇:所谓“大胆创新”学生思维,变成职场“大胆给自己挖坑”。
听过太多的故事,说某某从第一天就开始提出xxx,大胆向领导谏言,获得领导支持,全公司开始推行xxx的做法,半年让公司取得xxx成绩,某某也步入xx分公司领导的岗位。听到前面这些故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因为这些事情少,才能称得上「新闻」,千万不要当失败的分母。
大胆创新,往往职场新人上来是分开用使用的,上来就是一通「大胆」,根本谈不上「创新」,刚上一周的班就觉得自己找到了单位或者公司的真正症结,发现了很多必须要改革的事情,就开始对现有的现象和流程一通瞎批。
你仔细想下,比你来得早的同事难道没有发现吗,难道他们看到了还麻木的坚持,老板是不是还没有厉害他们居然也没有发现,他们智商真的比你差很多吗?老板领导还没有你有远见,更懂公司吗?
这个时候,一定要低调,不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是没有意义的,不提出解决方案的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只是在「大胆」没有真正的「创新」,会被人理解成为不成熟,被定为成为爱耍小聪明,爱出分头的毛小子一枚而已,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大胆」这个度。
我的建议是,到一个新的组织最稳妥的「创新」方式是「借势+借力」,即使自己想到什么点子和想法也不要着急,因为那只是大脑里面的一个虚拟的推演而已,要想落地执行实现这个想法,就需要先模仿借同事和前辈经验的势,再分析研究,找到一个切入点,获得大家的支持后,借领导或者部门团队的力,才有可能大概率达成最先计划的那个目标,而不要因为创意给自己挖坑,做不出来,还得罪一堆人,被人贴上会说不会做的标签。
小结:大胆创新没错,但是一定有一个后缀,小心验证,把小聪明变成真智慧,才能把想到变成做到。一上来就被自己大胆或者创新挖的坑埋了,可能会耽误你几年时间,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情,甚至是会影响一届同事和领导对你的映象,得不偿失。
【二】成长篇: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学生思维,变成职场“傻傻做无用功”。
学生的时候,往往是付出就有收获,因为考试的范围是限定的,就那些知识点,只要学会了理解了,肯定分数不会差,所以老师和家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你勤奋了,努力了,就肯定能得高分,肯定能考上好大学,肯定比别人有出息。
但是,上班的时候,特别要提醒你,在职场里面千万不要成为西游记里面的沙悟净,少林寺里面的扫地僧,当今这个时代,当今这个社会,不学会低调做事,高调做人,永远可能都只会在职场食物链的底层。你观察下自己单位的周围50米内领导,职场里面真正的提拔的,受到重用的,职场之路越走越宽的人,是谁?是最勤奋的工程师和程序猿吗?公司里面大把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但是真正协调能力强,团队合作,表达优秀,会讲话来事的人很少,这少数人具备的能力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其实我自己的理解总结一句话:会和人打交道,能组织人把事办成。
因为越往上,越到更高的职场层面,需要的更多是做人,其次才是做事,因为会做人意味着你最能理解领导的意图,最能知道大家的需要,有这些东西才能把握住方向不出问题,知道分寸,这些往往比做事更讲学问。
小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没有错,但是职场的逻辑不是线性的逻辑,付出收获得到成果,职场不是你一个人的舞台,牛鬼蛇神,乌鸦老虎,像一个自然界大动物园一样,你必须要上下左右的系统性成功,避开食物链上面所有天敌,吃得开下面所有的食物,才能得到最后的成功,放弃一元线性的努力,拓展自己的多维能力,才能把无效勤奋,变成真正的价值勤奋。
【三】质变篇:所谓“一心只读圣贤”学生思维,变成职场“圣洁贞女”。
科技经常说有黑科技,其实职场里面也有些黑技能,终极杀招,但是很少大家能说给你听,把有些事情背后的道理告诉你,想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凭什么教你,为什么要对你好?
明明你和B的能力才不多,甚至你还占优,为什么B提拔了,你没有?为什么同样去办事情,材料和流程都一样的事情,你去几次对方都不理你,要么就是口头同意的忽悠你,而B去了一次性就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帖帖。背后的套路和原因到底是什么?你奋斗几十年,可能不及别人生下来就是xx的孙子。
当你上班几年后,如果还没有锻炼出一种本事,就是看到事情背后的逻辑,看到人背后的人,看到文件背后的关节,看到奖励背后的意图的能力,那你还需要抬头看路,再好好「扎根泥土」,把自己打碎,活着下水道的水和雨水,圣水一起再进窑烧一遍,重新重塑一次自己才行,不然你的格局还是在员工层面。
小结:本节没法说太多,故事都在喝醉后的KTV勾肩搭背中,在觥筹交错的饭局耳语中,在完全静音的微信好友中,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千万不要“一心只读圣贤”,时间和经历都看不到悟不到「潜规则」,就真的变成无人无缘无聊的一枚老圣洁贞女了,到退休可能也只有这样了。
本节补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当领导,变成leader和伟人,也没什么好抱怨和焦虑的,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价值观和活法,不践踏评价也不要当舔狗。
总结
说起来上面三点就是为了让你知道,第一个阶段是稳扎稳打先不要掉坑,这是大前提先保命扎根阶段,第二个阶段再抬头看路找到方向,这是接下来多维度成长阶段,第三个阶段才是开窍开悟,从第二个阶段的量变到质变,提升竞争格局,升级升阶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靠忍,第二个阶段靠勤,第三个阶段靠命。
职场说起来时间比上学的时间长得多,如果只说高等教育4年,真正的实习和职业教育可能加起来不到一年,但我们的职场生涯一般是35年,远远大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时间,只有边学边思考,边模仿变改变,思维起点第一点没有关系,多多学习职场大牛,开启复利模式,寻找复利曲线的突破点。
不要着急,和时间做朋友,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对你好的人!
祝好!
人这一辈子,最终你会发现,人和人最大的区别是思维方式,很多人因「智」而变得伟大和幸福。
欢迎关注公号:智变思维,助你探寻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
DK-lee
想要改掉学生思维,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是指在想问题的过程中侧重“应该”如何去思考,而非基于“事实”去思考。特点是单纯、天真、不成熟。▲举个例子:你觉得同事张雯的工作日记写的很好,自己刚进入职场正好很多不懂,于是你说:“雯姐,你的工作日记写得真好,可以借我看一下吗?”张雯:“这不太方便。”
你以为是上课没听懂,可以参考同桌的笔记呢?这是人家辛辛苦苦工作经验,凭什么借给你看。天真。
但是你可以这么说:“雯姐,你的工作日记写的真好,以后有不懂的我可以请教你吗?”
都是同事,你又是新来的,指点指点那自然是没问题的。
●刚出校门的职场新人,觉得应该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事学习,但是却没想过,人家对你没有义务,凭什么要教你?又或者说“我很忙,我自己辛辛苦苦工作经验为什么要分享给你呀?有什么好处吗?没有。那我为什么要教你?”
所以我结合了职场老鸟们的反馈,总结了职场新人最常有的十大典型的学生思维,供在职场工作的人参考,或许这些思维并不只是存在新人身上,很多上班多年工作却毫无起色的人才是“惯犯”。
十大典型的学生思维■1.不要不懂就问,学会不懂就查
我这人不晓得是不是长了一脸聪明相,总之带过我的三个领导,对我都是实行“自主学习”的做法。他们都只是把我要做的工作内容讲一遍,至于工作内容中遇到的各种工具的使用,不好意思,我很忙,你自己慢慢学。
所以像表格怎么做,文稿怎么写,系统怎么用等等里面所有我懂和不懂的细节,我都是自己研究,不懂就百度或者看别人怎么做;除非实在是费解的我才会去请教上司,但是他给你讲的还是个大概意思,你还得靠自己。
我曾以为所有的领导都是这样的,所有的同事也是这样的。后来从领导对我露出老母亲般的笑容和平时同事们聊天才知道,不是不能问,是我自学能力强。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很多人人职场习惯了像在学校一样问问题,问各种问题,芝麻绿豆大的问题也问,就是把不懂问到底,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谦虚勤奋好学。其实在职场,不管领导老是同事都不喜欢整天问问题的人,每个人都有工作,同事没有义务一天到晚给你解答;领导更是自顾不暇,更没时间当你的老师。所以遇到不懂的尽可能先自己查到答案,实在理解不了,才去请教别人。
说得有点多,因为有十个要点要写,一一举例有点长,所以以下九点我就不举例子了。如果需要的不甚明白的可以私信我。2.不要怕麻烦别人,要学会麻烦别人
主动开口能更快得到同事的好感,请他帮一次忙,这能让同事感受到被认同和尊重,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富兰克林效应表明: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
3.不要以为出了校园就可以停止学习,要一直学习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适用整个人生,包括职场。如果想在工作中得到提升,想在职场生涯走得更高更远,那么永远不要放弃学习。
4.不要跟领导讲过程,工作讲究结果
你和同事同时做一个策划,同事上班依旧轻轻松松,而你手忙脚乱。查资料,做调查,全办公室都知道你在为策划忙的没时间喝水,终于第三天赶出来了。
可是那又怎么样?老板只看到同事的做的比你好又比你快。领导没有时间听你说你是怎么做的,说了也只会觉得你费了老大劲却没别人做得好,回去继续努力吧。
5.不要不懂装懂,要敢于犯错抛弃玻璃心
这跟第一条并不冲突,第一条讲究不要像小学生似的上个厕所也要打报告问行不行。这条强调不要怕犯错,业务上的流程和专业性的工作不要因为自己不懂非要充大头说懂,结果做错了又怕领导知道,被骂了以后做事小心翼翼害怕再做错,这是恶性循环。说出问题才能避免问题,提前解决问题才能止损。
6.学生才会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有些事不要过分究其对错,这是学生时代的处理方法。成年人处理事情只会分析其中利害和弊端,因为他们知道对错不是重点,职场讲究利益。
7.不是所有认识的人都能为你所用
学生时代交朋友只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能一起玩耍。但是进入社会,哪怕你认识了各种人脉,千万不要觉得他们也是能跟你一起单纯玩耍的小伙伴,遇到困难时能够随便挥挥手找人帮忙。
成年人的交往讲究价值交换,尤其是职场,不要幻想他人能不求回报的帮助你,别人没有这个义务。
8.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观能动性
读书时习惯等待老师传授知识,但是学知识能为了让你出社会以后运用知识积极主动做事情。
工作中遇到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多想多动多思考除了本职工作以外,你还能够为公司做什么,你是否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你能否帮领导主动分担一些事务?不要等领导去吩咐你做事,要走在别人前面,先一步做好事想好问题的解决方法。
比如老板要你去打听西瓜多少钱。你不要真的只问了西瓜一斤多少钱,你还得问西瓜甜不甜,批发怎么卖,能不能送货等等。9.觉得钱最重要,浪费了空余时间
读书时,觉得时间太慢,大把时间,但是钱难得所以感觉珍贵。工作以后,还是这种思想,那你的发展就会止步不前。
钱总是可以赚到的,但是时间是无价且有限的。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宝贵时间去学习,充实提升自己,以赚取更多的钱。
10.习惯准备好再考试(做事),工作挑战随时来,机会不等人
工作中遇到新的业务或者超出本职工作的事情就想退缩,觉得没学过,不会,没有思想准备做好。
然而,职场瞬息万变,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会才能发展;有目标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在进步中做好事情。而不是等你会了才去接受挑战,机会不等人。
以上是个人总结职场中常犯的学生思维,如果还有补充请留言一起探讨。
于朔
刚好最近带了一个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结合目前跟其日常的工作交互,谈谈哪些思维需要改变。
1. 工作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学会考虑团队和协作,学会及时反馈。
部分应届毕业生,可能在学校内较缺少团队协作的经验或者即使有,但是却没有一些指标进行考量,故比较习惯个人闷头做事。常见的表现是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到领导过问才会反馈自己目前的进度或者遇到的问题,但往往到了此时,可能已经造成项目进度延误,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事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工作中,要根据团队分工、善用团队资源、及时反馈同步个人工作进度,保证整体更好的完成。
2. 尽量戒掉拖延症。
当工作来临,不管是项目整体上线时间还是其中小版块的交付时间,都会有基本预估;另外,任何事情,没有办法做到风险完全可控,故如果还是习惯性拖延到最后一两天来做,则很有可能因未能预知的风险导致整体工作的延误。如果能提前规划准备,则留给自己完善的时间就能更加充分。
3. 要学会融入团队,适当的察言观色。
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有的可能条件比较好,说话做事都比较直接或者不习惯去观察了解身边的同事或者领导,我行我素。但是团队里面的同事,包括跨部门的同事,都是后续工作中需要利用的资源以及自己可以学习的对象,故,了解身边的人的工作习惯、说话风格能更好更快的掌握如何与对方交互工作会更加有效;另外,相互熟悉之后,也能学习其所长,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4. 凡是留一线,不要把话说太满。
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和对于事物的判断上一般都会有所欠缺,没有办法用完整的逻辑去思考问题,这里自然可能通过学习和日积月累完善充实;但是,在此之前,与合作方或者需求方沟通时,除非自己已经充分知晓,否则就不要将话说的过满或者理所应当,以免无法实现或者解决方案有出入是难以解释,甚至影响对方对自身专业度的看法。
以上,是个人目前认为,不涉及非常专业的能力或者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可以通过细节和锻炼改变的思维,是相对具有普适性的建议。
凤眼菩提
前言:从我自己来说,我从毕业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将近6年,这6年的国企工作经历,也让我对职场有了更深的认识。相比很多私企深谙晋升之道,国企的更多“秘密”可能是与常识相悖的,就比如说小公司学做事,大公司学做人,而在国企里面,可能更需要一个人的全面提升,才能在人海一样的国企里面更好生存。情商第一位,通俗点说,要学会察言观色。
在国企工作,或者接触过国企的人,都会有点感觉,国企里的领导说话很“绕”,“高深莫测”,甚至有点“听不懂”。老实说,我工作时也经常听不懂前辈们的话里话外,又为了显示我跟得上趟,经常在旁边付以微笑应答。其实,我压根没明白他们讲的是什么意思。
打击多少也知道,国企里面人多、部门多、程序多,一件项目对接的人也多,这确实也是事实。可能在私企里面,奉行结果至上,不管过程多么艰辛,老板只要最后的好结果,毕竟大风刮不来钱,后面没有国家兜底,挣不到钱就得散伙。笔者举个例子,某个大客户来企业考察,在国企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如果是政府、企事业单位这类的,会由公司办公室接到对方单位来函,请示公司领导作批示,然后再由办公室分配任务,比如营销部安排客户经理走走看看,宣传部安排干事拍摄写报道,办公室参观介绍,食堂准备工作餐,车间负责打扫干净,保卫部负责车辆停放。一件事情,可能在私企,只要3人就能安排好,但在国企不一样,需要很多部门“通力合作”~~
人多好办事,但对个人来讲,人多,相应打交道的人就多,人一多,就得照顾各方面的情绪,因为我们每个都是“社会人”,容不得太放肆。所以在国企,得先学会做人,学会察言观色,因为这里的人员流动性真的不大,在这里工作20年的人比比皆是。
所以,如果是学生刚进入国企,不妨少说话,多做事,多看看老员工的工作,也许能找到在这里生存下来的秘诀。学生里面喜欢谈理想说未来,在这里,还是先踏踏实实,埋头苦干,要比谈古论今要好些。而且,年纪越大, 越不喜欢“咋咋呼呼”的年轻人,因为领导们通常年纪也比较大了,对新生事物新的思想有一个接受的过程,不是年轻人的一通梦想能够轻易打动的。
国企领导喜欢“安分的”“听话的”员工,他们喜欢用他们习惯的、能触达的范围接受思想和做法,但是刚毕业的学生,能真正成熟稳重的又有多少人呢?
如果你做不到一下子成熟稳重,那么我建议你不妨多听听,多看看,即使有很多地方不那么符合你的想法,在乎你的看法,甚至违背你饿的内心,但也请记住,存在即合理,时间会淘汰一切不合理的因素,包括人、物和事。国企里的那些为人处世,看似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甚至有些教条和古板,但是却也是存在的,因为有它生存的土壤。
所以呢,想要在国企工作,得有好几把刷子,首先得学会做人,没有那么多磕磕绊绊了,才会有机会闪耀你的光芒。因为在国企,还有个内部文化,叫“民主”。能够决定以一个人的命运,从来不是哪一两个人说了算的,大部分时候得组织通过,集体决议,尤其是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那更上有很多人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哪怕你很优秀,也可能会因为一两处地方“适当”,而被雪藏起来。
所以,年轻人,提高智商,收起你的锋芒,学会和你的同事们相处,也是学校不曾交给的社会思想课程,却生动的在你的生活中不断出现。
月光光照荷塘
所谓的学生思维不过是 遇事着急、不敢执行。最核心的问题在于一点就是对所做的工作的全局意识。
那我们就将前三点一一讲解下,然后再说明下,为何最后归结于 对工作的全局意识。
1、遇事着急这是很多职场新人进入职场之后的状态,遇到问题了不知道从何开始着手。因为没有做过,这种表现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你经过培训之后还是这种状态,那只能说明你培训的时候没学好。这时候着急导致什么问题呢?着急就意味着你大部分的注意都会放在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的后果上,而非专注于问题本身。
所以就会是越急越乱,越乱就越做不好。因为不知道这件事儿做不好给自己带来的后果,如果说这件事儿做不好,罚你一杯奶茶。你肯定就不会那么紧张啦,一杯奶茶嘛,没所谓的。
所以我将这个着急,状态归结为 对工作的全局意识不到位。
受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告诉你A就是A,说是个B就是B。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识。其实这个有时候真的不能怪新人。这个跟一些公司的管理者有很大关系,我们经常听到的是什么?领导训斥员工:不要让我讲第二遍!记住啦嘛?
用这样的方式来沟通交流,不出错都难,领导总是想着让员工秒懂自己的想法,他又不是你的蛔虫,难道你布置任务只需要一个眼神儿嘛?真的是太难了。
我自己做法就是遇到问题,先不着急找领导确定,把问题分析清楚,梳理完了之后,至少写两个方案(两个处理问题的方式),让领导去做选择。而且几乎屡试不爽,开大会还表扬你,做事儿效率高,考虑问题全面。
这些也是建立在对所做工作的全局了解上。
遇到问题不要有什么着急,胆怯的心理。即便是不会,或者暂时没有解决的方案,虚心请教一下前辈就行啦。谁还没有遇到过困难的时候呢,问题得到了解决后,谨记:一定要做个回顾和复盘,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同样的问题反复出错。第二次第三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就很被动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上方关注【杨子翔】:长期专注个人成长和职场困惑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