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有哪些典型的学生思维需要改变,求大佬给指点指点?
Coral_Phone
纵然工作多年,思维犹如职场“小白”,原来是“学生思维”在作怪。
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工作多年的职场“老司机”,很多人都在受“学生思维”困扰而不自知。我认为典型的学生思维有以下几种:
1、只分对错,忽视背后的复杂关系。十几年学生生涯让我们深深的理解答对了才得分,答错了不得分。很多人工作多年,依旧在讨论对错,殊不知,职场中没有简单的对错之分,只有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利益。
无论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我们深知解题的套路,陶醉于答对题的快感。到了职场之中,工作对应的是很多种方法,不同的工作方法带来不同的工作效果以及利益关系。
如果在职场中,你听到有人说:“我错了吗?是你做的不对”,这都是典型的学生思维在作怪。成熟的职场人士会说:这是最好的结果吗?利益最大化吗?领导满意吗?
2、标签识人,信奉“唯学历”论。记得在学校里,大多数人最“崇拜”的便是那些解题高效得高分的,落在现实中,怀着这种思维总会盲目崇拜:211,985,海外留学生,博士等等。而如果自己是211、985院校毕业,上级领导只是一个二本毕业,如果再带着“有色眼镜”识人,这就有问题了。
高分不代表高能,低分不代表低能,抛弃传统的学生思维,意识到自己是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不再是学校里拼分数的时候,保持自己的“空杯状态”,更容易适应职场。
3、及格就好,工作不能全力以赴。大学四年很多人怀着“及格万岁”的思想,为了应付考试,大多数人都会在考前通宵达旦。在职场中,并没有老师给我们划重点。职场新人如果怀着“临前抱佛脚”的心态,必然是做不出合格的工作。
领导给安排一份工作,7号布置下去,要求10号交,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早早的完成工作,而不是卡在10号下班前匆匆忙忙写个报告应付呢?拒绝拖延,保持自律,追求卓越,从做好规划开始。
4、单打独斗,不会积累利用人脉。领回老师的作业,学生思维下一步便是查阅多种资料,埋头苦干,结果累了自己,效果还不好。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十多年的学生思维,让我们习惯了一个人单打独斗,仿佛问一下同事或者领导,显得自己“无能”。
而职场中工作恰恰是需要多和领导沟通,了解领导让我们做工作的初衷,背景,涉及的多方利益等等,这些搞清楚了,再去工作,你会发现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职场中工作,需要我们拥有职场思维,换位思考,及时沟通,全力以赴,争取做出让领导满意的工作效果。所以说,思维的转换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以一个职场人的 角度来看待工作,才会更专业,更高效得完成。
ryanchowww
我们一直在说学生思维,大家总以为学生思维只有刚毕业初入职场的学生才具有,其实学生思维并不一定是只有刚进入职场的新人会有,很多职场“老人”一样会有学生思维。
学生在学校里的唯一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在学校里,老师们会主动传授知识,出了什么问题有家长、老师、学校保护着,在这样环境里自然就会滋生一些学生思维。
而职场与学校是截然不同的环境,职场没人会主动来传授你知识,出了什么事情必须自己去负责, 如果在职场中一直保持学生思维,将给你的职业发展、职场晋升带来很大的困扰。
一、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的不同之处我们先用一张图表举例简单理解一下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的不同之处:
从这张对照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学生思维是被动型思维,而职场思维是主动型思维。
1、学生思维被动等待、职场思维靠主动争取由于在学校我们已经习惯知识有老师主动传授,学习条件由家长全方面保证,被动接受学好课业就行,所以养成了被动的学生思维。
在职场中就习惯一切随缘,如果有好机会自然会来临,好的工作经验自然靠很长时间才能积累,我一个刚大学毕业的人,怎么可能掌握多少工作经验。
而职场中,没有人会主动教你什么,想要学好就需要自己主动出击,多问,多看,多学,才能精进自己。
2、学生思维空有理想、职场思维脚踏实地在学校学习中,总会对外面世界充满幻想,而这种幻想总是美好的,觉得自己毕业后凭着能力一定可以称霸职场,做出一番事业。
然后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一个公号主理人曾经说过:在他招人的过程中,很多刚踏入职场的新人大多带着学生思维,空有梦想却简历无光。
很多新人怀揣着远大的理想,目光只盯着远方,却没有好好想过如何走到现在脚下的第一步,好高骛远,结果就是刚踏出第一步就摔了一跤。
而职场思维,却是能认真分析自己的能力与优势,选择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脚踏实地从现在开始做起,一步步向上攀升,为自己的简历增加华而有实的资本,这些才是之后自己向上晋升的实力证明。
3、学生思维只会抱怨,职场思维是寻找解决办法
在学生思维中,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一入职场,工作稍有不顺,就抱怨公司环境太差、同事不好相处、领导太挑剔等等问题。而职场思维则是工作中遇到困难就马上去想办法解决,成熟的职场人都知道,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4、学生思维玻璃心,职场思维精进自己小张是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刚进入一家公司做广告策划工作,领导让他写一个广告策划案,结果做出来效果特别差,被领导说了几句,小张就觉得受了委屈,认为自己已经尽最大努力去写方案了,领导不表扬他,还这样说他,受不了这个委屈就辞职了。
在还是学生的时候,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称赞,一点小成绩也可能因此获得奖励,从而受挫感差,职场中遇事容易玻璃心。
职场思维,则是遇到问题就想着努力学习,精进自己,这次被领导批评了,指出了不足,就努力去对比不足之处,改进它,争取下次做出来的策划案比这次好。
由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职场中,学生思维将极大的阻碍自己的职场发展,一个常年没有得到晋升,职场未获得发展的职场”老人“也可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自己一直处于学生思维的圈子中走不出去,才造成事业停滞不前,如果有就马上改正,才能实现事业突破,否则不管多少年,依然还在原地打转,这也是很多人混迹职场多年依然没做出成绩的原因之一。
二、那我们该如何打破学生思维呢?
1、善于学习
职场中的学习和学校中的学习完全不一样,学校中的学习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而职场中要学习的除了专业的业务知识外还包括演讲能力的学习、沟通能力的学习、人际关系处理的学习等等各方面,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方面素质学习。
而这一些都不会有人去主动教你,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
(1)虚心请教
不懂的就要去问,同事、领导、行业专家,主动出击,不要坐等别人来教你。请教时请认真记录,同一件事情最好只请教一次,大家都很宝贵,能少麻烦别人就尽量少麻烦别人。
(2)仔细观察
工作中随时留心观察,同样的事情同事是如何处理的?领导又是如何处理的?把看到的经验自己拿个本子记下来,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就不用问别人,自己参照记录解决就好。
(3)扩充知识
来到职场后,你会发现仅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用的,还需要根据职业需要来扩充更多的知识,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你的公司有机会出国工作或者和国外公司合作,你要是有这方面兴趣那第一关就是语言关,需要流利的外语。你想提升到公司高管,那你至少要能看财务报表,财务知识又是你需要的。所以我们要结合职位,除了本职业务,扩充自己的知识层面。
2、勇于承担
学生时代我们犯错或者遇到什么事情,可以躲在老师、家长、学校的背后,总会有人帮我们处理善后。但是到职场中,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勇于承担,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就算不小心犯错了,也不能先找各种理由来推拖错误,而要学会担起责任,勇于承担,这样的职场人才会让领导、老板放心,你也才能真正做到独挡一面。
3、学会复盘
复盘是一个不断校正路线的过程,工作中努力付出,最怕方向和路线错误。方向错误,再努力也到达不了目的地;路线错误,就会徒增到达目的地过程中的困难和险阻,甚至困难会大到让我们到达不了目的地。而复盘,就如同前进过程中不断检查GPS,校正自己的轨迹是否在正确的航线上。如果不在,随时调整,确保我们走在正确的路线上,早日达到目标。
复盘些什么呢:
(1)工作经验
包括好的经验和不好的经验,都要复盘记录,好的经验要把工作流程详细记录,重要的要点特别标注,同样工作依照流程即可,还可在复盘中,思考工作流程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如果有,如何改进,这就是你能否脱颖而出的一个关键点。
工作失误、出错是、不完善的地方也要记录,下次提醒自己绝对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学会思考为什么工作出现失误,能不能把工作更加完善一点。
(2)客户资料
这也是我们需要复盘的,在每次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把客户的兴趣爱好、公司规模、合作意向等按照客户的重要性,分层复盘整理到一个资料夹里,有利于我们在今后工作和客户打交道,能第一时间掌握客户情况。
(3)总结规律
复盘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总结规律, 包括两方面的规律:
a、认知方面
通过复盘,对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心得?对某些事物的认知有哪些心得?如果能总结出普遍使用的规律性的东西,是对认知的一个提升。
b、实践方面
如果历史重演,加入再次遇到类似的项目,我们应该如何做?如果总结出规律,未来在类似的事情上一定可以做的更好,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我们说的吃一堑长一智,甚至吃一堑长三智。
总结全文:
学生思维不可怕,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有学习思维,只要正视它的存在,对照发现自己身上的学生思维,把它改正即可。
可怕的是,对学生思维视而不见,放任不管,那就永远停留在无法前进的怪圈中。
CookicLin
不管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需要转变的思维有很多,所以,我们需要的学习,但,光说不做,相当于“放个屁”就当时有味,后面忘得一干二净。
学生时代,我们的社交三角主要是朋友-同学-老师,这时候是相对单纯的社交方式,学生时代对于我们不想理的人,我们路过时候话都不会说一句,这也对你影响不大。
但是,在职场则不行,即使你讨厌他,厌恶他,你面对他的时候,该打招呼还是要打,不然保不齐,他那天就给你背后捅刀子。
宁愿得罪君子,也不得罪小人所以,记得时刻面带微笑,那怕是面带你的敌对!
在学校,你只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就行,什么课后作业,预习等等,这些做好了也就行了,当然你也以付态度对待老师。老师很有可能最多是不管你,让你自生自灭。
在职场上可不行, 应付上司领导,那么工资也会应付你,稍微不注意还会被“小人”举报,轻着处罚在,重则开除。
尤其是在销售这一职业中,完成任务处罚是家常便饭,吃苦瓜,跑步,给组里全部人买早餐等都不是新鲜事了,有的还逼员工相互扇耳光!
对于,我们来说端正工作态度尤为重要,毕竟你是在给老板打工,而学校,是老师服务于你们!角色已经改变。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作业做不起的时候,可以找同学抄或者问老师,再或者直接让别人帮你做都是可能的事情。
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那么刚开始还好,一般公司都会安排人来指导或者帮助你们学校,一但,到你独立工作的时候,各自手里都有忙不完的工作,那还有时间来指导你?
很显然,这种依赖于别人的方式,在职场中是不能存在的,我们得学会独立,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学习。
总结职场就是战场,每一天工作,你可以理解为新的战斗开始,你要开始战斗了
首先的有好的枪法(技能+经验),才能击败更多敌人,获取敌人的物质(工作成果),当你想要击败更多敌人的时候,你就得组织更多人参加战斗(升级为领导),获得更大的胜利!
当然职场中还需要转变的思维有很多,这点是不够的,欢迎大家提出来!
我是惊鸿,关注我,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共同进步。
猜我是不是温囧囧
在回答所谓有哪些行为属于学生思维前,我们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学生思维?再来讨论,为什么学生思维会如此让人深恶痛绝?
什么是学生思维?职场新人,都很不希望听到但是又或多或少会碰到的一句评价,就是:你不能总是拿学校那一套思路来处理工作。
字面上看,学生思维,就是待人处事,始终把自己当作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
如果现在还在学校,这样的思维是没什么问题的,甚至可能还是好学生。但是同样的逻辑,在职场上很可能行不通。
相对应的,一些职场上的底层逻辑,可能在学校里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也没有人告诉我们应该这么做。
所以,学生思维,本质上未必就一定是错误思维,而是指误会了职场的语境,没有相应对自己从小到大的惯性思维做出调整。
就像橘生淮南为枳,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解读职场,才能做出对应的改变。
学生思维:对职场的误会误会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把老板当老师,把同事当同学,把人脉当友情初入职场,很多人会把学校里习惯的一套交际模式,照搬到公司,于是发现各种别扭,频频碰壁。
首先,老板不是老师。
老板并没有义务包教包会,甚至很多时候他只是布置任务,如何解决任务,是你自己应该考虑的事,而不是老板的责任。
其次,同事不是同学。
在学校的时候,大家同学一场,怎么也有一些情谊,甚至老师还会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可是在公司中,同事不过只是在同一个公司工作,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连带关系,下班后所有的交集最终也不过只是为了公司和工作而已。
这里就涉及到,很多新人对人脉的误解。
同学成为好朋友,一起玩一起做作业一起聊天都是理所当然,我们把这叫做友情。可是职场上,所有的帮忙和支持,背后都有着隐藏的价格。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帮你,大家最终都想要谋求资源置换。
而你的每一次出手相助也必然应该是在明白风险和责任后深思熟虑下的决定,而不只是凭着一腔义气。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经常会鼓励那一些成绩平平但学习很用功的同学,甚至还会拿他们作为班上的学习楷模,号召大家去学习他的学习态度与精神。
可是这一点在职场上,是完全行不通的。
职场上,万事都拿最终成果说话。
就好比你做销售,自然是销量最高的人是最佳员工。
老板才不关心你到底用了什么手段,反正只要不连累公司,风险和汇报你都自己一力承担。
而对于那些叫嚣着自己风餐露宿,辛苦奔波但最后交不出成交单子的人,老板肯定不会给好脸色看。
因为你付出的努力,老板并不关心,老板在乎的只有你能为公司带来多大的价值和利益。
这也是很多职场新人抱怨,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加班出差,周末都不敢休息,可是老板好像完全看不到。
答案就是,老板不是看不到,而是装看不到,因为这不是他关心的东西,他也没必要看到。等真的有成绩的时候,老板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
误会了工作任务的性质:交给你的工作任务,并不代表只能你一个人做学生时代,不论是做作业,还是考试,老师都会在讲台上很严肃地说一句:每个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尤其是那些好学生,都以自己可以独立解答出难题为傲。
可如果进入职场,还是秉持着这样的思想,就很危险了。
就像上面第二点所讲的一样,职场上的任务,最重要的是看你最终成果的完成质量,而不在于完成的过程。而同时因为完成过程中的成本也需要加以控制,所以就产生了所谓的团体工作,让各个级别的员工各司其职最后合力完成一个大项目。
所以有的新人刚来到公司,上司让他写一份报告,他只会一个人抓耳挠腮,既不敢去问同事要素材,也不敢问上司要模板,总觉得要自己独立完成,才算是真正的“自己完成工作“。
而另一种,则是新上任的小领导。自己工作能力比较强,但当上了领导之后,依旧习惯自己单打独斗,大部分的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即使是下属交上来的工作,也都要自己反工重新做一遍才有安全感,结果忙得焦头烂额还抱怨下属不得力。
这些,都是既浪费自己时间,也浪费团队资源的行为。
最好的工作方式,一定是各司其职,团队中的每一份子都能各自充分发挥自己的努力。而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借力打力,充分借助能够借助的资源和帮手,提高最后成果的质量,这才是职场人成熟应对工作的表现。
嗨,我是蟹肉,点击关注@蟹肉的职场星球 ,每天分享职场干货,与你实现个人成长Maotao0402
【小何Office观点】学校是一个与世无争、提供学习环境的地方,而职场是一个弱肉强食、创造利益的地方,学生在学校里面形成的思维到了职场当中便处处碰壁。由于环境的变化,人的思维也应该随之改变,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应该学会将学生思维转化为职场思维!
第一种学生思维:被动地学习1.1在学校里: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教育似乎被老师安排一样,在学校里面,很多作业、任务都是由老师事先安排好,然后布置任务下来,学生便按照老师的任务来去完成执行。
久而久之,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一种被动式学习的习惯,造成很多学生的思维退化,不会主动地去思考,陷入了一个循环:学校安排课程、到时间去上课、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等待考试。
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己的目标,问他以后想要做什么、梦想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得到的确实各种不知道,由于长期的被动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1.2在职场中:于是被动的学生毕业之后来到企业中工作,这种被动式在工作当中显然行不通,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员工在领导安排工作的时候去执行,没有安排工作时无所事事,那么这位员工的工作显然是失败的。
临近毕业,小明去了一家公司实习,实习的时候由于没有太多的事情做,当同事有工作任务安排的时候,小明按着安排完成,完成任务没事的时候,就在座位上玩手机,等着任务的来临。很快三个月之后实习期结束,小明没有得到转正的机会。
1.3小结:在职场当中应该主动式工作,不要等着被安排任务,当领导有任务安排的时候,努力地把工作做到最好,当没事情安排的时候,可以主动的询问领导或同事有什么可以帮上忙的,一来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二来可以让领导和同事觉得你是一个积极工作的人。
第二种学生思维:一遇到问题就提问2.1在学校里:在学校里面,老师们鼓励学生不耻下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的去问老师,而老师也非常乐于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认为能够喜欢发问的学生热爱学习,于是渐渐地学生就形成了无论问题大小总之一时想不明白的就问的习惯。
出入职场,同事们通常都会说上一句客套话: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于是乎很多人误解了这句话,一遇到问题,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就去问同事,渐渐地同事也就厌烦了。
在职场当中,学会发问也是一种技巧,同事不是学校里的老师,没有义务教你任何东西,他们也有自己的工作,因此没有必要每个鸡毛蒜皮的问题都向同事发问。
当你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经过自己的思考,尝试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解决,如果还不行,再去问同事,而且是等到同事有空的时候再去询问。
问问题的时候要有艺术,要让同事知道你是有经过思考的,可以在询问过程当中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询问得到结果之后要懂得总结,同样类似的问题不要问第二遍。
2.3小结在职场当中提问需要注意几点:
①询问的问题经过自身的思考
②注意提问的对象以及提问的时机
③得到答案时应验证,学会总结
学校如同温室一般,而学生如同温室里的花朵,其教育没有经过严酷的考验,思维形成与职场截然不同,很多学生刚刚踏入职场的时候不习惯,总是把学生的思维代入职场当中,造成尴尬的局面。
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职场生涯道路走得更加地顺畅,学生应该摒弃固有的学生思维,主动适应职场当中应有的思维,减少试错成本,让自己的职场更精彩!
/sun 雯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在学校里,你是学校人;到了职场,你是职业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所,同样意味着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我们只有顺应角色的变化,努力去适应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学校里,你若不懂或不会,老师会教你,叫诲人不倦,那是因为你交了学费;在职场里,你不懂或不会,同事没有义务教你,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
以前服务的公司,60%都是实习生,因此,跟很多实习生有过交道。发现他们很多都有学生思维。面试的时候,很多基础知识不懂,然而回答普遍说,等着公司教他,培训他。常常被告诫说,公司当然会有培训,但是如果说10分,我们希望招的人最起码能有三分、五分,然后培养他;而你可能只有0分、1分,公司没有义务给你交学费啊。所以,踏入职场后,我们需要具备及格的基础,才可能会有机会。比如说 应聘文员,最起码需要熟练办公软件吧?总不能指望公司从基础的办公软件教起吧?所以,进入职场后,我们需要明白,同事自己也有自己的职责,也有很多工作要做,他们真的没有义务教你指导你,更何况还是竞争关系。
在学校里,若犯了错误,老师或同学能够宽容原谅你,在职场里,你若犯了错误,多半会付出代价。轻则经济处罚,重则解雇你。
我们都经过了学生时代,比如考试不及格或者和同学打架,学校往往批评教育为主,甚至还要照顾你的自尊心。在职场里,比如绩效考核不及格或者和同事发生矛盾,要么经济处罚、通报批评;要么请你走人!所以,在职场里,容错率更低。这是公司的本质。公司是盈利机构,而学校是公益机构,本质不同。公司对员工的管理或要求,一切为了利润这个中心;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或要求,一切为了育人这个中心。
综上所述,在职场里,应该摒弃学生思维,对于应届生而言,尽快实现学校人到职场人的转变。当然,学校人和职业人还有很多的不同,比如学校考高分,很有可能评为优秀学生;在职场,业绩最好,未必就能升职加薪等等。早日适应职业人的规则和要求,抛弃学生思维,会帮助我们行稳致远。
特嘀fan
职场中的学生思维,有很多种类,可以罗列出几十条来。但是最要命的有三条:把老板当老师;给老板添麻烦而不是解决问题;把“虚心好学”当成自己唯一的核心优势。
克服这三种学生思维,只需要理解一个共同本质:职场是丛林,老板请你来不是看你撒娇卖萌的,是请你帮助公司同仁活下去的。
职场和学校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要求你输出,一个要求你输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如果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延续自己的思维习惯,把领导当成老师,当成辅导员,把同事当成同学,当成朋友。
这就会造成一系列问题。所以这一条是学生思维最典型的,也是最致命的一条。
老板给你一个任务,他要的是结果,要的是你输出的工作成绩。你说我不会,我要先学习,我要先输入。这本来没有错,但是如果你把这个输出任务,转变成无休止的输入任务,天天追着领导问这问那,那就南辕北辙了。
如果说老板和老师有什么是一样的,那就是:布置给你的作业,你得按时按质完成。
如果老是完不成作业,老师会表达遗憾,但也不会把你怎么样。老板也会表达遗憾,然后让人事部门重新评估你。
这一条和上一条类似。因为它如此重要,值得换个角度再说一遍。
老板给你一个任务,他要的是结果。你说你不会,然后你把老板当成老师,什么都问他,什么都请示他,事无巨细,把老板烦的够呛。他就会想,咱两这是谁给谁发工资啊?我花钱是让你帮我解决麻烦的,你倒好,麻烦没解决,还给我增加了这么多新麻烦,我要你何用。
学校里学的知识,都是高度概括的理论和经验。到了真实的社会中,一系列学校没教,老师没提的奇怪问题就来了。公司会通过培训、实习、分配“师傅”带等方法,来帮助你快速提高。但是你得意识到:这些培训更多是一种不得已,并不是公司欠你的——公司更欢迎能够直接上战场的老兵。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如果你把公司培训当成是新版本的学校教育,那就有点危险。职场培训更多是一种生存技能磨炼。为了你的生存,也为了公司的生存。
虚心好学当然是好事,特别是在学校里。在公司里,这件事儿就不应该拿到桌面上天天说了。你需要学习,偷偷学就好了,你非要把你菜鸟的本质在公司里表露无疑,那就有点傻了。老板会觉得我是不是选错人了,他怎么什么都不会。同事会觉得又来了一个猪队友,打仗的时候可别拖累我。
一走进社会,一进入公司,就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战士,思想上要一夜成熟起来。
战士需要的是观察,聆听,思考,练习,总结经验,这都不需要你开口到处问,悄悄去做就行了。只要理解了职场和学校的本质区别,有很多事情自己多想想,也就明白了,不需要东问西问。真的有困惑了,再找同事和老板解惑,他们会乐于帮助你的。
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不是核心能力,更不能把它当成自己唯一的核心能力。有很多刚入职的毕业生,特别是女生,非常的虚心,到处高调讨教。这很容易在有意无意中,给自己打造出“职场傻白甜”的形象,这是不明智的。虚心好学即便算是“一白”,它也遮不了“百丑”。
如果总结成一句话,破除学生思维,首先要理解职场的本质是丛林,你来到团队是帮助大家活下去的。把这个理解透了,不管自己有几十条学生思维,都可以通过慢慢反省,逐个克服掉。
我是猎旗,专注职场发展问题。感谢你的阅读,欢迎留言,谢谢关注。
草草
东叔最近在带一个大型的信息化项目,恰巧在带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她的身上就带有很重的学生思维,当然现在已经被我折磨的很老练,借此也总结下职场新人的6大学生思维。
1、喂养思维,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只有妈妈喂饭,才会吃,不会自己主动吃。在我们学生时代的模式一直是这样,老师讲课,学生学习,都是被动学习,老师主动教。如果我们把这种思维带到职场是非常可怕的,职场上没有妈妈,也没有老师主动去喂养,一切要靠我们自己。最近我在公司带一个大型的信息化项目,刚招进来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琪琪,我来带着,她就有非常严重的喂养思维,一天饭后我和她聊天,我:“最近怎么样啊?”琪琪说:“还行,就是业务不懂,许多东西不会。”我:“业务不会,多去学习学习。”琪琪说:“没人教,不知道怎么学,什么都不懂。”这种就是典型的喂养思维,缺少主观能动性,缺少自我学习能力,缺少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式。这样在职场上就会很危险,你不会得到领导的认可和赏识,而且你的工作能力不会有提升,永远都只是那个低层的水平,就更别指望升职加薪了。请记住,走向职场的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少年,无论什么事情我们要积极主动去做,这样你才会不断成长,成为领域大佬。
2、不懂装懂,假装知道,这是大忌,许多职场新人,因为害怕被领导否定、害怕出错、害怕被同事嘲笑、害怕被批评,为了所谓的自尊心,去隐瞒真实情况,不懂装懂,不知道的事情,装作很确定的样子,硬着头皮去执行。这样很危险,会因为你的不懂装懂,将事情恶化,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其实领导更希望你真实汇报,好知道问题所在,共同去制定策略解决问题。对于我们新人来讲不要害怕批评,我们不懂可以去问,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去找相关人员了解去汇报,这样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要以坦诚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事物,掌控好那个度,降低工作上的风险点,从而高质量完成工作内容。3、不思考,上来就问,之前我还在做编程工作的时候,许多新的程序员,刚到公司,一遇到程序上的bug或者ide使用问题,上来就问,这真的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你说你上来就问,自己都不考虑要怎么去定位问题、解决问题,你说这工作到底是你做的还是我做的,而且非常浪费同事的时间,并且我对你的看法会转变为这个人能力很差。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思维,这种思维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我们遇到问题或者棘手的问题时,一定要先思考,先试着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再去咨询前辈,这样不仅仅不会得到前辈的认可,而且对于自己而言也是对事物加深的过程,也会拓展开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
4、愤世嫉俗,孩子气,许多刚入职场的新人,带有孩子气,看不惯身边同事的作风,瞧不起靠关系进来的同事,看不惯不公平的事情,抵触公司的制度、文化,然后开始很身边的同事大肆的抱怨吐槽。这种是领导零容忍的员工,因为不仅你自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还会破坏整个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如果你有这种思维,一定要改变,这个社会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没有绝对人性化的制度,这个世界你改变不了,要学会融入,适应。这不是妥协,这是成熟的体现,在这乱世,你只有做好自我,才能达到至高境界。
5、不主动沟通汇报,由于害怕与领导面对面的沟通,许多新人不愿意积极主动汇报,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要与领导平视,不要仰视,摆正这个心态你才能更好的沟通工作,领导是我的上级,我秉着平等、尊重的态度去沟通工作,统一我们的目标,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只有你主动沟通汇报,领导才会了解你,才会知道工作的情况、问题,才会采取相应的策略去应对,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6、我不会,不敢做,这种思维在新人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刚到工作环境,领导交代任务,自己是零了解,不会做,也不敢做。试想如果一直这样,什么时候才能成长。许多事情是你做了才会,你不做永远都学不会。
东叔结语:从学生到职场思维上的转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贵在坚持、改变。我们要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工作思维模式,这是一生的财富。
欢迎关注@职场东叔 ,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职场那点事。
王小芳
多年前,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种种还历历在目。社会这个大课堂,让我们一次次地为一些典型的学生思维交上学费。归纳一下,以下典型的学生思维需要特别注意改变。
第一,只关注成绩。在学校,学习成绩几乎是评判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拔尖的学生,总是能更多地受到老师的关注和照顾,受到同学的艳羡和尊崇。受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后,仍然只关注成绩,凡事都要找出事实真相,以找到“解题思路”。企图像在学校一样,以找到隐藏在外表下面的真相和独具一格的解题方法博得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而忽略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感受,很容易就被大家孤立,成为“孤芳自赏”者,被大家贴上“孤僻、清高”等标签。
第二,将一起进入单位的同事视同为“同窗好友”。在学校里,同一年级、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同一寝室之间的同学,都有着特别的同学情谊。大家都很单纯,没有特别的利益冲突,感情非常纯粹。那首“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初入职场,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把一起进单位的同事也视为睡在上铺的兄弟。对其掏心掏肺,不分彼此。殊不知,职场不同于学校,这里随时都会有激烈的竞争。今日兄弟可能就是明日对手。你掏心掏肺的话语可能就会变成攻击你的武器。所以,“逢人便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从学生到职场要学会的。
第三,盲目表现自己。学生时代,想唱就唱,想演就演,没那么多顾忌。进入单位,如果盲目表现自己,就会引起同事甚至是直接上司的反感、嫉妒,可能接下来就会有人针对你。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职场中的聪明人,都懂得“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的道理,只在最恰当的时机表现自己。
以上领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云飘飘在他乡
非要说“学生思维”,必然会伤及无辜。因为学生群体中不乏素质极高的优秀学子。准确的说,只能谈谈那些不利于职场发展的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或许更客观一点。毕竟有些高素质毕业生的思维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的!
老鬼站在那些不利于职场发展的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角度来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看法为好。当然了,老鬼真的不建议用“学生思维”!弄的好像我们瞧不起学生群体一样!
一、部分学生被动等待老师能够主动靠近自己、教育自己的思维惯性,害了很多职场人;在学生时代,大家都是等着老师进入课堂给大家讲授知识。每节课结束时老师都会留下作业让学生完成。甚至会用各种方法让家长知道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老师主动的教与逼着学生完成作业,是很多人学生时代所经历的。
这种习惯、惯性的养成,让一些职场人毕业之后很多年甚至终生无法改变。
例如,很多企业中没有系统化的岗位技能培训,这会让很多职场人感觉非常不合理,感觉自己工作能力差是因为企业的错!因为企业没有提供系统的指导、训练。甚至高屋建瓴的说“这种企业做不大、做不强,这种老板不行,这种老板不懂管理”,甚至认为自己进入了一个差劲的企业......
其实,中国多数企业受到企业规模、实力、人才储备等等因素的限制,根本无法为各个岗位提供完善的职业技能训练与指导。这种情况简直太普遍了。
作为职场人,你可以说这样的企业不行,这样的老板不行,这样的单位没有发展前途,你说什么都行!但是你高谈阔论了这么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对自己的能力提升有什么帮助?
我们一方面要承认,确实有一部分企业的培训体系、培训机制是非常健全的,而且这样的企业大多经营状况良好。但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能够进入这种类型企业的职场人也是少数!
而多数的职场人,请不要拿那些优秀企业的案例作为背书来感慨自己多么的不幸,感慨自己缺少进入优秀企业的机会了!
多数职场人,一定要清楚:一旦进入社会,自学能力、个人主动性才是促进自己成长的根本!指望企业给你最优的、最好的帮助,道理上讲得通,但是这不现实哦!
二、学生时代的考试分数思想,让很多职场人吃大亏!学生时代,考试是计算分数的。60分及格,98分就是优秀。一道数学应用题,即使没有做完,只要前面的几步做对了,那就能够拿到前面几步的分数。——这在十几年的学生生涯里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且,有时候老师还会教给学生一些尽快拿分的技巧。例如,语文要把字写漂亮了;政治大题,即使不会,也尽量靠自己的理解能写多少写多少;数学大题、应用题,只要会一步就必须写上那一步......学生时代分分必争,就是这个情景。
而很多人步入社会、进入职场后,这种考试思想还牢牢的束缚着自己的思维方式!
大家应该清楚一个现实:职场中很多工作、很多事务,根本不讲“分值”!只讲最终的对、错,只讲最终的成或败!
最终做对了就是做对了,做错了就是做错了!很多事情根本没有中间选项!
成与败也是这个道理!这件工作做完了、完成了就是标准,没做完就是没做完,该发款就罚款,该惩戒就惩戒!没人会根据完成的比例去打分,从而决定罚款多少!
因此,在职场中有个现象:某件工作,没有完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没有实现公司制定的业绩指标,那没什么好商量的,直接按照公司的政策制度执行就好了。
所谓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能算是自我安慰或者和别人矫情时的一个说法而已。但自己该面对的公司制度约束是不讲这个情面的。
职场中,有一些人时不时的就会感觉委屈,感觉自己付出了很多,感觉自己在某些方面曾经下过功夫,感觉自己在某项工作中多努力。可就是因为最终没有达到某个要求或者预期却遭到了领导的批评或者处罚,从而陷入焦虑、迷茫。
老鬼要说:职场就是职场!成就是成、败就是败!
老鬼再送大家一句冷血的话:“不以成败论英雄”是成功者用来安慰失败者的一个说辞而已!
因此,作为职场人,不要再受到学生时代追求考试分数这种思维的潜在影响了!对自己残忍一点吧!要坦然接纳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成败以及最终的对错!在自己失败或者做错时,内心里坚强一点,别把那个节点上暂时的面子当回事儿!坦然面对就好。只有如此,你的斗志、内驱力才能被逼出来,从而让自己过的更好!
三、以家长出资供养的学生时代,让很多职场人根本意识不到付出的重要性;很多人对于学生时代自己的消费是没有切身体会的。其实从自己进入校园开始,即使是义务教育阶段,父母也是要支出很多费用的。特别是很多孩子还要上课外补习班!
从小学直到大学毕业的整个求学历程,多数人都是要依靠父母家长的资金支出。当然,确实有少部分学生可以在大学阶段通过打工来减轻家庭支出 的负担,但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资金还是来源于家庭。
因此,很多人对于“学习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个观念是无意识的!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整个学生生涯是靠钱堆出来的!
正是因为这种无意识,导致了很多人步入社会之后出现了两种现象:
1、没有意识到进入“社会大学”之后,才开始真正的大学生涯!开始了让自己获得生存、发展而必须要“上”的“社会大学”求学之旅。
太多人进入社会后,脑子里很少再转入新东西了。全都是靠个人的那点儿实践感悟、个人的认知来职场自己在社会、企业中的发展。
2、意识不到在社会这所“大学”里的学习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老鬼开个玩笑:大学毕业时,每个人都感觉自己与众不同,都很自信,都相信自己未来应该会发展的很好。
自信确实是应该的,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质。但是 ,这种自信却得不到自己实际行动与思维方式的支撑!
正如老鬼在第一点中所说的,部分职场人认为企业应该主动的给自己提供培训、训练。认为企业应该那么做。
有一个客观的现实:在社会中,只要是正常人,大家的智商是差不多的,大家的自信程度也是差不太多的。但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发展的很快,而绝大多数人却一辈子碌碌无为呢?
原因就在于,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不没有主动付出的意识!而且还认为自己的所思所想都是正确的!即使对于那些自己目前不懂、不知道的知识、技能、思想、理念,也认为自己可以悟到或者通过网络等等多搜索一下而掌握。
正是因为很多人没有付出的意识,所以出现了很多好玩的现象:
认为一些前辈、老师傅藏着掖着,明明知道的东西不告诉自己;
认为现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时代,可以从网络中找到所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去研究、学习;
认为一定有机会在不求人的情况下,掌握、了解、学到自己需求的东西。
因此,很多年轻人对前辈缺少了尊重;
习惯动不动的就讲究“平等”,让老同事、前辈感受不到该有的谦虚与恭敬之心;
不认为身边的人可以作为自己的“师者”;
不屑于请身边的高手、师者吃顿饭、喝杯茶、送份礼,以换得他人给与指导、建议、帮助的机会!有些人甚至认为那些前辈们看不起自己,不愿意教自己,试想:你连放下身段都舍不得,连请人家喝杯咖啡都舍不得,人家凭什么教你?!难道就因为人家是公司你的老人?人家教你之后对人家有什么好处?
有些企业中有“老带新”的传统或者制度,甚至还会给老员工三五百块的带新人津贴、补助、奖金。但是,您有没有想过:那三五百块,顶多算个象征意义的额度而已!就因为那三五百块的奖励而主动的去教你?
你有没有想过:上学时候一个学生一对一的课程,一个小时是多少钱的学费?
一提到送礼、请客、吃饭,马上就与陋习、不正之风联系到一起,就开始吐槽企业的文化氛围太差?当然可以啊!那你就吐槽去吧!反正你的成长与别人没什么关系!你在企业中的作用、影响力对于公司而言,也没多大影响。
学习一定是有“成本”的!这一点也是很多职场人感觉深恶痛绝的。可问题是:人家别人凭什么要把吃饭的本事给你呢?
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让很多人将免费获取当成了一种道德标杆。好像自己就应该在付出任何成本的前提下获得自己想到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
特别是职场人,在职场中需要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是“虚”的,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越是这种属性的学习内容,越会导致很多人舍不得付出成本。
吃顿饭,可得见。买个商品,也看得见。因此,愿意为这种立刻看见、感知到的东西付费,认为这些天经地义。而对于“社会学”、“职场生存发展”等等东西的学习、请教、研究,总认为付出成本是不应该的。或者明明知道应该,但就是在实际行动中舍不得!
你可曾想过:当年你的父母可能为了你能够进入一所不错的小学而四处跑关系?
当你你的父母为了你的某个学科成绩能够提升,而不惜花费重金为你聘请一对一的老师?
你可曾知道:你的父母,可能为了你找工作,在你还没毕业之前就开始四处打听、托关系、找门路。或许最终没有成功,但父母已经付出了很多。
你可曾想过:你的父母在你儿时,就让你学过美术、音乐、舞蹈、武术等等课程!虽然那些课程在你未来没有排上任何的用场,你可能都忘了个一干二净,但父母还是为你付出了真金白银的学费!
难道只为了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好处才肯付出?如果真是这个样子,你的父母在你儿时就不给你报那些乱七八糟的课外艺术班了!请记住:你的父母是在用这些课外艺术类培训班,为你的未来做某种铺路的准备哦!
因此,身为职场人,为了自己的未来,很多时候也需要付出成本,为了未来可能的机会进入提前的储备、铺路。或许以后用不到,但是必要的积累还是需要的。因为谁也不能太功利了,等自己真都需要时才肯付出。
开个玩笑:如果日常不注意积累,到了关键时刻再想临时抱佛脚,恐怕你拿着大把的钞票都找不到机会了!
因此,请不要让学生时代“不懂付出”的习性影响到自己的职场生涯。
以上老鬼简单谈及了几个方面供大家思考,权当是抛砖引玉吧。希望能够对朋友们有所借鉴、警示,并能够促进大家的延伸、联想,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点积极意义。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稳小倩
工作创业12年,一路从睡大街成为公司核心元老,再成为创业公司老板,躺着赚钱。
我也是一路从职场小白混成职场大佬。这个问题,我有十三分的实操经验来回答。
事实上,我的账号早已经被头条职场认证为“优质职场创作者”“职场问答达人”。
所以,这个回答我不灌水,不凑字数。干货开始,请笑纳!
混职场,常见的学生思维:比如不懂就问的伸手党思维
比如准备好了才能做的欠东风思维。
比如放低姿态,讨好别人的老好人思维。
比如被动等待领导安排的等待思维
比如二选一的黑白思维。
比如我不会公司可以培训我的学堂思维
比如屁股决定脑袋的基层思维。
比如掏心掏肺的闺蜜思维
比如天道酬勤的努力思维。
……
我用了省略号,因为工作创业12年,我实在可以总结出来几十个最常见的学生思维。
我为什么这么长的篇幅,只重点讲一个学生思维在职场中,有很多学生思维需要改变。我的确可以都罗列出来。还可以堆砌出一个学生思维清单。
如果我罗列的过多,大家很有可能像看鸡汤文一样快速一扫而过,然后忘光光。
与其那么多看看罢了,不如讲一个,让你看得懂听的明白,看完愿意去改!
毕竟写这个答案的目的,不是让大家读读就算了。
而是为了帮大家修正职场中的学生思维,避免职场中的大坑。协助大家从职场小白快速进阶为职场达人。
所以我特别选出最严重最容易忽视的一个,做非常具体的讲解。
这么做,只求能让你重视,并采取行动去改变!请谅解!
职场人最容易犯最容易忽视、后果最严重的学生思维:天道酬勤所以我今天的这个回答,只说一个最常见最典型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思维。
这个思维,不光是很多初入职场的新人容易犯。
很多工作5年、10年、甚至20年的人,都会犯。
这个学生思维就是:天道酬勤
一旦有这个学生思维,一旦犯下,后果也不严重,就下面2点
“天道酬勤”这个学生思维,不改变,会带来的恐怖后果升职加薪,特别难被公司裁员或开除,却特别容易
要么很难升职加薪,要么很容易被公司裁员或开除。
这2个后果,大家自己掂量一下,严重不严重?
“天道酬勤”学生思维,在职场中的具体表现:总以为努力工作,就是对的总以为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同事认可
总以为努力工作,就能得到领导赏识
总以为努力工作,就能得到升职
总以为努力工作,就能得到涨工资
总以为努力工作,就能成为领导心腹、老板知己、公司栋梁
总以为努力工作,就是最大的铁饭碗
总以为努力工作,就会有未来
大家自己对照一下上面的8点,看一看自己有没有“天道酬勤”这个学生思维。
如果有,那就继续往下看,且一定要改!
特别说明:为了便于大家深度理解,下面的回答,我们重点围绕“公司为什么喜欢裁撤勤快努力的员工”这一个单一维度展开。
等你看完,你也能明白“公司为什么不愿意给勤快努力的员工升职加薪”。
先上总结论:职场中,不看你勤快与否,只看你的结果。能给公司创造好结果你就留下,不能给公司创造好结果,你就滚蛋。
职场只认功劳,不认苦劳。想靠苦劳在公司站稳脚跟,相当不靠谱!努力创造功劳,你才会升职加薪
会定位卡位,才能更快升职加薪!勤快努力工作是必须,但只靠努力,很难!
接下来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天道酬勤”是职场中的错误认识,“天道酬勤”在职场中行不通在职场中,勤奋努力,就一定会有好结果吗?
很勤快的员工不一定都能升职加薪。
甚至也会被裁员。
事实上,在职场中,勤快努力工作,并不会让公司更青睐你。
在公司裁员策略中,的确会优先裁撤那些努力勤快工作的人。
到底为什么呢?
公司裁员为什么会向努力勤快工作的人下手呢?
这是老板脑袋傻了吗,还是人事部门出的昏招?
不是说好的天道酬勤吗?不是说好的努力就会有回报吗?
为什么回报的我结果不是升职加薪,而是被开除被裁员?
为什么努力勤奋工作的人,还没有好下场?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天道酬勤”的权威定义:
根据百科解释:天道酬勤是一个汉语成语,读作tiān dào chóu qín。出自《周易》中的卦辞。意思是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你看这个解释里面有一句话: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这句话,放在大家嘴巴里说,的确没毛病。但放在职场中,却是行不通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公司里的行政部,有很多小姑娘。
他们又是要打印公司会议文件,又是要向人事部分整理提供考勤数据,还得为即将开始的会议做会务准备。一会儿公司要发过节福利,他们得协助人事部门出具全员名单,采购清单……
可以说,公司的行政部门,是最繁忙的部门了!
但在每一次裁员序列中,这个部门总是被裁撤员工数量最多的部门。
不是说好的“天道酬勤”吗?
为什么我们这个部门这么努力干活,最后却裁撤的最狠?因为行政部这个部门,最不出结果。
看起来行政部他们干的活最多。但其实都是很琐碎,很没有含金量的事情。
行政部他们干的活,也不能直接为公司创造大价值,不能直接帮到公司赚到大钱!
平时公司发展好的时候,这个部门也顺风顺水,相安无事。
但公司市场、业绩、利润一旦有大波动,老板要裁员,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闲衙门行政部。
职场中,并不天道酬勤!!职场中,只【天道酬有好结果的“勤”】!!二、公司为什么喜欢裁撤“勤快的部门、勤快的员工”公司在裁员潮中,特别喜欢裁撤勤快的部门,裁撤勤快的员工。
到底为什么呢?
乍一看有一种错觉,好像是柿子仅捡软的捏。
但你深思一下,你发现,背后是有充分的原因的。
公司之所以喜欢裁撤勤快的部门勤快的员工,是由公司本身的属性决定的。
我们来看一下百科对“公司”的权威定义:
公司是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我们注意看这一段公司定义中的一句话:公司是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抽离主谓宾,其实就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
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何为盈利?就是要赚钱。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勤快的部门,勤快的员工就一定能给公司赚到钱吗?
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相反的。
我在回答的第一部分举了一个公司行政部的例子,大家想想看。
行政部门为公司创造了多少钱呢?他们做的都是很琐碎的,没有含金量的事情。他们不直接为公司赚钱,相反他们还消耗公司大量的人力成本。
做到这2点,公司才能赚钱把钱从市场上赚进来
少花点钱出去
你看像公司行政部这样勤快的部门。赚不进来钱,还花了很多钱。公司在裁员潮中自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部门。
要知道对于一个公司来讲,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发工资的成本。
这种不能为公司赚钱,还要不断让工资亏钱的部门和员工,不裁撤你裁谁呢?
这是公司的基本属性,决定了这样的必然选择。
资本逐利!公司要赚钱。
公司不能任性裁员,裁员是要额外付出代价的裁员,不是公司想裁就裁的。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公司裁员,是有【裁员成本】的。
在一个公司,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裁员必须要给员工补偿】的。
劳动部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的第五条规定:
“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12个月。工作时间不满1年的按1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进行法定裁员,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此处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且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公司裁员,需要依法补偿。而这个补偿的基准就是员工每个月的基本工资。
作为勤快部门的员工一般基准工资都会比较低。
这样裁撤你的话,公司的补偿成本也会比较低。
所以多数公司裁撤员工大潮中,都会优先对公司的文职部门、后勤部门、服务保障部门动手。
对公司赚钱,没多大帮助。反而还加大公司的支出成本。
这样的员工和部门,都是裁员系列中优先考虑的对象。
三、重新认识“天道酬勤”公司每次裁员,都会考虑的裁撤勤快又努力的部门,裁撤勤快又努力的员工。
这也让我们太寒心了。那我在公司努力工作还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其实这是很多人对天道酬勤的另一种误解。
其实天道不酬勤,只酬有结果的。
职场不认后果,只认结果。职场不认苦劳,只认功劳。
勤奋工作,努力工作当然有价值。
只有勤奋努力的工作才能创造出好结果。
你见过一个人天天睡在办公室里,他最后给公司做出巨大贡献的吗?
连马云这么厉害的人,全年两三百天都在飞机上飞来飞去。都这么勤奋努力工作,更何况你我这种普通人呢?
我们应该对“努力、勤快工作”有一个重新的审视和认知
按照我们普通人的认知来讲,勤快努力工作。这是很有职业道德的表现。
这种员工按理说应该得到嘉奖,应该得到鼓励。应该作为公司的典范。
这其实是站在员工的视角看的。
老板却并不这么看。
老板请你到公司来,的确是希望你能够勤快努力工作的。
但你,干出结果来了吗?
老板对“勤快工作”有3层认知你要努力工作,【工作态度要好】
你要努力工作,【创造出结果】
你要努力工作,【创造出好结果】
不知道你看到没有?
关于勤快努力工作,作为一个员工可能只有第一层次的认识。
但在老板这里,却有三层次的认识。
所以在公司里那种勤快工作被裁撤的部门和员工,其实绝大多数情况都只停留在第一层。
就是只勤快努力的工作了,只是工作态度好。
但有没有创造出结果、有没有创造出好结果,这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猜测你猜测谁呢?
如此这般老板肯定裁撤你。
不要忘记:公司是以赚钱为目的的。
2、勤快努力工作,不可替代性高吗在公司裁员潮中,有一类人老板是怎么也不敢裁掉的。
这些人就是不可替代性高的。
来看一下“不可替代性”的百科权威解释:
不可替代性(non-substitutable):找不到可以产生相同结果的替代性资源。指某人或某物是不能够用他人或他物来进行代替的。不可替代性高的员工,有下面这几大类
比如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
比如公司的核心财务人员。
比如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
比如公司的核心基层员工。
比如公司的政商关系员工。
为什么老板不敢裁撤这类员工,因为会影响公司赚钱
一旦把这些人干掉,公司可能就无法正常运转。
一旦把这些人干掉,公司的业绩、市场,可能都会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我们再看看勤快努力工作的部门。他们不可替代性高吗?
你会发现:
不管是他们工作的含金量,还是他们工作的内容,你即便抓一个应届毕业生,稍作培训,都可以胜任。
公司顺风顺水赚大钱的时候,这些部门的存在倒也无所谓。但当公司亏钱或者要缩减开支的时候,这些部门在老板眼里就显得很扎眼。
不要忘记:公司是以【赚钱】为目的的。
你在公司的不可替代性高,说明你和公司赚钱的关联度就越高。老板开公司是为了赚钱,他把你给开除了那不是砸自己的摇钱树吗?
所以不要天天说自己勤快努力工作。要问一问自己在勤快努力工作的同时,有没有去打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
在公司里只有你的不可替代性,才能保障你在公司里的饭碗一直很稳定。
绝大多数的上班族都只知道低头干活,都只知道勤快努力工作,却从来没思考一下自己努力的这个质量努力的方向和纬度有没有问题。不可替代性越强。老板就越不敢裁撤你。你就是老板的老板。因为你是老板的摇钱树啊!
所以,最后就形成了一个默认的业界公认的裁员顺序。
通过前面的具体分析,你会发现,大家只要正确的勤快努力的工作,你是不会被裁员的。
正确勤快努力工作,包含3个维度:工作态度要端正
工作要出好结果
工作要不可替代性高
这其实,就是“天道酬勤”的正确理解!
所以,相信天道酬勤,的确是可以的。
但你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自己做到了是上面的这3个维度。
做到了这3个维度,老板裁员,是没办法对你下手的。
除非公司倒闭关门,所有人都得走!否则,你一定是会被留下来的。
因为你能为公司赚到钱啊!
五、老板喜欢这样的“天道酬勤”作为一个创业老板,我喜欢勤快努力工作的员工。
但我更喜欢做到下面3点的员工。
如果他们做到了这几点,我肯定非常给他们好岗位、涨工资!
老板喜欢这样的“天道酬勤”努力工作(态度好)
出好结果(能力好)
有专长和特殊价值(不可替代性高)
如果你在公司的努力,做到了这3个维度,老板自然很愿意给你升职加薪。
总结:1、正确定义天道酬勤,才能有好结果。如果你只理解到勤奋这一层,那是致命的。会特别难升职加薪,会很容易被裁员。
2、公司不喜欢努力的人。喜欢努力还能出结果的人,喜欢有特殊专长和贡献价值的人。
3、公司的存在是为了赚钱。这是衡量一切职场人事物的最高标准。不能为公司赚钱,你再努力,都会被裁员。
4、作为上班族,天道酬勤是必须。不努力肯定没结果,但要正确的努力、动脑袋的努力
5、知道更要做到。要努力,更要有质量有结果有稀缺性的努力,才能赚大钱!
6、上班族想快速升职加薪,要定位、卡位。找到稀缺方向和岗位,再行努力,事半功倍
7、混职场一定要丢掉学生思维。从员工、领导、老板、公司4个维度看职场,才靠谱
后记:这个问题收藏的人很少,估计阅读量会很感人。我只愿能被更多的人看到,看到的人能看懂,并彻底改掉“天道酬勤”这个学生思维。如果你有收获和启发,请在评论区告诉我,请帮我转发给更多的人。
我是职场学玩赚。关注我,可以帮你加速成长、快速升职、轻快赚钱。
认可的我回答,请你高抬贵手点个赞,并顺手关注我哟!
tangshuo034
1、等待思维。在学校里,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按课程表、按老师的安排、按考试的需要,慢慢的就容易养成等待的习惯。等待老师布置作业、等待老师讲解、等待考试成绩······而进入职场,虽然很多公司有培训、有老员工指导,但这是有限的。进入职场,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等待思维,积极主动。
2、完美思维。企业是最求盈利、讲求效率的。事事追求完美,就容易错失时机。而在学校中,很多老师给学校灌输的思维是追求完美,导致很多出入职场的学生,可能一天或者几天的时间都在钻研一个问题,而领导安排的工作可能还有很多项没完成。这就显得顾此失彼,给领导的感觉是你抓不到重点。
3、本本思维。刚走出校门,可能很多学生理论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于是进入企业后,可能容易照本宣科,对企业很多制度、工艺、技术用书本学到的理论品头论足,有时还不注意场合和表达。经验丰富的要老员工会给你一个幼稚的眼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本本思维就是理论推导理论,缺乏调查和实践的典型。
以上三种思维,是更多的是给初入职场新人的忠告,让你早日摒弃学生思维,晋级职场达人。
行摄の狼
百家各有百家言,君且自强行为先。
同学们,当你们看完这个回答的时候,脑子里肯定会浮现出在你的学习生涯特别是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对你影响最大的那个人,也许是老师,也是你的辅导员,并且你会情不自禁地在心底感叹一声:“唉!还是当初在学校好啊!”
作为一个在辅导员、教师、行政管理等多个岗位上跟形形色色的同学们打过交道的人,大老师我看到这个题目的第一反应,是不禁要竖起大拇指为提问的这位同学点个赞!因为很难得的,你能够深刻的看到——“职场菜鸟”遇到的各种困境和矛盾的问题本质在在哪里,在这一点上,你已然赢过了80%的“菜鸟”,接下来,言归正传,开始答题。
一、“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因为工作需要,我平时会接触很多的学生干部。每一年我都会与新的一批学生干部会面,在学生干部们进行自我介绍时,我都执意要求大家要报出年龄。
等我听完所有人的自我介绍后,我都会以这么一番话作为开场白:“在座的女士们、先生们,我这样称呼你们,是希望在正式开始工作前,你们能明白——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然后,我会让学生干部们分别发言,一起聊聊“一个成年人”是什么样的。经过讨论,所有参与的学生干部们基本上能够与我在“成年人”的定义上达到一个共识:认真、负责、独立、担当。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要做的,也就是不断地引导和强化学生干部们去建立“成年人”的认知,并不断在学习和工作中去验证它。
我认为,“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同样适用于初入职场的同学们——把自己当做“孩子”还是“成年人”,是建立职场自我认知的基础核心,是一切困境和矛盾的根源和核心——如果你还当自己是个“孩子”,你怎么可能会认真的去面对“成年人的游戏”呢?如果你还当自己是个“孩子”,你怎么可能会接受跟这些“成年人”公平竞争呢?
只有意识到了你已经是“成年人”了,你才会发现,很多问题并不是问题,很多困境也不是困境——因为这之于其他“成年人”也是一样的,至少大家是在同一条跑道上竞争。
二、“你已经不是学生了!”
最后一个学年或学期,一般都是同学们的实习季。面对即将出发前去实习的同学们,我的寄语一般是这几句话:“①加油②在实习岗位上好好学习③不要害怕学校永远是你们的坚实后盾。”我往往会鼓励同学们,在实习中在大的方面一定不能违反原则性的规定和要求,但是在这个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勇敢的在工作中去践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因为你的身份还是“学生”,出了事儿,你的身后还有老师和学校呢。
但是到了毕业季的时候,当实习归来的同学们再次前来探望我的时候,我的寄语则是这几句话“①加油②在岗位上好好工作和学习③已经不再是学生了凡事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还会给他们举一个形象的比喻:
“你们就像在海底躲在铁笼子里研究鲨鱼的那些潜水员们,铁笼子就像是你们的学校,而海洋就像是这个社会,鲨鱼就像是你们将要遇到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危险、丑恶、恐怖的人或者事。当你们还是学生的时候,你再怎么逗弄'鲨鱼',它都无法咬破铁笼子伤害到你;但当你们毕业后,就像是离开了铁笼子,直面'鲨鱼',犯错的成本就大了,个中滋味,自己咂摸。”
不管是从“孩子”到“成年人”,还是从“学生”的身份中走出来,大老师这边想表达的观点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直面困境和矛盾之间,先搞清楚一件事:“我是谁”。弄清楚自己的定位,才能站稳脚跟,并且一步一步往前冲。
大老师呢,也知道有的同学们呢,喜欢看一些短平快的回答,那接下来,我就列一些小贴士,也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①不要等。所谓“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你不能静静地等着做“ the chosen one”,而是应该在有完全准备的情况下,积极地去争取做“the NO. one”,要主动学习,要主动钻研工作,而不是等到机会来临时,你只会回答“我不会,但是我可以学”
②不要急。“怀才不遇”这四个字,经过历史成千上万次的验证,最终的结论是,真正“怀才不遇”的例子少之又少。所以,对自己目前的水平和能力,要有个客观的认知,不要因为急于一时而放下本职工作,不要贪功冒进而人为制造风险。
③唯一要急的,就是永远不要停下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脚步。
④遇事不要太开心/难过/愤怒。情绪在适当的环境下可以宣泄,但是在工作中还是尽量保持理性和客观,一切过于满的情绪,都会影响你的判断和决定。
以上,大老师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了。一家之言,希望同学们能够快快成长,自我甄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eightnine
职场跟学校大不同,从学校毕业那一刻起,你就不在是别人眼里的宝贝疙瘩了,现在很多人毕业了融入不了公司和社会,虽然是生理上成年了,但心理上还是巨婴。职场同战场,要靠自己了,很多学生思维要不得。
第一、好吃懒做,觉得自己是个宝。不少人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但好吃懒做的,啥也不会,还不学,总觉得自己是个大学生,这个不应该干,那个不合适,毛病一大堆。总结起来就是这个不会,那个也不会,总觉得自己大学生就多么牛,其实职场里才不管这些呢。现在别说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都一大把了,不值钱了,如果对自己还认识不清,被淘汰是早晚的事情。学历不是不重要,但能力更重要,回到家你 是父母的宝,但在公司没人惯着你宠着你,一切得凭本事。
第二、追求个性,太过张扬。本来年轻人有点个性和张扬不是坏事情,年轻有活力嘛,但事实求个性,处处张扬跋扈的,就很难跟别人相处,融不进社交圈子,你的个性在周围同事看来就是傻,就是不靠谱。职场要求的是团队合作,个性不是重点,必须学会跟大家相处和沟通,团队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第三、好高骛远,游手好闲。什么都不会,还理直气壮,嫌弃这个简单,抱怨那个辛苦。工作不是渡假玩耍,想舒服就回家去,职场没人伺候你,没能力没本事就不会受到重视。
第四、不尊重别人,要求别人照顾自己帮助自己。职场里尊重很重要,不要把别人的帮助和照顾堪称理所应当,帮助你可能是情分,但不可能帮你一辈子,不要太依赖别人,很多事情还是要自己去学去做的。别人不帮你,你也挑不出毛病,反倒是这种依赖和缺乏独立,对你自己的影响很坏。
第四、自我为中心,别人都得听自己的。你不是领导别人没义务听你的,就算你是领导也不是什么都得听你的。有些年轻人,太过自我了,别人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就是别人的错,就会不满和焦虑。一定记住,职场里竞争处处都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和想法,你不是大家的中心,别人没有理由围着你转。真的想指挥大家,先让自己强大了再说。
柏龍
“小良观点”:职场“学生思维”是指用“学”的方式去处理职场问题。是职场新人最具有特色的一点。也是职场中新人不堪重用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学”。而"职人思维"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做”。而在“学”和“做”之间丢失了“方向”,匹配以不同的职场特点,就形成了丰满的“学生思维”。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学生思维的“表象”“本质”“应对”“提升”等方面,请大家耐心阅读,定会有所收获。
小良从以下几部分来分析:
1.“六字真言”识别学生思维表象:小良把职场中“学生思维”的表象归结为六个字---“卑”,“随”,“装”,“问”,“盲”,“理”。
2.“两字决”“四维度”定位学生思维的本质:学生思维的本质在与没有把握好“学”与“做”之间的关系。小良从“角色”,“上级”,“关系”,“任务”四个维度对“学”与“做”进行了解析。
3.“救赎之道”在于方向,“方向之道”,在于价值:走出学生思维,关键在与把握“学”和“做”,如何把握?就在方向上和价值。
4.“三字经”助你实现职场蜕变,走出学生思维:小良总结了走出学生思维,转变为职人思维的三个关键点
一、“六字真言”识别学生思维表象职场“学生思维”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甚至很多工作多年的职场老人也是不能摆脱“学生思维”。那么学生思维到底是什么?学生思维就是用初学者和旁观者的态度来做参与者的工作,是多年求学生涯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后延。一般会在职场新人身上表现的特别明显。在一些甲方单位和国企也有生存的土壤。那么,到底“学生思维”有怎么样的表象呢?小良把职场中“学生思维”的表象归结为六个字---“卑”,“随”,“装”,“问”,“盲”,“理”。
(1)卑:生而谦卑,对所有人小心翼翼;龙言圣旨,“套中人”神话上级安排
谦卑,几乎是大多数职场新人的共同特点。小良刚工作时,家里人就一直嘱咐,在单位多干点活,刚开始工作,多加加班。工作不会做就多帮大家做做公共卫生,给大家冲冲咖啡。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这样:新人,一定要足够谦卑,对所有人小心翼翼。这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原始表现。
其实小心翼翼只是一个中性的表现,但在这样的基调下,很多职场新人就成了“套中人”。“套中人”或者严格的职场既定“规则”内,缺乏个人的判断力,对于上级的安排几乎不会做任何反驳,往往也缺乏思考。“套中人”容易神话上级安排,将领导的安排当成龙言圣旨。这才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
(2)随:骑驴找马,以过渡为理由开始
“随”是学生思维的另一个表现。其实大家不难发现,新人是没有拒绝权的,当有些不合理的或者明显很烫手的工作,总会分配给一些新人。当然,也不乏一些职场老实人。这些人,都具有“随”的特点。
接受的随意,开始的随意,往往以过渡为理由开始。对于新人来说,甚至在选择工作上都会先找一个将就,以适应和过渡开始茫然的工作,小良概括为“随”,这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
(3)装:玻璃心,不敢犯错,不懂装懂
“装”看似是一个贬义词,但我们取其中意。很多职场人都是“玻璃心”,完全不敢犯错误。其实很多错误没有严重的后果,但“玻璃心”们,往往是害怕自己的错误被别人看到,觉得让自己有失颜面,不敢犯错,却不懂装懂。
其实大可不必,工作久了,谁有几分能力大家心里都是有数的,而这恰恰是新人们才会在意掩盖错误,“装”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
(4)问:凡事要准备好了再做,不懂就问的坏习惯
“学生思维”的人,往往在从事一项新的工作时, 都会有细致的前置条件。我必须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过什么,才可以成功的完成某项工作。而在这些前置条件无法具备的情况下,往往将大量精力投入在起点的准备上,而这些按部就班的方式恰恰是学习的套路,而不是工作。准备和前置条件太多,是“学生思维”的一大表现。
不懂就问另一个极端,在处理工作时,完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只会简单的传递。有些新人甚至理直气壮的认为不懂就应该直接去问,而且同事也有义务进行详细的解答,这中缺乏思考和总结的廉价提问,是明显的“学生思维”。
(5)盲:盲目付出、认为付出最多功劳最大。先予后得、僵化理解先付出后收获
“盲”指的是盲目理解工作,很多新人很简单的认为职场是一个公平的竞技场,“谁付出的多,谁的功劳就大”,“努力付出就一定有收获”,“不问收获,潜心耕耘”。这些都是简单片面的理解了职场的生存法则。虽然职场不是完全的唯结果论,但苦劳的价值完全不等价于功劳,某种程度上来说,职场是唯结果论的。所以,盲目打鸡血式的付出,僵化的理解先付出后收获,是“学生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
(6)理:吃亏讲理、和讲利益的人讲不了道理
“学生思维”下的职场人,有着自己的一套道理,就比如之前讲的盲目付出。一旦自己投入了精力和心血,但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回报时,往往很难接受。新人被压榨之后失控坚持讲道理的事,我相信在每个单位都发生过。这种倔强的,初出茅庐式的道“理”,正是“学生思维”的重要表现,其实和讲利益的人讲不了道理。
二、“两字决”“四维度”定位学生思维的本质(1)学生思维的本质:“学”与“做”
纵观“学生思维”的六个表现,不难发现,整个六字真言是围绕这“学”和“做”展开的。“卑”,“随”,“装”的问题发生在“学”,而“问”,“盲”,“理”的问题发生在“做”。正如开篇所述,归根结底,“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学”。而"职人思维"的关键点在于一个“做”。而在“学”和“做”之间丢失了“方向”,匹配以不同的职场特点,就形成了丰满的“学生思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没有思路的学就会造成“卑”,“随”,“装”。没有方向的做就会造成“问”,“盲”,“理”。究其所以然?还是因为从学场到职场的思维模式没有转换过来。
(2)四个维度看待“学生思维”成因
角色:学生+员工
从角色角度来看,在求学阶段,自己是学生,求知欲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源动力。学习知识容不得马虎,尤其是很多知识环环相扣,没有扎实的基础,是没办法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所以,按部就班,踏踏实实的学习,是一个学生的优秀品质。
步入社会以后,尤其是工作以后,自己是职员,职场的知识不再像书本中那么明白透彻,有时候很多职场经验根本没有明确的获取机会,这也就造成了“卑”。而为了能尽快的获取职场经验,不少新人选择尽快工作,这也就造成了“随”。
上级:老师+领导
从上下级关系来看,在求学阶段,自己的领队是老师,是知识的传递者,老师会想法设法将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有充足的的时间去多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重复多次的去了解和体会知识点。尤其,老师最喜欢提问的孩子。在学生年代,重复和细化是学习知识最有效的办法。
步入职场后,自己的领队变成了领导,是工作的发布者,领导会想法设法的将已有的劳动力组合起来,发挥出团队的价值。职场中最缺乏的就是重复的机会,尤其是一些重大的项目,这就造成了“问”。而领导的高压完全不像老师的平和,二者对待错误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很多新人十分害怕领导知道自己的错误,这就造成了“装”。
关系:同学+同事
从周围伙伴的关系来看,在求学阶段,自己的伙伴都是同学,面对所学的知识,同学是共同前进的伙伴,互相之间完全没有利益的竞争,只是单纯的同志。自己付出多少,就会得到多少的收获,付出的多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步入职场后,自己的伙伴变成了同事,虽然还是集体工作,但是,同事之间已经有了明显的竞争关系,工作的协作也导致了工作结果是一件集体的配合行为。大部分的唯结果论使的付出和收获可能不在成比例,但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造成了“盲”。
任务:学习+工作
从任务的角度来看,在求学阶段,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讲的是道理,学的是理论,目的是学到知识。
步入职场后,自己的任务变成了工作,工作讲的是效能,为的是产生价值,目的是单位的利益。一旦理和利产生碰撞时,就造成了“理”。
三、“救赎之道”在于方向,“方向之道”在于价值我们既然发现了“学生思维”的六个表象,也明辨了“学生思维”的本质,阐述了“学生思维”的四个产生维度。那应该如何破局呢?
(1)破局的“救赎之道”在于方向
诚如之前所述,“学生思维”的关键点在于“学”。而"职人思维"的关键点在于“做”。如何把握好学和做的关系,决定这能否走出学生思维。职场中,很多宝贵的职场技能和经验都是“做”出来的。也许很多都没有先例,也没有提前学习的机会,这就要求职员能勇敢的去承担,去坚持,去尝试。始终抱着一个学习者和旁观者的心态是不行的,自己必须成为这个工作的主导者,负责者,才会真正的从工作的角度面对和解决问题。所以,走出“学生思维”的第一步,就在于要摆正自己的方向。“救赎之道”,在于方向!
(2)“方向之道”在于价值
一个职场新人,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关键就在于要明白工作再职场中的价值所在,也要明白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所在。只有明辨了自己的价值,才会对工作、同事、领导有准确的评估,才会自己的职场行为获得准确的定位。
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即使你只是个实习生,你的时间也是有价值的。不是说新人就应该第一个来,最后一个回。不是说新人的时间就可以被别人随意支配。无论别人怎么想,怎么要求你,即使你在工作初期没办法改变这种现状,内心也要明白,自己的时间是有价值的,在使用这些时间时,是会付出成本的。
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能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合适的位置,这本身就是自己能力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千万不要通过降低自己的身价来争取获得工作的机会,这种机会一般都是伪机会。要对自己有信心,要意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而这个价值有工作多久并无太大关系。
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坚持本我
“学生思维”的最大核心问题,在于没有方向,而没有方向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正因为如此,才在相应的工作中,轻易的否定自己,过分的付出汗水,失望的面对周围。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职业价值观时自身对职场的认识和实践,没有对错。我们也不去探讨如何去形成所谓的“标准职业价值观”。但要强调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你会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就会有什么样的职业价值观。要想尽快走出“学生思维”,重要的是要快速的形成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在日常的工作中,坚持自己的职业方向和价值观,努力在这个方向上探索,即使短暂的碰壁,也不要畏惧,当新的工作和事务不断地出现在你面前,而你又始终坚持反思和探索,很快就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走出“学生思维”。
4.“三字经”助你实现职场蜕变,走出学生思维既然明确了走出“学生思维”的关键在于找到方向,形成“职业价值观”。那么,在找寻这个方向的道路上是否有催化剂呢?有,就是"担"、"拒"、"苦"。如何理解“三字经”?我们一一分析:
(1)"担"
其实对于新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担当。只有站在承担者的角度去工作时,才会看到对结果负责时所面对的问题,所需要做的准备,所要完成的程度。
新人在有机会去独立完成一些工作时,一定不要犹豫,要主动的承担起来。其实对于新人,单位的忍受力还是很强的,不要害怕出问题。要明白,工作以后的很多知识是工作过程中才能学到的,而不是先学会知识才能进行工作。要明白,工作的完成度是不像学习那样必须有完整的答案,工作只要做到合格就可以交代老板和大家了。要明白,工作是重在做,在实践中总结真知。
“担”可以被动的让你在工作中学会思考,在日常工作中,多迈出一步,多“担”一点,工作本身就会裹挟着你在职场的大熔炉里锻造起来。
(2)"苦"
“苦”是正常的,尤其是从学生到职员的过渡期,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不经历一些铜鼓,是没办法切实的感受一些真理的。要有承受痛苦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清晰的认识到,痛苦时候,就是成长时候,歌德说过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言人生。职场工作也是如此。当身处困境,心力交瘁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个时候的你正式飞速前进,火箭成长的时刻,坚持过去,就会得到真正淬炼。
(3)"拒"
没有走出“学生思维”的人,是不会拒绝的。不只是新人,职场中被坑的死去活来的老好人几乎每个单位都有。工作不是耕地,埋头苦干有时候不能解决问题,尤其是个人的职场发展问题。要走出“学生思维”,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仅要“担”,要"苦”,还要适时的学会“拒”。
职场中的很多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也有很多工作是纯粹的体力活,能得到的收获很有限,还有的工作是不合理的分配,是对别人错误的买单,更有可能有些工作是违背道德和底线的,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拒绝的。
没有学会拒绝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只有自己经过深刻思考并有了自身的建议时,才“会”拒绝。这就恰恰要求职员直面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那些不符合你职场做事的价值观,就是需要你去拒绝,而在不断的接收和拒绝之间,你会得到巨大的成长和锻炼。